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瘤肤麝香有效吗

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乳腺分叶状肿瘤临床表现
 来源:&&   |
(一)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40~50岁女性,病变多为单侧。病程一般来说较长,肿块较大,肿瘤直径1~16cm,大者可达45cm,可有肿块突然加速生长的病史。可触及孤立的肿块,质硬,大的肿块有囊性感,表面皮肤很少受累。
(二)影像学检查
钼钯片示多数肿瘤边缘光整、规则或呈分叶状,周边有&透明晕&,界限清,瘤内钙化非常少见。B超示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和侧方声影,内部呈中低回声,欠均匀,部分伴小片不规则无回声,后壁回声有不同程度增强。肿物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
(三)病理诊断
1.大体特征:肿瘤边界清楚,有部分或完整的包膜,切面灰白色、灰黄色,鱼肉状,有时可见裂隙,形成叶状结构。
2.镜下特征:镜下见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丰富的纤维样间质细胞组成。间质成分一般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的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软骨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外皮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上皮成分可有鳞化,增生呈乳头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实质性或筛状,可有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包括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当上皮有癌变时,可称为癌肉瘤。
3.组织分级:一般认为良恶性区别(组织学分级见下表)。
(1)低度恶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或小灶的浸润性生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间质细胞多,间质细胞的过度生长,间质细胞核的多形性&+&或&-&,核分裂象&5~10个/10HP(AFIP&3个/10HP)。有潜在的局部复发能力,但无转移。
(2)高度恶性:浸润性边缘明显,超过50%,间质富于细胞,间质细胞的过度生长,间质细胞核中到重度不典型性,核分裂象5~10个/HP(AFIPP&3个/10HP)。肿瘤内有坏死和异源的间质成分。除局部复发外,可有远处转移。
2017临床医师网络辅导班次介绍
教学服务教学材料
40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劲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乳腺间质病变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内涵与诊疗
乳腺分叶状肿瘤临床常见,发病率约为乳腺肿瘤的0.3%~0.9%。其发病因素,与患者的免疫机能减退、伴发疾病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其恶性病变的诊断常滞后于手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恐惧。为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识,增进治疗效果,特地介绍给大家。
1.乳腺分叶状肿瘤(PTB)名称的由来
该病由Muller在1838年首次描述,按照其形态命名为乳腺叶状囊肉瘤,并未赋予恶性含义。
该肿瘤罕见囊性变,多数临床过程呈良性行为。由于肉瘤常指恶性肿瘤,肉瘤很少有大的囊性变,称其为囊肉瘤容易引起误解,1981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名改为“叶状肿瘤”。根据组织学特征将PT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名称定为分叶状肿瘤(简称叶状肿瘤)。这个名称的好处是它涵盖了其大部分的临床病理行为。
此后,各国学者又发现其更多的恶性特征、转移性。
与免疫机能低下、内分泌紊乱有关。
2003年WHO制订乳腺叶状肿瘤分级标准如下:
1)良性叶状肿瘤
肿瘤膨胀性生长。间质细胞明显增生,排列稀疏,细胞无异型或轻度异型,核分裂0~4个/10 HP,无出血、坏死。
2)交界性叶状肿瘤
肿瘤膨胀性生长或部分浸润性生长,间质细胞过度生长,细胞中度异型,核分裂5~9个/10 HP,可见小片出血、坏死。
3)恶性叶状肿瘤
肿瘤常为浸润性生长,间质细胞显著过度生长,细胞多型性明显,可伴异源性分化,核分裂≥10个/10 HP,可见大片出血、坏死。
恶性乳腺叶状肿瘤是由恶性的间质成分及良性的导管上皮形成的纤维上皮性肿瘤,是一类特殊类型的乳腺肉瘤,约占乳腺肉瘤的70%~80%。其恶性间质成分的细胞来源不明确,有人认为来自原始间叶细胞。
 PTB为包裹性的、圆形或分叶状的肿块,挤压周围组织形成假包膜。肉眼观与纤维腺瘤相似,镜下从近似纤维腺瘤到肉瘤表现均可出现。
大体上看,肿瘤边界清楚,有部分或完整包膜。切面灰白、灰黄色,鱼肉状,有时可见裂隙,形成叶状结构。常见囊肿形成。
囊腔内可见乳头状、结节状突起。大的肿瘤可见出血及灶性坏死。
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丰富的纤维样间质细胞组成。间质为不同分化程度的纤维母细胞。由于间质高度增生,常形成叶状结构突入囊腔,挤压上皮呈裂隙状。上皮细胞受压是扁平形。
叶状囊肉瘤的间质成分多种。可为脂肪肉瘤、软骨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外皮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
上皮成分表现多样。可有鳞化。增生呈乳头状、实质性或筛状,可有不典型增生和癌变(包括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当上皮有癌变时,则为癌肉瘤。
4.发病年龄
主要发生在35~55岁的女性。通常只累及一侧乳腺,然有1%的病例两侧乳房可同时或先后受累。
5.临床表现
主要是无痛性肿块,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史较长,可达几年至几十年之久。少数可见短期内迅速增长。
肿瘤质地韧,有弹性,形状为椭圆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光滑,活动度好。
肿瘤形态规整呈椭圆或分叶状、边界清,内部呈均质实性低回声为主,可有侧方声影。瘤内少有血流,或仅可检出少许点状血流。
恶性乳腺叶状肿瘤无乳腺恶性肿瘤后方回声衰减的规律,可籍此鉴别于后者。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上误诊、漏诊率较高。在各项辅助检查中,钼靶、超声、细针穿刺的诊断率均较低,空芯针穿刺活检诊断率最高。
获得足够的组织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高度怀疑PTB:黏着的间质细胞、孤立的间叶细胞样细胞、增生的导管上皮细胞群、异源的巨大细胞、双极裸核及顶泌化生缺失。最终诊断必须同时发现上皮及间质成分。
冰冻病理检查的确诊率77.8%,高于影像学检查及细胞学检查。空芯针活检对诊断叶状肿瘤阳性预测率为83%,通过免疫组化检测β-catenin和CD117有助于鉴别乳腺叶状肿瘤的良恶性。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纠正其免疫机能的减退,配合手术治疗,是该病治疗的总的原则。
1)手术治疗是首选方式。由于阴性的手术切缘,是提高无病生存期、降低局部复发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我们的手术原则是:对肿瘤进行扩大切除。切缘距肿瘤1cm以上,以保证充分切除、局部控制。
  肿瘤的体积不大时,保乳手术是可行的。对于肿瘤较大者,应考虑行乳房切除术。由于叶状肿瘤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一般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然术中切片有淋巴结转移时,应行腋淋巴结清扫术。
  为了切缘阴性,可将肿瘤上方的皮肤连同周围腺体一并切除。有胸肌筋膜侵犯时,连同胸肌一并切除。
对PT的作用不明确。由于没有大规模的研究报告,辅助放疗仅限于局部复发的分叶状肿瘤。
尽管其可能表达性激素受体,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内分泌治疗作用,尚不清楚。
8.复发与预后
  分叶状肿瘤的复发率可高达46%。当其术后复发时,须视情进行更大范围的再次切除。
间质过度生长,是预测恶性PT远处转移重要标准。在PT周围的乳腺组织若同时存在纤维瘤或纤维瘤样改变,与局部复发率显著相关,无论PTB的良性和恶性。
因此,继手术治疗以后,应着力调整患者的免疫机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状态,治疗其身体的伴发疾病,使患者身心健康,从而去除引起患者乳腺间质过度生长的因素,防止乳腺发生恶性改变。
9.转移 PTB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在CT扫描上呈现为多发薄壁空洞或结节。其他转移部位包括骨、肝脏和软组织。极少发生脑转移,一旦发生,预后极差。
10.随访  PT切除后,在6个月内应进行乳腺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术后5年内每年行2次乳腺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钼靶、MRI),5年以后每年1次。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03:27
王劲大夫的信息
王劲大夫电话咨询
王劲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王劲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王劲大夫提问
王劲的咨询范围:
乳腺肝胆胰脾肠胃肿瘤的外科及综合治疗,尤其是乳腺及甲状腺肿瘤的治疗。近年又研究发展了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乳头溢液、乳房疼痛的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对于乳腺癌的化疗,手术,综合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由于乳腺癌的治疗即使是化疗,完成了PCR也就是肿瘤细胞完全杀灭,仍然不能够达成长期生存。所以中西结合的治疗,使患者最终能够达到长期生存的最好手段。请乳腺癌的患者能够留心关注。
王劲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乳腺肿瘤科好评科室
乳腺肿瘤科分类问答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治进展_好大夫在线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治进展
全网发布: 07:04:54
发表者:裴静
(访问人次:5384)
&&&&& 乳腺分叶状肿瘤旧称叶状囊肉瘤(cystosarcoma phyllodes, CP),是由乳腺基质和上皮两种成分所形成的一种纤维上皮性肿瘤,临床较少见,约占的1%。因组织学分型与生物学行为不尽统一,给临床诊治带来很大困难。&&& 1 历史回顾 &&&   CP首先于1838年为德国学者Müller所描述,因肿瘤切面呈肉样,具有囊状分叶状特殊外观而得名。Müller最初应用这一命名时,主要基于肿瘤形态上的描述,特别强调其良性特征,并未赋予其恶性含义。1931年,当Lee报告1例具有恶性组织学特征,并在其后出现转移的病例时,部分学者才意识到CP亦可能具有恶性行为。此后,由于CP组织学表现多样,且与临床过程无规律性关系,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因此对该病的命名繁多,达60余种,如分叶状囊肉瘤、假性肉瘤样腺瘤、腺黏液瘤、乳头状囊肉瘤、乳腺混合瘤等。鉴于此,1982年WHO将该肿瘤命名为叶状囊肉瘤,再将它们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类。2003年WHO认为这类肿瘤大多是良性的,称其为叶状囊肉瘤不合适,应称其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ur, PT),再根据其组织学特点将它们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类。国内多数病理学家把该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低度恶性)和恶性3类,并根据肿瘤命名与分类原则,结合形态学表现,将良性者称为分叶型纤维腺瘤,恶性者称为叶状囊肉瘤。但由于历史沿用关系,目前许多文献仍将分叶状肿瘤与叶状囊肉瘤等同使用。&&& 2 病因&&&   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除种族、年龄和地域等因素外,可能还与卫生习惯、生育哺乳及内分泌变化等因素有关。有人认为可能与有关,甚至可能原本就是纤维腺瘤。有研究显示,该病可能与乳腺上皮组织产生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刺激因子——内皮素-1有关。资料显示该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到绝经后的任何年龄的女性,而男性及未成年人罕见,推测可能与雌激素的分泌和代谢失调有关。&&& 3 病理&&&   大体上,肿瘤边界清楚,有部分或完整的包膜,切面灰白色、灰黄色、鱼肉状,有时可见裂隙,形成叶状结构。常见囊肿形成,囊腔内可见乳头状、结节状突起,大的肿瘤可见出血及灶性坏死。肿瘤直径1~16 cm,大者可达45 cm。镜下见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丰富的纤维样间质细胞组成,间质一般为不同分化程度的纤维母细胞。由于间质高度增生,可形成叶状结构突入囊腔,挤压上皮成裂隙状,上皮细胞受压成扁平形。叶状囊肉瘤的间质成分可表现为脂肪肉瘤、软骨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外皮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上皮成分可有鳞化,增生呈乳头状,实质性或筛状,可有不典型增生和癌变(包括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当上皮有癌变时,则为癌肉瘤。&&& 4 临床表现&&&   乳腺PT发病年龄相差很大,但发病高峰在40~50岁。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单发肿块,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较长,短期内肿块迅速增长少见。肿块一般不侵犯胸肌和皮肤,活动度好。肿块多位于外上象限,两侧乳房发病无明显差别,肿瘤表面皮肤可见扩张静脉,乳头回缩少见。腋窝淋巴结转移少见,部分患者有纤维腺瘤病史,少数患者有多发性纤维腺瘤。就诊时病程长短、肿块大小及其特征可有很大差异。Keelan等报道60例,病史为1周~20年,平均3年,肿块直径1.5~20.0 cm。Reinfuss等报道55例,病史2个月~30年(平均10年,半数以上≥1年),肿块直径10~26 cm,60%以上患者&10 cm。其他病例报道也大致相似。少数病例病程可长达50年,肿块直径可达40 cm,重7 500 g 肿瘤生长过程可分为双相性和单相性两种,前者是指在肿瘤生长过程中骤然增大,临床上提示恶性;后者是指肿瘤在开始时即生长迅速,呈现恶性。Keelan等指出,典型的叶状肿瘤呈双相生长。在生长形式上,除少数患者呈浸润性生长外,大多数呈膨胀性生长。&&&   乳腺PT的转移途径主要是血道转移,转移的部位主要是肺,其次是骨和其他软组织,淋巴转移少见。局部复发主要取决于手术类型,局部切除复发率远高于单纯乳腺切除。&&& 5 影像学检查&&&   乳腺PT的钼靶X线摄影表现与纤维腺瘤类似,显示大的边界清楚的圆形、椭圆形分叶状肿块,可伴有透明晕环绕或微钙化存在。乳腺超声显示体积较大的分叶状肿块,边缘多清晰,规则,内部以实性低回声为主,可散在无回声区,少有钙化,常与纤维腺瘤混淆,如果肿块内有囊性成分,则高度怀疑乳腺PT。MRI的诊断作用不确定,但有报道指出MRI靠近胸壁的肿块具有诊断价值,有助于选择恰当的外科治疗方式。&&& 6 诊断&&&   乳腺PT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常易误诊为纤维腺瘤。临床,影像学检查及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AB)没有确诊意义。如肿块较大,或原有肿块突然长大,或行切除术后复发,尤其是多次复发要考虑该病的可能。&&&   乳腺PT术前良恶性的区分对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可以避免手术切除不足导致的二次手术或者过度切除。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测量等技术测定乳腺PT相关分子标志如p53和CD117等。p53是目前肿瘤研究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抑癌基因,位于人类第17号染色体短臂上(17p13.1),编码细胞核内一种特定的磷酸化蛋白。CD117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在抑制细胞凋亡方面起重要作用。Tan 等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35例乳腺PT病例进行了分析,发现p53与CD117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型有关,且CD117的表达与肿瘤复发有密切关系。&&&   乳腺PT的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因其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同一肿块的不同切片甚至同一切片的不同区域变异很大,故术前穿刺细胞学检查、活组织检查和术中冷冻切片检查应该多部位取材,多切片,以免漏诊。&&& 7 治疗及预后&&& 7.1 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但对于术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人们对该病认识欠缺,主要以局部切除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但随访发现复发率较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此后人们将目光转向根治性乳腺切除术,但由于该病很少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资料报道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仅为1%~2%,因此此手术方法过于偏激。然而对已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严重胸肌浸润者,仍是较好的术式。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术式是根据肿瘤大小及其占乳腺比例,选择包括肿瘤并距其边缘相当距离健康组织在内的广泛局部切除术或全乳切除术。切缘的范围目前尚无统一认识。Mangi等分析年的40例病例,提出至少要保证1 cm的切缘。Shabahang等认为切缘要有2~4 cm正常组织,并且应切除基底部胸肌筋膜。如果肿瘤较大,局部切除可能致乳房变形或术后复发,适宜选择全乳切除术。放疗和化疗作用不确定,但对少数发生全身转移或胸壁浸润者仍有一定的价值。&&& 7.2 预后 乳腺PT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Reinfuss等报道5年生存率为82.9%,马淑资等报道5年生存率为94.4%,10年生存率为92.9%。复发和转移一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多数学者认为肿瘤的组织学分型与预后有密切关系。Chen等统计分析172例病例,认为年龄、外科治疗方式、有丝分裂程度,切缘与复发有密切关系;间质细胞构成、过度增生,间质异型性、有丝分裂程度,肿瘤切缘以及异源性间质成分与转移有密切关系。关于肿瘤大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观点尚不统一,Lindquist等认为肿瘤大小对预后有影响,而Reinfuss等则认为无意义。Chaney等报道伴有间质过度增生,直径&5 cm的肿瘤具有很高的转移率,患者应当接受系统的治疗。
发表于: 07:04:54
裴静大夫的信息
副主任医师
乳腺及甲状腺各种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乳腺癌各种根治、保乳及再造术,乳腺癌前哨淋巴...
裴静,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
裴静的咨询范围:→ 恶性叶状肿瘤是个什么病能否被治愈,它的复
恶性叶状肿瘤是个什么病能否被治愈,它的复
健康咨询描述:
请问恶性叶状乳腺肿瘤是乳腺癌吗,请问这个只需要手术就可以了嘛,怎么控制它复发和转移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
帮助网友:583称赞:5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1201次
&&&&&&病情分析:&&&&&&是乳腺癌,要手术治疗,看术后病理结果来决定是否要用化疗。&&&&&&指导意见:&&&&&&是乳腺癌,要手术治疗,看术后病理结果来决定是否要用化疗。
疾病百科| 乳腺癌
挂号科室:肿瘤科、乳腺外科
温馨提示:不明原因的乳晕皮肤水肿、乳头回缩以及乳房皮肤局限性凹陷等,均需认真查清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它是一...
好发人群:女性人群尤其是45周岁-55周岁女性
常见症状:乳房肿块、乳头内陷、乳腺癌远处转移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
参考价格:165
参考价格:135
参考价格:13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不能手术、复发性或转移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的...
参考价格:¥97
补气生血,健脾益肾,化瘀解毒。主治恶性肿瘤放、化...
参考价格:¥18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腺良性叶状肿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