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口服药不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行吗

吃药会产生依赖性,不管是什么疾病,都不能完全的依靠药物,还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无论是从饮食习惯还是作息习惯上,一定要严格的进行控制,如果一切都依靠药物,以后很容易戒不掉,而且有反复发作的可能,注册胰岛素要比吃药来得更快一些,因为是体内的注射,效果也会更明显一些,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解决这个问题。
步骤/方法:
1吃药和注射胰岛素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直接注射的方式效果会比较明显,也比较快一些,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外聚会,吃饭之前可以直接注射胰岛素。
2吃药的方式相对来的慢一些,但是如果选择中药治疗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中药主要是由内而外的进行调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不太容易发作,只是治疗的过程有点慢,时间久一些。
3所有的疾病都不能完全的去依靠药物去支撑,依靠药物很有依赖性,有可能会戒不掉,而且揭掉之后容易反复发作,也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所以要从饮食习惯上彻底的改变,让身体变得健康。
注意事项:
1.不能完全的依赖药物,是药三分毒,长期的靠药物支撑,很容易会产生依赖性,而且容易反复发作。2.可以适当的喝一些中药进行体内的调节,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不容易反复发作。
订阅到邮箱
温馨提示:以上经验分享由网友原创,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用药知识热门相关
用药知识精彩推荐
用药知识相关药品
功能主治:1.消化性溃疡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
参考价格:¥40
功能主治:1. 预防和治疗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起...
参考价格:¥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所有人都知道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而皮下注射是临床上胰岛素的传统给药方式。
  而且为了模拟正常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曲线,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各种速、中、长效型的胰岛素类似物注射剂被联合使用,俗称的“预混”。
  虽然大多数的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注射液目前已设计成预填充注射笔,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使用体验,但是长期皮下注射常伴随疼痛、局部组织坏死、感染及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
  其中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天天要打针:
  为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体验,胰岛素的非注射给药系统在近几年得到广泛的研究。不打针,而是通过其他的方式将胰岛素送入血液中。
  那一般有哪些方式呢?
  胰岛素给药新剂型,包括口服、经鼻、眼睛粘膜、经肺、经皮、可注射原位凝胶和闭环给药。
  看到了没有,胰岛素可不仅仅是只能注射进入体内,各种纷繁复杂的给药方式都在科学家的研究范围之内。
  咱接下来看看
  真的有非注射型的胰岛素药吗?
  我们知道,现在的胰岛素都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转基因)得到的胰岛素类似物,改变了人胰岛素中的部分氨基酸结构,具有速、中、长效降血糖的不同效果。
  临床上通过联合使用具有不同降血糖效果的胰岛素类似物,从而以模拟正常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模式,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那这些基因重组胰岛素一般包括哪些呢?
  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的门冬胰岛素,商品名诺和锐(NovoLog),为速效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商品名诺和平(Levemir),是长效胰岛素。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研发的谷赖胰岛素,商品名艾倍得(Apidra),是速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商品名来得时(Lantus),是长效胰岛素。
  礼来公司研发的赖脯胰岛素,商品名优泌乐(Humalog),是速效胰岛素;优泌乐25(Humalog Mix 75/25)是由25%赖脯胰岛素和75%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混合而成的注射液,是一种短中效结合的胰岛素
  大概是这样:
  从上图中这些已经上市的胰岛素列表可见,目前已经有一个非注射剂型上市,即MannKind公司的胰岛素肺吸入剂Afrezza 。
  这个药是FDA批准其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就餐时间段的胰岛素给药,该药品不能替代长效胰岛素,而且具有肺吸入给药的所有不良反应,但它仍为数量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提供了较方便的治疗方式。
  所以非注射型胰岛素是存在的
  那除了肺吸入剂外
  还有哪些给药的方式呢?
  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胰岛素新型递药系统如下图所示:
  口服胰岛素
  口服给药方便经济、完全无痛,患者依从性好,对于经常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来说非常有诱惑力。
  但作为相对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的多肽蛋白类药物,胰岛素直接口服会存在3个屏障:
  ①物理屏障,即胃肠道上皮细胞会阻碍胰岛素的吸收。
  ②化学屏障,即从高酸性的胃部环境到中性至微碱性的肠道环境的变化会导 胰岛素 内部结构破坏。
  ③酶屏障,即胃肠道中的蛋白酶会降解胰岛素,致其失活。
  因此,目前研究中常利用脂质体、纳米粒、微球、微囊和凝胶等载体减少胃肠道环境对胰岛素的破坏和降解,并且添加促吸收剂促进其有效吸收,期望其能作为生物大分子的口服传递载体。
  目前并没有口服胰岛素制剂上市。
  经鼻给药
  人体的鼻腔黏膜的表面积约为150cm2,黏膜细胞下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胰岛素蛋白通过黏膜吸收后可直接进入体循环。
  但与口服给药相似,鼻腔给药也存在一些障碍,包括鼻道对药物的清除、黏液层和鼻腔上皮细胞的阻碍和鼻腔内的酶降解等。
  肺部吸收
  肺部具有吸收表面积大(约140m2)、血管丰富、上皮细胞屏障较薄(肺泡柱状上皮细胞的厚度0.1~0.2mm )、膜通透性高和酶活性较低的特点,有助于药物快速吸收。
  这样给药跟抽烟有点类似。
  当然肺部吸收也有障碍:
  覆盖在肺泡上皮细胞、厚度1~10微米的黏液是胰岛素经肺吸收的物理屏障,胰岛素会被黏膜中存在的巨噬细胞和多种代谢酶清除或代谢。
  除生理因素外,影响胰岛素吸入的主要因素是颗粒尺寸。
  随着药物颗粒大小不同,沉积部位也不同,直径1~3微米时主要沉积在肺泡或肺深部。
  经皮给药
  多肽、蛋白类药物的经皮给药须借助微针或离子导入技术。
  微针可在皮肤的角质层和表皮层创建微米级、暂时性的亲水通道,帮助亲水性的小分子药物、多肽、蛋白质和纳米粒等透过皮肤,使药物通过真皮层吸收进入体循环。
  勉强算是微创给药,没有打针这么疼。
  可注射原位温敏水凝胶系统
  虽然速效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的联合使用可控制血糖,但不能完全避免夜间或空腹时段低血糖的危险。
  为解决该问题,实现单次注射后胰岛素的稳定、长效释放,科学家们等开发了可注射的原位温敏水凝胶缓释体系。
  这套系统能够有效控制胰岛素的释放速度,糖尿病模型大鼠注射1次后,3个月内可维持基础胰岛素水平,且不会引起任何免疫反应,有望替代目前每天注射几次胰岛素的麻烦。
  智能给药闭环
  只能闭环胰岛素递药系统可模仿正常胰腺的功能,实现胰岛素递送速率和递送剂量的自我调节,减少患者血糖波动,并控制低血糖风险,与胰岛素泵类似。
  目前大部分的闭环胰岛素是由聚合物生物材料开发而来,通过化学控制的方式实现。
  胰岛素通常被包埋在葡萄糖响应型聚合物系统(如葡萄糖氧化酶、苯硼酸、葡萄糖结合蛋白)中。通过聚合物结构变化、聚合物降解或葡萄糖结合竞争,可调节胰岛素的释放速率。
  眼粘膜、直肠粘膜给药也是正在研究的途径。
  这就是胰岛素的其他给药途径
  那现在上市的多吗?
  这些非注射给药途径虽然能克服传统的皮下注射给药的缺点,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顺应性和生活质量,但要真正实现临床运用,仍面临许多困难,所以很多药物仍然在进行临床试验。
  所以我们只能等待它们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然后被FDA或者CFDA批准之后方可遵医嘱购买,私下擅自用药不仅风险较大而且容易被骗。
  比如口服胰岛素,目前并没有通过审批而上市的,但是淘宝上可是早就满天飞了:
  这些东西还是不要去买了,被骗了钱还好说,万一有副作用或者西药添加造成肝肾损伤可就悔时已晚。
  ---参考文献---
  李玉萍,孙利珍,熊向源,等.口服胰岛素载体的高分子生物材料[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Mo R, Jiang T, Di J, et al. Emerging micro- and nanotechnology based synthetic approaches for insulin delivery [J] . Chem Soc Rev ,2014,43 ( 10 ) :
  王理群,詹晓平,陈少雄,毛振民. 胰岛素给药新剂型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6-1244.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不标题,不胡夸,很靠谱的糖尿病内容。当前位置:
>>>胰岛素类药物不能口服的原因是()A.注射比口服的疗效更好B.口服无..
胰岛素类药物不能口服的原因是(  )A.注射比口服的疗效更好B.口服无法进入血液循环C.口服后不易吸收D.口服后被消化分解,失去功能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因为胰岛素制剂是一种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而没有了胰岛素的功能.因此只能注射,不能口服.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胰岛素类药物不能口服的原因是()A.注射比口服的疗效更好B.口服无..”主要考查你对&&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分泌系统:包括外分泌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两种。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到的腺体叫外分泌腺。外分泌系统有:汗腺、皮脂腺、胃腺、小肠腺、前列腺、唾液腺、气管腺、泪腺等。内分泌腺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腺体叫内分泌腺。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人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多种,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1)垂体垂体悬垂于脑的底部,分泌生长激素和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可以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促进人体的生长以及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因而被称为“内分泌腺之首”。(2)甲状腺&甲状腺是成年人体内最大的一种内分泌腺。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的两侧。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主要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3)胸腺胸腺位于胸骨下,能分泌促淋巴细胞生成作用的物质,在人体抵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胰岛胰岛是胰腺的内分泌部。人体胰腺中约有25万~200万个胰岛,占整个胰腺重量的1%~2%。胰岛能分泌泌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特别提醒:胰腺的外分泌都能分泌消化液——胰液,属于外分泌腺;内分泌部——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属内分泌腺。所以,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也属于内分泌腺。(5)肾上腺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端,左右各一个。肾上腺能分泌肾上腺素,该激素会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6)性腺性腺在男性体内为睾丸,在女性体内为卵巢。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有促进精于生成、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发育并维持其正常活动,激发和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等作用。卵巢能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雌性激素能促进女性生殖器官、乳腺导管发育,激发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孕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增厚和乳腺发育。易错点:误认为腺体分泌物都是激素&&& 腺体分泌物有的经过导管排出,这样的腺体称为外分泌腺;有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这样的腺体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是激素,外分泌腺的分泌物不属于激素。
发现相似题
与“胰岛素类药物不能口服的原因是()A.注射比口服的疗效更好B.口服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3637136317177582127224113247175698长期打胰岛素对身体好吗
长期打胰岛素对身体好吗
来源:网易新闻作者:不详浏览:
长期打胰岛素对身体好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是药三分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糖,胰岛素也是其中的一种,胰岛素不仅降糖效果比口服药好,不会产生依赖,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那么长时间打胰岛素对什么又哪些危害呢?
&胰岛素打上去就撤不下来了&、&打胰岛素会上瘾&&&门诊中,很多该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拒绝使用。不仅如此,很多市民也认为,胰岛素像毒品一样会让人上瘾。今日,专家给出权威解答。
在发达国家,超过50%的型糖尿病患者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在中国仅有10%-20%,&不是我们不需要,而是大家对它有误解。&其实,胰岛素不仅降糖效果比口服药好,不会产生依赖,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一旦患病,就要格外注意定期摄入胰岛素,&如果体内的血糖浓度长期出现问题,那么很容易导致并发症。&李启富称,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其中急性的并发症就会造成病人的生命很快地受到威胁,甚至死亡。&比如尿毒症就是糖尿病并发症一种,并且,糖尿病人患上尿毒症和失明的概率要比非糖尿病人要高20倍左右。大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也比一班人增加了3-10倍。&
据了解,血糖控制不住或有并发症时再用,并发症风险会大大增加。李启富告诉记者,在很多型糖尿病患者眼中,胰岛素是治病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绝对是一种错误观念。
很多型糖尿病患者仅仅通过饮食、运动和口服药物就可以控制病情,但总会有一部分人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糖耐量异常时,胰岛&细胞功能受损50%以上;血糖超高的病人,胰岛&细胞功能毁损可能在90%。
目前口服药大都是促使&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对于分泌胰岛素能力已下降的&细胞,再用药物刺激,只会让本来已经&不堪重负&的胰岛&细胞彻底丧失恢复功能的机会,这就好比是病马加鞭的结果了。这种情况下,应尽快注射胰岛素,让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充分休息,还可能挽救一部分细胞的功能。
但遗憾的是,许多人都是血糖控制不住了,或有并发症了才开始注射胰岛素,这时患者出现心、脑、肾、眼等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
很多病人不愿意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贵。李启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一支非长效胰岛素的价格在65&100元左右,一个病人一个月大约要用4支胰岛素,也就是260-400元左右;如果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类药,每天药费不会低于15元钱,一个月少说也要450元,效果还未必好。
如果口服2-3种降糖药仍不能很好控制血糖,或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较高,或已经出现了并发症,应该听从医生的指导果断地更换或加用胰岛素治疗。打胰岛素一定要防止低血糖反应,如果胃口不好,饮食量偏少,千万别打或减量注射。&曾经有个病人,打了胰岛素去食堂买饭,排了半个多小时也没买到,最后引发低血糖昏迷险些丢命。&
关注更多糖尿病资讯,了解更多糖尿病知识,感受更多糖友关爱,敬请关注天津时代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微信。
微信:微信搜索糖友健康管理
糖尿病热文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胰岛素注射笔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