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颈髓受压症状挫位,颈髓严重受压能冶好吗?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
对外医疗办公室:
惠宾卡服务中心:
&&&& 您当前的位置:西南骨科网 & 科研频道 & 最新进展
& &最新进展
颈椎脊髓损伤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作者:admin
来源:西南骨科网
&脊髓损伤大多数源于交通伤、坠落伤、暴力或运动伤,而颈椎脊髓损伤尤其多见。由于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多为健康的青壮年,损伤后常常出现截瘫或呼吸功能障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颈椎损伤既可以引起颈椎椎管连续性遭到破坏、骨折块或椎间盘损伤向后突出,造成颈椎脊髓或/和脊髓血管的机械性压迫;也可以造成颈椎脊髓直接牵拉伤、挫裂伤。除早期的直接损伤外,后期的继发性损伤是引起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一方面是通过积极的现场急救,处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问题,另一方面则采用手术治疗稳定颈椎骨折或脱位部位,通过药物治疗预防和减少脊髓继发性损害。
&&&&&&&&&&
&&&&& 近年来,我国对颈椎脊髓损伤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现场急救水平的提高、外科干预和内定技术的不断改进、保护神经细胞和进神经生长多种药物的临床应用等,所有这些对颈椎脊髓患者的救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颈椎脊髓损伤的现场救护和急诊室处理颈椎脊髓损伤患者的现场救护正确与否涉及患者颈髓是否继续或进一步受到损伤,直接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全、后续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颈椎损伤患者的现场救护和处理显尤为重要。
&&&&& 1.1 颈脊髓损伤的现场救护措施
&&&&&&&&& (1)迅速将伤员撤离可能再次发生的事故现场,避免重复损伤或加重损伤。
&&&&&&&&& (2)损伤的颈椎在采用临时固定器材或支具固定前,不得随意搬运或移动。
&&&&& (3)注意保持颈椎损伤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勇气功能障碍则现场行紧急气管切开,必要时采用器械辅助呼吸。机械勇气以经鼻气管插管为佳,原因是轻巧而准确的经鼻气管可避免因放置口咽镜时颈椎过度活动加重颈椎脊髓损伤。无法插管以及其他方法无法保持呼吸道通畅,而呼吸窘迫威胁伤员生命时进行气管切开术。
&&&&&&&&& (4)凡疑及颈椎脊髓损伤,在未明确排除之前均应按有此损伤处理。
&&&&& (5)搬运要求:①搬动病员时至少需要三人,保持脊柱轴线稳定,平抬平放,勿使患者的颈椎前后晃动或扭转;②使用既长又宽的无弹性担架或硬板,保持头略低位,避免颈椎过伸过屈;③输送途中尽可能避免颠簸,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及输液管道通畅,注意保暖,但应避免用热水敷以免烫伤,防止褥疮,每1~2小时翻身一次。伤员运输应根据道路和运输工具的具体条件进行选择。远距离运输以直升机最为便捷。
&&&&& (6)现场救护通常不用颈围。原因有:①颈围在急性颈椎损伤时,固定非但不牢固,反而起到止血带的作用,容易压迫气管影响呼吸;②颈围将会掩盖大血管损伤后正在形成的血肿和气管破裂后形成的颈部皮下气肿。需要长时间长途运送时可采用简易颈部支架,这样既能保证稳定,又便于观察。1.2
&&&&& 颈脊髓损伤的急诊室处理
&&&&& (1)伤员到达急诊室时应迅速进行简要的全身检查,确定有否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有无损伤和其他部位损伤。凡存在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必须首先处理,挽救生命。
&&&&&&&&& (2)全身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允许作颈椎理学检查,初步确定是否有脊髓损伤,并判断脊髓损伤的平面以及损伤的严重程度。
&&&&&&&&& (3)如果颈椎损伤在现场或输送途中未得到确实固定,到达急诊室后应立即采取制动措施,除支具固定外,牵引是最有效的制动方法。
&&&&&&&&&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或行机械辅助呼吸。
&&&&&&&&& (5)有尿潴留者,应留置导尿管,有胃肠胀满者,作胃肠道减压。
&&&&&&&&&&
&&&&& (6)建立静脉通道,根据伤情输液,必要时输血。如合并脊髓损伤可静脉内使用激素和利尿剂脱水,以防治神经水肿。常规应用地塞米松20~40mg和速尿20mg静脉推注。近年多主张在脊髓损伤8小时内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并认有减轻脊髓损伤的作用。损伤超过8小时,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
&&&&&&&&& (7)经初步处理病情稳定后可行X线摄片、CT或MRI
&&&&& 等特殊检查。危重伤员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如果需要进行特殊体位摄片,需有医师协助,防止发生意外。
&&&&&&&&& (8)颈椎脊髓损伤诊断明确,又无其他需要紧急处理的合并伤时,伤员可转入病房或转至专科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 2.颈椎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
&&&&&&&&&&& 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病房作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目前颈椎脊髓损伤的治疗多主张在脊髓减压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
&&&&& 2.1 非手术治疗原则
&&&&&&&&&& 2.1.1 全身治疗
&&&&&&&&&&&
&&&&& 全身治疗对减少颈脊髓损伤早期死亡率非常重要。颈脊髓损伤使膈肌和呼吸肌麻痹,肺部通气受到影响,此时维持血压的稳定对脊髓的血液灌注十分有利。血压维持在90mmHg以上,就能保证脊髓的血供。脊髓损伤早期,因交感神经受到影响而造成低血压和脉搏缓慢,维持足够循环血容量尤其重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供氧。(2) 维持血液循环,保持收缩压在12kPa以上,保证脊髓血供。(3)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充足营养。(4)高热患者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5)保持有规律的排便习惯。(6)防止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泌尿系感染、褥疮等。
&&&&& 2.1.2 药物治疗
&&&&&&&&&& 脊髓损伤急性期可选择应用药物治疗,减轻脊髓水肿和一系列不良的生物化学反应。目前可选用的药物有:
&&&&&&&&& (1) 肾上腺皮质激素
&&&&&&&&&&&
&&&&& 种类较多,迄今仍是早期治疗脊髓损伤最广泛应用的药物。它具有稳定溶酶体膜,抑制脂质过氧化,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离子的平衡,减轻水肿,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毒性物质的释放。美国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认为,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30mg/
&&&&& Kg于15分钟内滴完,剩下的45分钟,用500ml生理盐水静滴,然后再以每小时5.4mg/
&&&&& Kg维持23小时,可明显改善完全与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恢复。但是于损伤后8小时内应用,效果最佳。经我国学者临床应用后也认为对脊髓不全损伤8小时以内应用有效,若8小时后继续应用应当慎重,以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其他较常用的是地塞米松,用法是每天20mg静推,3日后逐渐减量,
&&&&& 连续使用7~10天,有一定的效果。
&&&&&&&&& (2) 脱水和利尿剂
&&&&&&&&&&&
&&&&& 采用高渗性脱水和利尿剂可以增加尿量,能排除脊髓损伤后组织细胞外液中过多的水分。这些药物可选择性使用,不必全部应用。①20%的甘露醇或25%的山梨醇,250~500m1静滴,根据病情可每6小时一次,可反复使用连续数日。②50%的葡萄糖60ml,静注,每4~6小时一次。③尿素0.5~1.0/Kg,用甘露醇、山梨醇或10%的葡萄糖溶液配成20%~30%的溶液,或用成药每支30g(l00ml)、60g(250ml)静脉滴注,20~30分钟滴注完毕,12小时后可重复给药,连续1~3天。④
&&&&& 呋喃苯胺酸(速尿),每次20mg,肌注或静注,每日1~2次。利尿酸可口服25mg,每日3次,若静注时可用25mg/支,加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50ml稀释后缓慢注射。每日一次,共3~5天。⑤20%的人血白蛋白10~20g,静滴,可重复长期使用。最近研究,其不但可明显减轻脊髓水肿,还可补充营养,而且不会引起和加重电解质紊乱等脊髓常见的并发症,是脊髓损伤首选的脱水剂。
&&&&&&&&&& (3) 其他药物
&&&&&&&&&&&& 主要是神经营养药,临床上使用有一定的效果。①维生素B12(弥可保)&
&&&&& 弥可保(甲钴胺,CH3-B12)是一种辅酶型B12,具有一个活性甲基结合在中心的钴原子上,容易吸收,使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升高,并进一步转移进入神经组织的细胞器内,其主要药理作用是: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髓鞘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有利于受损神经纤维的修复。用法:口服,片剂0.5mg,3次/天;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针剂
&&&&& 0.5mg,1次/日或1次/隔日。②神经节苷脂&
&&&&& 它是细胞膜上含糖酯的唾液酸,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丰富,在正常神经元分化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如GM-1(即Sygen)能促进轴突生长,增加损伤部位轴突的存活数目,使之达到传导运动所需的阈值数促进神经恢复。有学者报道中枢神经损伤后2~3天内使用神经节苷脂GM-1持续数周,能促进神经恢复。
&&&&& 2.1.3 高压氧治疗
&&&&&&&&&&&
&&&&& 脊髓损伤后4~6小时即应开始使用,以2~2.5个大气压的高压氧治疗,每次两小时,每日2~3次,持续10~14天。高压氧本来可使脑血管收缩,保持在最低水平,减少脑组织水肿和脑疝,对脊髓也有一定效果,防止脊髓肿胀,增加组织内氧含量,改善局部细胞的缺氧作用,促进损伤部位新生成的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调整酶系统因缺氧导致的破坏。但应注意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如出现全身不适,耳鸣、恶心、头痛等氧中毒征象时,应及时停止。2.1.4
&&&&& 局部亚低温疗法
&&&&& 亚低温治疗是脊髓损伤后局部较长时间应用的冷却疗法。低温可以降低细胞的代谢率,减少组织的氧耗量,故可增强脊髓缺氧的耐受性,减轻脊髓水肿,降低脑脊液压力;降温还可阻止酸性物质的产生。冷却液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液、或葡萄糖溶液等。开始2&~8&低温以后逐渐维持在15&左右,持续7~8日。应严格观察预防感染。
&&&&& 2.2 手术治疗
&&&&& 2.2.1 术前准备
&&&&&&&&& 术前准备主要是颈椎牵引。在颈椎手术前,可进行牵引治疗,可以达到制动颈椎,对脱位进行复位,减轻脊髓压迫。常用的方法有:(1)
&&&&& 颈椎稳定性损伤可采用Glisson枕颌带牵引。(2)颈椎不稳定性损伤常采用颅骨牵引,牵引器材以Grutchfield钳最常用,也有采用其他颅骨牵引装置和Glisson枕颌带牵引。近年来一些学者采用Halo
&&&&& 头盆环牵引装置,并认为具有高度稳定功能和牵引作用。颅骨牵引重量按年龄、体型和体重酌情考虑,通常在中下颈椎以每椎节1.5~2.0Kg,例如颈6,7骨折脱位牵引重可用9~14Kg。牵引方向视损伤机制和复位节段而定。(3)
&&&&& 寰枕联合处高位颈椎损伤,头颅在脊柱上方保持中立位比任何牵引或手法复位更为重要。
&&&&& 2.2.2
&&&&& 颈椎脊髓的减压、骨折脱位的复位和稳定手术的目的是整复骨折脱位,解除脊髓压迫,恢复和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和稳定性。手术的最佳时间是伤后8小时之内,但由于病情和其他因素影响,很难做到。常用的减压稳定方法有:
&&&&& (1)
&&&&& 前路减压术 适用于脊髓损伤伴有椎间盘突出或碎骨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前方导致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者。前路减压越早越好,应尽可能在发现压迫的三天内手术,在5~8天手术者因脊髓水肿,手术效果不佳,在伤后2
&&&&& 周若脊髓压迫持续存在,亦可行前路减压,其恢复率为20%。总之,前路减压术有其适应证,主要根据脊髓前方是否受压。目前主张应用颈椎内固定,可以达到建立即刻稳定,增加骨融合率,便于术后的护理。(2)
&&&&&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
&&&&& 主要适用于:①经检查椎管内仍有来自后方的骨折片和软组织压迫;②在开放复位时发现椎板、棘突损伤严重,碎骨片进入椎管或有进入椎管的危险性时,应同时作椎板切除减压;③锐器或火器伤,疑有椎管内致压物者。椎板切除范围应以损伤节段为中心,上下不超过一个节段,减少不必要的结构丧失,以免加重脊柱不稳甚至导致畸形。
&&&&& 3.颈椎脊髓损伤治疗展望
&&&&& 随着脊髓损伤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脊髓损伤的发病机理认识的越来越清楚,包括谷氨酸盐的聚集、异常钙的溢出、自由基的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的产生等等,针对病情变化过程中的不同时机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治疗是临床治疗的理论基础。目前对各种神经营养因子、生长抑制因子、细胞外基质复合物、褪黑色素、腺苷等药物对脊髓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抗凋亡治疗、T-细胞疫苗的接种、转基因治疗等治疗方法在实验中逐渐被证实有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有些中药如人参、丹参、三七等因为能改善脊髓的血液循环,提高脊髓组织耐受缺氧的能力,在脊髓损伤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许多治疗方法现在仍然只处于实验阶段,距离真正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一些新的药物保护损伤脊髓的神经细胞功能、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结果必将更为理想。
&&&&&&&&&&&&&&&&&&&&&&&&&&&&&&&&&&&&作者:贾连顺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所有 西南骨科网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023)(A区)(B区)(C区)& 咨询邮箱:
详细地址:中国重庆市沙坪坝高滩岩正街30号 技术支持-鼎维专家
个浏览网站的人正确对待无症状退变性颈脊髓受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正确对待无症状退变性颈脊髓受压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
脊髓型颈椎病必须手术吗 【神经外科讨论版】
锦州市53岁的赵先生,右下肢疼痛、麻木半个月,当地医院CT检查显示腰椎4~5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无效,遂行腰椎间盘摘除术。但术后症状并无缓解,又相继出现左下肢麻痛和双侧上肢麻木、无力、直至走路不稳、发飘、似踩棉花样感,经查颈椎病征阳性,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颈椎间盘变性突出导致颈髓硬膜囊受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拒绝手术,改用中药内外合治,辅以六联针穴位注射。经治3个疗程,症状消失,半年后行走自如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 。  脊髓型颈椎病约占各型颈椎病的10%~15%,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对人体危害却很严重,轻者影响生活、工作,重者出现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但不少病人,甚至有些医生对此认识不足,早期仅有下肢麻痛症状时,有的就误诊为腰腿痛疾病,晚期会误诊为病因不明的脊髓退行性萎缩等,因为没能及时治疗,致使病情恶化,导致四肢瘫痪的严重后果。  脊髓型颈椎病有哪些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系指颈椎退变所致的椎管狭窄或椎间盘变性突出、椎体后缘骨刺、黄韧带肥厚及钙化、后纵韧带钙化等突入颈椎椎管,对颈脊髓造成直接压迫刺激;或者因交感神经的刺激,造成脊髓血管痉挛,导致颈脊髓的某一节段缺血变性以致局灶性坏死,并由此出现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特征的颈椎病。由于脊髓受压迫刺激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多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特征,以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及膀胱直肠括约肌障碍等诸多表现为主,但多无颈肩疼痛症状。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疼痛、麻木、僵硬发抖、无力,常有踩棉花感。重者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卧床不起。病情发展多可出现双侧上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如疼痛、麻木、酸胀、烧灼感、无力及活动不灵活等,甚至不能作端碗、系纽扣、执笔、拿筷子等动作。晚期可有便秘、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等症状。也可并发头昏、眼花、吞咽困难、面部出汗异常等交感神经症状。  为何先出现下肢症状  由于脊髓白质内神经传导束的排列特点是支配下肢感觉及运动的传导束在外侧,支配上肢感觉及运动的传导束在内侧。因此当颈脊髓受到压迫刺激时,首先表现为下肢症状,且较重。随着压迫的持续,而后才出现上肢症状,且较轻。当仅有下肢症状时,若不仔细询问病史,详尽查体,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如同时合并腰椎病变,则更易混淆。  为何颈后伸时会出现放电样串麻感  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刺激,是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但脊髓对静态的慢性压迫有较强的耐受性。动物实验发现,椎管内的静态压迫物占到椎管直径的60%时,才开始出现脊髓的压迫症状。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部分病人在体检拍片,或因某种原因作核磁共振检查时,发现脊髓明显受压呈凹陷性变形,甚至从X线片上看到压迫物突入椎管,达到椎管前后径的一半左右,而病人的症状却相当轻微,甚至毫无症状。显然,动态性的压迫因素也参与了本型颈椎病的发病。在颈椎屈曲时颈椎椎管被拉长,脊髓也被拉长变细;颈椎后伸时颈椎管则缩短,横截面积减少了11%~16%,颈脊髓也被轴向压缩,而此时脊髓的横截面积可增加9%~17%,脊髓增粗。因此,在颈部后伸位时脊髓受压明显。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少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当颈部后伸时会出现从颈项部向后背及四肢的放电样串麻感。  X线片发现颈椎椎管狭窄就是脊髓型颈椎病吗摘自: 医 学教 育网   虽然颈椎椎管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之一,但如果仅有颈椎椎管狭窄,而无相应的脊髓受压迫刺激的临床症状,就不能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这如同一个常人,仅有颈椎骨质增生等退行性变等影像学征象,而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就不能诊断为颈椎病一样。假如仅在体检拍片时,意外地发现了颈椎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表现,而无相应的临床症状,也只能称为颈椎椎管狭窄,而不能诊断为颈椎椎管狭窄症,更不能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  临床上对中年以上患者,疼痛不明显,但有肢体麻木及运动功能障碍,出现脊髓长束不对称性阳性体征,症状时好时坏,慢性进行性加重,同时又有上肢神经根颈椎病症状,呈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其感觉平面很不一致,大小便功能障碍,又不能以脊髓横断性损害解释时,应考虑本病。若X线片显示颈椎骨质增生,椎体后缘有明显的骨刺突向椎管内,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等颈椎退行性变,并能排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和腰椎疾病等即可确诊。诊断有困难时,可酌情作腰穿检查脑脊液、CT或核磁共振、肌电图等检查。  脊髓型颈椎病是否必须手术治疗  目前不少学者对脊髓型颈椎病多倾向于手术治疗。但术后症状不能获得完全缓解者已屡见不鲜,尤其是病史较长,对脊髓压迫刺激过久,导致脊髓变性的患者,其手术效果难尽人意。我们认为,对病程较短,症状较轻,或病情虽重,但椎管前后径在11毫米以上者,或病程长,病情重,年龄较大,身体条件差无法耐受手术者,可在严密观察下行非手术治疗。对此,我们多采用中药内外合治,并酌情辅以六联针穴位注射治疗,屡屡见效,使患者避免了手术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椎脊髓受压如何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