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吃抑郁症会导致白发吗的药会导致脑袋笨吗

正常人吃抗抑郁药有何危险_正常人吃抗抑郁药
您所在的位置:
> 正常人吃抗抑郁药有何危险 >> 正文 >
正常人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有什么副作用
来源: 编辑:杨春华 时间:
  一次和安定医院的同学聊天,他们一个实习医生问老大夫正常人吃了抗抑郁的药会怎么样,老大夫让他自己吃去感受,后来那哥们吃了,一天都在那里发愣,第二天都不知道头天怎,用力排便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对于慢性便秘患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内分泌药物如降糖药格列齐特神经系统药物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奥氮平等抗精对于排便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但为何有时是只进不出呢沙卫红称,正常的胃肠运动,小测试你的性能力是否正常最容易招来前列腺炎的男性习惯-西安最好的男科医院同时慎用抗抑郁药物。因为大部分抗抑郁药物都有引起阳痿的危险。陕西广慈泌尿专科医刘志军374套房产的背后60年来死刑高官有何共性在大学校园感受飞涨的物价,所谓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它与正常的焦虑不同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
  抗抑郁药物犹如消防队,看到哪里着火了就去救火火刚救灭,消防队还没走,又点着了让我们承受更多的没有必要承受的痛苦,导致更大的危险。大家经常说,人吃五谷杂粮后来,那个男生经过专业的精神治疗,又重返学校读书,直到现在已经正常地就业和生活。
  抗抑郁药。一些新发现的抗抑郁药所影响的单胺种类也不尽一致,故可统称为单胺回收794第8卷精神病治疗药物jing裂症以后,人们发觉使用利血平的病人或正常人均能产生抑不影响患者的机敏性,且很少有导致滥用和产生依赖性的危险。制法见式49c。抑郁症时间长了会不会引起头晕
抑郁症时间长了会不会引起头晕
09-11-09 &匿名提问
抑郁症本身就会头晕,不用时间长。【抑郁症种类】  一、内源性抑郁症 即有懒、呆、变、忧、虑“五征”(大脑生物胺引对或绝对不足)。   二、隐匿性抑郁症 情绪低下和忧郁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四、青少年抑郁症,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五、继发性抑郁症 如有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导致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六、产后抑郁症 其特别是对自己的婴儿产生强烈内疚、自卑、痛恨、不爱或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哭泣、失眠、吃不下东西,忧郁,是这类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七、白领抑郁症,患有抑郁症的青年女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正常的生理周期也被打乱,症状多种多样,除了精神压抑、情绪低落、无所事事、爱生闷气、思虑过度、失眠、多梦、头昏、健忘等主要的精神症状外,厌食、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吸收功能失调症状,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妇科症状也不少见。[编辑本段]【抑郁症症状】  三大主要症状  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  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红楼梦》中整天皱眉叹气、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其他症状  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那么,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最危险的症状  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不要等患者已经自杀了,才想到他可能患了抑郁症。  很多抑郁症患者想到以死来解脱痛苦。患者经常为了结束痛苦,受罪和困惑而产生死亡的念头和行为。  躯体症状  抑郁症主要以抑郁心境、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为主,多数病例还存在各种躯体症状。  (1)抑郁心境:基本特点是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索然。感到悲观绝望,痛苦难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常用活着无意思、高兴不起来等描述其内心体验。典型者有抑郁情绪,昼重夜轻的特点。常与焦虑共存。  (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过程受抑制,反应迟钝,自觉脑子不转了,表现为主动性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思维问题费力。反应慢,需等待很久,在情绪低落影响下,自我评价低,自卑,有无用感和无价值感,觉得活着无意义,有悲观厌世和自杀打算,有自责自罪,认为活着成为累赘,犯了大罪,在躯体不适基础上出现疑病观念,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3)意志活动减退: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不愿参加外界和平素感兴趣的活动,常独处。生活懒散,发展为不语不动,可达木僵程度。最危险的是反复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  (4)躯体症状:大部分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例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突出,多为入睡困难。  (5)其他:抑郁发作时也能出现幻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和恐怖症状。因思维联想显著迟缓及记忆力下降,易影响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抑郁性假性老年痴呆症。  轻性抑郁常有头晕、头痛、无力和失眠等主诉,易误诊为神经衰弱,后者起病前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如长期紧张、用脑过度等,情感以焦虑、脆弱为主,主要临床相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自知力良好,症状被动性大,求治心切。而抑郁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伴思维迟缓,自卑、自罪、想死,及生物学症状(如情绪昼夜轻重,食欲、性欲下降等),自知力常丧失,不主动求治,可资鉴别。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头疼、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故又称为抑郁等位症。病人多不找精神科医生,而去其他科就诊。躯体检查及辅助检查往往无阳性表现,易误诊为神经症或其他躯体疾病。对症治疗一般无效,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  早期症状   1.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拔。有些病人也可出现焦虑、易激动、紧张不安。  2.丧失兴趣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病人常主诉“没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高兴不起来了”。  3.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溃”、“泄气的皮球”来描述自己的状况。  4.自我评价过低:病人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  5.病人呈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行动迟缓,但有些病人则表现为不安、焦虑、紧张和激越。  6.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7.躯体或生物学症状:抑郁病人常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眠障碍、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昼夜波动等生物学症状,很常见,但并非每例都出现。  8.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多数病人都有食欲不振,胃纳差症状,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诱惑力,病人不思茶饭或食之无味,常伴有体重减轻。  9.性功能减退: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性欲减低,男性可能出现阳痿,女病人有性感缺失。  10.睡眠障碍:典型的睡眠障碍是早醒,比平时早2~3小时,醒后不复入睡,陷入悲哀气氛中。  11.昼夜变化:病人心境有昼重夜轻的变化。清晨或上午陷入心境低潮,下午或傍晚渐见好转,能进行简短交谈和进餐。昼夜变化发生率约50%。[编辑本段]【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在国际疾病分类- 20中,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因此,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  国际疾病分类- 20规定的抑郁发作一般标准有3条:  g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g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f30.-)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g3.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f19)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所致。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类,可以粗略地将之分别称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编辑本段]【抑郁症的表现】  (一)、生理方面的表现:胃口变差、食欲减退或增加、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失眠或嗜睡。  (二)、心理方面的表现:忧郁、心情沮丧或掉到谷底、无望、易流泪、悲伤、激动易怒、害怕与恐惧、寂寞、无聊、感情淡薄、对自己不满意  (三)、下列行为改变可能是孩童与青少年期常见的表现:功课突然退步、突然开始坐立不安、身体动作突然变慢、讲话音调变单调或变得沉默不语、无法解释地情绪激躁、无法解释地常常哭泣。  (四)、严重的忧郁症患者则因伴随:无用妄想、罪恶妄想、惩罚妄想、疾病妄想、贫穷妄想、幻听等症状,常易使医师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编辑本段]【抑郁症的相关测评量表说明】  抑郁类量表包括些抑郁的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自评量表如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Carroll抑郁量表(CR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D-S)、抑郁自评量表(SDS);他评量表如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抑郁状态问卷(DIS)、抑郁症状量表(DSS);还有为特定人群设计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老年抑郁量表(GD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等。这些量表可以帮助诊断是否有抑郁症状,用于抑郁的临床筛查;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还可以用来观察在治疗过程中抑郁的病情变化,作为疗效的判定指标。当您需要进行测试时,请参看具体的量表介绍,选择相应的量表进行测查。[编辑本段]【抑郁症的自我测试和断定方法】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周东丰教授指出,抑郁症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心情不好,一个人情绪低落,但过两天就好了,这就不是抑郁症。抑郁症有九个主要症状,只要以下这些症状至少存在四项,而且持续了两周还不能缓解,并且影响到了平时的正常生活,就需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抑郁症,并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咨询。  ★兴趣丧失,没有愉快感;  ★精力减退,常有无缘无故的疲乏感;  ★反应变慢,或者情绪容易激动、亢奋,也容易被激怒;  ★自我评价过低,时常自责或有内疚感,这也是导致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也难以决断;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据研究,80%抑郁症患者具有睡眠障碍)。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性欲减退。  除上述症状外,抑郁症还有一些“周边症状”。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主要不是情绪方面的症状,而是头痛、头晕、腹胀、心悸、身体疼痛等躯体症状。因此一些查不出生理原因的躯体症状也应该考虑是否有抑郁症的可能,以免延误治疗。  抑郁症的鉴别诊断:  (1)内源性抑郁症:  存在下列症状之一者,应考虑内源性抑郁症的可能:  1、即往有躁狂或抑郁发病史。  2、家族中有躁狂或抑郁病史。  3、本次病程过程中躁狂表现。  4、有精神运动性迟滞。  5、早醒或症状有晨轻晚重的变化。  6、内脏功能低下,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而无躯体疾病的存在。  7、自罪观念,任何幻想或妄想  8、严重的自杀企图或多次自杀未遂。  9、生活不能自理,自知力严重缺乏。  (2)反应抑郁症: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反应性抑郁症的可能:  1、急性起病,病程不到半年。  2、由明显环境因素诱发,且症状与环境因素有关。  3、精神创伤常萦绕于脑际,难以摆脱。  (3)药物所致的抑郁状态:  患者可能找到使用药物病史。  (4)器质性疾病或躯体伴发的抑郁状态:  可找到器质性病变。  (5)其他神经症和精神病伴发的抑郁状态:  除抑郁症状外,患者无神经症和精神病其他症状。  抑郁症的诊断:  (1)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  (2)以持久的轻度至中度抑郁为主要临床相,伴有以下症状至少三项。  1、兴趣减退,但未丧失。  2、对前途悲观失望,但不绝望。  3、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  4、自我评价下降,但愿意接受鼓励和帮助。  5、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愿意接受同情和支持。  6、有想死念头,但又顾虑重重。  7、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主动求治,希望能治好。  (3)存在下列症状中的任何一项  1、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2、早醒和症状的晨重夕轻。  3、严重的内疚和自罪。  4、持续食欲减退和明显的体重减轻(并非躯体疾病所致)。  5、不止一次自杀未遂。  6、生活不能自理。  7、幻觉和妄想。  8、自知力缺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服用精神药物时,你迟早都会发现药物 自己身上导致下列心智异常:
  无法集中注意力
  几乎所有精神药物都会使你难以全神贯注地谈话、阅读复杂读物,或是持续从事某项工作。意识到自己注意力减弱是很微妙的感觉,但却是药物中毒的重要征兆。
  记忆力衰退&
  精神药物可能会让你记不住事情,例如前往杂货店购买物品的采购清单、孩子回家吃饭的时间,或是刚刚打电话来留言给丈夫或太太的人名。你可能会想不起来烹调方法或操作电脑的简单指令,说话时忘了该怎么措词,或是想不出一些熟悉的物品名称。就同注意力减弱的情形一样,早在心理测验能测试出来之前,你可能已比家人或精神科医生更早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衰退。
  神智混乱或迷失方向&
  这是一个更严重的征兆,表示精神药物造成了大脑功能损伤。例如到了以前来过的建筑物附近或某些地方,却不知道该怎么走;发现自己走过或开车经过一个熟悉的地方,却认不出这是哪里;无法遵循文字指示找到目的地。你可能比以往更难摸清购物中心等大型场所,你可能更容易失去耐性。
  思考迟缓或简化&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跟不上复杂的问题或指示,难以同时思考二三件事,或是进行逻辑推演。你可能希望别人也慢下来,不要期望你很快做出回应。以前你认为自己的反应很快,现在却表现得很迟钝。同时与两个以上的对象交谈可能会让你很困扰,要同时做两件事业很困难,例如在准备晚餐时顺便接电话。
  对压力过度反应&
  你可能发现自己愈来愈不懂得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例如将孩子打理好准备上学、准时上班不迟到、与朋友或同事会发生冲突、约会迟到、工作进度落后,或是经受不起别人的打扰等。
  暴躁易怒或攻击性增强&
  或许你发现自己反常地易怒、有挫折感或脾气暴躁,有时会做出伤感情的事又觉得那不是你的本意,这些表现可能会让你很难堪。或许你还会突如其来的怒气冲冲或攻击别人。最糟的情况是做出原本你不会做的危险或有害的事,让自己在职场、家庭或是公众场所惹上麻烦。这种药物造成的问题称为“矛盾反应”(paradoxical reactions)或“缺乏自制”(disinhibition)
  睡眠困难&
  你可能会难以入睡或睡眠容易中断。大体来说,睡得不像以前那么深沉;即使真的睡着了,醒来也不会觉得神清气爽。有些精神药物会使你在白天昏昏欲睡,妨碍日常活动;有些药物则在夜间给你刺激、让你保持清醒不再睡觉,于是第二天会感到困倦、精疲力竭。
  情绪迟钝、麻木&
  药物可能会抵消你的情绪起伏,让你变得不在乎以往关心的人或事,感情似乎也变迟钝了,内心世界不再有波澜和色彩;你会觉得人生没有意思。在医学文献中,这种药物造成的麻木无反应与失去活力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包括情感冷漠、嗜睡、毫无生气,或是情感退化迟钝。这种心智、精神与活力全面归零的情形还包括疲劳、无精打采和抑郁。
  你可能发现自己的心智或身体活力不及以往,比较容易疲劳、消沉。早上起床时有气无力、昏昏欲睡,到了晚上更是精疲力尽。
  无精打采&
  或许除了觉得昏昏沉沉或疲劳之外,你还感到“身体不对劲”、“精疲力竭”或“了无生趣”――就像得了流行性感冒或其他使人虚弱的疾病。药物引起的这类反应在医学文献中有时称为“流行性感冒症状”。
  许多精神药物会引起抑郁,病人可能会觉得人生无趣、感觉忧郁又绝望,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或行为。氟西汀的标签――包装在药盒中的说明――最后定稿时,曾经提到此药“经常”有引发抑郁的副作用,然而主事者在最后的关头删掉了说明书中有关抑郁副作用的部分。氟西汀制造商礼来药厂的机密档案里提到,与安慰剂和其它抗抑郁药相比,可以看出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氟西汀造成自杀行为比率上升。抗抑郁药常使病人变得更沮丧,但医生却因此而增加药物剂量。
  几乎所有的精神治疗药物都会使病人抑郁,不论是温和的镇静药或利他林之类的兴奋药。一般认为服用抗惊厥药、抗抑郁药、巴比妥酸盐(barbiturates)、苯二氮类镇静药(benzodiazepine)、β―阻滞药(beta-blockers)、钙离子通道阻制药(calcium channel blockers)、麻醉药、精神安定药以及兴奋药,都可能造成抑郁。
  想象力与创造力减弱
  在思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思考观察事物的新观点,甚至考虑周六下午要做什么来打发时间,你会觉得没办法像以前那样“灵机一动”就想出好主意。
  自我观察、自我了解或自我意识降低
  你或许会觉得无法评估自己的行为,尽管其他人在暗示或提醒,你自己却认为表现得体,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你难以理解自己的感觉,也不明白为何有这般或那般的感受,至于药物时在帮你还是害你,你也不能确定。即使你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但朋友或家人或许会说你看来气色不好,会问你有没有不舒服。
  觉得脱离自我或脱离同伴&
  你觉得脱离或接触不到自己的感觉,也有无法接触他人的感觉。和别人之间似乎隔着一块黑玻璃或是一段遥不可及的距离,而你也不再是以前的自己。这种反应成为“丧失自我”(depersonalizasion)或“丧失现实感”(derealization)。
  个性改变&
  或许你自己没有感觉,关心你的人却说你好像变了个人。你可能变得喜怒无常、不再体贴、脾气暴躁、对别人满不在乎、孤僻、狂喜或兴奋,或是“没有进入状况”。在药物作用的报告中,这种中毒症状通常称为“人格失调”(personality disorder)。
  情绪不稳定&
  你的心情似乎会没原因地上下起伏,而且你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表达感觉的时机与方式。在药物有害副作用的报告中,这种情形有时称作“情绪不稳定增加”(increasedlability)。
  许多不同的药物都会使你感到激动、焦虑与恐慌。更让你困惑的是造成这些症状的通常都是治疗焦虑与恐慌的药物。服用阿普唑仑或劳拉西泮等短效镇静药数小时后,药效将逐渐消退而大脑也开始反弹,此时会出现阵阵袭来的焦虑。大多数抗抑郁药和兴奋药也会使人焦虑、激动。氟西汀类药物和抗精神病药都会造成一种格外磨人的症状――静坐不能(akathsia),也就是焦虑与内在的躁动让人不得不四处走动。感觉像是内心折磨加重,进而影响外在行动。
  欣快与狂躁&
  如果你一服用精神药物就觉得非常快乐,那么这种感觉可能是假的。感觉如此亢奋的原因或许是判断力受损。许多精神药物会带来万事如意、满怀自信的虚假感受。如果这种反常的影响变得很明显,就成为“欣快症”(euphoria)或“轻躁狂症”(hypomania,轻微的躁狂症)。紧接在短暂的欣快症后出现的,可能是相反的情绪――绝望与抑郁。
  药物造成的欣快症有时会发展成躁狂症。大概每一种抗抑郁药或兴奋药都能引起躁狂症。躁狂症的特性是夸张、虚假的快乐、亢奋感,容易兴奋、失眠、精力无穷、思考迅速,还会觉得自己极为重要而又无所不能。伴随躁狂症出现的常见症状还有暴躁易怒、不顾他人感受、偏执,以及侵略性行为。躁狂症发作时,病人可能会“伤害别人或自杀”。
  躁狂症会威胁每个人的生活。躁狂症病人会妄想受到迫害而对无辜地受害者施暴,包括亲朋好友。已患躁狂症的病人会攻击他人、离开工作、婚姻破裂、犯下刑事案件,或是做出非常怪异的事或破坏性的行为,使自己入狱或被强制送往精神病院。
  躁狂症、抑郁症及其他情绪控制失常的起因,通常都是服用了精神药物。《精神失调之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四版)曾多次提及药物造成的“情绪失调”。精神病学的所有正式诊断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书中清楚地指出包括抗抑郁药在内的多种精神药物都会导致躁狂症。由抗抑郁药引起躁狂症的病人经常超过精神病人总人数的1%,儿童服用精神药物而罹患躁狂症的比率可能还要加倍。
  神经系统的问题,包括抽筋与痉挛&
  大部分精神药物都会造成多种神经与肌肉的异常,包括头痛、睡眠质量不良、做恶梦、动作笨拙不协调、虚弱无力、肌肉抽搐(有时称为肌震颤myoclonic spasms)、痉挛、发抖、幻视或幻听,以及皮肤或头部不适。许多精神药物都会造成痉挛或抽筋。最严重的痉挛是重度癫痫症,发作时病人会失去意识。抗抑郁药、兴奋药与抗精神病药直接作用于大脑可能引起痉挛,戒断某些药物时也可以引起发作,尤其是有镇静效果的药物,如抗焦虑剂(苯二氮类的温和镇静药)、安眠药以及抗癫痫药。精神药物的化学作用所引发的任何精神病症状都可以视为神经异常,因为这些症状的起因都是脑部功能受损。
  戒断反应与反弹作用&
  几乎所有精神药物都会造成戒断反应。戒断反应通常与药物的直接作用相反。戒断阿普唑仑之类温和镇静药的典型症状有焦虑、激动和失眠,严重时还会有痉挛。戒断利他林之类的兴奋药则会造成疲劳、嗜睡与抑郁,但也可能出现相反的效果,如多动、焦虑及失眠。
  以上书籍《为药疯狂》中所描述的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在我多年的心理咨询中有深切的感受。很多咨客都为精神药物的副作用所苦,但医生却未曾事先告知他们这些副作用。为了鼓励病人开始用药或持续用药,医生常会夸大精神药物的好处,低估药物的危险性。许多医生认为自己应该压抑病人和家属的自主判断,引诱、强迫他们接受药物治疗,即使药物已经在病人身上引发严重的有害副作用。医生总是将这些症状归咎于药物以外的因素。做出问题严重化、问题转化或问题复发的判断,要求病人换药或加大药量继续吃药。
  精神类药物有如此多,如此大的副作用,而且有些副作用是不可逆的。精神类药物果真医生宣扬的对问题解决有效吗?试想一下,无论有什么样的情绪困扰及外在症状表现,都靠精神药物来解决问题,可靠吗?一个人内心自卑,导致出现问题,吃精神类药物能让一个人自信起来吗?内心的自卑不化解,如何能解决问题呢?
  ――文章原创,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北京美龄心理咨询中心:
  作者:代宝义,北京美龄心理咨询中心
  QQ: & &
  新浪微博:@心理咨询师韩美龄/@美龄心理咨询中心
  搜狐博客:http://meiling66./
  微信公众号:hml699(亲,l是L的小写不是数字1哦)
  电话: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韩美龄,美龄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分享心理常识、心理...&|&&楼主:& & 一个精神科医生写给抑郁症患者的话
一个精神科医生写给抑郁症患者的话
[原创] &&&&点击量: 2560&&
famis按:此文发表于天涯社区心灵热线版块,作者是一位精神科女医生,曾工作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后留学法国,现在那里做医生。
****************************************************
&&&&&&&&&&&&&&&&&& 一个精神科医生写给抑郁症患者的话
&&&&&&长久以来,我们的社会、我们周围的人甚至抑郁症患者本身都对抑郁症这种疾病抱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性格软弱、缺乏进取心、自暴自弃、喜欢自虐等。
  但如今的医学研究已经证实,抑郁症是一种由大脑某些生物指标改变而已引起的真正疾病。当然,这一结果并不是让所有的患者都去吃药,而是让我们所有人都去尊重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正如我们尊重理解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痛苦一样。抑郁症不是单纯的&想不开&或&思想问题&,患者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容易振作起来。
&& 患抑郁症,不是患者为摆脱现状而选择的结果。与抑郁症抗争,患者需要的不是周围人的看法,而是治疗;不是周围人的大道理或抱怨,而是帮助、支持、建议,或者更简单的说是理解和照顾。
&&&&那么为什么世人会难以接受抑郁症是一种疾病的观念呢?
  首先,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痛苦:没有伤口,没有流血,没有可以测量的指标,也没有实验室数据可以明确地作出诊断。所有的依据只是患者自己的感觉以及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其次,在别人眼中,抑郁症很容易和所谓的&状态不佳&混淆。正常人在外界条件严酷时会或多或少作出抗争等反应,而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只会不知所措。
抑郁症是一种会影响我们生活全部的疾病:它会降低我们的行为能力,改变我们的世界观,使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遭。它会让我们变得完全不象从前。
  那抑郁症的主要症状究竟有哪些?
  要明确诊断抑郁症,以下的症状必须不间断地持续两周以上,而且和平时的状态有明显差异。
  - 情感症状(在抑郁症中必须存在):几乎每时每刻都情绪低落、悲伤或空虚;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
  - 生理症状:行动迟缓、疲劳、无力;有时也会紧张、激越。食欲改变(可以是增加或减少)。睡眠障碍(可以是失眠或嗜睡)。
  - 心理症状:自我贬低、过于自责。有时会有厌世、自杀观念和企图。
  - 认知症状:难以集中注意力、思考困难、下决定时常常犹豫不决。
  以上这些症状经常会互相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当我们感到越疲劳,做的事情就越少;而做的事情越少,我们就越自责;我们越自责,情绪就越低落,抑郁症状就越严重,疲劳就会越加剧。。。这就是为什么要与这些症状做抗争,防止它们互相影响使病情恶化。尽管做起来十分困难,而且刚开始时或许根本看不到任何良性改变,但我们没的选择,必须从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着手。当然仅靠患者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抑郁症如不加以治疗,可能持续数月或者更久。研究表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抑郁症极有可能复发。所以不仅要及时治疗,而且药物的量、维持的时间一定要足够。
  治疗中的抑郁症有三个阶段,与用药的三个阶段相吻合。
  - &走出黑暗&期:在药物的作用下,患者感到好转,症状的数量减少、严重程度减轻。他开始找回与疾病努力抗争的力量。这段时间的用药常被称为&急性期用药&,一般持续两个月左右。
  - 康复期:患者还十分&虚弱&,却已经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但在面对困境时,甚至没什么特别的原因,症状还是会重现,只是可能比刚开始时轻一点。这段时间,患者最容易自行停药,因为他开始觉得自己已经痊愈。要记住,这仅仅是康复期,继续服用药物是非常重要的。这时的用药我们称为&巩固期用药&,它的目的已不是改善患者状态(因为已经足够好了),而是防止疾病的复发。这段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四到十二个月之间。
&&&&- 治愈期:在六个月到一年的药物治疗(期间没有明显复发)以后,患者可以被认为&治愈&。这时可以遵医嘱逐步停药,这样做会使复发的风险降至最小。
&&&&抑郁症其实自古以来就有之,而它经常会为社会、我们的家人、甚至患者本身所不理解。
  患者自己对疾病的偏见会给他带来双重痛苦,使他越来越难以面对现实,更会为自己的现状感到自责万分,好比一个糖尿病患者为自己的糖尿病自责不已。无论是自我责备(&都是我的错&)还是推卸责任(&都是别人的错&)的想法,对于患者来说都毫无用处。他只有在康复以后才能够作出合理的反省,而不是在抑郁症发病期。
  对于患者周围的人来说,他们或许只看到他过分的悲伤。起初会表示理解同情,渐渐地也会不耐烦:&他现在是不是也应该振作一点了!&但是我们会去责备一个老慢支患者一直咳嗽吗?
  虽然当代社会相比于过去,对抑郁症抱有更理解宽容的态度,但很多时候仍然存在把精神疾病不当成病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偏见?
  还是这个问题:抑郁症是一种看不见的疾病。没有皮疹,没有体温,没有肿块,X光照不出,抽血验不出。。。尽管现在的神经影像学已经能够发现抑郁症的大脑病变,但由于太复杂昂贵,使用者甚少。
  一种旁人看不到的疾病,一些令人生厌的行为(患者常常无法完成本应属于自己的工作,而这些事只能由家人、同事代劳),这一切就是偏见所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有的人会的抑郁症,而有的人不会?为什么有些人在大的挫折面前也能勇往直前,而有些人在微不足道的小事面前也会崩溃?请不要想当然地把抑郁症归咎于单一因素,如:&父母的教育问题&、&没有进取心&、&性格软弱&、&工作压力太大&、&遗传&。。。抑郁症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换句话说它是由各种因素积累而成:性格的缺陷(往往跟过去的经历、遗传有关)、创伤性的生活事件等等,而这些事件经常会成为抑郁症发病的导火索。
  我们认为,带有某些性格特点的人(如缺乏自信、过分依赖等)往往是抑郁症的易感人群。同样,某些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失业、严重经济困难等,都容易诱发抑郁症。此外,躯体疾病,尤其是慢性的、会威胁到生命的疾病,如糖尿病、肿瘤等;还有其它一些心理障碍,如酒依赖、焦虑及严重恐怖症等,也时常会伴发抑郁症。我们同时也怀疑童年时经历的某些事件(如幼年失怙、遭虐待或缺乏关爱等)也可能在数年后造成青少年或成人抑郁症。
  我们有必要知道抑郁症因何而起,是为了在未来的日子不要重蹈覆辙,而并非为了马上治愈它。了解我们为什么会抑郁,在什么情况下这种情绪会出现,会帮助我们减少复发的机会。
&&&&在抗抑郁药问世之前,抑郁症患者经常要等上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是所有症状缓解,这就大大增加了复发和自杀的危险性。有了抗抑郁药这一有效的工具,患者就能在服药的同时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它有以下三个好处:
  1,减轻精神上的痛苦: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知道抑郁症有多么让人难以忍受,不仅仅是悲伤,还有对健康、生活的各种影响。医生们把它们称为&精神痛苦&,并不是偶然。
  2,恢复正常生活的能力:正常起床、正常洗漱、正常交谈、正常工作、正常睡眠,药物使这一切重新变得可能。
  3,重拾生活的乐趣:改善&情感的麻木&(无法体验到渴望、欲望和愉悦),让快乐的笑容重新回到我们脸上。
  当然,抗抑郁药是药品,而所有的药品都会有副作用。要知道,一种药物上市前,必须经过反复地试验,证实它的副作用对人体不会产生过大的危险性。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很多只是在服药的初期出现,如消化道症状、疲劳、烦躁、头晕等,还有就是让人感觉是&吃了药了&。通常几天或几周以后这些情况会自动消失。当然也有长期服用产生的如性欲减退等副作用,但停药以后可以恢复。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告诉医生,而不是自作主张减药停药。
&&&&抗抑郁药不是镇静剂、安眠药,也不是那种所谓一吃见效的&神药&。通常服药初期不会让人有什么感觉,而是逐渐起效,一般要等两到三个星期。所以需要每天按时按量服用,而不是感觉不好时才想起吃一颗。
  当我们感觉病情好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副作用上;此外,药物常常让我们回想起发病时那段痛苦的经历;或者认为我们不再需要它;周围人也会问:&你什么时候能不再吃这东西?&。渐渐地,我们忘了坚持按时服药的习惯,甚至停止服药。请记住,大多数研究证明,服药不规则或过早地停药是抑郁症复发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一般建议患者在症状缓解后坚持服用抗抑郁药半年以上,减药停药都必须遵医嘱。
  有时候,我们会感觉药物不再有效,好比说这药吃得&疲&掉了。事实上,在服药的最初几个星期,我们会感到那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几个月以后就觉得不过如此而已。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抗抑郁药并不是让原本已经基本恢复的患者感觉&更上一层楼&,其目的是维持这种稳定健康的状态!
&&&&心理治疗是一种以聆听、交谈为主的治疗手段,目的是使求治者改善身体健康状态、提高抵御压力的能力、重建自信心、更好地认识自我等。心理治疗师通常是医生或心理学专家。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往往是被提倡建议的。它能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指导我们不要再重蹈覆辙,改变我们及我们周围那些需要改变的事情。所谓当局者迷,要看清楚我们自己的现状、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目标是否明确合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就是心理治疗的价值所在。
  对于抑郁症,最佳的心理治疗时机是在急性期病情缓解之后(因为那时候的我们才可以正常地集中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急性期,我们好比在水中快要淹死的人,而抗抑郁药就是那块浮木;在上岸脱离危险以后,才能由心理治疗来教会我们游泳。
  心理治疗分许多种流派。有些方法着重于追根溯源,了解分析患者的过去;有些方法则着眼于现在。选择的时候要看哪种方法让你感兴趣、能使你缓解矛盾及情绪并帮助你进步。心理治疗的方法也可以随着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况而改变,比如先用一种方法教会你如果更好地面对当前的压力,再用另一种方法挖掘你童年时的往事对你现在的影响。但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每一种方法又都有它的优缺点。最后,在选择时听一听医生或专家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抑郁症是一种极易反复和复发的疾病。通常我们说的病情&反复&是指在康复期中某些症状重现;&复发&是指治愈后出现一次新的抑郁症发作。
  以下就是一些可能会引起疾病反复或复发的因素:
    &抑郁症发作时治疗不当;
    &服药不规律(药物剂量不足,未按时服用,停药过早等);
    &生活环境恶劣;
    &孤独;
    &伴随其他未缓解的躯体或心理疾病;
    &过去已有一次或多次抑郁症发病史。
    下面是一些可以防止疾病反复或复发,或者减小风险的因素:
    &坚持心理治疗;
    &正确服药;
    &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听从医生的劝告;
    &家庭,工作,社会环境稳定。
&&&&如何面对厌世消极观念,自杀企图?
  过去,我们总是不敢和抑郁症患者谈论自杀,怕&让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甚至有不少医生在和患者交谈中也有意避免这个话题,而是等到他们真地采取行动了才当&事后诸葛亮&。如今我们知道,厌世消极观念和自杀企图在抑郁症患者中是十分常见的,并不是我们讲了才让他们有了这样的想法。
&&&&当我们抑郁时,会想到死。这是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有这种想法,是很符合逻辑但同时又是很令人担忧的。
  说它符合逻辑,是因为抑郁症改变了我们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使我们过于注意那些阴暗面,忘了还有好的一面;而当我们感到走投无路,无法面对现实,无力改变现状时,自然而然会产生绝望。
  令人担忧,是因为抑郁症患者会感到人生没有希望,所有的问题都无法解决,死亡是唯一的出路。这往往是患者付诸于行动的最主要原因。
&&&&在抑郁症患者身上,我们可以找到各种程度的消极观念:或许死了就能一了百了的想法(对生活的疲倦更多过对死亡的执著);各种模糊的一晃而过的死的念头;及明确的自杀企图。当自杀企图在头脑中挥之不去,并日趋具体化(有计划)时,患者应该马上住院治疗!
&&&&有了自杀念头该怎么办?
  作为抑郁症患者,要敢于说出这种想法,听一听别人的意见,不要总是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要钻牛角尖。因为抑郁症会削弱我们理性思考的能力,让我们无法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记住:自杀念头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险!如果不想让家人朋友担心,增加他们的负担,那就快点去和医生谈吧!
&&&&得了抑郁症,除了医生,药物,家人朋友能够帮忙,患者本人是不是也应该做些什么呢?
  对自己好一点!
  抑郁症会让我们感到能力下降,精力不足。因此,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洗漱,穿衣,走路,购物等,也会让我们筋疲力尽,更别说那些复杂的活动,如工作,学习,制定计划等。慢慢地恢复这些能力,不一蹴而就,是至关重要的。记住,是&慢慢地&!
  当我们的腿骨折了,我们不会期望在石膏刚拆除时就能够正常行走。而对于抑郁症急性发作以后也是同样道理,我们需要时间来找回过去的感觉。把这时候的能力和发病前相比较,毫无意义:抑郁症康复期能力不及从前,这是一个现实,尽管有时不明显,尽管我们比发病时感觉好了许多。我们需要时间让心灵上的伤痕结痂脱落。
  当我们做事情,通常是我们想去做,并且我们感觉有能力去做。不过,抑郁症正好摧毁了这些愿望,所以,在抑郁症缓解时,就算不情愿,我们也必须适当逼迫自己去做些事情;同样,抑郁症常常让我们感到能力下降(对自己的负性看法),所以当我们做事时,不要强求自己一定做得很好,学会接受结果可能并不完美,比如说办事效率不高,或完成后兴味索然。在抑郁症的缓解期自我强化时,应该遵循以下逻辑:在产生愿望以前行动。就算这么做无法带来愉悦感,但一定要坚持,愉悦感会在不久的将来重新回来。
&&&&为什么提倡要敢于和周围人谈起我们的抑郁症?
  把自己的病症和现状说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我们了解那些非患者的看法,帮助我们换一种角度地看待原先我们认为不得了的问题,让我们减少孤独感,自责感。。。同时,这也有利于我们寻求理解和支持:当周围人不了解我们的病情时,就容易产生&他在赌气&,&他在自暴自弃&,&他过分注意自己的健康&等这样的想法。
  但要注意,也不要一天到晚讲个不停。总是重复诉说,尽管不是出于恶意,终会让人感到厌倦,而且会使人产生再怎么样也帮不上忙的无力感。不要让抑郁症成为我们的代言人!一旦感觉好转,就尽可能的去说一些别的事情,而不要让话题老是围着自己的痛苦打转,让别人有兴趣与你继续交谈下去。
  向谁诉说呢?
  和亲友交流,这是至关重要的;向一些可以信任的同事或上司,也会有帮助;邻居或一些泛泛之交,倒不是必要,除非你们谈到这个话题。原则是,不要因为患了抑郁症而羞于启齿,适当的诉说能够帮助我们战胜疾病和困难。
&&&&抑郁症让我们戴上墨镜看世界。
  抑郁不是妄想。它不会或很少会让我们虚构出那些并不存在的情况,而是让我们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各种问题困难或事物的阴暗面上,从而看不到别的。比如在路上看到一个可怜的乞丐就让我们产生对整个世界的悲哀感和绝望感;当然这种路遇会让人感到伤心无奈,但与其左思右想这个人间如何的黑暗还不如给他一点钱来的有价值不是吗?看到孩子成绩不好,就开始反思自己可能不是一个好父亲或好母亲,但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能够做到尽善尽美吗?抑郁症就是使我们整日纠缠在这些现象上,而忽略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视了事物的光明面。
  在抑郁症患者的思维中,有很多逻辑上的误区,可以是反应性的,甚至是潜意识中早已存在的。
  &容易把一些原本简单的事情&灾难化&:比如夫妻吵一次架就想到了离婚;孩子一次考砸了就认为他考大学没希望了。。。
  &经常以偏概全:比如&我的自行车坏了&&我总是这么倒霉&;&这项任务我完成不了&&我根本不能胜任这个职位&。。。
  &往往反复考虑问题而不付诸行动:研究发现,如果我们让抑郁症患者参加一项考试,他们通常会停滞在答不出的问题上,而不是像非抑郁症患者那样跳过做下一道题。
  当然,我们所有人都会有负性思维,只是个人比例不同而已。研究表明,要维持一个健康平衡的精神状态,正性思维应该占三分之二,而负性思维应该占其余的三分之一(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我们必须正视现实,以求改变)。所以,并不是说我们要永远乐观地看待问题,但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把什么都看成黑的。&愤世嫉俗&,看上去好像很特别,很&酷&,但对我们的健康却没什么好处。
&&&&前面说过,抑郁症患者常常会行动迟缓,做起事来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和懒惰毫无关系,而是有一定的生物学和生理学基础的:抑郁症会使我们的大脑和机体功能受到损伤。当然也有心理原因:悲观(&有什么用呢?&)、否定(&反正肯定成不了!&)深深的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越来越吃力。而这种无力、无为又会增加我们的自责感:&我今天又什么都没做成!&,从而加剧抑郁症状。
  许多研究显示,每日适量的体育活动可以略微改善我们的情绪。当然,我们不能依靠跑步或者仰卧起坐来治疗抑郁症,但它们对我们的帮助是能得到肯定的。所以,尽管我们可能宁愿躺在床上不起来,还是加把劲每天做一点体操或散一会儿步。因为在抑郁症中,即使躺在床休息也并不意味着能够休息得好。抑郁症期间的疲劳感,并不会因为我们的静止不动而减少,但却会因为活动而改善。
  另外一个使我们不想动的原因,是那种追求完美的想法。对着这一间乱七八糟的房间,或是一堆来不及完成的工作,我们经常希望能够干净利落、不留一点瑕疵地搞定。但是,就算对于没有患抑郁症的人来说,做到以上这点也已属不易,更何况。。。比较聪明的办法是,把一个大目标(整理房间),分化成几个小目标(每天整理一部分),当然还可以分得再细一点(今天收拾书桌,明天整理衣柜)。同时,要试着接受劳动成果可能不如平时那样完美无缺。这么做的目的,不是马上重新开始走向成功,而是重新开始行动。
&&&&我们可能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对发生在身上或周围的事情做着判断和评价:&太棒了!&,&哎,真倒霉!&,&喏,又来了!&,&不错嘛!&。。。这种&我们内心世界模糊的低语&,能够自动引导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当我们没有患抑郁症,就没有必要特别注意它们;但抑郁症患者,极可能因为这种内心低语而&自我中毒&。
  抑郁症患者是被我们称为&负性自动思维&的牺牲品,尽管有时可能不十分显而易见。比如,当我们走在路上,和一个认识的人擦肩而过,他却并没有和我们打招呼。当我们抑郁时,这种情况很可能使我们大受打击;但我们通常不会马上追上去问他&你不再跟我打招呼了吗?&,而是继续在一边钻牛角尖,越想越觉得沮丧。这种反应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是正常的,但实际上让我们伤心的根本不是因为朋友没打招呼,而是我们先入为主的想法。比如,&他虽然看到我了,但不想和我说话。&这么想,我们自然高兴不起来。为什么不能这样想:&他可能在想心事,没看到我。&难道这不是另一种可能吗?抑郁症会限制我们的思路,让我们往往只看到事物阴暗的一面。负性思维同时也是性格焦虑、悲观的人身上常见的特点。
  如何才能减少这种负性思维?
  所谓的认知治疗,就是以纠正和改变这种负性思维为重点的一类心理治疗的总称。在治疗中,患者将学会如何寻找发现并努力改变这种不良认知。当然,其目的并不是让我们把一切都看得十分美好,而是战胜在抑郁症中起主导地位的一味否定和悲观。我们要的是理智,而不是抑郁。
&&&&抑郁症,对于医生来说,属于情绪障碍。也就是说,抑郁症是一系列情绪失调的结果,而并非只有悲伤。
  抑郁和焦虑常常是孟不离焦,但两者的想法认知却并不相同。抑郁使人气馁、迟钝,它让我们对过去所发生的事的一种负面评估,在这个结果上又对未来做出了更为负面的定论:&我没用,我的过去已经一团糟,将来肯定更没希望。。。&而焦虑是对未来及可能到来的灾难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它会使人紧张,让人想做些什么来补救,但又无法心平气和:&我肯定不会成功,这事一定成不了,太糟糕了!&担心未来,又对过去左思右想,这是抑郁症经常引发的混合了以上两种情绪的认知。同时患者也常常会感到恐惧,是因为抑郁症使我们在生活中的困难面前变得脆弱。
  抑郁症不仅让我们悲伤退缩,还可能让我们对周围产生敌意。负性思维并不只针对自己,还包括旁人:所有的一切都那么让人不顺心、让人恼火。家人、同事、邻居、陌生人、全世界都可以成为这种敌对情绪产生的源头。而这种情绪,又因人格基础不同,有的人会用激烈的方式表达,有的人则把它藏于自责背后。
  如果觉得悲伤、忧虑、烦躁和怨愤正慢慢取代你别的情绪,不必为此感到自责,但要相信这是抑郁症的症状。尽可能以你最好的状态来抵制那些想要放弃的念头,不要让你自己孤立起来。告诉周围人你的疾病,他们会愿意理解你的苦楚。
&&前面已经说过,当我们抑郁时不要干等着那些&我想要做某事&的劲头重现,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做一些在以前能够带给我们快乐的事。慢慢的,我们会重新体验到它们所带来的快乐。得了抑郁症,会让我们感到生活索然无味,失去了品尝生活中微小幸福的能力。但我们越是和日常生活&保持联系&,那种趣味就会越快地恢复。不过最困难的是必须接受此时我们并不能像平时那样感到满意:和朋友的聚餐、与孩子在一起、河边散步、看搞笑电影。。。由于抑郁,我们可能会感觉麻木、迟钝,远不及平时令人兴奋。但这只是暂时的,当我们痊愈时,所有的感觉都会回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这一天早日到来(后面会说到具体方法)。
  让我们感觉幸福的一生,并不光取决于那些狂喜的时刻,而是生命中时常出现的那些令人愉悦的时光(微小的幸福)的汇合。这些微小的幸福(一个友好的表示,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早晨,孩子给你画的肖像,一封好友的邮件。。。)其实随处可见,但我们要善于发现,只可惜人往往后知后觉:&幸福啊,当我意识到你的时候你却已经远离。。。&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消沉和忧虑常常使我们的双眼蒙蔽,看不到近在咫尺的幸福。而很显然,抑郁让我们更不可能轻易察觉它们。这就是为什么当症状稍一缓解,就应该马上开始努力恢复我们品尝微小幸福的能力。就象我们的体能一样,这种能力也是可以靠后天培养的。
&&&&我们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会有一个判断。理论上,这种判断应该是客观、公正和全面的,无论是对成功还是失败。但这并不容易做到,许多人总是过于严于律己,过多地自我批评,却忘了自我鼓励。如此一来,自信心自然会下降。在抑郁症中,自信心下降的情况犹为明显:我们变得对自己更为苛刻,经常自我贬低、自我谴责、自我批判。这实在是负性自我评价对我们的&毒害&。
  试着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认知心理治疗师给他们的病人的建议之一,就是要意识到这些负性思维的&毒性本质&并学会将其纠正。要学会象对朋友一样对自己说话:如果他有缺点,我们不会隐瞒;如果他犯错误,我们会指出。但我们不会对他这样说:&瞧,又失败了不是!真是个笨蛋!你永远也不会成功!&而是会说:&这样还不行,但这只是个开始。瞧着吧,你一定可以的!&而且我们不会忘了告诉他他的优点。抑郁症,使我们根本不可能这样善意而尊重地对待自己。
  当我们患了抑郁症,妨碍我们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我们的努力和状态的自我评判,却又不考虑到我们的疾病。如果我们的腿断了,我们不会责怪自己走得太慢或需要别人的搀扶,那为什么当我们的心灵或意志&骨折&时要责怪自己无法顺利完成工作或家务呢?它也是一种&残疾&,只是外表难以察觉而已。所以,不要去和抑郁前的我们或没有抑郁症的人比较。要行动,但不需要评判,对自己好一点,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或疾病康复者。不要把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混为一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没有得抑郁症,相较于快乐,我们更容易放任自己的悲伤情绪。如果得了抑郁症,情况自然就会更糟。一位哲学家说过:&悲观是一种情绪,乐观是一种意愿。&正说明了人性中这种自我放弃的自然趋向,而我们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抵御它。在抑郁症急性期,与悲伤作斗争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许多时候需要药物的帮助。一旦病情缓解,就应该学会如何掌控情绪的起伏不定。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永远地摆脱悲伤,因为悲伤往往是一个信号,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期待相违背;而是如何利用悲伤,使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
  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稳定不变的平衡(一直感觉良好)。而是大脑在不知不觉中,不给那些阴暗的想法留出太多的位置,让它们妨碍我们的生活;是积极地尝试,而不是一天到晚冥思苦想、钻牛角尖;是容易敞开心扉,接受他人善意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主动性&,通常是无意识的,在抑郁症中也是完全被摧毁的:平时微不足道的小事会让我们觉得如临大敌,小小的挫折会让我们终日郁郁寡欢。我们往往在康复后才意识到,当初曾给我们带来莫大痛苦的事情原来是如此不值一提,一旦我们重拾勇气和力量,这一切很快会迎刃而解。
  如何控制好我们的情绪,有以下几个重要步骤。首先要学会尽快辨认出自己的负性情绪,而不是放任它们。它们可能是由某个生活事件而产生,有时也会无缘无故而起,但不管怎样,都应该抽时间思考分析一下前因后果,以便于作出接下来的选择:如果可能的话,就解决问题(引起负性情绪的生活事件);如果不行,就马上转移视线,不要胶着与此,使自己深陷忧虑之中难以自拔。
&&&&许多人的情绪障碍并不仅仅太低或太高,而是难以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双向情感障碍的分类有好几种,并不是单纯的一次躁狂一次抑郁交替发作。有的人可能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抑郁,只有几次轻躁狂发作或相反。
  遗憾的是,双向情感障碍的原因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而且我们只能针对患者的过去史作出诊断,却还无法预测下一次发作会是哪一种。
我是个医生,所以比较相信能够用科学解释的东西。抑郁症及其它一些精神科疾病的大脑器质性改变,是研究人员经过无数次实验、观察得出的结论,而不是通过一两个个案。简单的讲,大脑微小的病变引起精神科疾病,大的病变引起神经系统疾病。虽然这些学说还不够完善,但对我来说更有说服力。
你的情况并不代表其他真正抑郁症患者,而且就算同是抑郁症,他们的性格背景、人生经历以及大脑异常改变的部位或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可能不一样。所以我并不十分赞成病友之间过多地交流治病经验,却不信任自己的医生,把真正的治疗放在一边。
  发这个帖子并不是鼓吹药物万能,我也从不否认心理治疗的功效和重要性。但在上面已经讲过,抑郁症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也就是说接受外界信息及思考能力会下降;有的抑郁症患者不言不语或幻觉妄想的情况。这时候用以交流、思考为主的心理治疗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心理治疗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和治疗师的水平以及患者对治疗师的感觉有很大的关系,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坚持到最后。许多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在康复后会有这样的感觉:那段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太痛苦了!我们可以这么说,很多时候药物治疗是为心理治疗做准备。
当我们抑郁时,周围的人(家人、朋友、同事、邻居。。。)有时会雪中送炭(交流、支持、建议),有时也会雪上加霜:我们的状态不好,但有些人的言行会让我们感到更加恼火、疲惫甚至自责。但无论是否抑郁,我们永远需要那种被心理学专家所称为的&社会支持&。而在抑郁症中,我们总是趋向于孤立,渐渐地失去了与外界的交流和联系;这种孤独感,又不知不觉地增加了我们的痛苦。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就像对待所有心理问题一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我们感到有一点点好转时,试着强迫自己每日完成一项&社交行为&,比如:
  - 给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寄一张小小的明信片获一封写了简短问候的E-mail;
  - 打个电话给一个住在外地的亲戚;
  - 和朋友出去喝一杯;
  - 花点时间和家人一起去散步、看电影、收拾房间。。。
  做这些事情时,既不要对别人强颜欢笑,假装自己已经完全恢复;也不要像祥林嫂那样不停诉苦;而是应该用简单明了的几句话说出事实,如:&最近我状态不是很好,所以我可能无法说出一些快乐轻松的字眼。但我很高兴能和你们保持联系,有空能给我来个电话吗?&
  当然这些努力通常无法马上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愉悦,但却是尽快康复所必不可少的。记住:每天至少一项&社交行为&。
临床上对抑郁症的诊断,必须要符合它的诊断标准。国外是DSM-V或ICD-10,国内是CCMD-V。有兴趣的GOOGLE或百度一下应该能够找到。平时我们口中说的抑郁症,很多只是抑郁状态或抑郁症状而已。普通人的情绪也会有高有低,但如果超过了一定范围或持续时间过长,影响正常生活,就属于病理性了,需要治疗介入。
忍不住点赞
来自:湖北省武汉市
签到抢财富
今天的幸运星是xalangling
购买时间:
购买价格:8.8万元
行驶里程:1100公里
评分:暂无评分
评分:暂无评分
评分:暂无评分
性能可靠,因为几个重要部件都是外方成熟的技术和现成的东西,拿来即用,好用耐用实用。性价比非常高。
评分:★★★★
评分:暂无评分
高速发动机,拥堵的市区路费油特别是自动挡。
评分:★★★
该有的都有,同价位没有的它也有,还能说啥呢,买吧。
评分:★★★★
评分:暂无评分
性价比评分
评分:暂无评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恋会导致抑郁症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