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加大我县城乡医疗求助专项资金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度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县专项资金投入使用情况汇报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关于XX县专项资金投入使用情况的汇报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日)尊敬的调研导组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中共砚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调研组各位领导光临砚山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县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砚山县专项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砚山基本县情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全县国土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2个农场,共93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128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等十余种民族,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45.07万人。近年来,砚山县社会经济呈现既快又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实现260996万元,同比增长1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08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785万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04324万元,同比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86887万元,同比增长14.1%。财政总收入实现18214万元,同比增15.4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1539万元,同比增长20.9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1721万元,同比增长2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152637万元,同比增长16.5%。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砚山初步形成了以三七、烤烟、辣椒、蔬菜、花生为主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构建了矿冶、建材、化工、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组成的多元化工业发展模式。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50公里,建成四车道高速公路67公里和两条二级公路;文山机场建成通航;城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县城总面积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扩大到6平方公里,全县城镇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1.4平方米;电力电信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建成省州110KV变电站7座,35KV变电站8座,总变电容量44.7万KVA,为工业发展奠定了能源基础;程控电话覆盖全县11个乡(镇)和78%的村民委,国道、省道沿线移动电信基本无盲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得到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初步得到协调发展。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一)中央和省补助专项资金到位情况2006年,砚山县共收到上级专项补助资金7141万元,其中:上级一般预算补助6942万元(中央补助资金1329万元、省级补助资金5174万元、州级补助资金439万元)、上级基金预算补助199万元,全年实际拨付资金7141万元,拨付率达100%,其中拨付乡镇资金96万元、拨付主管部门资金7045万元。月上级专项补助4313万元,资金实际拨付4313万元。对上级专项补助资金,我县严格按照资金补助范围、补助标准及时拨付,按专款专用的原则拨付到有关用款单位,无欠拨、未拨的专项资金。(二)财政支持“三农”投入情况财政的“三农”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2000年以来,国家财政支持“三农”的政策不断创新,力度不断加大,范围不断拓宽,农民受益程度越来越大。2006年度,全县财政支持“三农”的各种投入资金达23374万元,同2005年资金投入20398万元增长25%,增加4676万元,其中:中央投入资金4747万元、省级投入资金2972万元、州级投入资金207万元、县级投入资金15447万元(主要包括农林水、教科文体及社会保障等县级安排的人员支出)。2007年县年初预算安排“三农”投入资金1483万元,比2006年县年初预算安排增长67%,增加600万元,增加的项目主要是抗旱经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旱地水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县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以上资金的投入,对增加我县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和消除农村贫困,建设我县新农村起到了很大作用。(三)重点项目专项资金投入使用情况2006年度,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到位11707万元,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农林水、行政政法、教育等专项资金补助项目。今年1至8月,全县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到位5476万元,主要包括:教育项目、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等项目资金。主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如下:1、社会保障专项资金2006年我县共收到中央和省对社会保障专项资金2055万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资金、再就业补助资金、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城市最低生活补助资金、五保户补助资金、自然灾害补助资金、城市医疗救助等专项补助。社保重点项目资金的安排,切实解决了我县2443人企业退休人员工资、拓宽下岗职工就业渠道、发放我县低保对象人的生活补贴及卫生建设、防治防疫等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2、各项“支农”、“惠农”专项资金(1)粮种补贴、退耕还林现金、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按相关“支农”、“惠农”政策规定,我县及时兑现了全县42156户粮种补贴80万元,加快了我县粮种推广,提高了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了及时足额发放退耕还林现金补助资金,县财政及时将补助资金拨付到乡(镇)财政所,由乡(镇)组织兑现到退耕农户手中,切实保护了退耕农户利益,让广大农户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政策带来的实惠,2006年兑现退耕还林现金96万元;根据省州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粮食市场化改革,让退耕农户真正得到实惠,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退耕还林(还草)供应粮食改为直接补助现金方式,2006年度全县应供应粮食的退耕还林面积4.6万亩,全年共兑现退耕还林粮食折现补助资金966万元、粮食调运费138万元,使我县退耕农户真正得到了实惠。(2)计划生育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一次性奖励金114.8万元,其中:省级91.84万元、州级2.352万元、县级11.48万元,我县配套资金按上级要求及时足额划拨到邮政部门。全县共1182户家庭享受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一次性奖励金,该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封闭运作,没有违规操作现象,有效地促进了生育水平的降低和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业人口独生子女义务教育“奖学金”补助经费20.072万元,其中:省级16.02万元、州级2.026万元、县级2.026万元,财政部门按上级要求将资金及时足额划拨到计生部门。资金到位后,计生部门按照“三公开、三公示、一评议”的原则,严格把关、审核,共有1129人农业人口独生子女享受了教育奖学金,该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没有违规操作现象,调动了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促进了“奖优免补”工作的落实;2006年计划生育手术补助经费47万元,财政部门按上级要求将资金及时足额划拨到计生部门。我县按照“人性化服务、零距离接触”的工作理念,提供“安全、及时、有效、免费、方便”的优质服务,该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没有违规操作现象。全县计生服务站(所)共施行计划生育手术6964例,其中:放环4873例、女扎1例、男扎19例、人流238例、药流76例,切实降低了生育水平,扎实推进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3)教育专项资金。2006年我县共到位中央省级教育专款1839万元,主要包括:春秋季学期免除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资金644.76万元、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346.4万元、中央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285.84万元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对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杂费的免除,公用经费的补助,免费教科书的发放,寄宿生生活费的补助,校舍维修改造项目的实施等,为巩固“两基”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成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4)财政扶贫专项资金859.05万元。实施的项目包括:①易地扶贫安置项目资金121.05万元。我县2006年的易地扶贫安置项目涉及者腊乡太阳平自然村和八嘎乡么矿两个自然村易地安置55户共250人,到目前项目全部实施结束,项目严格按项目计划批复实施,项目资做到专款专用,55户共250人按时都迁入新居,项目区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条得到改善,人民安居乐业。②小康村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我县2006年小康村建设项目包括10自然村(组),每个自然村(组)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村中道路建设、居住房屋改造,人畜饮水、科技活动室、沟渠配套建设、村容村貌建设等,项目已按时、按质、按量圆满完成投资计划,产生很大社会效益,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居住条件、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③温饱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315万元。我县2006年度的温饱示范村共21个自然村(组),每个自然村(组),投财政资金1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村中道路建设、居住房屋改造,人畜饮水、科技活动室、沟渠配套建设、村容村貌建设等,项目已按时、按质、按量圆满完成投资计划,产生很大社会效益,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居住条件、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④以工代赈项目资金:2006年省州下达我县以工代赈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401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323万元,地县配套78万元。劳务报酬31万元。具体资金使用情况为:海子边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计划投资215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174万元,地县配套41万元。劳务报酬17万元。计划中低产田改造3000亩,建沟渠4公里,蓄水池660个,蓄水19800立方米。该项目于年初开工建设,截止8月份,已建成旱地水窖433口,开挖土石方19446.03立方米,土方回填2987.7立方米,C20混凝土2771.2立方米,钢筋制安32721.81立方米。完成工程投资152万元。该项目的建设成,年增产粮食15万公斤,项目覆盖1个乡镇1个村委会,1653人。阿绞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计划投资186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149万元,地县配套37万元。劳务报酬14万元。计划中低产田改造1800亩,建蓄水池600个,蓄水18000立方米。该项目区普遍缺水,施工地点取水十分困难,取水距离均在6-10公里,为避免因施工用水造成当地人畜饮水紧张,拟在9月底至10月初在当地水淹凹塘有水可取的时段组织施工。该项目建成后,将年增产粮食9公斤,项目覆盖1个乡镇1个村委会,2952人。(5)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2006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647万元,实际到位资金647万元,占计划投资100%,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到位3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到位157万元、自筹资金到位140万元。实际支出647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沟渠、管道、机耕路、土壤改良、科技培训等方面支出和生态治理项目区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沼气等建设支出。通过对0.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使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为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实施生态治理项目,可增加森林面积0.82万亩,使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从原来的19%提高到20%。同时项目建设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自己家园的意识。(6)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80万元,其中:2006年到位50万元,2007年到位30万元,上半年己使用15万元。在资金的管理使用上,我县严格按照文财农[2004]66号文件要求,遵守《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使用。2006年全县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10922人,其中:有组织培训输出5025人(全年共组织培训农民工58期),帮带输出5897人,年平均实现务工收入5760万元。月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8749人,其中:有组织培训输出2268人(共组织培训农民工23期),实现务工收入3490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加快了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的步伐。3、少数民族地区专项资金43万元。包括:(1)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万元,属维摩乡海子边村民委白石岩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资金。根据示范村建设的目标和规划,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在示范村建设过程中,砚山县民族宗教局鉴于白石岩村的实际情况,在帮助该村理清经济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历时半年,总投资43.45万元,其中:省级补助专项资金3O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3.45万元。建成入村大道600米;村中主道800米;入户道路1100米;学校进校道路80米;新建成科技活动室70平方米,并配备15套课桌椅、2套办公桌以及广播器材一套;新建公厕1间;完成19户农户3188平方米房屋翻新(墙体粉刷);新建标志性寨门1座;宣传栏4块;安装闭路电视45户;在房前屋后发展经济林果50亩;开展各类科技培训4期300余人次;实施封山育林500亩,美化村容村貌;充实村治安巡逻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平安村”“无毒村”和“和谐文明村”建设活动,各套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2)2006年度省级民族机动金项目资金13万元,专项用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其中:①民宗局用于协调民族关系资金5万元,针对我县的实际,县民宗局利用各乡镇的赶集天和各民族的节假日,以各种不同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视订制和印发备种宣传资料1万余份,举办少数民族培训班3期150人次,到宗教工作重点村召开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座谈会3场次,通过大量的宣传和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和备族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则观念有了一定的提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点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帮助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为阿猛镇安来村修建水池一个,解决了49户242人、40头大牲畜的人畜饮水问题;为者腊乡下布崩村修建水池一个,解决了85户350人、300头大牲畜的人畜饮水问题;为干河乡凉水井小学新建场地一块;为平远镇的红果树村硬化乡村道路800米解决300余户近千人的行路问题,使各族群众充分体会和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②者腊乡老龙小学建设补助省级配套8万元,已拨付至县教育局,由县教育统一安排使用,目前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省级配套部分建筑面积114平方米,解决了140名学生校舍问题,校舍的建成改善了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生活条件。(四)农民补贴网建设、一折通工作情况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财政部据推进中国农民补贴网建设进一步加强种粮农民补贴管理的通知》(财建[号)和有关规定,为了确保我县财政直接补贴农民资金的安全,实现对农民补贴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认真落实我县“支农”“惠农”政策,做好宣传工作,把惠农“一折通”宣传到全县各村各户,做到家喻户晓,及时采集农户基础信息,做好农民补贴网数据录入及评审工作,并根据省、州要求按时按质上报,并通过评审。此次农民补贴网数据录入户数以有耕地的农户为基础,共涉及全县11个乡(镇)103个村民委90000户农户。从2007年开始实行“一折通”发放管理,由财政部门委托金融机构采用“一折通”专用存折,做到一户一折,并由乡(镇)财政所将补贴资金存折发放给农民。我县2007年粮种补贴资金、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已通过惠农“一折通”及时发放给农民,此次共发放资金粮种补贴资金80万元,涉及农户55128户,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资金950万元,涉及农户8人。三、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情况(一)转移支付分配使用情况1、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分配使用情况2006年,上级下达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补助1276万元,其中:中小学教师工资转移支付补助272万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国发[2003]12号)精神,保证我县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我县对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安排按统一规范、公正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分配,2006年主要安排以下方面: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支出272万元、乡镇转移支付补助455万元、村级转移支付补助419万元(解决村民委干部补助185万元、村小组干部补助234万元)、对乡镇特殊困难照顾补助130万元。2、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的分配使用情况为缓解县乡财政的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州高度重视,2006年省下达我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433万元,其中:政策性、均衡性补助3189万元;“两奖一补”15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202万元;60年代精简人员补助27万元。我县资金主要用于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解决机构运转困难的问题。日,县财政局已在县十三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向县人代会报告该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就其他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情况向人民代表作了汇报。按照补助资金的管理要求,为充分管好、用好资金,经县委、县人民政府讨论通过后,对3433万元的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安排项目为:(1)年初安排用于全县的工资和机构运转支出2981万元。(2)解决社保专项资金欠账150万元。(3)解决部门经费缺口128万元。(4)解决乡镇机构运转经费困难经费补助46万元。(5)解决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费80万元。(6)解决专项经费21万元。(7)解决60年代精简人员提高补助标准27万元。上述共计安排各种支出3433万元。这些资金的安排,解决了我县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解决机构运转困难的问题,切实缓解了我县县乡财政困难。3、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安排情况按文山州财政局文财预[号文件精神,州财政局下达我县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资金482万元,该项补助为上级对我县的财力补助,构成我县的可用财力,按文件要求,我县实际安排482万元,具体项目:一是按上级要求安排专项支出121万元。二是县级安排各项支出270万元,主要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期工作经费30万元、解决抗旱经费50万元、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经费25万元、听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县级配套资金10万元、1794人退休人员生活补助月人均提高160元增加支出57万元、解决安全等工作经费98万元。(二)编制实名制管理情况我县在乡镇机构改革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加,凡是机构、编制的增减均严格按工作程序报州编办进行审批,以确保乡镇编制5年内只减不增;在人事、经费保障方面,2006年底我县进行了公务员实名登记,并上报省审批,在经费保障上,由于我县财力困难,暂不能保确全面实行按编制核拨经费管理制,而是实行按编制内实有人数核拨财政经费的办法执行。思路和做法:1、规范设置内设机构,严格控制机构设置和机构升格,严防机构膨胀和臃肿。一是对全县各机关现有的内设机构进行全面清理。对各行政部门和县政府直属事业部门的内设机构无需设置的、机构职能性质重复的和可以进行内设机构合并的进行调整;对某些机构职能逐步减弱的采取与其他内设机构合并的办法进行合并。逐步减小、规范机构和内设机构的设置。二是对全县机构格局进行清理。对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和内设机构的机构格局有升格与国家法规规定不符的该调整的调整;对不符合规定低职高配领导的要给予纠正。通过规范清理整顿,可在严格控制机构设置和机构升格,严防机构膨胀和臃肿的同时,规范领导职数设置和减少人员编制占用数,缓解我县人员编制紧缺的压力,从而起到精减机构编制、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服务效能、减轻财政压力、促进砚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2、规范机构编制审核制度,合理设置、调整机构和核定、调整人员编制。在机构的设置、调整机构和核定、调整人员编制工作程序上,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机构设置、编制核定的工作程序进行,维护好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在机构编制管理上的权威性。避免多部门多机构行文审批,造成机构编制重复审批和重复设置,致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混乱的现象产生。3、严格按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职能进行分类管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2003年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县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工作。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性质进行分类,对具有全公益性服务性质的事业单位,财政全额供养;对具有部分全公益性服务性质的事业单位,财政实行差额供养,并逐步进行市场运作;对具有企业性质的事业单位,与财政供养脱钩,进行市场运作,收回人员编制。4、加强在职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缩短单位知识更新周期。加大对在职人员再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适时开展业务培训、专业深造、脱产学习、学历教育等方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请专家到各单位开展业务讲座,有针对性的进行传帮带;加大对口帮扶的力度,每年送一批学员到发达地区跟班学习,逐步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缩短单位知识更新周期。(三)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根据云政办发[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等4个配套文件的通知》精神,2005年初,县人民政府与省财政厅签订了《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财政考核目标责任书》,为将省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精神落到实处,确保我县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不断推进县域经济取得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以砚政办发[2005]94号《关于印发现山县县域经济考核指标分解及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下发各有关部门,将省对我县考核的10项大指行具体分解为23个小指标,层层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2006年以砚政办复[号文件《关于对县级领导班子及财税部门考核激励机制奖励办法》对县级领导班子、县财政局、县国地税部门的税收任务实行考核激励机制。按政办发[2005]96号《砚山县县域经济乡(镇)考核奖励办法》精神,对乡镇的考核实行包干考核奖励机制,包干考核奖励的主要内容为各乡(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财政支出、当年财政收支平衡情况、财政供养人员控制情况等综合指标。2007年,县委以砚发[2007]18号文件《关于对全县2007年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前期工作项目实行挂钩责任制考核的通知》对重点项目进行挂钩考核,即县委、县人民政府确定的2007年涉及工业、农业、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社会发展方面20个重点建设项目和5个重点前期工作项目,由有关县级领导、县属部门、乡(镇)和企业,按领导责任、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实行挂钩负责。这些激励机制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各级各部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及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情况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我县成立了砚山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教育局,组长由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担任,成员由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局、人事局、城建局、审计局等9个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管理的领导。确保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根据省州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砚山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砚山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的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砚山县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砚山县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办法》《砚山县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砚山县关于进城务工子女在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工作的通知》、《砚山县关于做好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的通知》、《砚山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杂费、公用经费按照年初在校学生预算补助标准到乡(镇),由中心学校提出用款计划,报教育主管理部门审核,再报财政局审批,最后拨付到乡(镇)财政所教育专户,乡中心校对下属学校实行报账制,在资金的使用上,严格执行预算科目,基本做到不超标。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作,确保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下拨到各学校,初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各学校都按月发放到学生手中,小学半寄制班实行集中开伙,共同享受。为使有效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加大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每年教育、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都要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五)财政对村级组织干部报酬、公用经费的补助政策及实行情况按砚政通[2002]25号《关于适当提高村民委干部岗位补贴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2006年7月前,我县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主任补贴标准为每月350元,副支书、副主任(含文书)岗位补贴标准为每月320元。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关于适当提高村干部岗位补贴补贴标准的通知》精神,自2006年7月起,全县村干部岗位补贴补贴在原来的基础上每人每月提高100元,即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主任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月350元提高至450元,副支书、副主任(含文书)岗位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月320元提高至420元。对村小组干部办公经费的补助,我县按实有村干部人数每人每年150元纳入财政预算。对村小组干部的补助,我县自2004年起按每人每月50元补助村小组干部补贴,每个村小组每年补助办公经费100元。(六)整合部门资金主要做法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的调控能力,增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整体效益,我县对部门专项资金的整合主要是扶贫、水务、林业和畜牧等项目资金整合,主要做法:1、强化职责,明确责任一是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二是明确项目实施单位和挂钩联系单位工作职责,搞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确保项目建设的有机协调运转,防止各吹各打、各行其是;三是组建扶贫工作队,分人分片包干示范村、农户,使项目建设做到上有人管、下有人抓,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制定建设项目考核管理办法,将项目建设纳入单位和个人年终考核范围。2、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在项目规划中,坚持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搞好项目规划。一是从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入手,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各个示范村不同情况,项目建设各有侧重,依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规划;三是搞好“一村一品”建设,着力解决群众“钱袋子”问题。在项目规划及实施过程中,实行整村推进战略,每村找准一门当地容易接受,普及面广的长效经济发展项目,搞“一村一品”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3、统一标准,确保质量一是统一国家物资补助标准;二是统一设计图纸和建设标准。在小水窖、沼气池、厩舍改造等方面,分别由水务、林业和畜牧等项目实施单位统一绘制施工图纸,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施工,确保项目建设的规格和质量;三是统一物资采购。水泥、砖等大宗物资由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采购,零星物资按建设需要由实施部门及乡政府、工作队采购,报采购中心备案;四是统一群众负责部分的资金数额及投工投劳类别,让群众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四、专项资金的管理情况近几年来,我县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在县财政部门成立了专项资金管理组,专门负责对全县的专项资金进行跟踪问效,强化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报县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力争做到从源头控制资金的违规使用,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在管理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领域:一是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较为滞后,目前的管理大多为事后监督,财政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支出监控手段。二是部门上下级往来资金有待规范,财政部门难以掌握部门间直拨专项资金的安排配套使用情况,不利于监管。三是部分项目资金投入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农户自筹资金,由于农户自筹资金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实施。工作建议:一是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动态监控系统,通过制度规范和结合“金财工程”建设,搭建监控系统平台,对每一笔专项资金的使用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上下监控,做到上级部门能监控下级资金的管理使用,同时,部门资金的使用应与纪委监察、审计、人大等部门的系统实现对接,改变目前的事中、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二是为使专项资金使用取得更好的效率,应结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相应调整专项资金下达方式,以经常性或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资金形式下达,并对地方政府明确提出安排政策需达到的目标,提出相应绩效评价的标准。>>>>县专项资金投入使用情况汇报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本文永久链接:
上一篇范文: 下一篇范文:
按栏目筛选
        
工作汇报热门范文
[<font color="#FF]
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