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睑板腺癌手术多久恢复还能活多久

→ 睑板腺癌的症状有哪些?
睑板腺癌的症状有哪些?
健康咨询描述:
我爷爷的左眼角下眼睑那里有一个红红的肿块,摸上去硬硬的,还在慢慢变大。我在网上问了一下,很多人说是睑板腺癌。我现在想确认一下。希望得到的帮助:睑板腺癌的症状有哪些?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帮助网友:105称赞:9
&&&&&&睑板腺癌的症状:&&&&&&1.多见于老年人上睑,为原发于睑板腺的恶性肿瘤。睑板腺癌多数病程缓慢,初发时无明显自觉症状,偶尔发现眼睑有肿块,边界清楚,无压痛,肿块与表面皮肤无粘连。结膜表面粗糙,其表面常有黄白色斑点。&&&&&&2.早期与霞粒肿相似,难以区分。当癌肿发展到睑板腺以外时,局部可扣及皮下有分叶状硬块。此时睑板腺呈弥漫性增厚。局部皮肤血管扩张,睑结膜面粗糙充血。有斑点状物附着。如肿块继续发展,睑结膜及睑缘可出现溃疡面,呈黄白色分叶状结节,刺激角膜造成溃疡。如癌肿转移,可沿着弯窿部结膜向眼眶转移,使眼球突出,活动受限、癌肿亦可通过淋巴转移至耳前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3.晚期继发感染可有反复出血,也可向眶内、局部淋巴结和内脏转移。
帮助网友:199称赞:27
&&&&&&病情分析:&&&&&&这个病早期很少有自觉症状,局部表现为皮下结节,质硬,与皮肤不粘连,颇似霰粒肿,有的误认为霰粒肿手术切除术又复发。肿块继续增大后可在结膜面上透见黄色结节,表面不平,继而形成溃疡,出现菜花样肿块,触之易出血。分化程度较低者,通过淋巴管可以较早的向耳前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转移。&&&&&&这个病不治可因溃疡出血,感染或衰竭致死。放疗对此类癌肿不甚敏感,故只能把放疗作为辅助。手术治疗尚较有效,对分化型者,如病变较小,未超出眼睑本身,仅作局部切除即可。&&&&&&1、肿瘤切除,伤口愈合,无复发。&&&&&&2、好转:肿瘤切除术后残留。&&&&&&3、未愈:无变化或恶化。&&&&&&指导意见:&&&&&&睑板腺癌对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均不敏感。如发现证实为癌肿,则以手术治疗为主,切除肿块。或行睑板切除术。病变广泛者,应行眶内容剜出术和淋巴结切除。
帮助网友:52称赞:8
&&&&&&睑板腺癌是一种皮脂腺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眼睑肿瘤的33%左右,居眼睑肿瘤的第二位。上睑为好发部位,这可能与上睑的睑板腺较丰富有关。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女性较多,男:女-1:2,初发时易被误诊。&&&&&&1.老年女性多见。&&&&&&2.好发于上睑,早期肿瘤局限于睑板内,与睑板腺囊肿相似,呈小结节状隆起,边界清楚,质地较硬,无疼痛,与皮肤不粘连,相应部位的睑结膜面充血。&&&&&&3.肿瘤生长缓慢,晚期于皮肤面或结膜面可见黄色结节,破溃后呈黄白色分叶或菜花样,易出血。&&&&&&4.有的可向眶内发展,导致眼球突出和运动障碍;还可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及内脏。&&&&&&5.早期应与睑板腺囊肿鉴别,尤其是老年人复发性者。晚期要与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肋癌鉴别。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以上是对“睑板腺癌的症状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帮助网友:90称赞:7
&&&&&&睑板腺癌又称麦氏腺癌,在国外是一种罕见的眼睑肿瘤,是一种起源于皮脂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很高,眼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性别方面,女多于男。在发病部位上,下睑多于上睑。它的恶性程度,根据分型不同而差异很大。恶性程度低的历时多年,缓慢增大,恶性程度高的则发展快,造成早期转移。故凡在40岁以上,而有反复发作的霰粒肿样病变时应引起重视。 (麦氏腺癌)在国外是一种罕见的眼睑肿瘤,是所有眼睑上皮癌中最恶性的肿瘤之一.&&&&&&此癌在临床上主要和下列三种病变相鉴别:  &&&&&&霰粒肿&&&&&&⑴霰粒肿大多离睑缘较远,完全位于睑缘的霰粒肿比&&&&&&睑板腺癌鉴别&&&&&&较少见。反之,癌期组织容易沿着睑板腺导管蔓延,故睑缘受累者多见。&&&&&&⑵形态上这二者在早期阶段是十分相象的,不过在癌瘤,其病变表面的结膜往往比较粗糙,并且有时见到黄色的斑点。在霰粒肿病变处结膜一般呈青灰色或稍充血,表面一般是光滑的。&&&&&&⑶霰粒肿切开时,里面可见含一种胶质样内容物,如有继发性感染和液化,就会有灰黄色液体从切口处溢出。在癌瘤则是质地硬而脆的黄白色肿瘤组织。霰粒肿自动穿破后,可形成息肉样肉芽组织,不象在癌瘤中所见到的那样表面粗糙的菜花样肿物。&&&&&&⑷青年时期腺体机能分泌旺盛,容易发生霰粒肿。人到老年,腺体趋向萎缩,分泌功能减少,所以在老年人霰粒肿比较罕见。因此在老年人有反复发作的霰粒肿出现时,必须警惕睑板腺癌发生的可能性,最好将切出的病变组织进行切片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以免误诊。  &&&&&&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在病理上和鳞状细胞癌十分相似,但在临床上这两者却有显著区别。&&&&&&⑴睑板腺癌好发在上睑;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下睑。睑板腺癌位置较深,在睑板当中或在眼睑皮下深层,而鳞状细胞癌因为起于皮肤表皮,位置一般较浅。&&&&&&⑵早期的睑板腺癌非常像霰粒肿,早期鳞状细胞癌在皮肤表面似痣或乳头状瘤。晚期的睑板腺癌的年龄比鳞癌还要大些。&&&&&&⑶睑板腺癌女性患者比男性多,而鳞癌的患者则男性远多于女性。年龄都比较大,但睑板腺癌的年龄比鳞癌还要大些。&&&&&&⑷两者都可以发生转移,但鳞状细胞型睑板腺癌的转移率60%)比鳞状细胞癌的转移率(10%)更高些。  &&&&&&基底细胞癌&&&&&&睑板腺癌单纯根据病理,非常容易误诊为基底细胞癌,因此应当结合临床方面的表现进行鉴别。&&&&&&⑴睑板腺癌病变位置较深,在皮肤和结膜之间,基底细胞癌一般多起源于皮肤表皮,病变位置较浅,病变部位多位于下睑近内眦处。&&&&&&⑵早期的睑板腺癌似霰粒肿,晚期在皮下形成核桃状分叶的&&&&&&睑板腺癌治疗&&&&&&硬块,溃破后,有黄白色癌组织暴露,形似菜花状。基底细胞癌早期似痣,晚期则形成硬底潜行卷边的典型蚕食性溃疡。&&&&&&⑶睑板腺癌患者女性比男性多;在基底细胞癌,则男女约略相近。&&&&&&⑷基底细胞型睑板腺癌的转移率约为40%,而皮肤基底细胞癌则基本不发生转移。
&&&&&&病情分析:&&&&&&皮脂腺癌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疾病初期为眼睑内坚韧的小结节,与睑板腺囊肿相似。以后病变逐渐增大,睑板呈弥漫性斑块状增厚,睑结膜相对处呈黄色隆起。大多数为单个病变,少数为多中心性。病变早期为小的、无痛性硬结位于睑板内或近睑缘处,缓慢长大,皮肤无溃烂。来自Zeis腺者位于睑缘部灰线前小黄色结节,类似霰粒肿,部分病例结膜可见黄色肿瘤组织或呈菜花状,随后结节肿大可呈分叶状肿块;少数病例睑缘增厚、溃烂,临床酷似睑缘炎或结膜炎或乳头状瘤及其他癌等。如起自皮脂腺,则在睑缘呈黄色小结节,表面皮肤正常。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眼睑沉重感,但当睑结膜受累时,可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表现为乳头状结膜炎。由于病变早期常被误诊为睑板腺囊肿或睑结膜炎,因此治疗不及时,容易复发。病程平均为1年,可转移到耳前淋巴结或颌下淋巴结,大约5%病人可转移肝、肺、纵隔等部位,亦可扩散至眶内。&&&&&&指导意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怀疑本病,但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检查。疑为皮脂腺癌者,应取切除的新鲜组织,冷冻切片,用苏丹Ⅲ染色,阳性者可助诊断。
参考价格:6.5
参考价格:0
参考价格: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免疫调节剂。用于癌症的化疗或放疗所引起的免疫功能...
参考价格:¥65
适用于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结膜炎(结膜炎),睑缘炎...
参考价格:¥6.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眼皮起个结节,竟然是癌|医生|腺癌_凤凰资讯
眼皮起个结节,竟然是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豫东的周先生,前一段上眼皮出现了一个结节,在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霰粒肿,给予了手术切除,但不久后复发,再次切除又再次复发。为此,他特来到郑州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接诊医生谢坤鹏询问病史、检查后,为他再次做了切除并将标本送病理检验,确诊周先生患的是睑板腺癌。
原标题:眼皮起个结节,竟然是癌□记者林辉通讯员潘黎黎豫东的周先生,前一段上眼皮出现了一个结节,在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霰粒肿,给予了手术切除,但不久后复发,再次切除又再次复发。为此,他特来到郑州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接诊医生谢坤鹏询问病史、检查后,为他再次做了切除并将标本送病理检验,确诊周先生患的是睑板腺癌。“周先生所患的是一种常见眼睑肿瘤,其初始症状和霰粒肿很相似,容易被误诊为霰粒肿。”谢坤鹏介绍说,这两种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在眼睑皮下有结节隆起,不与皮肤粘连,无明显的压痛。发展到后期则有明显不同,霰粒肿用手触及时表面光滑,边缘清楚,在病变处的结膜一般呈青灰色或稍充血;而睑板腺癌在皮肤面或结膜面上可透见黄色结节,结节表面不平。谢坤鹏提醒,青年时期腺体机能分泌旺盛,易发生霰粒肿。人到老年,腺体趋向萎缩,分泌功能减少,所以老年人的霰粒肿比较罕见。因此,老年人有反复发作的“霰粒肿”出现时,必须警惕睑板腺癌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出现,最好将切出的病变组织进行切片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以免误诊。”谢坤鹏说,睑板腺癌如在病变范围较小时发现及时,切除彻底,可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131272
播放数:618452
播放数:217662
播放数:192735
48小时点击排行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睑板腺癌的临床病例诊治分析
目的:睑板腺癌是起源于睑板,发生于眼睑Meibomian腺(睑板腺)的高度恶性、有致命危险的肿瘤,少数亦可发生于睑缘的Zeis腺。肿瘤早期难以识别,一旦发现,很难界定其范围。因有跳跃性生长的特点而难以控制,早期诊断和广泛切除是成功治疗的关键。睑板腺癌女性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大多在50~90岁。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需与霰粒肿、眼睑结膜炎、结膜炎及基底底细胞癌相鉴别,易侵犯周围组织,多经淋巴、血液转移。睑板腺癌的腺体特征不典型,故无明显损害表现的眼脸肿物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至关重要。睑板腺癌高发于老年人,常造成误诊。手术治疗不彻底,导致眼眶内破坏及转移死亡。睑板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不敏感,只能作为辅助疗法应用。本研究探讨了睑板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睑板腺癌术后眼睑缺损的整复方法,为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4(14只眼)例患者,全部病例术中送冰冻切片确定肿物性质及侵犯范围,治疗后经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确为睑板腺癌。其中女12例,男2例;左眼10例,右眼4例;年龄37~72岁。侵及上睑者11例,侵及下睑者2例,侵及球后组织和眶壁骨质1例。术中均做冰冻切片证实为睑板腺癌,并且切缘均为阴性后再做修复手术。根据睑板腺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大小和形态设计不同的修复方案。为使整复手术达到最好治疗效果,将Mohs显微外科手术应用其中。Mohs显微外科手术具有两大优点,一是治愈率高,复发及转移率低。此法采用水平取样,既能检测病灶侧面,也能检测病灶底部有无残余肿瘤;二是最大程度保存了正常组织,避免无谓地扩大手术创面,这对敏感的眼睑美容部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果:14例睑板腺癌患者肿物切除术后根据眼睑缺损的部位和大小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案,随访6-18个月,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结论:对于无明显损害的眼睑肿物,手术切除及切除后的病理检查对降低误诊率,提高检出率有重要意义,对病人的预后也有长远影响。而近年来随着对Mohs显微外科手术(Mohs' micrographic surgery)认识的加深,手术治愈睑板腺癌也逐渐成为可能。手术方式及重建材料的选择主要依据病变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患者全身情况而定。其原则是在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组织的前提下,同时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美容问题及眼睑的功能。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睑板腺癌该如何治疗呢?
主要治疗方案为以手术为主,需要彻底切除病灶,若病变广泛有可能需要剜除眼眶内的相关组织。睑板腺癌切除眼睑再造术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睑板腺癌切除与上眼睑再造术已经自动替换为睑板腺癌切除眼睑再造术,可点此恢复原貌,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目录1 手术名称2 睑板腺癌切除眼睑再造术的别名睑板腺癌切除与上眼睑再造术3 分类/手术/眼睑的手术
4 ICD编码08.25035 概述是一种原发于的。就全身来说,这类肿瘤非常罕见,但在眼睑其发病率仅次于,占眼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病人多为高龄妇女,平均年龄60岁以上,为的3倍。病程最短2个月,长者可达20余年。多数发展缓慢,就诊时病损较小(在1.5cm以下)为分化型。少数发展较快而早期者,多为鳞状型。
睑板腺癌病损较深,睑板内形成硬结,边缘清楚,发展缓慢,表肤完整,与病损部位相应的面粗糙,有黄点。早期从上看极似,因而易造成。早期病例和结膜都不溃破,待肿瘤发展到睑板以外时,眼睑皮下可扪到分叶的硬块,有时有状瘤样肿物从睑缘处出现。少数病例因肿瘤而致结膜,露出黄白色状肿瘤组织。多数病例因肿瘤弥漫性增殖,使眼睑高度肥厚,而皮肤和结膜则完整不破,这是它和或基底细胞癌显著不同之处。癌组织沿睑板腺导管向下发展,睑缘受累多见。该处皮肤、脱落,癌组织和睑缘融合或癌组织从睑板腺管口处穿出,形成痣样、囊肿样、肉芽肿样或乳头状瘤的外观。晚期睑缘严重受累,皮肤面有溃疡形成,有的显著增大,黄白色癌组织由溃疡处暴露于外,有的肿瘤沿结膜穹隆部向眶深处发展,导致。
关于,简单刮一下不行,应强调带睑板的全层眼睑活检。由于睑板腺癌常为多中心起源,所以多灶性活检是必要的。
一旦诊断明确,最好广泛切除,用冷冻监视切除缘,切除应包括肿瘤外围有5~6mm的正常组织,有的甚至进行更广泛的手术切除。用冷冻切片监视切除缘也不能保证根治,因为多发性的病损又不互相连结是睑板腺癌的特点。
睑板腺癌侵及穹隆部结膜,必须做眶内容剜除。
肿瘤转移最初于同前及颈前淋巴结。颈部根治术是治疗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手段。在根治术前,必须先做淋巴结活检。因为局部腺炎无肿瘤转移的现象,在睑板腺癌中也可发生。全身转移常至肺、肝、脑等(图8.1.19.3-1,8.1.19.3-2)。
6 术前准备进行常规,包括各项指标的。7 麻醉和体位一般全麻术。8 手术步骤1.用蘸距癌肿边缘正常组织2mm画线。翻转肿瘤在睑结膜面用刀刃同样画标志(图8.1.19.3-3A、B)。
2.用纱布数层将癌肿包裹,沿画线用剪除肿瘤(图8.1.19.3-4)。
3.冷冻切片证瘤切除缘全是正常组织,无任何肿瘤细胞。
4.残余的皮肤、至穹隆部,向下牵引(图8.1.19.3-5A、B)。
5.分离残余睑板与睑结膜至穹隆部位(图8.1.19.3-6)。
6.依睑板缺损,取相应异体巩膜(图8.1.19.3-7)。
7.用4-0丝线将巩膜条带与残余睑板两端缝合(图8.1.19.3-8)。
8.巩膜条上缘与睑板残端下缘连续缝合(图8.1.19.3-9)。
9.睑结膜与眼轮匝肌褥式缝合(图8.1.19.3-10)。
10.下睑灰线切开,将下睑分成前、后两叶(图8.1.19.3-11)。
11.将下睑后叶与上睑内层(结膜及异体巩膜)褥式缝合,内、角不缝,以便引流(图8.1.19.3-12)。
12.下睑前叶与上睑外层(皮肤、眼轮匝肌)做褥式缝合,内、外眦角不缝(图8.1.19.3-13)。
13.修剪上睑因向下牵拉皮肤形成的“猫耳”,皮肤创缘间断缝合(图8.1.19.3-14)。
14.术毕用0.25%霉霉素冲洗结膜囊,眼膏涂结膜囊,绷带包扎。
9 术中注意要点1.术中用冷冻切片监视和控制切除缘,保证为正常组织。
2.上睑缺损明显应同上睑再造术以保护角膜。10 术后处理1.80万U肌注,2/d,持续5d。
2.术后4个月剪开上下睑缘缝合。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睑板腺癌切除眼睑再造术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二 22:46:43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睑板腺癌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