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医疗改革2030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2030年前投入600亿”

您的位置: &
中国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
优质期刊推荐使用第三方登录
医疗健康第一直聘平台
第六届中国国际免疫治疗创新论坛
BIOMEDevice China 2017 中国生物材料医疗器械论坛
2017人体微生物组大会
生物医药产业论坛
中国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
3月11日,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会议敲定,在2030年前,中国精准医疗将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将在2015下半年或明年启动。”日前,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5年学术启动会上透露, 3月11日,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
会议敲定,在2030年前,中国精准医疗将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什么是精准医疗?为什么要将精准医疗放到如此高度?
专家指出,精准医疗是指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门定制医疗模式。
近来,美国的“精准医疗计划”正在风生水起的开展。随着奥巴马在美国国会提出精准医疗计划,2月初,白宫官网发布精准医疗计划的相关细节。该计划将加快在基因组层面对疾病的认识,并将最新最好的技术、知识和治疗方法提供给临床医生,使医生能够准确了解病因,针对用药,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也能避免出现副作用。
王拥军透露,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国家成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共19位专家组成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有了领导的重视,人力和经费的保障,相信我国在精准医疗领域必将大有作为。
(原文标题:中国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
转化医学核心门户 下载转网精华,了解更多资讯我国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2030年前投入600亿 - 市场 -青岛乐居网
乐居买房APP
专车看房 优惠买房
乐居二手房APP
最新房源抢先看
新浪装修家居网
抢工长装修APP
抢工长工长版APP
装修不后悔APP
我国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2030年前投入600亿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我国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2030年前投入600亿
【中国经济论坛】中国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
“精准医学”会颠覆传统医疗产业吗?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谈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取得的成果,并宣布了新的项目——精准医疗计划。一时间,“精准医疗”成为覆盖全球的热门话题,并引得医药健康产业市场风起云涌,国内外的医药巨头纷纷抢滩精准医疗。可以预见,精准医疗大数据、个人基因测序的普及化正带来全球健康产业大变革。
精准医疗产业前景如何?如何科学看待这一“新生事物”?近日,记者在上海举办的“从新药创制迈向精准医疗高峰论坛”采访期间,与会的多名专家指出,面对精准医疗的热潮,不必盲从跟风,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和规划。
精准医疗并非奥巴马原创
其实早在奥巴马提出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之前,将精准医疗用于癌症治疗的例子已不鲜见。
遗传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表示:“2013年, ‘自然—遗传学’大会的主题为‘From GWAS to Precision Medicine’(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到精准医学),其中就已含有‘精准医学’这个概念。同年9月20日,第十三届东亚遗传学会学术研讨会,其主题中也有‘Precision Medicine’。因此,‘精准医学’对学界而言并非一个新的概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詹启敏表示:“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有上百年,但是原来给你的信息很少,现在有了很多科学技术的帮助,包括基因组测序,生物医学分析工具,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出现,我们今天谈精准医学才有可能。”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健向记者表示,国内推动“精准医学”,被不少人认为是跟风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但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已经有了个性医疗的概念,这并非奥巴马提出,只是措辞有所区别。美国版“精准医学”中的关键词为基因测序、肿瘤、个性化。中国科学家眼中的“精准医疗”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在“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上,中国科学家对精准医学的定义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范畴。
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
今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会议指出,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3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
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表示,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正在准备精准医学计划工作,有望将其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
一项数据显示了中国在早期癌症诊断、治疗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癌症发病人数的1/5;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一直以来,中国的很多患者在发现癌症之时已经到了晚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采访中有专家向记者表示,美国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达到85%,中国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25%。提高我国肿瘤早期诊断和精准医疗技术迫在眉睫。
目前,精准医疗更多地集中在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基于个体基因检测的肿瘤个体差异化治疗成为重要趋势。传统的药物治疗由于没有考虑到个体基因的差异性,在用药效果上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基于基因分析选择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
美国生命技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江路卡在讲到现在的基因测序技术时显得特别兴奋:“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花费了30亿美元,耗时10余年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今天,我们全基因组测序只要花费千余美元,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这样的改变难以想象。如果只是完成部分基因测序,成本甚至只需10美元或者100美元,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革命。”
肿瘤基因测序的前景广阔,A股中,以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这三大方面为主的中国上市公司已有26家。而国外,一些国际大药企也都在积极开展细胞治疗研发。有研究报告称,201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今后5年年增速预计为15%,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3至4倍,其中,基因测序行业增速将超过20%。
中国应寻找“自己的方向”
詹启敏院士指出,所谓精准医疗,就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方案。包括对风险的精确预测,疾病精确诊断,疾病精确分类,药物精确应用,疗效精确评估,疗后精确预测等,“中国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方法的研究位于国际前沿,分子影像、靶点、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在精准医疗的基础层面与西方国家保持同步,下一步的发展需要整合技术研发、临床转化、产业培育、示范推广,实现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詹启敏向记者介绍,中国在制定“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专家形成了7个共识,包括基因组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已经趋向成熟,蛋白质组学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已经进入临床应用和产业化阶段,疫苗和抗体将成为生物医药重点突破的领域,生物治疗、个性化诊疗技术成为现代医学重要方向,医疗器械成为与药物齐头并进的新型产业,最后是生物信息学向海量数据产出和广泛应用两个方向发展。
采访中,不少专家都认为,我们没必要跟美国的风,在与国际前沿技术和理念接轨的同时,中国在精准医疗上的目标,更要注重向人们提供更精准、更安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为目标,建立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自主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国产新型防治药物、疫苗、器械和设备,形成一批中国制定、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中国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将受惠于普通百姓,所以降低成本、完善医疗保险体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完全有能力根据我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基础来建立精准医学,找寻中国自己的方向。”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健向记者表示,百慕迪正是基于精准医学理论,利用人体对创伤自我修复功能,在老化受损器官及神经障碍自我再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百慕迪专注于心脑血管及神经障碍患者的再生康复。其产品系统Biomobie(生命核)涵盖了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静脉曲张、中风以及失眠等慢性疾病的再生康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也认为,发展精准医学,我们不能简单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好客观评判,制定好自己的路径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曹雪涛:
精准医学和我们老祖宗提出的辨证施治,同病不同治,或者是同人不同治,这些理念都是相通的。精准医学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全面认识疾病的状态,对整个医疗过程和临床实践进行最优化的诊治。因为分析精准原因以后,有没有真正的利器去实施病人的治疗,还是要依赖于药物研发,不是仅凭测一下基因就可以的事。
清华大学副校长 薛其坤:
精准医学理念结合了诸多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已迅速推广和广泛进入到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发展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是清华大学的重要战略,构建精准医学这一新型前沿学科,对于清华大学的医学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 王健:
精准医学是对现有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精准医学以基因测序行业快速发展、生物医学分析的日渐成熟和生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日新月异为前提,将会从现在“对症医疗”的模式逐步转化为“对个体医疗”的模式,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生物医学特征设定不同的医疗方案,这也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郑树森:
现在肝胆胰外科手术已跨入“机器人时代”,机器人最大的优点是领悟性比较好、放大精度比较好、两只机器手非常灵活,而且这样的手术以后患者恢复很快,这是精准医学的一个典范,所以在精准医疗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总经理 庞俊勇:
如果把精准医疗扩充来看,可能涉及到基本产业的任何一个部分。而对于我们产业园的经营者来讲,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技术不断地通过创新、通过推向市场来真正地实现自身实力的提升,然后从国家层面再做精准医疗的整体布局,可能这样更加合理。
热日 15:52
热日 14:04
热日 09:51
热日 09:48
热日 09:23
热日 10:00
热日 17:23
热日 11:10
热日 15:19
热日 14:57
热日 19:17
热日 10:15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与盛行,旅客户一直是住宿业的重要客源,这次,在线短租把目光瞄准了这一市场。
老冯拍楼之易州路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怡生乐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理想国际大厦806-810室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新房、二手房:400-606-6969 &家居、抢工长:400-010-2323日医疗晨报
我的图书馆
日医疗晨报
1.德国制药公司默克公司(Merck KGaA)于当地时间周二宣布已指定Stefan Oschmann作为其新一任首席执行官。(腾讯证券)
2.9月天猫医药馆的销售额首破6亿元,且涨势较好,环比增幅为13.53%。医疗器械仍为9月天猫医药馆第一大类目,销售规模为1.91亿元,销售额份额为31.69%;OTC药品销售规模为1.57亿元,销售额份额为25.92%;计生用品获得1.39亿元的销售规模,份额为16.93%。(共赢会)
3.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所有PDF图书开放免费下载。(冷泉港实验室)
4.国家药监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公布《2015年9月全国执业药师注册情况》,全国注册执业药师总数突破23万人。(医药手机报)
5.CFDA药品审评中心上海分中心获批组建。(生物探索)
6.礼来宣布中止CVD药物evacetrapib的III期试验。(汤森路透)
7.患者服药后骨软化身高缩8厘米,起诉葛兰素史克。10月13日,乙肝患者冉金发诉广州花都区人民医院、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的医疗纠纷案,在花都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澎湃新闻)
8.台湾登革热病例超23000例,死亡人数破百。(中新网)
9.中国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2030年前投入600亿。(中国经济周刊)
10.近日,世界上最大的癌症慈善机构在伦敦宣布将在5年之内投入至少1亿英镑(约1.53亿美元)以资助研究团队解决击败癌症的七大挑战。(生物探索)
11.据《贵州新闻联播》报道,日前中共中央决定:孙志刚任贵州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赛柏蓝)
12.洛阳栾川献血车被城管拖走,当地医院严重缺血。(新华网)
13.近日,新加坡中央医院遭遇建院史上最严重的院内感染,该院近期病人中22人患上丙型肝炎,其中4人因并发症和败血症死亡。这一事件引发国际医院界对于丙型肝炎院内感染的探讨。(健康界)
14.埃博拉走了,后遗症来了。埃博拉病毒的幸存者伊恩·克罗泽医生说,他将继续承受埃这种病毒带来的长期影响。这些长期影响包括听力丧失和癫痫发作。(生物谷)
15.HIV发现者称:治愈艾滋遥不可及,但终结艾滋流行指日可待。(生物探索)
16.北京市卫生局官员挪公款做美容 4年花400万。(北京青年报)
17.据BBC报道,世界首例用干细胞(foetalstem cells)治疗依然在子宫中的胎儿的临床试验将于2016年1月启动。该试验由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以及英国Great Ormond Street医院主导。(生物探索)
18.英国第一个病人已经接受了开创性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手术,医生希望能有效对抗一个由常见原因导致的失明。(医疗旅游)
19.Abbott Vascular开发的可溶解吸收支架很好地完成了传统支架的任务,这种支架类似于可溶解的缝合线,在它完成任务后就会逐渐溶解消失。这些新装置将造福美国每年850,000名心脏病病人。(生物谷)
20.Nature genetic:美国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最新研究,他们在前列腺癌是如何发生这一问题上取得了关键性进展,表明前列腺癌细胞并不是通过重写正常的DNA密码,而是通过对前列腺细胞内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因子进行重编程驱动了细胞的恶性生长。(生物谷)
21.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上万种新的蛋白联结,约占蛋白联结总量的四分之一。为了揭示蛋白质是如何构建细胞与机体,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筛选了不同生物的细胞,这些细胞从变形虫到蠕虫到老鼠到人类,来源十分广泛。(中国数字科技馆)
22.近日,为了更好地培养心脏病学家,3D打印巨头之一的3D Systems(3DS)公司将先进的仿真训练模块引入了自己的虚拟现实(VR)模拟平台。这一全新的心血管解剖学模型服务能够提供用于手术方案制定和教学两方所需的“患者特制3D打印模型”。(南极熊)
23.Covestro 进军3D打印产业将提供多种优质材料。Covestro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高科技聚合物材料公司,前身为知名的德国拜耳材料科技。(南极熊)
24.著名的比利时3D打印服务商Materialise成立新机构Mobelife将力推3D打印骨骼植入物系统。(南极熊)
25.飞利浦医疗发布全新一代3.0T磁共振(DigitalNetworkArchitectureMR,简称DNA磁共振)。(健康界)
26.中钰资本与新大洲以及新大洲实际控制人赵序宏共同签署设立了“中钰新大洲医疗产业并购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30亿。(投资中国网)
27.近日,张强医生集团发文首次确认终止第一轮融资计划。而另外一些医生集团也频繁传出将获得资本投资的消息,但实际上很多投资并未到位。(高端私人医生服务)
1.日前,贵州省卫生计生委、省公安厅下发《关于进一步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秩序保护医务人员生命安全的通知》。其中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把二级及以上医院一律作为巡逻必到点;三级以上医院必须设立警务室。(贵阳网)
2.10月6日起,香港长者可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香港长者医疗券享受香港医疗服务政策,这一制度突破是重要的政策创新。(南方都市报)
1.【论坛】10月15-16日:2015第四届国际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武汉);
2.【论坛】10月15-16日:2015第四届中国国际生物医药创新高峰论坛(武汉);
3.【培训】10月15-18日:全国呼吸影像学习班(北京);
4.【会议】10月15-18日:2015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杭州);
5.【培训】10月15-18日:第六届全国全科医学师资骨干精品培训(齐齐哈尔);
6.【论坛】10月16-17日:第八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论坛(武汉东方建国大酒店);
7.【论坛】10月16-17日:2015(第三届)分子诊断产业高峰论坛—基因检测聚焦(成都);
8.【展会】10月18-21日:第74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奥咨达展位:A3-M37,M39;
9.【免费培训】10月21日下午: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新规解读暨欧美医械法规解析(苏州工业园区);
10.【会议】10月23日下午:2015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暨中国医药发展研讨会(上海);
11.【论坛】11月28-29日:第十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暨“2015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与投资论坛”(中山)。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以上评论由公众帐号筛选后显示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馆藏&1049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市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
项目开发 >> 大创新广应用
我国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2030年前投入600亿
文章导读:&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谈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取得的成果,并宣布了新的项目——精准医疗计划。
【中国经济论坛】中国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 2030年前投入600亿元
“精准医学”会颠覆传统医疗产业吗?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崔晓林 | 上海报道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谈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取得的成果,并宣布了新的项目——精准医疗计划。一时间,“精准医疗”成为覆盖全球的热门话题,并引得医药健康产业市场风起云涌,国内外的医药巨头纷纷抢滩精准医疗。可以预见,精准医疗大数据、个人基因测序的普及化正带来全球健康产业大变革。
精准医疗产业前景如何?如何科学看待这一“新生事物”?近日,记者在上海举办的“从新药创制迈向精准医疗高峰论坛”采访期间,与会的多名专家指出,面对精准医疗的热潮,不必盲从跟风,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和规划。
精准医疗并非奥巴马原创
其实早在奥巴马提出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之前,将精准医疗用于癌症治疗的例子已不鲜见。
遗传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表示:“2013年, ‘自然—遗传学’大会的主题为‘From GWAS to Precision Medicine’(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到精准医学),其中就已含有‘精准医学’这个概念。同年9月20日,第十三届东亚遗传学会学术研讨会,其主题中也有‘Precision Medicine’。因此,‘精准医学’对学界而言并非一个新的概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詹启敏表示:“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有上百年,但是原来给你的信息很少,现在有了很多科学技术的帮助,包括基因组测序,生物医学分析工具,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出现,我们今天谈精准医学才有可能。”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健向记者表示,国内推动“精准医学”,被不少人认为是跟风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但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已经有了个性医疗的概念,这并非奥巴马提出,只是措辞有所区别。美国版“精准医学”中的关键词为基因测序、肿瘤、个性化。中国科学家眼中的“精准医疗”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在“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上,中国科学家对精准医学的定义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范畴。
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
近600亿美元
今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会议指出,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3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
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表示,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正在准备精准医学计划工作,有望将其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
一项数据显示了中国在早期癌症诊断、治疗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癌症发病人数的1/5;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一直以来,中国的很多患者在发现癌症之时已经到了晚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采访中有专家向记者表示,美国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达到85%,中国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25%。提高我国肿瘤早期诊断和精准医疗技术迫在眉睫。
目前,精准医疗更多地集中在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基于个体基因检测的肿瘤个体差异化治疗成为重要趋势。传统的药物治疗由于没有考虑到个体基因的差异性,在用药效果上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基于基因分析选择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
美国生命技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江路卡在讲到现在的基因测序技术时显得特别兴奋:“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花费了30亿美元,耗时10余年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今天,我们全基因组测序只要花费千余美元,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这样的改变难以想象。如果只是完成部分基因测序,成本甚至只需10美元或者100美元,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革命。”
肿瘤基因测序的前景广阔,A股中,以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这三大方面为主的中国上市公司已有26家。而国外,一些国际大药企也都在积极开展细胞治疗研发。有研究报告称,201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今后5年年增速预计为15%,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3至4倍,其中,基因测序行业增速将超过20%。
中国应寻找“自己的方向”
詹启敏院士指出,所谓精准医疗,就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方案。包括对风险的精确预测,疾病精确诊断,疾病精确分类,药物精确应用,疗效精确评估,疗后精确预测等,“中国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方法的研究位于国际前沿,分子影像、靶点、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在精准医疗的基础层面与西方国家保持同步,下一步的发展需要整合技术研发、临床转化、产业培育、示范推广,实现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詹启敏向记者介绍,中国在制定“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专家形成了7个共识,包括基因组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已经趋向成熟,蛋白质组学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已经进入临床应用和产业化阶段,疫苗和抗体将成为生物医药重点突破的领域,生物治疗、个性化诊疗技术成为现代医学重要方向,医疗器械成为与药物齐头并进的新型产业,最后是生物信息学向海量数据产出和广泛应用两个方向发展。
采访中,不少专家都认为,我们没必要跟美国的风,在与国际前沿技术和理念接轨的同时,中国在精准医疗上的目标,更要注重向人们提供更精准、更安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为目标,建立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自主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国产新型防治药物、疫苗、器械和设备,形成一批中国制定、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中国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将受惠于普通百姓,所以降低成本、完善医疗保险体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完全有能力根据我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基础来建立精准医学,找寻中国自己的方向。”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健向记者表示,百慕迪正是基于精准医学理论,利用人体对创伤自我修复功能,在老化受损器官及神经障碍自我再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百慕迪专注于心脑血管及神经障碍患者的再生康复。其产品系统Biomobie(生命核)涵盖了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静脉曲张、中风以及失眠等慢性疾病的再生康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也认为,发展精准医学,我们不能简单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好客观评判,制定好自己的路径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曹雪涛:
精准医学和我们老祖宗提出的辨证施治,同病不同治,或者是同人不同治,这些理念都是相通的。精准医学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全面认识疾病的状态,对整个医疗过程和临床实践进行最优化的诊治。因为分析精准原因以后,有没有真正的利器去实施病人的治疗,还是要依赖于药物研发,不是仅凭测一下基因就可以的事。
清华大学副校长 薛其坤:
精准医学理念结合了诸多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已迅速推广和广泛进入到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发展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是清华大学的重要战略,构建精准医学这一新型前沿学科,对于清华大学的医学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 王健:
精准医学是对现有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精准医学以基因测序行业快速发展、生物医学分析的日渐成熟和生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日新月异为前提,将会从现在“对症医疗”的模式逐步转化为“对个体医疗”的模式,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生物医学特征设定不同的医疗方案,这也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郑树森:
现在肝胆胰外科手术已跨入“机器人时代”,机器人最大的优点是领悟性比较好、放大精度比较好、两只机器手非常灵活,而且这样的手术以后患者恢复很快,这是精准医学的一个典范,所以在精准医疗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总经理 庞俊勇:
如果把精准医疗扩充来看,可能涉及到基本产业的任何一个部分。而对于我们产业园的经营者来讲,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技术不断地通过创新、通过推向市场来真正地实现自身实力的提升,然后从国家层面再做精准医疗的整体布局,可能这样更加合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医疗改革203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