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价格累计价格指数上涨22.4%,影响总指数上涨0.96%怎样算出来的

2011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5%
短时天气预报:今天夜里多云,明天晴到多云,东南风3~4级,杭州湾水面东南风5~6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8~29℃,明天早晨最低气温16~17℃。15日气温实况:早晨最低15.7度,下午最高26.1度。明天的相对湿度35~85%,蒸发量9毫米,森林火险等级5级,严禁林区一切用火。人体舒适度指数:中午8级,暖,大部分人会感到不舒适;早晚5级,少部分人会感到天气偏冷。预计明天中午前后的紫外线指数等级4级,紫外线强度强,应采取防护措施。短时天气预报:今天夜里多云,明天晴到多云,东南风3~4级,杭州湾水面东南风5~6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8~29℃,明天早晨最低气温16~17℃。15日气温实况:早晨最低15.7度,下午最高26.1度。明天的相对湿度35~85%,蒸发量9毫米,森林火险等级5级,严禁林区一切用火。人体舒适度指数:中午8级,暖,大部分人会感到不舒适;早晚5级,少部分人会感到天气偏冷。预计明天中午前后的紫外线指数等级4级,紫外线强度强,应采取防护措施。短时天气预报:今天夜里多云,明天晴到多云,东南风3~4级,杭州湾水面东南风5~6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8~29℃,明天早晨最低气温16~17℃。15日气温实况:早晨最低15.7度,下午最高26.1度。明天的相对湿度35~85%,蒸发量9毫米,森林火险等级5级,严禁林区一切用火。人体舒适度指数:中午8级,暖,大部分人会感到不舒适;早晚5级,少部分人会感到天气偏冷。预计明天中午前后的紫外线指数等级4级,紫外线强度强,应采取防护措施。短时天气预报:今天夜里多云,明天晴到多云,东南风3~4级,杭州湾水面东南风5~6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8~29℃,明天早晨最低气温16~17℃。15日气温实况:早晨最低15.7度,下午最高26.1度。明天的相对湿度35~85%,蒸发量9毫米,森林火险等级5级,严禁林区一切用火。人体舒适度指数:中午8级,暖,大部分人会感到不舒适;早晚5级,少部分人会感到天气偏冷。预计明天中午前后的紫外线指数等级4级,紫外线强度强,应采取防护措施。短时天气预报:今天夜里多云,明天晴到多云,东南风3~4级,杭州湾水面东南风5~6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8~29℃,明天早晨最低气温16~17℃。15日气温实况:早晨最低15.7度,下午最高26.1度。明天的相对湿度35~85%,蒸发量9毫米,森林火险等级5级,严禁林区一切用火。人体舒适度指数:中午8级,暖,大部分人会感到不舒适;早晚5级,少部分人会感到天气偏冷。预计明天中午前后的紫外线指数等级4级,紫外线强度强,应采取防护措施。短时天气预报:今天夜里多云,明天晴到多云,东南风3~4级,杭州湾水面东南风5~6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8~29℃,明天早晨最低气温16~17℃。15日气温实况:早晨最低15.7度,下午最高26.1度。明天的相对湿度35~85%,蒸发量9毫米,森林火险等级5级,严禁林区一切用火。人体舒适度指数:中午8级,暖,大部分人会感到不舒适;早晚5级,少部分人会感到天气偏冷。预计明天中午前后的紫外线指数等级4级,紫外线强度强,应采取防护措施。短时天气预报:今天夜里多云,明天晴到多云,东南风3~4级,杭州湾水面东南风5~6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8~29℃,明天早晨最低气温16~17℃。15日气温实况:早晨最低15.7度,下午最高26.1度。明天的相对湿度35~85%,蒸发量9毫米,森林火险等级5级,严禁林区一切用火。人体舒适度指数:中午8级,暖,大部分人会感到不舒适;早晚5级,少部分人会感到天气偏冷。预计明天中午前后的紫外线指数等级4级,紫外线强度强,应采取防护措施。短时天气预报:今天夜里多云,明天晴到多云,东南风3~4级,杭州湾水面东南风5~6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8~29℃,明天早晨最低气温16~17℃。15日气温实况:早晨最低15.7度,下午最高26.1度。明天的相对湿度35~85%,蒸发量9毫米,森林火险等级5级,严禁林区一切用火。人体舒适度指数:中午8级,暖,大部分人会感到不舒适;早晚5级,少部分人会感到天气偏冷。预计明天中午前后的紫外线指数等级4级,紫外线强度强,应采取防护措施。短时天气预报:今天夜里多云,明天晴到多云,东南风3~4级,杭州湾水面东南风5~6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8~29℃,明天早晨最低气温16~17℃。15日气温实况:早晨最低15.7度,下午最高26.1度。明天的相对湿度35~85%,蒸发量9毫米,森林火险等级5级,严禁林区一切用火。人体舒适度指数:中午8级,暖,大部分人会感到不舒适;早晚5级,少部分人会感到天气偏冷。预计明天中午前后的紫外线指数等级4级,紫外线强度强,应采取防护措施。
搜索关键字:
2011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5%
阅读:发布时间:
2011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前8个月持续上涨,后4个月逐月下探的态势,且一直在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5%,涨幅比上年扩大1.1个百分点,全年CPI为三年来最高。
  一、走势分析
  (一)环比涨幅呈前高后低、震荡下行趋势。1月和2月受春节和雨雪冰冻天气影响,环比指数分别上涨1.4%和2.0%,在连续两个月的强劲上涨后,随后3月为负增长,4-7月又开始上扬,但涨幅明显低于年初,8-11月持续负增长,12月份涨幅为0.8%。
  (二)7月同比涨幅创三年来新高。前9个月CPI各月同比增长幅度一直在5.1%以上位置盘整,1-7月连续上涨,从1月的5.3%涨到7月的7.2%,7月涨幅创下41个月来新高。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和去年8-11月环比指数持续负增长的共同影响,后5个月涨幅快速回落,11月为最低(3.7%)。
  (三)全年CPI呈&型上涨,即两头低,中间高。一季度上涨5.4%,二季度上涨6.3%,三季度上涨6.2%,四季度上涨4.1%,与上年走势正好相反。
  二、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六升二降。从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变化看,与上年同期相比,除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0.9%、1.2%外,其余六大类全面上涨。涨幅最大的为食品类,达12.5%,其他依次为居住类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均上涨5.7%,衣着类上涨3.3%,烟酒类、交通和通信类均上涨2.1%。
  (二)CPI持续高位,近七成是由食品类价格上涨拉动的。与上年相比,食品类价格涨幅高达12.5%,拉动CPI上涨3.82个百分点,对总指数涨幅的贡献率达69.5%。食品类被调查的16个中类全面上涨,其中涨幅超过10%的有7个,依次为淀粉及制品(22.7%)、肉禽及其制品(22.4%)、油脂(18.1%)、蛋(17.6%)、干鲜瓜果(17.4%)、水产品(12.9%)、粮食(10.5%)。涨幅在5%-10%的有在外用膳食品(9.8%)、糖(9.1%)、液体乳及乳制品(7.6%)、其他食品(7.8%)、糕点饼干面包(6.0%)、调味品(5.7%)。
  1、粮食价格近三年涨势较猛。在全球气候异常、粮食短缺的形势下,在&与国际粮价接轨&的目标下,我国对粮食价格进行了稳步的改革,粮价近三年涨势较猛,2009年上涨9.5%、2010年上涨18.4%、2011年上涨10.5%,三年累计上涨43.3%,涨幅比前三年5.2-7.4%的涨速明显扩大。
  2、肉禽及其制品、蛋类价格分别上涨22.4%、17.6%。全年猪肉环比价格大幅上涨的月份有2月、6月、7月,涨幅分别为8.8%、10.7%、10.9%。5-9月连续上涨,猪条肉平均价格由5月初的26.5元/公斤上涨到9月底的35.5元/公斤,涨幅为34.0%,10-12月猪肉价格连续回落,12月为32.5元/公斤。根据发展周期,猪肉价格自2010年7月份进入上涨周期,其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2010年猪肉价格过低挫伤养殖户的积极性;二是2010年末2011年初生猪生产遇到严重疫病;三是玉米猪饲料等原材料价格的大涨也为猪肉价格的上涨提供了支持。去年猪肉价格上涨30.6%,影响CPI上升0.65个百分点。生猪是养殖业的基础产品,猪肉价格上涨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其他肉禽及其制品、蛋价格的上涨。涨幅在20%以上的肉禽还有羊肉上涨25.3%、鸡上涨23.0%、鸭上涨21.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累计上涨22.4%,影响CPI上升1.17个百分点。蛋类价格5-10月连续上涨,其余六个月持平或略有回落。鸭蛋价格由1月的13.0元/公斤下跌到5月的12.67元/公斤,又上涨至10月的14.50元/公斤,12月回落至14.25元/公斤;鸡蛋价格由1月的10.5元/公斤下跌到4月的9.8元/公斤,又上涨至10月的11.20元/公斤,12月回落到年初价格,全年蛋类价格累计上涨17.6%。
  3、油脂价格上涨18.1%。去年食用油涨价的主要原因包括:原料上涨;播种面积减少;国际市场影响。去年6月底食用油限价令到期后,7-9月食用油价格连续上涨,全年食用油价格累计上涨18.1%,其中: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22.2%;植物油制品上涨15.1%。
  4、水产品价格两年来大幅上涨。水产品由于燃料价格上涨、人工费用提高等生产成本上涨,加上海洋资源衰退和洪涝灾害并发,海水鱼和淡水产品价格全面上涨,海水鱼涨幅明显超过淡水产品。去年水产品价格上涨12.9%,拉动CPI上升0.87个百分点。其中:淡水鱼、海水鱼分别上涨11.2%、26.5%,其他水产品上涨6.5%。2010年水产品价格上涨20.9%,两年来累计上涨36.5%,涨幅比前四年4.6-9.2%的涨速明显加快。
  5、干鲜瓜果价格涨幅在食品类中位居第五。去年干鲜瓜果价格上涨17.4%,其中鲜瓜果类价格上涨13.9%,其价格涨跌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1-4月和8-12月鲜瓜果价格持续上涨,5-7月随着地产水果的大量上市,价格持续回落。去年干(坚)果价格上涨步伐明显加快,去年12月与1月相比,花生价格上涨19.0%、山核桃价格上涨25.1%。全年干(坚)果价格涨幅达30.6%,与猪肉价格涨幅一致,在调查的262个基本类中这两类涨幅并列第一。
  此外,受西南地区干旱影响,糖类作物减产,两年来食糖价格猛涨,2010年上涨24.7%,2011年上涨24.3%,这两年来累计涨幅超过五成。受食糖价格上涨影响,去年糖类小食品、糕点饼干面包价格分别上涨12.4%、6.0%。
  (三)部分非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1、居住类价格全面上涨。作为仅次于食品的第二大推手,居住类价格累计上涨5.7%,拉动CPI上涨1.01个百分点,对总指数涨幅的贡献率为18.4%。受生产成本上升、需求拉动以及政策性调价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构成居住类的四个中类价格全部上涨。其中涨幅较大的有砖上涨26.5%、水泥上涨15.2%、涂料上涨6.6%、液化石油气上涨14.1%、私房房租上涨6.8%、住房估算租金上涨6.2%。
  2、酒类价格上涨9.5%,其中白酒、啤酒价格分别上涨22.8%、2.5%,葡萄酒价格下降5.7%(超市特价活动较多)。酒类价格涨价一部分是源于成本上涨,对高档白酒来说,产能不足导致市场供需紧张或采用控量保价策略是推高售价的主要原因。
  3、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3.3%、5.7%。受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推动,构成衣着类的四个中类价格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的五个中类价格全面上涨。其中涨幅较大的有:衣着材料上涨18.0%(其中棉布上涨52.1%)、衣着加工服务费上涨7.3%;床上用品上涨6.6%、家庭日用杂品上涨4.1%(其中餐具、厨具均上涨10.0%左右)、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上涨19.6%。
  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2.1%。其中:受汽油、柴油价格均上涨13.7%的影响,交通类价格上涨3.5%;通信类价格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移动电话机价格下降8.1%,是近几年来下降幅度最少的一年。
  另外,受供求关系、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美元贬值、气候因素等影响,中药材上涨26.7%(2010年上涨59.4%,近两年来中药材价格正好翻了一番),首饰上涨9.2%,手表上涨6.7%,市区公共交通费上涨7.2%。在科技进步、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导致的供过于求等因素影响下, 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仍呈降势,如电视机下降7.9%,摄像机下降4.6%,照相机下降11.4%,洗衣机、微波炉、家用音响等有小幅的回落。
  (四)与全国、全省及宁波各县市的比较。2011年我市CPI为 105.5%,比全国农村平均低0.3个百分点,比全省农村平均低0.1个百分点。宁波农村CPI平均为5.7%,我市在宁波各县市中涨幅居倒数第二位。我市2010年全年涨幅在各县市中居首位且年初即呈高开走势,2010年翘尾因素对我市2011年CPI的影响为1.8个百分点左右,而宁波农村平均达2.8个百分点左右,这是导致我市2011年涨幅在宁波各县市中较低的直接原因。食品类作为拉动CPI上涨的主力,宁波各县市食品类价格平均上涨13.0%,我市为12.5%,其中食品类中影响最大的肉禽及其制品类价格,宁波各县市平均上涨22.7%,我市为22.4%,我市2011年CPI变动轨迹基本与各县市一致。
  三、对今年CPI走势的判断
  2011年,食品和居住价格的上涨成为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推动了人们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预期。但是,由于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目前的粮食消费和居住消费等的价格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同时,2012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将更加复杂,抑制和支撑物价涨幅的因素并存,预计全年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一)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因素
  1、经济增速适度回调有利于减轻物价上涨的总需求压力。2、粮食丰收提供了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3、猪肉价格上涨周期趋于结束。4、房地产调控的累积效应有利于保持居住价格稳定。5、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稳有利于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6、翘尾因素有所降低。经初步测算,2011年CPI翘尾因素为1.8个百分点,2012年为1.0个百分点,比2011年低0.8个百分点。7、本轮物价涨幅收窄的拐点已经确认。
  (二)支撑物价快速上涨的因素
  1、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物价上涨的长期压力。2、金融危机以来积累的高货币存量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3、负利率具有扩张借贷和刺激需求的作用。4、投资过快增长对物价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5、通胀预期不断增强。6、资源价格改革稳步推进。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当前我国物价影响因素及走势研判
□ 虞华[1] 虞丽娜[2]
[1]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江苏]江苏信息学院,江苏214153
摘 要: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总水平高位运行,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初步判断,本轮物价涨幅已经见顶,价格运行拐点特征已得到确认,2011年GDP增长9.2%,CPI上涨5.4%。从2012年发改委设定的4%的CPI价格调控目标来看,2012年价格翘尾因素将显著降低,物价总水平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国内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压力加大。虽然控制物价上涨已经逐渐淡出第一调控目标,但是在导致本轮价格上涨的因素一个都没有消除前,就此判断未来价格风险已消除还为时过早。
  虞华1 虞丽娜2  (1.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江苏.江苏信息学院,江苏214153)  内容提要: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总水平高位运行,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初步判断,本轮物价涨幅已经见顶,价格运行拐点特征已得到确认,2011年GDP增长9.2%,CPI上涨5.4%。从2012年发改委设定的4%的CPI价格调控目标来看,2012年价格翘尾因素将显著降低,物阶总水平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国内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压力加大。虽然控制物价上涨已经逐渐淡出第一调控目标,但是在导致本轮价格上涨的因素一个都没有消除前,就此判折未来价格风险已消除还为时过早。  关键词:CPI 通胀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3-07  一、2011年我国物价形势分析  2010年,我国部分农产品先后上演“直上云霄”好戏,价格涨势凶猛,让大家记忆犹新。部分网民纷纷调侃这些平常不起眼的小宗农产品,给它们冠上了极为“威风”又不失生动的名字:“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辣翻天”……。2011年下半年,犹如出了一部将2010年农产品价格猛涨情节倒过来再上演一遍的故事片,多宗农产品价格出现逆转,打破成本线几度探底。山东生姜从每公斤9元跌至每公斤0.8元,内蒙古土豆滞销卖难,海南、广西水果蔬菜销路不畅……。只有“猪坚强”没有示弱的意思,2011年猪肉价格持续攀升,进入6月份以后涨幅更甚。有网友戏称:中国的CPI变成了中国猪肉指数。  2011年受粮食和猪肉价格的拉动,食品价格高企,非食品价格呈较快的上涨势头,八大类商品价格全面上涨;我国物价走势基本呈现“中间高、两头低”“倒V字”走势,前几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攀高,有几个月甚至破6%,到7月份攀升至6.5%高位。这跟年初确定的4%目标相差甚远。但进入8月以后,物价涨幅逐月回落,12月回落到4.1%,创15个月以来新低。国内通胀由累积释放转为逐步缓解迹象,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取得积极成效。  2010年以来的这一轮价格波动中,食品价格出现了从粮食、蔬菜到猪肉、蛋制品的轮番上涨,大蒜、绿豆等小宗农产品更是成为炒作对象。现行的小农家庭经营方式劳动生产率提高很慢,难以用技术进步来消化不断上升的成本,因此只有靠涨价来消化。当农产品价格上涨受阻时,农民只能以缩小生产规模来减少风险,而缩小生产规模又成为下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起点。食品价格的周期性大幅波动越来越暴露出我国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后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现代技术、金融、流通和管理要素难以与非企业化经营的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对接,而如果没有现代技术、金融和管理要素参与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去,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将束缚农业生产力的大发展。    从近三年的历史数据看,衣着、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处于下跌态势,2008年我国CPI上涨5.9010.上述三类价格却分别下降1.5%、0.7%和0.9%。2011年八大类商品价格全面上涨。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累计分别上涨11.8%、2.8%、2.1%、2.4%、3.4%、0.5%、0.4%和5.3%。八大类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表明本轮物价上涨的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值得关注。  从通胀在经济学中比较规范的定义来看,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各类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或者说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该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特征:(1)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不是价格总水平的一时或短暂的上升。(2)通货膨胀反映的是价格的普遍上升,而非个别类别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上升。因此,判断是否通胀,一要看价格的变化,二要看经济增长的变化。在看价格变化时,不能只看一种价格的变化,而要看各类价格的变化。当然,居民消费价格作为反映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直接影响国民的生活状况,因此在判断通胀的各种价格指数中,需要特别关注。  由上述定义出发,2011年全国各主要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工业生产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1%)都明显高于2010年的水平,计算2011年CPI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全面上涨,这说明2011年物价已不是以往的结构性上涨,消费物价水平处于高位。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比上年末低6.7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6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万亿元。  二、2012年我国物价上涨压力因素分析  “稳中求进”是我国2012年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基调,在物价、增长和结构问题的平衡中,2011年放在首位的“控物价”被“稳增长”所取代,特别是“限价令”这种行政性质的调控手段将很可能不再延续。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强调,要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包括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等政策,这些都对粮食市场构成利多效应。但基于国内部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格局依然存在、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增加和全球性货币泛滥推动的趋势性因素影响,2012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仍不容忽视。  这一轮物价上涨势头之猛、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已经不是结构性物价上涨,而是全面的、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建立拐点之后,物价水平仍处于高位,中期的通货膨胀压力仍不能低估。2011年底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认为,国内部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格局依然存在,流通环节多、费用高问题较为突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和环保成本呈上涨趋势,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一)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由于国内资源不足,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不断增加,铁矿石、原油、有色金属矿产、煤炭等产品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受我国等新兴国家需求增加拉动,加上国际投机资本炒作,近年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也同步上涨。初级产品进口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国内采掘业价格上涨,通过产业关联,间接推动原材料、加工工业产品价格、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011年全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了9.1%。如此强劲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成本提高力量,势必会对其下游指数PPI和CPI形成很大的成本性向上推力。一旦美国经济增速回升、国际市场需求扩大,加上美国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再度上涨的可能性很大。同时,由于劳动力供求格局的改变,工资上涨压力很大,成本推动将成为我国物价上涨的长期因素。  (二)投资过快增长对物价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  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快速增长,可以认为高投资是本轮物价上涨的诱因。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CPI的历史数据看,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CPI涨幅一般滞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年,当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高于20%时,在此之后的2-3年内一般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十一五”期间,2006年和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23.9%和24.8%,实际增速为22.1%和20.2%,导致2007年和2008年的CPI上涨4.8%和5.9%,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施了4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政策,2009年和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30%和23.8%,实际增速为33.2%和19.5%,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9%。因此,从固定资产投资和物价水平的变化关系看,在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物价仍存在较大的上涨压力。  (三)造成食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解决,部分农产品仍有补涨意愿  作为我国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CPI具有明显的食品价格驱动特点。2004年、2007年、2008年物价的高增长,食品价格贡献率都在80%以上。与历次通胀相同,本轮CPI的加速上涨也由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拉动。因此,从表现形式看,本轮物价上涨与2007年和2008年的物价上涨一样,属食品和居住价格主导下的通胀。月,食品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2.4%和5.9%,拉动CPI上涨3.75和1.05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67.0%和18.8%。2011年下半年多宗农产品价格打破成本线几度探底。大白菜2角钱1公斤没人要,山东生姜从每公斤9元跌至每公斤0.8元……。这些农产品价格都有可能在2012年翻转。  整体看来,2012年国内粮价长期上行趋势仍将持续。2011年我国天气总体有利,夏粮、早籼稻、秋粮三季粮食季季增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全部增产,粮食总产实现“八连丰”,首次迈上11000亿斤台阶,为抑制粮价和物价过快上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虽然2011年在政策的高压下,大部分品种走势不如2010年强劲,但同比价格仍是上涨的。2012年我国粮价将在生产成本上升、当前国内外粮食供求改善、天气及宏观经济不确定等多空因素博弈下,呈现双边波动行情,但总体仍将上涨。支撑粮食价格长期上涨的因素:一是粮食需求的增加,主要是饲用需求和工业用需求;二是种粮比较受益严重偏低,粮食进入价值重估期。纵向比较,粮价的上涨很多时候仅仅弥补了成本的提高,使得农民种植收益增加幅度有限,有时甚至下降;横向比较,务农与务工收入差距拉大,全年的种粮收入大约只相当于外出打工的2-3个月工资。与我国一样保持着小农经济的日本和韩国,其稻米价格分别是我国的10-20倍和5-15倍,而这还是在国家对农民予以高额补贴条件下形成的价格。由此可见,我国粮食价格严重偏低。除非我国农业能够实现美国那样的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否则粮食价格仍将继续大幅增长。  统计调查资料显示,农产品价格多年来一直低于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剪刀差”仍较大,从趋势来看,部分农产品有补涨意愿。在耕地面积有限,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未来农产品价格将维持高位。  (四)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物价上涨的长期压力  近年来用工荒已经从东部扩展到中西部,制造业领域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涨,中国经济已临近刘易斯拐点,这将成为物价上涨的长期压力。2011年企业家调查结果显示,与一季度相比,2011年二季度企业人工成本明显上升,85.3%的企业家认为二季度企业人工成本上升。“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因此收入分配改革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截止到2011年9月,全国有21个省(市、自治区)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约21.7%,25个省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增幅均在14%以上。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增无减,劳动力供求关系日渐紧张,将加快工资上涨幅度,提高劳动成本,服务性行业价格趋于上涨。由工资上涨所形成的“工资——物价螺旋”已成为新动力。  (五)节能减排和要素价格改革,将使水、电、气、油等能源资源价格走高  “十二五”期间,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国家将适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逐步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和污染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水、电、油、天然气等价格还将出现一定幅度的提高,进而推高物价涨幅。下一步国家将重点研究水、气、电等资源性产品的阶梯式价格改革思路,对基本需求部分将考虑大体保持原有价格水平,对超量使用部分考虑累进加价。从影响居住价格的结构性因素看,水电燃料和装修价格在居住价格中的权重在95%以上,是决定居住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进一步提速将会对物价水平产生一定的上推作用。实施价格改革,导致最终消费价格调整的远不止这些。目前政府对出租车、交通、天然气供暖等都在实施补贴,这些领域的最终消费隐形成本并没有释放出来,这给上述领域价格上涨改革预留了空间。因此,实行政府定价的水、电、燃气、交通等商品和服务价格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呈上涨的态势,长期低价利用资源的局面将得到改变,并会促进2012年CPI的提高。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i累计指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