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结果血液流变学检测仪器结果这几样高怎么办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某市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积分:480
内容提示:某市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4:04:3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某市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分析
官方公共微信& 某市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分析
某市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南宁市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检测各指标情况。方法采用SA9000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对486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分析各检测指标。结果 4863例健康体检者中全血黏度各切变率1S-1、5S-1
【题 名】某市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分析
【作 者】马升俊
【机 构】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广西南宁530031
【刊 名】《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 第8期 201-203页 共3页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群 血液流变学 结果分析
【文 摘】目的了解南宁市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检测各指标情况。方法采用SA9000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对486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分析各检测指标。结果 4863例健康体检者中全血黏度各切变率1S-1、5S-1、30 S-1、50S-1、200S-1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4.23%、13.63%、9.11%、8.90%、8.02%;血浆黏度异常检出率为0.84%。全血低、中、高切变率黏度均异常占10.84%,在≤35岁年龄组异常率为3.92%,在35~55岁年龄组异常率为9.23%,在≥55岁年龄组异常率为16.88%。结论南宁市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异常检出率较高,应重视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对预防疾病或减轻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结果分析
上一篇:暂无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108例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2014年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积累经验。方法 随机抽取自2011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血液流变学检测的高血压患者共108例,作为高血压组;同期组织了体检健康、自愿参加检测的共108人,作为健康组也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两组之间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在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方面,如高低切变率全血黏度、全血高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对高血压患者应当高度重视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密切关注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及早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治疗防治措施,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中国论文网 /6/view-6661297.htm  【关键词】 高血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预防;血栓性疾病   文章编号:(2014)-02-1152-01   血液流变学这一概念,最早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被提出,它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其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例如血液的流动性、变形性、凝固性及粘滞性、血管的流变性等;而且血液流变学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手段,对多种疾病、甚至亚健康状态的诊疗、监测和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为进一步研究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检测之间的关系,现将108例接受血液流变学检测的高血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与同行共同交流,达到积累经验的目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患者共108例,按照相关诊断标准[1]予以确诊。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1.2岁,上述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同期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了108名体检健康的人员,其中男性71例,女性37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2.4岁,上述人员作为健康组。   1.2 方法 对所有人员使用肝素抗凝负压管,在空腹状态下采取静脉血,每人采集4ml,用于测试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等指标。测试仪器为北京中科富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LG-R-80B血液粘度仪,以及该公司配套生产的清洗液及质控品。   对所有人员使用内含0.4ml3.8%的枸椽酸钠抗凝剂的标准真空血沉管,在空腹状态下采集1.6ml静脉血,以便用来测试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测试仪器为由(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SD-100型红细胞压积及沉降率测试仪。   为避免影响测试结果,所有参与血样采集的人员,在采集前7天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3天前不可服用有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对抗凝不完全的血样不得投入测试,仪器的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1.3 数据处理 数据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方差的方式表示,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数据处理,用t对两组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检验。   2 测试结果   经统计,两组人员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见表1、表2。   从表1及表2统计情况看,高血压组患者与健康组人员在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方面,如高低切变率全血黏度、全血高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3 讨 论   高血压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观察发现,大部分高血压病人不仅在舒张压、收缩压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数值,而且经血液流变学检查具有高粘滞血症、红细胞高聚集性等特点,从而充分说明了高血压患者罹患高血压后,在血液粘滞度指标方面也呈现出增高的现象,是高血压病人主要的病理性变化。原因在于红细胞数量的增加、红细胞膜改变或者红细胞质异常变化等,使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多,从而提高了血液的黏稠度,另外,像血浆蛋白成分改变、血浆蛋白异常、血浆蛋白分子形态变异等,也可能会造成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的阻力加大,致使血液黏度增高[2]。有大量实验已经证明,血流状态、血液成分的改变对血栓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3]。   血液流变学性质发生异常后,将不可避免的对人体内的血液循环造成障碍,其中血液黏度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该指标的低与高反映了血液运输状况的优劣或者反映了血液供应数量的多少。当血液黏度增加后,血液在血管内循环组阻力加大,减慢了血流速度,必然导致器官和组织,尤其是微循环系统血液灌流量的下降,从而导致缺血及缺氧,对组织的代谢及正常功能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产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相关研究表明,多种心血管疾病在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前,血流变指标往往会有一种或多种已经发生了异常,对血液流变性进行检测的意义之一就是可以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或防治提供一定的预报性资料。当然,血流变指标的检测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能单独作为疾病的诊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对某一疾病的确定尚需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其他项目共同判定。   综上所述,在临床实践中,高血压患者应当高度重视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密切关注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及早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治疗及防治措施,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等.内科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2] 程宗佑.Ⅱ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外医疗,):22.   [3] 王秋萍,等.715例脑梗塞画着血液流变学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6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