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滥用乱象是怎么回事?

农业部将严打滥用兽用抗生素
来源:法制网
  本报北京1月18日讯 记者万静 记者今天从农业部获悉,2014年农业部组织开展了4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监测全国31个省(区、市)151个大中城市5大类产品117个品种94项指标,抽检样品43924个,总体合格率为96.9%。农业部要求,2015年将继续以违规滥用兽用抗生素、非法屠宰病死畜禽等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责任编辑:UN625)
&&&&&&</div
翻脸比翻书快 友谊小船竟说翻就翻[]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看待兽用抗生素放心消费动物产品
日期: 08:39
作者:吴文博
来源:农民日报
下载文件:&&
  ——相关专家就我国兽用抗生素使用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关于“儿童时期抗生素暴露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的研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使公众全面客观了解我国兽用抗生素使用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情况,记者采访了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研究员徐士新和中国兽药协会副秘书长耿玉亭。
  记者:近年来,抗生素问题屡见报道,请问到底应该怎样评价抗生素?
  徐士新:两句话。一是功不可没。抗生素的出现和使用堪称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生素对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作用同样功不可没,尤其是对人畜共患病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类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几率。许多致病性细菌,如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仅会感染动物,而且会通过食物链感染人。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疗,不但动物会死亡,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病原会在环境中大量释放,严重威胁我们人类的健康。因此,养殖业使用抗生素,从“传染源”上切断了这些人畜共患病原菌的传播,极大地减少了人类感染这些人畜共患病的几率,在更深层面上保证了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第二句话,就是要规范使用。若在养殖过程中规范使用兽用抗生素,动物产品不会出现抗生素残留超标情况。所谓规范使用,就是指使用的兽用抗生素产品必须是经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并严格按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使用,包括使用动物对象、适应症、用法和用量、休药期等。
  记者:我国养殖业可以使用的兽用抗生素品种有多少?这些兽用抗生素是否安全?
  徐士新:目前我国批准动物养殖业使用的兽用抗菌药分为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两大类。其中抗生素主要品种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8类,共56个品种;合成抗菌药主要品种有磺胺类、喹诺酮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共3类,共45个品种。其中,允许添加到饲料中能长期使用的抗菌药物添加剂有22个产品。
  我国批准作为兽药使用的抗菌药,在上市前均要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必须完成相关的药学、安全性和药效试验,并经过严格评价和严格审查后,方予批准生产、使用。对批准上市的兽用抗生素均明确规定了使用范围、使用剂量和休药期等注意事项。若养殖过程中按照载明的作用用途、用法用量和休药期规定,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动物产品不会出现抗生素残留超标问题。
  记者:动物源性食品中含有抗生素残留是否一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徐士新:抗生素残留量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即超过规定的安全限量,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此,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欧美发达国家根据抗生素的种类、使用目的等制定了肉蛋奶等畜禽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安全限量标准,即最高残留限量(MRL)。这个安全限量是假设人一生中每天都摄入这个量也不引起任何危害。农业部参照国际标准和欧美标准,也制定发布了我国《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
  根据MRL标准,抗生素允许在动物产品中微量存在,人们食用含抗生素残留低于MRL标准的动物源性食品是安全的,这是严格按科学程序进行风险评估得出的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只要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量低于规定的安全限量标准,该产品就视为安全,可以放心食用。现在有些人认为只要动物源性食品中检出抗生素残留,就认为其不安全,这是一种误解。
  记者:我国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是否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
  徐士新:国际上兽药残留安全限量标准主要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标准为主要依据。CAC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于1962年共同创建的协调各成员国食品法规、技术标准的唯一政府间国际机构。
  我国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主要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少量参考美国和欧盟。据了解,我国有302个残留限量指标值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相同,26个残留限量指标值严于CAC,仅8个残留限量指标值宽于CAC。因此,我国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中有98%的可比指标值已达到或超过CAC标准。
  记者:我国是否有开展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检测?总体状况怎么样?
  徐士新:自1999年开始,农业部每年都组织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年均抽检动物产品1.4万余批,检测包括肉、蛋、奶等9种动物组织样品,检测的兽药包括头孢噻呋、甲砜霉素、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在内共计24种(类)。检测结果显示,兽药残留超标率从1999年的1.43%降至2015年底的0.11%,2015年共检测畜禽及其产品兽药残留样品16462批次,合格16444批,合格率99.89%。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记者:儿童时期抗生素暴露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因素之一,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徐士新:据了解,目前尚无法建立起食品中抗生素残留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证明儿童肥胖的产生是因动物产品中抗生素残留所致。如果不排查其他主要因素,如家庭的饮食结构、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个体饮食量等,仅用尿中抗生素的残留检测值就作出与肥胖相关的结论,不科学也不严肃。我认为,任何危害与剂量之间都存在相互关系,离开剂量就无从谈起。人们因暴露于食品中极低浓度的药物残留而使健康面临可察觉的不良风险的可能性非常低。
  记者:我国养殖业抗生素使用情况怎样?耿玉亭:据中国兽药协会初步统计,2014年度,全国兽用抗菌药(含抗生素)原料药产量为5.30万吨,其中出口0.99万吨。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畜牧饲养大国,我国饲养量牛约1.55亿头、羊5.91亿头、猪12.01亿头、家禽173.21亿只和兔7.4亿只。这么大的饲养量,但我国畜禽养殖抗生素的使用量却没有因此而大幅增加。随着养殖业方式转变,绿色养殖的推进,我国养殖用抗生素的使用已呈现逐步规范、趋好的态势。
  记者:抗生素监管方面监管部门做了哪些工作?今后如何监管?
  耿玉亭:据了解,农业部对兽药安全和动物产品兽药残留问题高度重视,对抗生素实施了严格的监管措施。一是实施严格的兽药注册审批制度。近几年农业部批准的兽用抗生素,绝大部分为动物专用品种。对人用重要抗生素品种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限用制度,禁止用作兽用抗生素使用。二是对包括兽用抗生素在内的兽药实行分类管理,实施兽用处方药管理制度。三是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停用、限用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品种。2015年9月,明确停止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4种人兽共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四是开展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2015年,农业部制定发布了《全国兽药(抗菌药)综合治理五年行动方案(年)》,拟利用5年时间综合治理兽用抗菌药残留和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切实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五是加强兽药质量监管,实施飞行检查、监督抽检等措施,严厉打击在兽药产品中非法添加违禁兽药行为。六是强化兽药使用监管,积极开展兽药安全使用宣传培训,指导养殖场(户)安全用药,严厉打击动物养殖违规使用兽药和药品行为。七是组织实施国家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和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全面监控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状况。八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减少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及其他兽药。
  下一步,农业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兽药监管工作,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强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为科学实施兽药残留监控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二是继续强化兽药残留监控和抗菌药专项整治,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强兽药使用监管,落实兽药安全使用有关规定,严厉打击超剂量、超范围用药、不执行休药期等滥用抗菌药物的违法行为。四是加大兽用抗生素风险评估工作力度,及时停用、限用高风险品种。五是实施新型执业兽医管理制度,落实好兽用处方药管理制度,规范养殖用药。六是创新改革兽药监管机制,利用电子追溯码标识技术建设兽药产品追溯信息系统,实现全程追溯管理。七是强化兽药监督执法和检打联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兽药市场秩序。八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兽药规范生产、合法经营和科学使用社会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合力保障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字体:&&&&
您最近浏览的新闻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兽用抗生素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文分类导航
负责任的谨慎使用抗生素药物
编者按:2013 年10 月18 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协办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3 年学术年会—抗生素的安全使用专题报告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特邀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聪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徐士新就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现状与防控,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等多方面进行了报告。笔者把两位专家的报告进行了整理,希望为广大养殖户、企业使用抗生素药物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报告中徐士新研究员还提到了他在2013 年3 月参加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举办的“负责任的谨慎使用抗生素药物”国际研讨会时会上新提出的理念——负责任的谨慎使用抗生素药物。在病原耐药性日趋严重的今天,负责任的、谨慎的、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我们每个养殖户、企业的义务和责任。笔者在这里也提出倡议:为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了也是为保护人类健康以及公共卫生安全,请负责任的谨慎使用抗生素药物。
编辑整理 朱雪松
我国动物源病原菌的耐药性现状与防控对策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吴聪明
一、抗菌药物在我国养殖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畜禽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禽肉、禽蛋产量连续数年世界第一,牛奶产量世界第三。实现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障动物食品安全,在我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30 年来我国养殖业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数量的增加。纵览全行业,我们可以知道,现在我国养殖业的现状是:发展迅速、产区分散、饲养模式多样、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我国畜禽疫病现状是:疫病种类繁多,造成新旧疫病层出不穷;病原变异、暴发与非典型感染并存;多重感染、混合感染普遍;公共卫生意义日益突出。
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兽药尤其是抗生素的作用功不可没。就动物福利方面来说,抗菌药物是维护动物健康不可或缺的物质,它改善动物生存条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就食品安全方面来说,抗生素药物是现代养殖业的关键投入品,支持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防治疾病、改善生产性能,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就公共卫生方面来说,抗菌药物是控制人畜共患病的有力武器:沙门氏菌感染、链球菌感染、弯曲菌感染等。
我国畜禽养殖常用抗菌药物:(1)青霉素类:青霉素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2)头孢类: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噻呋等。(3)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4)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等。(5)氯霉素类: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
由此可见,没有兽药尤其是抗菌类药物的保驾护航,就没有今天我国蓬勃发展的养殖业。迄今,抗菌药物在防治养殖畜禽的疾病、保障动物产品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仍无法取代。另外,受养殖环境和技术水平所限,我国畜禽养殖行业对抗菌药物的依赖性更大。据制药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每年我国抗生素原料药产量21 万吨,其中9.7 万吨(46%)用于养殖业。
二、加强兽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意义重大
食品动物使用抗菌药物后,蓄积、储存在动物可食性组织(如肌肉、肝、肾)及其产品(如奶、蛋)中的原型物及其代谢物,称为抗菌药物残留。
1. 引起抗菌药物残留的原因。违法使用(使用禁用药、淘汰药、人用药、原料药);兽药质量不合格或不稳定(含不明成分、成分超标);标签外用(改变用药对象、超剂量使用、改变给药途径、改变用药间隔和给药次数);不遵守休药期(屠宰前用药掩蔽症状);随意配伍(互相影响体内存留时间);饲料、环境污染(无意残留)。
2. 抗菌药物残留危害。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危害:例如:引起急慢性毒性、过敏等;对人类间接的危害:造成肠道菌群紊乱、造成病原菌耐药等;对环境的影响:毒害环境及水环境微生物、节肢动物、蠕虫、藻类等;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影响国际贸易、威胁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人和动物共用同类甚至同种抗生素,加之人体病原菌60% 以上来源于动物。因此,动物耐药病原菌的大量出现与广泛传播,不仅严重影响畜禽疾病的有效防治,而且危害动物源食品的安全和公众健康。动物源耐药病原菌的危害包括:(1)对养殖业的危害:增加疾病发生率、加重感染、延长治疗时间、提高疾病防治成本、造成治疗失败、提高死亡率。(2)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加剧药物过量使用甚至滥用、增加药物残留风险、增加食源性病原污染几率、加大食源性感染防控难度,耐药基因转移给人体病原菌、引起人医抗感染药物疗效下降。(3)对环境生态的影响:耐药菌、耐药基因污染、散播。
需要我们高度引起重视的问题是养殖业使用抗生素药物引起病原菌耐药给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带来的危害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细菌耐药问题列为本世纪最大的公共安全事件之一。“耐药病原菌”有可能成为继兽药残留之后动物源食品贸易的又一个技术堡垒。2013 年3 月13 ~ 15 日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负责的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国际研讨会,来自60 多个国家的官员和专家参会讨论达成共识:(1)动物养殖业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抗菌药物,合理谨慎使用是关键,目前亟需制定全球兽用抗菌药物使用规则。(2)耐药的食源性病原菌可通过动物—食品/环境—人体传播,危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3)鼓励开发养殖用抗生素替代物,减少兽用抗生素使用。(4)第三、第四代头孢和氟喹诺酮类是医学临床抗感染至关重要的抗菌药物,需严格遏制其耐药性的发展。(5)获取兽用抗菌药物使用和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动态数据,以便更好的指导兽医临床合理用药。
同时,我看到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畜禽耐药病原菌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正在研究制定畜禽耐药病原菌风险评估与控制相关的法律和标准,并将畜禽病原菌耐药性基础研究纳入到重大科研计划(例如欧盟第6、7 框架、美国食品安全108 项目等)。那么,我们国家是什么情况呢,我认为由于技术水平和环境的影响, 我们国家的养殖业还是离不开抗生素的,对它的依赖性很强,“严重依赖”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所带来的动物源病原菌耐药问题尤为突出。目前,“耐药率/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用药量/种类不断提高进而推动耐药率/水平更多的提高……”这种无限的恶性循环。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畜禽疾病的有效防治,而且也对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三、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及我国的严峻形势
天然与获得耐药、交叉与共同耐药,(1)天然耐药:为病原体与生俱来的耐药性。如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胸膜肺炎放射杆菌)对链霉素和黏菌素天然耐药性。(2)获得耐药:在长期应用药物过程中,少数敏感病原体通过自身基因突变或外源基因获取,使其对该种药物耐药的情况。几乎所有病原体都可形成获得耐药性。(3)交叉耐药:病原体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对同属的其他药物也表现耐药,成为交叉耐药。根据程度的不同,分为全部交叉耐药和部分交叉耐药。(4)共同耐药:病原体对结构不同和作用机制各异的药物均显示耐药,成为共同耐药。
从我国的整体形势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很多药物的耐药性我国是美国的10 倍甚至10 多倍,这种形势让人担心。我从全国各大院校调查和实验室得到的一些数据,(1)在我国动物性病原菌对喹诺酮类、β- 内酰胺类等重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断下降,耐药性越来越高。(2)病原菌临床分离株耐受15 ~ 20 种以上抗菌药物,畜禽疾病防治已越来越接近无药可用的尴尬局面。(3)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重要动物源病原菌对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也越来越严峻,临床治疗效果下降或失败。(4)由于养殖业长期、广泛通过拌料、饮水给畜禽使用抗菌药物,健康动物肠道共栖大肠杆菌、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逐年升高。(5)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快速发展与重要耐药基因及其可移动载体(质粒、整合体等)传播扩散密切相关。(6)养殖区猪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杆菌在四川、上海、尤其是广州检出率十分高,是否会给养殖户、屠宰工人甚至社区居民带来风险?有待深入研究。(7)畜禽源沙门氏菌耐药性不断发展,耐药机制日益复杂,多重耐药株呈区域性流行并可沿食物链传播,给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风险。(8)我国重点养殖区域弯曲菌的耐药现状已十分严峻,同国外差距10 倍以上,多重耐药弯曲菌可沿食物链传播扩散,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9)介导五类药物耐药cfr 基因的出现和流行,给人医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感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接近无药可治)。发达国家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cfr 的检出率不足0.5%,我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cfr 的检出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近4%,甚至先后从动物源芽孢杆菌、链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中发现该基因,且多定位于可水平传播的质粒DNA 中。该基因及其携带菌是否会经食物链、环境传播产生巨大危害,目前仍不得而知。(10)已从我国养殖鸡、猪体内发现了携带NDM-1 的超级细菌,先后从国内鸡、猪体内检出携带NMD-1 基因的鲁菲不动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该基因是否存在于其他动物源细菌?是否会大范围流行?是否有通过食物链或环境传播扩散危害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风险?值得深入研究。(11)首次从我国猪源结肠弯曲菌的喹诺酮和四环素耐药株中发现了新型多重耐药基因岛,存在可介导大环内脂类和林可胺类耐药的ermB 基因和介导氨基糖苷类耐药的多种基因,该基因可通过自然转化在弯曲菌间水平传播,目前已在人源和禽源弯曲菌中流行。
四、各方努力共同遏制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
1. 开展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我国防控耐药性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技术支持。现在进行的项目包括:2012 ~ 2014 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共同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持计划课题“动物源性食品重要致病菌耐药性检测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2012 ~ 2016 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承担的“兽药残留及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控制技术研究”;2013 ~ 2017 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传播与控制的基础研究”等多项研究计划。
2. 积极主动监测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为我国防控耐药性提供基础数据。监测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的目的和意义是: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提供药物疗效;为开展耐药性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耐药性控制措施提供依据;评价耐药性成效;为抗菌药物监管提供科学咨询;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3.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提出了优先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的抗菌药物和细菌种类。抗菌药物种类:头孢类(第三、第四代)、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细菌种类:沙门氏菌、弯曲菌、共栖大肠杆菌。
4. 发达国家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动态。欧盟各国、美国、加拿大、日本近年来先后建立了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检测系统,以便获得耐药性基础数据,为兽药临床合理用药和耐药性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接下来介绍一下加拿大的检测系统,包括:动物抗菌药物用量的检测,根据制药公司提供的销售量数据得到动物用药量。还有耐药性检测,(1)检测细菌:动物源病原菌、人兽共患病原菌、共生指示菌。(2)样品来源:养殖场动物、屠宰场、零售肉制品。这样的检测系统能够及时提交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的年度检测报告,为兽药临床合理用药、耐药性风险评估及兽药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国从2008 年起也建立了检测系统,但是对于检测系统的投入还太少,检测到的数据每年还达不到10 000份,所以希望国家能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防控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最根本的策略是提高畜禽疾病诊断水平,谨慎合理使用抗菌药。畜禽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任重道远,各方面的努力即可改观我国兽用抗菌药物的使用乱象,阻止或延缓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的发展。兽药管理部门要做到严格上市审批,加强生产、销售、使用监控,实行处方制,开展耐药性风险评估,加强宣传。兽药生产企业要做到积极研发新药和新制剂,确保药品质量,保证信息对称,有序销售,规范广告。
五、开展耐药性风险评估,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水平
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风险评估是利用风险评估技术和原理,对养殖业使用抗菌药物引起的耐药菌/ 耐药基因通过食物链暴露于人产生负面影响和潜在不良作用的科学评价。就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风险评估这个问题,WHO、OIE 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多次召开专家讨论会,并制定了风险分析框架性文件。WHO 制定的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风险评估程序是,危害性鉴定(特征描述)——释放评估(描述动物应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性/ 耐药基因出现的频率)——暴露评估(描述人体通过特定途径暴露于耐药性/ 耐药基因的概率)——后果评估(描述人体暴露于特定耐药性/ 耐药基因后引起不良后果的概率)——综合风险评估(释放、暴露、后果评估结果整合)。
已开展病原菌耐药性风险评估的抗菌药物, 例如阿伏帕星被欧盟禁用,他造成肠球菌产生耐药性而且传染到了人,另外,氟喹诺酮类药物被美国禁用,因为它使弯曲菌产生耐药性,当然也有评估后确定否定结果的比如美国评估的链球菌素类造成屎肠球菌耐药。
六、几点建议
(1)加快推进兽药分类管理,将兽药抗菌药列为处方药。(2)制定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防控国家中长期计划,设立专项经费开展相关科学研究。(3)成立全国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专家委员会,加强耐药性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交流的科学咨询。(4)建立国家兽用抗菌药物监测系统,开展兽用抗菌药物生产、分销、使用检测。(5)完善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国家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全国重点养殖区域的监测网络。(6)建立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基准实验室,积极开展耐药性检测方法研究与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与监控能力。(7)完善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技术体系,建立于国际接轨耐药性检测技术/ 方法标准,为耐药性检测提供技术支持。(8)建立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提供病原菌分离鉴定、耐药性检测所需的药物标准品、质量控制标准菌株等,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数据的可靠性。(9)建立网络化的耐药性数据库(平台),加强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数据的采集整理、统计分析、报告交流能力。(10)开展耐药性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促进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11)加强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兽药企业、养殖企业之间的协作,共同做好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的防控工作。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 徐士新
一、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
兽药作为养殖业的投用品,越来越多的受到大家的关注。我把2008 ~ 2012 年抗微生物药物销售额变化情况做一个介绍,总体来说抗生素占化学药物比例是很高的, 从2008 年的64% 到2012 年的73%, 增加了10%,2009 ~ 2012 年抗微生物原料药品生产变化情况,包括出口的部分从2008 年的38.27 亿到2012 年的87.64 亿,差不多增长了1 倍,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养殖业的畜禽疾病流行严重,不得不使用抗生素。我们以前做的一个调查是去养殖户和养殖企业一对一、面对面做的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我以奶牛为例说明,我国一头奶牛兽药使用成本情况是:灭活苗2.5 元、活苗0 元、抗感染47.5 元、抗寄生虫5 元、药物添加剂3 元、其他17.5 元,这个数据可以清楚的表明我们的养殖业离不开抗生素。我们和外国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做一个对比,英国畜禽使用抗生素药物由于2011 年出台了一个禁令,从2006 年到2011 年还呈现了一个下降的趋势,他们还做了一个统计报告,每生产一吨动物产品用到的抗生素药物为60 g左右,这个能很好的反应养殖业水平,我们国家暂时还无法统计,但是我估计应该在100 g 左右。
全球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情况是:(1)发达国家每生产一吨肉抗生素使用量基本都在50 g 左右,但是我们国家要达到这个水平,还需要提高整个养殖业的养殖水平。据估计全球生产抗生素50% 用在食品动物。(2)在欧洲,以前所有注册于人疾病治疗的抗生素也都注册用于动物,从上世纪80 年代才略有好转。(3)发展中国家集约化养殖,因为治疗和促生长抗生素使用量常常要翻倍。
二、抗菌药物耐药性风险如何?
耐药性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我查了一些资料之后觉得这些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之后不一定要那么恐慌、害怕,但是也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这是我们应该采取的一个正确的态度。那么抗生素的耐药性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抗菌药物在动物体使用以后在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产生耐药性的这些病原菌通过食物链包括食用、加工接触等到了人体内,在人体内造成疾病。我们担心药物治疗无效,如果是超级菌就无药可医,会严重威胁到人的生命,这个风险是存在的,但是风险到底有多大?我从哈佛风险评估委员会得到的一个数据能看到,风险排名第一的是在工作相关造成的死亡1/49,第二个是心脏疾病造成死亡1/384,弯曲菌对大环类脂类耐药性造成治疗失败风险是1/,风险还是很小的,所以我们不需要恐慌,只要有所警觉就好。
三、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养殖业中是离不开的,那么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既能达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又不影响我们的公共卫生健康,这些需要我们认真的加以研究。不只是患病动物才使用抗菌药物,现在很多养殖企业也用抗菌药物来进行预防性的用药,但是不管是哪种用途的用药我们都要考虑三个要素:药物、动物体、细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搞清楚。药物在动物体内是如何进行代谢、消除和分布的,对细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对动物的毒性。细菌也是一样,要生存就会产出耐药的基因突变,造成治疗无效最后可能动物死亡,但是动物体本身就有免疫,会对细菌产生抵抗,不是说不用药动物就会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个至关重要抗菌药物清单,制定这个清单的目的是:控制耐药性传递;动物与人用抗生素截然分离;减少抗生素在动物的使用量;预防性使用改为治疗性使用。制定这个清单是遵从了以下几个标准,标准1 :治疗人的严重感染惟一或是只有一种替代品,比如万古霉素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至关重要的抗生素。标准2 :用于治疗非人源传递的微生物导致的疾病或从非人源获得的耐药性基因的微生物导致的疾病。根据这2 个标准把抗生素药物分成3 大类,分别是至关重要的抗生素药物:满足标准1 和标准2 ;高度重视的抗生素药物:满足标准1 或标准2 ;重要的抗生素药物:既不满足标准1也不满足标准2,但也要谨慎使用。除了制定这个清单外,世界卫生组织还在2000 年6 月制定了《关于控制食品动物抗生素耐药性的全球导则》(草案)。主要条款有:(1)所有用于治疗食品动物疾病的抗生素都应规定为处方药。(2)禁止将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用作动物生长促进剂。(3)新抗菌药的批准应该考虑对人的潜在威胁。(4)建立食品动物抗生素使用的国家监测系统。(5)制订兽医工作准则减少食品动物过量使用和滥用抗生素。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也制定了用来确定兽用抗菌药物对疾病重要性的标准,如下,标准1 :对关于兽用非常重要抗菌药物问卷的反应率。标准2: 用于严重动物疾病的治疗以及替代抗菌药物的可能性。根据这些标准确定以下分类,(1)兽医极为重要抗菌药物(VCIA):同时满足标准1 和标准2 的药物。(2)兽医高度重要抗菌药物(VHIA):满足标准1 或标准2 的药物。(3)兽医重要抗菌药物(VIA):既不满足标准1 也不满足标准2 的药物。
2013 年3 月份我们参加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举办的“负责任的谨慎使用抗生素药物”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了这样的理念,叫做“负责任的谨慎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以看出并不是让我们的养殖户不使用抗菌药物而是负责的谨慎的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出发点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而且现在已经到了为了保护我们人类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必须要警觉这个问题的阶段。会议后我也在思考关于我国也制定这样一个准则,咱们国家的耐药性监测体系是由部耐药性实验室牵头的单位,在这个系统里有8 家单位在做这个工作,我们翻译各种国际指导原则、规定、标准来不断的开展工作,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养殖户、企业。
鉴于我们国家的兽医制度刚刚建立,兽医水平也不高,所以兽医用药的权利往往都被兽药企业剥夺了,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些兽药企业不只做单方药还做复方药,这样就把临床兽医的能力和权利剥夺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要有执业兽医还要有处方药制度。我们国家近期也发布了《兽药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管理办法》和处方药清单。我和很多专家也担心这个规定能不能很好的在我们国家落实,兽医对药物的使用是要根据动物本身的一些要求,还需要掌握一些技术的,不能滥用药。首先,要对病原菌开展药敏实验:治疗药物的选择;了解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根据标志性药物的敏感性,提示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耐药性机制,根据耐药机制提示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细菌敏感性变化;提示首选药和备选药。其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了解药物的药动学。另外,同样的产品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药效是不一样的,我们还要了解替代产品的生物等效性,下一步部也要开展同种药物的等效性研究。另外,一个在我国很严重的问题是抗生素的复方使用问题。
抗生素的复方使用是兽医的责任和权利,但是现在的很多的制药企业为了推销产品,把2 种、3 种甚至4 种抗菌药物混合制药这个是是非常不规范的。抗生素的复方使用应严格遵从教科书上的规范执行,做到规范合理使用。
(本文根据会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11:47:04
网友评论《负责任的谨慎使用抗生素药物》
本类论文总排行版
本类论文本月排行
本类论文本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滥用抗生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