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冠心病内心是不是男主很脆弱怕女主离开?

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是不是很脆弱?_百度知道
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是不是很脆弱?
我有更好的答案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这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没有关系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冠心病病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推荐】中国面临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确实非常可怕
  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
  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
  微信号 gwiccorg
  功能介绍 时刻了解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最新消息和学术资讯
  中国面临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确实非常可怕 1、在中国近四分之三的人存在心血管问题,只有2‰达到完全健康标准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这份研究报告全名为《中国成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Status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Chinese Adults),基于9.6万多名年满20周岁的中国普通民众心血管健康数据。
  该研究采用的是美国心脏病学会标准,将心血管的健康分为行为健康和身体健康,行为健康包括不吸烟、体重指数正常、体育锻炼达标及饮食健康,身体健康的指标则有不吸烟、血脂正常、血压正常和血糖正常。(吸烟出现了两次)。最终数据显示,在中国,身体健康四个指标都占全的人占13.5%,四项行为健康占全的人仅为7‰,而上述七项健康指标全部满足的人更为跌至2‰。研究者还将七项健康指标均分为理想、中等和低等三个等级,其中心血管健康状态较差者达到了3/4,中等心血管健康者占不到1/4,至于理想的则更可忽略不计了。
  2、国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并非首次被警示,很多研究也说明了形势严峻
  当然,此次并非中国居民心血管健康状况首次被敲警钟。
  去年年底,世界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布了《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3》,该研究评估了1990年~2013年间188个国家的死亡情况,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 领导的国际研究人员联盟指导进行。报告显示,在中国,最致命的三种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三种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2013年全部死亡人数的46%。而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血管病是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心衰等。换言之,中国最致命三大健康杀手,心血管疾病占去两个。
  年中国人群死因前十位
  而中国的统计数据同样令人担忧。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高达2.9亿,即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相当于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而另一个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组织实施的临床研究显示,在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的住院人数在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增加了四倍多。2001年因心脏病住院的平均每十万人中有3.7人,到2010年就飙升至15.8人。
  全世界都有“心不好”,但中国心血管病还有两个特色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全世界人民健康的重要疾患。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首份《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73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0.35%。到2014年第二份报告发布,死亡人数依然高至1750万,占全球死亡总数31.25%。
  1、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心血管病风险明显下降时,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不降反升
  由于肥胖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之一,因此,心血管病一度被认为是发达国家的多发疾病,被戏称为“富贵病”。现在,情况早已发生了变化。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3》,1990年~2013年间,在高收入地区,心血管病病死率是下降了22%。美国心脏协会(AHA)统计数据也显示,自1995年后心血管病死率明显下降。
  而中国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如前文所述,在中国,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分列死因的第一、二位,其中缺血性心脏病的排名还是由1990年的第七位攀升至2013年的第二位。而《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则直接显示,中国心血管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虽然从2009年起,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趋缓,但仍呈上升趋势。
  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死亡率变化
  中国城乡心血管病患病率变化
  2、相比欧美心血管病患者多为70岁以上者,中国人罹患心脏病者要年轻得多
  心脏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大是自然的。因此,在很多现代人眼里,心血管问题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利,只有到老了的时候,才用为自己的血管健康操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心血管病发病高峰确实呈老龄化态势,发病风险最高的为60岁以上的老人。
  而在中国,一项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等进行的、耗时十年涉及北京等17个省市的研究表明,中国处于职业颠峰期,即40岁到64岁的人群受到心血管病影响的比例比发达国家更大。在过去15年里,中国35岁至44岁年龄组患冠心病的人数增长了150%。以北京为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2007年~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发病率上升28.1%,其中年轻人群的发病率上升较快,男性35~44岁增幅最大,达到30.3%
  与心血管健康有关的公共政策,政府和公众都需要认真对待 1、导致心血管健康状况受到威胁的因素,已经有很多医疗研究指出来
  美国心脏病学会衡量心血管健康的四项行为健康指标――不吸烟、体重指数正常、体育锻炼达标及饮食健康,所对应的也正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使用烟草、缺乏身体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等。根据《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这些行为危险因素引发大约80%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
  当然,中国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潜在的决定因素,它们体现出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的主要力量――全球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其它决定因素包括压力、遗传因素以及生活环境等。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副主任蒋立新教授看来,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引起中国人心血管健康问题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人越来越富足,同时也开始消费更多高胆固醇和高盐高油的食物。来自工作、生活环境的压力是导致心脏疾患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2、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在不久的将来,心血管疾病将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病
  在“中国成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的7个健康指标中,大多数中国人能达到3~5个指标,这说明中国人群的心血管健康状态仍可以通过有效干预策略得以改善。
  从公众层面,政府应该普及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国拥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却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宣传。这导致国人对心血管疾病的知识严重不足。《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显示目前中国血脂异常人数至占人口总数的18.6%,知晓率和检测率分别为3.2%、6.4%;而美国血脂异常人数占人口总数的13.8%,其血脂异常知晓率、检测率分别高达50.4%和48.1%。
  美国有研究称,在禁烟实行1年后,心脏病发作的病例减少了17%,3年后减少了36%
  当然,政府更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如鼓励戒烟、推广健康饮食和提倡运动等。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拟定低成本的干预措施来帮助发展中国家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例如:针对不健康食物的税收和实施控制酒精、烟草政策。降低曝露在污染的环境中也能促进心血管的健康功能。
  结语:正如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所说,像中国这样冉冉上升的经济体,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来减少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那么将面临着一种现实存在的风险――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生产力低下和劳动力不足,而这些风险将会抵消经济发展和高速增长带来的经济利好。
  第3097期 本期责编 闻嘉
  腾讯评论出品
  转载自公众号: 今日话题
  转载自公众号: 今日话题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时刻了解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最新消息和心血管及相关领域学术...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 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 冠心病已成为公认的一种心身疾病。影响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个体的应激状态、情绪、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心理社会因素的各个方面对冠心病的各个环节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阐述心理社会因素各方面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社会因素
  冠心病已成为公认的一种心身疾病。根据的界定,人类的健康和长寿40%取决于遗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10%为社会环境,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60% 依靠自己建立起来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近年临床及基础研究发现,约%的冠心病患者不具备已经确定的传统因素。影响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有个体的应激状态、情绪、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 。
  应激与冠心病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的适应过程。Black 总结了许多研究者关于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出结论:大约40% 的动脉硬化病人没有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而与精神应激有关。精神应激可以引起或加重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与冠心病有关的精神应激因素一般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工作条件、婚姻冲突、A型性格等。Matthews等 进行的一项冠心病多因素干预研究中,对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高血脂等)的正常人群9年的随访调查表明:慢性的工作应激和离婚能增加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目前把应激的生理中介机制归纳为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1)自主神经系统:当肌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应激源经认知评价传递到下丘脑,使交感肾上腺随之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为肌体的&战斗一逃跑&作准备。(2)目前比较肯定的有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一甲状腺和下丘脑一垂体.性腺轴三条途径:这些靶腺之间不仅互相影响、互相调节,而且通过腺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正、负反馈机制,调节机体的稳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失衡,甚至损害脑的组织结构。(3)免疫系统: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双向的,这种双向反应与刺激的性质、持续时间、强度及肌体的生物学特点有关。
  情绪、情感与冠心病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长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兴奋,加速动脉硬化及粥样斑块内在损伤,过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致血小板反复被激活,释放多种促凝及强烈的缩血管物质,导致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促使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事件发生 。冠心病患者病前个性以情绪不稳定多见,生活事件刺激量明显增多l5 J。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与焦虑。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的冠心病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病率虽不同,但均有:冠心病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一项预测性研究发现:有焦虑情绪的人心绞痛发生率是没有焦虑情绪的人的2倍 6 J。焦虑是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时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是由对危险的预料或预感而诱发的,也就是说危险即将来临而又朦胧不清时,会产生焦虑 。
  抑郁是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躯体不适等,且不能归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抑郁可以引起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也可以导致抑郁。冠心病与抑郁之间存在 、一种dose.response的关系,有抑郁症病人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高于无抑郁症病人2~3倍。
  人格特征与冠心病人格是人们在认识、情感等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同时已经形成的人格特点又有力地影响和制约着各种心理活动,使个体的心理活动带有个人的色彩。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与疾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人格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人面临患有某些特定疾病的风险 。A型行为模式(或称A型人格)是1959年Friedman等提出的,被界定为一种夸大的行为、情绪反应,表现为极度的竞争性,为获取成就而拼命努力,敌意、攻击以及通过强调性言语和心理运动习性表现出来对实践的紧迫感。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西方协作研究组(WCGS)对3 154名无冠心病病史的人随访了8.5年后发现,A型行为者患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非A型行为者的2倍。1996年荷兰学者De.nollet在人格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中又提出D型人格,它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格亚型,不同于以往提出A、B、c型人格,包括了消极情感和社会压抑两个方面。消极情感是指人们的经历增加了消极情感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很稳定,不受时间和境遇的影响。社会压抑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压抑这些情感表达的倾向。国外调查发现大约25% ~28%的冠心病病人具有D型人格。宋春霄等& 研究提示冠心病患者具有高怀疑陛、高紧张.陛、高忧虑性和低幻想性的人格特征。以上国内外研究虽说法不一,但均说明了冠心病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社会支持与冠心病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的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是决定心理应激与健康关系的重要中间因素之一。它可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类。客观支持包括物质上的支持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它独立于个体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主观支持指主观体验到的感情上的支持,使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感情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多数学者认为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缓冲人的负面压力;社会支持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积极地影响,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降低心血管的反应性及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样,缺乏社会支持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心理社会因素的各个方面对冠心病的各个环节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是生物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躯体因素是其生理基础,个体的人格特征是其易感素质,生活事件引起的负性情绪及应激状态是其诱发因素,而社会支持系统则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心理干预、行为指导以及积极地社会支持,把危险因素消灭在隐患之中,做好冠心病的一级预防,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有关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主很脆弱怕女主离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