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管断裂后还能正常picc输液滴空了吗

两种输液接头应用于肿瘤病人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全科护理》2015年32期
两种输液接头应用于肿瘤病人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输液接头应用于肿瘤病人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采用PICC置管进行输液的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病人均给予标准化护理流程进行管道护理,对照组采用肝素帽接头进行输液,观察组采用可来福接头进行输液,比较两组病人置管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值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置管后第3天及第7天,观察组病人炎性因子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可来福接头应用在PICC管道中,可避免加重病人的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3.73【正文快照】: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临床上所采取的治疗手段以手术、化疗、放疗、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为主。长期通畅及安全的静脉通道是保证治疗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之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由德国医生Forssman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晓霞,余华琴,兰英;[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12期
高丽娟;韩红芳;;[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年08期
姜松;;[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19期
夏爱萍;朱凤林;居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年05期
黄家香;栾顺莲;徐宁;;[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年05期
詹笑春;曹岩灯;林娟;;[J];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珩玉;[D];吉林大学;2010年
马晓燕;[D];青岛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国伦;傅志明;张运平;张志峰;王玉珏;谢房清;李红飞;;[J];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09期
张玉珍;董淑华;程军;苏迅;马红梅;;[J];现代护理;2006年05期
陈丽娟;潘兴南;陈丽新;;[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年08期
向川江;;[J];全科护理;2010年29期
刘丽;单新莉;白茹;石慧慧;;[J];临床护理杂志;2012年03期
朱顺芳;缪景霞;邓秋花;;[J];护理学报;2012年16期
张春玲;吴婉英;杨方英;;[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年19期
黄锦芳;唐秋兰;;[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11期
张伟兰;关次宜;曾志强;蔡玉珍;陈丽芳;邓惠容;;[J];全科护理;2015年03期
兰建芸;黄芬;杨美珍;;[J];全科护理;2015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小亮;[D];吉林大学;2011年
贾葵;[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蔡芳芳;[D];河南大学;2013年
王苏兰;[D];中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祝敏;孙新;王利;;[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张淑荣,李森龙,侯继凤;[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王小芳;刘丽元;;[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年02期
梁海华,谢巧庆,张婷婷,蓝丽芳;[J];护士进修杂志;2002年08期
张静;[J];护士进修杂志;2002年10期
李新萍;[J];护士进修杂志;2002年11期
郝玉凤,孙广荣,李冬云;[J];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10期
邹勤;戴晓玲;谢娟;陈民宵;张惠;张仙爱;;[J];护士进修杂志;2006年05期
岳立萍;周立;张军红;;[J];护士进修杂志;2007年22期
李俊英;余春华;符琰;;[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代福兰;胡晓云;;[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年10期
宋平,李祖栋;[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8期
谢燕芳;黄鼎铭;;[J];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2003年03期
尹路,张利华,黎介寿;[J];肠外与肠内营养;1994年01期
王淑霞;;[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年31期
韩文斌;[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年12期
魏志华;;[J];临床医学;2005年12期
赵香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年03期
陈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年S1期
刘远玲;;[J];现代医药卫生;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明明;;[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刘秋良;;[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梁妙丽;刘森军;王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王华丽;;[A];2012年“河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新技术交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赵敏;丁亚;申智慧;;[A];2011年河南省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李红荣;;[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赵敏;丁亚;申智慧;;[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董香莲;;[A];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李红荣;;[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李梦微;;[A];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PICC置管后致渗液一例的护理体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7年
PICC置管后致渗液一例的护理体会
【摘要】:正PICC 系指经外周血管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由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硅胶制成,导管柔软,适合无刺激输液及刺激性药物的输注,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更好地保护血管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我科应用 PICC 管行化疗给药,有1例在插管后即出现穿刺点渗液。经观察及对症处理后导管留置良好。针对这1例置管患者,笔者做了分析,现将分析情况及今后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
【分类号】:R472【正文快照】:
PICC系指经外周血管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硅胶制成,导管柔 软,适合无刺激输液及刺激性药物的输注,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更好地保护血管以减轻患者的 痛苦,我科应用HCC管行化疗给药,有1例在插管后即出现穿刺点渗液。经观察及对症处理 后导管留置良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妙瑾,陈宏;[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年10期
薛春华,花天放,吴鹏,苏杰;[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年04期
宋红玲;[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01期
虞敏;戴晓艇;;[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29期
赖运庆;黄正明;;[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17期
杨首男;冯新华;;[J];国际护理学杂志;1992年02期
季振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年03期
;[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8年10期
杨上望,杨建伟,叶滨;[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年03期
严莉;[J];实用全科医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艳;;[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吴华;;[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付铁莉;陈伟莉;于红梅;;[A];2005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严静;;[A];2006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2006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金伟;宋丽;林晓秀;;[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黄艳;毛红;陈建平;赵微燕;周秀华;;[A];2006年浙江省肾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卞维静;张凌;付芳婷;李文歌;谌贻璞;;[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肖友雪;;[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陈慧;;[A];静脉输液新技术临床应用暨安全管理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张梅;;[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乐民;[N];健康报;2009年
文彬;[N];中国医药报;2009年
记者 冯海波;[N];广东科技报;2011年
民泾;[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王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通讯员 姚春雨、钱勇 记者 范又;[N];光明日报;2003年
凤慧;[N];中国包装报;2010年
申万;[N];医药经济报;2010年
刘霞;[N];科技日报;2010年
;[N];医药经济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仲如;[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杨春露;[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齐峥嵘;[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王嫦君;[D];浙江大学;2011年
陈鹏;[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肖星;[D];吉林大学;2013年
周康;[D];中南大学;2011年
郑修军;[D];复旦大学;2003年
陈华;[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马茂;[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时兵;[D];机械科学研究院;2005年
姜海英;[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贺亚敏;[D];东南大学;2003年
白雪;[D];佳木斯大学;2007年
王涛;[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段志广;[D];西北大学;2008年
王上元;[D];中南大学;2008年
马佳妮;[D];西北大学;2009年
孙秀娟;[D];西北大学;2009年
刘冬生;[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老年脑卒中患者PICC 置管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作者:龙兴敏,王桂碧&&&&作者单位:400037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
目的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3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原因。结果32例使用PICC的患者发生了插管后局部渗血、脱管、导管堵塞、静脉炎、贴膜过敏、穿刺部位感染等护理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熟练掌握PICC置管操作规程,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老年;脑卒中;并发症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需长期输液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黏稠药物的患者[1,2],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等特点。它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所限制,在无感染情况下,留置时间可长达2年[3]。由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时间长、年龄大、血管弹性及一般情况相对较差,需要长期经静脉输入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PICC 不仅能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还可以避免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及损伤,对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减轻痛苦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患脑卒中多为老年人,其凝血机制下降、血管质量差,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现将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3~81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20例。
  1.2置管方法
  1.2.1材料ARROW 牌单腔豪华包装,型号PK - 01451 - W,规格4Fr &55cm,导管内带支持金属丝穿刺包, 3M 10cm&12cm透明敷贴,无菌手套。
  1.2.2方法选择穿刺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再次为头静脉。将穿刺侧上肢外展45&~90&角,打开穿刺包,先用穿刺包外包内测量尺沿着穿刺点开始测量准备通过导管的静脉距离,止点为穿刺臂同侧胸骨旁第二肋间隙,记录所得数值。打开穿刺包内包,消毒术野2遍,铺洞巾,由助手于穿刺上臂中部扎止血带,穿刺鞘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置入导管25cm左右时嘱病人将头转向穿刺臂同侧并将下颚贴在肩部,继续置入导管达穿刺前记录数值;去除穿刺鞘,注射器接到PICC导管尾端输液口并向回抽吸,直到可以看到血液,用足够量的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管腔以保证没有残留血液,用肝素帽封好,穿刺点加盖酒精纱条及一块小纱布后,用3M透明敷贴包扎固定导管,外留导管使用导管夹、固定夹和胶贴组合固定于前臂掌侧。在PICC标签上填写日期等相关信息,向病人肩部方向呈&S&型或弧形盘绕固定好留在体外的导管,记录外露导管长度,记录上臂中部周径,透视确认导管位置在上腔静脉。置管后第2天换药,以后每周换药2次,并记录穿刺点处所见情况及导管长度。
  在32例并发症中,穿刺点血肿渗血15例,导管阻塞5例,血栓形成3例,静脉炎4例,导管脱落3例,穿刺点局部感染2例。
  3.1穿刺点血肿渗血分析及处理措施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较高,几乎占所有并发症的一半。且全部渗血都在置管当日发生。其原因包括:老年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并且脑梗死需要溶栓和抗凝治疗,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老年患者血管硬化,舒缩功能差;置管穿刺口选择在肘窝处,活动范围大;脑卒中的患者认知能力低下,不易制动。处理措施:置管前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患者的凝血功能等;穿刺口选择在肘窝以下2~3 cm处;置管后用无菌纱块反折至16层,贴膜固定或弹性绷带固定;置管后尽量减少置管上肢的活动并密切观察局部渗血情况。
  3.2导管阻塞原因分析及预防导管阻塞是PICC并发症中比较常见的原因。可能原因为老年患者凝血机制下降,活动减少,导致血栓形成。处理措施:正确使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方法,并在输液时加强巡视,及时换瓶;使用静脉营养等药物后要用生理盐水或稀释溶液冲管,防止药物结晶沉积,异物颗粒堵塞导管;如发现输液速度变慢,甚至不滴时,用20ml注射器回抽栓子。
  3.3血栓形成表现为输液不畅,置管侧上臂肿胀,穿刺点渗液,冲管阻力大。血栓形成原因多为冲管,封管技术不正确,导管内有血液反流或患者自身血液黏稠度高,均可致血栓形成。发现血栓形成后应该立即应用尿激酶溶液进行负压法溶栓,以防血栓脱落后形成血管栓塞。
  3.4静脉炎表现为导管穿刺点周围或沿上臂静脉通路发红,伴有疼痛和肿胀。主要原因为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刺激,血管内皮受损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后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疗妥)每日于患处外涂,一般5~7天即可痊愈。
  3.5导管脱落原因可能与患者烦躁不安、活动过度、穿刺部位及体外导管固定不牢等有关。置管后穿刺侧手臂避免剧烈活动,过伸、过屈动作, 穿刺局部敷料松动及时更换固定。经X 线胸片检查确定后拔出滑入部分和剪去脱出部分,消毒局部皮肤,再用透明贴膜固定。
  3.6穿刺点局部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PICC 穿刺后24 h更换1次敷料,以后每周更换3 次,敷料出现松动或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更换时以PICC导管为中心,消毒直径为10cm,先用2%碘酒消毒3次,再用75%酒精消毒(避开针眼处),用透明贴膜固定。每周更换肝素帽1次,每日更换输液装置1次。如患者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和血象增高,应高度怀疑导管相关感染,立即取局部和导管内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拔管并行抗感染治疗。
【参考文献】
&  1王秀华,王丽娟.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41.
  2丁小萍,夏彩莲,李红梅,等.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415.
  3周君桂,周春兰,刘芳,等.脑卒中康复期患者PICC 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护理学报,A):69-70.
  (本文编辑:文娴)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icc输液滴空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