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预示死亡的张嘉译走路姿势剪辑,如何走最好

胎儿入盆左下腹是不是走路都会痛啊...
胎儿入盆左下腹是不是走路都会痛啊?还有感觉子宫走不走路都是痛痛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医生回复(2)
指导意见:你好胎儿入盆一般走路不会感觉疼痛。你感觉肚子疼,如果是阵发性的,应该是先兆早产的症状,应该保胎治疗天了噜!这些超舒服的姿势就是让你变丑的元凶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喜欢摆出令自己最舒服的姿势,比如翘着二郎腿,窝在沙发,蜷着睡觉,许多我们熟悉的姿势其实都会为健康埋下隐患。你是要健康还是继续保持“坏姿势”呢?
  2.走路时含胸驼背,拖拉着腿  有些人觉得走路时含胸驼背、脚掌拖地会让他们感觉到&舒服&。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最容易带来疲劳感。含胸低头,走路时只顾盯着脚下的路,很容易让肺部空间被挤压,影响心肺功能。而拖拉着腿,也会造成关节、肌肉等损伤。  建议:要想从走姿中获得,就需要抬头挺胸,双眼平视,脚尖向正前方,自然迈步。走路时步伐一定要轻快。在走路的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动作。比如轻微扭动腰部,能有效&按摩&内脏,防止;走路时加上揉耳朵、拍打手臂等动作,能促进全身循环。  3.站立时一肩高一肩低,斜倚在其他物体上  当你身处商场或大街上,会看到有着形形色色站立姿势的人们。他们有的两腿交叉四处张望;有的含胸低头玩着;有的不停摇摆着身子,站得很扭捏;有的随意倚靠在墙壁、护栏和广告牌上。  其实,这些站姿都是错误的示范。歪七扭八的身体会加重某侧肌肉的紧张度,而使另一侧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站久了,不仅会使肌肉僵硬酸痛,还很容易压迫脊椎和周围,影响心肺功能。  建议:正确的站姿应该是下巴稍回缩,腹部微微收紧,重心稍微向前。如果需要长时间站立,可以将一只脚踏在10厘米左右的台阶上,双脚交替休息。人过中年身体逐渐萎缩,姿势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此时应该让耳朵、肩膀、胯部、膝部与脚踝保持在一条线上。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本内容由“太平洋时尚网“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擅自篡改、抄袭或转载。如有任何合作意向或疑问,请先与我们联系。
关键词:&&&&&&&&&下蹲&走路走对了也能养生&1种走路姿势让你多活10年
作者: 玉兔哥哥
预示着死亡的走路姿势
&&&&&&&&&&&曾国藩在他的面相书中就提到过,一个人走路如果总是脚后跟不着地,这个人就可能是短寿的。虽然不知道他的结论从何而来,但是在生活中的确是见到过两例,都是男性,都是走路脚跟不着地,好像是踮着脚走路似的,其中一个人年过五十就因病去世了。另外一个虽然还健在,但和同龄的男性相比,总是显得很虚弱。
&这个现象其实可以用“返祖”来解释。一个人走路脚跟不着地的时候,身体就形成了一种前屈的姿势,严重的时候好像要爬着走似的,和人类的直立行走相比,爬行这个动作肯定是返祖的,踮脚走路就是一种“返祖”的姿态。其实,人在寿命将尽之前,都会出现“返祖”的情形,人老了会像孩子一样,所谓“老小孩”,不仅说的是心理上变得和孩子一样喜怒无常,不能自控,更重要的还有身体,也变得像孩子一样不能控制,比如小便失禁、流口水、流鼻涕。也许,所谓轮回,就是说人老了又返回到了起始点,完成轮回。同时,生命终结。
反过来想想的确也成立,一个人身体好,那TA走路一定会是有声音的,而这个声音就是脚后跟落地的声音,能发出这种声音的人,双脚落地的时候一定有力、坚定,绝对不可能有踮着脚向前屈的感觉。所以,类似于“返祖”的现象一旦出现,那么,这个人的生命很可能就快走到尽头了。那么还有什么样的步行姿势会预示寿命的长短呢?&&&&&&&&&&&&&&&&&&&
&&&&&&&&&&&&&&&&&&&线索一:走路速度很慢预警:寿命短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综合9项研究做出总结: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预测寿命长短,在75岁以上人群中相对更准确。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钟0.9米,那些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钟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会增加,而那些走路速度超过每秒钟1米的人寿命较长。&线索二:走路时手臂不摇预警:后背下方存在问题生理学家认为,走路左腿向前迈时,脊柱会向右旋转,右臂也会随之摆动。如果有人在行走时手臂不怎么摇摆,可能意味着他后背的受到了限制,易引起后背疼痛和受伤。&&
&&&&专家支招:纠正走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纠正不良的走路姿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可以在家里对着大镜子自我检查。人在照镜子时会不自禁地挺胸抬头。然后在走路时用意保持端正的姿势,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倾。走路时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双目平视前方,头微昂,颈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后突,步行后蹬着力点侧重在跖趾关节内侧。&
&线索三:脚掌先拍打地面预警:椎间盘突出或中风美国足病协会前主席认为,健康人迈步时,首先是脚后跟接触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时是脚掌先拍打地面,多由于其肌肉控制力量较弱,这意味着,可能是中风发作或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了肌肉神经功能受损。学学淑女的正确走姿头部:最理想的走路姿势,头部应该是垂直的,不要盯着脚下看,而是将视线保持在前方3~6米的位置。可以想象自己像玩偶一样,有一条绳子连接你的头发,把你往上提拉。这样可以让颈椎合理支撑头部的重量,舒缓颈部肌肉的压力,而且颈部线条也能更流畅和优美。胸部:一定不要含胸,而是将胸部挺起来,同时收紧小腹和臀部,这样能让全身线条收紧,女性的S曲线自然显现出来。手臂:不管是为了取暖,还是为了装酷,走路时都不要让手臂一直闲置在衣服插兜中,最好让手臂轻微弯曲,随着步伐自然摆动,体现出韵律感。肩膀:让肩膀放松,既不要向前耸,也不要向后塌。如果想要检测一下效果,可以让朋友从侧面看看,这时你的耳朵、肩膀、髋关节、膝盖应该在一条直线上,让身姿更加挺拔和自信。呼吸:走路时注意呼吸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呼吸会影响人的体态。当你的呼吸急促或者比较浅时,上半身就会比较紧张,容易导致驼背和耸肩,所以走路时可以有意地调整呼吸,建议走三步吸气一次,然后走三步呼气一次。髋部:走路时,不要指望让腰部承担所有的重量,而是应该把重心放在髋部,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挺拔的身姿,也可以减轻腰部的负担,毕竟天生柔软的它还是不太适宜干重活的。&
&线索四:步幅小预警:膝盖骨骼退化脚后跟接触地面的一刹那,膝盖应该保持笔直。如果不是这样,则意味着可能是膝盖骨的活动能力或臀部的伸展能力受限,这种功能退化可通过按摩推拿来解决。&线索五:罗圈腿预警:骨关节炎整形外科专家认为这种步态通常是由于膝关节炎造成的,人群中有高达85%的人或多或少患有这种骨科疾病,通常是由于年龄增长造成骨骼损耗引起的,如果严重,可通过支架纠正。&线索六:内八字预警: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炎症会造成内八字的步态,有85%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表现出这种特征。它在医学上被称为膝外翻或者外翻足,表现为小腿无法伸直,向外侧弯曲。这种步态非常与众不同,看上去笨拙,双膝并拢在一起,而踝关节外翻。&线索七:踮着脚尖走路预警:大脑可能有损伤双脚踮着脚尖走路,与肌肉紧张有关,而当脊柱或大脑受到损伤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的是,刚学走路的小孩多会暂时出现这种步态,不需要担心,如果一直如此,可带孩子到儿科就诊,进行排查。&线索八:跳跃着走路预警:小腿肌肉绷太紧这种步态更常见于女性,足科医生认为,这是因为她们长期穿高跟鞋造成小腿肌肉过于紧绷,脚后跟一着地面就会迅速抬起,建议还是少穿高跟鞋为妙。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16.sinaimg.cn/mw600/002igmxRgy6HOkrpa7d4f&690" WLDTH="412" HELGHT="300" STYLE="margin: 0px 0px 5 padding: 0 list-style: cursor: url(" MAX-WIDTH:=""
ALT="下蹲&走路走对了也能养生&1种走路姿势让你多活10年"
TITLE="下蹲&走路走对了也能养生&1种走路姿势让你多活10年" />
一、增加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力也在退转,所以我听师父说,步行能够增加记忆力,我就每天早上走路,我的记忆力越来越强了。
二、打开经络:我二十多年写作,没注意身体,经络僵硬了,全身都有小疙瘩,医生说需要步行,我步行两年之后,疙瘩就少了很多。
三、放松脉搏:经络不通,脉搏自然僵硬,全身都很紧张,很僵硬,我每天下午步行半个小时,后来全身放松了很多。
四、身心轻安:身心不和,身心不安,身心不平,身心疾病都来自于气血不通,气血不通的原因就是经络不通,所以,身心都不自由,我通过走路,气血通畅了,身心就自由了。这方面与步禅有关系。
五、增加心脏功能:我不爱运动,所以心脏不好,通过医生建议,我就步行,我发现,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六、打通血管:医学讲,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步行能够增强全身弹性。
七、增强肌肉力量:我曾经生活没有规律,所以,我的全身肌肉僵硬而没有弹性,就是没有力量,我确实通过步行之后增强了肌肉力量,还有强健腿力和足力、筋骨,而且关节也灵活了。
八、通畅血液循环:人体血液不通畅,因为,经络和脉络不通,那样就血液不通畅,人容易得病,步行能够打通经络,增强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九、减少五脏疾病:五脏六腑需要运动,如果不运动,自然就硬化而得病,因此,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增强五脏六腑弹性的功能,很多疾病自然就治愈。
十、治愈三高:前几年,我有三高,医生们开了很多药方,但没有大的效果,后来,有位医生说,减肥能治三高,我就开始走路,五个月减了四十斤,三高就三和了。步行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十一、精神快乐:藏医学讲,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人不愉快与血性有关系,步行能减少血糖,血脂;排除血淤,血症等血里的垃圾,血里没有垃圾,气血通畅,人会愉快。 
十二、体形美丽:人美不美与血性有直接关系,人的血里没有垃圾,人一定漂亮及美丽,血里垃圾多,人自然就不漂亮。因此,步行能排除体内的垃圾和血里的垃圾,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十三、减少心肌梗塞:医学里讲,心肌梗塞主要是气血不通畅,血凝块堵塞血管而造成的,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十四、增强肾功能:人本身懒惰,不愿意活动,坐的时间长,伤害肾,造成肾虚,肾炎,肾结石,肾功能退缩,因此,肾供血不足,肝血就不足;肝血不足,心血就不足,就开始生病了。为了治病吃药.,增加肾的负担,步行能减少吃药,从而增强肾的功能。
十五、大脑清晰:前几年,我几乎都不出去,待在家里看书,写文章,我的大脑一点也不清晰,后来步行时,接受户外新鲜空气,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了、灵活了,明显消除了大脑的疲劳,提高了我的学习和修行。
十六、增强视力:我看书,打电脑,发微信过多,我的视力退化了,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我就试验,确实有帮助。
十七、延年益寿:海拔四千以上能够活到九十五岁的人是很稀少的,可是我遇到好几个九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我与他们探讨时,他们都每天最少要走十公里路。后来,我明白,生命在于运动的意思,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稳定情绪,这样寿命自然延长。
十八、开发智慧:人愚笨与血性有间接的关系,人体的血里垃圾多,人自然变为愚笨,愚笨的人无法开发智慧。定时坚持步行,能排除血里的垃圾,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灵性活泼,提高智慧。为了你的健康,请开始步行吧!&&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是最好最悠闲的养生方式,很多人认为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但饭后散步真的是最好的养生方式吗?
其实,饭后立即散步是不科学的。饭后,食物进入肠胃,血管扩张充血,形成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因此,有不少人饭后出现打瞌睡,甚至头昏的现象。若是饭后立即散步,人体负荷增加,很容易使消化器官的消化吸收功能受阴。正确的做法是:饭后稍休息一下,然后再外出散步或轻微活动。&
这些人切忌饭后立即散步& &&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
饭后最好静坐闭目养神10~30分钟再散步,马上散步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昏厥。高血压患者散步时最好上身挺直,否则可能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最好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处于不停振动中,易引起一过性头晕。
有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人
饭后立刻散步会增加胃肠蠕动,吃进去的食物对胃壁产生刺激,不利于胃黏膜修复。
贫血、低血压的人
饭后大量血液都供给胃部了,散步时很容易造成脑部相对缺血,出现头昏、目眩,甚至昏厥。一般来说,这类人可选择早起散步。
所以有上述疾病的患者,我们很有必要再提醒他们一下。
饭后散步的注意事项& &&
&&&饭后45分钟左右散步20分钟,热量消耗得较快。饭后休息10~15分钟后再开始散步才能起到保健作用。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饭后走动的时间可以从10~30分钟中选择。体弱、年迈的人可以少走一些,避免感觉劳累,增加心脏的负担;平时缺乏运动、体重超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则适合多走一些。
总之,“午饭后要坐,晚饭后要走”,长期坚持,必会有益于健康。&
长期步行给人体带来的变化
&&&一、增加记忆力:每天早上走路,记忆力会越来越强了。
&&&二、打开经络:坚持步行,脸上疙瘩就少很多。
&&&三、放松脉搏:每天下午步行半个小时,全身就放松了。
&&&四、身心轻安:通过走路,气血通畅了,身心就自由了。
&&&五、增加心脏功能: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六、打通血管:医学讲,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因为步行能够增强全身弹性。
&&&七、增强肌肉力量:通过步行之后增强肌肉力量,还有强健腿力和足力、筋骨,而且关节也会变得灵活。
&&&八、通畅血液循环:步行能够打通经络,增强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九、减少五脏疾病: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增强五脏六腑弹性的功能,很多疾病自然就治愈。
&&&十、治愈三高:走上几个月,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十一、精神快乐:藏医学讲,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能减少血糖,血脂,排除血淤,血症等血里的垃圾;气血通畅,人会愉快。
&&&十二、体形美丽:步行能排除体内的垃圾和血里的垃圾,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人的血里没有垃圾,人一定漂亮及美丽。
&&&十三、减少心肌梗塞: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十四、增强肾功能:步行能减少吃药,从而增强肾的功能。
&&&十五、大脑清晰:步行接受户外新鲜空气,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了、灵活了,明显消除了大脑的疲劳,提高了学习和修行。
&&&十六、增强视力: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十七、延年益寿:几乎九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都每天最少要走十公里路。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稳定情绪,这样寿命自然延长。
&&&十八、开发智慧:定时坚持步行,能排除血里的垃圾,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灵性活泼,提高智慧。
&十九、提升创造力:户外运动有助于大脑释放更多的欣快激素内啡肽,户外漫步比室内跑步机运动更有益于心理健康。&
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关于21世纪的健康箴言:“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走路才是最好的药!
全身都锻炼
大步走路时,人体的60%~70%的肌肉参与活动,对增强下肢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保持关节灵活性,促进四肢及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改身体有氧能力,调节精神心理状态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2&减少心脏病、糖尿病
经常坚持行走锻炼,可以减少1/3的心脏病,1/2糖尿病的患病几率,还可以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推迟免疫器官的老化。
3&辅助降血压
长期坚持走路锻炼,就可起到辅助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作用。人体脚底共有100多个穴位,多走路可以刺激机体穴位,也能达到辅助降低血压的效果。
4&辅助降血糖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曾公布一项实验分析结果,某些情况下,有些降糖药一片的控糖效果还不到1,而一项有效运动的降糖效果可达1.8。快步走就是不错的有氧运动。
5&强壮骨骼
摄入钙不足会导致缺钙,却很少人知道运动过少也易导致缺钙。
防止中老年骨质疏松,我们除了从年轻时开始多喝牛奶外,还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相对于一瓶瓶补钙剂来讲,走路是个经济方便的保钙运动。
姿势走不对,效果皆作废!
走路的好处这么多,但这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得会走路!
很多人会说,走路还不会吗?事实上,我们很多人真的不会!
走路姿势没走对,不仅起不了很好的养生效果,反而带来一系列伤害!
1、含胸低头:影响心肺功能
这种走路方式最容易带来疲劳感,而且会影响心肺功能。因为低头含胸时,原本胸腔中肺部用于换气的空间受到挤压,使肺部的换气功能受阻。长期下来,人体会很容易因此而造成缺氧而头晕。
2、内八字:变成O型腿
内八字走路容易使更多压力积聚在脚外侧,从而增加了脚外侧和地面接触的机会,改变了脚部接触地面的原有路线,增大了关节的压力,长久下来会导致腿部骨骼变形和疼痛,形成O型腿。
3、外八字:伤害膝关节、加速关节退化
如果走路是迈着外八字脚步,就说明脚趾向外的角度过大,久而久之会让膝盖外移,双腿变成X型,甚至导致膝关节疼痛以及加速关节退化。
4、脚掌拖地:造成足弓劳损
有的人因为太累、或穿着太重的鞋子、或是个人习惯,双脚走路时无法从脚后跟到脚趾轮转起来,而是过早离地向前迈出,导致脚掌拖地。这种走姿缓冲较差,容易造成关节和足弓劳损。
5、步子太大:拉伤韧带
当一个人走路时想要加快速度,最自然的反应就是加大前进步伐。这会导致你的步伐不协调。更重要的是,这样走路容易拉伤大腿内侧的韧带,使双脚抽筋,而且无法达到提升走路速度的作用。另外,对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会加重关节损伤。
走路姿势对,效果才翻倍!
头部摆正,不要盯着脚下看,将视线保持在前方3~6米的位置。可以想象自己像玩偶一样,有一条绳子连接你的头发,把你往上提拉。
一定不要含胸,而是将胸部挺起来,同时收紧小腹和臀部,这样能让全身线条收紧。
手臂轻微弯曲,随着步伐自然摆动,体现出韵律感。
让肩膀放松,既不要向前耸,也不要向后塌。如果想要检测一下效果,可以让朋友从侧面看看,这时你的耳朵、肩膀、髋关节、膝盖应该在一条直线上。
走路时可以有意地调整呼吸,建议走三步吸气一次,然后走三步呼气一次。
每一步比平时走路多向前迈10厘米。同时配合充分的上肢运动,前后摆动双臂。
保持每分钟100~110步,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全身都参与进来。
推荐:五种特色走路姿势
1、踮脚走路对付前列腺增生
踮脚走路就是足跟提起,完全用前脚掌走路。每天按此法行走百步,可以锻炼小腿后侧肌肉,有利于畅通足三阴经。对前列腺增生和慢性前列腺炎大有裨益。还能起到补肾壮阳的作用。
2、转腰走路“甩”掉腰部赘肉
中国国际健走协会秘书长、健走教练张弛告诉大家,走路时,有“啤酒肚”和“水桶腰”的人更应多做些转腰动作,才能更快地“甩”掉赘肉。双臂要自然摆动,用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迈步,保持脚跟先着地,从脚跟滚到前脚掌,再用脚尖弹起前行。
3、扭着走路减少直肠癌的高发
有点类似于竞走,在走路的过程中,加大腰和胯部的扭动,让身体在行走中有节奏地扭起来,可以促进排便,防止便秘,减少直肠癌的高发。
4、敲着走路减掉腰围
走路时敲带脉,能很好地帮助减腰围。带脉的位置不需要费神去找,它环绕在腰间,就像是我们的腰带。如果你的肚子软软的,而且还有“救生圈”,走路时不妨两只手敲打左右两侧腰部,每天坚持半小时,保准腰围能降下来。
5、交替走路缓解肌肉疼痛
办公族及腰腿不适的中老年人,推荐走法——交替走。交替走即正走、倒走、快走、慢走交替进行,同时配合鼻吸气、嘴呼气。交替走可以减少磨损,缓解肌肉疼痛,促进机体自我康复。
(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9.sinaimg.cn/mw600/001WfyCQgy71zc1OXpu58&690" WLDTH="400" HELGHT="300" NAME="image_operate_94688" STYLE="margin: 0px 0px 5 padding: 0 list-style: cursor: url(" MAX-WIDTH:=""
ALT="下蹲&走路走对了也能养生&1种走路姿势让你多活10年"
TITLE="下蹲&走路走对了也能养生&1种走路姿势让你多活10年" />
春末夏初,天气渐暖,约上三五好友或全家出动,结伴去户外郊游踏青,想想都十分惬意。当然有很多朋友会选择爬山的方式来一览自然风光。殊不知,此时医院看骨科门诊的人也逐渐增多,他们大多50岁以上,都是膝盖的毛病,一问才知道,很多人前不久才爬过山!
膝关节磨损不可修复
50岁后爬山锻炼反伤身
传统概念中,爬山、上下楼梯是一个很好的有氧运动,能够帮助我们锻炼大腿和臀部的肌肉群,同时,还能够锻炼我们的心肺功能。但事实却是,不少专家提醒:爬楼爬山是“最笨的运动”。
爬楼梯或爬山属于负重运动,腰部以下的关节都要承受自己身体的重量,尤其膝盖受力最多。当身体爬阶向上时,膝盖负担的重量会瞬间增为平常的4倍左右。
以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为例:平路行走时,两边膝盖各承重60公斤。爬楼梯或爬山时,膝盖负重瞬间变成240公斤,相当于左右膝盖上各扛了一架钢琴。而且,速度越快,对膝盖产生的压力就越大。
而且,这种对膝盖的磨损是不可修复的!磨损如果过度严重,只能够置换关节!
膝关节寿命只有60年
改变运动习惯,延长时间很轻松
一方面我们需要锻炼大腿和臀部的肌肉群。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以伤害膝关节为代价,因为膝关节的寿命由基因决定,是60年,过度使用会加重对它的磨损,并且不可修复。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我们只需要改变我们的运动习惯即可。
延长膝盖寿命40年
坚决不做这些动作
&#9654;不在坚硬水泥上下蹲、跑步、跳绳、跳舞等
在坚硬地上所有剧烈运动,比如下蹲、蛙跳、跑步、跳绳还有跳舞,都会加重对膝盖骨的磨损。尤其是蹲下去再站起来,对关节的磨损最大。关节软骨大概有1到2毫米,作用就是缓冲压力,保护骨骼不破裂。它就相当于跑道上的橡胶,能够帮助我们缓冲上下运动时的一个力,进而来保护我们的关节。如果非要在坚硬地板上运动,在超强的反作用力下弹回来,对关节和骨骼的损伤相当大。因此,建议只在橡胶运动场地做运动。
&#9654;50岁后拒绝爬山、爬楼等运动
在爬山和爬楼梯的时候,膝关节会承受超过本身体重3到4倍的压力。尤其是50岁以后,人的膝关节多少都会有些磨损的情况,此时,就要减少此类运动。对于有些有过膝关节损伤的朋友40岁以后就要特别注意了。
骨科专家表示:爬楼梯或爬山,确实有增强心肺功能、消耗热量等诸多优点,但缺点影响也很大,这样得不偿失。所以,很多骨科医生在从业几十年来,从不曾建议病人把爬楼梯或爬山当作运动。多数建议散步。
延长膝盖寿命40年
这些运动不可少
&#9654;最适合膝关节的运动:游泳、骑车、做体操
对于普通人来说,对关节最有好处的运动就是游泳。在水里人体是与地面平行的,各个关节基本不负重。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多游泳,对全身都好。为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以选择游泳、骑车、做体操等关节负重较轻的运动。
&#9654;膝盖复健术:最适合的运动方法
不管您现在有没有膝盖不舒服的情况,这个运动都会适合您,因为这个运动:不需要外出,不需要器械,不损伤膝盖,还能锻炼到膝盖!
1)找一把可以靠背的椅子,臀部往后坐,靠着椅背。双手放在椅子背后,背部垫靠垫。
2)大腿下垫一条浴巾,也可以将几条浴巾和毛巾捆绑在一起,只要够厚、捆得扎实就可以,目的是要将膝盖垫高。
3)坐姿端正,腰背挺直,两脚垂放,一前一后地自然晃动。不需太大幅度摆动,轻轻松松地晃啊晃就可以了!
这一招看似十分简易,对强化膝盖却非常有帮助。举个例子,如果每天可以晃到4000下,运动效果会比跑步更厉害!
膝盖有旧伤或脚痛的人,可以用健康的脚去带动痛的那只脚,健康的脚托着痛的脚同时前后来回自然晃动,这么做相当于复健,可以让膝盖渐渐恢复健康。
怎么样,这个方法不错吧!记住了么?也一定要提醒更多您身边45岁以上的朋友,保护好我们的双腿和膝关节,就是健康生活的开始,也是长寿的开始哦!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
下蹲五分钟等于步行一小时,长寿强健的最好锻炼方法!
&<img WIDTH="15" HEIGHT="15" ALIGN="absmiddle" TITLE="此博文包含图片"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STYLE="margin: 0px 0px 0px 5 padding: 0 list-style: vertical-align: text- background-image: url(" BACKGROUND-POSITION:=""
ALT="下蹲&走路走对了也能养生&1种走路姿势让你多活10年" />&
下蹲五分钟等于步行一小时,长寿强健的最好锻炼方法!
作者: &&来自:
&下蹲五分钟=步行一小时,
长寿强健的最好锻炼方法!
&&&&&&&&&&&&&&&&&&&&&&&&&&&&&&&&&&&&&&&&&&&&&&&&&&&&&&&&&&&&&&
&&&&俗语说:“人老脚先衰,树枯根先竭”,这是因为双脚位于人体下部,离心脏比较远,血液回流缓慢,所以是人体中最先衰老的部位;但如果你不想老,便必须保证脚部不衰老,所谓“养生先养脚”,“腿勤人长寿”,“脚健人身壮”,重视脚部的保健养生,可起到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功效。
&&&&&&&&&&&&&&&&&&&&&&&&&&&下蹲功
&&&&不用花钱,无需器具和场地,只要方便,在家里、公司办公室里或公园,只要有立足之地便可;无论多忙的人,想要健康,每天只需5—15分钟的练习就可以(视乎各人所需)。
&&&&&&&&&&&&下蹲运动能够治病强身的原理
&&&&人蹲下去,身体变成三折叠,被挤压的血管收缩,气血冲向全身未被挤压的血管,迫使它们扩张、鼓起来;人一站起来,全身气血又冲向原来被挤压的血管,为它们灌满血液;在这样的一蹲一起、一压一放、一冲一回的气血往复运动中,就像涮瓶子一样,使全身血管得到了反复冲洗,使血管软化、加快血液循环和体内的新陈代谢、激活免疫系统,增加了高密度胆固醇、灵敏了压力感受器、把一些有害、有毒的代谢产物可迅速得以清除,人体自然就健康了。
&&&&&&&&&&&&&&&&下蹲可以激发经络功能
&&&&&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加上奇经八脉,下蹲运动可以自然地激发这近20条经脉的经气。
&&&&&&&&&&&&下蹲运动的其他作用和好处
1.与长寿有关
对一些百岁健康老人的生活方式调查发现,他们从事田地耕作,蹲在池塘边淘米、洗菜、洗衣服、厕所也是蹲的…这就强健了他们的腰腿,达到了祛病除疾的作用。
2.强健关节和骨骼
下蹲可增强腰、髋、膝和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膝关节的灵活性,延缓关节的老化,关节如果活动少,会使骨骼变得脆弱,钙就会流失到血液中,而且会积存在肾脏和膀胱中,造成排尿困难以及细菌繁殖等不良后果,所以经常使用和活动关节是永保年轻的关键。
3.可以增强肌肉力量
常做下蹲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尤其是下肢的肌肉力量;两条腿的力量增强了,可有效预防跌倒,走路时您会感到身体轻松,且生命充满活力。人体肌肉如果适度使用,将会更发达,但废弃不用或过度使用就会退化。
4.可改善血管功能
可以扩张微、小动脉血管,减少心脏外周阻力,可以改善微、小动脉血管壁的弹性,有效地降低血压。
5.可以降低血脂
下蹲运动通过刺激经络系统,可使脾经运化功能增强,促进血管壁粥样斑块的分解,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减少血液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促进脂代谢,进而改善血管的弹性,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6.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下蹲运动主要靠两条腿的屈伸来支撑躯干以上身体的重量;当下蹲时,身体的重量向下压挤腿部肌肉中的血管,加快下肢的静脉血液流向心脏;当身体起来时,解除了身体重量对下肢肌肉的挤压,从心脏泵出来的动脉血快速进入下肢,如此反复下蹲、起来、再下蹲,有如“唧筒”的作用,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加强了,回心血量增加,有效地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加强了,胰腺等脏腑器官的营养与氧气供应得到充分改善,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功能恢复正常,可有效地控制糖尿病。
7.增强性功能
下蹲运动可以强健大腿内侧的肌肉,包括直接与性能力相关的长收肌,另外由于能使容易淤积在此的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也就促进了生殖器官的活跃,人到中年后性功能会逐渐减退,如果能长期坚持下蹲,性功能会逐渐提高。
8.减肥效果明显
下蹲能消耗很多热量,可以减掉身上多余的脂肪,特别臀部和大腿堆积的脂肪;另外下蹲时由于挤压腹部,促进腹腔脏器周围的脂肪燃烧分解,减少脂肪的积累,亦可刺激胃肠的食物消化,促进消化酶的分泌。
9.锻炼可以使精神放松
可以暂且抛开烦恼、放下生活的压力、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调节情绪,增加生活乐趣,这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10.能延缓大脑的衰退
如果腿衰老了(主要原因是肌肉、骨骼、关节的老化),大脑也会随之衰老;腿衰老后人的活动减少,感官接受新信息的机会减少,来自外界的刺激少了,大脑细胞也就不再活跃,人就会变得痴呆起来;下蹲可以加强腿的活动能力,增强和外界接触,不但能够延缓大脑的衰退,而且可以进一步增智开慧。
&&&&&&&&&&&&&&&&&&&&&&&&&&&&&&&&&&&&&&&&&&&&&&&&&&&&&&&&
下蹲的姿势:正确的姿势应该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头部到腰部的躯干要始终保持笔直伸展的状态,臀部要向身后撅起。
开始姿势:要全身放松,两腿分开,略比肩宽(或与肩同宽),自然地站立;脚尖的方向基本是倒八字形,以脚的第二趾的方向为准;下蹲时,膝盖的方向要在第二趾的延长线上,这样做起来比较自然而不吃力。
结尾姿势:膝盖弯曲,直到大腿与地而平行为止(视乎各人体力,老年人或初练者可先取用半蹲或1/4蹲);在完全蹲下时停顿片段最能锻炼肌肉。
向上站起时的姿势:向上站起时的要点是感觉整个脚掌在向下推压地面,直立站起。
下蹲时的速度:1次下蹲的速度(时间)大致标准是5秒钟1次(视乎体力,以舒适为佳),到了蹲的姿势时,有意放慢速度更好。
呼吸方法:一边下蹲,一边吸气;一边站起来,一边呼气。
锻炼的次数: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1天做30次以上为宜;体弱的人开始少做,有体力的人可多做。
做下蹲运动的频率:如果想维持健康或消耗脂肪的话,是应该每天锻炼的。
运动时间与强度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每次运动5~15分钟,一般每日1次或分2~3次进行。
从锻炼时间上来说,从容不迫地下蹲5分钟,它的运动量等于步行1小时,等于跪膝20分钟,是一种省时间的带氧运动。
至于运动量的大小,要自己把握好,在每次活动之后稍有气喘,脉搏跳动1分钟在120次以内,全身感到舒适最好,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使全身感到疲劳,不利于养生。
最有效的下蹲是全蹲全起,缓慢进行,每天3到5分钟;如果开始做不到全蹲,就循序渐进地从半蹲、甚至1/4蹲练起,只要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功的。
&&&&&&&&&&&&&&&&&&&&&&&&&&&&&&&&&&&&&&&&&&&&&&
1.如果练习之初出现肌肉疼痛,请不要放弃,这是由于运动使得肌肉中产生的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在肌肉中积存,从而引起肌肉的酸痛;继续做几次轻微的下蹲运动,等酸性疲劳物质排出体外,身体就会轻松了。
2.第一次练习下蹲运动时,把次数控制在10~20次之内,一般不会引起肌肉疼痛。
3.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老年人做下蹲运动时,手应把握住床头、其他扶手或者门框,缓慢而平稳地做,下蹲速度不宜快,最好一次做10个,一天不要超过5次。
转载者 &傅廉琦
每周慢跑1小时增寿6岁想长寿赶紧行动
日39健康网
&&丹麦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周慢跑一个小时能够增寿六年,而且慢跑的健身功效比任何高强度锻炼都更好。&&每周慢跑1小时,如果从20岁跑到70岁的话,那么慢跑时间累计大约为108天。这种锻炼是否在浪费生命呢?最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小投入,大收益!&&研究发现,每周慢跑1-2小时可以使男女预期寿命分别增加6.2岁和5.6岁,死亡率降低44%。这一研究结果对多项早期研究形成了挑战。早期研究对慢跑持有质疑态度,有关跑步过程中发生猝死的个案的报道让媒体一度认为,慢跑对中老年人而言,强度过大。但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担忧纯属多余。&&这项研究涉及大约2万名20-93岁的男女参试者,目前已经梳理分析了750篇相关研究论文,并初步探索了长寿与不同形式锻炼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人员认为,慢跑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比如增加摄氧量、降低高血压、防止肥胖症、改善心脏功能及心理健康等。丹麦哥本哈根毕斯普杰格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彼得·斯诺博士表示,慢跑之所以能改善心理,是因为人们外出慢跑时,会接触更多的人,增加社交的机会。
走路走对也能养生 一种走路姿势让你多活10年
 来源: 凤凰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很多的人认为这样的运动需要放下手里的所有的事情,或者是直接到健身房才叫真正的运动,其实这些都不是最好的运动,最好的运动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走路!这一运动是被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的,因为人的一生做的最多的事情可能除了呼吸就是走路了,那么走路究竟有怎样的神奇功效?这与脚又存在什么关系呢?
脚的自我介绍
我们每天都在抱怨自己是多么的辛苦,总是在喊累,可是我们的双脚撑起着整个身体,每走一步可以推动着人体的血液动起来,活血化瘀,还会运动着身体的整个肌肉组织,而且中医认为走路也是脚部养生的一种,可以达到治病强身的作用,因为脚部有很多特殊的穴位,与五脏六腑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脚底存在着各脏器的反射区,走路可以刺激这些穴位,促进血液的循环。
那么走路是如何延长寿命
有人说:坐是很多上班族里死亡最远的距离,因为长时间的坐着,经络就会不断的僵硬,经络不通,脉搏也会自然僵硬,全身的肌肉都会处于紧张的状态,时间长了,血管容易受阻,血液不流畅,血不能养骨,颈椎病和脊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还可能在身上出现一些小疙瘩,每天坚持走路,疙瘩就会减少,全身就会得到很好的放松,有利于经络的打开和脉搏的疏通。
现在肥胖的人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多,而且肥胖也被证实是很多疾病的诱导因素,所以很多人可以说是用生命在减肥,其实走路也是减肥的最好的方法,而在我们的脚底有胃经上相关的穴位,走路可以刺激穴位,刺激胃经,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走路可以运动肌肉和血液,还可以燃烧身体的脂肪,防止脂肪的堆积,有很好的减肥效果,让你身轻如燕,拥有苗条的身材的同时,还能拥有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正确走路需要注意的要点:
我们走路应该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不必太紧绷但也不能太放松。
快步是不错的锻炼方式其中频率应保持每次40分钟-60分钟,大概每秒走两步。快走时,心率应维持在每分钟120次~140次,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对上班族而言,晚上是走路锻炼的最佳时间,饭后半小时至睡前两小时范围内都是理想的时间。而对老人而言,下午4点也是不错的时间,这时关节灵活,体力、肢体反应和适应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压也较平稳。
走路锻炼应选择道路平坦和空气清新的地方,公路边不适合快走,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且柏油路面太坚硬,对膝盖和脚踝冲击力较大,相比而言,松软的土路和塑胶操场更适合,还要绕开施工工地和环境复杂的道路。
要想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应穿着宽松舒适的运动装和合脚的软底跑鞋,最好随身带上一瓶白开水或是运动饮料,可以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为避免运动伤害,快走前应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热身活动,防止因步幅过大、频率太快造成拉伤。&
走路养生的功效和方法
文章来自:我们的幸福家园
素材:网络&编辑:心平气和是生命本能
一、经常步行的人,最终会有这样的结果
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什么?走路!世卫组织认定,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数据统计:每走一步,可推动人体50%的血流动起来,活血化瘀;可挤压人体50%的血管,是简单的“血管体操”;至少可运动50%的肌肉,有助于保持肌肉总量。一起来看看走路的19条益处!户外运动有助于大脑释放更多的欣快激素内啡肽,户外漫步比室内跑步机运动更有益于心健康。
1、增强记忆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力也在退转,步行能够增加记忆力,记住每天早上走路,记忆力会越来越强了。
2、打开经络
长期坐在办公室,没注意身体,经络僵硬了,全身会有小疙瘩,坚持步行,疙瘩就少很多。
3、放松脉搏
经络不通,脉搏自然会僵硬,全身都很紧张,很僵硬,每天下午步行半个小时,全身放松了。
4、身心轻安
身心不和,身心不安,身心不平,身心疾病都来自于气血不通,气血不通的原因就是经络不通,所以,身心都不自由,通过走路,气血通畅了,身心就自由了。
5、增强心脏功能
不爱运动,所以心脏不好,步行,我发现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6、打通血管
医学讲,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步行能够增强全身弹性。
7、增强肌肉力量
生活没有规律,易导致全身肌肉僵硬而没有弹性,就是没有力量,通过步行之后增强肌肉力量,还有助于强健腿力和足力、筋骨,而且关节也会变得灵活。
8、畅通血液循环
人体的血液不通畅,因为,经络和脉络不通,那样就血液不通畅,人容易得病,步行能够打通经络,增强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9、减少五脏疾病
五脏六腑需要运动,如果不运动,自然就硬化而得病,因此,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增强五脏六腑弹性的功能,很多疾病自然就治愈。
10、治愈三高
有三高,医生们开了很多药方,没有大的效果,开始走路吧,走上几个月减减肥,三高就三和了。步行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11、精神快乐
藏医学讲,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人不愉快与血性有关系,步行能减少血糖,血脂;排除血淤,血症等血里的垃圾,血里面没有垃圾,气血通畅,人会愉快。
12、体形美丽
人美不美与血性有直接的关系,人的血里没有垃圾,人一定漂亮及美丽,血里垃圾多,人自然就不漂亮。因此,步行能排除体内的垃圾和血里的垃圾,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13、减少心肌梗塞
医学里讲,心肌梗塞主要是气血不通畅,血凝块堵塞血管而造成的,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4、增强肾功能
人本身懒惰,不愿意活动,坐的时间长伤害肾,造成肾虚,肾炎,肾结石,肾功能退缩,因此肾供血不足,肝血就不足;肝血不足,心血就不足,就开始生病了。为了治病吃药,增加肾的负担,步行能减少吃药,从而增强肾的功能。
15、大脑清晰
待在电脑前,待在家里看书,写文章,大脑会不清晰,步行吧,接受户外的新鲜空气,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了、灵活了,明显消除了大脑的疲劳,提高了学习和修行。
16、增强视力
我看书,打电脑,发微信过多,视力退化了,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17、延年益寿
海拔四千以上能够活到九十五岁的人是很稀少的,可是我遇到好几个九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我与他们探讨时,他们都每天最少要走十公里路。后来,我明白,生命在于运动的意思,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稳定情绪,这样寿命自然延长。
18、开发智慧
人愚笨与血性有间接的关系,人体的血里垃圾多,人自然变为愚笨,愚笨的人无法开发智慧。定时坚持步行,能排除血里的垃圾,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灵性活泼,提高智慧。为了你的健康,请开始步行吧。
19、有益于大脑健康
户外运动有助于大脑释放更多的欣快激素内啡肽,户外漫步比室内跑步机运动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徒步旅行可以提升创造力,有益于大脑健康。
二、养生的走路九法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怀特博士也提出: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运动专家建议,如果单纯的走路让你感到乏味枯燥,不妨变着花样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在走路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好3项准备工作:一是正确穿着。穿一双软底跑鞋,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穿一身舒适的运动装,有利身体活动。二是热身充分。做做伸展、拉伸四肢的运动,防止运动损伤。三是带瓶水,运动时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可以防止脱水。
1、快走防病
多项权威研究发现,坚持每天快走,能有效对抗糖尿病、减少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等。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还发现,每天快步走可以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几率降低30%。对更年期女性来说,快走的保健作用更明显,过了更年期,女性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几率会逐渐增加。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45分钟到1小时,其中风几率可以减少40%。
为保证锻炼效果,快走应至少每次40~60分钟。刚开始锻炼的人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频率和时长,先每隔一天走一次,从半小时开始,逐步适应后就要坚持每天锻炼。一般人快走时,感觉有点气喘,身体出汗,就说明运动量达标了。有的人走路喜欢背着手,这样走的锻炼价值几乎为零,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挺胸抬头,收腹提臀,曲臂摆动。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快走时最好随身带块糖,防止发生低血糖意外。
2、倒着走治腰疼
倒走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些田径运动员受伤后,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身体恢复练习。后来就有运动专家指出,倒走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法。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武文强指出,倒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平衡锻炼效果。对久坐的人来说,通过倒走能够有效缓解身体疲劳和腰背酸痛之苦。
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平衡能力下降,在倒走时,由于看不到后方路况,很可能会出现跌倒、磕碰等危险。另外,老年人腿脚不灵便,倒走不可能走太快,所以运动强度很小,对于心肺功能的锻炼作用很小,从健身效果来说很不经济。因此,老人尽量不要倒走。建议喜欢倒走的人,尽量选择平整的路面,周围人比较少的环境,可以采用正走和倒走结合的方式,每天走半个小时,使身体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锻炼。
3、走一字步缓便秘
运动本身就是改善便秘的天然处方,走一字步针对性更强。走一字步的要领是左右脚要轮番踩在两脚之间中线的位置,左右脚掌着地的同时,分别向左右两侧扭胯,上身保持放松。这种走路方式会带动胯部扭动,有助于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肠胃蠕动,能有效防治便秘。走一字步的运动量不用太大,把其当成每天健走运动的一个环节,走500米就够了。另外,走路时需要注意,摆髋扭胯的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扭伤脚踝。
4、边拍边走呼吸畅
走路时,两手半握,虎口张开成弧形。左脚向前迈步的同时,双手向身体两侧打开,在左脚落地的同时,右手轻轻拍打左胸(以乳头为原点,水平和垂直各划一条直线的上1/4区域),左手则向右侧后腰处拍打。然后迈右腿,左手拍打右胸,右手拍打左后腰,一边前进,一边拍。这种走路方式可以锻炼肺部,有助于呼吸通畅。行走时,要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向前看。
5、甩手大步走不驼背
老人常因背部肌肉薄弱、松弛,造成脊柱变形、驼背。走路时,不妨甩开手大步走,可让腰背部肌肉得到舒张,同时,还能锻炼背部和腹部肌肉,减轻腰部负担。行走时要注意上身挺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迈步大小以两臂伸直的距离为宜,同时前后甩臂,一般以每分钟80~90步为宜。
6、走走跑跑燃脂肪
先做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再换一种时间稍长的低强度运动,从而给身体留出恢复的时间,叫做间隔式训练。与持续的有氧运动相比,间隔式训练法的运动强度更高,并且能减少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感。同时,高强度的运动也使得脂肪燃烧速度加快。运动时,可以先快跑15秒,然后走路45秒,这样交替运动20分钟。也可以快跑60秒,然后快走3分钟,这样交替进行30分钟,长期坚持就能看到效果。这种方式强度比较大,运动完要抖抖腿,甩甩胳膊,放松全身,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感。
7、正步走气质佳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始终以身体健朗、富有朝气的形象示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女王有一套独特的养生法。几十年来,女王一直坚持周末走步,她走步的方式很特别,采用的是“正步法”。正步走不用像军人一样姿势很标准,只要全脚掌着地,抬头挺胸,目视前方,持续到身体有出汗的感觉,就达到锻炼目的了。
8、踮脚走能护肾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肾气逐渐衰退,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骨骼、牙齿、耳朵关系密切,因此,老人肾气衰退主要表现为双腿乏力、牙齿松动、听力减退等。有这些症状的老人,不妨尝试踮脚走路。
踮脚走路时,前脚掌内侧、足大拇指起支撑作用,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这样可以按摩足三阴,通过足少阴肾经温补肾阳。每天踮起脚走10分钟左右,中间可以走走停停,累了休息,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但踮起脚尖走路有一定难度,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开始练习时最好身边有帮扶物。长期坚持,每次不可过量;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三、对症散步好处多:
1、体弱者每小时走5公里以上最好,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和饭后进行,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2、失眠者可在晚上睡前15分钟前散步。每分钟走80米为宜,每次半小时,会收到较好的镇静效果。
3、肥胖者宜长距离行走,每日2次,每次1小时。步行速度要快些,这样可使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充分燃烧,脂肪细胞不断萎缩,从而减轻体重。
4、冠心病患者步速不要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助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5、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时间最好在餐后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行走一般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而且活动时间也不要超过1小时。
6、高血压病患者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要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因为这样会使大脑处于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四、步行的十二种惊人效果
1、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5、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6、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锺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7、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8、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9、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10、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1、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12、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老年人喜欢研究走路,经常在公园看到,老年人一会儿快走一会儿倒着走,一会儿用脚后跟走路,那时候以为他们吃饱撑着没事干,走路防病纯属瞎捉摸,没什么科学道理。后来才知道自己的无知,原来,走路真的可以防病,不仅防病,还能治病。
快走防很多病
多项权威研究发现,坚持每天快走,能有效对抗糖尿病、减少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等。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还发现,每天快步走可以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几率降低30%。美国《临床肿瘤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已患上乳腺癌的女性如果经常快走锻炼,生存率要比不爱走路的乳腺癌患者高45%。对更年期女性来说,快走的保健作用更明显,过了更年期,女性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几率会逐渐增加。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45分钟到1小时,其中风几率可以减少40%。
倒着走治腰疼
倒走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些田径运动员受伤后,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身体恢复练习。后来就有运动专家指出,倒走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法。大学教授指出,倒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平衡锻炼效果。对久坐的人来说,通过倒走能够有效缓解身体疲劳和腰背酸痛之苦。
走一字步缓便秘
运动本身就是改善便秘的天然处方,走一字步针对性更强。走一字步的要领是左右脚要轮番踩在两脚之间中线的位置,左右脚掌着地的同时,分别向左右两侧扭胯,上身保持放松。这种走路方式会带动胯部扭动,有助于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肠胃蠕动,能有效防治便秘。走一字步的运动量不用太大,把其当成每天健走运动的一个环节,走500米就够了。另外,走路时需要注意,摆髋扭胯的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扭伤脚踝。
边拍边走呼吸畅
走路时,两手半握,虎口张开成弧形。左脚向前迈步的同时,双手向身体两侧打开,在左脚落地的同时,右手轻轻拍打左胸(以乳头为原点,水平和垂直各划一条直线的上1/4区域),左手则向右侧后腰处拍打。然后迈右腿,左手拍打右胸,右手拍打左后腰,一边前进,一边拍。据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介绍,这种走路方式可以锻炼肺部,有助于呼吸通畅。行走时,要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向前看。
甩手大步走不驼背
老人常因背部肌肉薄弱、松弛,造成脊柱变形、驼背。走路时,不妨甩开手大步走,可让腰背部肌肉得到舒张,同时,还能锻炼背部和腹部肌肉,减轻腰部负担。行走时要注意上身挺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迈步大小以两臂伸直的距离为宜,同时前后甩臂,一般以每分钟80~90步为宜。
走走跑跑燃脂肪
先做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再换一种时间稍长的低强度运动,从而给身体留出恢复的时间,叫做间隔式训练。与持续的有氧运动相比,间隔式训练法的运动强度更高,并且能减少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感。同时,高强度的运动也使得脂肪燃烧速度加快。运动时,可以先快跑15秒,然后走路45秒,这样交替运动20分钟。也可以快跑60秒,然后快走3分钟,这样交替进行30分钟,长期坚持就能看到效果。这种方式强度比较大,运动完要抖抖腿,甩甩胳膊,放松全身,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感。
正步走气质佳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始终以身体健朗、富有朝气的形象示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女王有一套独特的养生法。几十年来,女王一直坚持周末走步,她走步的方式很特别,采用的是“正步法”。正步走不用像军人一样姿势很标准,只要全脚掌着地,抬头挺胸,目视前方,持续到身体有出汗的感觉,就达到锻炼目的了。
踮脚走能护肾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肾气逐渐衰退,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骨骼、牙齿、耳朵关系密切,因此,老人肾气衰退主要表现为双腿乏力、牙齿松动、听力减退等。有这些症状的老人,不妨尝试踮脚走路。踮脚走路时,前脚掌内侧、足大拇指起支撑作用,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这样可以按摩足三阴,通过足少阴肾经温补肾阳。每天踮起脚走10分钟左右,中间可以走走停停,累了休息,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但踮起脚尖走路有一定难度,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开始练习时最好身边有帮扶物。长期坚持,每次不可过量;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你看,不同走路法竟然有不同的保健功效,看完是不是醉了?不管怎么说,咱们每天都得走路,如果懂得一点走路保健常识,那也算是学会了一门保健技能了,有木有?不过,对于那些一天到晚只会待在屋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窗口都懒得打开的人,这些走路法看再多,也是徒劳,咱第一步是走出去,第二步才是怎么走好。
心平气和是生命本能 & & &
不如意事常八九
只要阳光一片在心头
一步一步走出健康来
行走虽然不能治疗你的所有疾病,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能坚持长期行走,它会给你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这里展示了有益于你终身健康的行走技巧和行走方法。
脚是“人体之根”与“第二心脏”
人人都知道行走运动可以为自己带来健康,但行走运动是如何使身体健康的呢?
&&&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就其本质而言,人们所进行的一切运动都不能直接给人体带来益处,运动的作用只有一个:活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而正是这些生理活动才使生命的活力增强。行走运动是最好的运动,无疑也是增进体内生理活动最有效的方法。
&&&行走运动是以脚和双腿为主要活动对象的,双脚有“人体之根”和“第二心脏”的美誉。达芬奇说过:“脚是世间最伟大的工程设计。”从解剖学的观点看,人体的五脏六腑无不与脚有关:人体有500多条肌肉,其中2/3集中在下半身,双脚是全身的支柱;人体有206块骨头,每只脚各有26块独立骨头,19条不同的肌肉,50根肌腱,25万个汗腺和33个关节;脚踝以下有51个穴位,其中脚掌就有15个穴位;脚部有6条经络及众多穴位在此交错汇集。人通过行走,便可刺激胆、肝、胃、脾、膀胱、肾及各内脏器官,从而增加它们的活力。
&&&双腿又是人体中的重要地位,人体50%的肌肉在腿上。双腿的肌肉含量、骨骼重量、血管和神经分布量几乎占了人体的一半。行走的每一步,双腿都参与运动,肌肉、骨骼、血管、神经参与量最大,因此,达到的健身效果也最好。
&&&人体50%的血液在腿上。人除卧姿外,血液总量的一半都在下肢。从人体的血液循环特点看,静脉血的回心过程是依靠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行走时,腿部每一次运动,都等于有节奏地将血挤送给心脏。所以,中医认为行走时腿部的肌肉收缩,相当于按摩心脏。
&&&人体50%的经络在腿上。中医认为,气从脚底生,人体内12条经络中的肝、脾、胆、胃、肾、膀胱经络都从腿部经过。因此,行走时通过腿部运动,极大地增强了腿部力量,从而起着疏通穴道、按摩经络的作用。行走时,轻松有力地挥臂,又可活跃手上6条经络,从而使人体内的12条经络全都得到按摩。
行走是运用脚掌与地面机械摩擦来刺激脚底的经络与穴位的运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属于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行走运动能将人体相应的脏腑器官与各系统的功能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全身气血畅通、营养均衡,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健脑、养颜、延年益寿的目的。
行走技巧与行走方法&&&
&&&我们每天都在行走,但真正掌握了行走技巧并达到健身效果的并不多见。
&&&行走运动是一种既自然又轻松的运动,但又是一种不易掌握、需要精细调节的运动。如果希望通过行走获得祛病、强身、怡情、益智和延年等多种功能作用,则要掌握有效的方法。所以,在刚刚开始行走运动的前几周,要着重掌握行走的技巧。也就是说。在你还没有完全掌握行走的基本技巧之前,行走速度要比平时行走还要慢,认真走好每一步。当你一旦掌握了行走技巧,那么不仅行走的速度会得到提高,行走的效果也会令人惊讶。
&&&用行走运动来养生保健,要收到实质的效果,最关键的要领,除了要保持正确的行走技巧(动作和姿势)外,还要采用有效的行走方法。平时人们在行走时,大多数人都会把全脚掌快速地直接着地,这不仅降低了行走的速度,还会给脚部造成冲击,损伤关节或是肌肉。特别是对于肥胖者来说,由于体重大,冲击力就更大。
&&&我们所推荐的行走的脚部动作就是跟马萨伊人学行走。非洲肯尼亚马萨伊人是世界上独特的民族,他们从来不知道背痛和关节痛是怎么回事,因为他们最善于行走。马萨伊人行走时,就好像鸡蛋在侧滚,利用从高处滑落的力量来继续滚动,把重心由脚后跟逐渐移向脚大趾,即沿着脚后跟-脚外侧-小脚趾部位-脚大趾的顺序接触地面。在脚趾全部落地后,用脚大趾用力蹬踏地面,并把另一只脚踢出去,同时后脚跟要连贯地踏出,再沿着脚后跟到脚大趾的顺序蹬踏地面,同时用两腿后部的肌肉发力向前走,依此顺序循环。
&&&像这种类似于滚鸡蛋的大步快走,我们只要每天坚持30分钟,就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得到有效的锻炼,这就是大步快走取得实效的诀窍。这种行走方法对能量的消耗较大,不仅对治疗肥胖和各种“成人病”很有益处,而且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使肌肉的弹力增加,还能有效防止身体老化、疲劳和功能衰退。大步快走一周大约可以消耗掉卡热量,减掉500克的体重。
&&&散步的老人如对上述脚部动作感到难于适应,也可以用脚跟-脚掌-脚尖的顺序蹬踏地面。但在脚与地面接触时,脚趾要内扣并用力抓地,这样做有利于改善微循环,把身体远端的血液推向心脏和大脑,并可调节阴阳平衡。行走时脚跟先着地,这样会对骨骼产生一定的机械刺激,具有撞击性的特点,对于增强骨骼、防止骨质疏松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还可以调节肾经,刺激肾经、达到固肾、强肾的效果。
几种另类行走法&&&
&&&10点10分走法缓解颈椎病。水平抬臂这个位置叫9点1刻,再向上斜举到10点10分的位置,把胸挺起来,头仰起来,每天分别认真走200步,可有效锻炼颈部肌肉,缓解颈椎病。
&&&侧方行走练平衡。侧方行走可使前庭的平衡功能得以强化。具体方法是:先向右移动50步,再向左移动50步,每次做三组,时间约为20分钟。
&&&快慢交替走防早衰。一是快走10分钟,慢走3~5分钟,以快为主,往复交替,每天走30分钟以上;二是前后交替走,即向前走一阵,再倒着走一阵,以向前走为主,倒着走为辅,每天走200~300米。这种交替行走运动,能使尽可能多的腿部肌肉在运动中健壮发达,防止早衰。
&&&脚跟走路补益肾气。中医认为,肾衰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肾经起自足底,若能坚持用足跟走路,可刺激肾经上的穴位,达到补益肾气,延缓衰老的效果。
&&&弹力走治脚垫。很多人长脚垫,跟脚部缺乏锻炼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不锻炼脚,就容易使脚底的肌肉退化。脚底肌肉不单单起到支撑脚弓的作用,还要依靠脚底健康的肌肉保持脚部血管的良好状态。由于很多人行走时脚趾不用力,脚容易骨折。如果学会弹力走,每走一步10个脚趾头都用力,特别是大脚趾头要用力,要有把人弹起来的感觉,这样会使脚弓参与运动,可扼制大趾外翻,防止足部肌肉群功能的下降。凡是有脚垫的人,只要坚持弹力走,三个月以后基本可以使减轻或消失,而且可以降低脚踝骨骨折的几率。
&&&摆臂散步益处多。患有上下肢关节炎、肩周炎或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可选择“摆臂散步”法。步行时两臂用力前后摆动,以增进肩关节、肘关节、胸廓等部位的活动度,每分钟行走60步左右。
&&&腹式呼吸散步改善肺功能。肺气肿患者或肥胖者,特别是有“将军肚”的老年人,应选择“腹式呼吸散步”法。其方法是:每分钟行走60步,边行走边做腹式呼吸。也就是平缓地将空气最大限度地吸进去,使肚子最大限度地鼓起来,然后徐徐将气吐出,使腹部尽量缩瘪,如此反复进行。此法不但能改善人的肺功能,同时还能减肥,缩小腹围。
&&&踮脚运动防腿病。人的腿部肌肉发达,肌肉中有大量血管。人在上下踮脚时,腿部肌肉就会一紧一松地运动。当肌肉放松时,来自心脏的动脉血液会增加向肌肉的灌注量;当肌肉收紧时,会挤压血管加快静脉血液回流心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另外,踮脚运动还能使脚踝用上力,养成习惯后,脚踝就会变得纤细而富有魅力。
&&&踮脚运动的具体做法:双脚并拢,用力踮起脚尖,然后放松,再重复,每天连续做数十次,能有效而快速地减轻腿部的疲劳,预防一些职业病的发生,也是中老年人保健的一个简便有效的锻炼方法。做踮脚运动,每次5~10分钟,对下肢保健大有裨益。
&&&侧行可使腰肌有力。世界上的动物都是直行的,唯有螃蟹是横着走。人如果学螃蟹侧行,要让身体重心随时伴着交叉足移换,两手按步伐自如地扭动。注意保持节奏感。这种走法有益于锻炼腰肌和臀部肌群的肌力,加强髋、踝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
&扭着走可防多种疾病。扭着走(有点像竞走)可以促进排便,防止便秘,特别是对于减少直肠癌的发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内脏器官在胸腔、腹腔内由极细的韧带和薄薄的网膜悬挂着。当我们坐或躺着的时候。内脏是极其拥挤地“堆”在一起的,当身体抖动起来时,内脏就会因获得活动的空间而备感“舒适”。所以大步走再加上一些适当的肢体动作,比如腰部的扭动等,会有效刺激内脏的抖动,相当于“按摩”我们的心、肝、胃、肠等内脏器官,可以有效地预防很多种疾病。(摘自网络)&
作者: 雨中发呆2
别以为健步行走就是简单的下肢运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规律的健走可有效锻炼身体各部位:
头脑——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悦。
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吸烟的渴望。
背部——加强背肌力量,且对背部伤害较小。
腿脚——行走相当于对骨骼进行力量训练,能明显增强腿脚骨骼和肌肉力量。
一周步行三小时以上,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一周三天,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一周步行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对II型糖尿病有50%的疗效。
长期步行给人体带来的变化。真是不看不知道呀!
1增加记忆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力也在退转,步行能够增加记忆力,记住每天早上走路,记忆力会越来越强了。
长期坐在办公室,没注意身体,经络僵硬了,全身会有小疙瘩,坚持步行,疙瘩就少很多。
经络不通,脉搏自然僵硬,全身都很紧张,很僵硬,每天下午步行半个小时,全身放松了。
身心不和,身心不安,身心不平,身心疾病都来自于气血不通,气血不通的原因就是经络不通,所以,身心都不自由,通过走路,气血通畅了,身心就自由了。这方面与步禅有关系。
5增加心脏功能
不爱运动,所以心脏不好,步行,我发现,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医学讲,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步行能够增强全身弹性。
7加强肌肉力量
我曾经生活没有规律,所以,我的全身肌肉僵硬而没有弹性,就是没有力量,我确实通过步行之后增强了肌肉力量,还有强健腿力和足力、筋骨,而且关节也灵活了。
8通畅血液循环
人体血液不通畅,因为,经络和脉络不通,那样就血液不通畅,人容易得病,步行能够打通经络,增强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9减少五脏疾病
五脏六腑需要运动,如果不运动,自然就硬化而得病,因此,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增强五脏六腑弹性的功能,很多疾病自然就治愈。
10治愈三高
有三高,医生们开了很多药方,没有大的效果,开始走路吧,五个月减了四十斤,三高就三和了。步行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11精神快乐
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人不愉快与血性有关系,步行能减少血糖,血脂;排除血淤,血症等血里的垃圾,血里没有垃圾,气血通畅,人会愉快。
12体形美丽
人美不美与血性有直接关系,人的血里没有垃圾,人一定漂亮及美丽,血里垃圾多,人自然就不漂亮。因此,步行能排除体内的垃圾和血里的垃圾,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走路走对了也能养生
1种走路姿势让你多活10年
来源: | 发布时间: 09:49
导语:走路除了能消耗热量以外,还能降低患癌风险,而且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对忙碌的都市人来说是理想的养生方式。但要想走路养生,前提是要正确走路。
我们每天都会走路,近年来社交软件兴起了记步排名,让不少人重新开始重视了走路。其实走路的确好处多多,除了能消耗热量以外,还能降低患癌风险,而且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对忙碌的都市人来说是理想的养生方式。但要想走路养生,前提是要正确走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正确走路需要注意的要点:
我们走路应该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不必太紧绷但也不能太放松。
快步是不错的锻炼方式其中频率应保持每次40分钟-60分钟,大概每秒走两步。快走时,心率应维持在每分钟120次~140次,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对上班族而言,晚上是走路锻炼的最佳时间,饭后半小时至睡前两小时范围内都是理想的时间。而对老人而言,下午4点也是不错的时间,这时关节灵活,体力、肢体反应和适应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压也较平稳。
走路锻炼应选择道路平坦和空气清新的地方,公路边不适合快走,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且柏油路面太坚硬,对膝盖和脚踝冲击力较大,相比而言,松软的土路和塑胶操场更适合,还要绕开施工工地和环境复杂的道路。
要想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应穿着宽松舒适的运动装和合脚的软底跑鞋,最好随身带上一瓶白开水或是运动饮料,可以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为避免运动伤害,快走前应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热身活动,防止因步幅过大、频率太快造成拉伤。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路姿势矫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