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街三世身高

艺之旅进入第四天,咱们上午先去伽利略博物馆。噢,先提醒大家一句,今天的早餐可不要吃多哦!原因一会儿你就知道啦!可不要以为伽利略博物馆是以伽利略为主题的博物馆,实际上,它的原名是科学史学会及博物馆,馆内一楼有美第奇家族收藏的宝贵科学仪器,二楼是洛林王朝时期收藏的仪器和实验装置,展现出托斯卡纳地区和意大利对于电学、电磁学和化学进步做出的卓越贡献。来看几张展品照片。下面是伽利略亲手制作的望远镜。伽利略博物馆里面颇有一些暗黑系的藏品,比如19世纪的外科手术工具、图解解剖模型什么的……这一天的行程中,伽利略博物馆只能算是开胃小菜,因为我们接下来要去皮蒂宫(Palazzo Pitti)。皮蒂宫,又译:碧提宫、比蒂宫,1457年,由伟大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开始建造,原本是银行家卢卡·皮蒂的住所。皮蒂家族希望用这所住宅,以财富和权力压制梅第奇家族。可惜,时过境迁,1549年,皮蒂家族破产,梅第奇家族反而购下这座宫殿,并成为他们的主要居住地,无数绘画、珠宝等艺术品开始在这里积聚起来。到18世纪晚期,拿破仑都曾在这里居住。意大利统一之后,新的意大利皇室也曾以此作为皇宫,直到1919年,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把宫殿和藏品一起捐献给意大利人民,作为佛罗伦萨最大的美术馆,对公众开放。皮蒂宫中有多间美术馆,其中的帕拉迪纳画廊(Palatine Gallery)才是今天的硬菜。馆内藏有500多件以文艺复兴时期为主的绘画,分列在28个展厅中。展厅的命名颇具文艺复兴的味道,主要以古希腊罗马众神命名,比如普绪喀厅、普罗米修斯厅、尤利西斯厅、伊利亚特厅、朱庇特厅等等。此外,皮蒂宫中还有皇家居所、现代艺术画廊、银器博物馆、瓷器博物馆、服装展廊、马车博物馆等等,绝对让你目不暇给。回头再说帕拉迪纳,那500多件绘画上的名字都有哪些?掰着手指头数数啊:波提切利、佩鲁吉诺、拉斐尔、拉斐尔、拉斐尔、提香、提香、提香、乔尔乔内、鲁本斯、鲁本斯、鲁本斯、菲利波·利比、卡拉瓦乔、卡拉瓦乔、韦罗基奥、委罗内塞、等等等等,十个手指加十个脚趾数不过来啊……为什么那么多拉斐尔、提香、鲁本斯?因为这里有大量这三位艺术家的经典之作。盛期文艺复兴三杰,如果说达芬奇长于智慧,米开朗基罗长于力量,那么拉斐尔无疑长于典雅。比如这张美到没话说的《椅中圣母》:另一张拉斐尔最擅长的题材——《圣母子像》,实际上这张还颇有达芬奇的感觉:这里有多张拉斐尔的人物肖像,都是教科书上重点诠释的作品。下面是《带面纱的女子肖像》,据说这位女子是拉斐尔最爱的情人:《 Tommaso Inghirami肖像》:《Agnolo Doni肖像》:再来看提香的人像,这张《尤利乌斯二世肖像》如雷贯耳:《抹大拉的玛利亚》肉感而虔诚:《Vicenzo Monti肖像》,贵族小鲜肉:《埃斯特的伊莎贝拉》:鲁本斯,《四个哲学家》:《战争的恶果》:《圣家族》:当然还有卡拉瓦乔!《安东尼奥·马泰里修士肖像》,这是卡拉瓦乔少见的肖像作品:《睡着的丘比特》。也许其中大部分都已经在艺术史书上打过照面,可那小小的图片怎能比得上原作的生动、震撼?其他就不再一一列出了,保留一些神秘感……一下子这么多大师之作,是不是消化不良,快顶到嗓子眼了?没事,正好去皮蒂宫后面的波波利花园里面散散步,消化消化神儿,早上本来就没吃够,还要走这么多路?为什么?因为这天晚上,艺术君还安排了皇宫级别的意大利大餐!哈哈,这下知道为什么要让大家早上少吃点了吧!前几天的行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浏览:如果想了解全部行程和报名事宜,请点击下面链接:※
※ 【说明:以上文字内容,版权归郑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一天一件艺术品(one_art_everyday)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one_art_everyday用艺术拯救自己,用艺术点亮人生。热门文章最新文章one_art_everyday用艺术拯救自己,用艺术点亮人生。&&&&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帖子主题:二战中,意大利为何战力低下?因意大利有个人比墨索里尼权力更大
共&673&个阅读者&
军号:6545464 工分:262534
/ 排名:40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二战中,意大利为何战力低下?因意大利有个人比墨索里尼权力更大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日本帝国组成法西斯同盟,虽然这三国是同盟关系,但日本帝国主要战场在亚洲,纳粹德国主要现场在欧洲,意大利王国主要战场在非洲,意大利王国也经常出兵帮助纳粹德国,但意大利王国在战场上总是战力低下,二战中的意大利王国为何战力低下?当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意大利王国,有个人比墨索里尼更有权力,更有威望,这个人,就是意大利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意大利王国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日-日),意大利王国萨伏依王朝国王(1900年-1946年在位),是前任国王翁贝托一世之子,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军事训练,1900年,父亲翁贝托一世遇刺身亡,他继承王位,虽然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然享有很大的权力和威望。意大利王国首相墨索里尼1914年,一战爆发,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支持主战派,意大利王国才得以参战,1922年,墨索里尼通过政变上台,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他为意大利王国首相,很多人认为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是墨索里尼的傀儡,其实不然,意大利王国宪法规定,国王是国家元首,墨索里尼的权力都是来自国王对他的支持。意大利军队早在一战结束后,法西斯主义就在意大利王国滋生,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采取的是姑息容忍的态度,虽然墨索里尼上台,但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很多人都是亲国王的,墨索里尼没能完全掌握国家军政大权,自从一战结束后,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反对侵略战争,包括后来意大利王国再次入侵埃塞俄比亚,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也是持反对态度,因此对后来二战意大利军队的战力自然大受影响。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最能体现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权力和威望的,是他1943年计划的把墨索里尼撤职,从1942年底开始,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不断失利,1943年3月,意大利国内爆发大罢工,要求意大利退出战争,但墨索里尼一意孤行,坚持与纳粹德国国家元首希特勒狼狈为奸,导致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的统治出现危机。希特勒与墨索里尼1943年6月,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召见墨索里尼,表示支持议会要墨索里尼辞职的决议,勒令墨索里尼辞职,但墨索里尼表示不执行决议,当他转身离开时,被王家卫队逮捕,墨索里尼被捕的消息传出后,没有一个法西斯分子提出抗议,也没有一个墨索里尼的亲信分子叛乱,因为这些人都知道逮捕墨索里尼是国王计划好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随后解散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并宣布意大利王国退出二战。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宣布意大利王国退出二战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二战中,意大利为何战力低下?因意大利有个人比墨索里尼权力更大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54050 工分:108179
左箭头-小图标
这事怪加里波第,如果当初加里波第不是那么大方,坚持自己统一的话,意大利不至于这么差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87244 工分:2108
左箭头-小图标
一战的时候,意大利战力也没见强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3条记录]&分页:
&对二战中,意大利为何战力低下?因意大利有个人比墨索里尼权力更大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共34869个阅读者,6条回复 |
发表时间: 19:31
[原创]波兰强人毕苏斯基 &&
cv2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349-1.html
每当人们提到波兰这个欧洲国家,往往都会首先想到中世纪时期曾经存在过的波兰-立陶宛联盟,的确,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的波兰-立陶宛联盟以及后来的波兰-立陶宛王国曾经是欧洲首屈一指的豪强,当时的波兰经济繁荣,军力强大,在当时的历次战争中一直是西欧的各封建主和罗马教皇极力拉拢和争取的对象,而后来后来瓜分波兰的沙皇俄国和近代德国的前身霍亨索伦家族的普鲁士王国两家在当时还没有真正兴起,也就无从谈起与波兰争霸的问题。
十六世纪是波兰-立陶宛王国的黄金时代.1569年,波兰吞并了乌克兰,此时的波兰囊括今天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的一部分,疆域辽阔,从波罗地海直到黑海,纵贯欧洲,面积达一百万平方公里,是波兰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时期,此时的波兰是真正的大波兰!
公元1683年,波兰国王索比斯基(Sobieski)带波兰骑兵勤王,与皇军总司令洛林公爵的奥地利野战军会合,在维也纳城下一战,大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赢得了历史上波军最辉煌的荣誉!(从此奥斯曼土耳其再也无力对哈布斯堡王朝构成威胁了)
可是到了17世纪下半叶,波兰却开始走向了衰落,不仅内部有动乱,而且在对外战争中接连失利(与瑞典和俄罗斯),在十八世纪由于俄罗斯与西欧各国(奥、法、西班牙、撒丁等国家)围绕波兰展开的角逐,严重的破坏了波兰的国家主权和经济,使得波兰逐步的失去了自身抵御外侮的能力,并最终因被奥地利、俄罗斯、普鲁士三国在1795年彻底瓜分而灭亡,作为一个被他国在外交上予以正式承认的国家在欧洲的地图上消失长达123年之久!
年的瓜分波兰。彩色区域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在被瓜分前的版图。蓝色区域(西北部)割让给普鲁士王国,绿色区域(南部)割让给奥地利帝国,青色区域(东部)割让给俄罗斯帝国。
今天,有学者在研究解释波兰亡国的原因时认为,“贵族民主制”是导致波兰最终亡国的重要原因,所谓贵族民主制是波兰乃至欧洲历史上一种很特殊的政治制度,它的要害之处在于两点,一是国王并非像其他欧洲封建国家那样实行家族世袭制,而是国王由贵族投票选举产生,凡不是贵族就没有民主权力;二是参政议政的贵族个人拥有类似于今天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那样的否决权,只要有一名议员反对,这项议案就不能通过!
这样一来,就破环了被当今世界普遍认同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基本民主原则,造成了波兰的极端民主和无政府状态,结果有争议的议题往往议而不决,国家意志不能得到体现,时间一长,中央集权自然走向名存实亡,国家也就离亡国不远了!
不过,波兰-立陶宛联盟也是欧洲最早实行共和制和颁布宪法限制王权的国家,公元1505年,议会通过宪法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颁布法律,从而大大的限制了王权而抬高了议会的地位!(比英国议会通过著名的《权利法案》整整早184年)1569年波兰成立了欧洲最早的共和国,即波兰第一共和国,比1581年爆发革命推行共和制的法属尼德兰(今天的荷兰)要早!
在这段波兰民族历史上的漫漫长夜里,波兰人不仅像历史上很多被征服的民族一样遭受了异族的奴役和压迫,而且面临着诸如不能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之类的强制性同化措施,但波兰民族同样是一个倔强的民族,在这一百多年中,他们多次起义反抗,特别在在1863年著名的波兰民族大起义中,人数只有2万多的起义军不畏强暴,与34万沙俄军队血战一年之久,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书写了波兰近代史上壮丽的篇章!马克思曾经指出:“没有波兰的独立,欧洲的自由就不能确立。”(《日在纪念波兰起义大会上的演说》马恩全集第十六卷)
波兰1863年起义
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反映1830年七月革命的名画《自由领导人民》
虽遭受残酷的镇压,但波兰人始终不屈不挠的追求着复国的目标,笔者至今清楚的记得在中学英语课本中专门选入的那篇以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居里夫人在少年时代因为偷偷学习本国的语言和历史而与俄国督学发生“对抗”为主要内容的英语课文。
孩童尚且如此,成年的波兰人就更毋庸质疑,虽然异族的强大使得波兰人的复国愿望屡屡化为泡影,但一代代的波兰人依然忠贞的在内心保留着这个崇高的理念,仍然执着的坚持着这个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毕苏斯基,这个近代波兰历史上独立运动的出色领导人兼开国元勋,这个在维斯瓦河奇迹般击败俄军而挽救过波兰的军事统帅,这个后来依靠军事政变上台的强人独裁者于西历公元日出生于俄属波兰的维尔诺城(在今天的立陶宛维尔纽斯市)日洛夫村一个破落但却拥有爱国传统的小贵族家庭,全名约泽夫. 克莱门斯.毕苏斯基的他是家中的次子,少年时他曾经在维尔纽斯的一所俄罗斯体校读书,巧合的是,他与后来成为苏联克格勃创始人的捷尔任斯基同校。
像无数自己的同胞那样,早年的毕苏斯基在母亲的教导下早早就熟知了波兰语和波兰历史上的辉煌与苦难,立下了复国振兴的远大理想。国恨家仇的耻辱让他自然无心学业,一心献身复国大业的他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参加过1863年民族起义的父亲的衣钵,很快就就投身于政治运动,1885年还在乌克兰哈尔科夫念大学的他与波兰民族主义组织“人民意志组织”产生联系,但因为很快被当局察觉而开始被“照顾”,先是他被多尔帕特大学(位于爱沙尼亚)拒绝录取,接着又在1887年3月被俄罗斯当局以密谋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莫须有罪名逮捕(实际他与此事无关,而是他的哥哥布罗尼斯瓦夫参与了这项计划),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五年,这一年他还不满二十岁!
本来毕苏斯基假如能稍微顺从一些,他就可以平安的渡过这段流放生涯,但他在伊尔库茨克的一所监狱里滞留期间,他因为和其他政治犯在一位卫兵和一位政治犯的冲突中对政治犯进行声援而遭到守卫的殴打,毕苏斯基被打掉了两颗牙。
为反对当局的不公(当局因此事剥夺了政治犯的某些权利),毕苏斯基和其他政治犯以绝食抗议,直到当局恢复了这次骚乱后政治犯被剥夺的权利。
但毕苏斯基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DDD他被俄罗斯当局判处六个月的监禁,并且被迫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下,度过六个月监禁的第一夜!
这一晚的恶劣环境的摧残让刚刚成为成年人不久的毕苏斯基得了一场大病,几乎把命都丢了,并且给他带来了伴随他余下人生岁月的健康问题。
处于逆境中的毕苏斯基在五年的流放和牢狱岁月中,不得不依靠教授儿童数学和外语维持生计,同时由于他波兰小贵族家庭的出身,他被沙俄当局剥夺了其他囚犯所拥有的获得10卢布补贴的权利!
学生时代的毕苏斯基
幸运的活了下来的毕苏斯基(那时的医学可不像今天这样发达,很多疾病还无法控制,更不用说条件很差的西伯利亚)在1892年刑满释放,但牢狱之灾并没有消磨掉他搞政治活动和推动祖国复国运动的热情,他在出狱后的第二年就加入了波兰社会党(PPS),并参与了组建它的立陶宛支部的工作,在1895年他28岁时还成为了波兰社会党的领导人和地下出版的社会主义报纸《工人报》的总编辑,俨然成为了一位标准的社会主义者。
但实际上,毕苏斯基不过是借用社会主义这面大旗,把社会主义运动作为民族独立行动载体而已,他在骨子里依然是地地道道的民族主义者,关于这一点,毕苏斯基在1918年底波兰复国后曾经有过一段自白可当佐证,当时他面对他从事地下工作时代的老同志们称呼他为同志,并提出要求他支持他们的革命政策的要求时,明确表示:“同志们,我与你们一同搭乘社会主义的红色电车,在一个称作‘独立’的站点下车。而你们也许会继续坐在车上,直到电车抵达你们希望的那个终点站,但是从现在开始,各位相互称呼为‘先生’吧(而宁可不用社会主义者之间的称呼‘同志’)!”
1899年7月15日,已经32岁的毕苏斯基与他的女同行玛利亚•尤什凯维乔娃•内•科普莱夫斯卡结婚,但这段婚姻并不幸福,仅仅几年之后,当毕苏斯基与另一位年轻的女社会主义者,亚历桑德拉•什切尔宾斯卡产生亲密的关系之后,便开始产生了裂痕,不过毕苏斯基并未因此与玛利亚离婚,而是将这段已经名存实亡的婚姻一直维持到了1921年玛利亚离世(当时他已成为波兰总统),此后他才与亚历桑德拉结婚,并孕育了两个女儿婉达和雅德维加,但这段婚姻后来也遇到了麻烦。
1900年2月,当俄罗斯当局发现了位于罗兹的《工人报》地下印刷机之后,毕苏斯基第二次身陷囹圄,被囚禁于华沙城堡,但这次毕苏斯基的运气不错,也比上次聪明了许多,他在1901年5月假装精神病,得以获准保外就医,最终在波兰医生马祖尔凯维奇和其他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
1899年的毕苏斯基
这时,波兰国内争取民族自治的呼声越发高涨,很多俄属波兰与立陶宛党派与俄罗斯当局开展了以提高自治权为目的的谈判,毕苏斯基的波兰社会党作为唯一拒绝与俄罗斯当局对话的政党仍然坚持以武力复国的目标.
为实现自己与社会党的政治抱负,毕苏斯基决定寻求外援,他像和他同时代的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一样把远在东方的日本作为了争取外援的对象,在1904年夏,日俄战争爆发后,毕苏斯基来到日本东京,在那里他尝试让这个以天皇为元首的国家援助波兰革命,他提出以提供沙俄情报为交换条件,换取日本支持他招募被日军俘虏的俄军中的波兰人组建波兰军团的计划。
不过,当时日本政府对他的这个计划并不感兴趣,回绝了他组建波兰军团的建议,而仅仅是向他和他的政党提供了用作组建武装力量的枪支弹药。
其后,毕苏斯基组建了波兰社会党的准军事组织----波兰社会党战斗团,并开始着手开展武装斗争。
日,沙俄哥萨克骑兵镇压了一次由社会党组织的示威游行,作为报复,在11月13日的游行中,波兰社会党战斗团向俄罗斯军警开火。正式拉开了社会党以武力争取独立的序幕。
1905年俄国爆发了革命,作为各个运动的领导人毕苏斯基一边组织社会党人发动工人罢工,一面开始以炸弹袭击俄罗斯警官,到1906年波兰社会党战斗团的城市游击战(恐怖活动)全面升级,就在这一年他们以3-5人的小组为单位活动,用各种手段(如枪击、炸弹袭击等)刺杀的俄罗斯官员达336人之多!
1906年,毕苏斯基在奥地利当局的默许下(此时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已渐成敌对),在奥属波兰的克拉科夫成立了一座军校,用以训练准军事性质的武装力量,由于他的人马活动较为隐蔽,组织严密,且注意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并有奥匈帝国境内的可靠后方为依托,因而在俄罗斯军警的搜捕面前不但没有遭受重大损失,反而规模不断扩大,到1908年已达到2000多人!
为了筹集组织活动的经费,毕苏斯基采取了“劫富济贫”的方法----专门劫掠俄罗斯从华沙发往圣彼得堡的征收税款,仅1908年9月的一次行动中,他们即劫得税款计200812卢布之多-----足够抵得上波兰社会党战斗团前两年的全部收入了!
不过,毕苏斯基强硬的以武争独的立场也给他带来的麻烦,在1905年,毕苏斯基的人马与另一持不同政见的波兰政党----国家民主党领导人德莫夫斯基的枪手兵戎相见;并且由于他不主张像国家民主党那样参加由沙俄在俄属波兰组织的杜马选举,坚持武力争独,又引起党内一部分人对他的不满,波兰社会党最终于1906年11月宣布分裂,他所率领的被称为“革命派”的一批人马继续坚持武力争独。
1908年,毕苏斯基将他的准军事组织更名为“战斗协会”(简称zwc), 战斗协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未来的波兰军队训练军官与士官。
到1910年,两个合法的军队组织在奥属波兰成立――一个建于利沃夫,一个建于克拉科夫――以训练军事学。同时在奥方当局的许可下,毕苏斯基成立了一系列“体育俱乐部”,后来更名为步兵协会,这个协会为训练波兰军队提供地方。1912年,毕苏斯基(使用假名“梅奇斯瓦夫”)成为步兵协会的总司令,这个协会到了1914年,已经增长到了12000人。
眼看着自己一手所缔造的武装力量逐步发展壮大,毕苏斯基越来越坚信以武力争取独立的可行性,1914年,毕苏斯基提出,“现在只有剑才能够决定国家的命运。”
毕苏斯基这样说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很多欧洲人都像他一样嗅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味,在巴黎的一次会议上,毕苏斯基预言:波兰会随着战争的爆发而独立,俄罗斯将会被结盟的德国与奥匈帝国所击败,而胜利者也终究会被法国、英国和美国所制服。
当战争在1914年8月开始之后,毕苏斯基以协助奥匈帝国的军队为掩护,把自己的武装开入俄属波兰俄军撤离的地区,在占领的城镇中制定波兰式的制度,行使军政府的职能。
不久,他正式组建了波兰军团,他亲自兼任第一旅总司令,并成功带领这支人马打了几次胜仗。
到1915年,毕苏斯基下令,要称军团人员为“公民”,这是法国大革命所产生的称呼,而他则称为“指挥官” ,所有人员必须服从他的领导和指挥,此时他在他的军队里威信很高。
随着形势的发展,毕苏斯基开始重视谍报工作,他着手组建了“波兰军队组织”,也就是后来波兰情报局的前身,专门执行针对俄国人的谍报活动与破坏任务。
1916年中,由于伴随同盟国之一的奥匈帝国军队共同出击的一次作战行动给波军造成了至少2000人的伤亡,毕苏斯基和波兰军团很多军官以辞职担保,要求同盟国保证波兰的独立,日同盟国声明,承认波兰的独立,并任命毕苏斯基为同盟国所扶植的波兰王国摄政政府担任战争部长!
当然这种表态也有拉拢毕苏斯基和波兰军团继续为同盟国效力,减轻军事压力的意图。
可是毕苏斯基并不是真心为同盟国卖命,他与同盟国不过是因为在反俄问题的共同性而走到了一起,毕苏斯基需要同盟国的力量光复俄属波兰,最终使得波兰独立;而同盟国则需要毕苏斯基的武装对俄作战,这种相互利用为纽带的结盟关系自然是同床异梦,长久不了的!
对此心知肚明的毕苏斯基为将来打算,暗中与协约国的英法两国通信,宣称他的人马只对俄国作战,而不会攻打同属协约国的英法两国。到1917年随着美国的参战,他感到了同盟国的颓势,不希望和输家站在一起,于是在这年的7月下令禁止波军向同盟国宣誓效忠,由此引发了“誓言危机”事件。
德国鉴于毕苏斯基的桀骜不驯,解散了波兰军团,并将其编入奥匈帝国军队,而毕苏斯基则被德国人逮捕,囚禁于德国马格德堡,开始他一生中第三次牢狱生涯。
不过这次被捕却让他在普通波兰人中名声大噪,很多人将他看作最坚定的波兰领导人,认为他将会击败在十八世纪瓜分波兰的三个帝国,带领波兰重生!
而他建立的波兰情报组织则开始以德奥为攻击目标采取行动。
毕苏斯基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坐牢在一年后由于同盟国的战败并无条件投降而结束了,日,就在德国投降的前几天,毕苏斯基被德国人从马格德堡释放,放置在私人火车上,回到了华沙。
因为这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已经被革命所推翻,德国战败的命运已不可避免,曾经强大但现在却面临任人宰割命运的德国人希望毕苏斯基能够控制波军不对德趁火打劫。
日,也就是德国向协约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毕苏斯基被摄政委员会任命为波军总司令,并委以为新独立国家建立国家政府的重任。在那非常的日子(在未来,这一天是波兰独立日),他宣布波兰独立。
这样波兰在亡国123年之后,在毕苏斯基领导波兰社会党开始武装斗争15年之后,在无数波兰人的牺牲与苦难之后,终于迎来了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的黎明!
一战中的毕苏斯基(1914年)
波兰复活,1919年3月
一战结束后的波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俄属波兰的大部分在战争中被毁,1919年1月来到华沙的一位英国外交官写到:“不论我在那里,我看到的都是极度的,一生中只能看到一次的贫穷和凄惨。”
另外,这个新诞生在德国、奥地利、俄罗斯旧有领地基础上的国家拥有迥异的法律系统、经济和政府,而这些同样也需要统一。其中包括九种法律体系,五种货币,66种铁路系统(以及165种火车头型号),这些也都必须加快整合。
这一时期的毕苏斯基非常繁忙,他整日整夜的努力工作,并坚持了自己领导社会党开始武装斗争时就一直坚持的斯巴达式的生活方式,吃饭时也仅仅是在廉价餐馆里,单独吃一顿简朴的餐食。虽然他在普通波兰民众中很受欢迎,但长时间的地下工作让他养成了不合群且多疑的性格让他与其他的波兰政治家们关系紧张。
不过这时候毕苏斯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却是外交问题,由于他长期站在反俄的第一线,在战争中与同盟国结盟,而忽视与协约国和其他波兰政治家和党派的外交互动,再加上新政府中原来与毕苏斯基一起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党老人也不少,因此当波兰政府成立之后,虽然为民众所认同,但却在政治层面上缺乏广泛的支持,使得波兰政府直到1919年1月,由世界著名钢琴家和作曲家伊格纳奇•帕德雷夫斯基担任新政府的总理和外交部长后,才得到西方的认可。
此时,毕苏斯基的老政敌,国家民主党领导人德莫夫斯基仍宣称他在巴黎组织的波兰政府为合法政府(国家民主党同样拥有自己的武装),为了确保波兰只有一个政府,避免内战,帕德雷夫斯基会见德莫夫斯基和毕苏斯基,劝他们联合起来,最终帕德雷夫斯基使得德莫夫斯基和毕苏斯基达成了暂时的妥协---------毕苏斯基担当起临时的国家元首和总司令。
1919年6月协约国在凡尔赛和约和后来的小凡尔赛和约中以正式的条款在国际领域中将波兰确立为独立主权国家。
但他与德莫夫斯基和波兰其他党派的关系依然未有缓和,日,一些德莫夫斯基的支持者尝试发动针对毕苏斯基的政变,但并未成功。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毕苏斯基似乎意识到自己执政基础的脆弱,于是在日,毕苏斯基宣布,他会将他的大权交还给新选举的波兰国会(瑟姆,波兰语:Sejm)。
为了保持政局的相对稳定,瑟姆在1919年新出炉的小宪法中让他官复原职。“临时”的字眼从他的头衔中取消了,并规定毕苏斯基将会任职到日,到那时候,另一位波兰政治家加布列尔•纳鲁托维奇将会被选为第一任波兰总统。
对于毕苏斯基来说,如果他想要在余下的这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在国内各党派和民众中真正建立自己的威信,让自己的政治生命得以延长(这年他已经52岁了,已经过了中国人所说的知天命之年),就必须要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但搞经济和外交显然不是他的擅长,而组织武装斗争和坚持地下活动才是让他得以登顶权力巅峰的真正原因,因此他只有再次成功施展自己所拿手的这种能力,才有可能完成自己年轻时就已计划好的梦想并再次为自己赢得荣誉与权力!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
年轻时的毕苏斯基曾经将复国独立、推行旨在分裂俄罗斯的普罗米修斯计划以及恢复历史上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版图等三件事作为他的奋斗目标,现在复国大业已告完成,他自然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后两个目标。
一战后,东欧的新兴国家波兰、立陶宛、捷克等国在独立之后,都积极开始确立自己疆域的界线,可由于过去被沙俄、奥匈帝国等国瓜分占领的历史事实,根本不存在在彼此间划界的习惯,现在各自立国,都想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领土,这样一来自然就产生了纠纷摩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从1918年波兰刚独立开始,就先后与立陶宛、捷克、乌克兰发生了边界冲突,对此,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评论到:“巨人的战争结束了,侏儒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而毕苏斯基针对波兰未来的边界的划分与走向给出的解释是:“我们在西方所有能得到的所有土地都要依靠协约国――要达到能够挤压德国的程度”,而在东方“有几道或关或闭的门,而其与打开的人,与打开到什么程度有关。”
毕苏斯基的这番表白,指出了他深思熟虑的东方政策的关键----在遏制苏俄的同时,组织他考虑中的“海间联邦”,力图将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纳入新波兰版图,从而在事实上重建历史上的波兰-立陶宛王国。
因此在波兰宣布独立的第二天即日,,他就以波军总司令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内容就是是要支援波军对乌克兰利沃夫的进攻。
1919年4月毕苏斯基指挥波军开始向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进攻,到8月份,已经拿下了明斯克。
接连的胜利和苏俄军并不强烈的抵抗,让毕苏斯基相信,他离实现自己梦想的海间联邦的计划已经为时不远了。
在1919年岁末和1920年年初的几个月内,波兰和苏俄进行了和平谈判,但谈判成功的希望很渺茫,因为波兰人的目标是恢复1772年的边界,而布尔什维克人的想法则完全不同。
本来,对待新独立的波兰,列宁为首的苏俄政府还是给予承认的,苏俄在日颁布法令,宣布:“由前俄罗斯帝国与普鲁士和奥匈帝国政府缔结的、涉及瓜分波兰的条约,因其与民族自决的原则、与承认波兰人民的不可剥夺的自主和统一的俄罗斯人民的革命法制意识相违背,由本法令予以彻底废除。”
但是苏俄并不认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的独立主权国家地位,列宁日在第七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中就明确说明。他说,苏维埃俄国对邻国执行的是“紧密联盟的政策”,“不言而喻,我们对乌克兰共和国执行的也是这样的政策,而且更加完善了。这里问题比较简单,因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之间以前就订立了条约。这个条约意味着两个共和国在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斗争中结成了亲密的联邦关系。”
列宁对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之间是一种“联邦关系”的解释,决定了苏俄不可能像对待波兰那样让与波兰境遇相似的乌克兰走上独立之路!
但乌克兰作为毕苏斯基的海间联邦计划最重要的一环同样也不可能被他所放弃,这样一来,苏俄的外交政策不可避免的与毕苏斯基建立“海间联邦”的宏伟蓝图相抵触!
作为毕苏斯基首要目标的乌克兰在十月革命之后,出现由左翼的乌克兰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西蒙•彼得留拉所领导下的乌克兰中央拉达(乌克兰语:议会)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但耐人寻味的是,这个冠以“人民共和国”名称的政府却是和拥护布尔什维克的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截然对立的,彼得留拉所领导乌克兰社会民主工党也无意站在列宁的旗帜下与苏俄实现“国际主义大联合”,而是像毕苏斯基领导的波兰社会党一样坚持民族主义立场谋求乌克兰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由于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政府的对立,1918年2月,支持苏维埃共和国政府苏俄军攻下基辅,彼得留拉被迫率部出逃。
为了收复失地,彼得留拉与德军达成协议,借助苏俄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谈判和德国进行政治交易,迫使布尔什维克承认了乌克兰的独立!
但作为弱者,彼得留拉却无力抗拒德国对乌克兰的占领,德国很快扶持了由斯科罗帕茨基组建的傀儡政府,并假手斯科罗帕茨基将彼得留拉逮捕入狱。
1918年11月德国战败投降,新成立的乌克兰民族同盟迅速起事,很快将不得人心的斯科罗帕茨基傀儡政府赶下了台,彼得留拉也重获自由。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时间: 19:32
东山再起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政府并没有因此得到喘息的机会,很快邓尼金白军和苏俄军就开始再次攻打它(白军和红军虽势不两立,可在反乌克兰民族主义问题上却惊人的一致!),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军队兵力虽然一度达到10万之众,但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使得乌军的抵抗很快被打垮,残部不得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行游击战。
在此情况下,受命负责“共和国事务的最高指挥权”的彼得留拉不得不再次寻求外援,而这正中准备建立海间联邦的毕苏斯基的下怀,日,毕苏斯基元帅(他1920年3月得到的军衔)与彼得留拉在华沙签署了一项军事协议,规定波兰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结盟,共同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作战,波兰承认乌克兰独立,作为回报,彼得留拉则放弃乌克兰对东加利西亚的主权,因此他遭到了东加利西亚乌克兰领导人的指责(应该说彼得留拉在未经乌克兰政府授权的情况下签字,并非他有意出卖,而是实在是无计可施了)。
彼得留拉的复国梦最初的确出现了一丝希望,毕苏斯基于日下令进攻基辅,波乌联军在毕苏斯基指挥下,发动了针对驻乌俄军的一次成功进攻。到日,波乌联军未经激烈抵抗就占领了基辅。
但到了6月,已经基本击败了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白军的苏军腾出手来开始了对波乌军的反击。
根据苏军总司令加米涅夫的计划,苏军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以普里佩特河为界,从两条战线上同时向波军反攻,西方面军在北面在图哈切夫斯基指挥进攻,下辖第3、4、15、16共4个集团军并加强第3骑兵军,西南方面军由下辖第12、14集团军和骑兵宿将布琼尼统帅的一支经过加强的骑兵部队从南面攻击波军。
虽然苏军名将图哈切夫斯基统帅西方面军发动的首次进攻为波军所挫败,但西南方面军在军事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的指挥下,于6月迅速击败了当面的波兰第2、3集团军,并迫使其向利沃夫方向败退。
在1920年的7月份,苏军大举向波兰境内挺进,在30天内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推进了300英里,几乎已经到达了华沙的大门口,但并未给予波军歼灭性的打击。
随着红军的胜利,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层也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向欧洲输出革命的激进想法,并在反攻波兰的战役中表露无遗-----图哈切夫斯基在日对西方面军发布的进攻命令中明确的指出:“向西去吧!从白波兰的尸体躺在地上,让革命蔓延到全世界。进军维尔纽斯、明斯克、华沙” 并称,“要在波兰的遗体上进军柏林!”
但此时,苏俄军内部的种种危机也逐步显现出来了。
按照计划,红军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两支人马本应密切协同,共同攻打华沙,但图哈切夫斯基与西南方面军的叶戈罗夫向来不睦,导致叶戈罗夫在执行支援担任主攻华沙的西方面军的命令方面并不积极,本来布琼尼的第一骑兵军在8月10日应按命令应该去警戒图哈切夫斯基的左翼,但布琼尼一再坚持先拿下利沃夫的请求下,叶戈罗夫也就没有在坚持让布琼尼立即执行命令。
同时两个方面军的指挥机构也相距达到200英里,及时协调统一行动很困难。(令人奇怪的是,在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中,在苏联军队历史上地位甚高的图哈切夫斯基竟然把他的西方面军指挥参谋机构摆在远离前线部队300英里之外的明斯克,而且自己并不亲临前线,完全依据前方指挥员的报告来实施战役指挥,虽然通信状况同样糟糕!)
到了8月份的第一周,苏俄军已经推进到了华沙城下,形成了一条大体由北向南沿维斯瓦河从普维茨克到利沃夫与波军对峙的新战线。
8月13日,负责攻取华沙的苏俄军西方面军开始执行图哈切夫斯基8月8日在明斯克签发的命令,即第16和第3集团军将分别在华沙桥头堡的南北两侧进攻。第15集团军将以纳谢尔斯克为依托渡过弗克拉河进攻华沙西北面的要塞莫德林。与此同时,北侧的第4集团军将向西向南推进,威胁普沃茨克,与第15集团军协同攻击波军的翼侧和后方,4个集团军共24个师。
波军方面,以第1、2、5集团军共8.4万人防守维斯瓦河-华沙桥头堡以及西北面的莫德林和普沃茨克并与苏俄军西方面军对峙,第4、 3、6、7集团军则沿华沙南面的登布林-利沃夫-加里西亚一线与苏俄西南方面军对峙。
根据现在的一般说法,濒临绝境的毕苏斯基在华沙贝尔维德宫某个房间中苦思冥想一夜(8月5日至6日的那个夜晚)之后,拟订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反攻计划,因此造就了后来被人们称为“维斯瓦河上的奇迹”的神奇逆转的苏波华沙之战。
毕苏斯基这个计划是根据由波兰情报人员及被截听到的苏军无线电通讯所提供的尚算可靠资料制订的,根据安排,防守维斯瓦河-华沙桥头堡一线的波兰第1、2、5集团军负责坚守现有阵地,顶住毕苏斯基则亲率一支大约2万人的后备军(又称攻击兵团)从华沙以南的登布林一带在第3、4集团军的支援下,侧翼攻击连接苏俄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结合部的苏俄军莫里济集团(57步兵师约八千人),得手后马上自后方攻击从正面进攻华沙桥头堡的苏俄军第16集团军,同时坚守华沙正面的1、2、5集团军实施反击,力争与自南向北突击的后备军在东普鲁士边境汇合,合围苏军西方面军的4个集团军。
但许多高级军官及军事专家却该计划是“行外人所为”,他们指出毕苏斯基缺乏正规的军事教育,因为从军事科学的角度来讲,波军用于反攻的预备队是从防线上抽兵来组成的,而不是调动后方早就准备好的强大援军,完全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并且的部队机动是以削弱防线坚韧度为代价的,这就要求兵力并不占优的波军必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向指定位置的移动并迅速发动反攻,可实际上许多波军部队在预定反攻日期前一星期仍在距离预定集结位置多达100至150英里的地方作战,部队移动路线离红军不远,只要红军来一个强力推进,波军的反攻计划就会被打乱,波军整条战线也会动摇。
况且,一支数量较多的部队一旦实施转移机动,在组织方面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而并非单个人做个人旅行那样简单,尤其在刚刚复国的波军职业化程度不高,军官与士兵素养较差,而且缺乏火车汽车等得力运输工具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了!(毕苏斯基在战前曾经视察过在华沙南面集结的波兰第4集团军,结果发现“在第21师,几乎一半的士兵在我面前赤足列队行进。”)
但此时毕苏斯基已经无可选择了,做为反苏俄的协约国既没有像干涉苏俄内战那样向波兰派军,也没有向波兰提供大批的急需的补给品,而仅仅是派出了一个军事和外交顾问性质的代表团到达波兰。
波兰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来挽救自己了!
国破家亡的前景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激励了毕苏斯基和他部队中的每一名军官和士兵,使得波军的士气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仍然比较高涨。
与之相反的是,在战前虽然有一份毕苏斯基该行动计划的副本意外地落入苏方手上,可是苏方却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波军在虚张声势,竟然不予理会!苏方在数日后便为此错误付出沉重代价!
中国有句古话,叫“哀兵必胜,骄兵必败。”1920年8月的苏波华沙之战清晰的应证了中国古代兵家所总结的这一兵法精髓的正确性!
在高涨士气的鼓励下,波军顺利完成了这次机动,到8月16日毕苏斯基用于反击的预备队已经赶到了预定地域。
就在这一天,毕苏斯基指挥的波军开始了出其不意的反击!
面对波军凶猛的突然袭击,苏俄军莫里济集团很快瓦解,接着在莫里济集团北面的第16集团军也在正面波军和侧翼波军的两面夹击下垮塌!
莫里济集团和第16集团军的溃败引起了连锁反应,同属西方面军的第15、4集团军也因失去掩护而无法招架波军的猛攻而陷入混乱和溃退!
到8月21日,也就是毕苏斯基开是反攻6天之后,西方面军的有组织的抵抗不复存在,8月31日,南面利沃夫一线的苏军西南方面军也开始溃退。
据保守估计,此战苏军西方面军约有15000人阵亡、500人失踪、10000人受伤及65000人被俘,而波军约有4500人阵亡、22000人受伤及10000人失踪。约有2苏军逃入德国的东普鲁士 ,被德国方面短暂扣留,然后获准携带武器及其它装备离境。波军掳获231门大炮及1023挺机关枪。
波军在华沙之战中的胜利让毕苏斯基又恢复了信心,9月12日,趁俄军立足未稳,波军便恢复了攻势。到9月底,波军一鼓作气把打了败仗的苏俄军队赶到了明斯克。
可经过这一系列的消耗,本来实力就不强的波军也同样元气大伤,无力再战了!
在协约国的斡旋下,波兰与苏俄议和,并与1921年3月签订了里加条约,条约规定,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四分之一的白俄罗斯。
虽然这对致力于“海间联邦”计划的毕苏斯基而言并不是他发动苏波战争时想要的,(他甚至称这份条约是“懦弱条约”,因为这标志着他的“海间联邦”计划的寿终正寝)可对于已经被战争拖的筋疲力尽的波兰来说,勉强也可以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了。
真正因此倒霉的是乌克兰的西蒙.彼得留拉,里加条约签订之后,波兰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便彻底抛弃了昔日盟友彼得留拉,他的部队被遵守条约的波军缴械。“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自此土崩瓦解,彼得留拉本人被迫流亡国外,最后于1926年在巴黎被人暗杀身亡。
也许是这种“翻脸不认人”的狠毒激怒了乌克兰人,在日,当毕苏斯基在访问利沃夫时,差点被激进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斯捷潘•菲达克暗杀。
反映毕苏斯基戎装的油画
苏波战争结束了,但毕苏斯基并没有因为创造维斯瓦河上的奇迹和在里加条约中获得一个令波兰人尚满意的结果而声望大涨,相反国会故意阻止他当选连任总统,并在**任职期满后选举波兰人民党的加布列尔•纳鲁托维奇为波兰总统。
日,毕苏斯基将他的权力移交给纳鲁托维奇,但仅仅两天之后,纳鲁托维奇便被右翼画家和艺术批评家,埃利吉乌什•涅维亚多姆斯基击毙,后者原本是想暗杀毕苏斯基的,但在受国家民主党的反纳鲁托维奇的宣传后,改变了目标。
面对国家动乱,毕苏斯基设法和他的战友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一道,设法通过暂时的戒严状态稳定局势,制止动乱。
波兰国会在纳鲁托维奇遇刺之后,授权波兰人民党的另一位政治家文岑蒂•维托斯组成新政府,并选举斯坦尼斯瓦夫•沃伊切赫夫斯基为波兰新总统。
毕苏斯基很快发现,新成立的波兰人民党“皮雅斯特派”和右翼的国家民粹联盟和基督教民主党的联合政府对他这个昔日元首不甚感冒,再加上他认为他不能与这些人合作,于是**辞去了最后的政治职务,在他华沙外的苏莱尤韦克由他的战友介绍给他的的乡村庄园“米卢欣庄园”退休,过起了隐居生活,并通过写一系列政治和军事回忆录来维持生计,其中包括描写苏波战争的《1920年》。
在毕苏斯基的隐居三年后的1926年,由于波兰经济始终处在混乱中。恶性通货膨胀加剧社会动荡,政府不能找到解决失业率攀升和经济危机的办法,因而毕苏斯基在他昔日战友和支持者的鼓动下,公开发表要求政府内阁下台的声明,并于日至14日,在一场得到社会党,波兰人民党“维兹沃莱涅”派、农民党、甚至共产党支持的政变(五月政变)的背景下重返权力中心。
本来毕苏斯基希望发动一场不流血的冲突,但政府拒绝退让;结果215名士兵和164名民兵在流血冲突中丧生,至少900人受伤。
政变上台的毕苏斯基以国防部长和军队总检阅官的身份开始了他的个人独裁。
独裁者毕苏斯基
毕苏斯基的部队接管政权,华沙街上行人匆忙躲避
毕苏斯基在内政方面首先建立了萨那茨亚政体(又称军政府政体),而后缩小了议会的权力并最终在1935年4月通过了将波兰国体由议会制转向总统制的四月宪法,保证了总统对国家权力的主要控制。
与此同时毕苏斯基加强了对反对派和持不同政见者管制,他通过审判持不同政见者和修建严酷管制政治犯的专门监狱,基本压制了持不同政见者声音,使得波兰议会差不多成了他个抓在手里的指挥棒。(他甚至派军人进入议会的大楼,表达议会对他不信任表决的态度)
但作为国防部长和军队总检阅官,毕苏斯基最感兴趣的还是他擅长的外交和军事方面。
对于他最仇恨的苏联,毕苏斯基则坚持了他自青年时代所一直主张的立场,即以“普罗米修斯”计划削弱沙俄的继承者苏联。
“普罗米修斯”计划和毕苏斯基的另一宏伟构想“海间联邦”一样,是毕苏斯基为之终身奋斗的三大目标之一(另一个目标是复国)
早在毕苏斯基1904年赴日本求援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计划就已经在毕苏斯基的脑海中基本形成,而提出此种构想的根本原因,是他对当时沙俄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下除俄罗斯族以外的大小民族强烈的独立理念和风起云涌独立运动的了解。
在当时写给日本政府的一封便函中,毕苏斯基写到:“波兰在俄罗斯国家构成部分中的力量和重要性鼓励我们将俄罗斯分裂成几个大的组成部分,光复被强制吞并入俄罗斯帝国的各个国家的政治目的。我们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取得让我们国家的文化独立存在的成果,也是为了保持这个成果,因为俄罗斯失去了它所征服过的地带,实力就会削弱,它就不再是可怕而危险的邻居了。”
显然,深感亡国切肤之痛的毕苏斯基目光长远,在内心对俄罗斯怀有很深的戒心,他认为只有真正的削弱俄罗斯这个强大的“恶邻”,波兰在中东欧的地缘政治中才能真正获得安全感并重现昔日波兰-立陶宛王国的荣耀与辉煌!
波兰复国大业完成之后,毕苏斯基迫不及待的开始实施这项计划。
按照二战中波兰沦陷后不得不逃到法国巴黎蛰伏的波兰军事情报官哈拉什凯维奇的说法,如同毕苏斯基领导的波兰社会党一样,在十九世纪末,几乎所有在非俄罗斯社区成立的社会主义党派都担当了民族主义党派的角色,并将本民族的解放与独立都安排在他们的日程当中,波兰、格鲁吉亚、立陶宛、芬兰、拉脱维亚、乌克兰、阿塞拜疆的社会主义党派都是如此(这几个国家在十月革命之后,并没有应声响应的布尔什维克的号召而建立苏维埃政权,他们要麽宣布独立,要麽在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工农红军击败拥护沙皇的白军以及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孟什维克或者本民族主张独立的民族主义势力后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它们几乎都成为了争取本民族独立的领头羊,当这些国家中拥有纯粹的为民族独立斗争的民族主义派系组织时,这些社会主义党派恰好因为与俄罗斯社会运动结合起来(当时俄罗斯国内以反对沙皇专制为目的的社会民主运动已经蓬勃兴起),因而显得更有干劲!(,有此可见当时所流行的“工人阶级无祖国”的提法在那个时代并没有被不少人接受,他们依然把本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但随着红军在与白军的交战中取胜,红军又重新征服了这些地方,打败并驱逐了当地的民族主义势力,最终于1922年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但苏共在当时所推行的民族平等和睦的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消弭这些民族谋求独立的愿望,斯大林上台后又时不时的搞大国沙文主义,甚至以暴力手段强行驱逐迁徙这些民族,这就更加剧了他们的分离主义倾向。
这些情况的现实存在,为毕苏斯基的计划客观上提供了一种有利的前提条件。
“普罗米修斯”计划的实质,就是要通过舆论宣传鼓动、支持在国外的上述民族的流亡者及流亡政党社团的复国活动甚至组织援助当地民族主义势力的反苏武装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在苏联国内的少数民族地区点燃动乱的烽火,最终促使他们脱离苏联而独立,达到肢解苏联的目标。
根据现有资料,波兰在一战结束后到二战被纳粹德国占领之前,一直在实施着这一计划,现在所知的最大的成绩是策动并支持车臣独立运动头目哈比卜.伊斯麦洛夫进行反苏独立活动。
哈比卜.伊斯麦洛夫是一个狂热的车臣民族主义者,他的祖先沙比尔大毛拉曾经领导车臣部落进行了长达的40年的反抗沙俄斗争,伊斯麦洛夫早年因鼓吹车臣独立而被苏联政府判处流放西伯利亚5年,1936年逃出苏联之后,经波兰情报人员德里梅尔介绍,进入波兰专门为对付苏联而设立的间谍学校学习,之后带着波兰总参谋部第2处(负责情报工作)提供的黄金从土耳其潜回高加索地区,在车臣拉起了最多时达5000人的反苏游击队,开展游击战,直到而二战结束后的1953年才被苏军所镇压下去,至于他组织开展的反苏宣传活动所造成的影响则在高加索地区持续的很长的时间!
在华沙战役中阵亡的波兰士兵的墓地
苏波战争后苏波国界图。日,波苏双方签订正式和平条约――里加条约,划分了波兰和苏联之间的边界
对于其他国家,毕苏斯基在他逝世前,他曾经对时任波兰外交部长的约泽夫•贝克阐述了他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即“波兰的政策必须是与德国保持中立,保持波兰与法国的联盟,改善与英国的关系。”
毕苏斯基通过与法国、罗马尼亚、匈牙利的结盟为波兰寻求外交与军事上的强援,但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利益这一国际关系中的潜规则又让他不得不在1932年和1934年与两个强邻苏联和德国分别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但毕苏斯基明白这些条约徒为一纸空文,并评论到:“拥有这些条约,我们就要跨坐两板凳。这不会持续的太长。我们要知道我们因哪条板凳而摔倒,我们要什么时候才会摔倒。”但波兰相对弱小的实力决定了它在国际舞台上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后来二战中苏德两国果然再次上演了共同瓜分波兰一幕)
虽然毕苏斯基处心积虑的保护波兰的安全,虽然他的萨那次亚政体保证了波兰社会的相对安定,但以将近60岁年龄才成为独裁者的他已经早已不是那个曾经领导武装斗争且精力充沛的社会党首领,数年工作下来,他透支了自己并不充沛的精力,并让他的健康状况恶化,最后在 日,因身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华沙贝尔韦德尔宫逝世,享年68岁。
由于毕苏斯基在波兰复国运动中所做出的贡献和复国后他苏波战争的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他发动政变上台执政后所积累的威望,让他在身后享受了来自国内和国际上规格很高的哀荣,波军在他逝世的消息被宣布半小时后就自发为自己的统帅举行了的悼念活动;波兰大主教奥古斯特•赫隆德――以及自称为毕苏斯基“私人朋友”的庇护十一世主持了他的吊唁仪式,东正教、希腊东正教、新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机构都举行了对他的吊唁仪式,称赞他的宗教宽容政策。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联盟为此举办了特别仪式,很多来自于各国首脑的吊唁信涌入波兰,其中包括德国的希特勒、苏联的斯大林、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法国的阿尔贝•勒布伦和皮埃尔•埃蒂安纳-弗兰迪、奥地利的威廉•米克拉斯、日本天皇裕仁和英国国王乔治五世都向他发吊唁信。
在毕苏斯基的葬礼上,当时的波兰总统莫希奇茨基对他赞颂到:“他是我们心中的国王和我们希望的君主。在他辛勤劳累的半个世纪里,他一个接着一个地占领我们的心,我们的魂,知道他将整个波兰染成他王室气概的紫色……他给了波兰自由、领土、权力和世人的敬重。”
波兰的普通民众也自发的对毕苏斯基的逝世表示出了真诚而沉痛的哀悼,在毕苏斯基的灵柩送往华沙大教堂的途中,至少有50万人沿街等候。约有十几万人到教堂内瞻仰了他的遗体。当他的遗体准备送上火车运抵格拉斯哥时,华沙居民倾城出动。约有200万人前往车站送别。在格拉斯哥又有15万人在车站迎接。遗体到达后,他们又跟随护送遗体的队伍到沃韦尔大教堂参加了最后一次弥撒!
毕苏斯基的灵柩在装在一列专门的火车上环行波兰一周供普通波兰人瞻仰和悼念之后,最后被陈列于克拉科夫瓦维尔主教座堂圣列奥纳德地下室里,两年之后,他遗体被放置于主教座堂地下室的银钟下。(按他生前的遗愿,他的大脑被放置在史特凡•巴托利大学,以供教学所用;他的心脏被安放与他母亲位于立陶宛维尔纽斯拉索斯公墓的墓室里。)
毕苏斯基逝世后四年,二战的爆发让波兰沦陷,二战结束之后上台执政的波兰共产党对毕苏斯基基本持一种否定态度,但随着苏联的去斯大林化和波兰事件的发生,波兰史学界逐渐摆脱对毕苏斯基完全消极的看法,评价变得更为中立。
在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后,毕苏斯基再次成为公认的波兰民族英雄。在日,他的逝世六十周年纪念仪式上,波兰瑟姆接受一项决议:“约泽夫•毕苏斯基将留在我们国家的记忆里,他为它赢得了独立,和阻挡威胁整个欧洲,和它的文明的外国势力的侵略的,得胜的领袖。约泽夫•毕苏斯基很好地为他的国家服务,并永将载入史册。”
今天的波兰,很多城市都有他的塑像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在美国纽约有一座研究现代波兰史的研究中心与博物馆,名为美国约泽夫•毕苏斯基学会;波兰国家图书馆收藏了至少500部与毕苏斯基有关的书刊;2001年,波兰导演安德热•特若斯-拉斯塔维茨基指导拍摄了有关毕苏斯基生平的电视纪录片《毕苏斯基元帅》。
德国大使汉斯-阿道夫?冯?摩尔特克、毕苏斯基、约瑟夫?戈培尔和波兰外长约泽夫?贝克,摄于日,波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五个月后的华沙
位于立陶宛维尔纽斯的毕苏斯基的母亲的坟墓。巨大黑色的墓碑这么写道:“一位母亲和他孩子的心”(“Matka i serce syna”),上面还有尤柳什?斯沃瓦茨基一首诗中感人至深的一行诗句。
毕苏斯基与他第二任妻子亚历桑德拉?毕苏斯卡在后来的生活
华沙贝尔韦德尔宫,毕苏斯基当政时的官邸
毕苏斯基与他的爱马“栗子
1920年3月,毕苏斯基晋升为“波兰第一元帅”
毕苏斯基在华沙的波尼亚托夫斯基桥,摄于1926年5月政变期间。右者是将军古斯塔夫?奥尔利奇-德雷谢尔。
毕苏斯基在他苏莱尤韦克的住宅前,伴随着他的战友,摄于1926年政变前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时间: 14:35
回复时间: 20:10
波兰当时的许多领土是属于现在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领土。而当时德国的东部领土现在却属于波兰。
回复时间: 23:53
真正的大波兰!
----------------------------------------------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回复时间: 13:28
乌克兰民族同盟
----------------------------------------------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泰斯特三世身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