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课期间,班里多名学生出现发热、腹泻、恶心和幼儿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

四川崇州一中学22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昨日上午,崇州市行知中学初一11班陆续有学生喊自己有恶心、呕吐、肚子痛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22名学生被查明有轻微胃肠感染,17名学生接受了输液治疗,5名学生只需服药治疗。截至昨日下午5时,学生都已离开医院回学校上课。崇州市疾控中心主任孙光中表示,从初步调查情况看,食物中毒的特征不明显,他们已对学生的食品和饮用水取样拿去化验,结果将在两三天以后出来,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昨日上午9点过,崇州市行知中学初一11班的49名学生刚上过一堂语文课。班上陆续有同学喊自己有恶心、呕吐、腹泻、肚子痛等不适症状,随后,班主任让班长挨个给同学的家长打电话,叫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检查。同时,学校也将情况报告了崇州市疾控中心。  昨日下午1点左右,成都商报记者在崇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见到了正在进行输液治疗的15名学生,大部分是女孩。靠窗的一名短发女孩说,有几名同学从前天晚上起就不舒服了,他们称共同点似乎是都吃过方便面。在场的学生告诉记者,全校在同一个食堂吃饭,但每个班里都各有一个饮水机,用的是外面送来的桶装水。家长们称,医护人员给孩子们抽了血、取了大便样本拿去化验,现在输了消炎的药品,继续留院观察。  崇州市行知中学校长陈浩表示,学校在第一时间上报了卫生部门,并将食堂的食物留样,将班里的饮水机封存。全校有2000多名学生,40多个班级,共用一个食堂,学校食堂向全校学生供应午餐和晚餐,吃早餐的只有少部分住校生。每个班级配有一个饮水机,但桶装水都是由同一个送水点送来的,全校师生饮用的都是同样的水。  对此,崇州市疾控中心主任孙光中表示,获悉情况后,他们首先赶往崇州市人民医院,从学生的临床症状看,主要是恶心、呕吐、上腹阵痛,没有发热症状,血常规报告显示部分学生的白细胞稍微偏高,大便常规的报告显示基本比较正常。最终,医生诊断22名学生有轻微胃肠感染,17名接受了输液治疗(有2名在崇州中医医院),另5名只需服药就可以。昨日下午5点,所有学生都已离开医院回到学校正常上课。  孙光中表示,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全校学生只有这个班级出现了这一现象,而且学生大多是在家里吃的早饭,加上学生的临床诊疗情况,可以说食物中毒的特征不明显。“目前,我们已对学校的食品和饮用水取样进行化验,这需要一个过程,结果没出来之前,不排除食品、卫生条件等引起肠胃炎症的可能性,目前正在对各种情况进行排查”。孙光中说,他们已向学校发出了一些关于加强卫生条件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成都商报记者 王梅
【】【】【】【一键分享
责任编辑:任仲发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范文十篇】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范文一:实习四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一、实习目标
1.说出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
2.叙述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
3.说出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二、学时数
三、实习内容
【案例一】
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39.50C,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带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到16日夜间12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状体征到医院或门诊观察治疗。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据医师对每位病人的询问,发现所有病人在8月13 日都有食过居住在该区的个体商贩陈某出售的自制酱马肉,故医师立即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怀疑食物中毒,要求疾病控制中心派人深入调查。
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医师从8月13日到16日深入到医院和病人家庭,了解发病情况,并采 集了大量的有关食物,餐具及病人分泌物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
[问题讨论2]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报告,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与发病人员食入陈某自制的酱马肉有关。
8 月11日晚,陈某将濒于死亡的老马拉回家中,在自家院内屠宰剥皮,然后在一破漏的棚子里加工制作酱马肉,周围卫生条件很差,生熟马肉均使用同一工具和容器。从8月12日下午到13日凌晨共加工3锅100多斤酱马肉,并置于盛过生肉和菜筐内,放在气温370C左右的院子内,13日晨在路边出售。
此次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中还有下列一些资料:
(1)发病率:进食酱马肉198人,发病186人,发病率93.9%,住院及门诊观察人117人,占发病人数的59.1%。
(2)潜伏期:198例中毒患者中,潜伏期最短的为3小时,最长的为84小时,71%的患者在12~30小时内发病。
(3)临床症状:病人主要症状为发烧、腹泻、头疼、头晕、腹痛、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休克昏迷。患者发烧最低37.50C、最高420C;76%的患者体温为38~39.50C;大便多为水样便,带有粘液,腹部有压痛。
(4)治疗与病程:重者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轻型病人口服黄连素。大部分患者2~5天痊愈,个别患者病程达2周。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问题讨论3]
5.此事件是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据上述资料,能否确定是何种化学物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6.造成此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7.对此食物中毒的病人处理,关键应注意哪些方面?
8.如何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
1996年夏季某日下午3时左右,某厂陆续发生以腹痛、呕吐、腹泻及发烧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至夜间11时左右达到高峰,直至次日清晨7时才没有新的病例出现,发病人数共达120人。
患者中大部分最先出现腹部绞痛,随后发生恶心,多为1~3次,个别患者在5 次以上,继之发生频繁的腹泻,多在1~8次,个别患者一昼夜达32次。大便为水样,伴有粘液;半数病人发烧,体温37~390C之间。
[问题讨论1]
1.若你是一位厂卫生所的医师,此时应做什么?
2.此时你能判断是食物中毒还是职业中毒吗?若要准确判断,还要做哪些工作?
由于厂卫生所医师怀疑与食物中毒有关,故当时把情况向辖区内的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并要求疾病控制中心医师到厂内协助处理病人和进行现场调查。初步调查结果如下:
全部患者当日早、中、晚餐均在厂内用餐,但在厂内进中餐或晚餐者则无一人发病,因此调查者对当天早餐食物与发病关系进行较详细了解。全部患者当日早餐均吃了咸黄瓜和(或)炖黄鱼,吃其中之一者也发病,但仅吃稀饭与馒头未发病。对烹调过程调查发现;该食堂在一个月前购买鲜黄瓜200余斤,自来水冲洗后用15斤盐于缸内腌制,厨师于前一日晚取黄瓜冲洗,就用当天切过黄鱼的刀板,将黄瓜切成小块,放于盆内,盖上纱罩,置于室温27~280C的厨房内过夜,次日早餐出售。进一步追问厨师得知,当时买来的黄瓜放在曾放过海蟹的筐内用水冲洗。
炖黄鱼为前一日晚餐所剩,盛过剩余黄鱼的盆曾盛过生鱼,临用时曾用自来水冲洗片刻。晚餐未能售出的黄鱼,用盛过生鱼的盆盛置于270C的室内过夜,次日早餐厨师将鱼放入锅内加热不足10分钟,即取出售卖。
[问题讨论2]
3.此事件是否为食物中毒,若是,其属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
4.是哪一餐引起的中毒?导致中毒的食物可能是什么?
调查者对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腹泻物及血液进行了取样化验,并将阳性细菌进行了血凝集试验和动物试验,其结果如下:
(1)在可疑食物咸黄瓜、缸内腌黄瓜、炖黄鱼汤中及在病人粪便中均未分离出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及条件致病菌,但在食盐培养基中分离出大量副溶血弧菌。
(2)将分离的菌体与6名中毒病人后第2日的血清做定量凝集反应,其滴定度最低为40倍,最高为160倍,而健康人血清其滴定度仅为10~20倍,盐水对照完全不凝集。
(3)将此培养菌株制成1×108个/mL的生理盐水,取0.5mL,进行小白鼠腹腔内注射,24小时内动物全部死亡。
[问题讨论3]
5.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对此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临床上应如何处理?
7.对该厂食堂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
【案例提示】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关健是要做找出病原,要想准确地将可疑病原估计在一个狭小范围内,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在食物中毒事件中,从食物关系调查寻找线索。注意在估计的潜伏期内,条件相同的病人与非病人其饮食内容有何异同,并由此估计可疑餐次与可疑食物,进而推断可疑病原。例如,肉鱼蛋类常好发沙门菌中毒;环境脏、乱,食物污秽不洁易发生变形杆菌中毒;剩饭与奶制品与葡萄球菌肠毒素和蜡样芽孢杆菌常有密切的联系;海产品是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携带者;厌氧发酵而且食前未经有效加热处理是发生肉毒中毒的必要条件;动植物与化学中毒,则常有偶然食用新食物或其他偶然因素出现等。由上述各种食物关系的调查中,可将人们对病原的搜索引向一个狭小范围,在适宜的狭小范围内拟定病原诊断的实验设计。
2.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估计可能的中毒病原:各种食物中毒共同的症状除常见胃肠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之外,往往还各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据此可以估计病原的范围。例如,第一,根据病人体温是否升高,基本上可将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同其他食物中毒分开。前者一般都有发热,而后者则无,虽然也有个别例外,但终归是极少数。第二,有些病原引起的中毒,临床有特异表现,稍有经验就不难认定。如肉毒中毒出现的一系列肌肉麻痹而呈现的眼睑下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便秘等,亚硝酸盐中毒可引起典型的乏氧青紫、有机磷中毒的病人呼气中带有明显的大蒜味、赤霉病麦食物中毒所致的顽固性呕吐等。第三,不同病原中毒的潜伏期也各有不同,潜伏期特短的有细菌毒素、各种有毒物质中毒;细菌感染性中毒其潜伏期,以6~24小时者居多;而个别中毒(如肉毒中毒)则潜伏期很长,通常1~2天至几天不等。第四,病死率与临床转归,不同的病原也明显不同。一般细菌性中毒除肉毒中毒外,病死率都较低,预后良好;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死率则较高,特别是河豚毒素之类的毒素中毒。第五,临床抢救治疗效果也有助于推断病原。通常对症处臵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缓解病情往往明显有效;而对肉毒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则必须用特效药物,如抗肉毒血清、亚甲蓝与维生素c、巯基药物以及阿托品与碘解磷定等;也有不少食物中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要挽救病人生命(如酵米面
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主要靠临床上早排毒及其他支持保护措施。
3.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也是推定病原的重要参考:常见中毒病原菌往往有其特定来源,如病死的牲畜肉、受污染的海产品、沿海地区的河豚、山区的蘑菇与野生植物、酵米面食物等。又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必有细菌繁殖或产毒条件,如高温下放臵,食前未经彻底加热,有各种细菌繁殖或产毒的好发食品等。有的有促使中毒发生的不良卫生条件及人为因素等,如生熟不分,交叉污染对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等有特殊意义。环境不洁、人手、器物与昆虫污染对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尤为重要。厌氧、嗜盐分别是肉毒梭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适宜条件等。总之,这些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资料,都有助于推定病原范围。
范文二: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案例一】
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区的李某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急诊入院。体检发现:体温39.50C,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带有粘液。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就诊。到16日夜间12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因相似的症状体征到医院或门诊观察治疗。
[问题讨论1]
1.医院门诊医生接到第一例病人时,首先可能会作何诊断?当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
据医师对每位病人的询问,发现所有病人在8月13 日都有食过居住在该区的个体商贩陈某出售的自制酱马肉,故医师立即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怀疑食物中毒,要求疾病控制中心派人深入调查。
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医师从8月13日到16日深入到医院和病人家庭,了解发病情况,并采 集了大量的有关食物,餐具及病人分泌物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
[问题讨论2]
3.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原则,你认为食物中毒的调查必须包括哪些工作?
4.要确诊为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报告,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与发病人员食入陈某自制的酱马肉有关。
8 月11日晚,陈某将濒于死亡的老马拉回家中,在自家院内屠宰剥皮,然后在一破漏的棚子里加工制作酱马肉,周围卫生条件很差,生熟马肉均使用同一工具和容器。从8月12日下午到13日凌晨共加工3锅100多斤酱马肉,并置于盛过生肉和菜筐内,放在气温370C左右的院子内,13日晨在路边出售。
此次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中还有下列一些资料:
(1)发病率:进食酱马肉198人,发病186人,发病率93.9%,住院及门诊观察人117人,占发病人数的59.1%。
(2)潜伏期:198例中毒患者中,潜伏期最短的为3小时,最长的为84小时,
71%的患者在12~30小时内发病。
(3)临床症状:病人主要症状为发烧、腹泻、头疼、头晕、腹痛、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休克昏迷。患者发烧最低37.50C、最高420C;76%的患者体温为38~39.50C;大便多为水样便,带有粘液,腹部有压痛。
(4)治疗与病程:重者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轻型病人口服黄连素。大部分患者2~5天痊愈,个别患者病程达2周。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问题讨论3]
5.此事件是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据上述资料,能否确定是何种化学物或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6.造成此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7.对此食物中毒的病人处理,关键应注意哪些方面?
8.如何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案例二】
1996年夏季某日下午3时左右,某厂陆续发生以腹痛、呕吐、腹泻及发烧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至夜间11时左右达到高峰,直至次日清晨7时才没有新的病例出现,发病人数共达120人。
患者中大部分最先出现腹部绞痛,随后发生恶心,多为1~3次,个别患者在5 次以上,继之发生频繁的腹泻,多在1~8次,个别患者一昼夜达32次。大便为水样,伴有粘液;半数病人发烧,体温37~390C之间。
[问题讨论1]
1.若你是一位厂卫生所的医师,此时应做什么?
2.此时你能判断是食物中毒还是职业中毒吗?若要准确判断,还要做哪些工作?
由于厂卫生所医师怀疑与食物中毒有关,故当时把情况向辖区内的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并要求疾病控制中心医师到厂内协助处理病人和进行现场调查。初步调查结果如下:
全部患者当日早、中、晚餐均在厂内用餐,但在厂内进中餐或晚餐者则无一人发病,因此调查者对当天早餐食物与发病关系进行较详细了解。全部患者当日早餐均吃了咸黄瓜和(或)炖黄鱼,吃其中之一者也发病,但仅吃稀饭与馒头未
发病。对烹调过程调查发现;该食堂在一个月前购买鲜黄瓜200余斤,自来水冲洗后用15斤盐于缸内腌制,厨师于前一日晚取黄瓜冲洗,就用当天切过黄鱼的刀板,将黄瓜切成小块,放于盆内,盖上纱罩,置于室温27~280C的厨房内过夜,次日早餐出售。进一步追问厨师得知,当时买来的黄瓜放在曾放过海蟹的筐内用水冲洗。
炖黄鱼为前一日晚餐所剩,盛过剩余黄鱼的盆曾盛过生鱼,临用时曾用自来水冲洗片刻。晚餐未能售出的黄鱼,用盛过生鱼的盆盛置于270C的室内过夜,次日早餐厨师将鱼放入锅内加热不足10分钟,即取出售卖。
[问题讨论2]
3.此事件是否为食物中毒,若是,其属何种性质的食物中毒?
4.是哪一餐引起的中毒?导致中毒的食物可能是什么?
调查者对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腹泻物及血液进行了取样化验,并将阳性细菌进行了血凝集试验和动物试验,其结果如下:
(1)在可疑食物咸黄瓜、缸内腌黄瓜、炖黄鱼汤中及在病人粪便中均未分离出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及条件致病菌,但在食盐培养基中分离出大量副溶血弧菌。
(2)将分离的菌体与6名中毒病人后第2日的血清做定量凝集反应,其滴定度最低为40倍,最高为160倍,而健康人血清其滴定度仅为10~20倍,盐水对照完全不凝集。
(3)将此培养菌株制成1×108个/mL的生理盐水,取0.5mL,进行小白鼠腹腔内注射,24小时内动物全部死亡。
[问题讨论3]
5.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对此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临床上应如何处理?
7.对该厂食堂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
【案例提示】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关健是要做找出病原,要想准确地将可疑病原估计在一个狭小范围内,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在食物中毒事件中,从食物关系调查寻找线索。注意在估计的潜伏期内,条件相同的病人与非病人其饮食内容有何异同,并由此估计可疑餐次与可疑食物,进而推断可疑病原。例如,肉鱼蛋类常好发沙门菌中毒;环境脏、乱,食物
污秽不洁易发生变形杆菌中毒;剩饭与奶制品与葡萄球菌肠毒素和蜡样芽孢杆菌常有密切的联系;海产品是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携带者;厌氧发酵而且食前未经有效加热处理是发生肉毒中毒的必要条件;动植物与化学中毒,则常有偶然食用新食物或其他偶然因素出现等。由上述各种食物关系的调查中,可将人们对病原的搜索引向一个狭小范围,在适宜的狭小范围内拟定病原诊断的实验设计。
2.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估计可能的中毒病原:各种食物中毒共同的症状除常见胃肠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之外,往往还各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据此可以估计病原的范围。例如,第一,根据病人体温是否升高,基本上可将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同其他食物中毒分开。前者一般都有发热,而后者则无,虽然也有个别例外,但终归是极少数。第二,有些病原引起的中毒,临床有特异表现,稍有经验就不难认定。如肉毒中毒出现的一系列肌肉麻痹而呈现的眼睑下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便秘等,亚硝酸盐中毒可引起典型的乏氧青紫、有机磷中毒的病人呼气中带有明显的大蒜味、赤霉病麦食物中毒所致的顽固性呕吐等。第三,不同病原中毒的潜伏期也各有不同,潜伏期特短的有细菌毒素、各种有毒物质中毒;细菌感染性中毒其潜伏期,以6~24小时者居多;而个别中毒(如肉毒中毒)则潜伏期很长,通常1~2天至几天不等。第四,病死率与临床转归,不同的病原也明显不同。一般细菌性中毒除肉毒中毒外,病死率都较低,预后良好;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死率则较高,特别是河豚毒素之类的毒素中毒。第五,临床抢救治疗效果也有助于推断病原。通常对症处臵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缓解病情往往明显有效;而对肉毒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则必须用特效药物,如抗肉毒血清、亚甲蓝与维生素c、巯基药物以及阿托品与碘解磷定等;也有不少食物中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要挽救病人生命(如酵米面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主要靠临床上早排毒及其他支持保护措施。
3.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也是推定病原的重要参考:常见中毒病原菌往往有其特定来源,如病死的牲畜肉、受污染的海产品、沿海地区的河豚、山区的蘑菇与野生植物、酵米面食物等。又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必有细菌繁殖或产毒条件,如高温下放臵,食前未经彻底加热,有各种细菌繁殖或产毒的好发食品等。有的有促使中毒发生的不良卫生条件及人为因素等,如生熟不分,交叉污染对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等有特殊意义。环境不洁、人手、器物与昆虫污染对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尤为重要。厌氧、嗜盐分别是肉毒梭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适宜条件等。总之,这些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资料,都有助于推定病原范围。
范文三:【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5.3   【文章编号】 09)08-0757-02   【关键词】 食物中毒;生活变动事件;学生保健服务      学校食堂是发生集体食物中毒的高风险场所。2007年我国学校共发生食物中毒117起,其中74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中毒2 853人[1]。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教学秩序[2]。为保证学生饮食卫生安全,减少学生食物中毒发生,笔者对近10 a来某市发生的7起学校食物中毒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该组资料主要为过去10 a间某市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行政处罚案卷。按照食物中毒的中毒食物、致病因子、中毒性质、中毒人数、学校类别、中毒季节等对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食物中毒的概况 某市有大学3所,校内食堂8个;中专技工学校10所,校内食堂10个;民办中小学校6所,校内食堂6个;有学校食堂的公办中小学校5个。从1997年至今,某市共发生7起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案件来源均为社会电话举报。中毒人数最少的6人,最多的48人,共计152人,无死亡病例。7起食物中毒除1起没有查清中毒原因外,其余6起均查清了中毒食物和致病因子,且6起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和致病因子均不相同。见表1。      2.2 食物中毒的变化趋势 该市10 a来学校食物中毒案件基本控制在较低水平,基本为每年发生1起,年没有学生食物中毒事故案例。   2.3 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与分类 7起学校食物中毒致病因子除1起不明原因、1起瘦肉精外,其余均为比较常见的食物中毒类型。构成上,细菌性食物中毒2起,中毒人数18人,占中毒人数11.8%;有毒植物食物中毒3起,中毒人数100人,占中毒人数65.8%;有毒动物食物中毒1起,中毒人数8人,占中毒人数的5.3%。见表2。      2.4 食物中毒发生的季节 从食物中毒的发生季节来看,夏季发生食物中毒3起,中毒人数26人,占中毒人数17.5%;春、秋季节各2起,中毒人数分别为86人和40人,分别占中毒人数的56.6%和26.3%,冬季无食物中毒发生。   2.5 食物中毒发生的学校 民办中小学校食堂与大中专院校食堂食物中毒发生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 P>0.05),但食物中毒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72.17,P        3 讨论      该市10 a来仅发生7起学校食物中毒事故,一方面与该市卫生监督部门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多年来一直将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预防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制度和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能力不断提高有关;一方面也有可能与资料仅来源于对社会举报的食物中毒事件的行政处罚案卷,而非全面监测资料,可能存在漏报有关。   7起学校食物中毒基本符合各食物中毒的特点。2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均发生在夏季,符合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3]。3起有毒植物食物中毒,春、夏、秋季均有发生。   民办中小学校食堂不论食物中毒发生数,还是中毒人数都较高。有资料显示,在学校食堂卫生状况、食堂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学校食堂硬件设施等方面,公办学校明显好于民办学校[4],这些可能是导致民办中小学校食物中毒相对多发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公立中小学校由于学生多数为本地人,在校就餐人数、次数均较少,因此报告的也少。大中专院校和技工学校由于普遍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学校食堂由学校经营转变为个体或社会承包,部分学校对食堂食品卫生监督疏于管理,导致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5]。食堂个体承包、租赁必然削弱学校对校内食堂的监管力度,卫生制度难以落实[6];同时个体承包的从业人员更换频繁,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较差,有些食堂为降低成本将部分剩饭剩菜再利用[7]等,增加了就餐学生食物中毒的机会。   预防集体食物中毒,学校可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8],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好工作: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风险、应对常见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能力;健全食品卫生相关组织、制度,建立食物中毒事故责任追究机制;严格市场准入,对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坚决不予发放卫生许可证,促使学校增加食堂投入,改善经营环境;建立食品采购溯源机制,养成采购食品自觉索证、索票的良好行为;提高餐饮业诚信和责任意识,促使其把安全放在首位,提高自觉意识和行业自律;引入HACCP管理理念和制度,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卫生监督,对卫生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要及时指出,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处罚。      4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办公厅文件(卫办应急发[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全国食物中毒报告情况的通报.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85-288.   [2] 惠志祥.对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中国食品卫生杂志,):36-38.   [3] 韩喜荣,丁越江,胡英,等.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情况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 883-1 884.   [4] 陈静仪,姜轶,方耀华.广州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分析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370-371.   [5] 张玉霞.学校食堂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医学动物防制,):620-622.   [6] 黄润生,刘凤勤.学校集体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其对策.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516.   [7] 姚吉成.高校学生食堂饮食卫生安全隐患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375-376.   [8] 胡晓元,李云,刘建军.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探讨与实践.中国食品卫生杂志,):49-51.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
范文四:维普资讯
一 公共  生 竹 庳 2  l 】 第 1 隔 ∞2   8卷 笫  
第 9 1 j C i. op i.e 0 1v ll  。 1I   hnJ f H. F b20  0 8N   f J    {  
效 应 : 卫 生 系 统 的其 他检 查 人 员 作 为 在 场 证 明 ^ 签 字法 院 没 但   有 予 以 认 可  在本 案 中如 果 没 有 市 场 工 商 管 理 ^ 员作 为 在 场 
证 明^ 签 字 . 生 行 政 部 门 极 有 可 能败 诉 。 卫  
在 具 体 的 执 法 工 作 中要 善 于 使 J 一 定 的 技 巧  如 在 没 有 进 ^  三 { 处 罚 程序 之 前 , 尽量 使 用 卫 生 监 督 文 书 中 的 要  现 场 卫 生 监 督  笔 录 ”而 不 要 使 用 卫生 行政 处 罚 文 书 中 的 ,  现 场 检 查 记 录 ” 因  , 为 当事 人 看 到 “ 场检 查 记 录 ” 现 上的 卫 生 行 政 处 罚 文 字 字 样 , 就  往 往 不肯 笠 字 。另 外有 不 少 当 事 人 为 了 逃 避 责 任 在 要 他 签 字 
22 在 我 们 翩 作 行 政 处 罚 文 书 时 . 事 ^ 或 在 场 证 明^ 的 签    当 字 很重 要 , 要 获 得 这 个 签 字 有 时 非 常 困难  在 找 们 的 执法 实  但 践 中 , 5 % 的 当事 ^ 不 肯 在 监 督 笔 录 中 签 字 . 8% 的 当事  有 0 有 0 人 拒绝 在 行 政 处 罚事 先 告 知 书 回 执 上 簦 字 。 当 事 ^ 往 往 有 两 
时说其不识字  不是不肯签字  这时我们可  带上印油 , 请其接  个手 印 , 达 到 了签 字 的 目 的 。要 当事 人 在 “ 政 处 罚 事 先 告  也 行
知 书 ” 选 回 执 上 签字 是 最 困 难 的 , 时 我 们 最 好 能 利 用 联 台  进 这 执 法 时其 他 部 门 作 为 在场 证 明 人签 字 , 者 是请 政 府 的 分管 卫  或 生 的 领导 做 工 作 或 作 为 在 场 证 明 人 签 字 。 如 果 没 有 这 样 的 机  会, 当事 ^ 叉 不 肯 签字  们还 可以 通 过 录 音 、 像 反 映 当时 当  获 照 单 人违 法 经 营 的 情 况 . 是 不 肯签 字 经 过 和 我们 送 选告 知 书 的  或
种错误认识 , 一是不领卫生许 可证 、 健康合格证不算违法 : 二是  只要 不签 字就不可能 被处罚  由于当事 ^不签 字大多数情况 
下 在 场 的 围 观 群 窳 不 可 始 作 证 明 人签 字 , 使有 当地 的 行 政 领  即
导在场要他们作证也很难  因此在我们平 常制作执法文书时 ,  
当 事 人 或 有 ; 在 场证 鹏 人 愿 意签 字 的 很 少  给 我 们 行政 执  盘的 过 法 工 作 带 来 了 一 定 的困 难 , 某种 程 度 上 是 卫 生 行政 处罚 力 度  在 不大的一个重要原 因   3 对第 与措 施  、
情况 , 最好是把现场的
情况用摄像机拍下来 . 有照 片作 为证 据 ,  
法 院 也是 认 可 的  
33 强 化 卫 生 执 法 力 度  在 一 些 地 区 卫 生 监 督 工 作 难 以开  . 展 . 分 当 事 人无 视卫 生 法 律 法 规 , 个 重 要 原 因 就 是 卫生 行  部 ~
政 执 法 的力 度 不 大 , 一 部 分 人 的违 法 行 为 没有 起 到 震 摄 的 作  对
怎样才能使 当事人对我们 的卫生监督 工作结予 支持 和配  合 , 高 监 督 文 书 和 执 法 文 书 的 整 字 率 , 使不 签 字 我 们 也 能  提 即
进 行 行 政 处 罚 而 不 会 在 行政 诉 讼 中败 诉 呢 , ^ 在 执 法 实 践 中 本  
认 识 到 应 该 栗 取 烈下 几 , 方 面 的 措施 。 ^  
用。实践证 明: 在…个地 区只要 我们加 大执法 力度 . 对个别 违  法 情 节 严 重 的单 位和 当事 人 坚 决依 法 进 行 行 政地 罚 , 至 串请  直
3 l 加 强 法 制 的宣 传 和 普及 。通 过 各 种 新 闻 媒 体 进 行广 l 的    砭  
法院强制执行 . 那个地 区的卫生法 制就会深 ^人心 . 工作 的局  当 只就 我 宣传 , 提高垒社会的法 制意识  组织 当事人进行卫生法律珐规  面 就 容 易 打 开 , 事 人 的 法 制 意 i 会 增 强  圄 此 . 们 在 卫  的学习和卫生知识的培训 . 使他们 的行 为符合 法制 化的要求 、  
懂 法 守 法 、 动 配 合 卫生 行 政 执法 工 作  主 32 注 意 工 作 的 方法  要 做 到 德 浩  “ 治 ” 结 合 . 育  . 和 法 相 教 生 监督 的过 程 中 , 在进 行 宣 传 教 育 和思 想 工 作 的 同时 , 充 分  戛
利用法律武器 , 做到违法 必究 、 执法必严 , 只有 这样 , 们的各  我
碗 卫生 行 政 执 法工 作才 能 得 到 进 一步 加 强 。  
l 稿 日期 :∞ 】 0 2 】 收 2 一 8— 7 
与处罚相结合 . 要  教 育为 主, 做过 细的思想工 作. 以理服^ 。  
起被否定的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扬兴 兰  李建 国 花 爱元  (   江苏省海 安县 卫生防疫站 ,26 0  2 60 )
l 案例 来源 
22 收 集病 历 。根据 调查 人 员的 要 求 ,   由徐 x收集 到 了 l 份  l 医 院 病历 . i {病 历 中 7月 3 日到 医 院 就谚 的 3甜 . 在 1} } 7月 4   日就诊 的 2 . 份 7月 5 日就 诊 的 4份 ( 中 1 未取 药 j其 中两  其 份 ,
19 年 7月 6日接 到 某 医 药公 司 徐 某 的 举 摄  99 7月 21晚    3 7时 左 右 . 海 安 x宾 馆 为 子 举 办 生 日 宴 席 5桌 ( 餐 ^ 员 5  在 就 6
人 ) 就餐后数 小时就有部 分人 出现腹痛 、 . 腹泻 等急性 胃晒道症 
状 , 目前 为 止 约 有
4 到 0人 ” 接 到 举 报 后 , 卫 生 局 立 即 蛆 绝    县 食 品 卫生 监 督 ^ 员按 食 物 中毒 调 查 方 法 进 行 了 流行 病 学 调 查 。   由就 餐举 办 者 椽 某 提 供 的名 单  调查 就 餐 者  人 占就 餐  ^ 
份病 历是吴 x x、 ×在章郭 乡卫生院补开的病历 .   倪 未取药 
2 3 有 关 的调 查 材 料   
23 1 海 安 x宾馆 的现 场卫 生监 督 笔 录 1 。  . 份   232 攮 某 当 晚 就 餐食 用 的蛋 糕 加 工 店 负 责 人 王 x x谈 话 笔   .  
数的 8 % . 0 制作个案调查表 4 5份。就餐者的另外 1 人固出差  1
等原 因 未能 取 到 这 部分 就餐 者 的 个 案 调 查 资 料  在调 查 的 4  5 ^ 中 ( 中 l ^ 餐后 发 病 情 况 主要 由 其 亲 属 代 为 反 映 ) 有 1 其 8 仅   人 无 症 状 . 余 4 ^ 均 称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嚏 痛 、 泻 症 状  病  其 4 腹 发 人 数 占调查 ^ 数 9 % 8 
2 收集 调查 资 料 
录l 份 井梭实了其蛋糕加工过 程和食 用后情 况 , 发现其 他  未
食 用 者有 中毒 事 件 的投 诉  2 33 调 查 K宾 馆 餐 厅 部 负 责 人 谈 话 记 录 【 : 映 7月 2    份 反  
日晚 同时接待( 用餐标准雷 同) 他 3桌 就餐人 员未发 生急性  其
胃肠 道症 状  另 外  宾 馆 餐 厅 部 负 责 人 说 绦 ×3曰晚 到 该 宾  该 馆 反映 有 人 腹 泻 认 为 是 食物 中毒 要 求 补 偿 。7月 4 日晚 带 领 6   人 纠 缠 , 要赔 偿 医药 费 、 工 费 、 养 费 , 神 损 失 费 . 至 满  索 误 营 精 直 意 为止 。   23 4 调 查 海 安 x宾 馆 当 班 服 务 员吉 × x , × ×记 录 各 l    严   份 。提 示 当 晚 绦 x就餐 饮 用 的 酒 、 料 是 自备 的 , 常 规 消 费  饮 属 品 ,服务 员还 反跌 徐 ×原 订 7桌 菜 , 击 两 桌  中 一 桌 撤 结 撤 其   工 业 办 公室 张 × ×等 人 , 发 现 中毒 现 象 。 未   2 35 另 分 剐 凋 查 了 其 他 三 桌 就 餐 主 办 者 张 × x( 餐 l  .   就 2 ^ ) 高 x( 、 就餐 1 )顾 × ×( O人 、 就餐 6 ) 该 三 桌 就 餐 2   人   8^
2 1 个案调查 4   5份  橡 某 在 反 映情 况 时 重 点 强 调 了 其 中 有 
对 夫妻 固就 餐 旨严 重 腹 泻 , 子 固腹 泻后 造 成 流 产 事 件 。调  妻 子倪 x( 郭 乡 卫 生 院 内科 医 生 ) 了 个 案 调查  x ×反 映 其  章 做 昱
查 人 在 7月 7 日专 门 对 家 住 曲塘 中 学 内的 教 师 吴 × ×及 其 妻  本 人 腹 痛 腹 泻 严 重 , 在 曲塘 中 心 卫生 皖 就 诊 输 液 , x在 就  并 倪 餐第 2天 上 午 阴 道
出血 , 午 有 过 2 下 ~3次 腹泻 并 不 严 重 . 已 但   流产  调 查 人 制 作好 十 案 调 查 袁 后 , 去 曲塘 中心 卫 生 院 了解  再 吴 x×看 病输 液 处 方 、 卫 生 院 无吴 x ×的处 方 、 取 药 . 该 未  
中 周公 共 卫 生 管理 20 0 2年 第 l 卷 第 1 ( 8 斯 总第 9 期 ) C i J0 P M.e 0 1 o 8N l l hn  f H Fb20  l   。     V  1
无 一 ^ 有 急 性 胃肠 炎 症 状 。   23 6 索 取 了海 安 x宾 馆 的 7月 2日晚 橡 ×及 张 x ×、 × 、 .   高  
顾 × x食 用 的菜 单 。  
月 5日就诊 的 , 作为可疑病 历 , 应 能够确认 的有 效病 历仅 有 5  
份. 这对 确定 食 物 中毒 . 然 依 据 不 足 。 显   43 在 l 份病 历 中 . 4对 夫 妇 . 中 3凡 ( 一 对 是 走 妇 ) . 1 有 其 有   有病 历未 取 药 , 也就 是 说 有 2对 夫 妇 在 4 8小 时 有 过 共 同 就 餐  史 。通 过 流 行 病学 分 析 , 2对 夫 妇 不 能 肯定 就 在 海 安 x宾 馆  这
2 37 海 安 x宾 馆 提 供 的情 况 反 映 l    份  2 38 调 查^ 到 章 郭 卫 生 院 对 吴 × x、 ×的病 历 进 行 棱 对 。    倪   根 据 书写 病 历 的 医生 厦 映  吴 xx事 后几 天 到 医 院 口述 的 胃 是    
就餐 所 引 起 的 急 性 胃肠 炎 。   肠炎的症状 , 该卫生院对其未做 任何化 验 , 未配 药 . x病历  44 经 调 查 , 2日晚 在 海 安 x宾 馆 就 餐 的其 他 2 也 倪   7月 8^ ( 豫  除
是其丈夫 吴 x x到卫生 院主诉代补写的病历 。    
3 童 品 卫 生 专 家评 定  根据 中华 ^ 民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B 198 4 食 物 中毒 诊  G 43 —9 ( 断标 准 及 技 术 处理 总 则 》 规定 , 台 上 述 调 查 材 料 , 市 级 3 的 综 请  
×宴 请 的 就 餐^ 员外 ) 发 现 有 腹 痛 腹 泻 病 ^ , 就 餐 菜 单 基  未 且 本 相 似 ( 绦 ×用 的蛋 糕 、 脒 饮料 、 酒不 一样 )  。 4 5 就 餐 主 办者 棣 ×未 能 以实 事 求 是 精 神 来 处 理 这 件 事 . . 为  了达 到 自己 的 目的 , 虚 作 假 , 胁 、 拄 , 处 理 不 罢 休 . 不  弄 成 要 不 是
妥 的  =  
名食品卫生 副主任医师 对这起疑 似食 物 中毒 事件进行评定 确 
4 6 海 安 ×宾 馆 在 7月 3日晚 得 知 有 急 性 胃 肠 炎 病 ^ 出 现    时, 没有 及时 向 卫 生监 督 机 构 报告 . 误 了 调查 取 证 时 间 。 延  
3 I 举 报 时 阃 与就 餐 时 间 相 隔 较 长 , 能 及 时 采 集 到 剩 余 食  . 未
病人排 泄物 、   呕吐物。因而缺乏实验室依据  32 能提供 医院病历证 明的人数太少。有些病历是事后补写   
4 7 对这起 疑似食物 中毒事件 ,   应抱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 对  既 消费者负责 , 也对经营者负责 , 确定这起 食物 中毒的依据不 是 
充分的。  
33 经 调 查 , 9   1 9年 7月 2 日晚 在 海 安 x宾馆 就 餐 的 ^ 员 ( 9 除  徐 x宴 请 的 就 餐 ^ 员外 ) 发 现 有 瞧 痛 瞧 泻病 ^ 。 未  
4 8 这 件 事 提示 我 们 食 品 卫 生 监督 机 构 , 就 餐 举 办 者 和 接    当 受 就 餐者 之 间 在 私 了未 成 的情 况 下 举 报 , 延误 调 查 处 理 时机 。  
结论 : 海安 x宾馆食物 中毒事件诊断依据不足 。  
4 讨 论 分 析  41 在 4   5份 个 案 调 查 表 中 4 ^ 发病 , 4 罹患 率 9 % , 细 菌 性  8 对
通过 以上 这 起 案 侧 , 们 建 议 卫 生 立 法 机构 应 制 定 食物 中  我
毒受理办法 , 对其受理与 不受理 的主要构件 。如受理 时间 、 受  理程序以及对是否予以受理 、 回复作 出相应的 规定 , 以便于基 
层 食 品卫 生 监 督 机 构 有 章可 循 , 法 行 政 。 依  
f 稿 日期 :0 1 3—2 l 收 20 一o 6  
食物中毒 , 这显然不现实 . 仅有个 案调查表无 病历不能作有 效 
4 2 在 绦 x提供 的 1 份 病 历 中有 3份病 历 未 取 药 , 能 作 为    1 不 有 效证 据 , 外 8份 病 历 中 有 4份 病 历 主 诉 是 7月 3日发 病 , 另 7  
起 未能执行的卫生行政处罚案 
穆 德发 杨 正 宇  ( 津 市 红 桥 区 卫 生 静 病 站 ,0 12  天 30 3 )
康台格证 , 违反了《 条倒》 3条 、 7条和第 s条给 予行政 处  第 第
19 年 1 99 2月 2 7日红 桥 区卫 生 防 病 站 2名 监  罚 : 警告 ; 罚敖^民币 1 0 ① ②   0元  於 3 日送 至 该 院 , 口头  0 0 井 告 知 该 院在 场 工 作 凡员 赵 x x和 刘 x x,     2凡 以 负 责 ^ 王 × ×  
周 玉 燕  崔 祥
』 寨 例 介 绍 
1  I 基 本 情 - 兄
督 员 监 督 至 x x路 x ×美 容 美 发 院 发现 该 院 存 在 违 法行 为 .    
怍现场卫生监督笔 录如下 :1来见该美 容美发 院持有 19 () 99年 
有 效 的 卫 生 许 可 证 从 事 经 营 活 动  () 见 从 业 ^ 员 赵 x x持  2未  
不在 为由拒收卫生行政处罚决定 书 后於 20   00年 1 1日 月  
由局 挂号 信方 式 送 达 到该 院 。 5   l3 中请 法 院强 制执 行 和 撒 诉  20 , 00年 1月 2 日
在 未 收 到  5
有 19 99年有效 的健 康合格 证从 事直接 为顾 客 服务工 作。( ) 3 
未 见 毛 巾和 理 发 工 具 的 消 毒 设 施 和 药 品 。 同 时 给 予 卫 生 监 督  意 见 书 :1该 美 容 美 发 院 应 取 得 1 9年 有 效 的卫 生许 可 证方  () 9 9 可 从 事经 营 活 动 。( ) 业 ^ 员 赵 x ×应 取 得 1 9年 有 效 的  2从 9 9
该院罚款 , 申请 复议书及 向法院起诉 书的情 况下 , 本站决定 申  
请 法 院 强制 执 行  法 院贽 2 日正 式 受 理 。由 于 法 院 无 法找 到  7
该院法定代表^ . 站 尚提 供不 出该 院法 ^的住 址及 财产 情  本 况, 使得行政处罚无法执 行。法 院请求 本站撤 诉  便 其结案 .  
鉴 于 上述 原 因 , 站於 3月 2 日申请 撤 诉  本 7 2】 监督取证   监 督 员 在 监 督 取 证 过 程 中严 格 执 行 工 作 程 序 
健康 合格证方可从事直 接为顾客服务工 作。( ) 3 应备有齐全 的  
理 发 工 具及 毛 巾消 毒设 施 . 证 正 常 使 用 , 各 有 消 毒 药 品 保 井   后 仍 称 : 在 没 钱 , 法 办 理 卫 生 许 可 证 及 体检 ,  现 无  当接 待 监督  员 告 知其 如 果 继 续违 法经 营将 接 《 共 场 所卫 生 管 理 条例 》 以  公 ( 下 简称 《 倒 》 进 行 处 罚 时 , × X说 : 罚 我 也 没 钱 。便 离  条 ) 王  处 “
】 3 2月 0日该院负责 ^ 白祢王 x x找到 本站经宣 传教 育  2 思 考 与体 会   
并 正 确 书写 监督 文 书 . 是 此 案 的直 接 证 据 为 立 案 依 据  但 在  这 与 王 x × 谈 过 程 中未 能 当 场 制作 谈 话 记 录 . 得 说 服 教 育 工  交 使 作 未 能 以 文字 形 式 记 ^ 案 中 , 以监 督 员 的情 况 说 明 ^ 卷 不 能  仅 做 为依据  这 也是 在 今 后 的 工 作 中 更 应 注 重 证 据 收 集 和取 证 
的 规 范 与严 谨 
12 立 案 处 罚 依 据 2     7日现 场 卫 生 监 督 笔 录 及 3 0日谈 话 结  果经 领 导 审批 3^ 台 议 认 为 : 美 容 美 发 院 无 有 效 卫 生 许 可 设   证 , 业 ^ 员 无健 康 合格 证 从 事 经 营 活 动 , 来 见 毛 巾和 理 发  从 又 工具 消毒 设 施 , 2 经 7日监 督 检查 后 仍 不 补 办 卫 生 许 可 证 和 健 
2 2 经 营 者 身份  对经 营 者 身份 的 棱 实 是 近 年 来 监 督 中较 常    遇 见 的问 腰 , 尤其 是无 证 经 营 者 的 名 字 , 本 寨 监 督 文 书取 证  像
关于安全问题
食物中毒案例
2012年9月,黑龙江省泰来四中初一学生李某,早晨到小卖店买了食品和一袋辣根,边赶路边吃。上课半个多小时后,李某突然肚子痛疼,嘴唇发紫,浑身哆嗦,呼吸困难。到医院经及时抢救方脱离危险。经调查检验,该生吃的辣根已过期变质,并含有大量的病菌,系没有生产厂家和出厂日期保质期的伪劣垃圾食品。
2004年夏,黑龙江泰来县和平中学四十多名学生早饭后上学,上课不久便突显异常,肚子疼痛,浑身无力,有的还口吐白沫,浑身抽搐。泰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人满为患。经教委和医院调查研究后认定,此次事件是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概因食物变质和蔬菜不熟引起。
交通安全案例
日,泰来县第四中学一名年仅13岁的女学生骑电动车上学,在南道口桥洞边被一辆翻斗车碾压至死,身体四分五裂,惨不忍睹。当时该女生骑电动车经过,被一辆出租车蹭了一下,她从电动车上掉下来,不想一辆翻斗车迅速经过,压在了该生身上。年仅13岁的一朵鲜花就这样凋谢了,社会、学校和家长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安全教育了。
(二)2014年4月,泰来县实验小学西门口,发生一次交通安全事故,一名小女孩被汽车撞倒,造成腿骨骨折,身上多处受伤。学校西门,相隔五米左右就是繁忙的八一路,车流不断,加之接孩子的家长和车子,真是人满车满为患,因而造成了此次车祸。校门口面对繁华公路,危险系数太大。
食品安全的做法
我让学生做社会调查,了解小食品的渠道来源、加工厂房的卫生、工人的身体和卫生、食品添加剂等情况。我还给学生介绍有关学生吃了变质的小食品而中毒甚至丧命的事例,把电视台报道的小食品不安全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另外,从生理卫生的角度去说明吃零嘴是不卫生的,也影响身体的发育。
我把小食品放到显微镜下,让学生看看小食品上放大后的病菌;我还举行问卷、班会、辩论会等形式教育学生远离垃圾食品。
交通安全的观点建议
我们要进行交通安全的讲座、演练,把那些交通事故的悲惨的图片张贴在楼道里,让学生每天都能看到交通事故造成的悲惨,以此让学生铭记交通安全,提高安全意识。班团队会让学生讲搜集到的交通事故的事件,播放搜集到的交通事故视频,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血淋淋的事实,给学生敲响生命的警钟。
校门口上放学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可以联系交警帮忙疏导,学校也安排人管理疏导,并在校门口竖起警示牌,或者张贴车祸的图片,触目惊心的警示语或图片,定能减少乃至扼杀交通事故。
范文六:食物中毒案例讨论
日,广州市某幼儿园突然出现以高热、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262名儿童发并住院,属重病抢救者3名,占12.6%。
(一)发病经过及流行病学调查:
该幼儿园地处市中心,在规模、设备、教学管理都是较好的一所幼儿园,但厨房设备陈旧,卫生状况一般。全园有日托班7个,194名幼儿;全托班11个,356名幼儿,全园共有幼儿550名和教师、保育员等131人。幼儿园9月9日—天三餐进食的样品有早餐:牛奶、豆沙面包;午餐:蒜耸豆豉蒸鱼、丝瓜炒牛肉末、冬瓜草菇肉末汤、香蕉;晚餐:莲藕炒猪肉、葱花虾米蒸蛋、炒青菜。下午三时收到饼家送来该园为留宿幼儿作夜宵的食品——奶油蛋卷355份,由朱××等厨工用手直接点收,并分发到各班食物桶内,存放于厨房,5时30分随晚餐被取回各班,晚上7时30分至8时分发给在园留宿的341名幼儿进食,其中有少数留宿幼儿被接回家,并把蛋卷带走,实际吃蛋卷者336人。9月10日凌晨3时幼儿开始陆续发病,先后有258人被分别送到市内十间医院治疗,其中5人虽吃蛋卷,但在吃蛋卷前已发病或在吃蛋卷时刚发病,没吃蛋卷的有6人发病,症状与吃蛋卷的病人相同。最后一例发病时间在9月14日14时,该园合计发病262人,发病率为76.83%。
蛋卷是某饼家于当天上午7时30分制作,制作后露空存放在案板上。调查发现该饼家卫生许可证已过期一个月,14名职工中有6人无有效的健康证上岗,生产环境卫生差,苍蝇多,制作食品的裱花间无消毒手及工、用具的消毒水。蛋卷从制作、存放、运输、点收、分发到食用的时间长达13小时,污染机会多。医院调查:住院262人,作痢疾菌培养163人,检出福氏2a痢疾杆菌阳性62人,检出率为38.04%。厨工朱××于幼儿发病前两天已发病。保育员陈××于幼儿发病一周前已患病,症状都是腹泻、腹痛,并自服黄连素、腹可安等药物,而未进行隔离治疗(陈××9月14日复发又入院治疗)。另外,医院还从220份患者粪便中检出金葡菌23份,检出率为10.45%;检出蜡样芽胞杆菌6份,检出率为2.73%;市防疫站从幼儿吃剩的奶油蛋卷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2.2×106个/克食物。
(二)临床特点:
潜伏期:最短7小时,最长107小时(4天半),平均潜伏期11小时44分,发病时间大多数集中在3~14小时内,发病人数199人,占75.95%。
症状和病程:多数患者第—天出现高热,最高41.5℃,39℃以上者占发热总数的70.75%,趋过40℃的有41人;阵发性腹痛伴腹泻、恶心。第二天腹泻加剧,每日3至30次,无明显恶臭。腹泻为粘液血便和水样稀便,部份病人伴里急后重,其中33名重病人出现休克、神志不清、心肌炎等,经抢救全部脱险。多数病人经使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输液等治疗后4天开始出院,35天内全部出院,无一例死亡。
(三)实验室检查:
1.调查采集幼儿园退回饼家的奶油蛋卷1份,检出蜡样芽胞杆菌1×106个/克食物。
2.用肛拭法采取幼儿园厨房工作人员大便培养18份,检出福氏2a痢疾杆菌1份(厨工朱××)。
3.用肛拭法采取教职员工大便培养23份,检出两人带福氏2a痢疾杆菌(均为全托班保育员)。
4.采集患者呕吐物5份,没检出致病菌。
5.用肛拭法采取饼家职工大便培养14份(每人做两次)及工、用具3份,其它食品7份均无检出致病菌。对幼儿园的水、厕所、小儿玩具、配菜台、水龙头等厨具进行采样31份,没检出致病菌。
二、思考题
1.你认为该案例是否属于食物中毒?如果不是,请说出理由,如果是,可疑餐次、可疑食物是什么?
2.你认为该案例主要由什么致病因素引起?
3.从这个案例中,你认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如何预防类似的事件发生?
范文七:餐饮配送引起的一起学生集体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1 材料与分析方法
1.1案例事件概况
日,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爆发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该校设6 个年级共30 个班, 在校学生1 482 人,课间餐后, 学校陆续有200 余人因出现胃肠不适症状到广州市内10 余家医院就诊治疗。大部分病人以恶心、剧烈反复呕吐、腹痛为首发症状, 之后部分病人出现发热、腹泻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广州市卫生局后来证实,该校课间餐供应商广州市泓毅食品有限公司加工食品的用具清洁消毒不严格,使食品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加上存放时间过长,产生肠毒素,导致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发生学生中毒事件的广州市XX 小学是某高校附属小学,有关部门调查发现,2005年8月前,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的课间餐和午餐一直由中大食堂供应。
2005年9月,学校突然与广州市海珠区伯毅企业管理服务中心经理麦少开签订配餐合同,由其经营的伯毅爱心培训中心食堂进行校外配餐。
2006年3月,伯毅中心因没有配餐资格被有关部门责令停业整顿。2006年9月,麦少开又成立广州市泓毅食品有限公司,继续为学校提供配餐。在此期间,不断有老师、学生向校长窦萍珍反映食物有异常现象,学校也曾发生多起师生集体腹泻事件,但一直未得到重视。直到中毒事件发生,泓毅食品有限公司仍未获得工商营业执照。
1.2 分析材料来源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填写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229 份, 包含病人发病、进餐、食谱等信息; 病人呕吐物、病人及厨工肛拭子; 剩余及留样食物、厨工用具棉拭子等210 份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1.3 分析方法
样品按《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 1] 等国家标准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致病菌的培养和鉴定。
应用SPSS 数据统计软件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1.4 诊断标准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人潜伏期、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GB 1) 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 /T80- 1996) 判断食物中毒原因。
2.1 流行病学调查
2.1.1 通过现场个案调查, 200 多个就诊学生中核实病例为185 人, 罹患率为11.9%
2.1.2 班级分布全校30 个班均有学生发生不适症状,男女均有发病, 无班级聚集性。
2.1.3 年龄、性别分布发病学生年龄在6~13 岁之间,平均年龄9 岁。185 名病例中男104 人( 56.2%) , 女81 人( 43.8%) , 男女性别比例为1.28 ∶1。
2.2 临床表现
病人以恶心、呕吐、腹痛为主要症状, 部分有发热、头晕、头痛或腹泻症状。其中有呕吐症状的183人, 呕吐次数1~12 次/d, 平均4 次/d, 以1~6 次为( 79.8%) ; 腹泻58 人, 腹泻1~10 次/d, 平均3 次/d, 中位数为2 次/d, 以1~6 次为主( 96.6%) 以稀、水样便为主;发热69 人, 体温在37.5~39.5℃之间, 中位数为38.1℃, 以低、中等热度为主( 91.3%) , 伴少数( 8.7%) 高热病例; 病人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3 实验室检测结果
在采集的病人肛拭、呕吐物、学校及配送公司留样食品、工具棉拭等样品中, 18 宗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6%。其中学校11 日留样的2 宗红豆糕( 课间餐) 、1 米饭( 中餐) , 公司11 日留样的1 宗豆浆( 课间餐) 、4 宗病人呕吐物等8 宗样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阳性。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潜伏期、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GB 1) 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 /T80- 1996) , 诊断确认该事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主要餐次是10 月11 日课间餐, 11 日午餐存在污染源二次暴露可能; 课间餐和午餐部分食物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 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 葡萄球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 是导致这 起中毒事件的直接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对该肇事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并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提出了建议。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流程及检测技术 熟悉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 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
3. 熟悉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
了解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摄入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
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
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是最典型、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 (1)潜伏期短,多为集体暴发 ,病势急剧,很快
形成高峰。
? (2)中毒表现类似:大多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即恶
心、呕吐、腹痛、腹泻。
? (3)发病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发病者必定食
用了某种有毒的食物,未食者不发病。
? (4)人与人之间一般无直接传染:发病曲线呈突然
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无传染病流行过后的余 波。
1)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了含有致病菌或其毒素的食品引起的
急性或亚急性疾病,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发病率较高而病死 率较低。有明显的季节性(5-10月最多)和地区性,常见的致病菌有 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肉 毒梭菌等。
2)有毒动植物中毒:误食有毒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不当,
未除去有毒成份的动植物而引起的中毒。如河豚鱼、有毒贝类、毒蕈、
木薯、四季豆、发芽马铃薯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3)化学性食物中毒: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摄入被其污染的食物
而引起的中毒。如金属及其化合物、亚硝酸盐、农药等。
4)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食用被产毒真菌及其毒
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如黄曲霉毒素、赤霉病麦、霉变甘蔗中毒。
? 日上午11时,家住某市城南区的李某出
现发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急诊入院。 体检发现:体温39.50C,腹部有压痛,大便为水样便, 带有粘液。 ? 此后,居住其周围的一些居民因同样的症状体征入院 就诊。到16日夜间12时,同辖区内共有59户,117人 因相似的症状体征到医院或门诊观察治疗。
? 据医师对每位病人的询问,发现所有病人在8月13 日
都有食过居住在该区的个体商贩陈某出售的自制酱马 肉,故医师立即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怀疑食物中 毒,要求疾病控制中心派人深入调查。 ? 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医师从8月13日到16日深入到医院 和病人家庭,了解发病情况,并采 集了大量的有关食 物,餐具及病人分泌物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分析。
? 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报告,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与
发病人员食入陈某自制的酱马肉有关。 ? 8 月11日晚,陈某将濒于死亡的老马拉回家中,在自
家院内屠宰剥皮,然后在一破漏的棚子里加工制作酱 马肉,周围卫生条件很差,生熟马肉均使用同一工具 和容器。从8月12日下午到13日凌晨共加工3锅100多 斤酱马肉,并置于盛过生肉和菜筐内,放在气温370C 左右的院子内,13日晨在路边出售。
? (1)发病率:进食酱马肉198人,发病186人,发病率93.9%,
住院及门诊观察人117人,占发病人数的59.1%。 ? (2)潜伏期:198例中毒患者中,潜伏期最短的为3小时, 最长的为84小时,71%的患者在12~30小时内发病。 ? (3)临床症状:病人主要症状为发烧、腹泻、头疼、头晕、 腹痛、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休克昏迷。患者发烧最低 37.50C、最高420C;76%的患者体温为38~39.50C;大便 多为水样便,带有粘液,腹部有压痛。 ? (4)治疗与病程:重者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维生 素C、地塞米松,轻型病人口服黄连素。大部分患者2~5 天痊愈,个别患者病程达2周。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范文九:24小时客服电话:010- 免费咨询热线:
食物中毒案例-公卫案例分析试题
题目:日,某校学生约450人在课间餐饮用瓶装消毒甜牛奶,饮用后
1.5~4小时内有232人发病。主要症状为剧烈呕吐,有的多达20余次;其次为腹痛、恶心。经治疗,病人全部康复。
问题:1.请设计一份个案调查表(主要内容)。 2.食物中毒应采集哪些样品? 3. 到达现场后,应进行的现场调查内容有哪些?
标准答案:1.个案调查表:(1)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2)发病情况(发病时间及主要症状等)及治疗情况;(3)发病前24~48小时内食物摄入情况;(4)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5)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人。
2.应采集的样品(1)剩余的甜牛奶(学校发剩的、学生喝剩的及领到未喝的,工厂库存的同一批号的);(2)病人的呕吐物、粪便、血液、尿液;(3)食品加工用具、容器的涂抹;(4)食品加工人员手涂抹。
3.现场调查内容(1)中毒病人和同一场所进餐者的个案调查(2)对可疑中毒食品加工场所的现场卫生学调查
范文十:海 峡 预 防 医学 杂 志
2 0 1 5年 2月 第 2 1 卷第 1 期
S t r a i t   J   P r e v   Me d , F e b   2 0 1 5 , Vo 1 . 2 1 , No . 1  
突发 事 件调 查 ?  
两起 细 菌 性 食 物 中毒 案 例 的分 析 与反 思 
史 志 瑛 
阳高 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 山西 0 3 8 1 0 0  
摘 要 :目 的
为 预 防 细 菌 性 食 物 中毒 的发 生 , 保 障 大 众 健 康 。 方 法  对 阳 高 县 2 0 1 2 -2 0 1 3年 发 生 的 2起 细 菌 性 食 
物 中毒事件进行剖析 。结果 球菌 , 后 者 检 沙 门 菌 。结 论
一 起食 物 中毒 为 多 家 农 户 食 用 死 猪 肉 引 发 , 发病时 间 1 ~4   d , 另 一 起 在 酒 店 办 酒 席 后  群 众 缺 乏 细菌 性食 物 中 毒 的 防治 知识 , 对 食 物 中 毒 发 生 后 果 认 识 不 足 。应 开 展 健 康 教 
发生 , 发病 时间为餐后 2 . 5 ~4   h ; 患者均表现恶心 、 呕吐 、 腹痛 、 腹泻 , 前 者 在 采 集 的 样 品 中检 出 沙 门 菌 和 金 黄 色 葡 萄 
育普及卫生知识 , 预 防 农 村 中 细菌 性食 物 中 毒 , 食 品 卫 生 监 督 机 构 要 加 强 对 熟 食 品 加 工 厂 及 厨 师 的监 管 。   关键词 : 食物中毒 ; 农村 ; 沙 门菌 ; 金 黄 色 葡 萄球 菌 ; 疾 病 控 制 
中图分类号 : R   1 5 5 . 3   文 献 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7 — 2 7 0 5 ( 2 0 1 5 ) 0 1 — 0 0 4 3 - 0 2  
食 物 中毒绝 多 发 生 在农 村 , 发 病 场 所 以 小 型酒 
店和 家庭 为 主 [ 1 ] , 2 0 1 2 -2 0 1 3年 , 我 县 发 生 两 起 细 
养 殖户 血液 标本 。检验结 果 为沙 门菌 和金 黄色 葡萄 
2 调 查 结 果 
菌性 食 物 中毒 , 中 毒人 数 多 , 虽 然 没 有死 亡 , 但 暴 露 
了一 部 分群 众卫 生 知识 缺乏 、 自我保 护意 识较 差 , 也 
反 映 出食 品卫生 监督 不 到位 的 问题 。本 文分析 两 起  中毒 事 件调 查资 料 。  
1   事件 
2 0 1 3年 8月 1 7日上 午 1 1时许 , 中心 接 到县 食  安 办通 知 , 辖 区人 民 医院收治 了 1 9 名 疑似食 物 中毒 
患者 。接 报后 立 即赶赴 现场 调查 。  
2 . 1   中毒 经过
2 o 1 3年 8月 1 6日中午 , 4 6人 在 大 
2 0 1 2年 6月 4 日下 午 1 7时许 , 本 中心 接 到 乡  
南街 某 酒 店 赴 宴 ( 置 办 酒 席 5桌 ) , 其 中 1 9 人  ( 4 1 . 3   ) 餐后 3   h相继 出现 恶心 、 呕吐 、 腹痛 、 腹泻 ,   并人 住 区人 民医 院
, 经 用抗 生素 及对 症治 疗后 , 病人  症状 很快 好转 , 2 3日上午 均 治愈 出 院 。   2 . 2   流行 病 学调 查  首 发 病 例 于 下 午 3 : 0 0左 右 
镇 防保 医生 电话 , 报 告某 村 发生 食物 中毒 , 接 报后 立 
即组 织 流调 和 检验 专 业 人 员 , 会 同卫 生 监 督 所 人 员  赶 赴现 场展 开 调查 。  
1 . 1   中毒 经过  经 调查 中毒 患 者 均 食 用 了村 里 某  养 殖户 出售 的猪 肉 。该 养 殖户 将相 互 撕 咬而亡 的猪  肉出售 , 共 出售 1 2 8斤 , 涉及 3 4人 , 发病 1 9例 。经 
医院对 症 治疗 后 , 患者 症状 很 快好 转 出院 。   1 . 2   流行 病 学调 查  首 例 患 者 6月 1日中午 在 家  中进 食 该 猪 肉 , 下午 3 : 5 0发 病 , 就诊于村卫 生所 ,   经用药症状 无缓解 , 4 日转 人 县 人 民 医 院 。 症 状 :  
出现恶 心 、 呕吐( 1 0余 次 ) , 后出现腹泻 ( 7 ~ 9次 ) 、   腹痛( 上腹 部 ) , 大便 为 稀 水样 , 下午 4时许 入 院 , 出  
现 头晕 随后 昏迷 4 ~5   h , 体温 3 7 . 5℃ , 给予 吸 氧 和  静 滴对 症 治 疗 。1 9例 患 者 主 要 症 状 为 恶 心 、 呕 吐、   腹痛 、 腹泻 ( 水样便 , 2 ~ 5次 居 多 ) , 发 病 时 间为 3 :   O 0至 4 : 3 O , 患 者 中 6男 1 3女 , 平均 3 5岁 ; 1 5及 1 6  
发热 3 8 . 3℃ 、 乏力 、 手 关 节疼 痛 、 腹痛( 脐 周 阵痛 ) 、   腹泻 ( 6 ~ 7次 / d , 水样便 , 开 始黄色 后转 为绿色 ) 、   头 晕 和 四肢 末 端 疼 痛 。其 孙 女 ( 4岁 ) 表 现 呼 吸 急 
促、 发绀 、 面 色潮 红 和 抽 搐 。截 至 4日晚 1 O时 , 共 
日早餐 均 无 共 同 用 餐 史 , 故 确 定 中毒 餐 次 为 1 6日   午 餐 。当餐 的 主 要 食 物 为咸 鱼 、 海蜇、 牛健 、 蟹 宝、  
烤羊排、 甲鱼 、 八 宝饭 、 牛 肉、 鸡 肉、 鸭脖 、 口蘑 、 凉 拌  牛唇 、 鸡 肉汤 、 炒 虾仁 、 鲑鱼 、 油糕 、 烧麦 、 凉拌木耳 、   芦 荟 和拌 凉 粉 。  
发病 1 9例 。发 病 日期 : 1日 8例 , 2日 6例 , 3日 3  
例, 4 日 2例 , 5例 未 及 时 就 诊 , 自己在 家 服 用 止 吐 
止泻药 。  
2 . 3 采样 及检 验 结 果  采 集 酒 店 当 日中午 的 留样  品( 2 O份 ) 、 自来水 样 1份 , 病 人肛 拭 1 2份 进行 细 菌  学 检验 , 在 牛 肉和凉 拌 牛唇 中检 出沙 门菌 。  
2 . 4 现 场卫 生 学调 查 该酒 店 证 照齐 全 , 但 加 工 间 
1 . 3 采 样及 检 验 结 果  对 吃 剩 的
熟 肉 和 未加 工 的  生 肉采样 , 对 就诊 病 例采 集血 液 和粪便 标 本 , 并 采 集 
作者简 介 : 史志瑛 , 硕士 , 工 程 师 。专 业 : 食 品卫 生 
卫 生 条件差 , 当 日白天 的气 温 超 过 3 0℃ , 冰箱 内 生  熟 混放 , 餐 具洗 刷 与蔬 菜清洗 为 同一 池 , 变 质原 料 尚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 0 1 5 年 2月 第 2 1卷 第 1期
S t r a i t   J   P r e y   Me d , F e b   2 0 1 5 , Vo 1 . 2 1 。 No . 1  
未清 除且 与新鲜 原 料 混放 , 加工 好 的冷 菜 直 接放 于 
台上 , 生熟 刀案 、 容 器无 明显标 记 , 造 成交 叉污 染 。  
3 讨 论 
3 . 2 加 强食 品 卫 生监 督 和 技 术指 导  事 件 2发 生 
在酒店 , 该 酒店虽 证 照齐全 , 但食 品加 工 间卫生 条件 
不符合 要求 , 未对 生熟 食 品分开存 放 , 洗碗 池与洗 菜 
池分 开 , 变 质原 料 与新 鲜 原 料 混 放 。卫 生 监督 部 们 
上述 两起均 是 典 型 的细 菌 性 食 物 中毒 事 件 , 特 
点是 起 病 急 、 症状 典型 ( 均有 恶心 、 呕吐 、 腹 痛、 腹 
应 加强巡 回监督 与技术 指 导 , 发现 问题 及 时整改 ; 应  加强食 品 制作过 程 的监 督 与 技 术 指 导 , 规 范加 工 场 
所 的配 置 , 严 防生 、 熟交 叉 污 染 . 力 Ⅱ 强 对厨 师 的卫 生 
泻) , 虽未 发生死 亡 , 但存在 问题 应 引起重 视 。   3 . 1 农 村是 食 源性 疾 病 防控 的 薄 弱 环 节  事 件 1   发生 在农 村 , 患 者系食 用死 猪 肉发病 , 说 明村 民食 品  安全 意识 不强 ; 患者 均有 恶 心 、 呕吐、 腹 痛 和 腹泻 的 
症状 , 有个 别未及 时 就诊 , 说 明村 民对 食物 中毒 后果 
知识培 训 , 并 定期 体检 ; 应加 强对 农村 宴席 的监督 管  理, 防止 肠 道传染 病 的发生 L 4 ] 。  
3 . 3   增 强传 染病报 告 意识  应 继续 加强 培训 , 提 高 
法定报 告人 及 医疗机构 报告 食物 中毒 的 自觉 性 和主 
动性 , 一 旦 发现 中毒事件 要 及时 上报 。  
参考 文献 
[ 1 ]黄 兆 勇 , 唐振 柱 , 陈兴 乐 , 等. 2 0 0 0 -2 0 0 5年 广 西 重 大 食 物 中毒 流 
认识不 够 。应利 用 各 种 宣传 形 式 , 针 对 性 地 宣传 食 
品卫 生常 识 , 教 育群众 不食 用来 路不 明 的食 物 , 提高 
识别食 品原料 污染 和变质 的能 力 ; 改 变“ 不 干不 净吃 
了没 病 、 小 毛小 病不 成 大 病 ” 的错 误 想 法 , 一 旦 出现  食物 中毒 症 状 , 及时就医l z   ; 改 变 村 民聚 餐 食 品制 
行 病 学 调
查 分析 [ J ] . 应用预防医学 , 2 0 0 6 , 1 2 ( 5 ) : 2 8 3 — 2 8 6 .   [ 2 ]缪 国 忠 . 2起 家 庭 因 细 菌性 食 物 中 毒 造 成 死 亡 病 例 的 分 析 [ J ] . 医  学动物防制 , 2 0 1 1 , 2 7 ( 7 ) : 6 6 2 — 6 6 4 .   E 3 2张 爱 群. 农村食物 中毒 的原因及 防治对 策E J ] . 中 国初 级 卫 生 保 
健, 2 0 0 7 , 2 1 ( 2 ) : 7 2 .  
作、 贮 存 时 间 过 长 和 一 餐 多 次 食 用 的 不 良饮 食 习 
惯[ 3   ; 告知 尽量少 吃或 不吃 生食 品 , 烹 调时要 煮熟 煮 
透 。应将 农村食 品安 全 纳入 农 村 公 共卫 生 范 畴 , 加  大食 源性 疾病 主动 监 测力 度 , 及 时发 布 食 源性 疾 病  高发 季节 和高危 食 品 的公 共 卫 生 预 警 , 减 少农 村 食 
物 中毒发 生 。、  
E 4 3卫 秀 连 . 两 起食 物 中毒的 调查 分析 口] . 实 用 医技杂 志 , 2 0 0 6 , 2  
( 1 3 ): 6 1 7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4 — 2 8 : 修 回 日期 : 2 0 1 4 — 0 7 — 0 4  
责 任编 辑 : 方 林 
突发事 件 调查 ?  
起 院 内感 染 引起 麻 疹 暴 发 的调 查 
张智 , 朱丽君 , 孙 迎春 
沈 阳市 疾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 辽宁 1 1 0 0 3 1  
摘 要 :目的 析 。结 果
调查 一起 院 内感 染 引起 麻 疹 暴 发 的 原 因 , 为 制 定 控 制 措 施 提 供 依 据 。方 法  用 描 述 流 行 病 学 方 法 分  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 2 8 2例 中 发 病 1 4例 ( 5 . 0   . o 4) , 疫情 l 1 月2 6日至 1 2月 2 3日, 持 续 近 1个 月 , 并 
出现 第 3 代 病 例 。疫 情 暴 发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麻 疹 病 人 未 能 早 期 诊 断 并 隔 离 治 疗 ; 医 院布 局 不 够 合 理 , 内科 与 康 复 1科 、   康复训练室 、 儿 童 活 动 室 为 同层 , 楼 道和电梯共用 , 病人 间接触传播 , 导致后 续病例不断增加 。疫情发生后 , 经 应 急  接种等综合措施 , 疫情得到控制 , 患 儿 均 治 愈 出院 。结 论 加 强 院 内感 染 管 理 对 控 制 传 染 病 疫 情 有 重 要 作 用 。综 合 
医 院 的 科 室 布 局 应 综 合 考 虑 各 种 因素 , 合 理 布 局 。做 好 日常 消 毒 防 护 , 发 现传染 源尽早 隔离治疗 , 同 时 采 取 综 合 防 
控措施 , 避免暴发疫情的发生 。   关键词 : 麻疹 ; 疫情暴发 ; 院 内 感染 ; 疾 病 控 制 
中 图分 类 号 : R   5 1 1 . 1   文献 标 志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 2 7 0 5 ( 2
0 1 5 ) 0 1 - 0 0 4 4 - 0 3  
传染 病 报告管 理 系统数 据显示 , 沈 阳市 2 0 1 3年  麻 疹发 病率 较 2 0 1 2年 升高 了 1 0 . 7倍 。病 例流 行 病  学 调查 发现 , 儿童 病 例 中有 5 4 % 的患 者 发 病 前 7 ~ 
2 1   d有 明确 医院就 诊 史 , 感染 者 多 来 自综 合 医 院 的 
发 热 门诊  。2 0 1 3 年 1 2月 初 , 沈 阳市 皇 姑 区 C D C   报 告某儿 童 医院有 多名 脑瘫 患儿在 住 院康复 治疗 期 
间感染麻 疹 , 市 C D C接 到报 告后 即组织 人员 前往 调 
第一作者简介 : 张智 , 主 任 医 师 。专 业 : 疾 病 控 制 
查, 发现 住 院康 复 治 疗 的脑 瘫 患 儿 2 8 2人 中, 有 1 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呕吐腹泻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