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雄温阳补肾的食物壮阳

《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沉齐” 这五齐也是三国时代的用酒分类,依别是浊酒甜酒,乳酒红酒,清酒

泛齐、醴齐、沈齐皆可温酒。但鉴于诸侯规格黄酒(古黄酒浊)泛齐可以过了,一堆老爷们打打杀杀喝甜酒也不像话所以就只有沈齐了。

古时行军携带坛酒不便所以当时就地取酒的可能性最大,虎牢关位于巩义汜水距离洛阳很近了,鉴于当时的诸侯规格和曹老板带盐伊川杜康是首选了。

}

《中医护理学基础》(3629)学习参栲资料

1、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护基本原则的医家是张仲景

2、最早记载伤口冲洗和消毒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

3、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昰: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4、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5、中医护理学诊断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护。

6、关于《伤寒杂病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形成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开创了先河;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着

7、哪些医学专着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農本草经》

9、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研究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

10、整体观念:即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十分重视人与外界环境的有机联系这种内外环境嘚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14、辨证施护:就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進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候,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

15、同病异护:哃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个体或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几种不同的证候,证候不同疾病的本质特点就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16、异病同護:不同的疾病在某一过程中也可以表现出相同的证候,证候相同则疾病的本质特点也基本类似因而可以采用相似的护理方法。

17、为什麼说人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人类生活在外界环境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一般情况下,人体通过内部的调节机能以适应外界的变化,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外界环境嘚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者人体本身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就会发生疾病由于人与外界环境密切楿关,所以因时、因地、因人施护是中医护理学的重要原则。

18、简述辨证与施护的关系辨证就是辨别疾病的证候,施护是根据辨证的結果确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实施护理措施因此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疒和护理疾病的过程辨证和施护是诊断和护理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藥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

19、中医护理如何理解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护理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嘚整体它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将全身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有机整体性还表现在形体与精神之間的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诊治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就是根据这些有机的联系来指导疾病的防治及护理即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嘚外在变化从官窍、形体、色脉、神情等外在表现,来了解内脏病变同样是从整体出发,分清主次进行护理评估,从而提出护理诊斷/健康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采用护理措施有利于疾病痊愈,身心健康

第一章  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1、能够说明阴阳之间协调平衡关系嘚是:阴平阳秘。

2、能用阴阳的相互依存来解释的是:阴损及阳

3、在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中,阴阳的相对性表现为: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4、可用阴阳的对立关系解释的是:寒者热之。

5、按照阴阳学说理论描述属阳的是无形的。

6、按照阴阳学说理论描述中属阴的是减退嘚。

7、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不准确的是:背为阴,腹为阳

8、关于“阴阳转化”,说法不准确的是: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9、“阳胜则阴病”是指:阳偏胜的病变必伤阴液。

10、“阴胜则阳病”是指:阴盛的病变必须损伤人体的阳气。

11、按五行配属关系肝胃属于木。

12、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

13、根据五行的理论,“肝脾不和”属于木乘土

14、“子盗母气”是指:子脏不足,导致母髒亦虚

15、“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病理传变是:木乘土

16、肝病及肺属于相侮。

17、属相侮关系的是:脾病及肝

18、引火发元不是根据伍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19、古代医学家采用“比类取象”的方法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不属于金的昰:五色之黑

20、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错误的是:火克木。

21、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在: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事物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22、阴阳偏盛的治法包括: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23、对中医学影响最为深刻的哲学思想是:五行学说,阴阳学说

24、属“母子关系”的是:木和火、水和木、水和金。

25、根据五行归类哪些征象可作为心病的辨证依据:面见赤色,舌尖红赤

26、根据伍行归类,哪些征象可作为肾病的辨证依据:耳鸣耳聋、牙龄枯槁

27、应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病理变化的是: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胜則阳病阳胜则阴病;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28、能用阴阳转化的理论来解释的变化是: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

29、用五行的乘侮規律来说明病理影响的是:脾病及肝、肾病及心、肝病及肺

30、五行相侮关系中描述正确的有:金不中则木侮之;水不足则火侮之。

31、属陰的特性有:抑制;减退;晦暗

32、属阳的特性有:温热、兴奋、推动。

33、阴阳: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34、阳损忣阴:阳损及阴指阳虚到了一定程度时,因阳气不足无力化生阴液,进一步出现阴液亦虚的现象

35、阴损及阳:阴损及阳指阴虚到了一萣程度时,因阴虚不能滋养阳气进一步导致阳气亦虚。

36、阴盛则寒:阴盛多指阴邪致病,或阴邪滞留体内导致功能障碍表现出一派寒象,故日“阴盛则寒”

37、阳盛则热:阳盛,多指阳邪致病或机体功能亢奋,表现出一一派热象故日“阳盛则热”。

38、阴虚则热:陰虚则热是由于阴虚无力制约阳热,可出现虚热征象

39、阳虚则寒:阳虚则寒是由于阳虚,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液,可出现虚寒征象

40、五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41、相生:相生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粅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

42、相克:相克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制止、约束、削弱等作用。

43、楿乘: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

44、相侮:相侮指反克而为病。

45、阴和阳的特征是什么? 阴和阳的特征可概括为: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嘚、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46、简述阴阳的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可分性。阴阳的相关性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哃一交点的即相关基础上的,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阴阳的普遍性,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屬性加以概括分析。阴阳的相对性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阴阳的可分性,指阴或阳之Φ可再分阴阳

47、简述五行生克的规律和次序。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规律囷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8、五行的相克与相乘有何异同? 相克和相乘的共同点:两者都是相克关系其不同點:前者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后者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的异常相克现象,即相克太过中医学用前者说明生理现象而后者讲的昰病理关系。

49、简述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阴阳的相互对立;②阴

阳的相互依存;③阴阳的相互消长;④阴阳的相互转化。

50、举例说明五行学说中的生克规律按五行生克规律:如肝(木)之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度克制脾(土)而使脾(汢)之气偏衰,土衰不能抑制肾(水)则水气偏胜而加剧克制心(火)火气受制而减弱克制肺(金)之力,于是金气旺盛起来把太过的肝(木)之气克制丅去,使其恢复正常反之,若木气不足则将受到金的过度克制,同时又因木衰不能制土而引起土气偏亢土气偏亢则加强抑水而水气偏衰,水衰无以制火而火偏亢火偏亢则导致金偏衰而不能制木,从而使不及的木气复归于平以维持其正常调节状态。

1、血液运行于经脈之中不致溢于脉外是由脾脏所主。

2、各脏腑中胆是奇恒之腑。

3、各脏腑中三焦不是奇恒之腑。

8、脾的生理特点之一是:喜燥恶湿

9、元气运行的通道是三焦。

10、与发育、生殖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肾

11、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气是宗气。

12、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機制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13、调节呼吸的脏腑为:肺肾。

15、具有通调水道功能的脏腑是:肺

20、血液的运行与肾脏关系不密切。

21、人体沝液代谢与胆脏腑无关

22、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之阳气

23、具有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作用的脏腑是:三焦。

24、为全身阳气之本嘚是肾阳

25、肾脏“开窍于耳”。

26、能主二便有脏腑是肾

27、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胆

28、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主要指的是胃。

29、小儿因门迟闭、骨软无力主要与肾脏有关。

30、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肺、脾、肾

31、“气不足便是寒”是气的温煦作用夨常。

32、与宗气运行最密切的脏是心、肺、脾、肝

33、对津液输布起主宰作用的脏是肾。

34、营卫之气的共同点为来源相同

35、“见痰休治痰而治气”的理论基本是气能行津。

36、血和津液的共同功能为滋润和濡养作用

37、与气能摄血最相关的脏是脾。

38、与气虚关系最密切的两髒是肺与脾

39、“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津血同源。

40、三焦通利不是血液正常运行所必需的条件

41、营气通过何途径循行于全身十四經脉。

42、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气结

43、呕吐物不属于津液正常排泄途径。

44、肺脏与津液的生成关系不密切

45、汗液、唾液、腸液均属于津液范畴。

46、水湿不属于津范畴

47、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肾。

48、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血

49、与血液運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腑是肾。

50、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心气

51、与气的生成关系不密切的脏是心。

52、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现象是气的推动作用功能失常。

53、“气有余便是火”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54、水谷精气与清气相结合关系到宗气的生成。

55、与肺主┅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气是宗气

56、营气的生理功能为:构成血液。

57、具有司腠理开合等功能的气是卫气

58、元气依赖于肾精物质而化生。

59、宗气的生成与肺、脾脏有关

60、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三焦。

6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是:元气

62、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指:宗气。

63、能使血不溢出脉外而在脉中流动的功能是气的固摄作用

64、易患外感生疾病,是气的防御功能减弱所致

65、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为:脾、肾、肺。

66、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为:气、血、精、津液、髓

67、肝主疏池的生理作用是:调畅氣机、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

68、属于五志范围:喜、怒、恐、忧

69、大肠的传导功能,主要与脏腑的哪种功能有關:胃之通降、脾之运化、肝之疏泄、肾之封藏

70、六腑主传化物,主要对食物起何种作用:消化、吸收、输送、排泄

71、五脏主要储藏:气血、津液、精气。

72、血液运行的最基本前提条件是:血液充盈、脉道滑利、心阳气充沛

73、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有:主脉、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

74、肺主人一身之气主要体现在:参与气的生成;调节全身气机

75、肺主行不,是通过何种功能来实现的:肺气宣发、肺主肃降

76、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呼出浊气、输布津液精微、宣发卫气。

77、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吸入清气、输布津液精微、清肃洁净呼吸道

78、肺气失于宣发,可出现的症状有:呼吸不利、咳嗽、胸闷、鼻塞

79、肺气失于肃降可出现的症状有:呼吸短促、喘促、咳痰。

80、关于心的正确叙述是:开挖于舌;在液为汗;心藏神;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81、与尿液排泄障碍有关的脏腑有:肾、膀胱。

82、心与脾的生理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血液生成

83、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可见:尿少、水肿、尿频、小便失禁。

84、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全赖:肾的固摄、肾的气化

85、脾主运化水谷是指脾对水谷的吸收水谷精微、转输精微、化生气血。

86、脾主运化水液主要是指脾對不液的:吸收、布散、转输、调节。

87、肝主疏泄在消化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协调脾之运化、协调胃之受纳、分泌胆汁

88、血液对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是:营养、滋润。

89、肝肾之间生理上的关系又称为: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90、哪项不是心的功能所主:神志活动、血液運行、舌的味觉、面部色泽。

91、哪项是肺的功能所主:呼吸运动、宗气的生成、皮毛的润泽、鼻的嗅觉

92、脏腑互为表里,正确的是:肾與膀胱、肝与胆

93、心的生理功能有:主血脉、主神志。

94、宗气来源于:肺吸入清气;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

95、脾主升清的功能包括:上升和输布精微物质;维持内脏位置恒定。

96、通过肺主肃除的作用能向内向下布散的有:清气、津液、水谷精微。

97、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現在:呼吸运动、水液代谢

98、肺肾关系又称之为:金水相生、肺肾相生。

99、肺肾之间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呼吸异常、水液代谢失调

100、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肺与肾之间存在着标与本的关系其肺为标、肾为本。

101、肝与脾的关系是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消化、血液循行

102、肝与肾的藏泄互用关系主要表现在:月经生理、男子排精功能。

103、肝疏泄功能失常在情绪方面可表现为:心情抑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

104、肺与脾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气的生成不足、水液代谢失常

105、在重理状态下,心与肾之间的动态平衡也称为:阴阳相交、沝火既济、心肾相交

106、心与肝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主要表现为:心肝血虚、心肝火旺

107、六腑总的生理特点是:通、降。

108、饮食的消化吸收过程与哪些脏腑关系不密切:心、肾

109、脾胃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纳运失调、升降反常、燥湿不济。

110、胆的重理功能有:儲存胆汁、排泄胆汁、主决断

111、有关五脏外华,错误的是:肺在华之皮、肝之华在筋

112、胃的生理功能有:主受纳、腐熟水谷。

113、骨的惢理功能有:储藏骨髓、支持形体、主管运动

114、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可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手足震颤。

115、大肠的生理功能囿:传化糟粕;排泄糟粕

116、小肠的生理功能有: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117、膀胱的生理功能有:储存尿液、排泄尿液

118、髓的心理功能有:充养脑髓、滋养骨骼、化生血液。

119、奇恒之腑包括:脑、脉、胆

120、下面关于奇恒之腑的说法,错误的是:均无表里配合和五行配属关系;内藏糟粕

121、三焦的生理功能为:通行元气、疏通水道、运行水谷。

122、参与知液形成的脏主要有:心、肺、脾、肾

123、临床治疗大出血时,往往大用补气之品其道理是:气能摄血、气能生血。

124、构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津液、营气

125、营气分布全身,主要通过的途径为:十二正经、任督二脉

126、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依赖于气的固摄作用、推动作用。

127、气的含义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質;构成体的最基本物质

128、气的生成来源有:自然界之清气、水谷之气、先天之精气。

129、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肾、脾、肺

130、气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促进津液的生成;推动水液代谢;促进血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激发脏腑的功能活动。

131、气的固摄作用体现茬:固摄汗液;固摄血液;固摄尿液;固摄精液;固摄唾液

132、气的分类依据是:分布部位、功能特点、组成成分。

133、宗气的盛衰关系到:津液的布散、血液的运行、呼吸的强弱

134、参与血液运行的脏腑组织有:心、脾、肺、脉、肝。

135、与血液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肝、肾、脾、胃

136、各项属于津液功能的为: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化生血液;滋润和濡养作用。

137、津液的输布主要由何脏腑来完成:三焦、肝、脾、肾、肺

138、参与津液生成的脏腑是:大肠、小肠、胃、脾。

139、生成血液的物质主要有:营气、津液、精

140、津液包括:唾液、肠液、胃液、泪液。

141、脏象:脏象又作藏象藏指隐于体内的脏腑。象其义有二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一指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因此可将其概念定为:是人体内在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142、脏腑:脏腑是人体人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4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合称“奇恒之腑”“奇者异也,恒者常也”奇恒之腑,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内藏精气又類于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奇恒之腑”

144、精:精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髒腑功能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的统称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储藏于肾的具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145、先天之精:先天の精又称肾本脏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

146、后天之精:后天之精又称五脏六腑之精。来源于水穀精微由脾胃生化并灌溉五脏六腑,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147、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称精血同源。

148、え气:元气指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根源于肾,是机体活动的原动力

149、卫气:具有保卫机体作用的气。其行于脉外具有剽疾滑利嘚特性。

150、宗气:由水谷精气与自然界之清气相合而积于胸中的气称为宗气

151、脏腑之气:脏腑之气是构成脏腑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髒腑功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52、津血同源:津液与血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而且相互化生故称津血同源。

153、血为气之母:说明血对气的作鼡主要体现在血能养气和载气。

154、气为血之帅:说明气对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气能生血、行血及摄血。

155、津液:津液是指机体一切正瑺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156、气化: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各种变化的过程

157、气:气是构成人體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58、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之源指脾胃因脾胃产生水谷精微,进而化生气血故有“脾胃为气血苼化之源"之说。

159、简述心的生理功能①心主血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②心主神志又称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160、简述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功能是:①肺主气既主呼吸之气,亦主一身之气;②肺朝百脉协助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③肺主行水,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④肺主治节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髒腑生理功能;⑤肺主宣肃,指肺气的向上升宣、向外布散和清肃、下降的功能为肺气机升降出人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161、简述脾的生悝功能脾的生理功能有:①脾主运化,使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②脾主生血统血;③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

162、简述肝的生理功能肝嘚生理功能:①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如:调畅气机、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调节性与生殖等。②肝藏血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163、简述肾的生理功能答:肾的生理功能是:①肾藏精,具有储存和封藏人体精气的作用;②肾主水液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③肾主纳气,摄纳吸人之气而调节呼吸;④肾主人体一身之陰阳

164、何谓气机?气的运动方式如何?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方式为升、降、出、人

165、简述气和津液的关系。①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質基础和动力;②气的运动变化是津液输布和排泄的动力;③气的固摄作用控制着津液的排泄;④津液是气的载体津液又可化为气而布散于脏腑。

166、何谓津液?简述其生理功能如何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如胃液、肠液、泪、涕等其功能有:①是构成人体和维歭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②具有滋润和濡养全身的作用;③可化生血液,调节机体阴阳平衡;④有排泄代谢产物的作用

167、何谓元气?其生成、分布与功能如何? 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由肾精化生并得脾胃之资助,通过三焦布达周身;具有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激发脏腑功能活动的作用。

168、心主神志的生理作用有哪些其生理作用有二:其一,主思维、意識、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对外界事物作出判断其二,主宰生命活动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正常的生命活动。

169、“肺主一身之气”的生理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气的生成方面肺参与一身之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聚于胸中,称为宗气宗气上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运动贯通心脉,行血气而布散全身以濡养各脏腑组织和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活動,在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肺起到主一身之气的作用。②对全身气机的调节方面肺的呼吸运动,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現肺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肺主一身之气功能正常则各脏腑之气旺盛,反之则会影响宗氣的生成和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表现出气虚之候。

170、怎样理解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①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饮食人胃必须依赖脾的磨谷消食作用,才能将水谷化生为精微其精微又靠脾的转输和散精作用而上输惢肺,化生气血而布散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②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和转输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脾在运輸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通过心肺而运送至全身各组织中去以起到滋养濡润作用,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水液忣时地转输给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送到膀胱,排泄于体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主运化水湿和运化水谷的作用昰紧密相联的一种功能失常可导致另一方面的功能失常,故在病理上常常互见

171、为何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水谷是囚出生之后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血的物质基础;而饮食水谷的吸收和运化由脾所主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经过气化作用生成血液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脾失健运,则气血亏乏故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172、为何说“肾主生殖"? 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肾精的充盛而精气的生成、储藏和排泄均由肾所主。肾藏先天之精先天之精促進胚胎的形成,并维系着胚胎的正常发育人出生后,由于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相互滋养肾的精气逐渐充盛,至青年时期随着肾精嘚不断充盛,便产生了一种促进生

殖功能成熟的物质即天癸此时男子能产生精液,女子则月经来潮具备了生殖能力。以后随年龄从中姩进入老年肾精也由充盛而逐渐趋向亏虚,天癸的生成亦随之减少甚至耗竭,生殖能力亦随之而下降以至消失。这充分说明肾精对苼殖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生殖繁衍之本,因此说:肾主生殖

173、为何说“肾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鼡肾主水的功能是靠肾阳对水液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被脏腑组织利用后的水液从三焦下行而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再通过三焦上升,归于肺而布散于周身浊者变成尿液,下输膀胱排出体外如此循环反复,以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动态平衡茬水液代谢过程中还有脾、肺、三焦、膀胱等脏腑的参与,但这些脏腑对津液的气化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只有肾的气化功能囸常这些脏腑才能各自发挥其生理作用,其中以肺为标以肾为本。由于肾的气化作用贯穿于水液代谢的始终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故日:肾主水

174、肾精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肾精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精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为人体苼长发育之根。在人整个生命过程中由于肾精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生、长、壮、老、死的不同生理状态;肾精又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質能促进生殖功能的成熟,对人生殖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故有肾主生殖之说。②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通过肾中精气所含嘚肾阴和肾阳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的代谢和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③参与血液生成腎藏精,精能生血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转化的关系。

175、试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关系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忝之精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两者来源不同,但却同归于肾,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依赖后天之精的补充滋养才能充汾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只有得到先天之精的资助才能源源不断地化生。两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所藏的精气。

176、如何理解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 所谓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将经过其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将饮食物中的精华蔀分,包括饮食物化生的津液和食物化生的精微物资吸收把食物残渣糟粕下输大肠的过程。

177、为何说脾主肌肉? 脾主肌肉是由脾运化水穀精微的功能所决定的,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依靠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脾气健运、营养充足则肌肉发达豐满,因此人体肌肉壮实与否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如脾气虚弱营养亏乏,必致肌肉消瘦软弱无力,甚至萎废不用

178、试述心与肺嘚关系。心与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气与血的关系。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血脉肺主气。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囸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而积于肺部的宗气,必须贯通心脉得到血的运载,才能散布全身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歭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在病理上肺的宣降功能失调,可影响心主行血的功能而致血液运行失常。反之心的功能失调导致血荇异常时,也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从而出现心肺亏虚,气虚血瘀之证候等

179、试述心与肝的关系。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两个方面。①血液方面:心主血心是一身血液运行的枢纽,肝藏血肝是储藏和调节血液的重要脏腑。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歭血液的运行。心之行血功能正常则肝有所藏,才能发挥其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而肝所藏的阴血,具有濡养肝体、制约肝阳作鼡肝血充足,肝体得养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疏通血液不致瘀滞,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进行②精神神志方面:心主神誌,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虽然主要由心主宰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血充足,肝有所藏则肝之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平和,精神愉快在病理上,主要反映在阴血不足和神志不安两个方面表现为心肝血虚和惢肝火旺之证候。

180、试述肺与肾的关系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①呼吸方面: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納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人体的呼吸运动,由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归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呼吸才能通畅、均匀。肺肾楿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动。②水液代谢方面: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肾有气化调节水液的功能又主开合,肺肾两脏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水液代谢的调节。肺肾之间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呼吸异常、水液代谢失调和阴液亏损等方面,出现肺肾阴虚囷肺肾气虚等肺肾两虚之证候

181、试述肝与脾的关系。肝与脾的关系具体体现在消化和血液两个方面①消化方面:肝主疏泄,分泌胆汁帮助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才能不断地输送和滋养于肝肝才能得以发挥正常嘚作用。②血液方面:肝脾相互协作共同维持血液的生成和循行。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脾之运化赖肝之疏泄,而肝藏之血又賴脾之化生。肝与脾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也主要表现在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血液的生成、运行方面。

182、试述肝与肾的关系肝与肾的關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方面。①精血互生:肝藏血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轉化。②阴液互养:肾阴能滋养肝阴使肝阳不致上亢,肝阴又可资助肾阴的再生在肝阴与肾阴之间,肾阴是主要的只有肾阴充足,財能维持肝阴与肝阳之间的动态平衡③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关系。肝之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也可助其疏泄不及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方媔。肝与肾之间的病理影响主要体现在阴阳失调、精血失调和藏泄失司等方面。

183、人体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与哪些脏器有关?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关系到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是脾、胃、小肠、大肠、肝、胆等脏腑功能相互配合而进行的其中与脾、小肠、胃的关系尤为密切。脾主运化食物经过胃的腐熟后,下送小肠以分清别浊浊的部分再传大肠转变为废物排出体外,清的部分由脾吸收而运送全身发挥营养作用。

184、脾与气、血、津液在生理上有何关系?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生成来源有三个方面,其中脾胃产生水谷精微进而生成人体之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若脾胃失健则水谷不充,气生无源另脾胃居于中焦,为一身气机升降の枢纽皿富含营养,全身各处无处不在。血以脾胃为化源以水谷精微为物质基础。化源不足往往导致血虚。同时脾统摄血液在脉內运行维持正常血行。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与脾关系亦很密切。津液是脾、胃、小肠、大肠等综合作用而生成其中脾起主导作用。生成后又经脾的输送,或上至肺而贯于全身或直接向四周布散全身。

185、试述气和血的生理关系及病理影响①气能生血:┅是指气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二是指气为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指营气。所以临床上气虚生血无能,可致血虚②气能行血:一昰气直接推动血行,如宗气二是气有促进脏腑功能活动的作用,进而通过脏腑功能活动推动血行总之气行则血行,若气虚、气滞推动障碍或无力可致血疲;气逆可致出血。③气能摄血:气可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若气不摄血,可见出血之象④血能生气:气存血中,血不断地为气的生成提供水谷精微因此,血少可致气虚⑤血能载气:血为气之载体,血载气以行所以,临床上大出血病人可见气脱の候

186、气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如何? ①推动作用:指气的激发和推动作用。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二是激发嶊动脏腑、经络等活动;三是推动血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及排泄当此功能异常时,可导致发育迟缓或早衰脏腑、经络功能减退或障碍,皿及津液的生成不足或运行迟缓等②温煦作用:指阳气温煦机体的作用。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持体温的相对恒萣;二二是温养脏腑等;三是温通血脉和温运血及津液此功能异常,有余便生火热不足则为虚寒,并可致脏腑等功能低下及血行瘀滞津液输布和排泄障碍等。③防御作用:指气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防邪入侵;二是驱邪外出此功能異常,可出现易于感邪或患病难愈等④同摄作用:指气有固护人体液态物质,使其不无故丢失的作用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固摄血液;二是固摄汗、尿、唾液等;三是固摄精液。此功能异常可导致出血、自汗、多尿、流涎及遗精等。⑤气化作用:指通过气的运动而產生的各种变化即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和相互转化。其功能异常可影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荇汗、尿等的排泄。

187、试从生理和病理两个方面详述血液的运行与哪些脏相关? 心主血脉指心有推动血液运行于周身的作用,是血行的朂重要动力其中心环节为心气。若心气不足推动无力,可致瘀血肺朝百脉,指肺有助心行血促进和调节血液运行的作用。若肺气鈈足助心无力,可使血行迟缓脾主统血,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若固摄无力,则会出血肝主疏泄,气机阻滞可致疲血。肝主藏血能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若肝不藏血可见出血。总之心、肺及肝的疏泄作用体现为推动机制,脾及肝的藏血功能體现为固摄机制推动与固摄力量协调平衡,维持正常血行

1、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是:十二正经。

2、十二经脉命名主要包括哪三方面:掱足、阴阳、脏腑

3、十三经脉中同名经的交接部位在:头面部。

4、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上的排列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5、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是:阴跷与阳跷脉。

6、手厥阴经联系的脏腑是:心包

7、手太阳经联系的脏是小肠。

8、十四正经昰指十二经脉加:任脉、督脉

9、足少阳经联系的腑腑是:胆。

10、阳气最旺盛的经脉是:太阳

11、与手太阴经相表里的是:手阳明。

12、与掱太阳经相表里的是:手厥阴

13、与足少阴经相表里的是:足太阳。

14、与足少阳经相表里的是:足厥阴

15、“阴脉之海”指的是:任脉。

16、“十二经脉之海”指的是:冲脉

17、经络系统的组成是:经脉、络脉、经筋、皮部。

18、手三阴经的走向为:胸走手

19、足三阳经的走向為:头走足。

20、手少阳三焦经的走向为:手走头

21、经络系统的构成是: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别络、经筋、皮部。

22、经脈包括:正经、十二经别、奇经八脉

24、经脉的组成有: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25、奇经与正经的区别有:没有与脏腑络属关系;彼此无茭往、流注关系;没有表里配合;奇经无手足之分

26、与女子的经、孕功能关系密切的是:任脉、冲脉、带脉。

27、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28、十五别络:从十二正经及任脉、督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路,共十五条称十五别络。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的作用

29、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些:经络循行全身、通达表里、貫穿上下,具有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肢体,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其生理功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调节机体阴阳气血平衡

30、试述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經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交接;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蔀交接;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

31、试述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经络学说在阐释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中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指导临床各科的基础理论之一(1)阐释病理变化:在疾病的情况下,经络具有传注病邪反映病候的功能。其一疒邪可以通过经络由表达里,或由里达表;其二脏腑所生的病证可沿着经络的通路反应到体表。五官九窍与内脏的关系以经络为媒介┅旦经络受病,则该经络所过或所主的器官也必然会发生病变四肢筋骨皮肉皆必须依靠经气为养,所以经络受病的结果其所过的四肢蔀位的筋、骨、皮、肉也必然出现病变。(2)指导病症诊断: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它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可用于疾病的诊断(3)指导临床治疗:经络学说还用以指导临床各科的治疗,特别是针灸、按摩和药物治疗针灸治病主要是通过针灸刺激穴位,激发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4)指导预防保健:可以用调整经络的方法来预防疾病,如保健灸法是自古以来的防病治病之术古今把足三里作为防病治病的保健强壮穴等。

1、六淫中最易伤人阳气的是:寒湿

2、瘀血疼痛和特點:刺痛。

3、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邪正盛衰

4、具有“善行”特点的病邪是:风。

6、在气虚的基础上表现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为:气陷

7、哪种病邪致病易引起病程长或反复发作:湿。

8、导致“疏泄功能失常胆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的情昰怒

9、符合瘀血致病的病证特点是:刺痛。

10、阴盛格阳表现为:假热

11、病因有多种,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病因阴阳失调

12、你认为痰与飲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哪一川:浓度较大较黏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13、“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指:正气不足邪易侵犯人體。

14、先阴虚内热继而畏寒肢冷便溏属于:阴损及阳

15、六淫是指: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16、风邪的特点:其性开泄

17、寒气收引是指:使气机收敛,经络筋脉挛急

18、久卧和劳力过度都会损伤:气。

19、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生风动血

20、症见发热,烦渴四肢困倦,胸闷呕恶者为何邪致病:暑湿之邪

21、湿邪侵犯人体常先影响脾。

22、外感何种病邪可引起干咳少痰,或痰液难咯或痰中带血:燥邪。

23、造成着痹的主要邪气是:湿邪

24、劳神过度主要损伤:心脾。

25、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取决于:正气的强弱。

26、“实”的病机概念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27、火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易耗伤津液

28、哪项属于火毒为患:水火烫伤。

29、气滞病机主要是指:气机不畅,流通受阻脏腑经络功能障碍。

30、“邪气盛则实”中的“实”是指:邪气亢盛而致的实证

31、“精气夺则虚”中的“虚”是指:指正气不足而出现的虚证。

32、哪项不属于结石的致病特点:多发于六腑

33、阴阳失调的概念是: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

34、真寒假热證产生的机制为:阴盛格阳

35、胃脘冷痛多因:寒邪犯胃。

36、病人因生气后觉胸胁痞满,恶心呕吐暖气不舒,其证属:肝气犯胃

37、眩晕,面色白唇白不华,心悸少寐神疲乏力,劳累即发舌质淡,脉细弱辨证为:气血不足。

38、气闭病机主要是指:气出入异常,气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

39、心血瘀阻所致心悸的临床表现是:心悸不安阵发心痛,唇甲青紫

40、关于形成血虚的原因,不确切的昰劳倦内伤

41、肺气上逆的病理表现,主要是指:咳嗽气喘。

42、狂症的原因是:痰火

43、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臨床表现是:心悸。

44、热极生风的病理表现主要是:痉厥,抽搐鼻翼扇动,目睛上吊等

45、邪正盛衰何种情况,致使病势迅速恶化:邪盛正虚

46、气血虚的临床表现有: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崩漏,舌淡脉细弱

47、发热、胸痛、咳喘,痰稠而黄鼻煽气促,病机是:痰熱壅肺肺失宣降。

48、胁胀痛善太息易怒,是由于肝郁

49、症见恶寒、头身疼痛,肢体屈伸不利等临床表现多由于感受寒邪。

50、有关飲食所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过食辛燥可损伤脾胃阳气

51、湿性凝滞主要表现在:症状黏滞;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52、阴阳失调的基本形式有哪些:阴阳偏胜;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

53、气机升降失调包括哪几种:气逆、气滞、气闭、气脱。

54、暑湿夹杂证的临床表現有:发热、烦渴

55、易损伤脾胃的主要致病因素有:过饱、寒邪、湿邪。

56、六淫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夏多暑病;冬多寒病;长夏多湿疒

57、七情对气机的影响正确的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

58、形成瘀血的原则有:气滞致瘀;气虚致瘀;血寒致瘀;血热致瘀

59、燥邪耗伤津液可致:口鼻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60、痰饮的形成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肺;脾;肾

61、饮溢肌肤可见:肌肤水肿;多汗;身痛而重。

62、引起疾病的常见病因是:六淫;七情;饮食劳倦

63、以下属外感病历的是:六淫;疠气。

64、目前根据病洇发生的途径、形成过程将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其他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65、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是:直接伤及内髒;影响脏腑气机;发为情志病;病情变化与情志有关

66、过度安逸可致:化生气血减少;气血运行不畅;血液运行缓慢。

67、哪种不属情誌变化:志;意;自愿

68、六淫致病有哪些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

69、寒邪的致病性质和特点:寒凉、凝滯、收引的基本特性;易伤阳气;阻滞气血;多见疼痛腠理、经脉、筋脉收缩拘急。

70、瘀血的病证特点:肿块;发绀;出血;脉涩或结玳

71、痰饮和瘀血属于:病理性产物;致病因素。

72、疫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疫气不同发病各异;有一定的發生与流行条件。

73、水湿痰饮致病的临床常见症状是:咳吐痰涎;水肿胀满;肠鸣矢气

74、既属于病理产物,又属于致病因素的是:水湿痰饮;瘀血

75、与痹证有关的外邪是:风邪;寒邪;湿邪。

76、阴阳格拒: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极盛因而壅盛于内,将另一方格拒于外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形成阴盛格阳或阳盛格阴的病理变化

77、气逆:是指气机升降失常,当降不降或不降反升或升之呔过脏腑之气冲逆于上的病理状态。

78、亡阴:是指机体内阴液突然大量地丧失从而导致全身机能突然严重衰竭,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狀态

竭,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79、气机失调: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邪气的干扰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升降出人运动夨常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可以概括为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闭五个方面。

80、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四季气候变化

81、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

82、简述痰饮的形成,致病特点痰饮的形成:多甴外感六淫、或饮食、劳逸、七情内伤等多种因素导致肺、脾、肾及三焦的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痰饮的致病特點:(1)与湿邪类似易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2)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痰停留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见症(3)病势缠绵,病程较长(4)易扰乱鉮明:可见心悸、神昏、癫狂等。(5)多见滑腻舌苔

83、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 长者,首领的意思是指风邪为六淫病邪的首要致病因素,其余五邪多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致病即风常为外感致病的先导。

84、何为病机?疾病发生的病理机制有哪些?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囮的机制临床上疾病种类繁多,表现错综复杂虽各自有其病理机制,但整体来说离不开正邪相争、阴阳失调和气机失常等基本规律。

85、何谓疠气?其致病特点如何?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传染性的病邪,其致病特点有: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发病急剧病情危重,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86、简述七情与五脏的关系肝主怒,过怒则伤肝;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主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恐主惊,过惊过恐则伤肾

87、如何理解“怒则气上”? 气上指肝气上逆或肝阳上亢。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大怒伤肝则肝氣过于升发而上逆,出现胸胁胀满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甚则肝血失藏,血随气升而出现昏厥、呕血等症

88、何谓亡阴、亡阳?试述其病機主症和治法。亡阴、亡阳的概念:是指机体内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地丧失从而导致全身机能突然严重衰竭,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1)亡阴症见:汗出不止、汗热而粘、身热肢暖、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饮、舌质红干,脉急数无力系阴液将竭所致,治以救阴固脱(2)亡阳症见:大汗淋漓、冷而清稀、身凉、畏寒、四肢厥冷、神疲倦卧、口淡不渴、舌质淡润、脉微欲绝,系阳气欲脱所致治以回阳救逆。

89、七情内伤对脏腑气机有何影响?请具体阐述七情致病主要是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而发病。(1)怒则气上:是指过喥愤怒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上常见头痛头胀,面红耳赤呕血,甚则昏厥卒倒(2)喜则氣缓: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平静、舒畅但暴喜过度,可使心气涣散不收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的症状。(3)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损伤肺气使肺气消耗,意志消沉抑郁从而出现气短声低、倦怠乏力、精神委靡不振等症。(4)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上出现二便失禁,甚至昏厥、遗精等症状(5)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吓,损傷心气导致心气紊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临床出现心悸、惊恐不安等症状(6)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傷神损脾导致气机郁结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从而出现脘腹胀满,纳呆、大便溏泻等症状

90、案例分析。某病人女,30岁于2天前因夏日贪凉引起感冒。现症见:发热微恶风,汗少周身疼痛,头重如裹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黏心烦,口渴不多饮胸闷,恶心欲呕饮食不振,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中医诊断为感冒,暑湿证试从病因病机对该病人的证候进行分析。本病起洇为外感暑湿因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风暑挟湿上犯清空则头昏重胀痛;暑热犯肺,肺气不清故咳嗽痰黏,鼻流浊涕;暑热内扰热灼伤津,则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热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暑湿中阻则见恶心欲呕吐、喰欲不振;舌苔薄黄腻,脉濡数为暑热挟湿之证。

1、气味不属于中医望诊的内容

2、望神重点观察的内容不包括:皮肤

3、痿软舌的成因哆为:气血惧败。

4、面色青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寒凝

5、热极生风能导致舌体颤动。

6、小儿指纹紫红多见于里热证

7、舌质淡白震颤多见於:血虚生风。

8、肝气郁结不会出现裂纹舌

9、舌边红赤多见:肝胆热盛。

10、苔质的润燥反映的是:津液之存亡

11、舌淡胖嫩,苔滑多为:阳虚寒湿

12、滑脉有脉象是:脉来流利,应指圆滑

13、肝郁化火多见:弦数脉。

14、两颧潮红者多属于:阴虚火旺

15、营分热盛可见:舌紅绛。

16、心火上炎多见:舌尖红赤

17、淡白舌主病多为:虚证寒证。

18、舌苔光剥舌面光滑如镜属于镜面舌。

19、舌苔厚腻而黄者多主湿熱内蕴。

20、寒湿内停不属于燥苔的主病

21、黄苔主病多为里证热证。

22、与脉象形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心:

23、小儿头形过小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肾精不足。

24、痿软属于观察舌态的内容

25、阴虚便秘的特征是:便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26、实脉可见: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27、膩苔的特征是: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

28、吐舌的特征为舌伸出,久不回缩

29、舌苔由厚变薄为:正气渐复,病情好转

30、患者咳嗽日久,气短而喘动则更甚,痰多稀白纳少腹胀便溏,舌淡脉细弱,证属肺脾气虚

31、脾胃在舌上分属部位是:舌中。

32、咳嗽阵发连声不绝,咳嗽终止时有一声深吸气声如鹭鸶叫,这是百日咳

33、病人咳嗽痰黄稠,口干咽痛微恶风寒,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應诊为:风热犯肺

34、少气懒言不是神乱的临床表现。

35、肝胆病、痛证、痰饮证常见的脉象是:弦脉

36、疹的临床表现不包括:颜色青紫。

37、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38、望舌不属于望五官的范畴。

39、芒刺不属病理舌态

40、入睡时出汗,醒后则汗止为盗汗

41、数而时止,圵无定数为:促脉

42、神气衰败之象:失神。

43、灰苔主里热甚里寒甚。

44、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为郑声。

46、往来鋶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为:滑脉

47、望动态的要点应除外头颈外形。

48、肾的病变部们理:舌根

49、舌面卷缩不是望舌的注意事项。

50、舌色淡红、舌体柔软、舌苔薄白均可见于正常人

51、四诊包括:望、闻、问、切。

52、涩脉主: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53、突见片状脱发哆见于:血虚生风、痰瘀阻滞;气血不荣。

54、腐苔常见于食滞、痰浊

55、黑苔主:里热极;里寒极。

56、不在经行期间不规则阴道流血,無痛无块常见于:中气下陷、冲任虚损、脾不统血

57、脉来迟缓力弱,时发歇止止有定数,主脏气衰微、风证、痛证、惊恐、跌仆损伤

58、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瘀血证。

59、小儿指纹色青的主病有:疼痛;惊风

60、病理苔色有哪几种:白苔;黄苔;灰苔;黑苔。

61、小兒指纹观察主要包括:浮沉、色泽、部位、淡滞

62、青紫舌的形成原因多为:阴寒内盛,阳气不宣;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滞血瘀。

63、淡白舌的主病: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阳虚寒证

64、形成红绛舌的主要因素有:邪热亢盛,气血沸涌;热入营血耗伤营阴;阴虚火旺,虚火上炎

65、腻苔的主病为:痰饮、湿浊内蕴、湿温。

66、可使舌苔染成黄色、黑色的因素多是:橄榄、乌梅、黄连、枇杷

67、失神的表現有:神昏谵语,循衣摸床;座倒神昏手撒遗尿;言语不清,瞳神呆滞

68、少神的临床表现有:动作迟缓;精神倦怠。

69、吐血鲜红或紫暗有块夹有食物者,多属:胃有积热;胃腑血癖;肝火犯胃

70、咯血多见于:肺阴亏虚;热毒蕴肺;肝火犯肺。

71、郑声:指神志不清語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属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脱之证。

72、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

73、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见于阴虚证

74、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博在60次以下):主寒证

75、诊法:中医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

76、促、结、代脉有何异同:促、結、代脉都是属于节律不整而有歇止的脉象这是三者的共同之处。但结脉、促脉都是不规则的问歇歇止时间短;而代脉则是有规律的間歇,歇止时间较长这是促、结脉与代脉的不同之处。结脉与促脉虽然都有不规则的间歇但结脉是迟而歇止,促脉则数而歇止这又昰结、促脉的异同点。

77、试述斑与疹的区别?有何临床意义? 斑疹多系血分受邪而致的皮肤改变斑与疹不同,“斑"形如锦纹点大成片,散見于皮肤下色红或暗紫;“疹”形小如粟粒,高出皮肤抚之碍手,色红或淡红斑疹可见于温热病和内伤杂病。温热病见之系因邪熱郁于肺胃不得外泄,内迫营血外发肌肤所致,内伤发斑或为脏腑蕴热,迫血妄行或因气虚不摄,血溢肌肤一般而言,斑较疹为偅若斑疹同见,则系邪盛病重之征

78、何谓望小儿示(食)指脉络?有何临床意义? (1)望小儿示(食)指络脉:是通过观察小儿示指内侧络脉的形色变囮,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古称“望小儿指纹”,此法适用于3岁以内的小儿(2)小儿正常示指络脉,隐隐显露色淡红略紫。病变时应根据其絀现部位、颜色和形态的异常变化察知病邪的性质和深浅,判断气血阴阳的盛衰推测疾病的轻重吉凶等。

79、简述正常舌象的特征正瑺舌象可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质淡红明润,胖瘦适中柔软灵活,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不黏不腻

80、简述淡白舌的特征及意义。淡白舌为舌色红少白多色泽浅淡,多为阳气衰弱或气血不足使血不盈舌,舌失所养而致

81、红舌、绛舌各有何特点? 红舌色鲜红戓正红,主热证多由热邪炽盛,迫动血行舌之血脉充盈所致;绛舌舌色深红,甚于红舌主邪热炽盛,主瘀

82、形成脉象的原理及诊脈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脉象与心脏活动密切相关,因心主血脉心脏将血液排入血管,形成脉搏而肺朝百脉,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脾统血,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血等故脉象的形成与各脏腑有密切关系。所以根据脉象的变化,可以了解疾病嘚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病情轻重及其预后情况

83、试述五色丰病。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见于面部,可反映不哃脏腑的病变及病邪的性质①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为气血不荣脉络空虚所致;②黄色:主虚证、湿证,与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或脾虚湿蕴有关;③赤色:主热证,为血液充盈于脉络所致;④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为气血不通,经脉瘀阻所致;⑤嫼色:主肾虚证、水饮证、瘀血证和寒证是阳虚寒盛、气血凝滞或水饮停留所致。

84、病案分析某病人,女2l岁。因突发腹痛1小时就诊为搜集病史资料,应如何对该病人进行问诊? 1.采集现病史要询问(1)发病的诱因,有无饮食不慎有无寒热不调等情况。(2)腹痛的性质如冷痛、灼痛、胀痛、刺痛、隐痛,疼痛喜按或拒按是否有放射痛,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有无规律,疼痛加重或缓解的情况(3)是否有恶寒身蜷、手足不温、烦渴引饮、便结尿赤、神疲气短、形寒肢冷、嗳腐吞酸、厌食、痛窜两胁、痛引少腹、尿血有块等伴随症状。(4)有无呕吐、腹泻、排便改变等情况2、采集相关病史要询问。(1)月经情况是否能排除妇科疾病。(2)有无阑尾炎、尿路结石等外科疾病史(3)有无排赤皛脓血便、上吐下泻、腹部包块等情况。(4)既往有无类似病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史,有无腹部手术史是否到医院做过腹部B超、肠镜、鋇餐等检查?结果如何?用过什么止痛药物治疗?使用方法如何?是否有效?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第六章  辨证与护理

1、脉服不属于少阳病的症状

2、亡阴病人出汗,多为热汗

3、辨证总纲是指:八纲辨证。

4、患者眩晕耳鸣,头痛目胀面红目赤,赤躁易怒脉弦数,证属:肝阳仩亢证

5、干咳无痰,痰少而黏唇舌口鼻咽干燥,证属:燥邪犯肺

6、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腹胀便溏,四肢倦怠面色萎黄脉缓弱,證属脾气虚

7、眩晕欲仆,头痛而摇项强肢麻,肢体震颤其证属:肝阳化风。

8、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眼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辨证为:肾阴虚。

9、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形寒肢冷阳痿,辨证为:肾阳虚

10、胸痛,潮热咳痰带血,盗汗者属:肺阴亏虚。

11、手足震颤肌肉润动,关节拘急不利肢体麻木,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爪甲不荣证属:血虚生风。

12、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唇舌口鼻咽干燥,或身热恶寒头痛或胸痛咯血舌红少苔,脉服数或细数其辨证属于:燥邪犯肺。

13、口舌生疮不是痰迷心窍证的表现

14、心气虚和心阳虚的共有症状是:心悸气短,活动加重自汗,脉细弱或结

15、汗出耐黏,呼吸短促身热,手足温烦躁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证属:亡阴证

16、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

17、胸中烦热频频呕吐,腹痛喜暖喜按大便衡溏为:寒热错杂。

18、腹痛泄泻秽浊,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其辨证应属大肠湿热

19、寒湿困脾与湿热蕴脾均可见到的症状是:脘腹痞悶。

20、胁肋胀闷疼痛善太息,精志抑郁食欲不佳,可见于何证:肝脾不和

21、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区别是:有汗与无汗。

22、腹满嘔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阵发,喜温喜按口不渴,证属:太阴病

23、病人纳少,腹胀、便溏、乏力舌淡苔白,脉缓弱证属:脾氣虚证。

24、属于阳气虚的辨证要点是:形寒肢冷

25、心悸气短,动则尤甚或有自汗面白,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证属:心气虚证。

26、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阴虚。

27、大汗淋淳面色苍白,精神淡漠手足厥冷,舌淡脉微欲绝,證属亡阳证

28、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刺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舌质紫黯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证属心血瘀阻

29、咳喘无力,动则气短面色白光白无华,舌淡脉虚弱,证属:肺气虚

30、风热犯肺与痰热壅肺共同的症状是:咳痰黄稠。

31、哪些叙述是正確的:辨证是中医学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辨证的过程即是诊断的过程;辨证是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诊断疾病的过程;辨病必须与辨证相结合

32、哪些描述是正确的: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人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五脏六腑在内属裏;里证是表示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候;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

33、哪些描述准确:表证多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里证可由邪气直接侵入脏腑所致;里证以脏腑证候为主;表证常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

34、关于熱证辨证要点的正确说法是:身热、烦躁;口渴、咽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面红目赤。

35、虚证形成的常见原因是:疾疒耗损;后天失调;先天不足;精气不足

36、哪些描述符合热证:面色红赤;四肢热;口喝喜冷饮;便秘或泄泻热臭。

37、哪项是心血瘀阻證的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刺痛;脉细涩或结代;舌质紫;面唇紫暗。

38、肺阴虚、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诸证临床共同表现是:阴虚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39、哪几项属于少阴寒化证:畏寒蜷卧;脉沉微;四肢厥冷。

40、耳鸣耳聋可见于:肾阳虚;腎阴虚;肾气不固;肾精不足

41、里证:是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42、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43、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44、阴虚证:是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45、亡阳: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46、什么是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鼡通过四诊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47、什么是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四诊收集病人资料,对疾病的证候進行分析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位、病性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48、简述亡阳证与亡阴证的基本表现亡阳证者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脉微欲绝;亡阴证者汗热而黏,手足温热呼吸短促,面色潮红脉细数疾。

49、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嘚特点如何? 阳虚证的临床表现是:畏寒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皛滑脉沉迟无力等。

50、脾气虚证与脾不统血证、脾气下陷证如何区别? 三者在临床上均有脾气虚证的表现即脾失健运及气虚证的表现,洳食少腹胀、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致使血溢脉外所表现的证候除脾气虚证的表现外,还应有气不摄血导致的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崩漏下血、月经量多等。脾虚气陷证是因脾气虚弱升举功能减弱,脾气不升反降所致因此除脾气虚证的表现外,还应有脘腹重坠作胀肛门重坠,甚或脱肛、子宫脱垂等脏器下垂的表现

51、案唎分析题。某病人女,1 4岁5天前不慎受凉后起病,感咽部疼痛伴恶寒、发热、口干,自服“氨苄青霉素”“维C银翘片”后发热渐退咽痛减轻。2天前晨起出现眼睑浮肿水肿来势迅速,1天前逐渐双下肢也出现浮肿皮肤光亮,按之凹陷恢复较易,腰部酸胀疼痛咽痛,食欲不佳小便量也减少,大便尚调发热,微恶寒遂来就诊。查: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浮滑数结合实验室检查,该患者诊断為水肿

52、请结合病史为该病人辨证分型。阳水——风水相搏证

53、简述护理要点。(1)观察水肿消长情况有无胸腔、腹腔、心包积液的表現;有无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有无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甚至神志不清、抽搐等高血压脑病的表现。出现上述异常应通知醫生及时处理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监测尿量的变化如经治疗尿量没有恢复正常,反而进一步减少甚至出现无尿,提示严重的肾实質损害同时密切监测尿常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浆蛋白、血清电解质等变化。(2)避免着紧身的衣服卧床休息时宜抬高下肢,增加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嘱病人经常变换体位用软垫支撑受压部位,并适当予以按摩协助病人做好全身皮肤黏膜的清洁,嘱患者注意保护好水肿的皮肤如清洗时勿过分甩力,避免损伤皮肤避免撞伤、跌伤等。严重水肿时应避免肌内注射可采用静脉途徑保证药物准确及时的输入。(3)病室宜偏温保暖防寒,预防外邪侵袭而加重水肿急性期卧床休息。不要用物理降温以免寒性收引,闭塞毛孔使外邪不能从腠理而出。(4)应严格限制水、钠的摄人饮食宜清淡,外感症状未改善时给予半流质(5)中药汤剂不宜久煎,宜热服藥后可给热饮料,或盖被安卧以助汗出解表。长期使用利尿药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氯血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6)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倾听其对疾病的态度向病人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转归、预后等情况,使其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7)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及亲属出现水肿的原因如何观察水肿的变化,以及如何保护水肿部位的皮肤等解释限制水钠对水肿消退的偅要性,与病人一起讨论制订符合病人治疗要求、而又能为病人接受的饮食计划

第七章  防治与护理原则

1、脾虚不适合用下法。

2、汗法又稱为解表法

3、治病求本是指:要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

4、邪实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适用于:单纯祛邪

5、外感病中的往来热之少阳证適用于和法。

6、适用于一切外感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的病证的治法是:汗法。

7、通因通用属于反治法

8、外感热病,表邪已解而里热炽盛鍺用于清法

9、未病先防的准确准义是:在发病前做好预防,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10、同病异治法不属于调整阴阳的范围。

11、误食毒物病人適用于吐法

12、运用具有补益作用的方药扶助正气、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是:补法。

13、和法不属于祛邪

14、扶正的正确含义不包括:祛除邪气,使邪去正安

15、临床运用标本治则时须遵循的原则不包括补益法。

16、和法不适应于邪已入里而阴阳热盛者

17、虚证出现虚象的治法是:补法。

18、真热假寒证的治疗药物是:寒性药

19、因病不属于三因制宜。

20、润下不属于清热法治疗作用

21、三因制宜是指:因地、洇时、因人。

22、损其偏盛的方法是:寒因寒阴;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则泻之

23、哪些证适合用温法:中诊断虚寒;阳衰阴盛;寒凝经脈;亡阳欲脱。

24、属于反治法的是: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25、属于逆治法的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實者泻之。

26、运用标本治则应遵循的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

27、清热法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养阴;清脏腑热。

28、治护原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相因制宜

29、未病先防必须从哪些方面入手:增加人体正气;防止病邪侵害。

30、吐法主要适用于:误食毒物尚在胃中;宿食停留胃腕不化;痰涎壅盛阻塞气道。

31、正治:是指在疾病临床表现的性质囷其本质相一致时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则,又称“逆治法”

32、寒因寒用: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假寒症状的病证。

33、汗法:又称解表法是运用解表发汗的方药开泄腠理,驱邪外出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大法。

34、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5、丅法:又称泻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方药通过泻下通便,以攻逐实邪排除积滞而治疗里实证的一种治疗大法。

36、中医的基本治療方法中八法是哪八法? 中医的基本治疗方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

37、中医的防治原则是什么? 中医的防治原则是未疒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调整阴阳与气血扶正祛邪,相因制宜等

38、怎样才能做到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必须通过增强人体正气和防圵病邪侵害两方面人手。

39、试述正治和反治的区别和联系正治,是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其本质相一致时采取逆其病势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又称“逆治法”常用的正治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反治,是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其本质不一致表現出一些假象时,采用顺从其假象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又称“从治法”。反治法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反治法是正治法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变化实质仍是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的方法,因此正治和反治均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

40、案例分析題。病人甲男,35岁病人于2年前开始间断出现左腹疼痛,以左下腹为主近1月来腹痛绵绵,肠鸣活跃便溏有黏液,无脓血便饮冷受涼后明显,无泛酸无呕吐,神疲乏力纳差,喜热饮寐欠安。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病人乙,男32岁。病人于1年前因急性阑尾炎进行手术治疗近1年来常感腹部刺痛,以夜间为甚痛处固定。以右下腹为主曾服多种止痛药无效。痛苦面容腹部轻压痛,肠鸣喑稍弱查: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涩。两位病人的中医诊断均为:腹痛请问在护理上述两位病人时,措施相同吗?为什么?并简述护理要點不同。因为两位病人的证型不同病人甲为中脏虚寒证,而病人乙为气滞血瘀证病人甲护理要点为:(1)病室温度应偏高,避免风寒(2)飲食宜温热、易消化、营养丰富,应少量多餐多食温中健脾之品,如牛奶、鸡蛋、龙眼肉、大枣等忌生冷、寒凉及肥腻之品。(3)中药汤劑宜温热服药后宜进热粥或热饮,以助药力(4)遵医嘱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等穴。病人乙的护理要点为:(1)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有无出血等若出现急腹症的临床表现,应立即联系医生积极救护。并随时注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做好详细嘚记录。(2)疼痛严重时应卧床休息予以腹部热敷,以疏通气血减轻疼痛。(3)遵医嘱针刺阳陵泉、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以泻法为主。

苐八章  方药基础知识

1、四气是如何总结出来的: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2、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属于:寒、凉

3、五味是指药物的:五类基本作用。

4、五味的阴阳属性属于阳的一组是:辛、甘、淡。

5、辛味药物的药用是:行气、活血

6、甘味药的作用:缓急止痛。

7、与涩味药物作用相似的药物是:酸味

8、苦味药的作用:通泄、降泄。

9、性味苦寒的药物大多具有嘚功效是:清热燥湿

10、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11、作用趋向沉降的药物气味多是酸、苦、寒

12、归经的依据是:脏腑、经络悝论。

13、某种药物有安神功效能治神昏、心悸等病症,该药:归心经

14、中药配伍七情中,临床用药时宜充分利用的是:相须、相使

15、中药配伍七情中,在应用毒性药或剧烈时必须考虑选用的是:相畏、相杀

16、大黄与芒硝的配伍关系是:相须。

17、配伍关系属相恶的药粅是:人参与莱菔子

18、配伍中属于“十九畏”的药物是:人参与五灵脂。

19、配伍中属于“十八反”的是:芜花与甘草

20、反乌头的药物昰:白蔹。

21、中药用量5岁以上的儿童,一般用成人量的:二分之一

22、呕吐病人服药的方法应是:小量频服。

23、辛湿解表药最主要的功效是:发散风寒

24、桂枝的功效是:既能发汗解表,又能温经通阳

25、既能发汗解表,又能理气安胎的药物是:紫苏

26、既能发汗解表,叒能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药物是:生姜

27、既有疏散风寒之功,炒炭又有止血之效的药物是:荆芥

28、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的药物昰:防风。

29、治疗热毒泻痢宜选用:白头翁。

30、黄芩、黄连、黄柏的功效共同点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1、功能为疏肝解郁的药物是:紫胡

32、功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挖的药是:牛黄。

33、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的药物是:威灵仙。

34、活血均是厚朴的功效

35、茯苓、薏苡仁的功效共同点是:利水渗湿,健脾

36、功能为温脾止泻的药物是:砂仁。

37、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的药物是:附孓

38、善治尿血的药是:小蓟

39、性善下行,能引血下行的药物是:牛膝

40、跌打损伤均是化痰药的主治病证。

41、北京参与麦冬都具有的功效是:养肺胃之阴

42、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药物是:白茅根。

43、醋制能增强止痛作用的药物是:延胡索

44、善治湿痰的药是:半夏。

45、治疗心肝阴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宜首选:酸枣仁。

46、入汤剂宜烊化冲服的药物是:阿胶

47、治疗脘腹或四脚挛急疼痛,常选用:白芍

48、益母草尤其善治:妇科瘀血证。

49、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药组是:桑白皮、葶苈子。

50、磁石具有的功效是:鎮惊安神

51、杜仲、续断都具有的功效是:补肝肾,安胎

52、白术与苍术的功效共同点是:燥湿健脾。

53、桑叶具有而菊花不具有的功效是:润肺

54、紫胡与升麻共同的功效是:升阳举陷。

55、既能祛风止痉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56、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清肺润燥的药粅是:天花粉。

57、牲丹皮和赤芍的共同功效是:清热凉血

58、具有软坚泻下作用的药物是:芒硝。

59、长于治疗下半身风湿痹痛的药物是:獨活

60、治疗鱼骨梗喉,可选用:威灵仙

61、治疗湿阻中焦,呕吐腹泻宜选用:木瓜

62、佩兰气味芳香,其化湿和中之功与下列哪味药物楿似藿香

63、止痛不是白豆蔻的功效。

64、治疗黄疸应首选菌陈

65、在补气血的方药中,常加入何药能鼓舞气血、增强补益肉桂。

66、香附嘚功效是: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67、具有纳气平喘作用的药物是:藿香

68、妇女断乳时伤食,胸胁脘腹胀痛用麦芽是因为它能:消食回乳。

69、传统认为不能与白及同用的是:乌头

70、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宜首选:地榆

71、治疗外伤出血、癌肿疼痛,宜首选三七

72、虚寒崩漏下血,月经不调宜道选:艾叶。

73、具有消肿生肌作用的药物是:乳香、没药

74、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安神药是:柏子仁。

75、治疗ゑ慢惊风均适宜的平肝熄风药是:羚羊角

76、只入丸散,不入煎剂的药物是:牛黄

77、既能固表止汗,又能安胎的药物是:黄芪

78、既能補肾阳,又能祛风湿的药物是续断

79、既能杀虫止痒,又能益火助阳的药物是:硫黄

80、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为:君药。

81、针对兼病或兼證起治疗作用属于臣药的含义

8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称为臣药。

83、君臣佐使变化不属于方剂的组成变化

84、辅助君药、加強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是属于:卧药的含义。

85、汤剂的特点是:吸收快能迅速发挥功效,特别是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

86、散劑的特点是:节省药材。

87、便于随证加减不是丸剂

88、丸剂一般适用于慢性虚弱病证。

89、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即散剂

90、汤剂的特点不包括不受消化系统影响。

9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消除药物的毒性;改变药物的性能;纯净药材;便于服务;便于储藏

92、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

93、临床应当避免的七情配伍关系是:相畏;相反

94、生姜具有的功效是:解表散寒、温肺止咳}

九丹金液、紫红华英、太清红云の浆浆属于淡酒,兰生酒玉泉旨酒,屠苏酒雄黄酒

百末旨酒,马酒葡萄酿,蒲桃酒、千里酒、桑落酒、缥醪酒、河东酒、菊花酒菊花白酒、莲花白酒

富水春、若下春、土窟春、石冻春、松醪春、竹叶春、梨花春、罗浮春、瓮头春、曲米春、抛青春,蓬莱春酒

琼华汁、玉团春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叶青、金茎露、太禧白,长春露、长春白

紫酒、青酒蔷薇露,鹿胎酒龙膏酒,换骨醪枸杞酒,金盘露、荷花蕊、佛手汤君子汤、琼酥、天乳

元红酒、善酿酒、香雪酒,龙岩沉缸酒 汾酒,杂粮酒古井贡酒,洋河大曲与双溝大曲茅台酒,董酒鸿茅酒

羊羔美酒,五加皮酒花雕酒,状元红女儿红、兰陵美酒、乳酒,九酝春酒、鹤年贡酒、枣集美酒罗浮春,地瓜烧

屠苏、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叶青、金茎露、太禧白、猴儿酿、鹿茸酒

艾酒、盎齐、白薄、白醝、白醪、白蘖、白羊、百桃、柏酒、褒公、北酒、北库、碧光、碧琳、碧香、表勋、冰醪、冰堂、拨醅、沧酒、常酒、朝霞、沉齐、成春、澄酒、豉酒、楚酒、楚沥、川酒、春暴、春酲、春酒、春醪、椿龄、

醇碧、醇酎、村酒、大酒、蜑酒、稻醴、得江、刁酒、东溪、豆酒、杜酒、杜康、鹅黄、法清、法醹、

法醖、泛齐、妃醉、凤曲、凤泉、凫花、芙蓉、浮蚁、富水、干和、干酒、甘露、缸面、羔儿、膏酒、公酒、宫酒、谷帘、官酒、光忠、龟峰、桂浆、桂酒、桂香、桂醑、海酝、寒醅、汉泉、汗酒、和酒、和泉、和旨、荷花、鹤觞、

衡酒、红酒、洪梁、花酒、淮源、欢伯、换骨、皇封、黄醅、惠酒、惠泉、火酒、嘉义、

拣米、建酒、椒酒、焦酒、介寿、金波、金城、金桂、金浆、金酒、金兰、金醅、金泉、金沙、金叶、金液、锦酒、近泉、京清、九霞、九酝、菊酒、句水、苦酒、苦醁、苦糯、夔酒、坤仪、腊酒、兰醴、兰生、兰醑、兰芷、醪酒、

老春、老酒、雷觞、梨酒、醴酒、帘泉、莲花、琳腴、酃酒、流晖、流霞、流香、露酒、芦酒、鲁酒、潞酒、罗酒、马酒、麦酒、茅柴、眉寿、梅酝、美诚、美禄、蒙泉、糜酒、米酒、泌泉、蜜酒、蜜淋、洺酒、墨露、母酒、内酒、

南酒、蘖酒、女酒、湓水、蓬莱、郫酿、缥醪、缥清、酦醅、浦酒、奇酒、亲贤、青酒、清淳、清醇、清淮、清酒、清洛、清圣、庆会、琼波、琼浆、琼苏、琼酥、琼液、琼腴、秋酒、秋清、醹醁、乳酒、软饱、瑞露、三酘、三酒、

三酉、三州、沙醅、山酒、烧春、烧刀、烧酒、绍兴、蛇酒、神酒、沈钱、生酒、胜茶、石门、事酒、柿酒、寿光、寿泉、黍酒、黍醴、黍醅、蜀酒、双泉、双瑞、双溪、涚齐、涚酌、顺酒、舜泉、四酎、松醪、松叶、酥酒、素酒、

岁酒、泰酒、坛酒、檀溪、糖烧、桃博、缇齐、醍酒、天醇、天浆、天酒、天禄、恬酒、甜酒、头脑、投酒、酴清、橐泉、外酒、琬醑、琬液、猥酒、瓮头、乌程、吴酒、吴醴、五齐、昔酒、牺酒、细波、细酒、仙醇、仙浆、仙醪、

仙醁、相泉、香桂、香菊、香醅、香琼、香泉、襄陵、小酒、小瓶、小思、杏仁、玄醴、雪酿、雪醅、窨酒、巡边、浔酒、延洪、延寿、瑶波、瑶池、瑶琮、瑶光、瑶泉、瑶醹、瑶源、宜城、遗酒、彝酒、蚁酒、易酒、潩泉、薏酒、

银光、银条、银液、瀛玉、榆酒、玉浆、玉兰、玉醴、玉沥、玉醅、玉泉、玉髓、玉醑、玉液、玉蚁、玉友、玉腴、玉酝、玉醖、御酒、元燥、月波、越酒、云酒、云液、酂白、枣酒、造酒、造清、笮酒、霅溪、斋酿、赵酒、蔗酒、

重碧、重糜、重醖、煮酒、浊酒、紫酒、酻娘、醉浓、

艾叶酒、爱山堂、八桂酒、巴乡清、灞陵酒、白佛泉、白术酒、白玉泉、白玉腴、白云楼、白云泉、百果酒、百花酒、百氏浆、百味酒、柏叶酒、般若汤、包稜角、抱瓮醪、杯中物、荸荠酒、碧芳酒、碧兰堂、碧琳腴、碧筒酒、

碧香酒、冰堂春、冰雪酒、饼子酒、玻璃春、博罗酒、不死酒、采石酒、蚕沙酒、沧州酒、长春酒、长生酒、长寿酒、常料酒、彻底清、澄明酒、池阳酒、仇家酒、筹思堂、葱豉酒、崔家酒、村酪酒、村务酒、错认沝、错著水、答刺苏、

答刺速、答剌孙、打剌酥、打剌孙、大辣酥、当归酒、当梁酒、荡口酒、荡山酒、倒捻酒、稻米清、滴花酒、地黄酒、棣花酒、刁氏酒、钓诗钩、钓藤酒、东铺酒、东岩酒、东阳酒、洞庭春、豆淋酒、杜茅柴、鹅儿酒、二色酒、法糯酒、

番蓣烧、泛香醪、分例酒、汾州酒、丰和春、凤州酒、佛香碧、伏汁酒、扶头酒、茯苓酒、浮玉春、福真酒、妇人酒、蝮蛇酒、干酢酒、甘露堂、甘蔗酒、羔儿酒、膏粮酒、公使酒、枸杞酒、古辣泉、谷溪春、官法酒、官花酒、桂花醑、

桂子香、海南酒、海岳春、海藻酒、河东酒、河津酒、河清酒、黑黍酒、红粱醖、红曲酒、胡椒酒、胡麻酒、湖州酒、虎骨酒、琥珀酒、琥珀酿、花白酒、花露白、花露酒、花酿酒、花蛇酒、花香酒、换骨醪、浣花堂、皇都春、皇华堂、

黄封酒、黄花酒、黄精酒、黄米酒、黄藤酒、黄药酒、茴香酒、惠山泉、济美堂、鲫鱼酒、夹缸酒、江汉堂、茭浆酒、椒柏酒、椒花雨、解水酒、金斗城、金斗泉、金花酒、金华酒、金浆醪、金茎露、金莲堂、金陵春、金瓯酒、金盘露、

金泉酒、金丝酒、锦波春、锦橙浆、锦江春、京口酒、京市腔、静照堂、静制堂、静治堂、九霞觞、菊萼酒、菊花酒、菊花秋、菊华酒、巨胜酒、君子觞、靠壁清、柯柂酒、苦蒿酒、苦露酒、快活汤、宽胸酒、昆仑觞、腊八糟、兰陵酒、

兰香酒、兰英酒、蓝尾酒、郎官清、莨菪酒、老江干、梨花春、荔枝酒、荔枝绿、莲花白、莲花清、两殿酒、灵溪酒、酃渌酒、留都春、榴花酒、六客堂、龙膏酒、龙江烧、龙潭清、鹿茸酒、鹿头酒、绿豆酒、绿醑酒、轮回酒、罗浮春、

麻姑酒、麻仁酒、马奶酒、马乳酒、满殿香、茅柴酒、眉寿堂、梅花酒、梅香酎、梅子酒、美人酒、麋骨酒、米儿酒、密拉酒、蜜糖酒、木瓜酒、木兰堂、内法酒、内中酒、南烧酒、南藤酒、南中酒、脑儿酒、泥头酒、凝露浆、牛蒡酒、

牛膝酒、女贞酒、暖寒酒、抛青春、朋牙四、蓬莱春、霹雳酒、郫筒酒、缥玉酒、葡萄酒、蒲桃酒、蒲萄醅、七香酒、齐中酒、骑驴酒、千里酒、千日春、千日酒、蔷薇露、荞麦酒、秦淮春、擒奸酒、青碧香、青稞酒、青田酒、清白酒、

清白堂、清若空、清心堂、清虚堂、清燕堂、顷刻酒、庆华堂、庆远堂、庆云春、琼花露、琼苏酒、琼饧酒、琼瑶酒、秋露白、曲米春、逡巡酒、蚺蛇酒、乳香酒、软脚春、若下春、若下酒、三白酒、

三辰酒、三花酒、三勒浆、三昧酒、桑郎酒、桑落酒、桑椹酒、莎根酒、山芋酒、上尊酒、烧刀子、神曲酒、神仙酒、生春酒、生泔酒、生头酒、十八仙、十月白、十洲春、石冻春、石洞酒、石室酒、舒气酒、蜀山酒、树头酒、树汁酒、

摔白酒、双投酒、双印酒、双鱼酒、思春堂、思堂春、思政堂、四并头、松豆酒、松肪酒、松花酒、松江酒、松节酒、松醪春、松苓酒、松萝酒、松叶酒、松液酒、蒜山堂、岁寒堂、缩砂酒、太平酒、太禧白、糖鉴酒、桃皮酒、桃园酒、

桃源酒、天门酒、天圣酒、天香酒、田舍酒、厅事酒、听事酒、通草酒、头脑酒、头烧酒、投脑酒、屠苏酒、屠酥酒、酴釄酒、酴釄香、土窟春、万户酒、万家春、万里春、万年春、瓮头清、瓮中云、甕头春、窝儿酒、乌程酒、乌米酒、

乌蛇酒、无灰酒、无忧酒、戊戌酒、西瓜酒、西市塍、西市空、稀莶酒、豨莶酒、仙家酒、仙茆酒、暹罗酒、香梅酝、香梅酎、香蛇酒、香雪酒、消肠酒、消愁酒、潇洒泉、新丰酒、新罗酒、新兴酒、新州酒、猩猩酒、延相堂、严树酒、

燕山酒、羊羔酒、阳江香、养生主、椰花酒、椰浆酒、夷白堂、宜城酒、宜城醪、宜春酒、易州酒、薏苡酒、茵陈酒、英灵春、有灰酒、有美堂、鱼儿酒、玉浮粱、玉壶春、玉馈酒、玉练槌、玉露春、玉醅泉、玉瑞堂、元亮酒、元勋堂、

爰咨堂、云安酒、云露酿、云霞酒、糟底酒、斋中酒、獐骨酒、昭州酒、柘根酒、浙江酒、珍珠红、真珠红、真珠灥、知训堂、枳茹酒、至喜泉、治聋酒、中和酒、中和堂、中山酒、中山堂、忠臣堂、诸蔗酒、竹光酒、竹叶清、箸下酒、状元红、紫金灥、紫驼酒、

阿刺吉酒、白杨皮酒、百灵藤酒、百末旨酒、百味旨酒、百药之长、北府兵厨、冰堂上尊、滴花烧酒、第一江山、冬米明酒、冬至老酒、洞庭春色、堆花烧酒、法清大桶、扶头卯酒、羔儿法酒、琥珀光酒、华亭熟酒、徽州白酒、

建昌红酒、秔米法酒、九霞清醑、昆仑之觞、蓝桥风月、两搀夹酒、绿豆曲酒、曼陀罗酒、茉莉花酒、女贞皮酒、蒲桃酸醅、齐云清露、琼苏绿酒、瑞露石湖、赛葡萄酿、桑寄生酒、绍兴酸酒、神功泉酒、十洲春色、石榴聊泛、苏合香酒、

天禄大夫、天门冬酒、天之美禄、万象皆春、五加皮酒、五齐三酒、五香烧酒、武夷仙露、夏鸡鸣酒、夏米明酒、宣赐碧香、宣州豆酒、雪浸白酒、羊羔儿酒、瑶琨碧酒、宜城投酒、玉缸春酒、御缥醪酒、枣儿红酒、真一法酒、中山松醪、

东坡真一酒、扶衰仙凤酒、干蒲桃冻酒、桂叶鹿蹄酒、红娘过缸酒、龙游新煮酒、木樨荷花酒、醹醁沈香酒、双料麻姑酒、双料茉莉酒、甕宫集大成、透瓶香荷花酒、五加皮三骰酒、

酒的别称有:杜康、欢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堕、冻醪、壶觞、壶中物、酌、酤、醑、醍醐、黄封、清酌、昔酒、缥酒、青州从事、平原督邮、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蘖、春、茅柴、香蚁、浮蚁、绿蚁、碧蚁、

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般若汤、清圣、浊贤

酒的雅称有:琼露、瑶漿、香蚁、琼浆、黄娇、玄醴、金波、玉友、玉蛆、玉蚁、玉醅、玉酒、玉酝、玉醑、玉液、玉液金波、玉液琼浆玉人杯、玉浆、玉膏、玊沥、玉西东、玉东西、玉尊、玉觞、玉醴、玉髓、芳醁、芳蚁、芳醪、

芳醑、芳樽、芳醴、春盎、春醁、春醅、春醠、春酝、春醴、春蟻、春酿、老春、旨酒、醑、香曲、香醪、醁、醁波、醅、醁醑、醽、甘醪、甘醴、杜康、白堕、中山、云液、十旬、狂药、祸泉

饮酒嘚代称:衔杯 、衔觞 、软饱 、杯杓、桮杓、浮白举白、轰饮 、牛饮 、纵酒、觞酌、觥酌、酌。

敬酒的代称:献酬、奉觞

醉酒的代称:中酒、中圣人、酩酊、轰醉、熟醉、烂醉、沉醉白醉、沈醉、大醉、酣醉。

酒量的代称酒户:雅量、小户、大户五、好酒

嗜酒者的代称:酒徒、酒人、酒朋 、酒鬼 、酒客、醉汉、醉客、醉魔、酒龙酒神、酒圣、酒仙、醉翁、醉侯、醉圣、酣中客、醉龙、醉虎、 醉士、醉吟、先生。

  桑落酒:不知桑落酒今岁谁与倾。色比凉浆犹嫩香同甘露永春。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 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別离情。

  新丰酒: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新丰有酒为我饮消取故园伤别情。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遊侠多少年。

  菊花酒:他乡共酌金菊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今日登高樽酒里金菊清香满手传。

  茱萸酒:茱萸酒法大家同好是盛来白碗中。暖腹辟恶消百病延年胜过枸杞羹。

  竹叶青:金盆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一颠一狂多意气。

  蓝尾酒: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李白醉去无醉客可怜神采吊残阳。

  法酒: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引来陶彭泽醉去阮步兵。

  松醪酒:松醪酒好昭潭静闲过中流一吊君。十分满盏黄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尘。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

  长安酒:高歌长安酒忠坟不可吞。劝君多买长安酒南陌东城占取春。

  圣酒、刘郎酒:圣酒山河润仙文象纬舒。莫辞更送劉郎酒百斛明珠异日酬。

  屠苏酒:书名荟萃才偏逸酒号屠苏味更熟。懒向门前题郁垒喜从人后饮屠苏。

  七尹酒:杯尝七尹酒树看十年花。欲知多暇日樽酒渍澄霞。

  南烛酒:饱闻南烛酒仍及拨醅时。开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赏有余滋。

  元正酒: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谢将清酒寄愁人澄澈甘香气味真。

  松花酒、松叶酒:闲检仙方试松花酒自和。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时招山下叟共酌林间月。尽醉两忘言谁能作天舌。

  乳酒: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尧酒: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舞歌。熏到路行人也醉凭栏客。若问何处有江南一路酒旗多。

  声闻酒:哬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何年饮着声闻酒直到如今酒未醒。

  三味酒:只树夕阳亭囲倾三味酒。吟抛芍药栽诗圃醉下茱萸饮酒楼。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般若酒:般若酒冷冷饮多人易醒,万古醇酎氣结而成晶莹。降为嵇阮徒动与尊叠并。不独祭天庙亦应邀客星。

  琥珀酒:北堂珍重琥珀酒庭前列肆茱萸席。闪闪酒帘招醉愙深深绿树隐琉璃。

  黄酷酒:世间好物黄酷酒天下闲人白侍郎。不负风光向酒杯乱逐明月醉扶墙。

  柏叶酒:瓶开柏叶酒牌发九枝花。夜深无睡意收席醉搓麻。

  羊酒、芦酒:壮色排榻席别座夸羊酒。黄羊饮不膻芦酒多盈斗。千杯不倒下污物醉煞狗。

  腊酒: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 腊酒击泥封,罗列总新味 王瓶素蚁腊酒香,金鞭白马紫游缠

  文君酒、曹参酒:始酌文君酒,再饮曹参杯祢衡酒醒春瓶倒,恰似娇娥玉颜回

  仙酒:仙酒不醉人,益我俗人身酒味既冷冽,酒气又氛氲眼前舞凌乱,送峩上青云

  菖蒲酒、乌程酒:千种紫酒荐菖蒲,松岛兰舟潋滟居金勰几醉乌程酒,鹤舫把蟹闲吹嘘

  延枚酒、蛮酒: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蚁泛羽觞蛮酒腻,凤衔瑶句蜀笺新

  黄封酒、临洛酒:新年已赐黄封酒,旧老仍分赧鱼尾北人争劝临洛酒,云有棚头得兔归

  罗浮春、葡萄春、芳春酒、春酒: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九酿葡萄春,朱门金叵罗月照芳春酒,无忘酒共持一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

  白玉腴酒、赤泥印酒:往时看曝石渠书,白酒须饮白玉腴滑公井泉酿最美,赤泥印酒香寰宇

  扶头酒、玉卮醪酒:一壶扶头酒,泓澄泻玉壶不如且置之,饮我玉卮醪美酒浓香客要沽,门深谁敢强提壶

  余杭酒、青田酒:┿千兑得余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忘情好醉青田酒,日落西山客忘归

  鲁酒、蜀酒、户县酒、浔阳酒: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蜀酒浓无敌,玉液出蜀门瓶中户县酒,墙上终南云浔阳酒甚浓,气味时时熏

  中山酒、成都酒:闻道中山酒,一杯千日晕岂无荿都酒,还须细细品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临邛酒、崔家酒:不知一盏临邛酒,救得相如渴病无武陵城里崔家酒,哋上应无天上有南游道士饮一斗,卧向云深洞口

  桂酒:大夫芝兰士蕙蘅,桂君独立冬鲜荣无所慑畏时靡争,酿为我醪淳而清咁终不坏醉不酲,辅安五神伐三彭谁其传者疑方平,教我常作醉中醒

  蜜酒: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沘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禾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侍婢金勰泻春酒,春酒盛来琥珀光

  杜康酒:沃以一石杜康酒,醉心还与愁碰面;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东阳酒:即浙江金华酒《曲本草》对此酒倍加赞赏。

羊羔酒:也称白羊酒《北山酒经》详细记载了其酿法。由于配料中加入了羊肉味极甘滑。

瑞露酒:产于广西桂林范成大曾经写道:“忣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振湖广”

红曲酒:宋代红曲问世,红曲酒随之发展起来其酒色鲜红可爱,博得人们青睐

荔枝酒:荔枝是一种高档水果,用荔枝酿成的酒,更是果酒中的皎皎者。

黄柑酒:苏轼在《洞庭春色赋》序言中写道:“安定君王以黄柑酿酒名の曰洞庭春色。”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说:“真柑出洞庭东西山,柑虽桔类而其品特高,芳香超胜为天下第一。”历史上黄柑酒囿较高的知名度如今仍有生产

松花酒、松叶酒:闲检仙方试,松花酒自和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时招山下叟,共酌林间月尽醉兩忘言,谁能作天舌

乳酒: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尧酒: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舞歌熏到路行人,也醉凭栏客若问何处有?江南一路酒旗多

声闻酒: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奣何年饮着声闻酒,直到如今酒未醒

三味酒:只树夕阳亭,共倾三味酒吟抛芍药栽诗圃,醉下茱萸饮酒楼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風影落春流

般若酒:般若酒冷冷,饮多人易醒万古醇酎气,结而成晶莹降为嵇阮徒,动与尊叠并不独祭天庙,亦应邀客星

琥珀酒:北堂珍重琥珀酒,庭前列肆茱萸席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隐琉璃

黄酷酒:世间好物黄酷酒,天下闲人白侍郎不负风光向酒杯,乱逐明月醉扶墙

柏叶酒:瓶开柏叶酒,牌发九枝花夜深无睡意,收席醉搓麻

羊酒、芦酒:壮色排榻席,别座夸羊酒黄羊饮不膻,芦酒多盈斗千杯不倒下,污物醉煞狗

腊酒: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 腊酒击泥封罗列总新味。 王瓶素蚁腊酒香金鞭白马紫游纏。

文君酒、曹参酒:始酌文君酒再饮曹参杯,祢衡酒醒春瓶倒恰似娇娥玉颜回。

仙酒:仙酒不醉人益我俗人身。酒味既冷冽酒氣又氛氲。眼前舞凌乱送我上青云。

菖蒲酒、乌程酒:千种紫酒荐菖蒲松岛兰舟潋滟居。金勰几醉乌程酒鹤舫把蟹闲吹嘘。

延枚酒、蛮酒: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蚁泛羽觞蛮酒腻凤衔瑶句蜀笺新。

黄封酒、临洛酒:新年已赐黄封酒旧老仍分赧鱼尾。北人争劝臨洛酒云有棚头得兔归。

张能臣《酒名记》、昊自牧《攀梁录》、周密《武林旧事》等文献转述如下:

   四京:香泉、天醇、苏醣、瓊酥、瑶洫、坤仪、觞玉、庆会、膏雷、亲贤、琼腴、兰芷、五正位、桩令、嘉统醋、重酿、玉沥、诗字、公雅、成春、献卿、香琼、琨瓊、情醇、褒公、光忠、嘉义、美减、玉液、

酴醣香、金浆醒、香桂、法酒、桂香、北库、琨泉、眉嘉、和旨、他醒、玉液、瑶液、王酝、琼浆、流霆、清风、玉髓、玉醋、碧光、琼波、

千日春、延嘉、玉浆、瑶光、法清、大桶、仙酴、琼酥、羊羔、美禄河北东、西路:金波、玉液、中和堂、宜城、莲花、延相堂、碧琳、石门、宜城、拣米、细酒、银光、碎玉、中山堂、九酝、瓜曲、错着水、沙酷、

金波、宜城、香桂、梧泉、洛酒、玉瑞堂、夷白堂、玉友、玉酷、风曲、法酒、瑶波、

巡边、银条、知训堂、杏仁。 河东路:玉液、静制堂、咁露堂、干和酒、岁寒堂、琼、金波、琼酥、珍珠红

陕西路:天禄、舜泉、陕府、蒙泉、莲花、冰堂、上、静照堂、玉泉、江汉堂、瑶灥、清洛、清心堂、清白、风州酒、回酒。 淮南路:白桃、琼花房、金城、金斗城、杏仁

两浙路:竹叶青、碧香、白酒、秋自露、梨花酒、蔷薇、流香、思堂春、风泉、宣赐、碧香、玉练槌、有美、中和堂、言酷、真珠泉、皇都春、常酒、和酒、皇华、爱咨堂、齐云、清雷、爱山堂、得江、留部春

、静治、第一江山、北府兵屁、锦波香、秦淮春、清心堂、丰和、思政堂、庆远堂、清白堂、蓝波香、秦淮春、情心堂、丰和春、恩政堂、庆远堂、清白堂、蓝桥、风月、

紫金泉、庆华堂、元勋堂、眉寿堂、万象皆春、济美堂、胜茶、十州春、木蘭堂、白云泉、双瑞、金波、双鱼春堂堂堂露 堂萼 浆谷溪春、蒙泉、萧酒泉、常州、金斗泉、龟峰。

江南东、西路:芙蓉、百桃、清心堂、银光、池阳春、双泉、金波、谷廉、金盘露

四川路:忠臣堂、玉髓、锦江春、枭花堂、刺麻酒、蜜酒、廉泉、琼波、竹叶青、东溪、葡萄、金波、长春、香桂、银液、仙醇、香糜、至喜泉、法醮、法酝。

荆湖南、北路:金莲堂、白玉泉、法酒、琨光、香桂福建路:竹葉、谢家红、劈震春。

广南东、西路:十八仙、香蛇酒、换骨、玉泉、古辣酒、瑞雷

京东、西路:舜泉、近泉、清燕堂、真珠泉、莲花清、银光、三殴、白羊、荷花、风曲、白怫泉、香桂、重酪、朝屋、玉液、寿泉、拣米、宜城、细波、杏仁、拣米、清虚堂、风曲、冰堂、汉泉、香桂郢酒、白云楼、银倏、

淮原、泌泉、银光、香桂、琼酥、金沙、宜城、檀溪、竹叶青、香泉、寒泉、香菊、甘霹、仙醇、河外、金泉、潺泉。 元朝是烧酒崛起的重要时期烧酒的名称有阿刺吉、汗酒、烧刀子、火酒等。

   明清两代的酒名在现存的文献中亦無完整的记载,据《道生八陆》、《本草纲目》所载明代约有近百种酒。《道生八陆》中的酒名有:

桃源酒、香言酒、碧香酒、脑酒、建昌红酒、五香烧酒、山芋酒、萄萄酒、黄精酒、白术酒、

地黄酒、莒蒲酒、羊羔酒、天门冬酒、松花酒、菊花酒、五加皮、三骰酒

《夲草纲目》共载有六十九种配制药酒。 清朝有多少酒名难以统计,据"清京道人"所着的《听雨轩笔记》云:"酒之种类难以枚举。"清代著洺文学家袁枚《险园食单》所载酒名有:

金坛于酒、德奶虑酒、四川郎筒酒、绍兴酒、潮州浔酒、常州兰陵酒、溧阳乌饭酒、

苏州陈三白酒、金华酒、山西汾酒、山东膏梁娆、苏州女贞、福贞、无燥、宣州豆酒、

通州枣儿红、扬州木瓜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载有清代广東的酒名:阳江春、醴泉、龙漳清、

严树酒、荔支酒、倒捻酒、甜娘酒、七香酒、龙眼之 、杏之冻、蒲桃之冬白、仙茅之春红、

桂之月月黃、荔支之烧春、龙江烧、百花酒等。

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和《情秆类钞》载有北京的酒名:中国公、黄连液、茵陈线、桔豆青、潛酒、徕酒、易酒、冬酒、木瓜、千榨、良乡酒、玫瑰雷、苹果露、山植雷、莲花白等

  《镜花缘》一书的第九十六回列举的五十余種酒,大致是清朝中期的名酒:

山西汾酒、江南沛酒、页定煮酒、潮洲濒酒、湖南衔酒、饶州米酒、霉州甲酒、陕西权酒、

湖南浔酒、巴顯咋酒、贵州苗、无锡恶泉酒、苏州福贞酒、杭州三白酒、直隶东路酒、

卫辉明流酒、和州苦雷酒、大名滴溜酒、济宁金波酒、云南包裹酒、四川路江酒、潮南砂仁酒、

冀俐衡水酒、海宁香害酒、淮安延寿酒、乍浦郁金酒、福建枭香酒、海州辣黄酒、乐城羊羔酒、

河南柿子酒、泰州枯陈酒、茂州锅疤酒、山西路安酒、芜湖五毒酒、成都薛涛酒、山阳陈坛酒、

清河双辣酒、高邮 签酒、嘉兴十月白酒、盐城草艳漿酒、山东谷辊子酒、广东翁头春酒、

流球蜜林酊酒、长沙洞庭春色酒、太平府延春益酒

   元人宋伯仁《酒小史》所例的一百余种酒,大致是从春秋至元代的历代名酒

春秋椒浆酒 杭城秋露白 西京金浆胶 相州碑玉 蓟州意珏仁酒 金华腑金华酒高邮五加皮酒

长安新丰市酒 汀州谢家红 南唐脑酒 处州金盘露 广南香蛇酒黄州茅柴酒 燕京内法酒

汉时桐马酒 关中桑落酒 平阳襄陵酒 山西蒲州酒山西太原酒 郎孙郎筒酒 淮安苦蒿酒

云安曲米酒 成都刺麻酒 建章麻姑酒荣阳士窟春 富平石冻春 池州池阳酒 宜城九酝酒

杭州梨花酒 博罗颢桂醣剑南烧春 江北括酒 唐时玉练槌 灞陵崔家酒 汾州于和酒 山西羊羔酒

安阳宜春酒 路州珍珠红 魏征厅醮翠涛 闳中霹雷 岭南琼琴醉 苍梧寄生酒 唐宪宗李花酿

宋昌王桂 普阮籍步爾 曹提介寿 隋炀帝玉兹 孙思邈酴酥王公权荔枝绿 廖致平绿荔枝 谢世昌蜜酒

肃王兰香酒 汉武兰生酒 蔡攸棣花酒陆士卫松醒 淮南荼豆酒 华氏荡ロ酒 顾氏三白酒 风州清白酒

刘拾玉露春曹成保平 宋刘后玉腴 王师约琨源 秦松表勋 宋开封瑶泉 宋高后香泉梁简文见花

刘孝标云液 宋德隆月波 萣郡王洞庭春色 东坡罗浮春 范至能万里春段成式湘束美品

魏贾将昆仑觞 刘白坠好酒 燕昭王瑞氓膏 洪梁鼯洪梁酒 高祖菊花酒 梁孝王缥玉酒

汉武百味旨酒 扶南石榴酒 辰溪够藤 梁州诸蔗酒 兰溪河清酒

芍药生地酒、白酒 醇酒 鹅酒 黄酒 浸酒 酒类 酒酿 苦酒 蓼酒 米酒 清酒 烧酒 社酒 蒜酒 仙酒 芎酒 癣酒 药酒 酢酒

艾叶酒 白术酒 薜荔酒 补肝酒 补心酒 苍术酒 侧子酒 菖蒲酒 鸱头酒 磁石酒 大豆酒 大黄酒 丹参酒 地黄酒 独活酒 杜仲酒

锻石酒 多孓酒 防风酒 佛手酒 茯苓酒 附子酒 枸杞酒 固本酒 归元酒 龟蛇酒 桂花酒 桂心酒 桂枝酒 还童酒 海马酒 合欢酒

红花酒 胡荽酒 胡桃酒 虎骨酒 槐花酒 槐孓酒 黄柏酒 黄连酒 茴香酒 鸡粪酒 角发酒 金牙酒 浸黄酒 韭汁酒 酒连丸 酒磨丸 酒症丸

菊花酒 橘子酒 苦酒汤 荔枝酒 鲁王酒 鹿角酒 鹿茸酒 绿豆酒 麻孓酒 蛮夷酒 美酒酰 母姜酒 牛膝酒 排卵酒 葡萄酒 羌活酒 秦艽酒 忍冬酒

肉桂酒 三蛇酒 桑椹酒 山药酒 神仙酒 石斛酒 首乌酒 术膏酒 松膏酒 松根酒 松節酒 松叶酒 松枝酒 苏子酒 桃仁酒 醍醐酒 调经酒

屠苏酒 乌鸡酒 乌麻酒 五积酒 五加酒 戊戌酒 仙酒方 仙灵酒 香楝酒 小黄酒 玄胡酒 延龄酒 延寿酒 羊羔酒 怡神酒 茵陈酒 茵芋酒

毓麟酒 芫荽酒 远志酒 长松酒 枳茹酒 钟乳酒 茱萸酒 猪膏酒 猪肾酒 猪胰酒 竹叶酒

阿剌吉酒 巴戟天酒 抽葫芦酒 大金牙酒 垺松节酒 枸杞子酒 海狗肾酒 红蓝花酒 虎胫骨酒 黄苦酒汤 金银花酒 灵芝甜酒 麻黄醇酒 忍冬藤酒

绍酒甲鱼 生牛膝酒 酥蜜膏酒 速儿麻酒 天门冬酒 菟丝子酒 腽肭脐酒 万寿药酒 瓮头春酒 五加皮酒 仙灵脾酒 消食膏酒 小黄米酒 小茴香酒

雪莲花酒 治赤鼻酒 治酒痰方 治噎膈酒 种子药酒 紫石英酒

巴戟二子酒 北地太守酒 补肾生精酒 仓公当归酒 地黄门冬酒 服五加皮酒 枸杞菖蒲酒 蛤蚧参茸酒 还睛神明酒 虎骨酒补方 黄酒蛋黄羹 黄牛脑子酒

活人苡仁酒 酒煮大黄丸 酒煮黄连丸 麻黄醇酒汤 米酒煮鲤鱼 人参枸杞酒 三仙延寿酒 神效酒煎散 史国公浸酒 史国公药酒 送蛋药酒方 五加皮浸酒

┅味白术酒 抑阳酒调散 饮酒不醉方 增损茵芋酒 猪胆苦酒汤 保命延寿烧酒 风虚杂补酒煎 黄酒核桃泥汤 黄芍药桂酒汤 莨菪酒硝石饮 疗百疾延寿酒

马膏生桑桂酒 内托黄酒煎汤 千金方松叶酒 甜酒酿山药羹 乌须黑发药酒 常山太守马灌酒 黄芪芍药桂酒汤 健牌滋肾壮元酒 括蒌薤白白酒汤 栝蔞薤白白酒汤

锦羹秘授西洋药酒 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 栝蒌薤白白酒加半夏汤 秘传壮阳固精酒奇妙方

中医药酒之八珍酒、中医药酒之丹参酒、中医药酒之牛膝独活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阳补肾的食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