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要人监护的精神患者监护系统er图可以申请护理贯吗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急性脊髓损伤截瘫术后精神异常的护理
作者:[1]&[1]&[1]&[1]&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文章号:W<font color=#4237&&
15:04:05&&
文字大小:
急性脊髓损伤截瘫术后精神异常的护理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胸腰断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成为四肢瘫痪。在美国,每年至少会新增1 万名脊急性髓损伤患者[2]。急性胸腰脊髓损伤容易导致截瘫,相关文献表明截瘫发生后精神障碍发病率将高达89%,严重的精神障碍将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3],另外,脊髓损伤后精神异常是目前人类自杀的三大原因之一[4]。我科从2001 年-2012 年共收治了例脊急性髓损伤后截瘫伴精神异常的病人60 例 ,针对此类患者采取了根据临床的各种表现、患者自身的生理特征及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等治疗,在临床上收到了显著疗效。现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60 例急性脊髓损伤型截瘫患者中男42 例,女18 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25 岁,高处坠落伤30 例,车祸24 例,自杀6 例。其中颈段损伤病人30 例,男22 例,女8 例;胸段损伤病人20 例,男15 例,女5 例;腰段损伤10 例,男5 例,女5 例。所有的病人都经过前路或后路整复骨折脱位,解除脊髓压迫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顺利达到恢复期的病人60 例,从轮椅过渡到扶拐有44 例,40 例已能自理生活,占病人总数的66.7%,无自残、自杀发生。60 例住院期间出现精神异常,经相关科室诊断,精神分裂症45 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5 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5 天。2 康复护理2.1 心理护理 此类截瘫患者的护理重点及难点应放在心理康复护理方面。除了自杀的患者之外,其他患者都是发病突然的,从一个正常人到生活都不能自理的角色转换太突然,有些病人在未做手术之前,心中尚抱有一丝能够完全康复的幻想,一旦术后效果不佳或康复过程太缓慢甚至根本没有进展,落差非常大,绝大部分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甚至产生了厌世的心理。对于受伤前有心理问题或自杀患者,出现截瘫后往往表现的很平静,对待手术的效果不期待也不关心,甚至拒绝手术,但是往往这些患者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在住院期间有可能会再一次采取自杀的行为,也不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和医生的治疗。手术后的几天内患者的心理状况尚处于波动期,除了手术效果往往没有达到患者的预期目标外,手术麻醉消失后本身带来的疼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睡眠,由于长期的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幻想、幻听等精神症状或者沉默寡言,拒绝交流。总之,针对不同精神状况下的患者,要有相应的护理对策,手术前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认识疾病、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康复的可能性。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面对现实,解除躁狂、焦虑等精神症状,逐步使患者可以理解与支持后续的医疗行为。2.2 体位管理与并发症的预防 截瘫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一般包括: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结石、褥疮、体温失调。最近几年,国内外都报道了急性脊髓损伤术后的病人发现相当高深静脉血栓率,美国报道急性脊髓脊髓损伤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0%-80%[5]。在亚洲,目前大部分临床报告的的脊髓损伤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6%[6-8]。虽然目前还没有截瘫伴精神异常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相关报道,但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是相当注意观察这方面的问题。另外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一般静脉血栓患者早期会出现肌肉疼痛,但由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浅感觉部分或完全缺失,所以痛疼主诉不明显,而且精神异常的患者有时候不会向医护人员报告自己的情况,往往错失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因此体格检查非常重要,当出现肢体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伴随白细胞和体温增高时,应警惕静脉血栓的形成,必要时可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另外, Criado[9]发现下肢DVT 形成出现小腿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小腿症状者。因此,对怀疑下肢 DVT 的患者应仔细检查和注意小腿症状。呼吸衰竭是颈髓损伤的严重的并发症,而截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皮肤失去感觉,骨隆突部位的皮肤由于长时间受压与床褥和骨隆突之间而发生神经营养性改变,容易出现褥疮,尤其是急性脊髓损伤术后伴精神异常的患者。患者往往不配合护理人员和家属的工作,拒绝定时翻身、檫身,背部卫生条件差,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更容易出现褥疮。另外,神经异常的患者还可能因为长期留置尿管,喝水很少或拒绝喝水,尿量很少,容易发生泌尿道的感染和结石。由于脊髓损伤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对气温失去调节和适应能力而容易产生高热。为了预防上述的并发症,我们在病房实施了的体位管理。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翻身计划,并明确标出翻身注意事项,即采取轴线翻身法,保持头、颈、肩、躯干一致性活动,避免了不正确翻身可能给患者造成的危害,需要每1―2h 翻身1 次,通常情况下患者翻身时可平卧或左右侧卧,尽量多侧位。压疮是截瘫伴精神异常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卧床、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10]。一旦患者出现褥疮,我们使用了清创胶每日换药。坏死组织清除后,改用溃疡糊和渗液吸收贴每日换药,经过积极治疗,一般患者压疮都能逐渐好转。如果是创面较大或病人体质较差,长期不愈合的病人,有文献报道[11]使用雅博防压疮气垫床,使受压部位交替减压,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整洁,平卧位与左侧卧位交替,疗效很好。另外,我们还训练病人深吸气,鼓励病人有效地咳嗽;对于马尾神经受损,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定时塞肛,刺激大肠的蠕动功能,还有定时夹闭尿管,鼓励病人一天喝水4000ML,排小便时按摩膀胱区,尽量排尽,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很多病人可以恢复部分排大小便的功能。2.3 康复指导 急性脊髓损伤导致截瘫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尤其是出现精神异常的患者。此类患者对康复的疗效要求往往很高,但这不却实际的要求和现实存在很大的冲突。急性期过后,康复的指导对于患者来说有很大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另外一方面,康复的疗效又可以有助于治疗患者的精神异常。作为医护人员,在精神异常病人面前树立威信对整个疾病的治疗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来说,当患者感到最孤独无助的时候,对医护人员是相当信任的,但是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力、技术水平也会对患者的信任产生很大影响。我们要增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反复向家长讲述疾病的一些常识和人们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既让患者和家属打消幻想,又要他们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同时,要使家属认识到对患者的进行心理疏导作用的重要性,并协助家属建立完善的后续自我护理体系,让患者出院后争取达到最大程度的自理能力功能,增强患者战胜截瘫的信心,并且对其精神心理状况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另外一方面,截瘫病人长期卧床,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很容易出现萎缩。如果萎缩的肌肉持续在过伸或过屈位超过两周,就可以引起重要肌群的挛缩畸形,如膝屈曲,足下垂。此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意义很大,目的在于防止关节粘连和韧带萎缩,保持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及关节囊的生理功能,有利于后期残肢的功能重建。有文献报道根据关节活动和肌肉的肌力的情况进行锻炼是很重要的。对于不能活动的部位应予按摩或被动活动;能活动的部位,必须指导功能活动。因为截瘫的病人要长时间坐床或轮椅,所以腰背肌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一般每小时锻炼35min,一天锻炼三小时,若每天锻炼次数更多,且每次锻炼时间太长,肌肉由于持续长时间的活动,肌酸沉积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疼痛,发生疲劳,效果反而不佳。3.讨论伴随精神异常的截瘫患者是住院病人中很特殊的一种,他们和一般状况下的截瘫患者有很大的差异。患者主要分为截瘫前有精神疾病和手术后诱发精神疾病。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这两类患者依从性都较差,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必须很谨慎。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精神状况,无疑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必要时可以选择不进行手术治疗或择期手术治疗。无论是否手术治疗,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沟通都显得相当重要,这不仅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而且有助于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加快患者的康复。相关文献[3]表明截瘫发生后精神障碍发病率将高达89%,严重的精神障碍将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一般截瘫后的患者心理多经历无知期、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承认期和适应期六个不同阶段。本组中的45 例患者截瘫前即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脊髓损伤后截瘫的精神刺激将会进一步加剧了心理障碍以至出现精神异常。本组中15 例患者截瘫后才出现精神异常,经分析发现:这些患者往往期望值很高,甚至3 例患者受伤后一直到手术前不敢入睡,生怕睡着后再也醒不来,长期的睡眠不足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异常。另外,我们还发现男性患者在总人数的70%,作者认为这与男性患者社会压力大,要从事高空作业,容易出现损伤脊髓也有很大的关系。针对这些患者,我们将心理的康复护理贯彻整个治疗过程,严格实行体位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时在康复期进行指导,协助患者和家属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畸形。经过积极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有44 例患者从轮椅过渡到扶拐,占总人数的73.3%,40 例已能自理生活,占病人总数的66.7%。另外,我们还发现,针对一些具有潜在精神障碍的患者,要及早预防发现和治疗,尤其对于有较为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更要加强安全监护和心理疏导,防范患者轻生致残。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文章所属病种
作者简介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介:
该作者其他相关文章
课件下载排行
音频在线听
音频排行榜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名词解释------;1.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卫生,指维护与促进人类心理;2.社区精神卫生:指确信社区应对其成员的心理健康;3.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应用社会精神病学的理论、;4.失职行为:指医护人员因主管不良行为或明显疏忽;5.侵权行为:指医护人员侵害精神病患者的权利而导;1.精神障碍:指个体发生的具有诊断意义的行为和心;2.精神分裂症:是一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名词解释------
1.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卫生,指维护与促进人类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保健措施。
2.社区精神卫生:指确信社区应对其成员的心理健康负责,社区精神卫生机构应该为预防心理问题提供服务,并促使社区及整个体系运转良好。
3.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应用社会精神病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疗技术,对社区范围内全体人群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群心理健康,提高个体承受应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
4.失职行为:指医护人员因主管不良行为或明显疏忽大意,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5.侵权行为:指医护人员侵害精神病患者的权利而导致患者利益受损的行为。
1.精神障碍:指个体发生的具有诊断意义的行为和心理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伴有当前的痛苦烦恼或功能不良,或较多伴有明显的发生死亡、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的风险。
2.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而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以基本个性的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
3.阳性症状:指正常心理功能的偏移或扭曲,涉及到感知 思维 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多个方面,多在疾病的早期和急性发作期出现。
4.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5.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整体感知没有偏差,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
6.联想结构障碍:指思维联系过程缺乏连贯性、目的性和逻辑性。
7.思维逻辑障碍:指概念的形成及判断、推理方面的障碍。
8.意志行为障碍:指表现为无故发笑、独处、发呆、冲动行为、表情和行为姿势的做作、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违拗、被动服从、刻板语言或行为等。
9.阴性症状:指正常的心理功能缺失所表现的各种障碍。
10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 妄想,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一般预后较好,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1抑郁:即情感低落、思维缓慢和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呈典型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12躁狂:即情感高涨或易激怒、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又称三高症状。
13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
14环性心境障碍: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和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15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一贯、反应个人时候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16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的,男多于女。
17冲动性人格障碍: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为特征。
18表演性/癔症性: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
19强迫性: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点,男多余女2倍。
1.儿童孤独症:1983kanner报道/1968rutter提出的,四大特征缺乏对社会的兴趣和反应,语言障碍,语言形式障碍或无语言,怪异的动作和行为。
2.Rett综合征:多女,7-24月,早期发育正常,随后出现手的技巧性动作和语言的部分或完全丧失,严重的语言发育障碍或倒退,明显交往能力缺陷,并有特征性的手刻板性扭动、目的性手部活动丧失、运动共济不良及过度换气。
3.Asperger综合征:也叫做埃斯博格综合症,多在儿童期发病,是一种类似于典型孤独症的交互性社交活动性质异常,其主要表现为活动内容刻板和重复、社会互动功能受损、兴趣狭窄、注意力集中困难、运动协调能力差以及情绪很脆弱等。
4.痴呆:是由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征,通常表现为严重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力和记忆减退为主要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而没有出现意识障碍。
5.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变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痴呆综合征。
6.血管性痴呆(VD):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衰退性疾病。
7.自杀:直接自我毁灭行为,指自愿并主动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8.间接自我毁灭行为:有时又称慢性自杀,指那些明知将导致生命损害的行为,但行为者并无致死的故意,如吸烟酗酒吸毒赌博等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9.自杀死亡:指有意采取自杀行为并导致死亡。
10自杀未遂:指有自杀动机和可能导致死亡的行为,但未造成死亡的结局,有时亦包括那些并不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有自杀姿态。 11自杀意念:指有自杀想法而且愿意去死,但尚未采取自杀行为。
12自杀率:是自杀死亡率的简称,指1年内某特定人群中自杀死亡的发生情况,一般用每年每10万人口自杀死亡人数表示。
1.康复:主要指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职业能力的恢复。
1.社区康复:指启用和开发社区的资源,将残疾人及其家庭和社区视为一个整体,对残疾的康复和预防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1.健康: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2.亚健康状态:指人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减退、机体各系统功能低下等不够健康的生理状态。
3.生活方式:指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爱好、生活目标和生活态度。
4.应激:意为紧迫、逆境反应、紧张、压力、应力。1936塞里Selye H提出。
5.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6.躯体性应激源,指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包括理化、生物学因素等。
7.心理性应激源,指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情境、人际关系紧张、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消极情绪以及不切实际的凶事预感等。
8.文化应激源,指个体从其熟悉的生活方式、语言环境、风俗习惯迁移到陌生环境所面临的文化冲突和挑战。
9.应激反应:也可称应激的心神反应,指个体经认知评价,知其环境中具有威胁性应激源所致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10心身中介机制:指应激的生理反应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最终可涉及机体各系统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11认知评价:指个体对所遇时候事件的性质、程度及可能的危害做出估计。
12社会支持: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工会等社团组织的精神与物质的联系程度。
13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14否认:指对某些客观事实不承认,特别是否认已发生的悲痛、不愉快或令人难堪的经历,以此减轻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感。 15压抑:指把社会道德规范不能接受、具有威胁性的冲动、欲望、情感体验等压制在潜意识当中以保持心境安宁。
16反向:指内心有某种欲望或真实想法,因受社会道德规范或国家法治限制不允许表达,只能尽力伪装,显现相反的态度和行为。 17退化:当人遇到挫折时,有时会放弃习惯化的成熟应对方式,而恢复早年幼稚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己欲。
18转移:当个体对某一对象情绪、欲望或态度限于理智和社会规范的制约时,便在潜意识中将其转移至另一个可代替的对象,如迁怒。
19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潜意识中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为其难以接受的动机、行为和情感辩护,说服自己免除精神痛苦保持个人自尊。
20升华:指个人把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或欲望转向较高尚的目标和方向做表述,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21幽默:指个体遭受挫折、处于尴尬境地时,以奇特、讽喻、含蓄等方式自我解嘲,使之摆脱困境,既无伤大雅有可解除难堪的技巧。 22应对:又称应付、应付策略,指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
23问题指向应对:即针对事件或问题的应对策略,着重改变现存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个体针对已察觉问题或采取积极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回避问题。
24情绪指向应对:即个体情绪反应的应对策略,着重调节和控制应激时的情绪反应,从而降低烦恼并维持适当的内部状态,以便处理各种信息。 25心身疾病:是一些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的总称。
26心身症,指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躯体功能性改变的一类临床病症。
27心身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伴有明显躯体器质性病变的一类疾病。
1.初产妇的角色定位偏差:指初产妇在经历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始终处于被众亲友关注的焦点之后,比较习惯于继续被呵护、被关爱,加之因分娩所致的疲惫不堪,大多数初产妇不能很快一意识到初为人母之角色的全部内涵。
2.乳儿:指刚出生到一岁的孩子。婴儿:指1-3岁的幼儿。
1.心理评估:是按照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所观察的心理变化及行为特征进行评价和测量。
2.智力评定: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测量技术,它不仅能评估人民智力水平的高低,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与患者有关的其他精神病理状况。
3.广泛智力损伤:亦称痴呆。
4.人格评估:是对人格特点的解释和描述,主要涉及情感或行为的非智力方面,通常包括气质或性格类型的特点、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和态度等。是英国的弗兰西斯.高尔登francis galton首先提倡。
5.自陈量表:又称自陈问卷,是测量人格的最常用方法,让被试者自己提供关于个人人格特征的报告。
6.投射测验:又称投射技术,人格评估主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心理学使用广泛,认为通过某种无特定意义的刺激情境可引导人们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要求、动机冲突等内容不自觉的投射出来,通过分析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真实人格特征。
1.咨询:指商谈、征求意见、寻求他人帮助。Riesman定义为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帮助、教育和增长的过程。
2.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指通过沟通来处理精神疾患、行为适应不良和其他情绪问题的各种形式治疗,即由训练有素的治疗者与患者建立起工作关系,旨在减轻症状、纠正不良行为方式,以及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3.一般心理治疗:又称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最基本的技术,可增强患者的身心放于机能,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反应,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及抗衡病痛的信心等。方法:
4.倾听:即治疗者首先应安排较充分的时间,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及问题。
5.解释:即向患者说明道理,帮助患者解除顾虑、树立信心、加强配合、为继续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6.保证:治疗者以充分事实为依据,用充满信心的态度和坚定语调,向患者提出保证一类承诺,甚至承担责任,以消除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情绪,换气其治疗疾病的希望和信心。
7.暗示:即通过言语使患者不经逻辑判断,直觉的接受治疗者灌输的观念以消除吸力病症的方法。
8.行为主义治疗:指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程序,消除或纠正人们的身心异常或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9.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疗法的总称。
10贝克认知治疗:指认知疗法的提倡者贝克所创造改变认知的治疗技术,训练患者根据行为后果检验其信念的可靠性,通过家庭作业、分配任务等方式,让患者看到与其信念对立的证据,从而改变认知。
11同感:指治疗师能进入患者深层、隐秘的知觉世界,观察其内心不断变化的感受。
12转介原则:指咨询者一旦发现来访者的问题或症状超出其索能理解的范围,切不可盲目固守精神分析、行为强化等非药物疗法,必须即使予以相对应的转介。
13移情关系: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治疗师视为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并将其重要人物交往的方式转移到治疗师身上。
1.心理健康教育:指专业工作者以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而展开的有计划有组织有专题有设计的普及性教育活动,以促使人们明确心理健康与整体健康的关系,指导人们主动地掌握有益于心理健康的防御机制和行为应对方式,帮助人们在自身条件下保持良好的稳定的情绪状态,降低或消除社会心理应激对人们健康的严重损害,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简答或论述问题------
一.1.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对象:①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②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研究和干预;③老年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干预;④灾后人群/救灾工作中的精神卫生救援;⑤在职人群/身心残障人士的看法指导;⑥被监管人群/其他人群的健康普及教育。
2.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主要任务:①开展精神疾病的流行疾病的调查;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精神疾病的社区医疗是社区精神卫生的最基本服务形式,精神疾病的社康复;③培训基层精神卫生保健人员,根据不同对象给予不同类型的培训:基层卫生人员如乡村医生、工厂车间卫生人员等,基层精神卫生专职或兼职医生如各乡镇、街道、学校医院的;④精神卫生宣教,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3. 社区精神卫生的干预模式:①个案管理,制定某一个或一组人为个案管理者,确保病人获得持续性及综合性的服务;②主动式社区治疗程序PACT;③过渡性康复站;④自助团体,包括治疗性自助团体和心理社会俱乐部;⑤综合型康复措施,药物维持治疗、家庭干预、环境支持、功能恢复、技能训练摆脱依赖性等。
4.护士的心理素质:①爱心以同情②抗压与包容③独立与协作④敏锐与冷静⑤严谨与灵活。
5.护士的角色功能:①治疗者②管理者③照顾者④辅导者⑤教育者
6.精神卫生与知情同意:①基本要素:提供相关信息、信息的理解/患者做诊疗前的决定、做决定的能力、自愿参加/之前同意过程的目的;②精神患者的知情同意:具备做决的能力的应由其自行完成知情同意过程、不具备者应由其合法代理人或监护人完成。
7.精神科护理涉及的法律问题:①失职行为:延误救治、为尽职守、查对失当、忽略规则、草率文书、违反道德等行为。②侵权行为:剥夺患者权利、泄露患者隐私、有辱患者尊严、侵犯患者身体的非职业行为等。
8.精神卫生与伦理道德:①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②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③掌握与患者沟通的分寸④贯穿慎独精神于工作全程。
9.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①医学标准,②个人经验,如病人的主观感受或观察者的判断。③社会适应标准,④心理检测标准,即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
10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将精神障碍分为10类:器质性精神障碍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②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③心境障碍 ④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 ⑤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⑥人格障碍、习惯与冲突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⑦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⑧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⑨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中学教育、社区精神卫生护理61等内容。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名词解释---1.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卫生,指维护与促进人类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保健措施。 2.社区精神卫生:指确信社区应对其成员的心理健康负责...  社区精神卫生护士的角色 功能:1、治疗者;2、管理 者; 3、照顾者; 4、辅导者; 5、教育者; 不具备“做决定能力”的精 神病患者, 应由其合法代理 人或监护...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名词解释 1.社区精神卫生保健:是精神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地区社会为单元,研究精神疾 病的治疗,预防...  全国高等自学考试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试题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全国高等自学考试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试题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16页 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名词解释 隐藏&& 社区精神卫...  精神康复护理内容 一、合理安排精神病人日常生活 1.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2.合理安排病人的衣、食、住、行 3.督促病人参加适当的活动 二、正确对待多疑的...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龙源...许多精神病患者伴随妄想、行为怪异、幻觉 等症状,如果对这类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  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管理措施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管理措施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护理管... 13页 4下载券社&#8203;区&#8203;卫&#8203;生&#8203;精&#8203;神...定期对居民进行精神健康检查 B.减少复发 D.缓解症状 B.早醒 D.多梦 9.患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患者监护系统需求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