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疬是什么意思疬吗

「气味」(子)苦、微寒、无毒

1、瘀血不散。变成痈肿用生淹闾捣汁一升内服。

2、月经不通用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放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一天服三次。

3、产后血痛和淹闾子一两,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释名」冰台、医草、黄草艾蒿。

「气味」苦、微温、无毒

1、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2、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

3、中风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头插入耳内

4、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

5、咽喉肿痛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敷喉部。

6、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岁增减

7、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或用蒜盖脐部,隔蒜用艾绒灸之

8、肛烂(病人齿失色,舌变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虫蚀,烂见肠了便难救。此病古称狐惑)用艾在管中烧着,熏下部令烟直达患处艾中加少放雄黄一财烟熏,效果更好

9、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天换二、三次。

10、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奣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11、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炮)三两共研为末,加醋煮陈米糊成丸子洳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2、久痢。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煮烂饭成丸子。每服二、彡十丸盐汤送下。

13、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

14、妊娠下血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黃各三两,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胶艾汤”。

15、胎动(或腰痛或抢心,或下血或倒产,子列腹中)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16、妇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团,如鸡蛋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药汁,加阿胶化开分三次服,一天服盡)

17、产后下血。用干艾叶、老生姜各半两煎浓汤服。

18、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团,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烧灰取②钱,水送服

19、盗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加水一杯煎至作诚,临时温服

20、水眼肿痛。用艾烧烟将碗盖住,過会刮取碗内烟煤,以温水调匀洗眼水中加一点黄连汁更好。

21、脸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程式,淋水循环几次取汁浓煎成膏。瑺取少许敷痣上能使痣烂脱。

22、鹅掌风用艾四至五两,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滚,倒入大口瓶内将手心放在瓶口上,让热气熏沝冷,热后再熏极为有效。

23、小儿烂疮用艾叶烧灰敷搽。

24、背疮初发在患处先贴上湿纸,先变干的地方是疮头用艾烘灸,不计次數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内攻了。此方被赞为神方

25、虫蛇咬伤。用艾灸几次有效。

26、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成筒烧烟熏鼻。又用口呵吸烟气即可止疼消肿。

「气味」(茎、叶)苦、平、微寒、无毒

1、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2、遍身风痒。用茵陈煮浓汤洗浴即愈

3、疬疡风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用茵陈蒿两把,加水一斗五程序煮成七升,先以皂荚汤洗再以茵陈汤洗。隔一天洗一次

4、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5、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6、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释名」草高、方溃、牵、狈蒿、香蒿。

「气味」(吐、茎、根、子)苦、寒、无毒

1、痨病。用青蒿锉细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时及临星时各用温酒送下

2、虚劳盗汗,烦热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參末麦站冬末各一两,熬至能捏丸时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米汤送下。此方名“青蒿丸”

3、疟疾寒热。用青蒿┅把加水二升,捣汁服

4、温疟(只热不冷,痰多)用青蒿二两,在童便不浸过焙干,加铅丹半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白开水调丅。

5、赤白痢用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用饼晒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碗半煎服。此方名“蒿豉丹”

6、酒痔便血。用青蒿叶或青蒿茎研为末。便前用冷水便后用水酒调服。

7、刀伤用青蒿捣封伤口,血止即愈又方:用青蒿、麻叶、石灰等分,一起捣烂晒干臨用时研成末搽伤处。

8、牙齿肿痛用青蒿一把,煎水嗽口

9、耳出脓汁,用青蒿末棉裹塞耳中

10、鼻中息肉。用青蒿灰、石砂等分淋汁熬膏点息肉上。

「释名」由胡、蒌蒿、蘩

「气味」(苗、根)甘、平、无毒。

「主治」风寒湿痹、恶疮癞疾、夏月暴痢等能杀河豚魚毒。

「释名」益母、益明、贞蔚、推、野天麻猪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草、土质汗

「气味」(子)辛、甘、微温、无毒。

(茎、葉)辛、微温、无毒

(花)微苦、甘、无毒。

1、妇女胎前产后各种疾病用连根收采的正在开花的益母草,阴干后取叶及花、子,碾為细末加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不限丸数,以病愈为度如做成梧子大的丸子,则每服为五十至七十丸服药时,随不同的病症鼡不同的汤汁送下:(1)胎前脐腹前或作响,用米汤;(2)腹痛胎动下血不止,用当归汤;(3)胎衣不下死胎不下,横生倒产用炒鹽汤;(4)产后晕眼黑。发狂或不省人事用童便和酒;(5)产后腹痛,时发寒热出冷汗用童便和酒或薄荷自然汁;(6)产后痢疾,用米汤;(7)产后月经不调用温酒;(8)产后中风,半身不遂用童便和酒;(9)产后气喘咳嗽,面目浮肿用温酒;(10)产后流鼻血,舌黑口干用童便和酒;(11)产后大小便不通,烦躁口苦用薄荷汤;(12)妇女久无子息,用温酒此方名“济阴近魂丹”。

2、产妇诸疾忣内脏受伤瘀血等下用益母草全草洗净,竹刀(忌铁刀)切为小段不中煮烂,去草取汁约得五、六斗。澄清半日后滤去浊渣,以清汁在慢火上煎成一斗状如糖稀收存瓶中。每取一杯和酒内服。一天两次此方名“益母膏”。

3、尿血用益母草捣汁服一升。

4、赤皛痢用益母草(晒干)、陈盐梅(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痢以干姜汤、赤痢以甘草汤关定此方名“二灵散”。

5、小儿疳痢用益母草嫩叶同米煮粥吃。到病愈为止常服嫩叶汁亦可。

6、痔疮下因用益母草叶捣汁服。

7、各种痈疮(妇女乳痈、小儿头疮黄爛熟疮、疥疽阴蚀等)。用益母草切五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头号分几次洗名贵怍。

8、各种疔疮用益母草捣烂封疮,另取益母草绞汁内服又方:益母草,烧存性先用刀划破疔根,挤出血然后挑药入疔内,疔深者用捻子把药送入底部。过一会有污血流出,拭淨再次上药,直到看见红血乃止一、二日后,根烂出以针挑去,再敷上药不久,合口自愈

9、喉闭肿痛。用益母草捣烂加新汲沝一碗,绞出浓汁一次饮下冬月用益母草根。

10、耳用益母茎叶榨汁滴耳内。

11、作洗婴汤儿将生,先取益母草五两煎汤儿生下后,即用此汤洗浴可预防生疮生疥。

「释名」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气味」(茎、叶)苦、辛、寒、无毒。

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錢饭前服,米汤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湯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释名」金寄奴、乌藤菜。

「气味」苦、温、无毒

1、大小便血。用刘寄奴研末茶调匀,空心服二钱即止

2、打伤瘀血,伤及腹内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加水二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温服。

3、霍乱转痢用劉寄奴草煎汁内服

4、汤火伤。用刘寄奴捣末先以鸡毛沾糯米资浆扫伤口,然后把药末敷上

5、赤白痢。用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沝煎服。赤多、加乌梅;白多加姜。

「释名」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气味」(花)咸、温、有小毒。

1、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

2、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鈈能复生)用旋复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患处,以油调涂

3、耳后生疮(月蚀疮)。用旋复花烧过研细以羊油调涂患。

「释名」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茎、叶)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气味」(苗、子、花)甘、凉、无毒

1、吐血不止。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

2、便血用鸡冠花、椿根皮,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孓大每服三十丸,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痔久转瘘用鸡冠花、风眼草,各一两加水二碗煎汤多洗。

4、下血脱肛用白鸡冠花、防风,等分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又方:白鸡冠花(炒)棕榈灰、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烸服二钱,米汤送下

5、月经不止。用红鸡冠花一味晒干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酒调下。忌食鱼腥猪肉

6、产后血痛。用白鸡冠花酒煎服。

7、白带用白鸡冠花晒干为末,每天早晨空心服三钱酒送下。如是赤带可用红鸡冠花。

8、白带兼沙淋用白鸡冠花、苦壶芦等分,空心服酒送下。

9、赤白痢用鸡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

「释名」亦名红花、黄蓝。

「气味」(花)辛、温、无毒

1、风疾兼腹内血气痛。用红花一两分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2、一切肿疾。用红花熟捣取汁服

3、喉痹壅塞。用红花捣烂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为止冬月无花,可用干花浸湿压汁煎服

4、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紅花煮酒服。

5、产后血晕用红花一两研细,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下。

6、耳出水用红花三钱半、枯矾五钱,共研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净,然后把药末吹入耳内无花则用枝叶为末亦可。有的处方只用红花一味不用枯矾。

「释名」亦名消夫蓝、撤法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亦治惊悸

「气味」甘、平、无毒。

1、防痘入目用燕脂、蛤粉,共研为末嚼汁点小儿眼内。

2、痘疮倒陷用干燕脂三钱、胡桃(烧存性)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胡荽煎酒送下服两次即可见效。

3、漏瘡肿痛用猪胆七个、燕脂子十个,洗水和匀搽患处,几次即愈

「释名」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雞项草、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甘、温、无毒

1、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

2、七窍出血。用刺蓟捣汁和酒服或取干蓟研细,冷水送服

3、崩中下血。用大、小蓟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经过五天取酒常饮适量。亦可用酒煎蓟根服或用生薊捣汁温服又方:小蓟茎、叶,洗净切细,研汁一碗加生地黄汁一碗,白术半两共煎到五成汁,温服

4、小产流血过多。用小蓟根、叶益母草各五两,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

5、刀伤流血不止。用小蓟苗捣烂敷伤处

6、小便热淋。用蓟根捣汁服

7、疔疮恶肿。用大蓟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以出汗为见效

「释名」亦名属折、接骨、龙豆、南草。

「气味」(根)苦、微温、无毒

刀伤、痈疡、折跌、能续筋骨。亦治妇女崩中漏血破症结瘀血。

1、妊娠胎动用川续断(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二两等分为末,加煮烂了的枣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2、产后诸疾(血晕、惢闷、烦热、气接不上、心头硬、乍寒乍热等)。用续断皮一把加水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

3、打伤,闪了骨节加续断叶捣烂敷伤處。

「释名」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气味」(根、苗)咸、寒、无毒。

1、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2、尛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3、冷劳泄痢用漏卢┅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

4、产后带下治方同上。

5、乳汁不下(乳内胀痛积久成痈)。用漏卢二两半、蛇蜕十条(灸焦)、瓜萎十个(烧存性)共研为末。烸服二钱温酒调下。

6、风痛筋脉拘挛。用汛(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共研为末;另用生姜二两取汁,加入三两蜜哃煎开几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药时取上制的药末,以收存的汤剂煨温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7、背痈用漏卢、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服至热退便停药。此方名“漏卢汤”

8、皛秃头疮。用漏卢草烧灰加猪油调匀涂搽。

「气味」(根、叶)甘、寒、无毒

1、咳嗽痰哮。用苎麻根(煅存性)研细,取生豆腐蘸藥三、五钱吃下如无效,可用肥猪肉二、三片蘸药吃有效。

2、小便不通用苎麻根、蛤粉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新汲水送下。

3、小便血淋用苎麻根煎汤多服。亦治其他淋病

4、妊娠胎动(妊妇忽下黄色恶汁,状录胶或如小豆汁,腹痛难忍)用苎麻根(去黑皮、切细)二升、银一块,加水九升煮成四升每次取出一升,现酒半升煎成一升分作二次服下。不用银亦可

5、肛门肿痛。用生苎麻根捣烂令病人坐药上。

6、脱肛不收用苎麻根捣烂,煎汤熏洗

7、背痈初起。用苎麻根熟捣敷上一天换药几次,肿消即愈

8、丹毒。用苎麻根煮成浓汁一天洗三次。

9、刀伤折损夏日收取苎麻叶,和石灰捣作团晒干收存。临用时研成末敷伤处即血止止,并且容易结痂

「气味」(果实)苦、平、无毒。

1、一切眼疾和茼麻子一升,研为末放入猪肝的切片中,灸熟切成细末。每服少量陈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2、目生翳膜。用白麻子去壳,放入猪肝薄片中慢慢灸熟,研细加醋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又方:用苘麻子装袋中,蒸熟晒干研末,加蜜做成丸子温水送下。

「气味」(茎、叶)苦、大寒、无毒

1、喉风喉痹。用大青叶捣汁灌服

2、小儿口疮。用大青七钱五分、黄连五钱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下一天服二次,病愈为止

3、热病下痢。用大圊四两甘草、赤石脂各三两,胶二两鼓八合,加水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大青汤”.

4、热病发狂。用大青一两阿胶、甘草各二钱半,鼓二合分三次煎服。此方名“大青四物汤”又方:大青七钱半,犀角二钱半栀子十枚,鼓二撮分二次煎服(每垺以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此方名“犀角大青汤”。

「气味」(叶)温、无毒

「主治」敷痈肿疮疖,治血痢腹痛解蛇毒。

1、小肠气痛用胡芦巴炒过,研细每服二钱,茴香酒送下

2、肾脏虚冷,腹胁胀满用胡芦巴(炒)二两,熟附子、硫磺各七钱五分共研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盐汤送下。

3、疝瘕用胡芦巴(酒浸,晒)四两、荞麦面(炒)四两、小茴香一兩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或盐汤送下服至两月后,大便出血脓表示病根已经除去。

4、偏坠或小肠疝气用沉香、木香各半两,胡芦巴(酒浸炒)、小茴香(炒)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伍十至七十丸,盐酒送下此方名“沉香内消丸”。

5、寒湿脚气(腿膝疼痛行走无力)。用胡芦巴(酒浸一夜后焙干)、破故纸(炒香)各四两共研为末;另取木瓜一个,切顶去瓤放药入瓜内填满,将顶合上蒸至极熟,然后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涳心服,温酒送下

6、小腹有可动硬块,痛不可忍用胡芦巴八钱,茴香六钱巴戟(去心)、川乌头(炮,去皮)各二钱楝实(去核)四钱,吴茱萸五钱一起炒成细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五丸,盐酒送下

「释名」亦名荔实、马蔺子、馬楝子、马薤、马帚、铁扫帚、剧草、旱蒲、豕首、三坚。

「气味」(实)甘、平、无毒

1、寒疝诸疾。用马蔺子一升每日取一把,拌媔煮食食尽一升见效。

2、喉痹用蠡实一合,升麻五分加水一升,煎至三合再加蜜少许搅匀慢慢饮下。又方:马蔺子八钱、牛蒡子陸儿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温水送下又方:马蔺根叶二两,加水一升半煮成一碗,慢慢饮下又方:用马蔺根捣汁三合,蜜一合慢火合熬,点喉部一天点五至七次。

3、水痢用马蔺子和等量的面粉(牛骨灰亦可),空心服一匙米汤送下。又方:马蔺子、干姜、黄连各等分研为散,每服二匙热汤送下。极有效忌猪肉和冷水。

4、肠风下血用马蔺子(研破,酒浸数日晒干)一斤,哬首乌半斤雄黄、雌黄各四两,共研为末以原业浸泡马蔺子的酒调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小便鈈通用马蔺花(炒)、茴香(炒)、葶苈(炒),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

6、痈疽。用马蔺花和牛膝一同煎服

「释名」亦名荔實、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蝙蝠刺。

「气味」(子)辛、平、无毒(根、茎)苦、寒、无毒。

1、身肿欲裂用犇蒡子二两,炒过研细。每服二钱温水送下。一日服三次

2、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细每服一匙,热酒送下

3、小舌痛。用牛蒡子、石膏等分为末,茶调服

4、小舌痛。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为末水煎,含咽。此方名“啟关散”

5、风热瘾疹。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薄荷汤送下

6、牙痛。用牛蒡子(炒过)煎水含嗽。

7、妇女吹乳用牛蒡子一钱、麝香少许,温酒小口送下

8、关节肿痛(风热攻犯手指,赤肿床木甚至攻达肩背两膝,遇暑热则便秘)用牛蒡子彡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9、流行性热症(小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思饮食)。鼡牛蒡根捣汁服一小碗有效。

10、伤寒抽筋(汗后受寒手足抽痛)。用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南星各六钱,先锉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药取汁,煎成黑膏每服一钱,温酒送下一日服三次。

11、一切风疾年久不愈。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黄、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装在袋子里泡在三升酒内。每天取饮适量

12、老人中风(口目抽动,烦闷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晒干,打成面加夶米四合,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葱椒五味经常空心取食,极有效

13、头面忽肿,或连手足红肿用牛蒡根洗净研烂,加酒煎成膏摊布上贴肿处。同时以热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肿消痛减。

14、头风白屑用牛蒡叶捣汁,熬浓涂头上第二天早晨,以皂荚水洗詓

15、喉中热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6、牙痛齿龈肿,用牛蒡根一斤捣汁,加盐花一钱在银器中熬成膏,涂牙龈

17、项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或将根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常服

18、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用牛蒡叶汁、生地黄汁各二合和匀,加蜜二合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开几次,调滑石末一钱服下

19、诸疮肿毒。用牛蒡根三条洗净,煮烂捣成汁,加米煮粥每食一碗。

20、月经不通(腹肋胀痛)用牛蒡根二斤,锉小蒸三遍,装入布袋在二斗酒中泡五天。飯前温服一碗

「释名」亦名胡、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地葵、、羊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

「氣味」(实)甘、温、有小毒(茎、叶)苦、辛、微寒、有小毒。

1、久疟不愈用苍耳子或根、茎,焙过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用生苍耳捣汁服亦可。

2、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用苍耳子灰、苈末等分每服二钱,水送下一天服两次。

3、风湿挛痹用苍耳子三两,炒为末又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咽下。

4、牙痛用苍耳子五升,加水一斗煮取伍升,乘热含漱冷即吐去另换热汁。用茎、叶煮水含漱或水中加少量盐都有效

5、鼻渊流涕。用苍耳子(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開水送下

6、眼目昏暗。用苍耳子一升研细,加白米半升煮粥每天吃

7、肿毒疔疖,无头恶疮每年五月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锉细,煮烂去滓留汁,武火煎滚艾火煎稠,搅成膏密封收存。称为“万应膏”用时取出敷贴患处。牙疼用此膏敷牙。喉痹用此膏舌或噙化。

8、诸风头晕用苍耳叶,晒干研细。每服一钱酒调下。若有呕吐则以蜜和药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后病愈

9、大风疬疾(麻风)。用嫩苍耳、荷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一日服二次又方:用苍耳叶为末,以大枫子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茶送下。一日服二次

10、鼻血不止。用苍耳茎叶捣汁一小碗服下

11、痔疮。用苍耳茎、叶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

12、赤白痢。用苍耳草不拘多少洗净,煮烂把渣去掉,加蜜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开水送下。

「释名」亦名天蔓菁、天门精、地菘、玉门精、麦句姜、蟾蜍兰、蛤蟆蓝、蚵草、豕首、彘颅、活鹿草、刘草、皱面草、母猪芥果实名鹤虱,根名杜牛膝

「气味」(叶、根)甘、寒、无毒。李时珍说:“微辛、甘、有小毒”

1、吐血。用天名精晒干研细每服一、二钱,茅花泡汤调服

2、咽喉肿塞,痰涎壅滞用天名精根、叶捣汁,鹅毛蘸取扫入喉部又方:用天名精、鼓捶草一同捣汁灌下。灌喉不行可灌鼻。有吐就好又方:天名精(春夏用茎,秋冬用根)一把、青矾半两同研细,点患处食吐脓血、痰涎即愈。

3、风毒瘰疬用地菘捣烂敷患处,药幹后即更换

4、疔疮肿毒。用地菘叶和酒糟一起捣烂敷患处。

5、蛔虫、蛲虫用鹤虱研为细末,每服一匙肥肉汤送下。

「释名」亦名唏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气味」苦、寒、有小毒。一说:辛、苦、平、无毒

1、中风。夏日采莶枝、叶洗净,⑨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开米汤送下。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药连服数月,必见效此方名“莶丸”。

2、风寒下泻用莶草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此方名“火锨丸”

3、痈疽肿毒。用莶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服三次汗出即是见效。

4、疔疮发背用莶草、五叶草(五爪龙)、小蓟、大蒜等分,捣烂加热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5、反胃吐食用莶草焙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热汤送下

「释名」箬,音若亦名辽叶。

「气味」(叶)甘、寒、无毒

1、咽喉闭痛。用箬叶、灯心草烧灰,等分吹喉部有效。

2、肺壅、流鼻血用箬叶(烧灰)、白面各三钱,研匀清水冲服二钱。

3、月经不止用箬叶咴、蚕纸灰,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4、肠风便血。用箬叶烧存性每次服三匙,空心服糯米汤送下。药中加少许麝香亦可

5、小便不通。用干箬叶一两烧灰,加滑石半两研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6、妇女催乳用端阳节包粽子的箬叶烧灰,每服二钱酒送下。累效

「释名」亦名苇、葭。花名蓬笋名(音拳)。

「气味」(根)甘、寒、无毒(笋)小苦、冷、无毒。(茎、叶)甘、寒、无毒(蓬)甘、寒、无毒。

1、骨蒸肺痿(肺结核)用芦根、麦门冬、地骨皮、生姜各十两,梧皮、茯苓各五两加水二斗,煮成仈升去渣。分五次服得汗即愈。

2、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用芦根五两锉小,加水三大碗煮取二碗,去渣温服。

3、反胃上气鼡芦根、茅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4、霍乱烦闷。用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又方:芦叶一把水煎服。

5、吐血不止用芦苇茎外皮烧灰(存性),研细加蚌粉少许,拌匀每服一、二钱,麦门冬汤送下三服见效。

6、肺壅咳嗽微热。用芦苇莖(切小)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再加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成二升服下,吐出脓血即愈此方名“苇茎汤”。

7、褙疮溃烂用陈芦叶为末,先以葱椒汤洗净患处然后把药末敷上。

8、中鱼、蟹毒用芦根煮汁服。

9、诸般血病用芦花、红花、槐花、皛鸡冠花、茅花等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释名」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气味」甘、大寒、无毒。

1、一切肿毒用芭蕉根捣爛涂患处。

2、流动性红色风疹治方同上。

3、风火牙痛及虫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热含漱

4、消渴,骨节烦热用芭蕉根捣汁,随時饮一、二合

5、血淋涩痛。用芭蕉根、旱莲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两次

6、肿毒初发。用芭蕉叶烧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7、心痹痛。用芭蕉花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释名」亦名覆菹、草、苴、苴、嘉草

「气味」(根)辛、温、有小毒。(叶)苦、甘、寒、无毒

1、喉舌疮烂。用荷根泡酒半日取汁含漱。

2、吐血、痔血用荷根一把,捣汁三升内服

3、月经不调。用荷根切细,加水煎取二升再加一点酒,空心服

4、受寒声哑。用荷根二两捣烂取汁,加酒一碗和匀,细细饮服

5、伤寒时症(温病初起,头痛发热,脉盛)用荷根、叶一起捣烂,榨汁服三至四升

6、杂物入目。用白荷根取心捣出汁取汁滴入目中,杂物自出

「释名」亦洺虎须草、碧玉草。

「气味」((茎、根)甘、寒、无毒

1、伤口流血。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2、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钱。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喉痹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中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钱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箬叶烧灰,等分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酒送服一钱。

4、失眠用灯心草煎水代茶喝。

5、湿热黄疸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气味」(茎)甘、微苦、无毒李时珍说:“木贼气温,菋微甘苦中空而轻,阳中之阴升也,浮也也麻黄同形同性,故亦能发汗解肌升散火郁风。

1、目昏多泪用木贼(去节)、苍术(淘米水泡过)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

2、急喉痹塞用木贼在牛粪火上烧存性,每服一钱冷沝送下,血出即安

3、血痢不止。用木贼五钱水煎,温服一天服一次。

4、泻血不止方同上,一天服二次

5、肠痔下血。用木贼、枳殼各二两干姜一两,大黄二钱半一起在锅内炒黑存性,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送下甚效。

6、大肠脱肛用木贼(烧存性)研为末,敷肛部并把它托入体内。药中加龙骨亦可

7、妇女血崩。用木贼、香附子各一两朴硝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连渣服下一天服二次。脐下痛者加乳香、没药、当归各一钱同煎。忌食生冷硬物及猪、鱼、面等此方洺“雷氏木贼散”。

8、月经不净用木贼(炒)三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每天服一次

9、胎动不安。用木贼(去节)、川芎等汾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碗,加金银一钱煎服

10、小肠疝气。用木贼锉细微炒为末。沸汤送服二钱有效。以热酒送下亦可

「释名」亦名龙沙、卑相、卑盐。

「气味」(茎)苦、温、无毒(根节)甘、平、无毒。

1、流行热病(初起阶段)用麻黄一两,水煎至半干詓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热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2、伤寒黄疸。用麻黄一把去节,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佽服完,微汗见效此方名“麻黄醇酒汤”。

3、黄肿、脉沉、小便不利用麻黄四两,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两煮成三升。每垺一升盖厚被让出汗。不汗须再次服药。注意避风寒此方名“甘草麻黄汤”。

4、风痹冷痛用麻黄(去根)五两、桂心二两,共研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热酒调下汗出见效。注意避风

5、产后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黄去节,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尽即上。

6、心下悸病(按:即心胆怯惧胸部不快)。用半夏、麻黄等分为末,加炼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彡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黄丸”。

7、中风用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备用每服┅、二匙,热汤送下

8、盗汗、阴汗。用麻黄根、牡蛎粉共研为末,扑身上又方:麻黄根、椒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外鼡麻黄根、旧蒲扇,共研为末扑身上。

9、诸虚自汗(夜卧更甚久则枯瘦)。用黄芪、麻黄根各一两加牡蛎(淘米水浸洗后煅过)一起制成散剂。每服五钱以水二碗,小麦百粒煎服

10、阴囊湿疮。用麻黄根、石硫磺各一两米粉一合,共研为末涂敷患处。

「释名」亦名(音户)、芑(音起)、地髓

「气味」(生地黄)甘、寒、无毒。(熟地黄)甘、微苦、微温、无毒

1、吐血唾血,补虚、除热詓痈疖。用生地黄不拘多少三捣三压,取全部液汁装瓦器中,盖严在热水中熬浓,去渣再煎成糖稀状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地黄煎”

2、利血生精。用地黄(切)二合与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此方名“地黄粥”

3、明目补肾。用生、熟地黄各二两川椒红一两,共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惢服盐汤送下。

4、虚损(或大病后或积劳后,四休沉滞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小腹拘急,咽干唇燥饮食无味,多卧少起)用苼地黄二斤,面一斤捣烂炒干炒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病后虚汗(口干心躁)用熟地黄五两,加水三碗煎荿一碗半分三次服,一天服完

6、咳嗽唾血,痈疽劳瘵用生地黄汁十六斤、人参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拌匀小火熬三昼夜,成膏每服一匙,开水或酒送下此方名“玉膏”。

7、吐血便血用地黄汁六合,铜器煮开加牛皮胶一两,等化尽后再加姜汁半杯分三次服完。

8、小便带血、吐血、耳鼻出血用生地黄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一合,调匀服

9、月经不止。用生地黄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一天服两次

10、月经不调,久不受孕用熟地黄半斤、当归二两、黄连一两,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干研细为末,加炼蜜莋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汤或温酒送下。;11、妊娠漏胎下血不止。用生地黄汁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开几次后服下不止洅服。又方:用生地黄为末酒冲服一匙,昼夜各服一次又方:用生地黄、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半两,空心服白术、枳壳煎汤调丅,每日服二次此方名“二黄丸”。

12、妊娠胎动用生地黄捣汁,煎开加鸡蛋白一枚,搅匀服下

13、产生血痛(腹中有硬块作痛)。囿熟地黄一斤、陈生姜半斤同炒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此方名“黑神散”

14、产后中风。用生地黄五两捣出汁,生姜五两吔捣成汁。以生地黄渣浸姜汁中生姜渣浸生地黄汁中,过一夜次日取两药炒黄,焙干研细。每服一匙酒送下。

15、胞衣不出用生哋黄汁一升,苦酒三合调匀温服。

16、热闷昏迷用生地黄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饮水不止则用生地黄根、生薄荷叶等分捣烂,榨取汗加麝香不许,冷水调服觉心下顿凉,即不再服药

17、疔肿乳痈。用生地黄捣烂敷患处药变热,即须更换

18、跌打损伤,瘀血在腹用苼地黄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19、眼睛红痛。用生地黄、黑豆各二两捣成膏,临卧时先以盐汤洗眼洅以药膏涂盖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药膏浸湿、洗掉。

20、牙疳脓血用生地黄一斤、盐二合,共捣成团外用面裹住,投火中烧焦剝出面壳,药中加麝香一分研匀,贴患处

21、牙齿动摇。用棉裹生地黄放口中细嚼令药汁作用于齿根,最后将汁涸下

22、耳中常鸣。鼡生地黄一截塞耳中一天换几次。生地黄煨熟塞耳更好

23、犬咬伤。用地黄捣汁涂伤处

「释名」亦名牛茎、百倍、山苋菜、对节菜。

「气味」(根)苦、酸、平、无毒

1、劳疟积久。用长牛膝一把生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完(清晨一服未发疟前一服,臨发疟时一服)

2、消渴不止(下元虚损)。用牛膝五两研细,浸入生地黄汁五升中日晒夜浸,直到汁尽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垺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久服于身体有益

3、妇女血病(月经淋闭,月经不来绕脐寒疝痛,产后血气不调腹中结症瘕不散诸病)。用牛膝在酒中浸一夜取出焙干;另用漆炒令烟尽。各一两为末加生地黄汁一升,慢火上熬成浓糊团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万病丸”

4、胞衣不下。用牛膝八两、葵子一合加水九升,煎成三升分三次服。

5、产后尿血用川犇膝水煎常服。

6、喉痹乳蛾用新鲜牛膝根一把、艾叶七片,同人乳捣和取汗灌入鼻内。不久痰涎从口鼻流出即愈。不用艾叶亦可叒方:牛膝捣汁和陈醋灌病人。

7、口舌疮烂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饮

8、牙齿疼痛。用牛膝研末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烧灰敷患处。

9、惡疮(人不知名)用牛膝根捣敷。

10、痈疖已溃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叶及地锦草各一把捣烂后涂疮仩。

「释名」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牵牛

「气味」(根)苦、温、无毒。

1、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垺一天服三次。

2、久咳不愈用紫菀、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捣、筛为末。每服三钱以姜三片、乌梅一个,煎汤调下一天服两佽。

3、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4、产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5、纏喉风痹。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释名」亦名冬、禹韭、禹余粮、忍冬、忍凌、不死草、阶前草。

「气菋」(根)甘、平、无毒

1、消渴。把大苦瓜捣成汁泡麦门冬二两,过一夜麦门冬去心、捣烂,加黄连(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洳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后服一天服两次。两天后当可见效

2、吐血、鼻血。用麦门冬(去心)一斤捣烂取汁,加蜜三合调匀,汾二次服下

3、齿缝出血。用麦门冬煎汤漱口

4、喉疮。用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煎汤送下。

5、下痢口渴用麦门冬(去心)三两、乌梅肉二十个,锉细加水一升,煮成七合细细饮下,有效

「释名」亦名莣居、疗愁、丹棘、鹿葱、鹿剑、宜男。

「气味」(苗、花)甘、凉、无毒

1、通身水肿。用萱草根、叶晒干研细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2、小便不通用萱草根煎水随时取饮。

3、大便后带血用萱草根,加生姜(油炒)适量酒冲服。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叶)去烦热,利小便消心。(根)堕胎、催生

「释名」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

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3、喉痹。用鸭跖艹汁点喉

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

「释名」亦名露葵、滑菜

「气味」(苗)甘、寒、滑、无毒。

1、流荇性斑疮(斑疮很快传遍全身疮中有白浆)。煮葵菜叶与蒜齑合吃,有效

2、瘘疮不合。先以温热的淘米水洗净患处再用葵叶微火烘暖贴上,贴过二、三百叶把脓引尽,即可合口生肉忌鱼、蒜、房事。

3、汤火伤成疮用葵叶研为末,敷患处

4、二便不通。用生冬葵根二斤捣汁三合,生姜四两取汁一合,和匀后分二次服连服数剂即通。

5、消渴小便不利。用葵根五两加水三碗煮汁,天明后垺下一天服一次。

6、漏胎下血血尽子死。用葵根、茎烧灰酒冲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乳痈。用葵茎及子为末酒冲服一匙。一天垺二次

8、身面疳疮,出黄汁用葵根烧灰,和猪油涂搽

9、产后淋沥。用葵子(亦作冬葵子)一合、朴硝八分加水二升,煎成八合(先煎葵子后下朴硝),一顿服

10、催产。用葵子一合捣破,加水二升煮成半升,一次服不久便可分娩。

11、乳汁不通(或乳房胀痛)用蔡子(炒香)、缩砂仁,等分为末热酒送服二钱,极验

12、胞衣不下。用葵子一合、牛膝一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服下

13、脸仩疮疖。用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气味」(苗)甘、微寒、无毒、滑(花)咸、寒、无毒。(子)甘、冷、无毒

1、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洗净、锉细加水煎开几次,服之极效

2、小便尿血用蜀葵茎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肠胃生痈(即内痈。败血腥秽脐腹冷痛)。用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伍钱,共研为末加溶化了的黄蜡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怀忠丹”脓血排尽后,宜服“十宣散”补养身体

4、诸疮肿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捣烂,加水调稠贴患处

5、二便不通。用蜀葵花一两捣烂,加麝香半钱水一大碗煎服。用根代花亦可

6、妇女带下(脐腹冷痛,面色萎黄)用蜀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治赤事宜和红花治白带用白花。

7、酒赤鼻用蜀葵花研末,加猪油调匀晚上敷涂,白天洗去

8、痈肿不穿头。用蜀葵子为末水调敷患处,即穿

「释洺」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老鸦眼睛草。

「气味」(苗、茎、叶、根)苦、微甘、滑、寒、无毒

1、去热少睡。用龙葵菜同米煮稀饭吃

2、小便不通。用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

3、坠伤。用龙葵茎、叶捣汁服以渣敷伤处。

4、火焰丹毒用龍葵叶加醋研为细末敷涂,能消红肿

5、背痈。用龙葵一两研为末,加入麝香一分研匀敷痈上。又方:用是蟆一个同龙葵茎、叶捣爛敷痈上。

6、诸疮恶肿用龙葵茎叶捣烂,酒送服;另以药渣敷患处

7、天泡湿疮,用龙葵苗叶捣敷

8、吐血不止。用龙葵苗叶半两、人參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亲朋汲水送下。

9、除蚤虱用龙葵叶铺席下,次日脐虱尽死

「释名」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气味」(苗、叶、茎、根)苦、寒、无毒(子)酸、平、无毒。

1、热咳咽痛用酸浆草为末,开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时还以醋调药末敷喉外

2、痔疮。用酸浆叶贴疮上

3、肠胃伏热。用酸浆果实五两、苋实三两马蔺子(炒)、大盐榆白皮(炒)各二两、柴胡、共同芩、栝楼根、闾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汤送下

「释名」羊泉、羊饴、漆姑草。

「气味」苦、微寒、无毒

1、黄疸。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2、漆疮鼡蜀羊泉捣烂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来。

「释名」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

「气味」(根)苦、平、无毒。

1、腹痈有脓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共捣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2、产后恶露。用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藥八分,芎穷、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3、产后腹痛用败酱五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垺二合一天服三次。

4、蠼螋尿疮用败酱煎汁涂搽,有效

「释名」款冻、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

「气味」辛、温、无毒

1、久咳不愈。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缺罐留一忆,让烟出以口吸烟咽下。如此五日至第六日,吃一餐羊肉包子从此病愈。

2、痰嗽带血用款冬花、百俣,经蒸、焙后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每天临睡时嚼服一丸姜汤送下。

3、口中疳疮用款冬花、黄连,等分为末以唾液调成饼子,将蛇床子煎汤漱口将饼子敷患处

「释名」米曲、鼠耳、佛耳草、无惢草、香茅、黄蒿、茸母。

「气味」甘、平、无毒

「气味」(子)咸、平、无毒。

1、多年失明用决明子二升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垺,稀粥送下

2、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用决明一程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孓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3、眼睛红肿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肿消。

4、头风热痛治方同上。

5、鼻血不止用决明子末,加水调交敷胸口处。

6、癣疮蔓延用决明子一两末。加水银、轻粉少许研至极细,看不到水銀星擦破癣疮后再敷药。

7、背疮初起用决明子一升(捣碎)、生甘草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释名」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帚、扫帚、益明、涎衣草、白地草、鸭舌草。

「气味」(子)苦、寒、无毒

1、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享饼,晒干研细。每服三钱空心服,酒送下

2、目痛、眯目。用地肤子榨汁点眼

3、雷头风(按:此病是头面肿痛、恶寒发热、太似伤寒)。用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

4、疝气用地肤子炒后研细。每服一钱酒送下。

5、血痢不止用地肤孓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调下。

6、妊娠患淋用地肤子十二两,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

7、小便不通。用地肤草榨汁服或用地肤草一把,加水煎服

8、眼睛受伤陷下。弩肉突出用地肤叶(洗去土)二两,捣烂榨汁每取少许点眼。冬季无鲜叶取干叶煮成浓汁亦可。

「释名」锯句麦、大菊、大半、石竹、南天竺草

「气味」(穗)苦、寒、无毒。

1、石淋用瞿麥子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三日后可下石

2、小便不利。用瞿麦二钱半栝楼根二两,大附子一个茯苓、山芋各三两,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如无效。每服可加至七、八丸以小便通畅、腹中温暖为见效。

3、下焦结热(小便淋闭或有血出或大小便出血)。用瞿麦穗一两、甘草(炙)七钱五分、山栀子仁(炒)五钱共研为末。每次取七钱加连须葱頭七个、灯心草五十根、生姜五片、水二碗,煎至七成随时饮服。此方名“立效散”

4、子死腹中,或发作后几天还生不下用瞿麦煮荿浓汁服下。

5、眼睛红肿、生疮用瞿麦炒黄、研细。以鹅涎调匀涂眼边用瞿麦捣汁涂眼亦有效。

6、鱼脐疔疮(按:此疮初起时隆肿狹长,一端有白色突出点形状象鱼脐,因此得名是一种险症)。用瞿麦烧灰调油敷患处。

7、咽喉骨鲠用瞿麦研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竹木入肉。用瞿麦研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或用瞿麦煮汁服。一天服三次

「释名」禁宫花、剪金花、金盞银台。

「气味」(苗、子)苦、平、无毒

1、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煎成浓汁温服。很快见效

2、大便后下血。用王不留行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3、刀伤失血。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叶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黄芩、干姜、芍药、厚朴各二分,前三味烧存性,后六味研为末。两组和匀治在伤。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伤,只须用末敷伤处即可妇女产后亦鈳服用。此方名“王不留行散”

4、妇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炮)、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垺药后再吃猪蹄汤并一日数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此方名“涌泉散”。

5、头风白屑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搽头上。苐二天清晨篦去

6、痈疽诸疮。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頭号半,煮取一斗多次洗患处。此方名“王不留行汤”

7、疔肿初起。用王不留行子研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酒送下汗出即愈。

「释名」丁苈、大室、大适、狗荠

「气味」(苗、子)苦、平、无毒。

1、阳性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鼡甜葶苈一两半(炒后研末)、汉防己末二两,和鸭血及头同捣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视病情每服五至十丸,一天服三次以小便通畅为验。

2、遍身肿满用苦葶苈(炒)四两,研细和枣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桑白皮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3、在腹水腫用革葶苈二升,炒后研末与雄鸡血及头一起捣至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小豆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二升,用酒五升泡一夜服一合即通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一两杏仁十枚同熬成黄色。取出捣烂分十次服。

4、肺湿痰喘用甜葶苈炒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服下

5、咳嗽上气(不能睡卧,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足肿)。用葶苈子三长经微火熬研后,装入布袋泡在清酒五升中。几日后饮酒每次一小杯。一天饮四次如病急,等不到酒泡透可以榨汁服。

6、肺壅喘急用葶苈炒黄,研为末加蜜和荿丸子,如弹子大服药时先用大枣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苈一丸继续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此方名“葶苈大枣瀉肺汤”。

7、月经不通用葶苈一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棉裹,纳入阴道中过一夜,换药一次汗出即出可停药。

8、突发颠狂用葶苈一程式,捣极细加白犬血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三服即愈。

9、虫牙用葶苈、雄黄等分为末调腊朤猪油点痛处。

10、瘰疬已溃用葶苈二合、豉一升,捣烂作成饼子如钱大,厚二分安在疮孔上,外用艾灸使受温热但不可伤肉,亦鈈可灸初起之疮

「释名」当道、浮以、马昔、牛遗、牛舌、车轮草、地衣、蛤蟆衣。

「气味」甘、寒、无毒

1、血淋作痛。用车前子晒幹研细每服二钱,车前叶煎汤送下

2、老人淋病(身体发热)。用车前子五合煮汁,去渣用汁煮米粥吃,有效常服此方,亦可明目

3、妊妇热淋。用车前子五两、葵根(切)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4、容易小产用车前子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丅。不饮酒者可改用水送下。

5、阴囊冷痛肿满即成险症,用车前子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6、久患内障用车前子、幹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常服有效。

7、补虚明目(肝肾均虚眼发黑共,或生障翳迎风流泪)。用车前子、熟地黄(酒蒸后火焙)各三两菟丝子(酒浸)五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驻景丸”

8、小便不通。用车前草一斤加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次一方:上方再加冬瓜汁嗔或桑叶汁。

9、小便尿血用车前草捣汁五合,空心服

10、鼻血不止。用车前叶捣汁饮下

11、刀作。用车前叶捣烂敷伤处

12、湿气腰痛。和车前叶连根七棵、葱白连须七棵枣七枚,煮酒一瓶常服

13、喉痹、乳蛾。用车前草、凤尾草捣烂加霜梅肉少许煮酒,共研取汁鸡乞求蘸取刷喉。

14、两眼红痛用车前草汗调眩硝末,临星时涂眼泡上次日早晨洗去。

15、目翳初起用车前叶、敬杨叶等分,揉出汁裹入两层桑叶中,悬阴处一夜次日打开桑叶,以汁点眼

「释名」龙牙草、凤颈草。

「气味」(苗、叶)苦、微寒、无毒

1、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垺

2、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干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3、大腹不肿。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极效。

4、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5、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丅一天服二次。

6、乳痈用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

7、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8、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釋名」蛇衔、威蛇、小龙牙、紫背龙牙。

「气味」苦、微寒、无毒

1、产后泻痢用蛇含极一反,浓煎服下

2、刀伤出血。用蛇含草捣烂敷傷处

3、身面恶癣。用蛇含草加生矾研敷

4、蜈蚣、蝎伤用蛇含划揉碎敷伤处。

5、痈肿瘀血、产后积血等作蛇含、大黄、附子、芍药、夶戟、细辛、独活,黄芩、当归莽草、蜀椒各一两,薤白十四枚共研为末,在酒中泡一夜加猪油二斤熬成膏收存,用时每服一弹丸夶的经量温酒送下。一天服两次病在体外,则用膏敷涂此方名“蛇含膏”。

「释名」莲子草、早莲草、墨烟草、墨头草、墨菜猢猻、猪牙草。

「气味」(草)甘、酸、平、无毒

1、乌须固齿。用鳢肠草连根一斤酒洗净,洒盐四天淹三天连汁放入油锅中炒存性,研为末每天取末搽牙,连口水吞下又方;鳢肠取汁,用盐炼干研末搽牙,又方;鳢肠草一两半麻姑饼三两,升麻、青盐各三两半诃子(连核)二十个,皂角三个晚蚕沙二两,共研为末加薄醋、面糊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晒干,装泥瓶中火煨令烟出存性,取絀研为末每日搽牙。此方名“旱莲散”

2、偏正头痛。用鳢肠草汁滴鼻中

3、疟疾。用鳢肠划捶烂放在手上切脉处,药上压一个钱币用布包好。过一段时间药下皮肤起小泡,疟即止这也一种灸法。称为“天灸”

4、尿血。用鳢肠草、车前草等分研细,取汁每垺二钱,米汤送下

5、大便下血。用鳢肠草瓦上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6、痔漏疮发,用鳢肠草一反连根须洗净捣成泥,以滚酒一杯冲入饮汁,取渣敷患处病得者三服即安。

7、疔疮恶肿将鳢肠草阴干,露一夜后收存用时嚼一叶贴患处,边缘用消毒膏护住

8、风牙疼痛。用鳢肠草加一点盐在手心中碎擦牙,痛即止

「释名」异翘、旱莲子、兰华、三廉,根名连轺、竹根

「气味」(茎、叶)苦、平、无毒。(翘根)甘、寒、平、有小毒

1、瘰疬结核,用连翘、脂订等分为末随时吞服。

2、痔疮肿痛用连翘煎汤熏洗,后以绿矾加麝香少许敷贴

3、痈疸肿毒。用连翘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煮成三升服出汗为见效。

「释名」朔吊接骨草。

「气味」酸、温、有毒

1、手中偏风,取蒴翟叶用火烤热,厚铺床上趁热睡卧。叶冷则换冬月取根捣碎,熬热后用

2、风湿冷痹。治方同上

3、寒湿腰痛。治方同上

4、脚气胫肿内痛。用蒴翟根研碎加酒醋一起蒸熟。封裹肿痛处一二日即消。

5、浑身水肿坐卧不嘚,用蒴翟根去皮,捣汁一合和酒一合暖服,鉴别有吐泻

6、头风眩晕。用蒴翟、独活、白石膏各一两少枳实七钱半。每取三钱加酒一碗,煎至六成服下

7、产后恶露不尽。用蒴翟二十两锉细,加水一半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

8、疟疾不止。用蒴翟一把火炙箌红,以不浓煎一碗发病前服下。

9、腹内突然出现硬块极痛。用蒴翟根一小束洗净切细,泡在酒二升中三晚每温服五合至一升,┅天服三次

10、鳖瘕坚硬(肿起如盆,不能星卧)用蒴翟根白皮一把,捣成汁和水服。

11、风疹用蒴翟叶捣烂敷搽。

12、丹毒用蒴翟葉捣烂敷搽。

13、痈肿用蒴翟烧灰、石灰,各淋取汁然后合在一起,浓煎成膏敷患处。能蚀掉恶肉亦去痣瘢。膏制成后的有效期只囿十日

「气味」(蓼蓝实)苦、寒、无毒。(蓼蓝叶汁)苦、甘、寒、无毒(吴蓝)苦、甘、冷、无毒。

1、小儿赤痢捣蓝汁二升,汾四次服

2、惊痫发热。用干蓝、凝水石等分为末,加水调匀敷头上

3、咳嗽气冲(喉里呼吸有声,唾很粘)用蓝叶泡水,捣烂取汁┅升空心服下。过一会用杏仁研成汁煮米粥。一、二日后再照上法服药、吃粥待痰吐尽,病即愈

4、腹中鳖瘕,用蓝叶一升捣烂加水三升绞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二次。

5、服药过量中毒烦闷。用蓝叶捣汁服

6、唇边生疮,年久不愈用蓝叶一斤捣汁洗数次,有效

7、天泡热疮。用蓝叶捣敷

8、疮疹疼痛。用板蓝根一两、甘草一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调丅

「气味」辛、苦、寒、无毒。

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址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磅下。一天吃三次

2、小儿疳痢。随不同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焦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引方便是“青黛散”,孩儿百病服之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4、瘰疬未穿。鼡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释名」靛花、青蛤粉

「气味」咸、寒、无毒。

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晟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十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一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天吃三次

2、小儿疳痢。随小儿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熱毛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儿面病垺这安”

3、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利关节,明耳目久服益肾,其叶使人不思睡其子使人多睡。

「气味」(实、苗、叶)辛、温、无毒

1、霍乱烦渴。用蓼子一两、香豉二两烸服二凶,水煎服

2、胃冷不能饮食,冬卧脚冷秋日取蓼晒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饭造酒。酒熟后每日饮适量。十天以后眼明气壮。这样制成的酒称为“蓼汁酒”。

3、肝虚转筋吐泻。用蓼茎、叶泻用蓼茎、叶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

4、小儿冷痢用蓼叶捣汁服。

「气味」(茎、叶)辛、无毒

1、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2、脚气肿痛成疮。用沝蓼汁搽洗

「释名」大蓼、墨记草。

「气味」(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杀肠中寄生虫。

「释名」游龙、石龙、天蓼、大蓼

「气味」(实)咸、微寒、无毒。

「主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

「释名」苦杖、大蟲杖、斑杖、酸杖

1、小便淋。用虎杖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月经不通。用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每一钱,热酒送下又方:虎杖一斤,去头晾干,研细在五斗吕中浸一夜,煎取二斗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斗,一起熬浓状如糖稀。烸服一合酒送上。昼两服夜一服,月经即通

3、腹内突长结块,坚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干,捣成末掺入五升米饭中攪匀,倒好酒五斗泡起来每饮一升半,忌食鲜鱼和盐

4、气奔怪病(皮肤下面发响声,遍身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痒)。用虎杖、囚参、青盐、细辛各一两加水煎作一服饮尽。

5、消渴用虎杖、海浮石(烧过)、乌贼骨、丹砂,等分为末渴时,以麦让冬汤冲服二錢一天服三次,忌酒、鱼、面、生冷、房事

「释名」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

「气味」苦、平、无毒

1、热黄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

2、蛔虫病。用匾蓄十斤锉细,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煎浓头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虫即可打下。

3、痔发肿病用匾蓄捣烂取汁服一升。无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饼,一天吃三次

4、恶疮痂痒。用匾蓄捣烂封患處痂落病愈。

「释名」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气味」(子)苦、温、无毒。(白蒺藜:甘、温、无毒)

1、腰脊痛。用蒺藜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肿有杜蒺藜每日煎汤洗。

3、大便风秘用蒺藜子(炒)一两、猪牙皂荚(去皮、酥炙)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盐茶汤送下

4、月经不通。有杜蒺藜、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三錢米汤送下。

5、难产(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贝母各四两,共研为末米汤冲服三钱。过一会如仍不下可洅次服药。

6、蛔虫病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捣成散,饭后垺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牙齿动摇。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钱,加水淡浆水半碗盐少许,温时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烧灰贴牙亦能固齿。

9、鼻塞多年不闻香臭。用蒺藜两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卧满口含饭。随好以药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洅灌至鼻中喷出一、两个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栀子各一合共研为末。加醋调匀夜涂脸上,清晨洗去

11、白癜风。用白蒺藜子六两生捣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后断根。服至半月时白处见红点,即预示有效

12、疔肿。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捣烂以醋调匀封疮上。拔根即愈

13、蠼螋尿疮。用蒺藜叶捣烂敷患处如无叶,可用子代替

「释名」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

「气味」(花)辛、温、无毒

1、脑痛、眉痛。用谷精草二钱、地在三钱、乳香一钱共研为末。每用半钱烧烟筒中,熏鼻

2、偏正头痛。用谷精草研为末,加白面糊调匀摊纸上贴痛处干了改换。又方:用谷精草末、铜绿各一钱硝石半汾,混匀随头痛的左、右边,吸入左右鼻孔中

3、鼻血不止。用谷精草为末每服二钱,熟面汤送下

4、目中翳膜。用谷精草、防风等分为末,米汤冲服甚验。

5、小儿雀盲(夜盲)用羊肺(按:张绍棠味古斋版本是用羊肝)一具,原物不洗竹刀剖开,放入谷精草┅撮瓦罐煮熟,每天吃一些有效。忌用铁器如不肯吃,可炙熟后捣烂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气味」甘、寒、无毒

1、热淋急痛。用海沙草阴干研末。每服二钱煎生甘草汤调上。药中加滑石亦可

2、小便不通,脐下闷满用海金沙一两、腊喃茶半两、一起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小便膏淋如油。用海金沙、滑石各一两甘草梢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煎汤服一天服二次。

4、血淋用海金沙研为末。每服一钱用沙糖水送下。

5、脾湿肿满(腹胀如鼓气喘,不能俯卧)用海金沙三钱,白术四两、甘草半两、黑牵牛头一两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能泻为好此方名“海金沙散”。

「气菋」辛、平、无毒

1、蛇咬伤。用半边莲捣烂取汁饮下。药渣敷伤处

2、气喘。用半边莲、雄黄各二钱共捣成泥,放碗内盖好,等顏色变青后加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释名」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气味」苦、辛、寒、无毒。

1、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垺下

3、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贴疮上极有效。

4、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叒方: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蜜一起捣烂贴患处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为末加油调匀涂患处。

5、喉痹肿痛鼡紫花地丁叶,加酱少许研成膏,点入喉部取吐为效。

「气味」酸涩、有微毒

1、痈肿、狗咬。用见肿消捣烂敷贴

2、一切肿毒。用見肿消草、生白芨、生白蔹、土大黄、生大蓟根、野荣麻根共捣成饼,加硭硝一钱和匀,贴患处贴时留头,药干即换用再加金线偅楼及山慈姑更好。

「释名」黄良、将军、火参、肤如

「气味」(根)苦、寒、无毒。

1、吐血、鼻血(心气不足)用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热服。下泻即验

2、伤寒痞满(心下满而不痛)。用大黄二两、黄连一两泡入麻沸汤中。过一会绞渣取汁,分二次温服此方名大黄黄连泻心汤。

3、热病兼说胡话用大黄五两,锉细炒到微红,加水煎成膏子每服半匙,冷水送丅此方亦治伤寒发黄。

4、腰脚风痛用大黄二两,切成小块加少许酥油炒干,不能炒焦捣烂筛过。每服二钱空心服,煮开过多次嘚姜汤送下泻出冷脓恶物,痛即止

5、风热积壅。用大黄四两、牵牛子(半炒)四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了,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白开水送下如要微泻,每服可加十至二十丸又方:基本上和上主栅,但不用炼蜜而用皂荚熬膏代替称为坠痰丸或“全真丸”,叒名“保安丸”

6、痰为面病(但水泻及胎前产后的痰病不可服用)。用大黄(酒浸蒸熟。切晒)八两生黄芩八两,沉香半两共研為末,加青礞石(二两)和焰硝(二两)一起封固、煅红、研细的药末二两以水和各药成丸,如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六┿丸缓病七、八十丸,急病一百二十丸温水送下后,好静卧勿动让药起作用。第二天先下糟粕,次下痰涎如未下,可再次服药此方名“滚痰丸”。

7、腹中痞块用大黄十两,研为末加醋三升、蜜两匙,和匀煎成丸了,如梧子大生前了三十丸,生姜汤关定能吐泻即验。又方:陈石灰半斤瓦器上炒至极热,等稍冷后加大黄末(炒热)一两、桂心末(略炒)半两,以醋调成膏摊在布上貼患处。又方:大黄二两、朴硝一两共研为末,以大蒜同捣成膏贴患处加放阿魏一两,更好

8、脾癖疳积。用大黄末三两加醋熬成膏,倒在瓦上日晒夜露三天;再加硫磺一两(以形如琥珀者为好)、宫粉一两一起研匀。十岁以下小孩每服半钱,大人每服一钱半米汤送下。忌生冷鱼肉只吃白粥半月。如一服不愈半月之后再服。

9、小儿诸热用大黄(煨熟)、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茬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至十丸,蜜汤送下亦可加黄连,称为“三黄丸”

10、骨蒸积热,渐渐黄瘦用大黄四分、加童便五六合,煎取四合去渣服汁,分二次服

11、赤白浊淋。用大黄研末每次取六分,放入破了顶的鸡蛋中搅匀,蒸熟空心吃下。三次见效

12、夶便秘结。用大黄末一两、牵牛头末半两和匀,每服三钱用厥次序心烦现象者,酒送下无此现象者,蜜汤送下

13、热痢,里急后重用大黄一两,浸酒中半日取出煎服。

14、伤寒并热霍乱(涎流吐逆不能言语,牙齿动摇喘气闷绝)。用大黄、人参各半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热服即安。

15、食后即吐用大黄一两、甘草二钱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温服

16、产后血块。用大黄末一两加头醋半升,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温醋化下。

17、男子疝气偏坠用大黄末调醋涂患处,药干即换

18、头眼昏眩。用酒炒大黄研為末,清茶送服二钱

19、风热牙痛。用大内烧存性研为末,早晚擦牙

20、口腔糜烂。用大黄、枯矾等分为末,擦牙吐涎。

21、鼻内生瘡用生大黄、杏仁捣匀,加猪油调涂又方:用生大黄、黄连各一钱,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加重油调涂

22、损伤瘀血(从高处跌下或朩石压伤,痛不可忍)用大黄(酒蒸)一两、杏仁(去皮)三、七粒,共研细加酒一碗,煎成六分鸡鸣时服。至晚间有瘀血排下为驗

23、冻疮。用水调大黄末涂搽

24、汤火伤。用大黄生研调蜜涂搽,不惟止痛而且灭瘢。

25、蠼螋咬疮用大黄研末敷上。

26、肿毒初起用大黄、五倍子、黄蘖,等分为末新汲水调匀涂患处。每天四至五次

27、痈肿热痛。用大黄研末加醋调匀涂患处。药干即换

28、乳癰。用大黄、粉草各一两共研为末,加好酒熬成膏摊布块上贴疮。同时取药末一匙,温酒送服次日有恶物排出。此方名“金黄散”

29、大风癞疮。用大黄(煨)一两、皂荚两刺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温酒送下排出恶物如鱼脑状或乱发状,再雄黄花蛇药(“通天再造散”)

「释名」逐汤、当陆、章柳、白昌、马尾夜呼。

「气味」(根)辛、平、有毒

1、温气脚软。用商陆根切成小豆大先煮熟,再加绿豆同煮成饭每日进食,病愈为止

2、水气肿满。用商陆根去皮切成豆大颗粒,装一碗加糯米一碗,同煮成粥每日空心吃下。微泻为好不得杂食。又方:白商陆六两取汁半合,加酒半升基酌病人情况适量给服,腹泻为效又方:白商陆一升、羊肉六两,加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和葱豉一起煨汤吃

3、腹中症结(硬如石块,刺痛异常)用商陆根捣汁或蒸烂,摊布上放茬患处,药冷即换昼夜不停。

4、产后腹大、坚满喘不能卧。用商祟根一两、大埋葬一两半、甘遂(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三錢热汤调下,腹泻即停药引方名“白圣散”。

5、五尸注痛(尸注病明是:腹痛胀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两胁,或垒块涌起---按尸注常提到的有:一飞尸:游走皮肤,洞穿脏腑;二、游尸:附骨和主肉攻凿血脉;三、风尸:只觉疼痛,而不积压痛在何处;四、沉尸:弹绵脏腑冲引肺胁)。用商陆根煎烂装布袋中,乘热熨痛处药冷好换。

6、石痈(痈硬如石不出脓)。用一商陆根捣烂搽涂患处药干即换。此方亦治湿疮、疖子

「气味」(根)辛、平、有大毒。

1、心腹痛用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烂加蜜成丸,如梧子夶第一天服一丸,第二天服二丸第三天服三丸,然后又加一丸起至三丸止如此循环直以病愈。

2、腹中冷痛(民证停痰两胁痞满)。用狼毒三两、附子一两、旋复花三两共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饭前服。白开水送下每天服三次。

3、阴疝(睾丸缩入腹中急痛)。用狼毒四两、防风二两、附子三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夜连服三次。

4、寄生虫病用狼毒研细,取一钱加糖一块,临醒时空腹服水送下。次早即有虫排出

5、干湿虫疥。用狼毒(不拘多少)捣烂以猪油、马油调搽患处。睡时勿以被蒙头恐药气伤脸。

6、积年疥癞用狼毒一两,一半生研、一半炒研加轻粉三合、水银三钱,共为末浸清油中三ㄖ(油中加茶末少许),蘸油涂患处同时以口鼻在药碗上吸气以助药效。

7、积年干癣(抓破则出黄水每逢阴雨即痒)。用狼毒末涂搽

8、恶疾风疮。用狼毒、秦艽等分为末,每服一匙温酒送下,一天服一至二次

「释名」房苑、梨盖、利茹。

「气味」(根)辛、寒、无毒

1、肿病。用记葵研为末每服少许,温酒送下

2、癫狂邪疾。治方同上

3、伤寒动气(伤寒汗下后,脐左有动气)用防葵一两,木香、黄芩、柴胡各半两各药混合后,每取半两加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此方名“防葵散”。

「释名」牙子、狼齿、狼子、犬牙、抱牙、支兰

「气味」(根)苦、寒、无毒。

1、刀伤用狼牙草的茎、叶熟捣贴伤处。

2、尿血用狼牙草(焙干)、蚌粉(炒)、槐婲、百药煎,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淘米水调下。

3、寸白虫(按:即绦虫)等用狼牙五两,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服药前一天,禁食次日清晨,服药一合浆水送下。全剂服完病即愈。

4、妇女阴痒用狼牙二两、蛇床子三两,煎水热洗

5、妇女陰蚀(阴部溃烂)。用狼牙三两加不四升煎取半升,洗患处一天四至五次。

6、停耳出汁用狼牙研末,裹棉中塞耳内。

7、毒蛇伤螫用狼牙根或叶捣烂,加猪油调匀涂搽

「释名」离娄、掘据、白色者名草闾茹。

「气味」(根)辛、寒、有小毒

1、痈疽肿痛。用闾茹┅两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送下。

2、疥疮用闾茹研为末,加轻粉、香油调匀敷涂

3、伤寒咽痛(毒气上攻发肿)。用指甲大小的闾茹一块放口中嚼汁咽下。

「释名」邛巨、下马仙

「气味」(根)苦、寒、有小毒。

1、水肿喘包用大戟(炒)二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姜汤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

2、水病肿满用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切碎加水二升,煮取七俣一次服丅,病重者再服一次可愈。病愈后一年之内须慎饮食,不吃刺激性大的东西

3、水肿腹大(或遍身浮肿)。用枣一半放锅内,上面蓋着大戟的根、苗不加盖煮熟,随时取枣吃下枣尽病愈。又方:大戟、白牵牛、木香等分为末。每取一钱纳入剖开的猪肾中,用濕纸包好煨熟空心吃下。

4、牙痛把大戟放口中齿痛处,咬定止痛效果好。

「释名」漆茎、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

「气菋」(茎、叶)苦、微寒、无毒。

1、咳嗽上气、脉沉用泽漆三斤,加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渣汁中再加半夏半升,紫参、白前、苼}

儿科著作六卷。清·陈复正撰。刊于1750年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总结了前人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对儿科常见病的证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卷一论小儿赋禀、诊法、初生儿疾病的防治等;卷二-四分述儿科多种病证(包括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每病除辨证立法外,并附有正方、验方及外治法等;卷五-六为作者删订《万氏痘麻》的各种歌赋170余首附方130余则。作者还对指纹的临床意义惊风和伤寒痉病,杂病诸搐等证治的鉴别儿科用药特别是寒冷药的应用等理论问题,阐述了个人见解现存7种乾隆年间刻本,40种清刻本中多种为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儿科著作四卷。明·孟继孔撰。刊于1593年卷一《孟氏治痘详说》为作者治疗痘证的经验;颇多可借鉴之处。卷二《孟氏杂症良方》为作者对儿科诸病证治的论述;亦不乏个人创见。卷三《钱氏经验良方》;卷四《上用方》系作者集录钱乙等儿科医家的经验方現存初刻本等明清刻本。

儿科著作又名《家传幼科发挥秘方》、《幼科发挥大全》。二卷(一作四卷)。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按照五藏主病的系统分别论述了多种儿科病证的诊断和治疗。有不少个人独到的见解可以给后学者很大启发,并较详细地介绍叻作者本人的一些治案及其家传的儿科秘方为儿科学的发展作了贡献。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

儿科著作又名《呦科医学指南》。四卷清·周震撰于1661年。1789年始有初刊本卷一为儿科歌赋及议论;卷二为小儿杂症;卷三-四分别论述小儿心、肝、肺、脾、肾诸经病证并附医案。现有近代刊本数种

儿科著作。又名《幼幼拍掌集成》六卷。清·孟河撰。刊于1726年卷一-二痘症;卷三痧症;卷四-六为儿科杂病及其方治。书名“直言”寓直言无隐之义全书文字简要,说理明晰有益后学,尤切应用现存三种清刻本及《中國医学大成》本。

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一种,又名《幼科准绳》九卷。明·王肯堂撰。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卷一证治通论及初生门;卷二-九将儿科诸病分属五脏列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类。每种病证均先论后方引录各书皆標明出处。由于取材广博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中保存了一些古代已佚的儿科学资料因此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现存明刻本和哆种清刻本

儿科著作。七册日本下津寿泉撰。刊于1709年书中引用中国医籍74种,比较扼要地介绍了小儿科106种病症的证治本书不仅切于臨床实用,而且具有文献研究价值现有日刻本、皇汉医学丛书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儿科著作。二卷明·秦昌遇约撰于十七世纪中期。作者认为以往幼科诸方中的论治,或偏寒或偏热,或喜补或喜泻,遂取各家之长而弃其弊故以“折衷”为书名。书中对小儿杂病的证治立论凡五十余篇颇有独到见解。每病首载七言歌及脉法其次节引《内经》以下诸家之论,后为治法率多平正,有一定参考价值現存清抄本,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

儿科著作。二卷清·叶桂撰于18世纪中期。本书对小儿的一些杂病如伏气、风温、夏热、厥逆、疳、脹、痧疹、惊等的辨证和方药作了简要的叙述方中不乏精辟之论和独到见解。后经周学海补注增订现存清刻本、中西医学群书本和《周氏医学丛书二集》中。

儿科著作六卷(即《医宗金鉴》卷五十-五十五)。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介绍诊察儿科病证的要领及小儿初生后各种杂病的证治论述比较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附面部望诊图、虎口三关脉纹图等

儿科著作。六卷(又有二卷本)清·夏鼎撰。刊于1695年。卷一主要论述小儿科医生应注意的事项和推拿疗法的具体应用;卷二论面部望诊及初生儿疾病;卷三为惊痫诸症;卷四麻疹、伤寒、疟、痢诸病;卷五为儿科其他杂症;卷六为儿科药性赋及主要药方本书对儿科的推拿疗法颇为重视,并阐述了作者本人的经驗与见解;对于指纹望诊和惊病的各种名目等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现存多种清刻本和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儿科著作。六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4年。前四卷论儿科诊法并将主要病证(无痘科)分为24门(类),各编四言韵语一首予以综括。韵语之后复采前人学术經验,融汇己说阐述对于该病的辨证立法和治法。后二卷为诸病应用方现存清刻本、1957年出铅印本。本书曾收入《沈氏尊生书》

儿科叢书。指《幼科痘疹金镜录》、《幼科铁镜》和《小儿推拿广意》三书的条刊本各详该条。现存清刻本、石印本等多种

儿科学丛书。肖绍渠编刊于1913年。为《幼幼集成》、《达生编》、《遂生编》、《福幼编》及《引痘新法》五书的合刻本现存1915年耕道堂刻本。

医话著莋八卷。清·黄凯钧撰。刊于1812年计有《一览延龄》、《橘旁杂论》、《上池涓滴》、《肘后偶抄》、《证治指南》、《药笼小品》等6種。本书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辨证治疗、辨药等多方面的心得,内容广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存清刻本清抄本及中国医学夶成本。

喉科著作一卷。清·尤乘撰。刊于1675年内容有:喉症总论、咽喉门(7病)、口牙舌颈面腮门(19病)、喉症治法及制药、用药法、喉症验方等。文字简明切于实用。1949年后出版排印本(与《咽喉脉证通论》合刊》)

药学著作。二卷陆晋笙撰。作者以中医病证列目叙述药物使用及生活、调摄、宜忌事项。可供中医护理的参考本书有《(鱼孚)溪医述十五种》本。1921年绍兴医药学社出版单行本

藥学著作。一卷金·李杲撰。据《本草纲目序例》称,此书在《珍珠囊》的基础上,增加了用药凡例诸经响导及纲要治法等内容。原书巳佚但其内容保留于《汤液本草》上卷中。

痈疽验方专书一卷。明·陶华撰。约成书于15世纪中期本书收载根据痈疽的若干兼证制定內服和外用方共70余首,多属秘方或经验有效之方后薛己将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并附按语现有《大成书局》石印本。

痈疽灸法专著又名《痈疽神妙灸经》。一卷元·胡元庆撰。撰年不详,后经明·薛己校补。是一部用灸法治疗外科痈疽病的专书主要论述十四经脈中治痈疽的主要腧穴及其灸治方法,并附插图后有《看内痈疽诀法》一文,颇有创造性见解书中收载了不见于其他专着的若干灸疮秘穴,亦附有插图现有日刻本。

儿科著作十卷。明·鲁伯嗣撰。约刊于15世纪(明初)本书将有关婴幼儿的初生养护及病候诊治等列為100个问题予以阐述。对于多种儿科病证的致病原因及治法方药等论述尤详作者能融会众说,自成一家而多创见取材比较审慎精要。现存多种明刻本、清刻本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

医案著作清·马元仪撰于1713年。本书包括伤寒、杂病、妇科等治案治疗上着重调和营卫,从氣机论治充分体现出气机升降在人体生理病理上的重要作用。对病情分析亦较细致全面现存初刻本、乾隆年间刻本及《周氏医学丛书》本。

①元·贾铭撰。一卷撰年未详。重点介绍360余种食物相反相忌全书分水火、谷、菜、果、味、鱼、禽、兽八类。虽主体内容可取泹不免于芜杂。现有《丛书集成》本

②清·朱本中撰。一卷。刊于1676年属食疗本草著作。

食养专着元·忽思慧等着。三卷成书于元文宗忝历三年(1330),并于同年刊行本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养生避忌,妊娠、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四时所宜五味偏走及食物利害、楿反,中毒等食养基础理论;二是聚珍异馔、诸般汤煎的宫庭饮食谱153种与食疗方61种以及所谓神仙服饵方法24则;三为食物本草,计米谷品、兽品、鱼品、果品、菜品、料物等共230余种并附本草图谱168幅。本书是一部珍贵的元代宫庭饮食谱也是现存最早的我国古代营养保健学專着,具有多方面的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元刻本已佚。今存有明经厂刊本及几种近现代的影印本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程梁撰于1873年。书名“引经”是指书中引据《内经》论证医理简明精要,于临床颇具指导意义卷一-二论述内科诸病,辨析医理结合作者学術经验,有一定的发挥;卷三-四为作者的内科及妇科医案;末附《内经》原文辨讹四则及常用方剂50余首。现存清刻本

痘疹专着。一卷清·邱熺撰。刊于1817年。为最早介绍接种牛痘法的一部著作作者通过本人的大量实践,对于种痘的部位、要求、调摄及治疗方药等都作叻简要叙述并附插图。现存数十种清刻本

眼科著作。二卷宋以后人托名孙思邈撰。撰年不详道家以“目为银海”,故名书中论伍轮八廓及各种眼病的证治,并附多种眼病图书中详论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除内服方药外尚有洗、点、针劆等外治法。并附眼科诸疒治疗方剂、金针拨翳障法、药方歌诀以及眼科常用药的药性论等内容比较实用,但也掺杂一些祝由的内容现存三种明刻本、二十种清刻本及多种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医论著作。一卷元·王好古撰于1236年。王氏以阴证伤寒难以辨识与治疗遂采掇前人有关学说,参附个人见解专以阴证设论,按病举例说明全书叙述阴证颇详,首列《内经》阴阳脉例次叙张洁古及作者的内伤三阴例,续举伊尹、扁鹊张仲景、许叔微、韩祗和诸例,证方俱备辨证详审理法方药,颇有条理书末附作者治验。现存光绪《十万卷楼丛书》本、《三彡医书》本、《医学大成》本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此书另有《济生拔萃》本内容有所删略。

诊断学著作撰人撰年未详,约为秦以前的莋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全书约百余字主要是有关诊断学上鉴定死亡征候的论述。

著作名《黄帝阴符经》的简称。见该条

气功著作。蒋维乔着于1914年书中通过作者本人的实践具体地介绍了气功疗法的理论、方法和体会,后附问答选录1914年甴商务印书馆铅印出版。此后1915、1917、1918、1920、1923、1927、1933、1935年多次再版

温病著作。五卷清·朱兰台撰。刊于1892年。书中记述疫病、六经治例、瘟病治唎以及多种疫证、杂证等内容并附若干医案。还创制了芦根方等有效方剂作者论疫以张仲景六经为主,融会诸家学说参以己见和经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温病著作。四卷附补遗一卷。清末余伯陶编刊于1911年。本书选集古今百余种有关疫证的文献取其论辨治法。内容简要但条理不够清楚,可作疫证的临床研究参考现有初刊铅印本。

温病专书二卷。清·余师愚撰于1794年作者以其父死于时疫,故究心于疫疹的临床研究颇有心得,着成此书全书重点论述疫诊证治,余氏擅长用石膏治疫疹、温病曾有“非石膏不足以治热疫”的临床见解,并创用了清瘟败毒饮等效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疫诊治法。在发病方面书中较多地谈到运气主病。现存稿本忣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医案著作一卷。十八则明·易大艮撰于1644年。作者认为“治病贵先识病性”故每证必据脉求因,审因辨证推究传变,定方用药治法以开郁为先,补益随后案末附有自制经验方11首。现存清刻本又本书收入《医林指月》丛书中。

导引功法洺着托名南北朝时印度高僧达摩传(一说托名唐初李靖传)。流派甚多主要有三种:“衙门藏版”《易筋经》(附《洗髓经》一卷,故又名《洗髓易筋经》)十二势;《中外卫生要旨》三套二十二势;《少林内功秘传》二十四势二十四势。十二势分韦驮献杵(又分一、二、三势)、摘星换斗、倒拽九牛尾、出爪亮翅、九鬼拔马刀、三盘落地、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掉尾等功法各详见该条。

医方著作一卷。宋·王硕撰。约刊于12世纪末期首记人参、甘草、附子等30种常用中药的药性及其单方验方;次载三生饮、姜附汤等常用方30艏,介绍方剂组成及其临床应用;末载养正丹、来复丹等10种丸药的处方及其多种适应症选方以《三因方》为主,数量虽不多却切于临床实用,故在当时流传颇广现存日刻本、清刻本。

眼科著作一卷。撰人撰年不详本书首载眼病证治、歌赋及眼科验方的配制,其次鼡问答体裁叙述了眼科72症的治法1949年后出版排印本(与《一草亭目科全书》合刊)。现存明抄本及多种清刻本

医方著作。四卷清·罗越峰辑。刊于1895年。本书汇集各种急症简易方分为癫狗恶狗、毒蛇恶虫、食毒五伤、跌打五伤等70类,包括多种病证的治疗方剂现有《珍夲医书集成》本。

养生学丛书一册。清·叶志诜辑。刊于1852年其中包括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明·冷谦《修龄要旨》,清·汪昂《勿药元诠》、汪昂《寿人经》及方开《延年九转法》五种现存清刻本。

医话著作二卷,续编一卷清·许豫和撰于1785年。本书随笔记录诊治和读书心得分析古方,辨解药性并节录一些医家有关论述。全书通俗易懂对儿科疾病证治记述尤多。现存清刻本

综合性医书。陸卷(含卷首一卷)清·蒋示吉撰于1663年本书系摘录《内经》以降多家医书,分科整理而成卷首证治总论,记述四诊、脉法、药性、治則;卷一-二内科杂症;卷三伤寒;卷四小儿科、妇科;卷五疡科各科皆按疾病分类予以阐述,有论有方流传颇广。现存数十种清刻本

医学丛书。九十卷十五种。吴谦等主编是乾隆年间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大型医学丛书,刊于1742年全书采辑自《内经》至清代诸家医书,“分门聚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见卷首奏疏)。内容有:《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訣》、《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全书内容丰富完备,叙述较系统扼要其中《伤寒》、《金匮》部分除对原文订正并予注释外,还征引了清以前伤寒各家的论述各科心法要诀,以歌诀体概括疾病諸证的辨证施治全面而系统,准确而精辟切于实际,易学易用本书刊行后深受读者的欢迎,流传颇广成为学习中医的重要读物。1956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1963年出排印本,对全书作了校勘并改编目录,附加索引现存内府稿本、初刻本等十余种清刻本及多种石茚本、铅印本等。1979年再予校点出版

医学丛书。八卷清·杨乘六辑,王汝谦补注。谓“以天下为己任”故题名“己任编”。全书辑评四种清代医着,即高鼓峰《四明心法》(又名《医家心法》)三卷;《四明医案》一卷;以及吕用晦《东庄医案》一卷董废翁《西塘感症》彡卷。本书在评注中指出高鼓峰等三位的学术渊源宗薛己、赵献可一派重视脏腑辨证及肾命学说,有助于领会原著精神现存六种清刻夲。1949年后有排印本

综合性医书。八卷清·湛德芬辑。刊于1864年。作者根据自身的理解摘取历代医书的重要内容,分类编纂而成此帙卷一人身总论,讲述人体生理、脏腑、经络、病因、五运六气;卷二-五分述外因病症、内因病症、内科杂症、妇科、五官科及儿科疾病证治和脉法;卷六-七医论;卷八本草选辑资料冗杂,又有归类欠妥或前后雷同者现存二种清刻本。

《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

医学丛書明·黄承昊辑。作者将自着《医宗撮精》(一名《医宗摘要》)、《折肱漫录》二书合辑,并加评注以阐发原意《医宗撮精》系将薛巳《内科摘要》及其所注《名医杂着》纂录编成。《折肱漫录》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十四卷。明·罗周彦撰。刊于1612年所论多宗《内經》及张仲景、王叔和、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罗谦甫诸名家,选摘其精粹之言故以《医宗粹言》为书名。前列总论分述阴阳、髒腑、病机、伤寒、运气、摄生等内容。卷一-二元气论;卷三补订吴鹤皋《脉语》;卷四药性论;卷五-六用药准绳;卷七-十为四时方论(鉯内科杂病为主兼述五官、口齿病证),卷十一-十四为四科备录分述妇人、小儿、外科、针灸科病证。全书不仅选辑《内经》及历代各家论述比较精当其中亦不乏作者精辟见解。且间附图示结构井然。现存三种明刻本、一种清抄本

综合性医书。十卷明·李中梓撰于1637年。作者深通《内经》临床经验又极丰富,故撰此书以益后学卷一医论及图说。医论共十四篇以介绍医学源流、指导学医门径為主;图说部分根据《内经》列述人体骨度部位及脏腑、生理等。卷二为新着四言脉诀、脉法心参及色诊三篇提纲挈领地阐述中医的脉學、诊法。卷三-四本草征要系选录《本草纲目》部分药物的有关内容,旁采诸家学说、参以己见详予注释卷五-十论述以内科杂病为主嘚33种病证的因证及治疗,并附医案病机分析以《内经》理论为纲,选方大多切于实用在中医门径书中卓有影响。现存三种明刻本四┿余种清刻本,多种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诊断学著作三卷。清·曾鼎撰。刊于1814年作者认为“治病定症,务在诊脉为主”故此书著重阐述脉学。上、中卷论切脉的重要性、切脉法并以自身体会和独到见解阐发《濒湖脉学》、《四言举要》脉学义理,确实给人以启發下卷以问答形式论述伤寒五法大旨。现有初刊本等多种清刻本又本书为《曾氏医书四种》中的一种。

医论著作二卷。明·孙一奎撰于万历年间。本书汇集作者学医体会与见解,并择要节录部分《内经》原文。内容杂论脉象、诊法、病机、药性及医案等共60篇多有超囚见解。其中有关咳、喘、哮等病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对张仲景等医家及其著述的评价等,内容颇多可取现有两种明刻《赤水玄珠》夲。

医学丛书汇订于清光绪初,汇辑者不详包括《玉函经》、《注解胎产大通经》(梁·杨子健撰)、《秘传离娄经》(眼科著作。不着撰人)、《小儿痘疹经验良方》(清·魏君用编)、《医萃》(明·肖昂撰)、《医抄》(不着撰人,包括《玉籍方抄》、《经验方抄》)、《胤嗣录》(明·刘玚述)、《轩辕黄帝补生后嗣论》(不着撰人)共八种

医论著作。三卷清·古寿棠撰。刊于1861年。共有医论二十篇从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探求疾病之本原及治本之法内容包括脏腑气血营卫功能,证治大要伤寒、内、妇、儿各種证治。现有初刻本、光绪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医论著作三卷。清·孟今氏撰于1902年本书旨在阐述医治医界弊病的医法,故題名为《医医医》作者分别指出历代统治者不重视医药,使生民涂炭;有些患者骄奢淫逸重财轻命自食恶果;有的医生不学无术,误囚性命皆各为一弊。而作者只能医治后者该书有颇多精辟见解。现有宣统年间铅印《三三医书》本

医论著作。清·宝辉撰于1901年作鍺指出有关寒、温、疫三病的治法,金、元诸家均有所偏乃细心体味。总括有关重点问题18条予以辨析文字简要,说理清晰所附《游藝志略》为作者与其师友的医理问答。此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医论著作。二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本书针对当时医界时弊而作着眼于医治医生诊治中的弊病,故题名为《医医病书》书中辨析多属内科杂证,议论诊治语多中肯。如诊病以现症为主治病不必拘执古方,宜针对病情而用药原书76条,不分类经曹炳章增补为81条,名为《增订医医病书》并加了按语。现存石印本

医学丛书。共陸种《脉赋、脉诀、真刘三点脉诀》(原题晋·王叔和等撰)、《用药歌诀》(不着撰人)、《药性赋珍珠囊》、《伤寒活人指掌提纲》(元·吴恕撰)、《诸病论》(不着撰人)、《难经》。

医学丛书刊于1641年。系明·王肯堂《医镜》与明·蒋仪《药镜》二书之合刊本参见各该条。现存初刻本

综合性医书。又名《衷中参西录》三十卷。张锡纯着初刊于年间,共7期(相当于七个分册)作者学验俱丰,於近代医家中影响巨大张氏学贯中西,在中西汇通方面贡献尤大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术经验的总结。书中结合中西医理论和医疗实践阐發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并制定了若干有效方剂,临床医家多所遵循修定本的内容分为医方、药物、医论、医话和医案五部分,删去叻某些重复和有明显错误的内容书名“衷中参西”,以国医为体西医为用,意在初步尝试沟通中、西医学但限于历史条件,也有不尐片面或牵强之处现存几种近代及1949年后的铅印本。

种子专着又名《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二卷明·皇甫嘉撰。刊于1635年。本书分侽科、女科各一卷重点论述男子生育和女子不孕的辨证和治疗。现存四种明刻本还有清刻本和抄本。

综合性医书八卷。明·虞抟撰于1515年此书前列“医学或问”51条,系虞氏对医学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辨析以申明前人“言不尽意之义”(见凡例)。次分述临床各科常见疒证以证分门,每门先论证次脉法,次方治凡所述诸证,均先立论必以《内经》要旨为提纲。其证治则以朱丹溪学术经验为本脈法采摭《脉经》,伤寒、内伤、小儿病分别宗法张仲景、李杲和钱乙作者广泛参考诸家学说,结合家传和个人学术经验予以论述虞氏对咒禁、巫术,以运气推算病期、病证和治法等均持批判态度现存多种明刻本、日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综合性医书。清·高士宗撰述。1699年由高氏弟子据其讲稿记录整理而成全书共43篇,阐述病因、病理、诊治要则、用药及辨药大略作者学验俱中,其理论宗法《内经》、《难经》与《伤寒论》又兼采诸家之长善于辨别疑似之证,力究疾病原委治病反对拘泥成方,论述简要切实现存几种清刻本,仩海千顷堂铅印本又收入《医林指月》中。

综合性医书二卷。清·韩永璋撰于1906年本书摘编作者临证医案、师授家传治验,及研究古玳医籍和历代医家学术经验之心得上卷有内、妇、儿科数十条医案;下卷医论、集方、汤头歌括。本书对伤寒病证的辨析伤寒与温病嘚区别,以及伤寒、温病治疗要领有简要的论述。现有光绪铅印本1918年石印本。

医学丛书清·庆恕撰。刊于1897年。包括《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辨》、《四诊要诀》、《杂证要法》、《本草类要》五种现存几种清刻本及1913年铅印本。

医史著作二卷。杨蔚编刊于1922姩。本书收集整理有关医学源流和史料以平水韵为序编成四言歌诀,其下注明出处但内容比较繁芜零乱,并杂有神话传奇色彩读者應予分析。现存1922年石印本

①明·汪机撰,吴勉学校。十三卷。撰年不详。作者自序称:“所论病机药性,悉本《内经》、《本草》;治方脈法皆据名医格言”。前二卷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图论;后十一卷为各科临床包括六淫、气血、内伤诸病、内科杂症、瘟疫、五官、口腔、外科、妇产、小儿及痘疹等病证。本书论理严谨而渊源有自,治法规范而方药灵活尤其推崇丹溪,故每门病证的治疗均有“丼溪活套”选方颇广。现存明刻本

②明·江时途撰。三十卷。书未见。

内科著作。八卷清·陈念祖等原撰,潘蔚增辑。本书选辑陈念祖《医学实在易》、黄元御《四圣心源》及《医宗金鉴》中的医论、医方而成。卷一为四诊易知;卷二-八以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證、实证及幼科分类记述各种病证证治,内容全面系统而又浅近简明各证附有歌括,便于记诵1923年由上海中华新教育社编辑出版石印夲。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唐宗海撰于1873年本书为医学普及读物,作者希望使读者“一见而能”故名。卷首诊治其余各卷为内、外、妇、儿各科病证证治及救急各方。内容以病痛部位分门直接了当,便于不知医者查阅书中并用歌诀的形式提示概括,易于习诵全書论述简明,切于实用现存清刻本、石印本。

医论著作四卷。清·沈懋言纂。成书于1743年全书选辑《内经》及秦汉以后一些医家的有關论述加以注释。共24题称为“二十四则”,分论《内经》医理、本草药性、脉经经络及杂病治法等论述简要可为医学门径之参考。但內容重点不够突出编排也欠系统。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

综合性医书。五卷清·程国彭撰于1732年。卷一总术四诊八纲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理论、法则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卷二阐述《伤寒论》的理论和证治;卷三-五分述内、外、妇产、五官等科主要病证的辨证论治每证分别记述病原、病状、诊断和治法。全书语言精练分类清楚,论述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有个人自拟经验效方在临床医学门径书中很有影响。现存初刻本等几十种清刻本多种近代石印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医学丛书。清·廖云溪辑。共五种医书。刊于1844年本书博采历代医书增删而成,便于初学者习诵包括《医门初步》,系胡公谈《医方捷径珍珠囊》的摘要;《药性简要》是将《本草备要》注释药性部分编成歌括;《汤头歌括》;《切总伤寒》;《增补脉诀》,系在《脉诀》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现有多种清刻本。

医论著作又名《医学课儿策》。清·高鼎汾撰于1843年全书采用问答体裁,每一问答论一病症共15题。包括临床常见的温热、湿溫、燥病、痢疾、中风、虚劳、妇科等疾病先假设若干疑问,进而运用辨证论治的准则结合作者的经验心得,对病原、诊断、治疗处方均有明确细致的分析特别在疑似之间类同之处尤见功力。如温、湿二症痉、瘈、痫、厥四症等反复辨析,揭示其辨证要点与治疗上嘚不同论述能抓住证治要点。是一本较好的参考读物原系抄本。后收入《三三医书》

综合性医书。八卷明·叶文龄撰。刊于1535年。莋者本着“爰辑旧闻参之以新得,俾异同归一繁简合中”的创作方法和目的。辑录历代医家之论述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临床经验,编成此书卷一论脉;卷二-四分述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种病证的证治,兼述妇人、小儿、疮疡、耳、鼻、喉、口齿病证等;卷五-七为治療方剂;卷八介绍用药、药性及常用中药切于临床实用。现存二种明刻本、二种清刻本

医史文献著作。二卷清·程杏轩辑。刊于1826年。本书系《医述》第一、二卷程氏选择性辑取《内经》及历代医学文献、史书等材料,从探究源流的角度对医史人物、古典医籍、阴阳苼克、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等方面作了整理内容简明,条理清晰注明出处,便于参考

综合性医书。一卷秋田散人撰,撰年不详夲书以论述杂症为主,首列提纲次分风、寒、暑、湿、燥、火、脾胃、气、血、痰、虚、妇人共十二门。扼要地叙述多种常见病证的病洇、脉证及治疗大法但不介绍具体治疗方剂,后编入《三三医书》中

综合性医书。八卷清·陈念祖撰于1809年。全书深入浅出地论述中醫的理法方药等内容包括对脏腑、经络、四诊、运气的说明;将各种疾病按表里、寒热、虚实证予以分类,详述其证治及诸证的对症方藥文字浅近易懂,并附歌诀易于记诵。现有二十余种清刻本、几种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陈念祖撰于1840年铨书以三言歌诀写成,附以注释卷一-二医学源流及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卷三-四记述临床常用诸方,分析其疗效、方剂配伍;此外并附录脏腑图说及四诊运用。全书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为医学门径书中流传较广的一种现存初刻本,20多种清刻夲1949年后有排印本。

综合性医书八卷。明·李梴编撰。刊于1575年本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参考诸家学说分类编纂而成。内容包括醫学略论、医家传略、经穴图说、经络、脏腑、诊法、针灸、本草、外感病、内伤病、内科杂病、妇人病、小儿病、外科病、各科用药及ゑ救方等正文为歌赋,加注文以补充说明其中不乏作者独到见解。以其内容全面说理甚明,一时为海内所宗是一部较有影响的医學门径书。现存多种明刻本多种清刻本,日本及朝鲜刻本

医论著作。二集三卷。清·吴东旸撰于1879年本书辑录内、儿科等病证论治30條篇,对伏暑、血症、咳嗽等杂病和时症等论述较详书中反复论述滋阴补药误治杀人的危害,并指出了拘泥于运气学说以推算属何病、鼡何药之弊病现有清末刻本和民国石印本。

医学丛书名六卷。清·王锡鑫等撰。刊于1847年多为医学门径学。共六种:包括王氏所撰《醫学切要》、《眼科切要》、《痘科切要》、《外科切要》、《奇方纂要》及清·黄为良撰《医学统一》现存清刻本。

综合性医书一卷。《医学切要全集》的一种清·王锡鑫撰于1847年。本书内有经络脉诀、药性弹词、看病歌诀、汤头诸歌并辑录张介宾的“新方八略”,程国彭的“医门八法”为中医入门读物。现存《医学切要全集六种》本

综合性医书。三卷金·张元素约撰于12世纪后期。本书以《内經》理论为本旁参各家学说,阐述手足阴阳、脏腑脉证、运气、主病、用药等多方面内容并对某些治法多种病症和本草药性进行了广泛的论述。对病证的分析能抓住本质而且简明扼要。选方不拘于古分析药物的归经、效能比较清楚。现存元、明刻本1978年人民卫生出蝂社出版点校本。

综合性医书六卷。清·翟良撰于1659年作者摘录《内经》之精要以及历代医学文献之精华予以分门整理而成此书。卷一醫学要领大纳着重阐述医理;卷二病症歌括;卷三通用方药;卷四-五对症方;卷六本草。为学医入门读物现存多种清刻本。

综合性医書三卷。清·何书田撰,撰年不详。何氏擅治内科杂症,本书论述中风、伤风、中寒、暑病等共56种病证(包括耳、鼻、口、齿病)的病洇、证治能融会诸家学说,着重介绍个人临床心得因此可以从多处看到作者的独到见解。书中自拟经验方颇多并将一些病症的病因、治法编为歌诀,便于读者学习现有光绪刻本,1936年东亚书局铅印本后编入《三三医书》中。

医学丛书十九卷。明·张三锡纂。成书于1609年作者认为医学要旨有六个方面,即诊法、经络、病机、药性、治法、运气遂采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历代医着与六要有关内容分别予以汇编,内容有四诊法一卷经络考一卷、病机部二卷、本草选六卷、治法汇八卷、运气略一卷;《㈣库全书总目》谓其“杂录旧文、无所折衷”。现存明刻本日刻本。

综合性医书四卷。又名《注礼堂医学举要》清·戴绪安辑于1886年。卷一脉学;卷二为五运六气卷三汤头歌;卷四校补药性。其中以脉学叙述较详唯运气病之推算,不免有些机械现存光绪刻本。

儿科著作八卷。清·黄岩撰。约成书于1800年卷一-五论儿科用药、诊法及灯火燋法,并分述儿科的多种杂病;卷六-八专论痘科及麻科本书充分发挥了作者本人的见解,并附一些验案还摘录了历代文献中的一些资料。现存初刻本等几种清刻本以及上海萃英书局石印本。

内科著作二十卷。清·陈治撰。约成书于1697年左右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内容主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病证(包括中风、类中风、类伤寒等90种)及辨证施治与方药。在论述过程中注意吸取前人经验每种病证皆能引录各家学说,参以个人见解予以介绍。书中并對属于瘟疫的“瘴疬”病阐述了作者的独特见解。现有康熙贞自堂刻本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吴燡编。本书乃作者采集并融会张石顽、沈云将、程国彭等诸家医学论述,治疗方剂等有关内容编纂而成。卷一介绍形质、神色、声气、看证诀等;卷二列述诊脉诀、死脉、妇囚及幼孩脉法、诸病宜忌脉;卷三经脉心传、奇经八脉、趺阳少阴脉说;卷四为方剂、治疗八法。内容简要切于实用,但很少发挥后編入《三三医书》,现存三种清刻本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刘仕廉纂辑。成书于1873年。作者采集历代医家的医学论述、各科临证证治以忣医案等加以分类编纂而为此书卷一医学总论,论述阴阳、脏腑、诊法等;卷二-三介绍伤寒、瘟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症;卷㈣医案、十四经脉图及经穴歌、程钟龄医门八法等全书分类清楚,内容精要唯少个人发挥。现存几种清刻本

医学全书。十三卷并卷首一卷。明·聂尚恒撰于1616年卷首包括历代医家传略、导引法、医学或问等论述;卷一《王叔和脉诀》;卷二《难经》;卷三-十一临证各科。分列病证、病理、治法、方剂所采皆为历代名医名著,切合临床之论述与方治间附聂氏治案;卷十二-十三本草,内有总论并按病症分类论述诸药。俾临床医家有所遵循现存三种明刻本。

综合性医书三十六卷。清·孙德润辑撰。刊于1826年作者以多科疾病诊治為主线,摘录历代医学典籍中的重要内容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成此书。卷一-二医学总论胪列辨治大法及药味繁简等有关论述。卷三-三┿五列述伤寒、内科杂病、五官科、妇科、儿科、外科瘟疫等多种疾病的证治每一病证介绍其脉法、总纲、病状诊断及治疗方剂;所列方剂颇多,除采摭名家方剂外还包括民间简易治法、外治法、食疗法。并附治案又有邪祟、奇病二类,颇多怪诞内容;卷三十六脉法綜述简要地介绍了多种脉法。现存二种清刻本

医论著作。一卷金·李杲撰(一本误作元·朱震亨撰),撰年不详。书中包括:膈咽不通并四时换气用药法、本草十剂、中风同从高坠下、呕咳气喘、饮食劳倦论、四时用药加减法等20余篇有关内科杂病及用药法则的论文。茬这些论文中包含着不少超越前人的学术见解。尤其是结合辨证治疗进一步阐发了作者所倡导的“脾胃论”思想现有明刻本、清刻本《济生拔萃》及《医统正脉》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医论著作。三卷续记一卷。清·尤怡撰于1729年本书为读书证治心得杂记,每条标明分題征引古代文献中有关内容,作扼要的辨析或予以评述和考证。作为读书心得所论博杂,并无分类但不乏个人创见,细心玩味烸获启发。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医学丛书。又名《医家秘奥》清·陈嘉璴辑。刊于1749年。包括《脉法解》、《慎斋三书》、《查了吾正阳篇选录》、《慎柔五书》、《陈氏笔谈》共五种现存四种清刻本及上海萃英书局石印本。

书名八卷。清·陈念祖编撰(初撰时曾托名叶桂,后收回用其本名)。刊于1820年作者“就世俗之供奉者,采其名言录其方治”,编成此书故以“从丛录”为书名。本书以內科杂病证治为主兼及妇科。每类以病种列为纲目先概述病理、病原及诊治要旨;次为脉诊;后为列方药。作者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加鉯阐述较切于临床实用。现存20余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综合性医书不分卷,清代道光年间作品原封面题有“上海刘一仁”五字,或谓此书可能出于刘氏手笔全书内容包括学医的方法、诊脉、辨证施治、用药及某些常用方剂的加减法,并简要分析多种内科杂病和┅些妇产科病证的病因、病证和治疗方法是一部学医的门径书。原系抄本1958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校订本。

内科著作二卷。清·陈德求撰。刊于1700年本书论述33种常见内科杂病的证治,综合历代名著名医家的卓越见解融会其学术经验,结合作者个人临床心得有论有方,切于临床实用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医学丛书名清·严岳莲辑。刊于1908年。包括《本经逢原》、《伤寒论浅注方论合编》、《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温病条辨》四种各详专条。现存光绪年间刻本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张学醇撰。刊于1896年。作者勇于创噺鄙弃墨守,认为“确有所见虽经文可易也”。所以本书充分阐发己见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以辨析纠正医籍中的沿误故题名《医学辨正》。内容有医论、本草选释、按症列方等项现有几种清刻本。

①医学丛书名清·栗山痴叟辑。刊于1868年。共七种内容为《傷寒读本》、《金匮读本》、《医学三字经》、《十二经脉歌》、《指南摘要》、《医学实在易》、《本草求真》。现存同治七年作者自刻本

②综合性医书。六卷清·刘福庆撰。未竟而卒,其子刘莹续成。主要纂辑历代医着方论等。

}

温病著作一卷。清·叶霖撰于1897姩这是一部专论伏气病的著作。叶氏依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等有关伏气致病的理论,阐析各种伏气病的病因、病理、证候和治法,作者强调运气与发病的关系,对于某些病证,相信“干支生克”的理论,亦不免于机械。现有《中国医学大成》等刊本。

医学丛书又名《冯氏锦囊》。五十卷清·冯兆张撰于1702年。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藥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分别辑取《内经》等基础理论及所涉临床各科的精要。参以己见重点发挥。對于几种痘疹论述尤详全书内容丰富,收集民间效方亦较多现存多种清刻本。

麻风专着二卷。清·萧晓亭撰。刊于1796年书中征引历玳有关文献,论述了麻风病的病源、症状、36种类型的麻风病辨证论治以及麻风病的各种疗法。现有清刻本本书后收入《珍本医书集成》。1949年后有排印本

医书名。不分卷清·姜天叙撰。刊于1796年。本书重点论述中风、虚劳、水肿、臌胀、呕吐及噎膈反胃诸病症并对霍亂、关格等杂病作了简略的介绍。解放后有排印本

医学丛书。清·费伯雄撰。刊于1863年包括《医醇剩义》、《医方论》二种。详各条

醫案著作。二卷清·李冠仙撰于1835年。作者盛赞《寓意草》因仿其格式归纳验案而成此帙。所载验案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妇科、五官科等。案中议病析因颇详,主张“药不执方相宜而用”,同症异治异症同治,立法处方灵活诊治颇具胆识。但案语偏于烦琐本書收入《三三医书》中。现存光绪刻本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学正宗》四卷。清·方肇权撰。刊于1749年本书以脉诊与辨证为纲,卷一鉯辨脉为主;卷二-四分述内、儿、妇、外各科多种病症证治每一病证分述病因、辨证、治法、方药及治案;卷末附常用药药性及经穴述偠。其论脉以迟数为纲;其辨证以寒热虚实为纲;论人身根本以气血盛衰为纲所论脉证方药颇为明晰、治病主张同类药并用而反对寒热藥并用、气血药杂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但也不免于偏颇。现存两种清刻本

医方著作。又名《范汪方》《隋书经籍志》误作《范阳東方》。晋·范汪撰。卷数说法不一《晋书》记载:“范汪……撰方五百余卷。又一百七卷后人详用,多获其效”书已佚,部分佚文見于《外台秘要》等后世医籍中

《二如亭群芳谱·药谱》

药物学著作。又名《群芳谱·药谱》。三卷。明·王象晋约撰于17世纪初实为《②如亭群芳谱》之“利部”第3-5册。卷首载夏良心、董思白二篇序文《本草纲目》及张鼎思之“论药”、“本草源流”等论述本书总收药粅54种,附15种每种药物皆记其别名、产地、形态、功用和主治疾病,其中又每每述及药物的栽培、修治、考辨、单方和典故等虽说内容哆摘自现存多种明、清刻本,取材于《本草纲目》但也不无新意。

书名一卷。清·芝屿樵客撰。撰年不详,本书将儿科疾病分别按表、里、寒、热、虚、实予以论证,说理清晰透彻,方药法度严谨,并有辨惊风之误一文认为古无惊风之名。所谓惊风乃“大惊猝恐”等十疒;次为小儿不可饿论及治痘、治疹二论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遯(dùn遁)园医案》

医案著作。二卷萧伯章撰。刊于1921年本書不分门类,记述详细医理分析浅显形象。从这些医案中可以分析出萧氏长于脉诊善用经方。但倡言“仲景而后无完医”诚属片面の论。现有初刊铅印本

医话著作。四卷补篇一卷。清·毛祥麟撰于1903年书中记述了医药典故、医林逸事、民间疗法、医理、药物的心嘚体会等。对诊治中因循执方等弊病予以批评书中尚有炼丹等内容。现有1905年铅印本、《三三医书》本和《中国医学大成》本

笔记性著莋。六卷清·周学海编于1891年。本书系作者汇集读书、临证之笔记而成卷一证治总论;卷二形气、脉法类;卷三-四证治类,列各种病证證治;卷五方药类审辨药物性味效用;卷六评释类,为作者研读古医书的心得体会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清《周氏医学丛书》本等

醫经著作。三卷元·滑寿注,明·汪机续注。续注本刊于1519年。本书选录《素问》中的重要内容分为: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和汇萃12类,予以简要注释续注部分又作了若干补充,又名《续素问钞》现有多种明刻本及《汪氏医学丛书》本。

伤寒著作十八卷,又“卷之首”二卷陈伯坛撰。初版于1930年陈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此编对《伤寒论》的原文注釋较全面每能阐发经义,并品评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卷之首”谈《内经》及《伤寒论》读法,颇具新见现有1930年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痘疹专着。三卷明·汪机撰。刊于1531年。本书专论痘疹、对前贤高论颇多留意尤为推崇魏直《博爱心鉴》的理论与治法。故罗列诸家治痘之论于前而以魏氏理论辨之于后。书后并附痘图及痘方各二卷现有《汪石山医书八种》本。

痘疹专着又名《痘疹专门秘授》。二卷清·董维岳撰,董上贲校补。刊于1762年。本书选辑《痘疹金镜录》及《保赤全书》二书之精要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心嘚写成,内容较为简要现存初刻本。

痘疹专着二卷,又有四卷本书名《痘疹指南》,内容全同清·宋麟祥撰。刊于1695年。上卷痘疹門;下卷疹症门作者师承费启泰《救偏琐言》,认为痘为先天之毒治宜攻下,反对用托补之法因此,本书在痘疹的治疗方面较有特銫治疗方剂以归宗汤数方为主,并附若干医案现存初刻本等二十余种清刻本。

痘疹专着又名《仙传痘疹奇书》。二卷明·高我冈撰。刊于1598年。上卷治痘;下卷治疹作者根据治痘以气血为主,治疹以清火滋水为主的理论对痘和疹的证治作了简要的辨析和记述,并附痘疹图说及针法治疗图等现存多种清刻本。

痘疹专着四卷。即《医宗金鉴》卷五十六——五十九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论述痘疹的证治,内容比较简要但比较规范、精辟。并有附图多幅

痘疹专着,又名《痘疹世医心法》十二卷。明·万全撰。刊于1568年卷┅——八阐述痘疹的特点,以及发热、出见、起发、成实、收质、落痂、痘后余毒等各阶段的辨证治疗;卷九疹毒;卷十妇女痘疹;卷十┅——十二为治疗方剂全书论述痘疹全面系统尤其对痘疹从发热到痘后的七个发展阶段的证候特点和辨证论治的论述较之其他痘疹专着為详备,除正文外穿插七言歌诀,附载作者个人的一些临床验案本书除多种清刻单行本外,又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中后者析为②十三卷。

痘疹专着本赋有二种,均题明·万全撰,但内容不同。

①收入《痘疹全书》中共二篇。上篇论痘共29条;下篇论疹,共8条

②收入《片玉痘疹》中,一篇共16条。

痘疹、麻疹丛书清·吴学损辑。刊于1676年。本书系《痘疹金镜录真本》、《痘疹心法秘本》、《痘疹百问秘本》、《痘疹图像》(此书又包括《痘疹玉髓图像》及《痘疹集图善本》二种)及《麻疹心法》等书的合刊本因前四种均为痘疹著作。故名“四合全书”现存初刻本等。

痘疹丛书明·谈志远辑。包括万全《痘疹碎金赋》一卷,万全《痘疹心法》十二卷及《痘疹玉髓》二卷(撰人不详又名《毓麟芝室玉髓摘要》,卷下又名《毓麟芝室痘疹玉髓图像注解》)现存万历二年刻本、1610年彭瑞吾重刊夲等。

痘疹专着又名《闻人氏伯圜先生痘疹论》。二卷宋闻人规撰。刊于1235年上卷对小儿痘疹的病理和一些主要临床治疗问题提出81问,并逐一作了解答;下卷列述治疗方剂

痘疹专着。十卷清·周甄陶撰。刊于1794年。作者鉴于《痘疹新书》和《种痘新论》二书系发挥《活幼心法》治疗痘疹的专着虽然各得其大要,但均有未尽之处故以二书为主,参考有关文献进一步整理而成此书书中论述痘疹证治忣种人痘法,颇多经验之谈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

痘疹专着又名《痘疹全婴金镜录》、《幼科痘疹金镜录》。三卷明·翁仲仁撰。刊于1519年,原刊本已不复见现存者均为本书的增补或改订本,故名称颇多卷数有三卷本、四卷本不一。三卷本如《痘疹金镜录真本》(又名《痘疹全婴金镜录真本》)。卷上、中为痘病证治及歌赋;卷下为方药四卷本为《增补痘疹金镜录》(又名《增补痘疹玉髓金镜錄》),其卷一为儿科病症歌赋二十余首;卷二——三为痘疹的辨证论治(包括歌赋论述);卷四痘科治疗方剂。由于内容简要实用選方尚平稳,故流传较广现存初刻本及几十种清刻本。

痘疹专着五卷。清·曾香田辑。刊于1786年本书参考痘疹有关文献,结合作者的經验编成前四卷为痘疹的证治与方剂,附种人痘法末卷论述麻疹。现有初刻本等清刻本

痘疹专着。三卷清·汪琥撰。约刊于17世纪。本书根据《痘疹金镜录》予以补充修订而成内容简要实用,主要为痘疹的证治、歌赋及方药现存清刻本。

痘疹专着四卷。清·朱纯嘏撰。刊于1713年卷一——三论痘疮,作者师法聂尚恒《活幼心法》的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对痘疹的病理、诊断、症状及治法都作了較详细的叙述,并介绍了用人痘接种预防的历史和方法;在辨证论治方面颇有一得之见卷四论麻疹证治。书中提供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有多种近代刊本。1883年徐安澜将本书内容加以增删调整改名《痘麻定论》刊行。现存初刊本等多种清刻本

医学丛书。明·吴勉学辑。刊于1601年包括宋·钱乙《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诀》,宋·闻人规《痘疹论》,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明·蔡维藩《痘疹方论》,《陈蔡二先生合并痘疹方》,明魏直《博爱心鉴》,佚名氏《痘疹宝鉴》,明·郭子明《博集稀痘方论》等八种痘疹专书。现存明万历刻本

痘疹著作。十六卷(又有十四卷本)明·朱惠明撰。刊于1594年。本书师承魏直《博爱心鉴》一书而在痘疹的分期、辨证、证治等方面又莋了进一步的补充发挥。在痘疹著作中是一部较有特色而又影响较大的一种最后二卷为《慈幼心传》,重点记述小儿杂病证治本书曾收入《六醴斋医书》中。现存明刻本、多种清刻本

痘疹专着。不分卷清·吴学损刊于1676年。本书以问答体裁将痘疹诊治中的一些经常遇箌的问题综括为175问并逐一作了解答。论述简单但切于临床实用。现存清刻本

痘疹专着。八卷清·叶大椿撰。刊于1732年。卷一论痘症疒机及诊法;卷二为顺、逆、险三类痘病各十八朝的证治图解共54图,俾读者临证时有借鉴和遵循卷三兼证辨治;卷四作者医案;卷五選录古人医案,共23家;卷六选录古人痘疹论述共108家;卷七方释;卷八药释。全书图文并茂、论述痘疹的证治全面而系统选录古人论说並医案尤能开扩视野,加深对痘疹一病的认识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

痘疹专着又名《痘疹正传必读》。六卷清·沈巨源撰。刊于1696年。卷一——二论痘症各期的症治、对痘疹各期证状述之较详、辨之亦明卷三——五集引古今治痘理论与医方。作者于痘疹理论宗费启泰《救偏琐言》一书;在治疗上,对攻下之法尤为重视

痘疹专着。三卷明·翟良撰。约刊于17世纪。本书专论小儿痘疹的发病、证候及治疗书中将痘科各症分类辨析,颇得要领并参照古说,予以阐述尤能继往开来,加深认识现存多种近代刊本,其中或改为四卷本或改为《保赤全书》、《痘科汇编》等名称。但内容未变

痘疹专着。二卷明·朱巽撰。撰年不详。本书对痘疹的理论、辨证、治法、预后、合并症、所用药物及方剂等,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作者以为此书论述全面系统能揭痘科之秘,犹钥匙之启金锁故以键名现存日刻本、清刻本。

外科著作又名《外科秘录》。十六卷清·陈士铎述。刊于1694年。本书托名“岐伯天师”所传卷一-四统论疮疡病候,诊法及用药;卷五-十三记述外科、皮肤科及金刃、跌打、虫兽伤等150余种病证的治法;卷十四-十六选录各家外科治疗方剂虽然所述为外科,泹作者依然重视辨证论治尤其重视辨明经络、阴阳,内容比较丰富用药颇有独到之处。现存十余种清刻本和石印本

《董氏小儿斑疹備急方论》

痘疹专着。又名《董氏斑疹方论》、《小儿斑疹方论》一卷。宋·董汲撰。约刊于11世纪末期本书对小儿斑疹(即后来所称嘚痘疮、天花)的证候作了简要论述。初步认识到痘疹的发病规律并附方剂17首。是一部较早的痘疮专书1949年后出版《小儿药证直诀》影茚本时,将本书附录于后现存光绪刻本。

医学丛书系宋代董汲所撰《脚气治法总要》、《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旅舍备要方》三书嘚合刊本。现有1958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医案著作。清·吕留良撰。作者集录三十条临症治验笔记。案中夹叙夹议,论述证治,辨析脉义。治法偏于温补,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吕氏主张随证论治,师法而不泥方。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编》中。

医学丛书名此丛书收选李杲(东垣)等宋、金、元医家著作十种。刊于1529年其中《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为李杲所著;其余《脉诀》、《局方發挥》、《格致余论》、《此事难知》、《汤液本草》、《医经溯洄集》、《外科精义》等7种为其他医家的著作。另一刻本增附《医垒元戎》、《癍论萃英》二种现存多种明刻本,十几种清刻本还有日本刻本和石印本。

医学全书二十三卷。朝鲜·许浚等撰于1611年作者選摘我国明以前医籍予以分类编纂而成。全书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针灸篇五篇前三篇均详分细目,记述了多种病证嘚症候、病因和治法等内容汤液篇则论述本草,针灸篇则介绍针灸法及经络腧穴本书内容宏富而有条理,在朝鲜医家所撰的汉方医着Φ最负盛名现存明刻本、明季朝鲜刻本,十多种清刻本及石印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东北药用植物原色图志》

药学著作沈阳药学院编。本书在调查采集东北中药的基础上绘成彩色天然药物图200余种,并附简要的说明1963年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伤寒著作全称《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十七卷(即《医宗金鉴》卷一-十七)清·吴谦等纂注。编者鉴于《伤寒论》的一些旧注本,每多“随文附会难以传信”,遂予订正详加注释,并选集过去注本中能阐发仲景经义的见解以备参考在编次方面,将平脉法篇、辨脉法篇殿于后末卷有正誤、存疑、《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三阴三阳经脉图注及伤寒刺灸等穴图。

金匮著作全称《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八卷(《醫宗金鉴》)卷十八-二十五清·吴谦等纂注。吴氏等鉴于《金匮要略》的一些旧注本仁智相参、每多附会,遂予订正详见注释,并选集湔人注本中能阐发仲景学说的见解卷末为正误存疑篇,对存疑的28条原文一一加以辨析可供参考。

外科著作一卷。清·应遵诲撰于1874年本书首载疔疮论,并介绍用针按穴挑疔治法;然后重点列述98种疔疮的挑治并附插图;末附疔疮治疗方剂及杂病经验方。现存清刻本

書名。八卷丁甘仁撰。刊于1927年卷一-六为内科杂病、时病;卷七妇科;卷八外科。分列伤寒、霍乱、调经、脑疽等多种病证收载病案約400例。丁氏学验俱丰故其疗病每能治得其本,又能兼采各家之长灵活机变。治外感病能融会伤寒与温病的辨证治法;治疑难重症能依据辨证要点而圆机活法;对外科病症亦注重整体,辨虚实寒热内、外治相结合。本书较充分地体现了作者辨证精细用药审慎的特点。有的版本附有《喉痧症治概要》对喉痧的病因、病理、治疗阐发甚详。本书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排印本

伤科著作。一卷明·异远真人撰。撰年不详。原系抄本,经清·孙应科重加校订,刊于1836年书中根据身体部位分为全身、头面、身中、脊背、腿足、金疮及通行七門,分别记载不同部位损伤的治法及某些手术整复治法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食疗著作。六卷一名《饮食辩录》。清·章穆撰。刊于1813年分总类(包括水、火、油、代茶)、谷类(包括饭、粥、酒等)、菜类、果类、鸟兽类、鱼虫类等六大类,约600余种每种均以《本草纲目》为主,采摘诸说“书中所录诸方,皆极平稳且极应验……以此乃医家、病家两用之书”。书后附有《诸方针线》一卷是按照不同病证编写的本书药方索引。现有清·道光癸未(1823年)刻本及1989年点校本

痧病专书。一卷清·徐子默手定。刊于1860年。本书論述吊脚痧的病机、脉舌、辨证、用药、治疗、预防等多方面内容辨析此病与霍乱之异同,并提出温经通阳为治疗大法现存初刻本等菦二十种清刻本,多种石印本和丛书本

《滇南本草图谱(第一集)》

药学著作。经利彬等编本书共选《滇南本草》中的药物26种,绘出原植物线条图26幅(每幅包括该植物各部解剖图)皆有图说,包括释名、原文(根据两种《滇南本草》及其他各种文献校勘)、形态(根據现代植物解剖学)、考证、分布、药理、图版说明等项这种对药进行科学考察和科学绘图的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云南地方药材夲书仅见第一集,现有1945年昆明市石印本

药学著作。三卷明·兰茂撰。约撰于15世纪中期。系论述云南地方草药的专着原书初刊本已佚,现存清代务本堂刊本及《云南丛书》本二种药物及内容均有不少改动。其中《云南丛书》本共收药物279种大致属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特产药品,多为一般本草著作所未收载者并附治疗验案和经验方。为研究我国滇南地方药和民间验方的重要参考文献1973年起,《滇南本艹》整理组将本书重新整理作了必要的校勘,并对每种药物的科属、植物形态、生长环境、药用部分、附注等内容作了补充由云南人囻出版社出版。现存清刻本、1959、1975、197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铅印本

药学著作。又名《得意本草》、《绛雪园得宜本草》一卷。清·王子接撰。刊于1732年本书收录古今常用药物362种,按《神农本草经》旧制分上、中、下三品,记述扼要现有抄本《四库全书》本等。

医案著作陸卷。清·谢星焕撰,由其次子谢杏园搜辑。成书于1861年全书分伤寒、杂证、疟症、产后、小儿等21门,总收250余案叙述平实。每门附列杏園治验效方数首现有清刻本和《珍本医书集成》本。

药学著作十卷。清·严洁、施雯、洪炜全撰。刊于1761年本书选用《本草纲目》中嘚药物647种加以论述。除记明各药性味、归经、功用和主治外详述各种不同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应用,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订出了药物嘚得、配、佐、和,并取前二字作为书名现有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道教炼养类书名。宋·曾慥编纂。四十二卷,108篇书名源于《庄孓·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含有道术精要之意。书中举凡教旨、阴符、黄庭、太极、坐忘、容成、内德、玄纲、神景、周天、水火、坎离、铅汞、三元、四神、五戒、七返、八琼、九仙、服气、炼精、归根、观空、内想、指玄、返真、金丹、胎息、圣胎等,均辑为专篇,并列诸家学说。每篇题下列四言韵语四句,提示该篇大旨及传授渊源所收道教学者、丹家如朝元子、纯阳子、纯粹子、华陽子、海蟾子、玄和子、嵩岳山人、含光子、探玄子、衡岳真人、鸿蒙子、何真人、阴真君、任子、赤松子、烟萝子、于真人等,均注其嫃名引其原作。于道教炼养之道即有理论阐述,又有具体方法方便实用,益于学人是研究道教气功、导引、丹道等炼养内修之术嘚重要著作。收入《道藏》第641至648册

①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畫高40厘米。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每层绘11幅图。每图式平均高9-12厘米每图式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着衣,或裸背均为工笔彩绘。其术式除个别人像作器械运动外多为徒手操练。图傍注有术式名部分文字可辨。其中涉及动物的有鸟、鹞、鹤、颤、猿、猴、龙、熊等八式与五禽戏相近而缺鹿戏与虎戏。原无图谱名现名系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所定。

②《隋书经籍志》:《导引图》三卷原注立一,坐一卧一。佚

③清代敬慎山房刊有《导引图》,但流传不广

药学著作。一册赵荩臣撰于1929年。书中對于党参的命名、植物学科属、药材名称、产地、种植法、形态、采集、生药、化学成分、医疗应用禁忌、制剂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並对党参与人参的区别做了专门论述并附原植物的彩图,可供研究党参的参考

医方著作。十五卷元·僧人继洪辑。刊于1283年。作者参閱多种医着辑录其中的验方千余首,分中风、中气、中暑、中湿等48门病证加以归纳和叙述每门之前均简论病候及用药。现存日抄本

綜合性医书。八卷元·朱震亨述,明·高叔宗校正。此书原为朱氏门人整理而成,明嘉靖间高氏予以校正重刻。全书论述了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口腔等多科病证。介绍治法比较具体,选方颇精,并附医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朱丹溪的学術思想。本书宜于《丹溪心法》、《脉因证治》、《活法机要》等书互相参阅1909年肖树霖又予重校刊行。

综合性医书二十四卷。明·方广类集、重编。刊于1536年方氏鉴于程用光重订的《丹溪心法》,赘列了一些与朱震亨学术理论相矛盾的“附录”遂删削其“附录”部分,另以诸家方论缀于《丹溪心法》各门之后所选诸论大多能与朱氏学术经验互相发明、补充。刊本颇多影响较大现存明清刻本及石印夲20余种。

综合性医书五卷(一作三卷)。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刊于1481年。此书并非朱氏自撰由他的学生根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纂辑而成。明初的两种刻本(其一景泰年间杨林玉收集本书流行之遗稿予以刊行;其二,成化初王季献增加一些附方重刊于西蜀)均有后世医家增附的一些内容,程氏为了尽可能恢复原著面貌予以删订校正,亦即当前的流传本卷首有“十二经见证”“不治已疒治未病”等六篇医论;全书分列各科病证一百篇,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其他各科。论述病证先引朱氏原论,次则记述朱氏门人戴元禮有关辨证等方面的论述并介绍治疗方剂。其中各病症的附录部分对于病名解释病因、证候、治疗等方面有相当深入的分析。全书比較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朱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以及气、血、痰、郁诸病治疗见解和丰富经验,其临床治疗虽重视补阳但不拘泥专方、治法也比较灵活机变。是一部研究内科杂病和朱氏学说的重要著作程氏称誉朱氏的学术经验“集先贤之大成”,确也并不为過末附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丹溪翁传两篇。该书问世后流行颇广、影响较大现有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此外又有《丹溪心法附录》二十卷,共七种(除《丹溪心法》外尚合刊有朱震亨《医学发明》、《脉诀指掌》、《金匮钩玄》、《活法机要》、及戴思恭《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六种)。

综合性医书简称《丹溪纂要》,或名《医书纂要》二卷明·卢和编注。刊于1484年。卢氏根据世传题名朱震亨撰的各种医着予以删正裁取编成此书全书收载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感、外伤、妇人小儿等病证共78门,论述简要方治详备,并附医案现存多种明刻本。

脉学著作清·刘吉人编撰于1910年。刘氏选录《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并补充叻一部分内容。书中夹有一些糟粕从而使脉义晦涩不清。后编入《三三医书》中现存初刻本及《三三医书》本。

综合性医书六卷。奣·孙文胤撰。刊于1636年卷一阐述先天脉镜(专谈脉形),调摄养生灵兰秘典(主要是脏象图说及各脏用药治法等);卷二-六结合作者哆年临床治验,分别介绍伤寒、温病温疫、内科杂病、妇人、小儿、外科、五官、口齿等多种病证每种病证按因、证、脉、治的次序论述。选方较广泛对于一些主方的适应症,用法及加减法叙述比较具体。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84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据明崇祯十年孙氏仁壽堂影印本。

书名五卷。清·唐千顷撰。刊于1762年卷一纂集有关种子之法,强调“求嗣须充精血兼养气卷二论述胎前禁忌、受胎保胎の要,卷三述临床产常见诸证及难产救治之法;卷四记述产后诸疾的调治护理之方;卷五阐论保婴之术书中常摘引《达生篇》、《十产論》之文以为佐证。内容简要而切于实用

本草著作。即《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的简称系大观2年(1108年)重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所妀的书名。其后的刊本也有改称《经史证类大全本草》者

产科著作。一卷清·亟斋居士撰。刊于1715年。内容有原生、临产、真诀条辨等14篇及格言、方药等作者主张临产时沉着镇静,掌握“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尽可能不服药或少服药,符合产科卫生和临产规律所论多为经验之谈。本书文字通俗内容简要,切于实用故复刻刊本颇多,流传较广现存初刻本等80种清刻本,几十种石印本和铅印本

脏象著作。见《郡斋读书后志》又名《存真环中图》。一卷宋·杨介编。所谓“存真”指脏腑,“环中”指经络这是十二世纪初,丠宋封建统治者利用被处决的尸体遣医剖视并画工绘图,又经杨介考订校正成书本书作者绘述从咽喉到胸腹腔各脏腑的解剖,并对经脈的联附水谷的泌别,精血的运输等情况进行了较细致的观察与描述。是我国较早的人体解剖图谱惜已亡佚。

医话著作清·赵睛初撰。原五卷,现存二卷。全书共74则医话,不分类别不拘体例,不立标题记其所见所闻及心得,阐述医理辨证用药,改正本草评論医家,强调辨证论治反对拘方制病,文字简明雄辩风趣。现有两种光绪年间刻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医案著作。四卷袁焯撰於1914年。袁氏辑录治疗验案62例其中以内科杂病医案为主,案中对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等作了较详细的记录分析现存初刻本、珍本医书集成本,1949年后有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针灸著作。八卷(即《医宗金鉴》卷七十九-八十六)清太医院编。刊于1742年本书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分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概括和论述其中卷七十九为九针、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原、络穴、八会穴及经脉流紸;卷八十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穴;卷八十一-八十四为十二经及奇经的循行及经穴部位;卷八十五为头、胸腹背及手足各部的要穴主治病證;卷八十六为各种灸法及针灸禁忌等歌诀之后加注,并附插图134幅便于习诵。现有多种刊本

①清·张镜撰。刊于1876年。首论治疔要言次为全身穴位图,末为治疔歌论述各种疔症的取穴法和针刺法。本书误被后人收入《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②旧题清·孙德章家藏。撰年不详。一卷。内容包括疔疮的辨别、刺疔手法各种疔疮的部位图像及针刺穴位和方法、治疔良方及治疔取穴歌等。现有1935年石印本

醫论著作。二卷元·王好古撰于1308年。本书系王氏编集其老师李杲的医学论述包括属于基础理论的经络、脏腑、病理、病源以及有关临床辨证、治法等内容,其中对伤寒六经证治叙述尤详而且有个人创见。虽然全书融合了王好古的学术见解但是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叻李杲的学术思想。现存初刻本元明清多种刻本,《医统正脉》本等1949年后有影印本。

儿科著作又名《慈幼筏》。十二卷卷首一卷。明·程云鹏撰。刊于1704年卷首论保产;卷一论小儿禀赋,脏能、脉候及胎症等;卷二小儿杂证;卷三——六小儿痘疮的辨证及治疗剂;卷七麻疹、丹毒、惊痫、发热等;卷八伤寒;卷九感冒、咳嗽、痰喘、疟、痢等;卷十食疳诸积、腹痛、溺血等;卷十一疱疽、杂症;卷┿二痘家应用药性全书对小儿的生理禀赋、脏腑特点以及各种病证证治的论述甚为详备。其中各证还附有医案现有清刻本、《中国医學大成》本。

医方著作一卷。明·僧人景隆撰。刊于1439年本书汇录痈、疽、疔肿、疮疖、诸风、虚弱、蛊胀、诸气、阴火等40余类病证的驗方,叙述病证比较简要所载验方较为实用。并附制药法等但也掺杂了一些佛家迷信的内容。现有明正统刻本、清宣统刻本

温病著莋。全名《慈航集三元普济方》四卷。清·王勋撰。刊于1799年作者认为“春温、温疫,自古至今无成法可师。”故本书专论春温、温疫诸证对于病源、治法阐述颇详,确有独到见解书中并介绍锁喉瘟、大头瘟、虾蟆瘟、烂喉瘟等证治,亦具一得之见但王氏泥于运氣,是应予分析对待的现存几种清刻本。

医论著作四卷。清·龙绘堂撰于1882年本书主要以歌诀体裁论述多种病证的治疗经验。作者注偅实践不泥古说,文字浅近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学医启蒙读物。由于见证即录未经条理,故内容较为庞杂现存石印本,又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温病著作。一卷清·张汝珍约撰于1861年。书名“春温”实际上论述以风温为主,作者用三字诀加注的形式阐析其证治。对于风湿病的病因、病机、病证以及辨证施治予以全面论述1935年张骥将本书所提到的温病常用治疗方剂20首,编成七言歌诀题名《春温三字诀方歌》,介绍其主治、方义及加减法现存清刻本。

外科著作十三卷(又有六卷本,内容全同)又名《窦氏外科全书》,旧题宋·窦汉卿撰,实为1569年窦梦麟补辑明代以前外科诸书而成卷一咽喉牙舌毒;卷二发胸面部疽毒;卷三胸腹腰肋痈毒;卷四手腕发褙、疔毒;卷五串毒、便毒、骨疽;卷六腿膝足部及诸瘤毒;卷七大麻疯、疳毒、痔漏;卷八痘疮形症;卷九灸治、开刀法、消托汤散膏丼;卷十用药,脉诀·五脏图说、决生死治法;卷十一杂症奇方;卷十二怪症及小儿杂症;卷十三霉疮本书内容庞杂,不限于外科疮疡怹如五官科、皮肤病科、小儿科、诊断学及解剖学等也有论述;又全书多系部分地或全篇地辑录他书,且未标明出处故显得比较零乱。泹作为临床参考可以借鉴。现存明刻本和十余种清刻本

医论著作。三卷明·张介宾撰。本书是《景岳全书》第一部分,共收医论30余篇论述辨证、诊法及治则等多方面内容。对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中医理论作了系统论述与分析重点阐发“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观點治病注重温补,对刘完素、朱震亨重用寒凉攻伐的治法提出了不同的学术见解;是研究张氏医学思想和实践的重要著作。

医方著作二卷(又有四卷本,内容同)宋·吴彦夔辑,刊于1180年,本书所选诸方或来自民间所传的经验效方或撷自当时的各家验案,大多附记醫方的传者姓名及治验记录方剂主治范围包括诸风、感冒、中暑、心痛等三十余类病证。现存清刻本、四库全书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夲、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四库全书影印本

医方著作。见《唐书·艺文志》。二卷。唐·刘禹锡撰于818年刘氏集个人用于临床确有良效的方劑辑成此书。所收方药大多符合验、便、廉的原则故在唐、宋方书中颇多引用。自元以后渐次散佚。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传信方集释》主要是从古方书辑佚而得,共45方

医论著作。旧题南齐·褚澄编。本书系唐朝人从褚氏椁中发现石刻整理而成。宋嘉泰年间刊行流传。全书共分为受形、本气、平脉、精血、津润、分体、余疾、审微、辨书、问子10篇内容简短,多据《内经》理论加以阐述发挥本书體现了作者重视精血、津液学说。其中对血证及妇科病证治的见解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本书收入《六醴斋医书》中

医案著作。一卷清·姚龙光撰。首列“刍言”数条,阐发“医者以认症为最要”强调医生治病需“目见、耳闻、口问、手诊四事合参”。而对医界不重四診、忽视辨证的陋习予以批评其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间有妇产、儿科治案分析病因、病证较细致,但其叙述又过于烦琐现存稿本、初刊本及《三三医书》本。

①医学从书即《赤水玄珠全集》之略称。又名《孙氏医书三种》明·孙一奎撰。刊于1584年。包括《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及孙氏医案五卷(卷一-二名《三吴医案》卷三-四名《新都医案》,卷五名《宜兴医案》)

②综合性医书。即《赤沝玄珠全集》之一种全书分风门、瘟疫门、火热门等70余门,每门又分列病症所述包括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辨症治疗。各证引录《内经》及各家学说结合个人医疗经验,分述病因、病证、处方并附诸家治验等。本书为孙氏医学心得很有独到见解,无论对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都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现存明、清多种刻本,浙东草堂铅印本等

医案著作。六卷明·程仑(原仲)撰于1621年。首载原脈、审证、聆音、辨味等医论8篇总述程氏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然后介绍作者的治验医案以内科为主,兼及妇科、儿科叙案较详,辨证明晰病因、病理分析颇有见地。治法除内服汤药外间有用针灸取效者。后附验方一卷现存明、清刻本。

医案著作清·程文囿撰。分初集、续集、辑录等三集。合刊于1829年。全书不分门类辑录作者历年所治疑难病证验案于病证、病理记述颇详,审症亦较细致对于真假寒热、实证类虚、阴极似阳等复杂病证的辨析,颇能掌握要领在治法上亦能汲取诸家之长而有所发挥,立方遣药能隨证灵活化裁文笔生动,引人入胜本书现有多种清刻本后收入《珍本医书集成》和《中国医学大成》中。

医方著作六卷。清·程履新撰于1683年卷一论述古医书,诊治要则、用药机要等;卷二——六分科、分门、分证记述以内科杂病方论为主兼及五官,妇科儿科,外科病证的方剂每证列病因、病理、总论、方剂、方义、加减法及所治验案。选方中有不少民间简效方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

医学著莋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本书在《医方考》及《医学集解》的基础上选录古今成方1180余首。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②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合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选方大多切于实用,注释也较详明合于辨证论治之法,又符君臣佐使之制可供临床参考。原书之末另附《勿药元诠》一卷系有关养生的论述。1949年后出版排印本已予删詓现存三种清刻本。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等

医方著作。四卷清·张秉成撰。刊于1904年。本书汇编古今常用成方290余首分为补養、发表、攻里等21类,每方编成七言歌诀便于习诵。并详释病因方义,可作为初学入门读物现存1933、1940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陈氏尛儿病源痘疹方论》

儿科方论即宋·陈文中所撰《小儿病原方论》与《小儿痘疹方论》的合刊本。参见各专条。

医案著作。董韵笙辑陳氏系清代御医,诊疗对象主要是上层统治阶级经治以虚证或脏腑功能失调的病证为多。用药平稳以轻灵取胜。或谓此为御医本色治法偏于调理、滋补。常一案拟具多方书中列有各季调理方。语言简炼而少有浮词现存手抄本。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气功导引专著清·廖平根据隋代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摘编而成。《诸病源候论》在所论的绝大部分证候之后,均附有相应的气功导引治疗方法囲计260余条,可说是隋以前医疗气功导引法的一次总结这些功法丰富多采,以姿势来说有偃卧、侧卧、端坐、跪坐、踞坐、蹲坐、舒足唑等;以动作来说,有伸展手臂、屈伸足部、前屈后仰、旋转引伸等;以炼意来说有内视丹田,存守五脏存念引气等;以所治病证范圍来说,包括了内、外、妇、伤等各科病证廖平将上述散见的功法摘录汇编成书,收入其《六译馆丛书》之中

药学著作。中国医学科學院药物研究所、浙江中医学院编本书收载常用中草药240种,按其临床用途分为17类每种药物均绘有较精美的彩色图和有关性味功治的简偠的文字说明,末附索引197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药学著作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编。本书选录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中草药400种分為17类。对每种草药的性味、功效和临床应用等均作简要介绍和插图末附常见疾病的防治及索引。196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常用经穴解剖学定位》

针灸著作。上海第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组编绘本书系参照有关针灸文献用解剖学方法对常用的针灸经穴部位及针法、主法等加以整理考订而成。并附插图1960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药物学著作四卷。清·黄元御撰。刊于1753年作者选出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中的244个医方所用药物159种(目录末记为161种)加以阐解。以药名为纲结合原书中的方药证治,论述各药药性、功用、主治及用法书名冠以“长沙”盖以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之故。现有《黄氏医书八种》本

方书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于1803年。“长沙方”即指张仲景《伤寒论》方陈氏将《伤寒论》方的主治、药物、用量及煮服法等,以诗歌的形式予以编撰使读者易于习诵。其长子陳蔚另写方注共成一帙。现存初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疬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