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农村医保如何举报现代男科医院过度医疗?被多个平台举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前天刚从里面治疗出来,想想有点后怕。。

不被医生杀死的47心得+很多病都治错了,“高人”教你识破39个治病误区+参考阅读:过度治疗是健康的大碍+医生的建议到底该不该听?+华人医生谈中国医疗: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命交给医生?
不被医生杀死的47心得
你常做健康检查吗?你生病时吃药都超过三种吗?
日本「医界的良心」近藤诚说:「这些都是不必要,甚至有危险的!」近藤医生从医40多年,倾毕生之力向众人倡导不要做多余的医疗,尤其手术。
在面对自然衰老、病痛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置,又应该怎样来接受「适度的」治疗呢?透过近藤医生的47个喊话,将促使众人轻松看待病老死苦,更积极乐观的度日。
以下是《不被医生杀死的47心得:百万人肯定,现代仁医的良心处方笺》(圆神出版, 8/29)精华摘要。
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这正好与医行天下的口号“我的健康我做主”吻合!
某病人说:「我差点死掉。我打了流感疫苗后,马上感觉身体不适,送到医院好不容易才保住命。」
我告诉他:「那是疫苗的关系,以后不要再打。」
到了第二年,他跟我说:「我今年还是注射了疫苗。」
这种令人发噱的对话,在医疗界经常听到。
也就是说,如同「飞蛾扑火」般,自己主动接近医生,结果丧失性命或缩短寿命的人还真不少。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受医生喜爱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就医十四次左右,达先进国家平均数的两倍以上。政府强力推动健康检查与癌症筛检,而国民也乐于接受。只要到医院,医生一定能帮病患想办法。因为他们是疾病的专家,应该了解如何预防疾病或治疗疾病……
一般人没有经过深思,大多抱持这样的想法,因此即使冒着可能注射疫苗而死亡的风险也要去找医生。感冒药或抗癌剂都治不了病…,医生真的能预防或治愈你的疾病吗?身为医生的我,答案是 NO。
感冒、头痛、高血压、高血脂症、心律不整、癌症……,有九成的疾病,即使是看过了医生而痊愈,但其实未必复元得比较快。而且,副作用或后遗症的风险相当大。例如,针对感冒病毒发挥作用的治疗感冒药,到现在还没有开发出来。退烧的解热剂或止咳的咳嗽药等,可暂时缓和不适症状的「对症疗法药」,虽然能让身体短时间内感觉较为舒适,但是却会延缓复元时间。发烧或咳嗽等症状都是身体正在与病毒战斗,试图将病毒逐出体外的信号。而药物却会妨碍身体本身的治愈力。
流行性感冒可以使用疫苗来预防,或用瑞乐沙等药物来治疗,但都没有医学的证据,充其量只能说达到了「效果值得期待」的水平。相反地,因为感冒药或流行性感冒疫苗的副作用而死亡的人却相当多。
高血压指导棋,促使降血压药的销量暴增六倍
在日本,罹患高血压的人口达4000万人,高血脂症则有3000万人,而糖尿病人口,包含「准患者」在内大约有2300万人……日本的「病人」数可以说相当可观。
但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卖药的策略。
「血压达到这个程度最好接受治疗」,这种所谓的高血压基准,毫无根据的不断调降。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最高血压的基准定为160mmHg,2000年降为140,2008年的代谢症候群检查标准更调降至130。过了五十岁之后,「最高血压130」是一般的数值,因此大多被视为高血压患者而被迫服用降血压药来「治疗」。结果,药品业界一片荣景。1988年时,降血压药的销售额大约2000亿日圆,但到了2008年突破1兆日圆,二十年间成长六倍。血压营销手法非常成功。
日本在十多年前就已发现,国民中总胆固醇较高的人比较长寿,但是标准值却未提高。结果降胆固醇的司他汀类药物每年销售额达2600亿日圆,相关医疗费用估计更高达三倍。世界上数万人规模的追踪调查也发现,使用药物来降低血压或胆固醇,即使数值改善,但早死的风险相对增加。
有九成的癌症是越治疗命越短
有九成的癌症放着不管的话比接受治疗更能健康的存活。已逝的知名新闻主播逸见政孝,在得知罹患恶性的硬胃癌后,虽然接受了大手术,仍不幸在三个月后离世。
我在超过二十年时间中,合计接触超过一百五十名以上的「癌症搁置病人」,其中也有胃硬癌病人,但是没有人在短短数个月内死亡。他们过着一般的生活,很多人存活了三至九年不等。
抗癌剂含有强烈的毒性。抗癌剂的效果只能「暂时性的使癌硬块缩小」,并不能治疗癌症,或延长寿命。然而日本人的癌症又以胃癌、乳癌等实质癌(固态癌)占多数,就这一点来说,使用抗癌剂完全没有意义。只会因为副作用而缩短性命。
那么癌症检查呢?其实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它有效果。癌症不论如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1960年代起因为癌症而死亡的比例并没有下降。没有症状,在检查中发现的癌症,几乎都是不会致命的「疑似癌」(疑似癌的定义详见心得7)。真正致命的癌症都是已经转移的,即使做了切除手术或以抗癌剂治疗已无意义。
总之,癌症尽可能放着不管,反而能快乐地长久存活。
医生比黑道、强盗更为恶质
请大家想一下身边或名人中,是否有人因为医疗过失而死亡或致残?
例如,前面提到的逸见政孝,原是活跃在电视圈的人气主播,发现罹患癌症后宣布:「暂时退出荧光幕以专心治疗。」但是短短数个月就病逝。类似的悲剧近来经常可见。死亡前与病魔搏斗的痛苦,包括严重的倦怠感、恶心、掉发、暴瘦等实在令人同情。
其实,放着不管并不会痛苦的癌症不少,例如胃癌、食道癌、肝癌、子宫癌等都是。忍受痛苦依然不治,是因为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的缘故,但是医生还是不断怂恿的新病患:「癌症非常可怕,最好立即接受治疗。」背了黑锅的癌症想必也非常无奈吧。
不仅限于癌症,有人检查出代谢症候群而开始慢跑,不幸因为心肌梗塞而死亡,也有人发现脑部有动脉瘤而接受手术,结果造成半身麻痹……
因为就医而缩短寿命的人真的不胜枚举。医生比黑道、强盗更为恶质。黑道不会杀死无辜民众,或逼迫一般人切断手指。强盗的目标通常也只是金钱而已。但是医生不但威胁病患支付金钱,而且可能导致病人残障,甚至死亡。
我自己也因为药害而脚部伤残
我小时候每次发烧时,开业医生的父亲就为我打针。感染疟疾而发高烧时,因为注射了过多的抗生素,导致脚部肌肉病变,成为膝部无法弯曲的「肌肉挛缩」,有一段时间要拖着脚走路。
我的疟疾能够治愈或许是抗生素发挥效果,但即使是有效的医疗,仍必须冒着被副作用伤害的危险。
不过,我们父子当时都坚信医疗。我就读小学高年级时,爆发流行性感冒,我带了十位同学回家,请父亲为他们注射预防针。父亲二话不说,为大家注射疫苗,让我得意洋洋好一阵子。
不久后,我自己也走上了医学的道路,学校还没有毕业就结婚生子,而且经常让小孩吃药。直到我当了医生之后,才了解到药害的可怕。
不少小孩因为疫苗或退烧药的副作用,头脑受到伤害,一夜之间变成痴呆状态或甚至死亡。其实这些药物根本没有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果……
知道了这些事实的时候,想到我过去竟做了如此危险的事,不禁背脊发凉。于是,「希望找到在医疗上只获得正面帮助与避免危险的方法,并且尽可能做到减少不必要的痛苦或悲惨的医疗死亡事故」,就成为我最大的心愿。
一切从「挽救原本会被切除的乳房」开始
我从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就进入学校的放射线科,专门针对癌症的放射线治疗,进行研究、授课和门诊的诊察。之后前往美国留学,开始对日本的癌症医疗产生疑问,首先于1988年在月刊《文艺春秋》上发表名为《乳癌不用切除就能痊愈──治愈率相同,却任意切除乳房,可说是外科医生的犯罪行为》的论文。
当时,仅摘除病灶的「乳房保留疗法」在欧美国家已经是很普遍的作法,但是日本依然将整个乳房切除,非常残忍。
我打算将保留疗法传达给更多的女性,希望救助更多的乳房。在此之前,我的姊姊于1983年罹患乳癌时,我也给她看了欧美的治疗实绩,并告诉她:「如果是我,我会选择保留疗法」。姊姊同意采取乳房保留疗法,经过三十年后的现在仍健康地活着。
《文艺春秋》的报导引起了很大的回响,有一年来我门诊选择保留疗法的患者达到3000人,占全日本乳癌患者的1%。二十年后的今天,日本乳癌的患者有六成以上选择保留疗法。
我广泛学习世界各国的癌症治疗法,而且可能是日本第一个将癌症百分之百告知病人的医生。
我在1996年上市的著作《抗癌革命──与癌共生》中,发表癌症有真正的癌与疑似癌,不论哪一种,手术或抗癌剂的治疗都是无效的,结果引发激烈争论。之后出版的《逃离不良治疗和医生的启示》、《大学附设医院使病患死亡时》等著作中,更提到有关医疗的全盘问题。
在这三十年间,包括周六、日在内,我每天清晨六点即进入研究室,除了为病患诊察之外,几乎都在阅读或写作医学论文。整天伏案工作,感觉就快与桌椅连结一体了。
病患们,不要与疾病作无谓的抗争
2012年,对我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
首先,我归纳「癌症搁置患者」之治疗过程的著作《推荐癌症搁置疗法──一五○名患者的证言》问世,其中接受我诊治时间最久的患者,有二十二年之久。实际证明了《抗癌革命──与癌共生》中「疑似癌」的理论,让我放下了肩上的一个重担。
「大学附设医院的癌症门诊,却不治疗癌症」,能够持续进行这项某种意义上可称之为奇迹的工作,主要拜庆应大学的「自由」与「独立自尊」的精神所赐,对此我由衷感谢。而且,这一年还意外获得了「菊池宽赏」。1988年我在《文艺春秋》上发表《乳癌不用切除乳房就能治愈》时,就已有「等于向日本的医学界宣战,未来不但无法出人头地,在医院内也可能遭抵制」的心理准备,但我仍决心独自奋斗,尽可能让更多的人理解。能得到这个奖,我真的非常高兴。
本书归纳了避免无谓痛苦的治疗和悲惨的医疗致死的心得。例如,最近「预防医学」非常兴盛,但它的真正面貌却是「招徕患者的医学」。我希望大家不要成为医生的「肥羊」。
设备齐全的大学附设医院、日本红十字会医疗中心、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一般人认为是「好医院」的大规模医院,请将它们视为「能接受最佳实验的医院」。
罹患癌症,要忍受莫大的痛苦,仍然难逃一死。但死亡并非癌症所造成,而是「治疗的结果」。不过,医生一定会说是「癌症的缘故」。请不要被骗。基本上,如果没有自觉症状,而且胃口正常的话,即使医生认为哪些部位不正常,或是发现癌细胞,最好都把这些话抛在脑后。急着治疗,反而会缩短寿命。
现在,透过书籍或网络,很轻易就能获得各种信息。这真是非常了不起的时代。过去「有关疾病的问题都信赖医生,并且一切听从医生」的人,请改变观念,养成「对医生抱持怀疑态度,自己进行调查」的习惯。
请学习避免被医生杀害的方法,以保护自己免于枉死。因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人生都是唯一的。
●心得 「先去医院再说」的人,是医生的「肥羊」
这样的医生真的亲切吗?
患者一出现咳嗽就往医院跑,医生只要听到「好像有点感冒的样子」,就开出止咳、退烧、消炎、抗生素、胃药……等,一大堆药。
「要不要顺便量个血压?啊,稍微高了一点。开点药给你吧。还有血糖值也要注意。」像这样地建议你接受一项又一项检查。
你觉得「这个医生真亲切」,而心存感激吗?
另外,每年注射流行性感冒疫苗,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和癌症筛检。听到「血压太高」「肺部有阴影」等就脸色发白,乖乖地照医生的指示吃药,或是接受精密检查。
被诊断出癌症时,就立即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的标准治疗。
医疗是一种商业行为,医生也要生活。医生必须尽可能增加病人,让他们就医。如果被医生的花言巧语所骗,就会成为他们的「肥羊」。将珍贵的时间和金钱奉献给医生,却缩短了自己的寿命。
●心得 越常看医生的人越早死
对医疗感到满意,死亡率却提高26%!?
有一项最新而且相当有趣的资料。美国医师学会出版的著名杂志,于2012年刊登了一篇报导《满意的代价》,引起广大回响。
这是为了调查医疗费用与健康的关系,以超过5万名参加医疗保险的美国人为对象,花了五年时间所得到的惊人结果。
这5万人每年平均就医次数大约五次。对于一年间接受的医疗服务,以五个问题来调查病患的满意度:
?是否注意倾听病人说话?
?是否以容易理解的词汇来说明?
?是否尊重病人所说的内容?
?是否花费充分的时间?
?是否满意医疗工作人员的服务?
当然,遇到亲切的医院或医生,接受到越多的体贴医疗服务的人,满意度也越高。
这项调查的结果分成四级,满意度最高的群组,住院天数比满意度最低的群组多了9%。花费在医疗或药品上的费用也高出9%。对医疗满意的人属于「未雨绸缪型」,身体出现某些异状就立即就医、吃药或住院。但是追踪四、五年后发现,满意度最高的群组,死亡率却比满意度最低的群组高出26%。
在医院和药品上花了高额的金钱,而且住院越久寿命却越短,可以的话,美国医师学会大概不想公开这项资料吧!
●心得 「血压130,生病了!」没这回事
不能只看数值就以为生病
日本高血压患者有4000万人,高血脂患者有3000万人……
「病人」的数目相当可观。
高血压和高血脂都有所谓的「标准值」。超过此数值就会被诊断为疾病。
例如,血压的标准值,最高血压(收缩压)为140mmHg,最低血压(舒张压)为90mmHg。超过此数值就是高血压。
这个标准值很乱来,完全靠不住。
每一种疾病的标准值都由它的专门学会制定,但是这些数值都是经过协商,在没有根据下做出决定的。特别是高血压的标准值,「操作」的痕迹非常明显。
1998年,厚生省全国调查时的标准值为160╱95以上。
但是到了2000年,在没有明确理由的状况下降为140╱90。依照1998年的标准值,日本的高血压患者约有1600万人,但根据新标准,患者人数即增加到3700万人。
2008年开始的代谢症候群健康检查,19至64岁的人,若合并患有糖尿病或肾脏病,则血压在130╱80以上就被列为治疗对象。
高血压有九成以上原因不明。而且,日本也没有关于降低血压可使死亡率下降,或减少心脏病、脑中风发生率的实证资料。
成年之后,动脉会逐渐老化、变硬,将血液送出的力量相对减弱。
因此,为了将血液不断送至脑部和手脚的每个部位,血压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如果使用药物让血压下降,就可能造成失智或脚步蹒跚。
芬兰曾经观察521名「未服用降血压剂」的75至85岁男女高龄者,结果发现80岁以上,而且最高血压超过180的人生存率最高,不到140的人,其生存率则明显下降。
但是日本却认为最高血压超过130就是异常,而要求以药物来降低。
●心得 吃药降血糖没意义,而且副作用大
不要吃药,多多走路!
1990年代,英国曾进行一项大规模的试验。
试验对象为没有自觉症状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未达标准的120%,血糖值在110~270mg╱dL之间的3800人。以抽签方式分成二组,A组以饮食疗法为主,只有血糖值超过270时才进行药物治疗。B组则使用降血糖药,使血糖值保持在110以下。
经过长达十年的观察,「死亡、肾衰竭、失明等征状,经统计后发现并没有多大的差异」。
相对地,B组因低血糖造成的身体不适则达A组的三偣。
降血糖药在并发症的预防和延长寿命上没有任何效果,但是副作用大,很容易引发过敏症状、腹泻、头痛、耳鸣、倦怠感、体温下降、嗜睡、浮肿、视力障碍、肠阻塞、肝功能障碍等,且常为这些药物副作用所苦。
因此,以药物控制血糖,一旦出现「经常倦怠」「容易焦虑」「脚部浮肿」「失智」等症状的话,即可怀疑是药害所引起。
糖尿病确实是可怕的疾病,但是「准患者两千万人」则有些夸大。日本糖尿病学会1999年时,将诊断标准的空腹血糖值由原来的140改为126。这项变更并没有根据,只是追随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将标准订得更严格,结果使得糖尿病患者大幅增加。
根据运动疗法的资料已知,很多人透过长期有恒地「走路、骑自行车、游泳、伸展」等有氧运动降低了血糖值。
适度的运动在防止身体钝化方面也相当重要。发现「血糖值偏高」时,不妨多多走路。
●心得不要养成动不动就找医生开药的习惯
别当药罐子,以免被抗药性细菌杀死
很多病人看了病不拿药会不满也是一大问题。
大量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剂,会产生「细菌抗药性」的问题。日本今天就是世界上「院内感染」最严重的国家。
从传染病患者身上检出的黄色葡萄球菌中,会引起院内感染的抗药性菌「抗药性金黄葡萄球菌(MRSA)」所占的比例,意大利为42%、美国为40%、英国为37%、西班牙为36%、德国仅9%、荷兰为0%。日本则高达「70%~80%」,在先进国家中最为严重。
细菌或病毒中,抗生素和抗菌药无法杀死的称为「抗药性菌」或是「细菌产生抗药性」。细菌产生抗药性后,过去的药物无法再发挥效果,即使是很容易治疗的疾病也会恶化,甚至致命。最近引起更大问题的「多重抗药性菌」,更不只对一种药物具有抗药性,同时对多种药物都有抗药性。
容易被抗药性菌感染的,包括手术后的病患和高龄者等扺抗力较弱,以及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
在日本不只有人过度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就连家畜或宠物也广泛使用。以养猪业为例,除了治病之外,还添加在饲料中作为生长促进剂。这也是日本抗药性菌蔓延的原因之一。
有人说「日本因为医疗发达,因此日本人寿命排名世界第一」,但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导致日本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肠胃炎、肺炎、结核病等传染病。战后由于营养和卫生改善,才大幅延长寿命。
由欧美国家19世纪以后的死亡统计来看,结核病、猩红热、麻疹、伤寒等都可藉营养和卫生的改善而减少,在引进抗生素和疫苗之前,死亡率已经降低。
现今几乎没有非依赖药物不可的疾病。因此不要过度仰赖药物,以免被抗药性菌杀害。
●心得 规画持续工作到百岁的人生
工作至百岁成为常态的时代
2012年9月,一位「百岁的上班族」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我从七十岁起任职至今的公司,是我人生中工作最久的地方。」并且表示,现在每天仍转乘电车通勤。
同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百岁以上的国民已超过5万人。并推算到2052年时,达到百岁以上的人将突破70万人。
也就是说,现在60岁以上的日本人中,有70万人40年后仍然活在世上……
不久的将来,「百岁的上班族」不会再引起媒体注目,因为,一般人持续工作到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的时代不久即将到来。
2013年4月,「老年人就业稳定新法」正式实施,退休年龄可延至65岁,但另一方面,政府的国家战略会议中却有人大胆提出「四十岁退休制」。这项提案的意图是,「未来为了让大家工作到七十五岁以上,不妨以四十岁左右作为人生的一个区隔。」
如果到了六十多岁大家都靠年金悠闲度日,相信社会很难承受。而且每个人对于自己成了社会包袱,时间还长达四十年之久,大概也会感到不安吧。
离死亡还很久
最近,摸索「死亡方式」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不希望失智或卧床拖累家人」、「不想因治疗而受苦」、「不希望被视为社会包袱」……为了避免晚年吃苦头而思考如何死亡。
但是,在进入天国之前,还有数十年的「缓冲时间」。
《日经商业》杂志日号的特集《从隐居到持续工作至百岁的时代来临》中,刊载了退休后如何度过充实生活的心得。
?早日学习适合社会环境的技术
?自发性的进行健康管理,以期能够长期而健康的工作
?思考如何将过去培养的「人脉资产」转移给下一代
?上班族时代的地位和自尊有百害而无一利
摸索着走向人类史上空前超长寿时代的我们,必须大幅改变想法。
退休后不是被社会环境「淘汰」,而是「走在前头」。
不是永远健康的「存活」,而是注意健康管理,以「持续工作下去」。
过去所培养的人际关系,不是「加深旧交」,而是「活用以反馈社会」。
上班族时代的地位和自尊,不再「拥抱不放」,而是「遗忘」。
这篇特集中还介绍了大贸易公司的退休职员,为了提升所有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而成立的「经营支持NPO俱乐部」。会员大约有160人,虽然平均年龄达70.1岁,但对于大量请求协助的案件仍能全力因应。
我过了六十岁后,曾觉得「或许大限之日即将到来」,但是看到「2052年时,一百岁以上的国民有七十万人」的数字后,我改变了想法,认为如果每天等待大限之日到来,人将会麻痹,因此开始摸索人生的新舞台。
近藤 Makoto Kondoh
慶應大學醫院放射科醫生,行醫至今超過40年。1948年出生。1973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系,同年進入該大學放射線科。年赴美國留學。1983年起擔任慶大醫學系放射線科講師。專長為癌症的放射線治療,為了實現以病患為本位的治療,積極推動醫療資訊的公開化。
近藤醫生不止是乳房保留療法的先驅,更發表許多與大眾切身相關、卻無人敢言說的醫療意見,例如抗癌劑的毒性、擴大手術的危險性等癌症療法。此外,他還持續進行醫療啟蒙教育,這些功績使他獲得2012年「第60屆菊池寬賞」。代表著作有《抗癌革命──與癌共生》、《癌症別急著開刀》、《「剩三個月的生命」是謊言》、《不被醫生殺死的47心得》等多部敲響醫療警鐘的大作。
服药过量死亡人数高于车祸
联邦疾病防控中心主任表示,联邦一项调研显示,那些“问题处方医师”是需要大家多关注的对象:处方药用药过量每年杀死超过1万6000人。
联邦政府的一项调研显示,医师开的处方药实际上是那些长期使用镇痛剂作毒品的人的来源。这项调研显示,长期以来人们相信,立法者愿意接受这样的描述,即使用毒品的人的毒品并非源于医师开出的处方药,而是来自于他们的亲友。
联邦疾病防控中心主任佛雷顿根据这项调研报告指出,人们应花更多的精力关注那些乱开处方药的医师,他称这些医师为“问题处方医师。”
联邦政府的这份调研周一发表在全美医学协会杂志上,这份调研与2012年时代周刊公布的调研稿件内容相吻合,即周刊的调研稿件称,最近几年,南加州发生的处方药过量死亡的案件的根源将近半数来自那些开处方药的医师。时代周刊的稿件同时指出,警方也没有去做调研,尽早确认那些乱开处方药的医师都是些什么人。
佛雷顿指出,联邦政府的调研及媒体的调查报道都说明,许多长期使用镇痛剂作毒品以及因使用镇痛剂过量而死亡的人,他们的药物来源都是那些医师。
根据这份调研报告,每年有超过1万6000人因使用OxyContin和Vicodin这两种镇痛剂过量而死亡。而这一死亡人数已超过了全美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
很多病都治错了,“高人”教你识破39个治病误区
一、风湿、类风湿乱用“驱风止痛药”之误
得风湿病的人,开始并不重,有的只是手腕或腰腿疼而已,本应用“血行风退”、“血旺瘀除”理论治其本。而盲目用各种激素、止痛明显的风湿药,导致骨节变形,此为用药之误。 -
二、、腰间盘脱出之误 -
由于长期劳累、着凉引起腰腿疼,长期不好,突然一天加重不敢转身或起卧,这属于脊柱失去支撑全身之力,本应从“肾生脊髓”理论出发,急应从补气血入手,而误认“突出”引起,单纯复位,造成拉伤之误。 -
三、胃病、溃疡之误
胃本怕寒,长期胃病,应暖胃“补命门之火”叫做“釜底加薪”之法,而误用各种酸碱中和之药,大伤胃壁粘膜造成终生不愈之误。
四、股骨头坏死手术之误
股骨头坏死说法有误,从拍片上看,肌骨头部出现阴影,那属于骨膜部分,骨膜变暗属于该处血流不畅,肾生骨髓,骨髓生骨,而骨生骨骨膜,尤如血生肉,肉生皮一样,皮破可以封口愈合,那么只要肾强,血旺,股骨头自然回春,整个股骨头根本没有坏死,有什么理由要把整个股骨头手术换掉,此病一般从着凉、劳伤过度而得,暖肾养血很快可以恢复,一旦手术,用死的“部件”去换活的骨头必将永无宁日
五、前列腺不补命门之误
尿滞或尿少及腰疼,本是肾虚,命门火力不足使膀胱气化受阻,久而久之,使前列腺增大,根源在于肾脏虚寒,大补命门之火,前列腺自然恢复。
六、糖尿病检测之误
本无糖尿病,因某些病去住院打针、吃药,再去测身体数据,本不应正常,特别是血糖数, 在药物作用下有可能高,误服降糖药,岂不终生为病。特别是青少年,容易被误认为是胰导素依赖性。 -
7、血栓不养血之误
由于身体长期不佳,一旦生气上火,加上劳累过度,突然晕倒,或手脚麻木或口眼歪斜,这本属虚脱症,理应大补气血、气旺血通,而误认血管堵塞,用扩张化瘀药,虽表面好转,容易造成后遗症终生不愈。 -
8、心脏病长期依赖、镇静之误 -
长期心悸、失眠或心绞痛,实属心血不足、神不安之症。心藏神,主神明,应养血安神,而误用镇静、扩张或盲目手术,必然造成依赖药的局面。 -
9、高血压依赖降压药之误 -
血压本是“标尺”,由人的体质好坏决定,所以忽高忽低。不提高体质、增加气血,去恢复血压,而依赖降压药,终不见天日。 -
10、肠道病长期依赖消炎、灌肠之误 -
大肠主传泻糟粕,它的功能与肠内津液多少有关,而误用灌肠、消炎,造成津液丧失,久而久之溃疡面很难愈合,正确途径是暖肠增液。 -
11、口腔溃疡、咽炎伤津之误 -
由于外感引起嗓子疼,外表不解而一味消炎伤及津液,再用寒药过重,造成长期不愈。 -
12、丙肝、乙肝病毒消炎伤体之误 -
俗话说,正气盛,邪不侵。同的一桌吃饭有得病和不得病之分,差在体质上。对于“肝病”单纯依赖消炎是没有出路的,必须用中医理论 “以肾养肝”。因为肾为肝之母,滋其母、养其子,才能不至于治此失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13、泌尿系统疾病之误-
泌尿系统出现各种症状,如溃疡、红肿、痒痛等,尤如口腔或身体其它部位出现溃疡一样,都是湿毒,并非都责咎于外来所为,应用中药补正气,提高免疫力,很快容易治愈。 -
14、各种结石乱打乱排之误 -
各种结石本是身体该部失调形成的一种现象,尤如地下岩浆一样不见天日,永远是软的,可气化、可吸收;尤如嗓中之痰,随吐随生,怎能用排石之法,伤及脏腑呢?正确途径应找出原因,气化吸收。 -
15、顽固皮肤病乱抹乱涂之误 -
皮肤本是人的第二个新陈代谢通道,靠血肉给其营养来生存,也就是说血养肉,肉长皮,不加强血肉建设,而从表面乱涂乱抹容易造成色素被伤之过,尤如树皮好坏与根部养份旺盛有关一样,应加强气血建设。 -
16、白血病之误
由于外感或惊吓引起发烧,如果不能对症下药,使高烧达四十度以上,急度退烧,容易引起血球数据急变,形成白
血病之误。
十五、心肌炎之误 -
由于感冒,不按理论去解表,或调理三焦,而盲目消炎,攻伐失度伤及心脏,再去查心脏数据,容易产生心肌炎之误。 -
十六、外感之误 -
中医讲“外感有邪,医随四季”,这就是说感冒要随四季变化对症下药,如“辛温发表”“辛凉透表”等。总之,冬季伤寒分六经,夏秋温病究三焦,怎能一律打针消炎,容易它变。 -
十七、急重病错失良机产生后遗症之误 -
有些重病来势急或突然,在辩证治疗上最容易“失之丝毫,逆之千里”,对症则不留后遗症,不对症则终生为病,能否治愈就在刚开始用药之间,如精神病、癫痫、血栓突发、美尼尔等。 -
十八、美尼尔眩晕症错用镇肝息风、点滴之误 -
美尼尔眩晕症,本是肝肾长期不足,伴随脾胃不和,造成大脑清空,呕吐不止,天旋地转,此症正犯时(不敢睁眼睛,吐胆汁),喝上中药,大补气血,当场即止,而用别的方法,将没完没了。 -
十九、女人血崩(大流血)之误 -
妇女患经期大流血,刮宫、打止血针、吃止血药都不效时,此为血虚已极,造成血不归源,应用中药大补气血,引血归经应止,不可当血旺看,而误用寒凉之药或止血法。 -
二十、脉管炎消炎化瘀之误 -
脉管炎此为阴疽血寒之症,是由曾涉水、受冻或长期站立而得,不可依赖消炎化瘀截肢之法,应宣通阳气,温经养血可愈。 -
二十一、骨伤过服红伤药之误 -
伤损之症,刚得可以用一下跌打损伤红伤药,但不能依赖它,因为伤口愈合,最终要靠气血旺盛,只有大补气血伤口才有愈合能力。 -
二十二、眼底出血,视力下降乱用消炎之误 -
眼睛是集五脏之精华,其中瞳孔为肾气所主,黑珠为肝经所主,白珠为肺经所主,视力下降,是肝肾不足的象征,至于眼底出血,视网膜脱落,也是这方面原因造成的,只有补肾养血才能恢复。 -
二十三、鼻炎误用寒凉药之误 -
鼻子是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通道,空气中的氧份通过鼻子的过滤及预热而进入人体,一旦气温变低,衣服少穿就容易产生鼻塞,所以鼻子不通气,大部分为寒症,也称为阳气不宣,不可用寒凉药。 -
二十四、牙疼误用拔牙之误 -
急性牙疼本是阳明经胃火上冲而致,即使有龋齿,也是长期上火没得到调整而致,一两付去胃火药,立见成效,且不容易再犯,不可拔掉做一生无牙之蠢事,极少数属于肾虚牙疼,应对症下药。 -
二十五、癔病、癫痫、神经病依赖镇静之误 -
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等神经系统疾病开始是由于生气、忧郁或惊吓而得,所以千万不能依赖镇静药使其麻醉入睡伤其正气,应先通下,后养血安神,这样不留后遗症,否则将永无宁日。 -
二十六、脱发不补血之误 -
头发中医称为“血余”,这就是说,只有血旺发才能生,所以只有肾强、脾旺,血才能旺,发才能生。 -
二十七、浮肿依靠利水之误 -
人下肢浮肿,严重达到小腹浮肿,小便变少,此为中焦脾胃升降失调,肝气郁滞,下焦肾脏火力下降,不能气化而为,一般由生气或乱用消炎伤肾药造成的。单纯利尿,必将形成恶性循环,越利越重。 -
二十九、失眠、神经衰弱乱用安眠药之误 -
失眠乃血不足、神不安、心不得血养,一般由心不静、思虑耗血而致,养血安神,心安觉眠,不可依赖催眠药。 -
三十、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消炎之误 -
患长期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都是体虚,都是讲肾主纳气,肺主呼气,纳气无根,呼气无力,必然加重气管负担,正确的治疗途径,应滋肾水,润肺脏,才能从根本解决,千万不能长期依赖安茶碱等消炎药以耗正气。 -
三十二、乳房肿块盲目手术之误 -
乳头为厥阴肝经,乳盘为阳明胃经,怒伤肝,思伤脾胃,此为思虑生气而得,应舒郁化气可愈,盲目手术,伤气血,留郁气,恐有它变。 -
三十三、乱用“补钙”之误 -
人体的一切机能,包括生命的存在,都来源于气血的旺盛,它的每个成份的多少、比例都与气血旺盛与衰败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血旺盛,所测数据就标准,血衰败比例就失调,就会缺东少西,是血旺与否所含成份多少,不是成份多少决定血能否旺盛,不加分析,不问缺乏的原因,盲目对身体乱“补钙”或其它元素,这样下去势必和一庄稼一样,靠化肥过日子,对人类寿命起早熟早衰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对儿童和少年更是坑害不浅。 -
三十四、手术乱换器官之误 -
人体是生命不是死的机器,各个器官都包含生长和枯萎两个发展方向,就好比一个人瘦的皮包骨可以再胖起来一样,就看你给它创造什么样的条件,人们换肾、换心脏瓣膜、摘脾、脉管炎截肢及换股骨头等等,都是破坏性治疗,至于拿人造的“死材料”去换虽然衰败但还尚有生命的各个器官,必形成终身残疾,这样做是不把生命放在眼里,请患者们三思。 -
三十五、乱用手术不计后果之误 -
对于儿童经常感冒,不找原因,不去提高免疫力,而轻易去摘扁桃体;对小腹疼不分析饮食冷热不均之因,而盲目去动阑尾手术,对胆结石不找生气上火之因,而摘胆等等,甚至牙疼,这样上火引起的小病,也都以手术为快,试问人体这些器官都可有可无吗? -
三十六、“半身不遂”强行锻炼之误 -
任何事物、事情都有节度,超过限度,都会适得其反,“行走不便”是气血、体质上不来。古人讲“久行伤筋,久立伤骨”,超负荷行走锻炼必然影响病的恢复,不可不知。 -
三十七、常服“凉药、泻药”之误 -
一些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总以为自己有火, 便常服“龙胆泻肝丸”、“牛黄上清丸”之类,孰不知一切泻药、凉药都没有常服作为保健之理,久而久之,必伤及心脏及其它脏腑,切记。 -
三十八、常服“各种伤体药”之误 -
各种降压片、心痛定、苏合丸、救心丸及速效感冒片等,是应急药品,长期服用,会使唇部发暗,舌质成绛深色,那时即为伤津,破坏体质,随之心绞痛、脑出血、脑梗塞等病会像是堤坝决口一样,突发其来,常服这些药品之过。
三十九、盲目乱诊乱看查体之误
人生于世,每天受饮食、气候冷热、世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如日月圆缺,自必回和,有时自己会调整过来,不要盲目乱诊乱看,尤其是用“死的仪器”去查活的人体,恐有瞬息万变之误,容易治此失彼。有些大病不一定都是发现晚,恰是乱诊、乱测出来的。千万不要把饮食、生气、气候对身体的临时影响也当作潜伏期看。
参考阅读:过度治疗是健康的大碍
年纪大了,衰老是一个正常现象。据医学报告人的脑萎缩和骨质疏松在五十岁左右就开始了,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和手脚不利索。为了阻止衰老,有人选择了运动,有人选择了保养。市面上各种营养液、保健品、维生素、健身器应运而生,是孝敬老人最好的礼品,也是中年人乃至年轻人热衷追捧的商品。看到有的老人七老八十还保持着中年人的容貌,人们纷纷投去羡慕的眼光,打听长寿之道。然而一百个老人有一百个长寿之道,没一个人是靠生病吃药、卧床不起而长寿的(巴金是例外,生不如死是对他的惩罚)。比较共性的是心态平和、知足常乐、生活有序、营养平衡,关爱他人,喜欢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外在的年轻或许能表达心态的年轻,但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有健康的晚年。
我有一个同学在大医院当医生。二十年前他曾经对我说:医生看到的病人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看不好的;有三分之一的病是不需要看的,多休息自然会好的;只有三分之一的病或许是需要到医院来看的。大多数医生也是有一定能力减少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甚至让病人完全康复离开医院的。除了外科手术,没有一种病是可以彻底治好的。发热、感冒、咳嗽、流涕是人体自身免疫力在抵抗外来病菌入侵时产生的症状,病人却往往把它们当成疾病本身的症状,药物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减弱了病人自身的免疫力,所以患病以后的人会感觉体质特别虚弱,原有的病症复发或患上其他的疾病。然而,所有到医院看病的人都是不知道这些的,他们以为医生个个都是神仙,是什么病都能治的。医生既不能对他说“你没病”,也不能对他说“你的病是看不好的”,都得给他治、都得给他开药。否则他会缠住你,跟你没完没了。有的人付了几毛钱的挂号费,以为医生必须笑脸相迎地陪他聊天,回答他所提出的一切问题,也不看看等在他后面排着长队的病人一个个拉着长脸,盼着他早点滚蛋。
同学说起他刚进医院遇到的一件事情,让我们对医院的苦衷有所了解。有个病人明明已经死了,主治医生还在组织抢救,打强心针,做人工呼吸,上各种急救措施,几个人忙了一个多小时才消停。事后同学问这个老医生:“为什么要做这种‘无用功’?”这个老医生回答他说:“你刚进医院不懂,以后你会懂的,这是做给活人看的,你得体谅死者家属的心情。碰到不讲理的家属,这种‘无用功’绝对是有用的,甚至可以赢一场官司。”
同学给大家的忠告是“没病千万别进医院”、“有病能不进医院也不要进医院”、“没病不要乱吃药”、“有病能不吃药也不要多吃药”。
1976年哥伦比亚堡高塔市的医生罢工52天,出现了一个被称为“不寻常的副作用”:就是当地死亡率下降了35%。同年,在美国洛杉矶,当医生对医疗事故保险涨价不满而罢工示威时,全市病人死亡率也下降了18%。
1973年,以色列全国医生大罢工。为期长达一个月,根据耶路撒冷埋葬协会的统计指出该月的全国死亡人数下降了50%。十年后,1983年,以色列医生再次举行全国总罢工,这次罢工的时间长达85天。过后,以色列耶路撒冷埋葬协会又做了一次统计,在这85天中,全国人口的死亡率又下降了50%。
波美特拉博士(Dr.Bruce Pomerant)对80年代西方国家医生罢工与死亡率下降进行了调查,又得出:死亡率的下降与医生罢工日期的长短成正比。目前最优的世界纪录是死亡率下降50%。
于此,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指出,全球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的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还有三分之一死于医源性事故。换句话说,有三分之一病人是药死的,有三分之一病人是治死的。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纪小龙在他的《最好的保健是顺其自然》一文中说:不要过分强调外因的作用,按照自己本身生命运动的规律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小孩、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自然之道(不要相互攀比)。男性的强壮和性能力是由身体里的男性激素决定的,不是用什么药物,吃什么食物能够补充的。化妆品只能用作心理安慰。皮肤的黑与白决定于黑色素细胞产生的色素的多和少。可以运动,但不能透支,任何运动形式都有它最佳的频度和幅度。好比说心跳,正常的心跳是每分钟70下,你不能让它跳120下、150下。医生对大病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人体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每个医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把误诊率降到最低,但是再控制也控制不住。只要当医生,没有不误诊的。小医生小错,大医生大错,新医生新错,老医生老错(为什么大医生、老医生与小医生、新医生的误诊率差不多呢?因为大医生、老医生要遇到的疑难病例多),这是规律。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太复杂,一时说不清。但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原则:如果在一家医院被一个医生诊断得了什么病,你一定要到第二家医院去核实,这是最简单的减少误诊的方法(不要轻易地将第一家医院的诊断结果告诉第二家医院)。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医学只能解决三分之一的病(这个说法与我同学的说法不谋而合)。纪小龙说“医生永远是无奈的,因为他每天都面临着失败。”
据一份资料显示,有十种特征的人群易长寿:一,身材矮者,男165~168厘米,女159~162厘米。二,稍胖者,稍胖的人体能和抗病力均优于瘦人。三,秃顶者,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四,耳长者,体内贤气旺盛。五,腰细者。六,一二胎出生者。七,居绿者,指农村人比城市人易长寿。八,多梦者,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人脑中存在着与睡眠有关的物质——催眠素,多梦者催眠素多,易长寿。九,B型血者。十,血压偏高者,芬兰医生发现80岁以上的寿星血压都在160/90mmHg左右。
在我们普通人眼中秃顶、肥胖、多梦、血压偏高绝对是个毛病,有此特征的人有些也是会到医院去找医生看的。面对庞大的就医人群,有些医生明知道有些病是不用看的,有些病是看不好的,然而他能说实话吗?他敢拒绝给就诊者开处方吗?他说了实话,拒绝开处方给药,医院还会让他继续做医生吗?
有些病人被医院判了“死刑”,到寺庙去烧香磕头求菩萨保佑,过了“大限”居然没有死,身体还渐渐地好了起来,再去检查有的连病灶都不见了。是菩萨显灵吗?不是!是医生的误诊,是因为放弃了原有的过度治疗。如果菩萨比医生还灵,寺庙里的出家人是不会生病的,生了病也是不用到医院去的,我们在医院里也永远看不到出家人了。最可悲的是很多医院的过度治疗和过度吃药是病人自找的,医生心里清楚,按病人的要求治疗只是为了避免与病人发生矛盾。
城市里买药太方便了,让很多病人久病成良医,自己给自己开药。有些人把吃药看得比吃饭还重要,饭可以缺一顿不吃,药却是一顿也不能少吃的。吃惯了药,不吃还真的有点难受(其实是心理作用)。农村缺医少药,在偏僻的小山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健康的长寿老人?除了新鲜空气和没有受到污染的水资源之外,没有机会过度治疗和过度吃药或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大家的健康长寿,最后,我再重复一下我的同学给大家的忠告:“没病千万别进医院”、“有病能不进医院也不要进医院”,“没病不要乱吃药”、“有病能不吃药也不要多吃药”。
医生的建议到底该不该听?
家长把这次经历发到微博,从评论来看很多事痛骂医生没有医术、没有医德、唯利是图;有一部分很可能是医生的评论会从中立角度出发来评论腰穿的必要性与否;还有少部分甚至认为是后一家医院的广告软文。
  我对微博中孩子家长的心情非常理解。自家娃生了病,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恨不得病转到自己身上;到医院希望医生能快刀斩乱麻,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护士们一针见血,药到病除,这很可能是大部分孩子家长的心态。同时,我又是一名外科医生,从职业的角度出发,微博中两位医生的处理又都有合理之处。网络是个多元化的平台,给很多人提供了发泄情绪的途径;大部分人发泄完了就结束了,不会去想想背后的原因。所以呢,这里就想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件事情背后折射的问题。
  从微博内容看,作者还是比较客观的,能够大致反映出事情的经过。首先讨论一下儿童专科医院的处理,特需急诊的医生为什么会建议给孩子做腰穿?
  可能原因之一:孩子的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类似脑膜炎的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果是阳性能够确诊。这是做腰穿的最充足的理由。有些业余爱好医学的人可能会拿百度和教科书的内容反驳,你看,书上说了,脑膜炎的头痛是什么特点,呕吐是什么类型的呕吐,而且,脑膜炎还会有颈部僵硬啊,皮疹啊,意识不清啊什么的,这个小孩都没有啊,没搞清楚就要做腰穿,这样的医生水平太差了!这不是“草菅娃命”吗?各位百度达人,教科书列出来的只是最典型的症状,如果单纯对照教科书能看病,大部分医学院和医院都可以关门了。医学本身是不确定的科学,同样的病,不同的表现,或者类似的表现,却是不同的病,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大部分孩子家长没有见过脑膜炎是什么样的,而儿童医院的专科医师却会见到不止一例脑膜炎,这就是实践的差距。如果一位专科医师在经过详细问诊、查体、沟通后做出的深思熟虑的建议,患者是应该遵从的。
  可能原因之二:孩子的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这些类似脑膜炎的症状,虽然不太像典型脑膜炎,但还是应该做一个腰穿,这样结果如果是阴性更让人放心。这是目前很多大医院医生接诊时的常见思维,被人诟病的“过度检查”、“过度医疗”也多出于此。我国曾出台过一条有关医疗的法规叫“举证责任倒置”,规定医疗单位在有医疗纠纷的时候,需要举出证据证明其在医疗过程中没有过错。后来这条法规因为非常不合理被取消了,但其产生的巨大影响远还没有消除。简而言之,这条法规是指如果患者在医院出问题了,医院医生必须要有证据来说明自己没有犯错误。证据从哪里来?检查结果。一个类似感冒发热的症状,有可能是脑膜炎、心肌炎、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媒体经常报道,“小小感冒夺取年轻生命”、“风华少年感冒就诊却换来冰冷的尸体”,这些煽情题目背后的事实其实是这些人的死因都不是普通感冒,而是心肌炎、脑膜炎或者药物过敏性休克等。难免有人会质疑,那你医生在接诊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这些致死疾病的可能性呢?于是乎,医生怕吃官司,怕漏诊,既然不能排除心肌炎,那就做心脏超声、心电图,测心肌酶谱;既然不能排除脑膜炎,那就做腰穿;血白细胞那么高,不能除外白血病,那就做骨穿。扩大检查范围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生的自我保护。有人会说,不是有诊疗标准吗?为什么不按标准,该做什么检查做什么检查呢?还是那句话,医学是门模糊学科,没有那么一板一眼。诊疗程序本身很多时候写得就比较模糊,经常用语是“必要时做什么什么检查”(这其实是符合医学特点的)。什么叫必要时?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医生的水平和经验差距很多时候也显现在这里。
  可能原因之三:普通感冒发烧,开点退烧药,挣不到什么钱;做腰穿、CT,能挣不少;如果结果异常,更可以多开药挣钱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恐怕是真的冤枉这位医生了。腰穿是一种有创性操作,大人还好,能够配合;小孩配合不佳的情况之下更增加了操作者的风险。关键是,腰穿的费用(包括材料费和操作费)真的没有多少钱。为了挣这点钱而去建议患者做腰穿,正常医生的思维都不会是这样的。如果这位医生单纯想要挣钱,就会先跟家长说孩子这个病不太严重,但是呢,因为温度比较高,需要退烧药;发烧脱水,需要营养药;防止感染,需要消炎药,等等。大笔一挥,开了很多很多药。这些药的费用很可能远高于腰穿的费用,而且风险比腰穿小多了。
  就我看来,前一个专家医生建议做腰穿,不外乎第一或第二种原因。可是,后来那个年轻医生为什么又说不用做腰穿呢?这不是把孩子家长搞糊涂了吗?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前一个儿童专科医院,急诊患儿很多,即使是特需也这样,医生不得不缩短每个患儿的就诊时间(条件所逼,这个实在是没有办法),而且孩子在生病的状态下很难配合很好,难以做到详细的问询、查体和沟通,只能先做检查以排除最严重的情况;后一家医院就诊的时候只有这一个患儿,有条件进行比较详细的检查和沟通,而且病程在后,可以观察的特点更多,于是诊断更倾向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热。并不是说后一个医生水平就比前一个医生水平高。医生看病,在不同的前提、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病程下,得出不同的结论,其实是非常常见且正常的现象。患者看病,经常会问,为什么之前说是感冒,现在怎么是心肌炎了呢?疾病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医生的结论也会随之不断修正。所以,一个严谨的医生,很少把话说绝对了,一般会说“考虑什么什么病可能性大,不除外什么病”等等。
  通读微博全文发现,其实患者家长一开始是准备做腰穿了,后来在和接诊医生、急诊抢救室负责做腰穿的医生之前的沟通过程中,产生了不信任感,最后决定换医院的。医院有缺憾的地方,其实是在这里。如果要做腰穿,签字该由谁来签?风险由谁来交待?腰穿术前需不需要常规做脑CT?做或不做有什么利弊?医院在医疗流程方面做得不够,跟患者沟通更不够。患者在被反复折腾推诿之后难免会对医生产生不信任和质疑。因此,医院真正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里。后一家医院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因此,两相比较,患者肯定会更信任后一家医院,更愿意听后一位医生的建议。
  但是,这个事情还有其外延。单纯从心理学上说,在上述病例中,患儿家长是不希望孩子得重病的,都希望得的是普通的病,因此,从潜意识里,其实是更愿意相信判断得病比较轻的医生。这不仅让人想起当年的深圳“八毛门”。深究其事,患儿家长心有成见,一叶障目;媒体报道吸引眼球,断章取义。后来患者家长虽然道歉,但影响难以消除。一些类似疾病本来需要手术的患者拒绝手术,结果延误手术时机,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就这则微博提到的腰穿,对于脑膜炎的患儿确实是必须的,就怕有的得了脑膜炎患儿的家长因为受到种种先入为主的观点的影响而拒绝,最终耽误了孩子的病情,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我国医疗的弊病之一就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水平各有高下。这其中有制度的原因,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有医疗从业者本身的原因。但是这个行业又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身心健康。因此,希望大家能多一点理性的探讨,少一些发泄式的谩骂。尤其希望媒体在报道医疗事件的时候,不要为了抢新闻、为了吸引眼球而罔顾事实、断章取义,使医生患者两败俱伤,而自己却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华人医生谈中国医疗: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命交给医生?
一个在美华人医生谈中国医疗现状: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命交给医生?表面上看,中国的医疗问题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的问题。实际上,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极为复杂和落后的社会问题。
以药养医?哎……
十几年前就知道中国医生开药方有回扣,过度检查,或虽不是过度检查但只要开检查单就有回扣(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我一直十分不解,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制止。做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怎么能想象在中国当群众有病全家心急如焚去求医,医生乘人之危,在给病人治疗的同时,多开药开贵药多做检查以期从中自己拿到回扣。只要吃回扣的风气一天不杜绝,中国医生到底是九分治病一份害人,还是七分治病三分害人,真的说不清。
西方医学的最高原则是no
harm(不能因为治疗而带来附加的伤害)。我的美国儿科医生朋友去中国访问,发现所有的患感冒儿童都要接受抗菌素和吊液治疗,他非常不理解。因为照教科书,感冒前期是病毒所致,主要对症治疗,治咳嗽,流鼻水,发烧或头痛。少数儿童进入感冒后期,合并有细菌感染有黄痰发烧才需要抗菌素治疗,不能进食的儿童才需要吊液。中国医生这种过度的治疗会给儿童带来附加的伤害,是非常不人道的。
美国不是没有做坏事的医生,但是没有中国那种“坏土壤”。
在美国,医生不会乱开药,因为医药是分开的。你买药的时候,是去药房买的,而药房挂靠在一些商店下面(如沃尔玛,CVS,Walgreen),
所以,医生给你多开药对他一点好处没有,吃错药了他倒是有责任,所以一般情况下来说,你不会吃到你不需要的药。
医生吃回扣在美国是违法行为。中国医生如果用美国的法律标准,已经全部被吊销执照了。全体中国大陆医生吃回扣,“以药养医”这种群体性的违法行为,在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个。
在美国医生的教育中,至始至终强调两条内容:凡事先求最简单和最便宜。开最便宜地药,开检查单时要想到同等最便宜的检查。用手给病人做身体检查是最简单最便宜,任何时候都要最先作。最简单和最便宜先做,不行了再考虑用复杂的和最昂贵的。
我有一个病人,乳腺结节,她当时在大陆,看病的时候,医生一上来就让她做手术。她那个时候打电话对我说:她很担心,因为有朋友纤维瘤开刀之后又复发了,至今已经开了3次了,问我该怎么办?如果自己开刀会不会又复发?如果不开刀,又怕越来越严重,增加乳腺癌风险。
我说乳腺结节没有纤维瘤那么严重,但是我建议她先去找找大陆有没有卖疏胸霜,自己先按摩。结果她买了,用了一个月那个结节就消失了,还好没有开刀。之后她另一个纤维瘤的朋友用那个疏胸霜,坚持按摩了6个月,纤维瘤也渐渐消退了。当然我并不是说手术是不正确的。但是为什么一上来就手术,我就不懂了。手术的复发率,医生应该最清楚了。
在美国,医生会教你保健方法,比如你关节疼痛,医生会让你去锻炼,你小叶增生,乳腺增生就会教你怎样自己配合疏胸霜按摩,你牙齿不好,他教你如何用牙线,如何饭后漱口,有很多营养品直供诊所的,医生可以直接开给病人。
总之,医生总是优先选择没有伤害的方法,而不完全是吃药解决,他希望在生活方式上让你改变。这种医患关系更全面一些,他负责的是你健康,而医药不过是其中一个部分而已。所以医疗的英文有medical
care, health care说法,其中关爱保护 care 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中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的一个白人朋友在北京工作,他对我说,他经常被中国病人质疑:医生,你为什么不给我配药?他说,我觉得你的情况不需要开药。大陆的病人很多都觉得,医生没有给他们开药,就是对他们的病不够重视。这完全是误区。
中国的问题在于医生的水平较低且不齐
对美国病人来说,同一个医疗问题你问西部加州的医生,或问东部纽约的医生,问城里的医生或乡下的医生,答案都完全一样。在美国,不鼓励病人为了自己的同一个病去看第二个同科医生,付钱的医疗保险业会认为这是浪费。
美国也没有“专家门诊”,因为主治医师的水平是一样的,青年老年的水平也一样(青年医生的知识还会新一点儿),没有理由去看老医生要多付钱。中国的病人告诉我,在中国遇到难一点的医疗问题问几个医生,“每个中国医生都有他自己的不同看法”。这就是水平不齐的缘故。
重患病儿在中国和美国的境遇不同:
举个例子,中国总有这样的故事,家里有一个慢性重患儿童,全家人十几年来带他走遍了各大城市的大医院,求医问治,最后还是没有治好。但是全家已是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在美国就变成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妈妈先带孩子去看儿科医生。这个儿科医生是儿科第一线医生。儿科医生诊断是一种肌(萎缩)无力症,然后转诊到神经科医生。这是二线医生,也叫专科医生。神经科医生也诊断是肌无力症。并告诉妈妈,这种肌无力的孩子的情形会越来越坏,13岁时要坐轮椅,20几岁就会死亡,目前的医学无法治疗。
妈妈不死心,会带孩子去看第二个神经科医生。第二个看完说第一个神经科医生的诊断和处理完全正确,你不必再来我这儿,也不必再找其他医生了。妈妈相信这两个医生的话,就回到第一个神经科医生那儿。他回安排复诊时间,13岁时送去轮椅,以后住院,直到死亡。
从上面说的中国家庭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中国医生的水平不齐,且越远离大医院大城市的医生水平越低,就造成双重的浪费,孩子的家庭因孩子看病而致贫。同一个病人去看了许多医生。如果孩子的父母相信其中一两个医生说得对,那其他的医生都白看了,也浪费了医生的时间。
误诊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对医生误诊误医的处罚是美国医生头上的紧箍咒。
医生精英们深知自己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来之不易,都非常珍视自己的职业声誉,兢兢业业、谨小慎微,要不然一旦出了事故,社会地位没了,经济收入没了,前途也没了。也就是说,美国医生的责任心很强。在美国,偶有医疗事故,基本上属于技术事故,很少遇到责任事故。
对误诊误医的定义是以下两种情况必须同时存在:一是医生采用了教科书以外的方法,或称不寻常的方法,而是这个不寻常的方法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因为误诊误医的评判过程是一场官司,美国医生唯恐避之不及,所以人人严守教科书规定,不越雷池一步。从另一方面讲,大家都照着一两本教科书去做,去看病治病,其过程就会非常相似。
但在中国,医生往往没有这种危机感:反正当医生的地位也不高、收入也不多,医生这个职业的吸引力也不那么大,医生犯错误的代价也不大——即使不当医生,还可以换一个更好的职业嘛!
中国医生水平落后的个人原因
中国临床医学水平落后,医生培养方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医学院的师生英文太差;二是没有健全住院医生训练制度。
当今世界上所有的重要的,变化中的医学文献都是用英文写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非英语国家的知识分子的英语能力是国力的一种表现。中国西医医生的英文水平可能是世界之最,作为一个群体是最差的(如果不算北韩)。
他们中间95%的人不能读英文,说英文和用英文。他们不知道中国以外的地方,不要说美洲和欧洲,就是亚洲和非洲那些非英语国家和地区,如台湾、香港、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那儿的医生90%以上都能用英文交谈和阅读,这些人在一起像一个世界大家庭。如果你和他们在一起不能说不能听英文,这个世界大家庭就拿你当外人。我的一个病人从台湾回来,带来台湾三军总院的核磁共振报告是用英文写的,不是像北京和上海那样专门为病人翻译的。
如果中国医学院的老师英文差,教出的学生就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中国医学院的学生英文差,毕业以后就丧失了自学能力,也就不能在今后几十年随着科学的进步而进步。就会像现在这样,毕业后分到哪里就是那里的水平(当然中国也有毕业后继续教育制度的不足)。因为医学是一个最难的学科之一,又是人命关天,所以需要学习的时间也最长。
再加上中美之间临床医学交流的不可逾越的鸿沟。过去十几年,中美临床医学交流面临巨大障碍。所以过去的十几年几十年,中国临床医疗事业失去了西方国家的好的参照物,在黑暗中瞎转,就像一个八十年代的一个很少接受外界影响的“国营企业”。
越来越看不起病?
在西方国家,如果一个新的医疗技术被认为是成熟的,从国家的角度上考量,它一定要具备两个条件:
1、培养了足够的医生,能够操作同一个技术,以满足全国病人的需要;
2、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每一个需要这个技术帮助的病人,都能获得同等质量的这个帮助。
如果一个先进医疗技术只有一部分人用得起(除非是器官移植,供体短缺只能供一部分病人用),那么从政府到全体人民都会一起怒吼起来。
中国把它的大医院的肝胆外科水平说成是“国家”水平,面对千千万万需要这个“国际先进的肝胆外科技术”,而没有能力支付手术费医疗费住院费药费和旅行费的中国病人,这种说法我真的不敢苟同。
举个例子,1999年当时中国医学专家不顾中国国情,拼命鼓吹每个大医院要买一台最新的核磁共振机器时,有谁知道美国医疗保险公司为了节省照核磁共振的钱(一次检查要美元),设立了三道防线。
第一医生要写申请书,医疗保险公司想法挑毛病拒绝;第二要病人先照一张X线,只花80美元。如果X线能解决问题,就不用核磁共振;第三招最灵,如果临床判断颈腰肩膝不需要马上开刀,医疗保险公司就要医生先治疗一个月,如不好再做核磁共振。
因为大多数病人病并不重,经一两个星期治疗后就不来了,医疗保险公司就省了这笔核磁共振钱。过了几年以后,美国医疗保险公司又把核磁共振的钱从1000美元降到500美元。
十多年来中国医改失败主要标志是:
能看得起病住得起医院的人,越来越少
中国人有小病不去看病,怕花钱,有大病不去医院在家里等死,因为花不起钱。
看病就医,是民生中除了吃住以外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并且,因为看病就医涉及到亲情,涉及到亲人的生离死别,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当事人的情绪化,过度反应,从而带动社会骚乱。在中国,能否看上病住上院得到合理治疗,就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脆弱点。
我在美国做研究医生18年,除了观察美国的医疗系统外,还有机会和英、德、日、瑞典、印度、巴基斯坦、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台湾和香港的医生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医疗情况,我还和孟加拉国和马来西亚人谈过,总的概念是:在民主国家,政府重点要管穷人的事。理论上说,在美国社会,无论你用什么样的医疗保险看病(穷还是富),病人接受的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相同的。
总结一下,美国穷人的钱来自于:
1、国家纳税人的钱
2、直接服务的医界和药业
3、民间捐款
韩国穷人看病的钱有些来自于家庭成员,显然有文化传统因素。而中国的穷人无论是城里的或是农村的,看病的钱主要来自于家庭成员。这实在是非常原始的社会形态。中国穷人太多,国家没有钱包下这么多穷人的医疗费用,也没有足够民间捐款。穷人看病费用只好依赖家庭成员。
能够进行改革的或许只剩下一条路:在今后50年到70年内,强制性大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价格,让越来越多的穷人能看得起病。
成功的医改政绩,应该是每年能看得起病的穷人的百分比在增加。
成功的医改,别让我们等太久吧。
来源:rmck365
馆藏&1927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娄底新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