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直肌肌止线距角膜出血吃什么药止血缘多少

CDEFGHJKLMNPQRSTWXYZ>>>热点专题:||直肌埋藏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来源:&& | 疗法提供:保定市第一医院
马月霄治疗方法:行术眼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置开睑器,给予上直肌浸润麻醉,距12点角膜缘6mm处向两侧平行于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并钝性分离球结膜下组织,充分暴露上直肌,于上直肌两侧各取1/4板层直肌条,并于附着点1mm处做缝合固定线,于附着点处剪断所缝合的板层直肌条,距附着点8mm处直肌两侧之巩膜上做巩膜板层分离呈小袋状,把分离的1/4板层直肌条埋藏并固定于巩膜小袋内,球结膜行连续缝合,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氟美松2.5 mg,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眼部包扎。术后给予全身抗生素、扩血管及能量合剂类药物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组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疾病,临床特点主要为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在视网膜上有骨细胞形状的色素沉着。本病是一种致盲性眼病,通常均为双眼发病,极少数病例为单眼发病,且男多于女。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维生素及扩血管类药物治疗只能起到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有报道用醋氮酰胺治疗伴有黄斑水肿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现用药后可有效增进视力,但同时发现患者的黄斑水肿无相应减轻,该药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病应在视力下降或出现夜盲症状后早期治疗,一旦确诊,患者应定期来院就诊,需每年复查视力、眼底、视野等情况,并建议患者家族中其他成员来院就诊,以明确是否亦患有此病,以防止青光眼、白内障、屈光不正、圆锥角膜、眼底病变等并发症的早期出现,延缓视功能的丧失。视网膜色素变性其眼底发生改变,视乳头呈蜡黄色,视网膜血管狭窄,在晚期,视网膜动脉几乎为线状,说明视网膜供血较差,循环障碍,视神经有不同程度萎缩。采用深层巩膜小袋内直肌埋藏术,是利用内直肌血供丰富的原理,以促进、改善视网膜的血液循环,改善视网膜营养状况,延缓视神经和视网膜的萎缩,并可使其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效果确切。术后应长期口服扩血管及维生素类药物以巩固疗效,延缓病情发展。迄今,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能力相对落后,因此,面临着开发治疗新方法的艰巨任务。故我们需在临床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及长期的观察,以获得更好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有效方法。掌上淘医安卓版
全球医院网公众号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分享到:相关阅读:·上一篇:下一篇:没有了网友最新点评疗法····疾病热文阅读推荐········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点击查看我来说两句眼科编辑推荐····疾病热点排行榜········精品推荐····全站热点推荐省份地区科室不孕不育呼吸内科脑外科血管外科其他科:精神病科急诊科眼科合作商家
(C) 版权所有
本站常年 :福建八闽律师事务所 陈学龙律师、 北京大成(福州)律师事务所 陈杰律师特别声明: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公司移动应用掌上淘医安卓版掌上淘医TV版分享到:内直肌或外直肌徙后术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nèi zhí jī huò wài zhí jī xǐ hòu shù2 英文参考recession of the medial or lateral rectus3 手术名称内直肌或外直肌徙后术
4 分类/手术/水平肌减弱术/直肌徙后术5 ICD编码15.11026 适应症内直肌或外直肌徙后术适用于:
1.内直肌徙后术适用于,特别是辐辏过强的内斜视。
2.外直肌徙后术适用于外,特别是分开过强的外斜视。7 禁忌症1.欲徙后新附着点处的巩膜太薄,缝针极易巩膜的病例。
2.欲徙后新附着点处有以前的物或环扎带等。8 手术步骤1.球以内直肌徙后为例:应用上述角膜缘切口,球结膜与的联系。
2.在内直肌附着点之上及下缘外2mm处,用将眼球筋膜各剪开一直达巩膜。要充分暴露巩膜。并用剪刀伸入小孔,轻顶巩膜,沿内直肌走向,向后分离眼肌两侧筋膜与巩膜的联系(图8.4.1.3.1-1)。
3.以斜视钩伸入小孔,轻顶巩膜滑动进入内直肌下方并从对侧小孔穿出。如斜视钩顶着眼球筋膜,可用剪刀剪开。如此可反复从上到下、从下到上2~3次,务须将整个内直肌钩住(图8.4.1.3.1-2)。
4.沿内直肌附着点上、下缘,向后纵行剪开眼球筋膜、节制及肌间膜,长约10mm,充分暴露内直肌。
5.在内直肌附着点后1.5mm,在上、下二端,各预置肌腱1/3宽的双套环缝线一根,以备缝合固定肌腱于新附着点,可使平展,较用一根固定线为优(图8.4.1.3.1-3)。
6.从附着点处剪断内直肌,剪刀分2~3次剪断为宜,因肌腱附着点并非一直线,一次剪下不但损失肌腱较多且不能与原附着线一致(图8.4.1.3.1-4)。
7.徙后距离:以二脚规测定欲徙后的距离并当即以二脚规之一脚轻压巩膜做一压痕作为标记或用作标记(图8.4.1.3.1-5)。
8.将断端缝合固定于巩膜新附着点(图8.4.1.3.1-6)。
9.打开双眼是否满意及手术眼内转是否受限,不满意时再作调整或另加其他眼肌手术。
10.缝合球结膜(图8.4.1.3.1-7)。
9 术中注意要点1.徙后量& 内直肌不能<2.5mm,外直肌不能<4~5mm,否则达不到减弱。
2.内直肌徙后,最大不超过5mm(特殊病例可达6~7mm),外直肌不超过7mm为宜(特殊病例可达8~10mm)。如斜度大,最大徙后量仍不足以矫正时,可补以其他手术方法,如徙后肌边切开或外直肌缩短或在另眼做相应手术。
3.肌肉两侧节制韧带及肌间膜应充分剪开,以保证退后的效果。如眼肌弹性正常,当放松预置缝线时,眼肌应迅速向眶内退缩,如退缩慢,幅度小,则表示节制韧带等未分离彻底或部分未分离。
4.充分分离内直肌肌鞘与泪阜之间的联系,以免泪阜退缩。
5.切断肌腱时应尽量靠近巩膜,以免减少肌腱长度。
6.新附着点应与原附着点宽度基本相等及水平一致,以防出现垂直性斜视,但有意矫正合并的垂直斜位时例外。
7.肌肉预置缝线要包括肌鞘在内的肌腱整个厚度并在保证不致滑脱的前提下,缝线尽量靠近断端约1.5mm处,以免减少肌肉长度而影响徙后量。
8.肌腱缝线& 用6-0人工合成的可缝线为好。
9.球结膜缝合时,应将创缘铺平对齐,不可有创缘内卷或夹住筋膜。
10.缝针穿过巩膜时,应只通过巩膜浅层0.2mm深,在通过巩膜时应自始至终能隐见缝针,慎勿穿透巩膜。在巩膜内1.5mm宽即可。一般采用铲针,缝合固定时,应使眼肌平展。
11.手术前斜视度数相同,但手术中可发现不况:①肌肉肥厚,肌弹性好,附着点宽,节制韧带多;②肌肉弹性及附着点正常但节制韧带较少;③肌肉弹性较差,附着点正常但节制韧带少。如以上情况作同样的徙后量,则第1种矫正量最大;第2种次之;第3种最小。
12.内直肌徙后5mm,可矫正10°左右内斜视。外直肌徙后7mm,约可矫正10°外斜视。?10 术后处理1.结膜下注射霉霉素2万U。
2.双眼遮盖1~2d,手术眼遮盖3~5d。
3.眼局部点及类眼液。
11 述评1.缝固定缝线时,穿透巩膜引起体脱出及眼内等。
2.肌肉滑脱。主要是由于缝线过于靠近断端,缝针穿过的巩膜太少所致。相关文献
开放分类: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内直肌或外直肌徙后术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二 22:36:53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贺冬梅1 司晓春2 祁丽1(1包头朝聚眼科医院& 内蒙古包头& 包头市眼科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30)
【中图分类号】R777.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1
【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直肌联结手术治疗外直肌麻痹的手术效果(15例15眼)。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6年1月&&2010年7月行直肌联结术联合同侧内直肌后徙,分步矫正外直肌麻痹的手术效果,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二次手术后正位12例,有两例欠矫&10&一例欠矫&15&,外观上效果较理想术后,第一眼位正位,外转有一定改善。
【关键词】联结术& 外直肌& 麻痹& 分次手术
&&&&&&& 手术方法:直肌联结手术是Jensen于1964年首先提出,故又称作Jensen术,多用于第六颅神经麻痹,前期2个月行内直肌后徙,待侧枝循环建立,再行二次手术。将上直肌半肌束与外直肌上半束联结;下直肌的颞侧半束与外直肌下半束联结。
&&&&&&& 对象与方法&
&&&&&&& 完全外直肌麻痹15例15眼。患眼向麻痹肌作用作用方向转的不过中线。经病因检查及对症治疗,采用至少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外直肌麻痹不能过中线,斜度较稳定,患者上下直肌功能正常。其中男9例,女6例。均为外伤后所至角膜映光&+45&11例;角膜映光+40&3例,角膜映光+30&1例,外转均无法过中线。术前均行牵拉试验,内直肌有抵抗者3例,主动收缩无力;术前均行CT检查,了解眼外直肌状况,均显示不缺如,显示外直肌纤细3例,余基本正常。术前使用三棱镜遮盖试验确定斜度,一般采用krimsky映光法,常规被动牵拉试验了解拮抗肌的挛缩等限制因素。详细记录视力,屈光状况,眼球运动,眼前节情况。术后用同视机加三棱镜法检测眼位,第一眼位角膜映光基本正位。随诊时间约6&&8个月。
&&&&&&& 手术器械:常规的斜视手术器械&
&&&&&&&&手术方法&
&&&&&&& 患者于常规检查后,准确其度数后,分次行手术,先行常规内直肌后徙,解决部分斜度,一般将内直肌后徙4-5mm,患者只可解决20&25&内斜,待术后2&3个月后,患者内侧循环建立,再行二次联结手术。二次联结手术:常规沿角膜缘切开结膜,分离后暴露上下直肌及外直肌止端。用斜视钩垂直沿上下直肌外侧三分之一肌束分别将其中止端向后方分离出约10mm。同样将外直肌沿中央向后分离10mm。将上直肌颞侧部分肌束与外直肌上方肌束结扎并固定于外直肌浅层巩膜,将下直肌颞侧与外直肌下束结扎并固定于外直肌浅层巩膜[1]。结扎时只是束到一起但不能过紧,以免缺血,角膜映光大致正位即可,最后将球结膜对位缝合。
&&&&&&& 结果&
&&&&&&& 全部病例均较术前外观满意,第一眼位基本正位,12例外转可过中线,但距外眦角约2mm左右,三例只过中线,外传距外眦角约3&3.5mm,术后无一例前节缺血、结膜脱垂等并发症。
&&&&&&& 讨论&
&&&&&&& 因为虹膜主由睫状后长动脉供血,内直肌睫状前动脉具有次要作用。而颞侧虹膜侧血供主要由上下直肌前血管供血,睫状后与外直肌内的睫状前动脉起次要供血作用。虹膜大动脉环对供血受建立循环,故垂直肌对维持颞侧虹膜供血有重要作用。对完全外直肌麻痹,单纯做内直肌的后徙联合外直肌截除,即使正位,但运动无法改善,患者向患侧运动完全受限,生活极为不便。但我院采取内直肌后徙与联结术分次进行,这就使眼部3条直肌分步手术,显著降低前节缺血风险,保证手术安全。患者第一眼位外观基本满意,而且向患侧可有一定外转运动,很大程度扩大患者视野。前节缺血虽然发病率低,但后果严重,影响患者视力,避免医疗纠纷。从我院所作15例手术患者,术后效果基本满意,向患侧运动有所改善,因此我们认为肌止端部分移位术治疗外直肌麻痹是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而且分次手术风险较低,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曾小平,王卫红等.肌止端移位治疗直肌性斜视.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2002年第10卷第三期125页.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借助钛钉的内直肌眶骨固定术治疗麻痹性外斜视的护理
2012年第1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9-01中国论文网 /6/view-3901572.htm  【摘要】:目的:研究借助钛钉的内直肌眶骨固定术治疗麻痹性外斜视的手术前后的护理,掌握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特征并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是否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及术后能否尽快恢复。方法:对12例12眼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麻痹性外斜视的患者采用借助钛钉的内眦眶骨固定术,术中外直肌断键,内直肌肌止点处缝合固定上睑下垂悬吊线中部的患者进行眼部护理及心理护理,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并配合点眼和做好术前护理减轻术中反应。结果:12例患者在观察期内,11例眼位为-5°~+5°,1例眼位-25°,乃缝线线头松动所致,调整缝线后眼位<-5°。最长观察期1年,所有患者视力无明显提高,除1例术后1月时缝线线结松脱,其余未见缝线暴露等其他并现症。结论:借助钛钉的内直肌眶骨固定术治疗麻痹性外斜视,经过精心的护理,术后眼位满意,长期随访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麻痹性外斜视钛钉缝线护理  动眼神经于中脑脚间窝发出,经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穿出,经海绵窦侧壁入眶,颅内与眶内的毗邻病变均可累及动眼神经[1]。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因动眼神经所支配的患眼上、下直肌、内直肌、提上睑肌,瞳孔括约肌受累,而出现患眼内转、上转、下转不能,伴有麻痹性上睑下垂及患眼瞳孔散大。因为受累肌肉太多,手术治疗困难,手术的目的只能改善第一眼位的外观,术后眼球的运动任然很差,患者因此也很难恢复双眼视功能。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外直肌超常量后退联合内直肌超常量缩短,但大多患者术后仍残留较大度数的外斜。近两年作者设计了借助钛钉的内直肌眶骨固定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性外斜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报告固定性内斜视12例12眼,其中男7例,女5例,全部为外伤性。年龄38-56岁。手术据发病时间为6个月至1年,均为保守治疗无效者,内科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所有患者角膜映光斜视度均>-45°,三棱镜检测(krimsky法)斜视度为-80Δ~-160Δ。患眼为完全性上睑下垂,内、上、下转动不能。患者主动要求手术改善外观。视力均在0.4以下,部分患者有复视。  1.2方法2%利多卡因结膜下及内毗皮下浸润麻醉。置开睑器,作鼻颞侧结膜梯形切口。外直肌后徙12mm。分离内直肌至肌止点后5mm,保留肌鞘。于内直肌肌止点处予置1-0丝线。于内眦泪前嵴部皮肤为中点切开皮肤15mm。分离至内毗韧带前方,见内眦韧带下方眶骨,用骨膜剥离器剥离骨膜,暴露眶骨,将十字自钻自攻钛钉旋转固定于眶骨,钛钉头部与眶骨间保留约2mm空隙。用虹膜恢复器于内直肌相对的鼻侧眶内,向内毗韧带上方作一隧道。将内直肌肌止点的予置线由隧道穿过,牵拉内直肌使眼球至内斜5°位,并将予置线打结固定于钛钉,保留缝线残端约20mm,以备过矫或欠矫时调整。切除鼻侧多余的结膜,间断缝合球结膜,皮肤。  1.3结果术后2周复查眼位由内斜位转为基本正位(-5°~+5°);术后1月时复查,1例眼位-25°,局麻下打开结膜筋膜探查,乃缝线线头松动所致,调整缝线后眼位<-5°。其余患者经6个月至1年随访眼位未再变化。其中5正前方复视消失,7例正前方复视影减少,予配戴三棱镜克服重影。所有患者术后视力无变化。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斜视患者入院后,最担心的是术中疼痛及术后自己形象的改变,害怕手术不成功,术后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加强患者对“斜视”的认识和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气,多给予鼓励、安慰,护士应掌握患者的心理,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和恐惧手术的心理,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向患者讲明手术的优缺点及麻醉方式,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出凝血时间监侧,若手术需全麻进行,术前禁饮食至少8小时。  2.1.2用药护理术前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以预防术后感染,一般常用妥布霉素眼液4次/天。  2.1.3术前准备术前认真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与眼部情况,完善各项临床检查;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包括:洗头、沐浴、剪指甲等;如需全麻术前要禁饮食至少6h,术日更换手术衣,术前30min冲洗结膜囊。  2.2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患者术后由平车送回病室,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术眼敷料是否清洁,患者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如有不适或术眼疼痛应给予对症处理。  2.2.2眼部护理术后应给与冰袋冰敷术眼3h以减轻疼痛及出血,术后第一天即可拆开纱布开始点眼液,对于害怕术眼疼痛不愿睁眼的患者,应做好解释工作,加强心理护理,以配合点眼,减轻术后反应及加快伤口愈合,鼓励患者早睁眼视物,可帮助恢复双眼单视的功能。  2.2.3健康教育交代患者术后应保持脸部清洁,不用不洁手帕檫脸及眼,保护术眼勿按压、术后2周内尽量减少眼球转动,不得揉眼,避免用眼疲劳,适度休息;交代患者按医嘱正确使用眼药,教会患者正确点眼的方法;注重术后复诊:出院1周后复查,以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各复查1次,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就诊。  3总结动眼神经完全麻痹所引起的外斜视是眼科手术治疗中最困难的疾病之一,手术的目的只能改善第一眼位的外观,术后眼球的运动任然很差。vonNoorden[2]认为可以采用超大量外直肌后徙内直肌截除术治疗。但是手术效果是无效的。CallahanA[3]提出用暂时牵线使眼球正位。上斜肌转位术由Jackson[4]提出,并被许多医生采用。  既往我院对于动眼神经麻痹者一般行外直肌的超常量后徙手术,后退10~12mm。但由于长期大角度外斜视,伴内转受限,患眼外直肌均有不同程度挛缩和内直肌的麻痹,常规的外斜矫正术后容易出现回退现象,患眼再次外斜。Salazarleon[5]1994年采用阔筋膜作为牵引眼球替代物,固定鼻侧眶缘,使眼位改善。收到了满意的手术效果。受Salazar-leon用阔筋膜作为眼球牵引物的启发,受以上启发,我国的卢炜[6]、焦永红等[7]对于动眼神经麻痹性斜视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探讨,卢炜提出了内直肌眶缘固定术矫正动眼神经麻痹性外斜视,用缝线牵拉内直肌缝合固定于内眦部眶骨骨膜或内眦韧带,但由于骨膜及内眦韧带受牵拉后具有伸展性,可随时间的延长而松弛,从而增加外斜欠矫或复发的缝线。  基于上述弊端,我们将该方法做一改良,即借助钛钉将牵拉缝线固定于内眦部眶骨骨质,手术获得第一眼位基本正位,手术后眼位回退量小,手术既获成功,手术成功的关键离不开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和观察。  参考文献?  [1]杜小鹏,汤亚南,卢丽萍.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及特点[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71-72?  [2]vonNoordenGK.BinocularVisionandOcularMotility.StLouis,Mo:CVMosby;?  [3]CallahanA.ArchOpthalmol.1?  [4]HelvestonEMTransactionsoftheAmericanAcadermyofOphthalmologyandOtolarynglology.6?  [5]SalazarleonJA,RamirezortizMA,Salas-VargasM.Thesurgicalcorrectionofparalyticstrabismususingfascialata[J].JPediatrOphthalmolStrabismus,):27-32.?  [6]卢炜.内直肌眶缘固定术矫治动眼神经麻痹性外斜视.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30-231.?  [7]焦永红,卢炜,吴晓,等.动眼神经麻痹性斜视的手术方式探讨.眼科,):305-308.?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更多公众号:sunysight关注阳光视线眼镜,即时了解爱眼护眼知识及会员卡积分信息,抢先知晓店内最新活动内容。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眼科常用正常值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网友投递产生,如有侵权请联系 ,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肉起止点记忆口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