疫苗“问题”的背后:打过乙肝疫苗能管几年还安全吗

康泰生物副总:乙肝疫苗致死事件背后有蹊跷|疫苗|乙肝|康泰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康泰生物副总:乙肝疫苗致死事件背后有蹊跷
  苗向:疫苗事件背后有蹊跷
  屈丽丽
  沸沸扬扬的乙肝疫苗风波,在国家药监部门确认与接种疫苗无关之后归于平息。尽管如此,但事件本身却给人们留下了不少的困惑,乙肝疫苗的质量到底有着怎样的保证机制,如何看待乙肝疫苗注射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如果乙肝疫苗质量没有问题的话,为什么总还会有层出不穷的疫苗问题事件发生?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的肇始原因又是什么?事件本身留下的危害和影响又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疫苗事件的焦点一方――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苗向。
  疫苗安全有国家背书
  《中国经营报》:媒体曝出的层出不穷的疫苗安全事故,让疫苗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疫苗行业的质量保证机制是怎样的?
  苗向:事实上,由于疫苗事业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在保证疫苗安全方面,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非常严密。中国的疫苗产品上市一般需要8到10年时间,在上市之前,首先要完成急毒试验和长毒试验的安全性评价,接下来还要进行四期长期临床毒性试验的研究,临床数据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之后,产品才能生产。产品上市之后,还要进行四期临床试验,确保疫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即使如此,产品要想真正上市,进入流通,还要经过不同环节的检测。对于乙肝疫苗来说,国家实行每批产品进行检测的制度,即企业首先要保证每一批产品使用相同的原材料,相同的生产条件、生产工艺,比如过程控制条件完全相同,以保证每批产品在质量上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保证抽样检查的可靠性。
  一般来说,同一批产品应该是同一天生产的,往往有数十万支。对这几万支疫苗产品,企业要先进行自检,包括进行“异常毒性试验”(欧美国家因考虑动物福利已取消,但至关疫苗安全性指标)等各种检测,合格后请当地市药监部门的负责人来进行随机抽样,抽样产品由当地市药监部门通过冷链运输的方式,送到国家食药监总局指定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进行现场检验。只有检验合格,被批准上市,这批产品才能进入流通环节。
  按照这一程序下来,每批疫苗的检验时间大概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期间,所有这一批的产品都要进入公司的待检库里。直到两个月后,收到合格证明,才能进入企业的成品库。
  而疫苗产品进入销售环节后,也不是企业直接把产品卖到哪家医院,而是通过国家公开的招投标程序,中标采购之后,由企业通过自有或第三方物流以冷链运输的方式交到当地省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省疾控中心通过冷链系统再派送到每家医院,其中的安全规范要求都非常严格。
  疫苗减少未来医疗费用
  《中国经营报》:疫苗安全保证机制既然如此严密,为什么还出现此次媒体所报道的安全事故?我们现在来反思这一事件,我们的问题或疏漏在哪里?
  苗向:这一事件最早由湖南一家电视台报道出来,当时我们没有特别在意。因为每批产品出厂前我们都已经进行了“异常毒性试验”,我们心里很踏实,是不会有问题的,所以就没管,没进行任何表态。
  后来,媒体开始进行接二连三的报道,包括一些中央级的媒体也开始关注,提到的死亡人数越来越多,到了十几例,但即使这样,我们也没有对质量有过怀疑,虽然我们对死者家属深表同情,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产品质量有问题,同一批产品导致的患者症状应该是非常一致的,但从报道所述的不同情形来看,这显然是偶合。
  从便于理解上来讲,偶合指的是疫苗注射与新生儿围产期死亡同期出现情况。按照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广州全市年0~3月龄婴儿死因检测数据,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3月龄以内死亡婴儿1051人,2013的监测数据显示,广州全年共报告3月龄以内死亡婴儿905人,其中主要死亡原因在于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及窒息等。其中95%都注射过乙肝疫苗,但没有一例死亡是疫苗导致的。
  按照我国卫生部门接种程序的要求,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之内需要注射乙肝疫苗,以此降低我国乙肝的发病率,而这一时间也是新生儿死亡率最高的时间,这导致偶合概率加大。以美国为例,美国要求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内注射,所以美国的偶合数字要比我们低很多。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婴儿围产期死亡,每1000名婴儿中就有5~6个人,我国每年有1600万婴儿出生,其中前三天死亡的会有8万,也就是每天会有200个新生儿不能存活,而这些新生儿绝大多数都会被注射了乙肝疫苗,这也就是偶合率非常高的原因。
  《中国经营报》:接二连三的疫苗事件,你觉得主要的危害和影响是什么?
  苗向:疫苗事件最大的影响在于引发公众恐慌,即由于对疫苗质量的不信任进而导致放弃接种。据《人民日报》披露的国家监测数据显示,去年报道事件发生之后,12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下降30%。如再降,婴幼儿乙肝发病率可能回潮。
  事实上,我国是最大的乙肝病毒携带国,而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发病率即由乙肝病毒引起,我国要求乙肝疫苗要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进行注射,就是要最大限度降低这一病毒传染引发的危害。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全国总人口乙肝病毒携带率由1992年的9.75%下降到2006年的7.18%,其中,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0.96%,应该说,这是乙肝疫苗起到的重要作用。据统计,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以来,我国避免了3600万人感染乙肝,减少乙肝死亡430万人以上,为社会节约直接医疗费用1600亿元。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公众恐慌引发的放弃接种,首先影响到的是公众健康,乙肝的传染性是艾滋病的50~100倍,如果没有疫苗保护,约有10%的人群会感染,25%的感染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其次最大的受害者是国家,因为乙肝病毒一旦传播,终身难以治愈,需要的医疗费用非常高。
  后来发现这一事件并不简单
  《中国经营报》:既然我们对疫苗质量有很好的保证,而据我们了解,贵公司获得的乙肝疫苗的专有技术也缘自一项慈善事业,那我们有没有反思过,疫苗事件不断发生的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苗向:乙肝疫苗事件发生后,我们一方面响应国家食药监总局及卫计委的要求,老老实实接受调查,另一方面我们也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关注和反思,后来发现这一事件其实并不简单,有很多蹊跷之处。
  比如这次疫苗事件,先是发生在我们头上,因为我们占到了乙肝计划免疫所提供疫苗的50%以上,然后,国内其他仅有的几家乙肝计划免疫疫苗提供企业也都出现在了这一系列事件之中。事实上,只要是新生儿接种的疫苗都出现过偶合死亡,如乙肝、乙脑疫苗等。
  一些人基至提出了一些数据,比如国外的死亡率会低很多,殊不知,那些数据不过是偶合率,与疫苗的接种时间密切相关,我国新生儿24小时内注射,国外是出生后几个月注射,其中差异就会很大,因为出生前三天的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最高。
  再比如,从动力机制上来看,国产一类疫苗由于是国家发改委限价,定价偏低,效价比是1:300,即我们投入1元的疫苗注射成本,可以减少300元的医疗费用支出。而国外,由于疫苗市场定价,定价偏高,其效价比为1:27,这也是外资产品进入中国的阻力。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疫苗的价格虽然低,但质量却不比国际上的差,因为国家对疫苗的标准要求很多方面都要高于国际标准,比如抗生素残留、蛋白质残留方面,而中国人群容易对蛋白质残留产生负反应。
  不仅如此,国家最新颁布的政策,即针对新生儿的一类疫苗,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就像美国出于国家安全对待华为的产品一个概念),限制外资投资一类疫苗,这直接导致了进口疫苗在中国的市场危机。
  我们无从验证这一推理的真实性,但是,接二连三的疫苗事件,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端倪,会不会是一些进口疫苗厂商在背后做一些手脚,就像搞垮中国奶粉产业一样。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乙肝疫苗事件发酵背后值得反思- 中国日报网
> 今日要闻
乙肝疫苗事件发酵背后值得反思
09:27:00 来源:北京日报
[提要]&&乙肝疫苗事件随着国家权威部门的发布渐渐平息下去了,但是网友小骥不伏枥提出的部分媒体片面报道给幼儿父母造成的恐慌问题,值得人们反思。
   乙肝疫苗事件随着国家权威部门的发布渐渐平息下去了,但是网友小骥不伏枥提出的部分媒体片面报道给幼儿父母造成的恐慌问题,值得人们反思。
  小骥不伏枥
  食药总局和卫计委3日联合通报称,近期累计报告的17例疑似与接种康泰乙肝疫苗有关的婴儿死亡病例,与接种疫苗无关。官方表态还了康泰乙肝疫苗清白。可曾记否?在事件不断发酵过程中,在部分媒体对康泰乙肝疫苗致多名婴儿死亡的狂轰滥炸式报道下,康泰公司“疫苗没有质量问题”的辩白声音被忽视得多么厉害。
  乙肝疫苗安全涉及婴幼儿生命,媒体对此给予极大关注是职责所在。问题在于,一些媒体能否不选择性报道?去年12月13日,有报道说,近期湖南三名婴儿接种了康泰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2人死亡。此后这一报道被广泛转载,并相继出现康泰和天坛生物乙肝疫苗导致深圳、四川等多地婴儿死亡的报道。一时间,人们谈乙肝疫苗色变,有媒体甚至称,康泰乙肝疫苗事件是又一个三鹿奶粉事件,刚生了宝宝的父母更是在是否给婴儿打乙肝疫苗上严重纠结。
  同是去年12月13日,湖南省卫生厅明确表示“死亡是否与疫苗有关仍需检测”。但是,这一信息只见诸极少数媒体。康泰公司也曾表示,疫苗质量没有问题,哪怕婴儿死亡与疫苗有某种关系,那也是偶合症,是正常医学现象。但是它的声音,部分媒体几乎也是充耳不闻。
  小骥觉得,出现疑似药品质量问题时,官方不掩盖,媒体穷追猛打,这是好事,是对公众负责的表现。但是,媒体报道一定要力求全面,这同样是对公众负责的表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新华网:“问题疫苗”背后还有多少未竟之问
日10:16&&&来源:
原标题:新华网:“问题疫苗”背后还有多少未竟之问
  12月,数起婴儿接种深圳康泰乙肝疫苗后死亡的案例引发公众不安,这究竟是偶合症,还是异常反应,抑或疫苗质量出了问题?目前还缺乏一个权威结论。
  尽管为安全起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宣布暂停使用康泰全部批次乙肝疫苗,相关部门也正着手开展调查,但这都不过是应急举措的第一步。对于当下舆论关心的其它一些问题,有关方面还需尽快作出回应。
  由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性,普通家长对疫苗安全和接种风险知之甚少,在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形之下,疫苗不良反应尤其是死亡事件极易让公众产生联想和恐慌,进而对疫苗质量甚至对疫苗接种有无必要产生质疑。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消息来看,还远远无法消除公众疑虑。比如,占我国免费乙肝疫苗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康泰公司产品停用后,巨大的需求缺口如何补上?同批次“问题”疫苗流向了哪里?除广东、湖南等地外调其他疫苗替换外,其它省份怎样应对?如何保障替代疫苗安全?这些疑惑不厘清,公众内心的不安有可能进一步发酵。
  疫苗关系到中国每天几万名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针对此次婴儿接种疫苗死亡事件,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用百分百的努力去防范哪怕是万分之零点零几的风险,强化安全生产,尽快调查事件真相,如是质量原因还要严惩不贷。(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方蕊娟、谢磊)
热点关键词17例死亡病例与疫苗无关--《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4年02期
17例死亡病例与疫苗无关
【摘要】:正1月1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通报乙肝疫苗问题最终调查结果:近期各地报告的17例疑似预防接种死亡病例确系与接种疫苗无关,1例重症已康复出院,不排除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未发现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存在质量问题,决定恢复其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的使用。
【分类号】:R18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穆江梅;;[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9期
路爱刚;;[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年01期
何兴来;袁端雪;;[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02期
白平,姜学东;[J];中国乡村医药;1999年12期
;[J];医药与保健;2000年04期
崇雨田,罗瑞虹,谷进,赵志新,李建国,姚集鲁;[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年01期
钱水根;虞乐萍;顾日萍;邱申熊;徐志一;任世玲;郑平;;[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1987年05期
严思壮;;[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7年03期
彭洋;;[J];肝博士;2010年03期
张玉兰;;[J];人人健康;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志强;翟文济;宋绍霞;王宇路;王玫;徐爱强;;[A];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武迎宏;郭沈;;[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龚健;李荣成;杨进业;李艳萍;方孔雄;农艺;毕胜利;沈立萍;梁晓峰;;[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李青华;吕文芝;蔡胜;;[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曾滢;宋雪芳;潘红星;张艺飓;朱凤才;梁争论;;[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孙忠清;马爱勤;汪照国;沈遥;钟春梅;汪之顼;;[A];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孙忠清;马爱勤;汪照国;沈遥;钟春梅;汪之顼;;[A];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朱凤才;;[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汪玉兰;项美娟;王爱荣;曾令冰;蒋强华;杨以梅;李军;吴季南;徐晓峰;周继红;周平华;刘非;吕东升;李新国;黄仕和;宣春琼;;[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周勇;吴瑞红;黄丽芳;林志强;郑金凤;;[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嵇旭东 记者
从梦影;[N];南京日报;2009年
河北省疾控中心 薛玉凤;[N];河北科技报;2010年
记者 吕静;[N];本溪日报;2009年
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 刘士敬;[N];保健时报;2010年
记者 贺燕;[N];汕尾日报;2009年
梁姗 实习生
张竞成;[N];南宁日报;2010年
山东省临沂市妇幼保健医院儿童康复中心 胡玉芝;[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凉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乙肝疫苗补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杨朝波;[N];凉山日报(汉);2009年
李明达;[N];大众科技报;2010年
薛原;[N];健康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大伟;[D];山东大学;2013年
张维璐;[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任菁菁;[D];浙江大学;2013年
吕静静;[D];山东大学;2013年
刘蓬勃;[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何亚梦;[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倪进东;[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李健;[D];山东大学;2007年
傅传喜;[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刘辰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小英;[D];宁波大学;2011年
曹芳;[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蒋文;[D];郑州大学;2012年
张红杰;[D];山东大学;2012年
杨歆;[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孙忠清;[D];青岛大学;2010年
刘灿磊;[D];浙江大学;2012年
郝增平;[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曾晓群;[D];浙江大学;2011年
严恺;[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苗向:疫苗事件背后有蹊跷
03:45:13 &&来源:滚动新闻
  沸沸扬扬的乙肝疫苗风波,在国家药监部门确认与接种疫苗无关之后归于平息。尽管如此,但事件本身却给人们留下了不少的困惑,乙肝疫苗的质量到底有着怎样的保证机制,如何看待乙肝疫苗注射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如果乙肝疫苗质量没有问题的话,为什么总还会有层出不穷的疫苗问题事件发生?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的肇始原因又是什么?事件本身留下的危害和影响又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疫苗事件的焦点一方——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苗向。  疫苗安全有国家背书  《中国经营报》:媒体曝出的层出不穷的疫苗安全事故,让疫苗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疫苗行业的质量保证机制是怎样的?  苗向:事实上,由于疫苗事业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在保证疫苗安全方面,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非常严密。中国的疫苗产品上市一般需要8到10年时间,在上市之前,首先要完成急毒试验和长毒试验的安全性评价,接下来还要进行四期长期临床毒性试验的研究,临床数据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之后,产品才能生产。产品上市之后,还要进行四期临床试验,确保疫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即使如此,产品要想真正上市,进入流通,还要经过不同环节的检测。对于乙肝疫苗来说,国家实行每批产品进行检测的制度,即企业首先要保证每一批产品使用相同的原材料,相同的生产条件、生产工艺,比如过程控制条件完全相同,以保证每批产品在质量上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保证抽样检查的可靠性。  一般来说,同一批产品应该是同一天生产的,往往有数十万支。对这几万支疫苗产品,企业要先进行自检,包括进行“异常毒性试验”(欧美国家因考虑动物福利已取消,但至关疫苗安全性指标)等各种检测,合格后请当地市药监部门的负责人来进行随机抽样,抽样产品由当地市药监部门通过冷链运输的方式,送到国家食药监总局指定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进行现场检验。只有检验合格,被批准上市,这批产品才能进入流通环节。  按照这一程序下来,每批疫苗的检验时间大概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期间,所有这一批的产品都要进入公司的待检库里。直到两个月后,收到合格证明,才能进入企业的成品库。  而疫苗产品进入销售环节后,也不是企业直接把产品卖到哪家医院,而是通过国家公开的招投标程序,中标采购之后,由企业通过自有或第三方物流以冷链运输的方式交到当地省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省疾控中心通过冷链系统再派送到每家医院,其中的安全规范要求都非常严格。
& ( 03:44:10)
& ( 03:31:03)
& ( 03:24:17)
& ( 03:20:15)
& ( 03:11:3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