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的药,治心衰的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心脑病资料汇编
心衰用药4大阶段
心衰,特别是慢性心衰(CHF),一直是心脏病中的“常客”,慢性心衰的治疗,也一直是心脏病治疗的热点。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慢性心衰的认识不断加深,相应地,CHF治疗药物也随时间推移更新换代,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洋地黄类药
这一阶段始于上世纪60年代,人们认为,CHF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心脏不能排出或接受足量血液,从而引起血管内容量和压力增加,进而导致周围性水肿和肺水肿。当时观点认为,治疗心衰的关键措施是强心利尿。此阶段代表药物有西地兰、毒毛旋花子苷K、毛花强心丙等强心剂以及双氢克尿噻、速尿(保钠排钾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保钾利尿药)等利尿剂。
第二阶段血管扩张剂
第一阶段持续了大约10年,直至上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进一步认识到,CHF时不仅心脏发生变化,周围循环系统也被连累,致使动、静脉系统压力改变,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引起一系列变化。该阶段观点认为,应采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心衰。此阶段代表药物有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硝酸甘油片等,其中硝酸甘油片能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有效治疗心衰,改善心功能,治疗CHF时一般舌下含化0.5~1.0毫克,2分钟内即可起效,8分钟内药物浓度达最高值,并可持续15~30分钟。
第三阶段正性肌力药
时间又过了10年,来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重点转向新型正性肌力药(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在CHF中的治疗作用及应用价值,提供一条新的治疗思路,使心衰治疗又提高一步。其代表药物有氨联吡啶酮(氯力农)、二联吡啶酮等。其中后者为前者的衍生物,具有正性收缩和扩张周围血管双重作用,且可用于不宜用强心甙治疗的难治性心衰。药物浓度在1毫克/千克时,其正性收缩作用比前者强20倍。
第四阶段阻断激活药
上世纪90年代始至今,人们开始认为,CHF不仅是心血管疾病,更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CHF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于是,CHF药物治疗也产生了新的模式,即阻断该系统的过度激活、改善心脏重构、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延长患者寿命。为适应这种变化,可考虑选用如下药物——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此类药通常以“普利”二字结尾,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该类药物是治疗轻度和重性CHF的有效药物,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率,减少收血管物质生成,从而抑制血管收缩,使动、静脉血管扩张,并能增加利尿作用,减轻心脏负担。
(2)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此类药物通常以“沙坦”二字结尾,如缬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等。该类药物是阻滞醛固酮系统的主要活性物质,几乎对所有神经内分泌系统均起效应。
注:治疗时一般从这两类药中各选一种进行组合。
(3) β受体阻滞剂。此类药物通常以“洛尔”二字结尾,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等。该类药物可降低心脏兴奋性,增强心排血量和心肌氧需量,减轻心脏负荷;还可通过减少肾素的释放降低血压。并在心衰患者中发挥直接保护心肌作用,延缓或逆转心室重构。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抑制神经系统过分兴奋。从而改善心衰症状,恢复心脏功能。
(4) 醛固酮拮抗剂。此类药的代表有安体舒通(螺内酯)、依普利酮等。研究证实,此类药能更合理有效治疗CHF,提高心衰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来自:3nmin > 《12》心衰用药 4大阶段
心衰,特别是慢性心衰(CHF),一直是心脏病中的“常客”,慢性心衰的治疗,也一直是心脏病治疗的热点。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慢性心衰的认识不断加深,相应地,CHF治疗药物也随时间推移更新换代,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洋地黄类药
这一阶段始于上世纪60年代,人们认为,CHF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心脏不能排出或接受足量血液,从而引起血管内容量和压力增加,进而导致周围性水肿和肺水肿。当时观点认为,治疗心衰的关键措施是强心利尿。此阶段代表药物有西地兰、毒毛旋花子苷K、毛花强心丙等强心剂以及双氢克尿噻、速尿(保钠排钾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保钾利尿药)等利尿剂。
第二阶段血管扩张剂
第一阶段持续了大约10年,直至上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进一步认识到,CHF时不仅心脏发生变化,周围循环系统也被连累,致使动、静脉系统压力改变,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引起一系列变化。该阶段观点认为,应采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心衰。此阶段代表药物有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硝酸甘油片等,其中硝酸甘油片能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有效治疗心衰,改善心功能,治疗CHF时一般舌下含化0.5~1.0毫克,2分钟内即可起效,8分钟内药物浓度达最高值,并可持续15~30分钟。
第三阶段正性肌力药
时间又过了10年,来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重点转向新型正性肌力药(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在CHF中的治疗作用及应用价值,提供一条新的治疗思路,使心衰治疗又提高一步。其代表药物有氨联吡啶酮(氯力农)、二联吡啶酮等。其中后者为前者的衍生物,具有正性收缩和扩张周围血管双重作用,且可用于不宜用强心甙治疗的难治性心衰。药物浓度在1毫克/千克时,其正性收缩作用比前者强20倍。
第四阶段阻断激活药
上世纪90年代始至今,人们开始认为,CHF不仅是心血管疾病,更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CHF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于是,CHF药物治疗也产生了新的模式,即阻断该系统的过度激活、改善心脏重构、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延长患者寿命。为适应这种变化,可考虑选用如下药物——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此类药通常以“普利”二字结尾,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该类药物是治疗轻度和重性CHF的有效药物,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率,减少收血管物质生成,从而抑制血管收缩,使动、静脉血管扩张,并能增加利尿作用,减轻心脏负担。
(2)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此类药物通常以“沙坦”二字结尾,如缬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等。该类药物是阻滞醛固酮系统的主要活性物质,几乎对所有神经内分泌系统均起效应。
注:治疗时一般从这两类药中各选一种进行组合。
(3) β受体阻滞剂。此类药物通常以“洛尔”二字结尾,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等。该类药物可降低心脏兴奋性,增强心排血量和心肌氧需量,减轻心脏负荷;还可通过减少肾素的释放降低血压。并在心衰患者中发挥直接保护心肌作用,延缓或逆转心室重构。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抑制神经系统过分兴奋。从而改善心衰症状,恢复心脏功能。
(4) 醛固酮拮抗剂。此类药的代表有安体舒通(螺内酯)、依普利酮等。研究证实,此类药能更合理有效治疗CHF,提高心衰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来自:3nmin > 《12》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9:43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波奇全面关爱宠物生活! > > > >var sogou_ad_id=731545;
var sogou_ad_height=90;
var sogou_ad_width=980;}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