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成功率药物治疗好还是射频消溶手术

近日,靖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电生理病区再次独立成功在三维标测系统导航下完成二例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此举填补了医院在三维标测系统标测下治疗房颤的空白,靖江市人民医院现已常规开展三维室上速,室早,房颤等心律失常的手术治疗,满足更多老百姓的医疗需求。

三维标测系统标测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7月12日,心内科电生理病区蔡卢铭团队成功为二位房颤患者进行了三维carto系统标测下的射频消融手术,消融治疗过程顺利,手术成功。

靖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电生理病区科主任助理蔡卢铭介绍,心内科电生理病区近年来大力开展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蔡卢铭副主任医师取得卫生部颁发的起搏器植入和射频消融术介入资质,作为心律失常特别诊疗组组长、科主任助理,在6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基础上,2016年率先在泰州地区开展了在三维标测下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今年已多次完成复杂的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房颤、房扑等手术,标志着该科在射频消融手术方面达到泰州市领先水准。同时,在起搏器植入方面,已常规开展腋静脉穿刺、His束起搏、左束支起搏等最新起搏技术,技术水平已达到省级大医院水准,并均已走在泰州地区前列。

心脏正常的工作状态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率”。在心脏中有一个“领导者”叫做 “窦房结”。窦房结会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规律性收缩和舒张。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即为心脏正常的工作状态。

而当心脏跳动过快或过慢、或者节律的无规则化时,即心脏的不正常工作状态,医学上称之为“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心房颤动(房颤)、室性早搏(室早)等。

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一种微创导管技术,穿刺大腿根部或者颈部血管,将普通圆珠笔芯粗细的导管,放到心脏内,以射频的方式治疗心律失常疾患,并不是开胸手术。射频消融术能够在引起心律失常的部位发放射频能量,将异常组织消灭,使心室恢复到接收窦房结指令的工作状态,恢复到心脏的正常状态。

新技术-三维标测系统优势

传统射频消融治疗通过 X 线透视下通过多根电极导管接触心肌组织逐点进行标测,消融。由于其为二维平面,不能清晰认识其空间解剖结构,导致耗时长、术后复发率高、病人和术者X射线曝光时间长等问题。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类型心律失常无法进行标测和治疗。

而三维标测系统是利用GPS技术原理,可以立体、形象地把心脏解剖重建在电脑中,不仅能准确诊断疾病,定位病灶,还可以指导手术治疗,成功率在90%以上。目前全球最先进的Carto三维标测系统标测心脏三维空间清晰、消融靶点定位精确、X射线辐射量极低,明显优于传统射频消融治疗,大大提高了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射频消融治疗能带来哪些益处?

成功消融能够实现根治,一般手术成功率在90%以上。减少或者消除心律失常的症状,研究发现,即使发作频率减少而未完全消失,仍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减少甚至告别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依赖。减少或摆脱ICD放电,提高生活质量。

蔡卢铭硕士、副主任医师 靖江人民医院心内科电生理病区心律失常特别诊疗组组长、科主任助理,专业为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取得国家射频消融和起搏器植入资格证。从2001年开展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治疗,2016年率先在泰州地区开展了Carto三维标测下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目前已成功独立完成特发性室速、房扑、房速、室早、房颤的消融治疗。在起搏器技术上,已常规开展腋静脉穿刺、His束起搏、左束支起搏等最近起搏技术。技术水平均已走在泰州地区前列,多次承担开展科室新技术、新项目。

靖江市人民医院心律失常专家门诊——每周五下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

      射频消融治疗是房颤的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射频消融以其效果较好、创伤较小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那到底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如何进行呢?手术的成功率又如何?费用有需要多少呢?本期专家观点诚邀请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姚焰主任为您详细讲解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

新报讯(记者 龚喜燕 通讯员 金南星)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也在为医疗行业赋能。例如目前全球最新的治疗房颤的顶尖技术,就是把“人工智能大脑”AI(消融指数Ablation Index)引入手术室内,帮助医生更精准、安全地完成射频消融手术。

上月底,义乌63岁的吴大伯成为浙中地区首位利用AI“助手”完成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手术过程比以往快了半小时,且术中风险大大降低。

为吴大伯实施手术的是浙医四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夏淑东,他上个月刚通过重重“考验”,成为浙中唯一一位有资质使用AI的医生。据了解,目前全国仅有58名医生成功通过AI认证,我省仅为8名。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接近1000万名,这个数据随着老龄化加剧还在增加。房颤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目前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射频导管消融术已成为阵发性房颤首选的治疗手段。

据夏淑东介绍,房颤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需将很细的导管经患者大腿根部送入心脏,标测到异常的兴奋点后释放射频能量,从而消除异常的兴奋点,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这种手术非常精细,以往医生只能靠个人经验去估算消融能量大小、消融时间长短等多种参数,消融不彻底容易复发,消融过度则会引发心包填塞等并发症。

“AI的出现,让过去‘凭经验’手术变得可量化,AI就像一颗人工智能大脑,实时通过数据告诉我们手术过程中的变化和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 夏淑东说,AI其实是一款在射频消融手术中可有效预测损伤程度,整合射频能量、压力感应等多个参数的系统工具。利用AI对患者的各种消融参数进行综合计算后,将每个消融点消融程度用数值来呈现,即实现消融程度的“数字化”。有了可供参考的消融目标值,便于医生进行更精准的定位和判断,这也是目前全球公认的可以指导提高房颤消融成功率的“秘技”。

据悉,要激活使用AI,其认证有着非常严苛的流程把关,只有熟练掌握了房颤消融技术的术者,才有可能通过AIAT的分析,定制不同患者的消融指数,以提高消融成功率,这也有利于实现房颤手术的标准化和简单化,标志着浙医四院的房颤治疗跻身全国一线水平。目前,该院心内科已完成房颤及各类复杂心律失常介入治疗200余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成功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