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母,知恩感恩报恩主题班会,报恩

通灵佛教网&||||||
《十地颂讲记和二十空讲记》第二地——离垢地
十地颂讲记智敏上师讲述第二地&&离垢地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戒报恩修忍& 乐善悲& 敬有德及师& 八者施等勤二地是戒波罗蜜多,所以第一个就是&戒&,然后是&报恩&、&修忍&、&乐善&、&悲&、&敬有德&、&及师&(&敬有德&及&师&在《现观》里边合成了一个),&八者施等勤&,一共是八个功德。第八个&施等勤&,就是布施波罗蜜多&等&其它的波罗蜜多,六度都是殷勤地修。这个六度,并不是说初地只修布施度,初地是布施度、忍辱度、持戒度都修的,但是布施度是了,其它的还在修,还没够格。二地也不是不修布施、忍辱,只修持戒,而是这六度当中,持戒的那一度圆满了,做得到家了。布施是在初地到家,持戒是在二地到家,忍辱还没到家,忍辱要在三地才到家。&八者施等勤&,第八个功德就是精勤地、殷勤地修布施等波罗蜜多。二地的功德主要是性戒圆满.。这个本心具的自性的戒,就是道共戒圆满,同时随分随力地修其它的几个度。初地是施波罗蜜多圆满(全施),二地,戒波罗蜜多圆满,其它的几个波罗蜜多,随分随力地在修。当然初地已经圆满的施度他也圆满了,在二地里,初地的功德是有的。二地是离垢地。初地是欢喜地,从来没有得到这么欢喜过,凡夫的时候都是在执着中间,他一下子见了道之后,截然不同,从来没见到的东西都见到了,佛法僧戒的功德都见到了,这个生极大欢喜。二地,就是离开一切犯戒的垢,&离垢地&。一戒&,摄善法戒、饶益戒、律仪戒等等都圆满,在这个地方总集到一起修。在《大般若经》里边特别强调,一切声闻、缘觉的作意不起,就是戒不能起声闻、缘觉的心。这个在我们讲《戒》的时候讲过,声闻缘觉的自了的心不能起,这对菩萨戒是极大的违犯。另外,一切破戒的障碍都全部远离,这是戒波罗蜜圆满,清净持戒圆满。二报恩&,二地菩萨是知恩报恩。前面说要知母念恩报恩,是教你要知道母亲的恩,要念恩,要报恩,但是你能不能报、能不能知还不一定。而二地菩萨,确实在这个地方已经做到家了,只要人家对他有点恩惠的话,他永远记住不会忘的,一定要报。真正能报恩的,还要二地菩萨以上。前面说了,真正能圆满报父母恩的是佛,只有佛才能真正圆满地报;二地菩萨以上对报恩的事情,是不会忘恩负义。有恩必报,这是二地菩萨的功德之一。他小的恩尚且不会忘记,何况大恩?报恩的事情是不会忘记的,这是二地菩萨。三修忍&,他方的冤家来害你,能够忍住,器世间一切的寒、热等等的苦都能忍住。四乐善&,看到所化的能够成熟了,他就非常地欢喜,殊胜地快乐,这是&乐善&。五不舍悲&,这个&不舍悲&,在其它地方分了两科:一个是&不舍&,不舍一切有情,要救度一切有情的心始终不舍掉,从来不会忘记度众生的心;&悲&就是起大悲心,经常起大悲心。这是在《现观》里边分两科。这里的&不舍悲&是合了一科;那里是分两个,&不舍&是一个,&悲&是一个。六敬有德七及师&,这里分两科,&有德&及&师&。&有德&,有功德的善知识,&师&就是自己的师,都是对他恭敬,分了六、七两科。在《大般若经》中,&敬有德及师&合了一科,对一切有德的师长,以恭敬的心,以清净的心承事供养,与佛无异,跟对待佛一样。在《菩提道次第》也好,别的什么也好,都是说对师父要承事他,要跟对佛一样。这并不是说要抬高这个师父,实际上是弟子要得加持的话,把师父看成是佛,就得到佛的加持,把师父看作是个凡夫,就得凡夫的加持,这个就看你发心。所以在亲近善知识里边,经常有这个话,把师父看作佛一样地恭敬,那就是弟子得佛的加持,就是要这样子地做,并不是说师父真的是佛,当然有的师父他是功德成就的,即身成佛的,那些大的密宗成就的师,那当然可以说本身就是佛。但是,一般地说,即使他不是佛,佛的功德还没有够,你以对佛的样子去对待他,那你自己也得佛的加持。这里也可以打一个比喻,这个是海公上师讲的。他说有一个母亲(这是藏地的人),很信佛。她有一个孩子经常要到印度做生意去的,他每次到印度做生意,他母亲总是说:&你给我带(印度是佛国)一些舍利回来。&他的孩子不大信佛的,做生意忘记掉了,每一次回来都忘记。有一次他母亲再三叮嘱,你一定给我带一个舍利回来(印度请舍利容易一些)。那么他孩子生意做好了回来,这次路上想起来了,母亲叫请个舍利的,他又没有请。没有办法了,路上东找西找,找了一个狗的牙齿。他想,反正母亲是一个老太婆,她又不懂的,把狗牙齿弄弄干净拿回去。&这个给你,我给你找了个舍利来啦!&哎呀,这个母亲看到这个牙齿恭敬得不得了,她就每天早上礼拜供养,结果,这个牙齿竟然放光加持,放出五彩光,这个不可思议。什么原因呢?对这个牙齿,以佛的牙齿去恭敬它的话,得佛的加持。再说一个,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能够以佛的方法去对待的话,就得佛的加持。我们之所以看到众生不是佛,因为我们有烦恼在里边,如果你用恭敬的心、清净的信心把这些烦恼排除,当下得到佛的加持。在佛的眼光里边,众生都是佛,那就是说,凡夫烦恼的东西,在佛的眼里边是没有的。但是在众生的眼睛里边,却是一切佛都是凡夫,因为他以烦恼的眼睛看的,戴有色眼镜去看,什么都带了这个颜色的。这些都是佛教的道理,如果融通之后,这个很容易理解的。敬有德及师&,对一切师、一切有功德的人,都非常地恭敬、承事他,跟对佛一样。八者八施等勤&,布施、持戒、忍辱等等波罗蜜多,殷勤地、尽力地去做。持戒是圆满了,其它的几度精勤地做,奋勉地做,专心地去学波罗蜜多的事情。这里是上师跟《现观》里面的注解。下边对照《大般若经》,二地。(戒)世尊,云何清净禁戒?&就是把戒修清净。&善现,若不起声闻独觉作意&,这是强调不能有一点点声闻、独觉的自了的心。&及余破戒障菩提法&,把一切破戒的法、障碍菩提的法(菩萨戒,退失菩提心就是犯大戒、根本戒)全部不起。声闻缘觉的心不起,破戒的障菩提的法不给它生。&是为菩萨摩诃萨清净禁戒&,这就是菩萨摩诃萨持戒清净。这是第一条,戒。(报恩)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怎么叫知恩报恩?&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时,于得小恩尚不忘报&,小小的恩,尚且不会忘记了要报,&况大恩惠而当不酬,是为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何况大的恩,不去管他,不酬谢他呢?不会的。二地的菩萨决定是知恩报恩;而凡夫却是忘恩负义,无论对他怎么好,眼睛一瞪的话就忘掉了。如果碰到什么其它的事情来了之后,他还会以怨报恩。我们在文革的时候看到很多这样的人,平时这个人对他很好,结果文革的时候,为了自己要爬上去,把人家斗得要死,这样的人很多。这是不知恩报恩。(修忍)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安住忍力?&&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设诸有情来见侵毁&,假使有情来侵犯他,&而于彼所无恚害心&,对他没有一点点瞋恨心,也没有害的心。&是为菩萨摩诃萨安住忍力&,这是菩萨摩诃萨安住忍力。这是第三条&修忍&。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第三地是圆满忍辱波罗蜜多,但这个忍辱的力量,在二地已经要锻炼起来,如果二地一点也没有积聚的话,三地的忍辱圆满怎么来呢?(乐善)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受胜欢喜?&什么叫殊胜的欢喜?&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所化有情既得成熟&,他教化有情,使他教化的有情成熟了,&身心适悦受胜欢喜&,他心里、身上都非常地舒服,殊胜地欢喜。这个是随喜心。我们看到人家成就,超过自己,会生妒忌心。菩萨,所化有情成熟之后,心里欢喜得不得了,那就是最殊胜的欢喜生起来。&是为菩萨摩诃萨受胜欢喜&。这个也是大功德,我们不要以为是小事情,有的人他徒弟都不肯教的,多少留一手,就怕徒弟超过他,如果超过他的话,他就非常妒忌,甚至要害他。我们记得历史上东汉马融就是要路上害他的弟子。(不舍)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舍有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拔济有情心恒不舍&,他救拔有情的心,永远不舍掉的,&是为菩萨摩诃萨不舍有情&。这是&不舍&,是一条。&不舍&和&悲&不是合起来的。(悲)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恒起大悲?&经常起大悲心,&恒&就是不断地生起。&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时,作如是念:我为饶益一一有情,假使各如无量无数殑伽沙劫,处大地狱受诸剧苦,或烧、或煮、或斫、或截、若刺、若悬、若磨、若捣,受如是等无量苦事&(这里是&一一有情&,&一切有情&也可以讲得通,&一一有情&讲起来意思更深)。他要饶益一个有情,假使受了无量无数殑伽沙劫大地狱的苦,各式各样的最厉害的苦,或者是烧,或者是煮,或者是斫&&砍,或者是截&&把它割下来,或者是刺,或者是悬&&挂起来,若磨&&摆在磨子里磨,若捣&&舂米一样的捣,为了度一个有情,受如是无量的苦。乃至&令彼乘于佛乘而般涅盘。如是一切有情界尽,而大悲心曾无厌倦。是为菩萨摩诃萨恒起大悲。&这样子为度一个有情受很多的苦,最后使他能够以佛的涅盘而涅盘,得到灭度(就是成佛了)。一个有情如此,一切有情都如此,一直到一切有情都度完,这个大悲心还不厌倦,这个厉害了!度一个有情要受无量恒河沙劫大地狱的苦,烧、煮、斫、截、刺、悬、磨、捣等等无量无边的苦,为度一个有情要受那么多的苦,要使他成佛;那么一切有情都同样地,一个一个地受,度他成佛,众生都度完,这个代众生受苦的大悲心还不厌倦,不怕疲劳,不厌烦。这样的心生起来,就是第二地的功德。这个心我们想想看,我们想都不敢想,为了一个有情要受那么大的苦,&不干了&,他们就说,&算了,我做声闻,做阿罗汉算了&。那就不行!所以说菩萨的大悲心就是这样子的,我们真正要学的就是菩萨。很多人说他要生圆次第,要成就什么,这个心你有没有?你如果这个心没有的话,二地都证不到,你想什么即身成佛呢?这个是太幼稚了。这是因为不学,大话连篇,自己妄自贡高,认为自己了不得,一定要求最高的法,一定要找最高的师父,这样子马上即身成就。你就是不自量力了!(敬有德及师)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师长以敬信心谘承供养,如事佛想?&&敬有德及师&,这里合成了一条,&师&跟&有德&的善知识都合在一起,不分两条。于师长&&师、长,有德的人,以&敬&&&恭敬的心,清净的相信的心至诚地去问法、承事他、供养他,就像对佛一样。&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正等菩提,恭顺师长都无所顾,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诸师长以敬信心谘承供养,如事佛想,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诸师长以敬信心谘承供养,如事佛想。&菩萨摩诃萨为了求无上正等菩提,对于他的师长恭敬承事,一切都无所顾,就是什么都不考虑,只要能求到无上正等菩提,一切事情都顺着师长地做,都恭敬地做。这个我们想想,在人间最标准的就是米拉日巴,他为了成佛,为了度父母,能把玛尔巴上师对他的一切折磨都忍下来、受下来。这个在看米拉日巴的传记的时候,大家都会产生这个想法:&这样子的事情我做不来的。&那么米拉日巴却是非常地慈悲,他自己说,他不是菩萨化的,就是凡夫修出来的,那就是鼓励大家:凡夫是做得到的,只要你肯做。你要成佛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你成什么佛呢?在二地菩萨就是要这样子做的:为了要求无上正等菩提,对师长恭敬承事,一切无所顾虑,什么都放得下。这个一般我们做不到的,米拉日巴这样的人世间上有几个?不好找的。你说你证了二地,你这个又做不到,你证的是什么二地呢?(施等勤)施等勤&&&等&,其它的持戒、忍辱等等。&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勤求修习波罗蜜多?&也就是六度。&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于诸波罗蜜多,专心求学远离余事&,二地菩萨专门修波罗蜜多,其它的事情都放下,这是修菩萨道,专门行菩萨道,&是为菩萨摩诃萨勤求修习波罗蜜多&。这是二地的八条功德。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价 格: 到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恩感恩报恩演讲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