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肿瘤医院肝癌病历肿瘤的形状

癌症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要经过数十次变异,然后要克服细胞间粘附作用脱离出来,并改变形状穿过致密的结缔组织。成功逃逸后,癌症细…
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人体全身各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都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至肝脏,邻近器官的肿瘤更可以直接浸润肝脏,形成继发性肝癌…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有很多患者得病之后对于饮食有一些错误的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的是认为只要自己不吃饭就能饿死肝癌细胞,其实这种想法是很不正…
肝癌概况问答
肝细胞性肝癌癌细胞排列形成实性团块状,周围富有扩张的血窦。癌细胞境界不清,大小较一致,浆宽。核单个,类圆形,异形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肝细胞性肝癌在
原发性肝癌是指非转移因素产生的,原本就是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瘤,而不是由其他器官组织的癌症转移来的,叫做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
肝癌细胞最怕什么东西?肝癌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很高。肝癌的发病比较缓慢,早期几乎没有什么症状,等到有症状了被诊断出是肝癌的时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随着原发性肝癌早期
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是什么?肝癌的临床表现很多,其中又一点就是肝癌的伴癌综合征。伴癌综合征是指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产生的各
肝癌我们都知道这种疾病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我们更关注的是肝癌的治疗方法。肝癌虽然让很多的人感到疲倦乏力。但是因为不是很突出的病症,因此容易让人忽视从而
现如今,乙肝患者的人数在不断激增,尤其是在我国,乙肝病毒肆意传播,甚至还导致很多婴幼年儿童也开始出现了乙肝的症状。由于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所以,
肝细胞肝癌危害有哪些?肝癌您了解的疾病,常常能够听到患者朋友的抱怨,对于疾病我们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才能够抵抗疾病,对于肝癌他引发的疾病也是不容小觑的,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早期防治肝癌的意义很大,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检测结合超声显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和
起病常隐匿,多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应用afp及b型超检查偶然发现肝癌,此时病人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肿瘤本身的体征,此期称之为亚临床肝癌。一旦出现症
原发性肝癌是指非转移因素产生的,原本就是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瘤,而不是由其他器官组织的癌症转移来的,叫做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
肝癌细胞最怕什么东西?肝癌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很高。肝癌的发病比较缓慢,早期几乎没有什么症状,等到有症状了被诊断出是肝癌的时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随着原发性肝癌早期
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是什么?肝癌的临床表现很多,其中又一点就是肝癌的伴癌综合征。伴癌综合征是指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产生的各
肝癌我们都知道这种疾病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我们更关注的是肝癌的治疗方法。肝癌虽然让很多的人感到疲倦乏力。但是因为不是很突出的病症,因此容易让人忽视从而
现如今,乙肝患者的人数在不断激增,尤其是在我国,乙肝病毒肆意传播,甚至还导致很多婴幼年儿童也开始出现了乙肝的症状。由于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所以,
肝细胞肝癌危害有哪些?肝癌您了解的疾病,常常能够听到患者朋友的抱怨,对于疾病我们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才能够抵抗疾病,对于肝癌他引发的疾病也是不容小觑的,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早期防治肝癌的意义很大,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检测结合超声显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和
起病常隐匿,多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应用afp及b型超检查偶然发现肝癌,此时病人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肿瘤本身的体征,此期称之为亚临床肝癌。一旦出现症
现代社会人们患肝癌疾病的越来越多了,原发性肝癌是大家生活中比较常见癌症疾病,壮年的人发病率高,这种疾病给人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这样的疾病发现时多
癌症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要经过数十次变异,然后要克服细胞间粘附作用脱离出来,并改变形状穿过致密的结缔组织。成功逃逸后,癌症细胞将通过微
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人体全身各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都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至肝脏,邻近器官的肿瘤更可以直接浸润肝脏,形成继发性肝癌。在这种情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有很多患者得病之后对于饮食有一些错误的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的是认为只要自己不吃饭就能饿死肝癌细胞,其实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肝癌
患肝癌时,癌细胞本身因细胞间隙较大,因而易脱落,脱落的癌细胞可随血液、淋巴液及胆管系统转移至远处,或直接浸润至邻近的器官而发生转移。肝癌组织中的癌细胞
随着肝癌研究的飞速进展,肝癌细胞株有哪些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专家说,医学上细胞株是指具有特殊性质的培养物。肝癌细胞株有哪些?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下。
原发性肝癌指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而其中,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
肝癌是仅次于胃癌的第二大癌症疾病,这种病在临床上可分为恶性肝癌肿瘤与良性肝癌肿瘤,一般来讲,如果是恶性肝癌肿瘤,癌细胞会很容易出现转移,使其他器官也遭
在临床上,总会提到微小肝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疾病,微小肝癌的定义如何,我们需要来一个科学的定义,才能够对这个疾病进行专业的分析,下面由小编
药物性肝病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愈的话,对患者的身体危害特别的大,我们都知道药物性肝病是很严重的一种肝病种类,那么、药物性肝病的治疗都有什么呢。下面就关
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是什么?肝癌的临床表现很多…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安康胡同5号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肝脏肿瘤拍B超,肝脏8CM*9CM瘤,回声均匀,但肿瘤外形不规则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建议行腹部CT明确诊断,并抽血查AFP
建议行腹部CT明确诊断,并抽血查AFP
这与结婚与否并无关系。医生是根据所考虑卵巢肿瘤可能的性质来分别对待的。考虑良性的,且没有症状,体积又较小的可以定期检查,暂不手术。否则都要求手术切除,再根据术后...
检查一下是否有甲状腺结节,如果是结节,在不影响生活的状况下可以不做手术。
好象以前回答过你的问题,好久不见了,你好。
看完了你的“小说”,说点意见作参考。
1。从你说的情况来看,以前的问题主要发生在输卵管上,从今年6月份B超检查情况来...
到了孕晚期宫缩是会经常发生的,但一般都只是不规律的宫缩,其实早在4个月开始已经有宫缩的情况了,只是开头比较轻,所以孕妈妈的感觉不明显而已.宫缩都是为宝宝出生作准...
恶性肿瘤-百科介绍
癌症(cancer)也称恶性肿瘤,和它相对的是良性肿瘤。癌症是由于机体细胞失去正常调控, 过度增殖而引起的疾病。过度增殖的细胞称癌细胞,癌细胞常可侵犯周围组织(浸润,...
大家还关注肝的恶性肿瘤。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前者起源于肝细胞或胆管细胞,后者多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转移,肿瘤可局限或弥散。早期多缺乏特殊征象,可有上腹或右上腹部胀痛、食欲不好、体重减轻等。临床诊断主要根据肝进行性肿大或肝区扪及坚硬肿块,应用甲种胎蛋白、同位素、超声波、CT扫描检查和同工酶等检查有助诊断。对早期、局限性肝癌应及早施行手术切除,不宜手术切除者可采用放射、抗癌化学药物、免疫疗法、中医药等综合治疗措施。 来源:【实用医学词典】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变,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来源:【现代流行病学词典】
Tumors or cancer of the LIVER.
(下文称肝癌)是原发于肝脏上皮中的一类,通常主要包括、和混合型肝癌三种细胞类型,中90%以上为(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一、流行病学
在地区分布上,肝癌发病率在亚洲和非洲明显高于欧美。我国肝癌高发,2002年全球62.6万肝癌患者中我国占55%。我国的肝癌发病率呈东南地区高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沿海河口地区发病率则更高。随着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在某些发达地区肝癌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我国肝癌高发区有江苏启东、上海崇明、浙江温州、福建同安、广东顺德、广西扶绥等地。肝癌已位于死亡的第四位,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肝癌死亡率为20.4/100 000。
在年龄分布上,肝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肝癌高发区中位发病年龄低,在肝癌低发区则中位发病年龄高,非洲为30~40岁,中国为45~55岁,美国为55~65岁。
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男∶女=3 ∶1~5 ∶1,我国已将年龄大于40岁、伴有乙肝病毒持续或有、的患者列为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
二、病 因 学
的确切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发现肝癌发病可能与乙型肝炎及乙肝后、及丙肝后、黄曲霉毒素、饮水污染、饮酒、寄生虫肝病、代谢性肝病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我国肝癌患者中约90%有乙型肝炎病毒背景,流行病学研究发现HBV人群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比非人群高200余倍。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提示切除的肝癌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70%~90%,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90%肝癌组织中有HBV‐DNA的存在。HBV诱发肝癌的相关假说有:病毒DNA整合到肝细胞基因后激活了癌基因,并发现HBV的X蛋白在肝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HBV持续所引起的炎症、坏死及再生可能激活了某些癌基因,并改变肝细胞遗传稳定性,而致细胞突变概率增加。在高发地区,60%~80%肝癌患者有背景,一般遵循着由阶段发展到阶段再到肝癌的发展过程,也有不经过阶段而直接由发展到肝癌,这说明了肝癌发生机制的复杂性。在日本和欧美等西方国家,病毒相关性肝癌占60%~80%,提示病毒与肝癌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我国很多肝癌高发区气候,食物易于癌变,在霉变的玉米、花生中检测到黄曲霉毒素含量很高,以这些霉变食物长期喂养猴子、大鼠和鸭子等动物后,可导致这些动物肝癌的发生。黄曲霉毒素经消化道吸收后经过肝脏转化成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能够干扰DNA的正常转录,黄曲霉毒素还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协同致癌作用。
在我国肝癌高发的农村地区,饮沟塘水的肝癌发病率明显高于饮深井水者。在一些高发区饮用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铜、锌、镍等含量较高,还发现沟塘水中的藻类毒素是一种很强的致癌剂。通过改善饮用水质量后,在一些高发区肝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酒可以增加肝癌的危险性;也有研究认为与肝癌有关;还有研究报道亦是肝癌的危险因素;有部分肝癌呈家族性集聚特点,可能与肝炎家族性集聚和家族中肿瘤易感性高的遗传背景有关。所有这些都提示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肝因和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按组织和细胞学类型可分为、和混合型三类。
1﹒大体特点
Eggle1901年提出肝癌大体上分巨块型(直径≥10cm)、结节型(直径<10cm)、弥漫型(全肝弥漫性分布)三型。
我国肝理协作组(1979)在Eggle分型基础上提出了肝癌的大体分型:①弥漫型:小的癌结节弥漫性分布于全肝。②块状型:癌块直径≥5cm,其中≥10cm者为巨块型。又分为单块型、融合块型和多块型。③结节型:癌结节直径≥3cm、≤5cm,又分为单结节型、融合结节型和多结节型。④小癌型:单个癌结节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cm,定义为小肝癌。
2﹒组织学特点
根据肝癌实质与间质间数量和相互关系,有下列组织类型:①梁索型:癌细胞排列成梁索状,癌小梁之间为血窦,梁索间缺乏纤维间质成分。根据小梁癌细胞数的多少又分为细梁型和粗梁型。细梁型一般分化较好,粗梁型一般分化较差。②假腺:癌细胞围绕扩张的毛细胆管排成腺状结构,其中可有胆汁充盈。③致密型:癌细胞呈弥漫片状排列,排列致密,其中无血窦和结缔组织。④硬化型:癌组织中纤维间质丰富,分隔、包绕癌组织,呈巢状结构。
Edmondson(1956)将分化程度由高到低分为Ⅰ~Ⅳ级,其依据是:癌细胞胞质嗜酸性着色程度、胞核大小、核/质比例,胞核染色程度,细胞功能及黏合性状,组织结构等。Ⅰ级:癌细胞以细梁型排列为主,形态与正常肝细胞类似。Ⅱ级:癌细胞形态接近正常肝细胞,胞质嗜酸性增加,核/质比例略有增大,以细梁型排列为主。Ⅲ级:癌细胞异型明显,胞质嗜碱性,核染色加深,核/质比例明显增大,可见瘤巨细胞。Ⅳ级:癌细胞明显异型性,核/质比例显著增大,多核或单核癌巨细胞易见,癌细胞排列松散,无一定结构。
起源于肝内胆管,又称肝内。大体形态上有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由于肿瘤富含纤维间质成分而致质地硬,切面灰白色。镜下癌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胞质嗜碱性,不分泌胆汁,仅分泌黏液,癌细胞排列呈腺泡或乳头状,间质结缔组织丰富。
(三)混合型肝癌
和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肝癌。混合型肝癌多合并有,大体形态上与相似。镜下可看到和两种成分在一个结节中分区域存在,或者混杂存在,以肝细胞成分占优势者多见。
四、临床表现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患者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属晚期。
(一)症状
肝区疼痛为常见症状,多表现为持续隐痛、胀痛、钝痛、刺痛。有些患者表现为胃痛,当肿瘤侵犯膈肌时可表现为右侧肩背部疼痛。肝癌破裂时,往往表现为突发右上腹疼痛伴,多伴有出、面色苍白等休克症状。
多见于肿瘤巨大,或伴有门静脉癌栓,或伴有。
伴有门静脉癌栓患者此症状多见,是由于和使肠功能发生紊乱所致。
4﹒、、缺乏
早期无,随着病情进展陆续出现,晚期表现为。
往往见于肿瘤巨大或转移,肿瘤发生坏死所致。发热时一般不超过38.5℃,无,应用抗生素无效,吲哚美辛栓退热效果好。肝癌伴发热多提示预后不良。
(二)体征
由于肝肿瘤占位效应引起肝体积增大,呈不对称性肿大,进行性增大。肝部肿块多见于左肝和右肝下部的肿瘤,随呼吸上下活动,一般质地硬,表面光滑或呈结节感,有压痛。位于右膈顶部的肿瘤,肝浊音界上移。
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肝癌患者出现多数系肿瘤终末期肝功能失代偿,表现为肝细胞性,少部分患者是由于肿瘤巨大压迫胆管或肿瘤侵犯胆管形成胆管内癌栓所致,表现为阻塞性。
多见于肿瘤广泛转移,或伴有门静脉癌栓,或肿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或伴有失代偿。
4﹒伴随的体征
面容、、血管、脾大、、等。
5﹒肝外转移部位的体征
颅时的、,时的固定点压痛。
6﹒伴癌综合征
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发生各种影响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方面的综合征称之为伴癌综合征。常见的有:、红细胞增多症、、、症、、肥大性骨关节炎、甲状腺病变等。
五、并 发 症
肝癌结节进行性生长,穿破肝包膜,出血流入腹腔,引起患者剧烈腹痛、、,体检有腹肌紧张、压痛、等,呈阳性,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血。也有的肝癌结节破裂不穿破肝包膜,仅形成包膜下血肿,较少见。肝癌破裂多无诱因,多为自发性破裂,也有因、用力排便后腹压增高引起。量大可导致患者死亡,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血止,部分患者可经手术血止。
2﹒化道出血
多因合并的或门静脉癌栓引起而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出血后又会加重肝功能的损害,甚至肝性的发生。
是肝癌终末期的表现,是由于肝组织受到肝癌的广泛损害所致。另外,、、大量利尿或放亦能诱发肝性。
4﹒其他并发症
六、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甲胎蛋白(AFP)
19世纪6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在患者血清中发现可检测到AFP,以后广泛应用于临床。放射免疫法测定的AFP正常值为1~20μg/L。其肝癌的阳性率达60%~70%,特异性也较高。迄今已发现的标志物中在肝癌上尚无一种能超过AFP的。单一AFP肝癌的标准是: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AFP≥200μg/L持续2个月,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和生殖胚胎源性肿瘤。AFP已广泛应用于肝癌筛查、、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
2﹒甲胎蛋白异
不同组织来源的AFP,由于其糖链结构不尽相同,与不同植物凝集素反应会有不同的亲和性,将这些存在不同糖链的甲胎蛋白称为甲胎蛋白异。可通过其与植物凝集素反应将其区分开。患者血清AFP与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比例较高,如结合超过25%,称甲胎蛋白异阳性,而良性肝病血清中的AFP基本不能与LCA结合或结合比例较低,称甲胎蛋白异阴性。活动性肝病一般引起AFP低浓度升高,甲胎蛋白异多为阴性。
3﹒γ‐谷氨酰转酞酶及同工酶
70%肝癌患者其活性增高,在阻塞性、肝炎、、患者中亦有明显增高,故对肝癌的特异性低。其同工酶‐Ⅱ(GGT‐Ⅱ)对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AFP阴性肝癌有较高的检出率。GGT应用较少,早期价值不大。
4﹒异常原(DCP)
正常人血浆中不存在DCP。在肝癌患者中阳性率较高,肝癌组织中阳性率亦高。但、和患者中也可检出,只是浓度低于肝癌患者。小肝癌中阳性率低,早期价值不理想。
5﹒α‐岩藻糖苷酶(AFU)
肝癌患者血清中AFU活性高于患者和正常人,但其升高亦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胃肠道肿瘤等。
6﹒α1抗胰蛋白酶(AAT)
在肝癌患者血清中AAT升高,在、创伤、肿瘤坏死等情况下也可升高,可协助,无助于鉴别。
7﹒(ALP)
约20%肝癌患者中ALP增高,增高亦可见于阻塞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同工酶有肝骨型、型和胎盘型三种,在部分肝癌患者血清中有一种不同于前三种的变异型ALP同工酶,它对肝癌的特异性较高,但灵敏性低。
高,在肝炎、、及多种性疾病中均可升高,对肝癌价值不大。有报道用酸性同功来检测肝癌,可增加阳性率。
9﹒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5′‐NPD‐V)
国内报道5′‐NPD‐V对肝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但临床应用较少。
在以上所列诸多肝癌标志物中,除甲胎蛋白仍然是最常应用之外,其他标志物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这些标志物无法取代或超越AFP,另外其他技术尤其是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能对肝癌做出较准确的定性。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是肝癌中最常用的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方法,是肝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也是目前肝癌筛查的主要手段。B超检查优点:操作简单、实时、动态、可重复检查、可术前也可术中检查、费用低、无放射线损伤。缺点:肝脏检查中存在一定盲区,如右肝膈顶部因受肺遮盖而不能清楚显示,另外B超检查结果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肝癌的B超表现:小肝癌(直径≤2cm)多为低回声结节,常有包膜,周边有声晕。大肝癌多表现为强回声或强弱回声不均匀,瘤体中央往往有液化,有的主瘤周边有卫星灶,有的门静脉有癌栓形成。多普勒检查常显示瘤体动脉血供丰富。超声造影检查可提高肝内较小病灶的检出率。术中B超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要高于术前B超、CT、MRI。B超在肝癌诊治中的价值体现于:发现肝内占位性病灶;鉴别肝内占位的性质;了解肝癌在肝脏中的位置以及与肝内大的管道之间(第一、二、三肝门)的空间关系,了解肝癌的肝内转移情况;在B超引导下可行肿瘤的局部治疗(射频、微波、注射等),或在术门静脉注入美蓝,对要切除的肝段染色后规划规则性的肝段切除术。
2﹒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可检出最小直径2cm左右的肝癌,它能够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部位、与大血管的关系、与邻近脏器的关系,还能对肝脏进行三维立建,从而更加直观地显示肝癌。肝癌的直接CT征象: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占位,后,呈“快进快出”特点,即在动脉期表现为瘤体内快速的充填,瘤体密度高于肝实质,小肝癌强化均匀一致,大肝癌由于瘤体内多伴有出血、坏死而呈不规则、不均匀的充填,在门静脉期及其后的延迟扫描期,由于肝癌主要系由肝动脉供血,迅速从瘤体消退,而周围肝实质由于从门静脉来的持续进入而呈高密度,而瘤体呈相对低密度。肝癌的间接征象:多为伴随的表现,肝脏萎缩、肝左右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肝包膜锯齿状不平整、脾大、等。CTA(CT angiography)是先行肝动脉插管,经该管注入后行CT动态扫描,能够更清晰显示肝内小的肝灶,增加检出率。CTAP(CT arterial portaography)是先行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插管,经该管注入后行CT动态扫描,正常肝实质由于门静脉大量进入而明显增强,而肿瘤由于肝动脉供血而不增强表现为低密度,从而增加检出肝癌的敏感性。但CTA、CTAP均是有创检查,临床应用不多。是经肝动脉导管注射碘油后2~4周进行CT平扫,可检出直径0.5cm左右的微小肝癌灶,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要高于B超、普通CT、CTA、CTAP、MRI。
3﹒磁共振成像(MRI)
MRI检查在肝癌中的应用有超过CT的趋势,与CT相比,MRI优点:可行T1加权、T2加权、加权,也能行,故可从多个侧面和角度显示肝脏肿瘤,从而增加肝癌的准确率,对小肝癌的分辨率高于CT;对合并结节的肝癌明显优于CT;对肝癌经酒精注射、射频、微波治疗后有无完全坏死的判定上优于CT;可进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或其他任意角度的成像;可进行胆管成像(MRCP)和血管成像(MRA);无放射性损害。肝癌的MRI征象:T1加权像上与肝实质比呈相对低信号,如肿瘤有局部出血或脂肪变,则表现为局部高信号;T2加权像上与肝实质比呈相对高信号,大肝癌多表现为信号不规则、不均匀,反映了肝理的多样化;后的MRI特征与CT特征相同;MRI可显示肝癌包膜、脂肪变性、瘤体出血坏死、纤维间隔、肿瘤周围水肿、子结节和门静脉、肝静脉、腔静脉受侵情况。
肝癌的CT表现
A﹒小肝癌平扫(如箭头所示);B﹒小肝癌动脉期(如箭头所示);C﹒小肝癌延迟期(如箭头所示)
4﹒放射性核素扫描
可显示肝脏大小、位置、形态和功能,在19世纪60~70年代曾经是肝癌定位的重要手段,以后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于临床,肝脏核素扫描检查就渐渐淡出。近年来,随着肝脏核素显像技术的发展,该检查手段又受到广泛重视。由于肿瘤组织中代谢高于其他组织,肿瘤组织会过多的摄取FDG,将FDG作为肿瘤的显像剂,从而对肿瘤组织进行显像,这就是PET‐CT检查的原理,PET‐CT检查大大提高了检出的敏感性,尤其对肝外的转移如腹腔、及其他部位的转移检出率极高。如肝脏,在瘤体很小时就可发生淋巴结或腹腔转移,而超声、CT、MRI等检查往往不能同期发现,但全身肝血管造影有肝动脉造影、、。由于肝癌是以肝动脉供血为主,所以采用肝动脉造影进行肝癌的诊治。适用于超声、CT、MRI等检查出肝占位而未能确诊肝癌者,尤其是直径小于2cm的肝占位;AFP等检查结果增高高度怀疑肝癌,但超声、CT、MRI等检查未能发现肝占位者。肝癌的肝动脉造影表现:肿瘤血管,即在动脉相肿瘤区出现粗细不均的紊乱动脉血管;肿瘤染色,在毛细血管相,肿瘤区密度浓于周围肝实质,从而勾勒出肿瘤的轮廓;肝内动脉拉直、扭曲、移位和扩张;肿瘤包绕动脉血管壁不规则,呈锯齿状、串珠状、僵硬状;动静脉瘘,即在动脉相出现门静脉影;在门静脉相,肝内出现充盈缺损区;如有门静脉癌栓,则在门静脉相,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内出现充盈缺损。随着其他影像技术的发展,由于肝动脉造影是有创的侵入性检查,目前已较少单纯应用于肝癌的,但肝动脉造影后检查在肝脏微小肝灶上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肝癌的MRI表现
A﹒T1加权像(如箭头所示);B﹒T2加权像(如箭头所示);C﹒T1加权像(如箭头所示);D﹒门静脉期(如箭头所示)
MRI冠状位显示下腔静脉癌栓(如箭头所示)
MRA显示门静脉右干癌栓(如箭头所示)
PET‐CT检查就显示了其能发现微小癌灶的优越性,因而对治疗方式的决定有重要影响。缺点是检查费用昂贵,一次全身PET‐CT检查费用是一次肝脏CT或MRI检查的8~10倍,不少患者不能承受;另外其高敏感性也意味着高假阳性,只要能导致肝组织代谢增高的因素(例如)均会有FDG的摄取增多,也存在有假阴性,如经化疗后的肿瘤代谢明显降低,但未完全坏死,PET‐CT检查往往显示阴性结果,因此最好结合超声、CT、MRI检查结果进行。
肝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如箭头所示)
5﹒肝血管造影
(一)步骤
肝癌的应结合患者的肝病背景、临床症状、AFP等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全面分析,综合判断。肝癌包括定性和定位。定性中,AFP检测是主要的措施,还可选用特异性较高的其他标志物,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有些影像学检查也能进行较准确的定性。定位中,首选超声检查,再行CT或MRI检查,仍不能确诊时,可行肝动脉造影等侵入性检查。肝穿刺活检属于有创的侵入性检查,有可能引起和道种植转移可能,已不列为常规检查手段,因此应严格把握肝穿刺活检的指征。各种检查手段仍无法明确者需密切随访。
(二)临床标准
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修订的的临床标准为:①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并能触及肿大、坚硬及有大结节状肿块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②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DCP、GGTⅡ、AFU及CA19‐9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③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者。
(三)临床分期
肝癌的临床分期对肝癌治疗的选择、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肝癌多种治疗方式的出现、各种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循证医学的要求,对肝癌的分期有越来越细的趋势。
1﹒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肝癌(2002年第6版)
是基于以下方面:检查、影像学和(或)手术探查的发现。
T——原发瘤
Tx:原发肿瘤无法评定。T0:无原发瘤的证据。T1:单个肿瘤无血管侵犯。T2:单个肿瘤伴血管侵犯或多个肿瘤而其中最大直径≤5cm。T3:多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累及门静脉一个大分支或累及肝静脉。T4:肿瘤侵犯除胆囊以外的邻近器官或穿透脏层腹膜。
N——局部淋巴结
Nx:局部淋巴结无法评定。N0:无局部。N1:有局部。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无法评定。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
进一步分为Ⅰ~Ⅳ期:
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2年第6版)
2﹒日本Okuda分期(1985)
该分期对肿瘤大小占肝脏的百分比、有无、、胆红素水平方面进行计分,再累计分值进行分期。
Okuda分期(1985)
Ⅰ期:0分;Ⅱ期:1~2分;Ⅲ期:3~4分
3﹒BCLC分期(巴塞罗那分期1999)
BCLC分期是基于以下方面:肿瘤情况:门静脉侵犯、有无转移、肿瘤形态学、Okuda分期;肝功能情况:Child‐Pugh分级、、胆红素水平;全身情况:PST分级(Performance Status Test)分为0、A、B、C、D五期。
BCLC分期(1999)
仅考虑到肿瘤因素,而BCLC分期肿瘤情况、肝功能情况、全身情况和疗效这些因素都考虑到了,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4﹒中国抗癌协会修订的的临床分期(2001)
中国抗癌协会分期(2001)是对1977年肝癌分期的修订,是根据肿瘤大小、数目和分布、有无血管或栓、、远处转移和肝功能Child分级而建立的一种分期方法,比上述几种分期标准复杂,在临床实用性上不如和BCLC分期(巴塞罗那分期)。
中国抗癌协会分期(2001)
(一)肝脏恶性占位
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成人少见,无乙肝背景,AFP升高多见,CT显示半数以上患儿瘤体内有钙化灶。
原发灶多见于消化道,尤其癌最为多见。多无肝病背景,多伴有原发病的表现或原发病的诊治病史,AFP多阴性,癌CEA、CA19‐9升高常见,影像学上肿瘤常呈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典型转移结节表现为“牛眼征”,肿瘤少血供多见,后病灶强化不明显。
(二)肝脏良性占位
1﹒增生结节
增生结节是基础上由肝细胞增生形成的局灶性变,临床不少见,中外文献名称亦不统一,如腺瘤样增生、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性增生、巨大再生结节、异型结节、退变结节、发育不良结节等。1995年国际胃肠病学会推荐使用“dys‐plastic nodule”命名,简称DN,并定义为:结节性肝细胞再生,其中至少有1mm以上区域的肝细胞呈改变,但组织学上无任何的证据。MRI检查:在现有各种影像学检查中,MRI较其他影像学检查对DN及其癌变的检出具有较大优势,其检出率最高。临床上常见到DN的MRI表现为:T1WI上呈高或等信号,高信号更多见;T2WI均呈低信号,此为DN的特征性表现,机制不明;钆增强后三期扫描表现一般与周围肝实质无明显差别。
2﹒肝海绵状
多无肝病背景,生长缓慢,女性多见,AFP阴性,瘤体大者触诊可扪及,质软,有弹性感,可压缩,B超表现为稍强回声光团;CT、MRI显示瘤体边界清晰,无包膜,及延迟扫描后由瘤体的周边向瘤体中央逐渐充填是肝的典型特征。
多无肝病背景,一般多无症状,B超即可明确。
细菌性多有、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肝区疼痛。B超、CT、MRI可见脓肿常呈蜂窝状,内有液体,后脓肿周边和肝实质间可有充血水肿带,穿刺可抽出脓液。
患者大多有牧区居住史,无乙肝、背景,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肝脏囊性占位,囊壁多有钙化,典型表现者囊内可出现子囊,子囊内可出现孙囊。Casoni试验多呈阳性。
6﹒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无乙肝、背景,临床不少见,多为查体时发现。MRI表现:T1WI、T2WI均呈相对等信号,无包膜,后可见由瘤体中心向瘤体周边发出的数条放射状的纤维组织,也称“星状瘢痕”,此为FNH的特征性表现。
7﹒肝细胞腺瘤
无乙肝、背景,临床少见,病因不详,患者中女性占多数,一般与长期有关,但临床中有不少患者无史。肿瘤在CT、MRI上无特征性表现,很难和肝癌鉴别。
8﹒肝血管平滑肌(HAML)
无乙肝、背景,临床少见,病因不详。由于瘤体中含有脂肪组织,故CT上可显示瘤体中有极低密度(为负值)的脂肪组织,MRI上T1WI像上瘤体中含脂肪区域表现为高信号区。
9﹒肝外肿瘤
邻近肝脏的肝外肿瘤有胃壁肿瘤、小网膜肿瘤、肝十二指肠韧带肿瘤、右侧等,往往当这些肝外肿瘤瘤体很大时压迫肝脏,常被误诊为肝脏肿瘤,有时在术中才得以确诊。术前应结合乙肝、背景、AFP检测结果、B超、CT、MRI、胃肠道钡餐、静脉肾盂造影甚至肝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判断。
(一)肝癌的外科治疗
肝癌的外科治疗内容有:手术切除;术中肝动脉结扎、肝动脉置管;术中局部治疗;二期切除(降期后切除):复发再切除;;减容手术;的手术治疗。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上,应从四个方面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肝功能及症情况,肿瘤情况,治疗效果。
1﹒手术切除
适应证:①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心、肺、肾功能无严重损害。②肝功能代偿良好,无,≥30g/L,白/球比不倒置,蛋白电泳γ‐球蛋白<25%,ALT<正常上限值的2倍,胆红素正常(肿瘤压迫肝门部胆管或栓所致的阻塞性除外);原活动度经纠正后不低于50%;无重度食管‐。③肿瘤局限于肝的一叶或半肝,3个以下肿瘤位于肝的一叶或左、右肝,有可能切除者;门静脉主干或左、右干有癌栓者,只要肿瘤能切除,也可行手术治疗,同时取栓;肝癌无远处转移(如侵犯膈肌、肠管等邻近脏器亦可一并切除,有单个者可同时或分期行肺叶切除,或切肝后灶用其他疗法);根治性切除后复发,肿瘤较小或局限;不能切除肝癌降期后。
禁忌证:①患者全身情况差,或伴严重心血管、肺、肾疾病时。②肝功能已属于Child C级。③有严重出血倾向,原活动度经治疗仍低于50%。④肝癌为弥漫性,或已超过肝的两叶以上,或第一、二、三肝门已受侵犯,或伴广泛门静脉癌栓,或有远处广泛转移。⑤合并有明显的症伴食管、或。
在肝癌切除适应证选择方面,对全身情况及肝功能情况的要求上国内、国外基本一致,对于小肝癌合并严重症,国外不再纳入切除指征,而是首选治疗;国内除移植治疗外,还有切除肝癌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来治疗,亦有一定疗效。在肿瘤的选择上,国内、国外还存在分歧,国外较严,国内偏宽。随着肝癌系统不断修订,越来越强调血管侵犯和肿瘤数目这两个重要预后因素,根据巴塞罗那分期治疗系统(staging and treat‐ment schedule,BCLC),仅符合T1N0M0才能纳入切除指征,由于肝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难以确定,也可能有部分T2肝癌患者也被纳入切除范围,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50%~70%,而国内符合T1~T4肝癌患者均有可能被纳入切除范围;门静脉主干或左、右干有癌栓者,因已属晚期,在国外已不纳入切除指征。
切肝前应对肝脏和腹腔进行仔细探查,有无及腹内脏器转移,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粘连情况,肝门有无受累,肝门、转移情况,门静脉主干有无癌栓,下腔静脉是否受侵,有无及程度。术中B超以及双手对肝脏进行全面的仔细触诊可以发现术前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的微小肿瘤,术中B超还能帮助肝内深部小肿瘤的定位,了解肝内大血管的走行以及和肿瘤之间的关系,从而选择合适的肝切面,有条件的单位应将术中B超检查列为肝癌切除手术常规。在探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以免引起和医源性肿瘤肝内播散。
肝癌切除包括规则性肝切除和不规则性肝切除,规则性肝切除包括肝段切除、联合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半肝切除和三叶切除;不规则性肝切除包括局部剜除、楔形切除、梭形切除。选用何种切除方式,取决于程度,重的小肝癌患者取局部不规则性肝切除提高了手术安全性,远期疗效与肝叶切除相仿。至于切缘,小肝癌2~3cm,大肝癌1~2cm,对于靠近肝门、包膜完整的大肝癌,为保证手术安全,近肝门侧可贴肿瘤包膜切除。
国内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20世纪90年代肝癌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8.6%、44.3%,东方肝胆外科医院≤3cm小肝癌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85.3%。
2﹒肝动脉插管药物灌注(HAI)
肝动脉插管药物灌注(HAI)是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右动脉或胃网膜右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植入全埋入式药物输注装置(DDS),灌注抗癌药物。HAI适应证:肝癌在手术探查中,如发现肿瘤无法切除,或者只做了姑息性切除者。如术中肿瘤无法切除,且出血难以控制者可同以控制出血。随着放射介入技术的发展,对术前已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也可通过股动脉插管将导管放置于肝动脉,另一端与泵连接并埋于皮下。HAI禁忌证:①严重,伴有,明显;②门静脉主干有大量癌栓,或肝内门静脉分支广泛癌栓者;③有严重,伴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者;④肿瘤超过全肝3/4者。
HAI可单独应用,也可与HAE(经导管肝)、等联用,起到“多联”后增强疗效的协同作用。术后注意定期用肝素液冲洗,使置管保持长期通畅以进行定期化疗。
3﹒术中局部治疗
术中局部治疗包括术中冷冻、术中微波、术中射频、术中注射术等。
术中冷冻治疗的适应证为:①合并严重,不能手术;②肿瘤靠近大血管,不宜手术切除;③主瘤切除后,余肝或切缘有残瘤者;④复发性肝癌,因余肝小,切除后肝功能有可能失代偿者;⑤肿瘤直径一般不超过6cm。
整个肝癌必须冷冻至-35℃才能获得可靠的肿瘤坏死,肿瘤细胞死亡并非是冷冻的直接结果,而是快速冷冻形成的冰球破坏正常细胞结构而致细胞死亡。冷冻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有术中出血、冻伤邻近脏器、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和等,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60%,死亡率1.6%。与大的门静脉、肝静脉以及下腔静脉相邻的大于5~6cm的肝癌周边很难获得足够低的温度来杀灭肿瘤细胞,局部复发率达2.5%~42%。
术中热凝治疗,包括术中微波、术中射频、术中激光气化治疗。术中热凝治疗的适应证基本同冷冻治疗,但有效治疗直径一般不超过3.5cm。微波可使肝脏局部温度达到120℃,使小血管凝结闭塞,有较好的止血效果,有时可用来对创面进行止血,也可用于不能切除的止血。但由于微波或激光头的快速加热可使组织干燥、炭化,影响热的传导,形成的坏死区小,从而使治疗的有效性受到限制。而射频热凝治疗由于产热机制不同于前两者,能形成均匀有效的坏死区,局部复发率3.6%,与射频相关的并发症也少,发生率为12.7%,包括发热、局部疼痛、、皮下血肿等,邻近脏器热损伤、肝和凝血障碍等少见。
术中注射一般用于:①主瘤切除后,余肝或切缘有残瘤者;②重,肿瘤深在,或靠近肝门,切除大者;③肿瘤直径一般不超过3cm。仅仅术中一次酒精注射不能达到肿瘤完全坏死,还需术后多次注射以巩固疗效。
术中局部治疗的禁忌证:如肿瘤紧贴胆囊、肝门部胆管或与胃、肠等腹腔脏器紧贴,局部冷冻或热凝治疗都不合适,有可能造成相邻结构和组织的损伤。
4﹒二期切除
二期切除原定义:在首次手术过程中,由于肝癌过大,或肿瘤累及肝门区,不能一期切除的病例,经过反复暂时去动脉化或肝动脉插管化疗等为主的综合治疗,使肿瘤缩小或余肝增生,使瘤体偏离肝门,转为能够切除治疗者,亦有人称为二部切除、序贯切除或分段切除。近年来由于介入疗法普遍应用,使许多患者不必手术,可直接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皮冷冻、经皮微波(PMCT)、经皮射频(PRFA)、经皮瘤内酒精注射(PEI)、、全身化疗、免疫疗法等,使肿瘤缩小而获得手术切除机会,有人也把它称为二期切除。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经手术或非手术疗法缩小后而获得的切除,国际抗癌联盟(UICC)都定义为降期后切除(tumor downstaging and followed by resection)。
降期治疗的对象是“不能切除的肝癌”,需要强调的是“可切除肝癌”的术前辅助治疗不能纳入到降期治疗范畴。“不能切除的肝癌”是指:大肝癌如切除则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够,或两叶的多发肝癌,或肝癌伴肝外扩散,或肝癌伴门静脉主干、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
降期切除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治疗手段使肿瘤缩小,卫星灶消失,门静脉、肝静脉和腔静脉癌栓退缩或消失,肝外转移灶消失,剩余肝脏代偿肥大,由不能切除转变为可切除。
降期治疗的方法有:肝动脉结扎(HAL)、肝动脉插管(HAI)、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动脉内照射(90钇‐微球、131碘‐抗抗体内照射、131碘‐碘油内照射)、外照射、术中或经皮局部消融(射频、冷冻、微波、瘤内注射)、全身化疗、术前荷瘤侧肝叶门静脉栓塞以及上述各法中几个的联合或序贯应用。虽然各个中心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组合、剂量、疗程以及治疗周期不尽相同,但应遵循的原则是根据每个肝癌患者的全身情况、肝功能情况、肿瘤发展情况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来确定方案,尽量做到个体化。
肿瘤经降期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完全坏死,治疗前升高的AFP也已降至正常,有无必要再切除?有报道二期切除后的标本病理检查显示约70%的标本有残癌,其中有不少术前影像学是完全坏死的。因此,肿瘤成功降期后需及时手术切除,以免贻误时机。
肝癌降期后再切除的适应证:①肿瘤直径缩小50%以上,AFP升高者显著下降;②肝功能恢复正常;③降期治疗中的各种不良反应消失,增加,全身情况手术切除;④影像学检查显示肝癌在技术上有切除可能(主瘤缩小同时与邻近卫星灶融合,周边形成包膜,境界清楚)。肝癌降期后再切除的禁忌证同手术切除。需要强调的是,在降期治疗的任一阶段,只要达到切除条件即可施行手术,不应过分强调肿瘤的缩小程度以及AFP一定要降到正常。在肝切除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治疗,粘连会比较严重,术中渗出血可能较多;但由于降期治疗使肿瘤形成了纤维包膜,且大部分肿瘤已消灭,术中肿瘤播散的可能性也相应减小。
大约有15%的不能切除肝癌患者能成功降期,肝癌降期后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24.9%~57%。
5﹒复发后再切除
复发性肝癌的手术适应证同首次肝切除。对亚临床期复发小肝癌的手术切除,其疗效与小肝癌疗效一样好。在切除中应注意,应作有限范围的肝段切除或亚段切除,尽量不作肝叶或半肝切除。
治疗肝癌适应证:米兰标准为更多西方国家所接受,即单个肿瘤直径≤5cm或多发肿瘤不超过3个且肿瘤最大直径<3cm,伴或不伴,无血管侵犯,无淋巴结或肝外转移。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70%,复发率<10%。关于肝移植治疗肝癌的标准,国内、国外有不少,对肿瘤大小和肿瘤数目要求不尽相同。BCLC分期治疗系统不建议放宽米兰标准,建议对排队等候供肝时间可能超过6个月的肝癌患者,可先行经皮酒精注射、射频消融、TACE等移植前辅助治疗。我国肝癌高发,供肝缺乏,费用昂贵,尚不适宜肝癌的常规疗法。
7﹒的手术治疗
明确,如患者无、,肝功能尚好,经短期治疗仍然难以维持者,可立即手术止血。若手术中发现肿瘤小而局限,位于肝的一叶或一段,患者情况尚好,稳定,可作肝叶或局部切除,半肝切除要慎重。如多发肝癌中的一个,可切除破裂瘤结节,其余肿瘤术中肝动脉结扎或术后TACE治疗。肝癌若不能切除,可行肝动脉结扎,右半肝结扎肝右动脉,左半肝结扎肝左动脉;在术中结扎肝动脉后,也可在破裂肿瘤创面上压迫明胶海绵、止血药物、大网膜或纱布条;也可用术中微波对破裂肿瘤进行热凝止血;切忌在肿瘤上面缝合止血。
8﹒姑息性减容手术
姑息性肿瘤减容手术是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允许微小子灶的存在,尽可能保留正常肝组织。其适应证为:①有临床症状;②肿瘤生长缓慢;③非手术治疗也有效;④手术简单安全。禁忌证:肿瘤发展迅速,肝内肝外广泛转移者。肿瘤减容手术的方式有:术中切除主瘤后,对残余子灶行切除、冷冻治疗、微波治疗、射频治疗和酒精注射治疗等,术后再行其他辅助治疗。该手术的可能益处是减轻了肿瘤对机体的负担,提高了残瘤对放化疗的敏感度;肿瘤体积减小,放化疗剂量及周期也相应减少;再者,减轻了患者症状。该手术也存在可能的风险是术后免疫抑制会促进肿瘤的生长;部分患者术后恢复慢,导致术后的其他有效治疗措施无法实施。
(二)肝癌的血管介入治疗
1﹒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
简称TACE,其治疗肝癌的原理是:肝癌细胞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应用血管介入技术()将栓塞剂和化疗药物送至供瘤血管和肿瘤内,通过减少肿瘤血供及药物作用来抑杀肿瘤。最常用的栓塞剂有碘化油(LP)和明胶海绵颗粒(GS)。常用的化疗药物有MMC、5‐FU、顺铂、、(表)阿霉素等。给药方式上采取“夹心面包”技术,即先注入碘油及半量药物混悬而成的乳剂,再注入剩余化疗药物,最后注入明胶海绵。
TACE适应证:可用于各期肝癌的治疗,包括:①中晚期肝癌;②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③不能根治切除的大肝癌,先行TACE,待缩小后二期切除;④肝癌切除术后的辅助性治疗;⑤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止血治疗。禁忌证:①碘试验阳性者;②肝功能不全,ALT、TB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中等量;③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外周血白细胞≤3×109/L或血小板小于≤50×109/L者不宜作灌注化疗,但可行栓塞治疗;④重度食管或近期有破裂出血者;⑤门脉癌栓属相对禁忌,癌栓完全阻塞门静脉主干则为绝对禁忌,但可行肝动脉灌注化疗;⑥严重心、肺、。
与异位栓塞有关的合并症和并发症有:①胃肠道合并症。②胆道并发症。有胆汁性、胆囊坏死、肝门部等。肝内胆管、肝门部胆管、胆囊血供分别来自伴行的肝动脉、左右肝动脉的分支、胆囊动脉,因缺乏门静脉供血,在行TACE时易受栓塞造成损伤。插管时尽量越过左、右肝动脉分叉和胆囊动脉,推药时注意压力和速度,避免反流。③存在肝动脉‐肝静脉瘘时应慎用栓塞剂,以免引起肺梗死。
评定TACE后的检查方法中以CT为最理想,除能观测到肿瘤大小、碘油聚集情况、肿瘤血管变化外,对TACE后微小癌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影像检查,故TACE后3~4周CT扫描应列为常规;MRI的弥散成像对判断肝癌有无完全坏死具有意义。提高肿瘤局部疗效的措施:①加大碘油剂量。只要插管超选到位,仍是安全的。②肝动脉有较多的肝内和肝外侧支循环,对肝癌的多支供血动脉应逐一进行TACE。③对于小肝癌,可应用同轴微导管超选至载瘤肝段及亚段,可注入更多的药物及栓塞剂,达到“内科性肝癌切除的效应”,亦称亚段TACE(STACE)。④联合其他微创疗法:如TAE+PEI、TAE+PRFA、TAE+CRY、TAE+PMCT。
影响TACE疗效的因素:①肿瘤因素:小肝癌优于大肝癌;单结节的优于多结节的;有完整包膜、呈膨胀型生长的优于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的;富血供的优于少血供的,弥漫型肝癌则未见有长期生存的报道。②门静脉癌栓:虽然门静脉受侵时预后较差,但仍有部分患者经TACE治疗后门静脉癌栓内有碘油沉积,甚至癌栓消失。③肝功能:有报道Child A级TACE后1年、3年生存率为78%、52%,Child B级则为65%、17%,Child C级1年、2年生存率为25%、0。④治疗方法及次数:STACE疗效好于常规TACE,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AI)效果不如前两种。因为肝动脉有较多侧支循环存在,做到肿瘤的永久性栓塞是不可能的,只要患者能TACE且治疗持续有效,没有必要限制治疗次数,有一患者做了15次TACE。一般来讲,治疗间隔上第一次与第二次相隔1.5~2个月,以后适当拉长。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经TACE治疗后变得能切除者,不能贻误时机,力争切除。因门静脉也参与供血,TACE很难使肿瘤完全坏死。国内有报道经TACE治疗后18例AFP转为正常者,12例镜下仍可见癌细胞。
存在的两个争议:一是对不能切除的肝癌,虽然TACE后有不少患者局部疗效满意,但能否提高这些患者的生存率?这个争议主要是由于纳入试验患者和所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均质性以及统计学方面的不足(如病例数太少或者失访数太多)造成。解决这个争议,仍需今后较多病例数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第二个争议是对于可切除的肝癌,尤其是大肝癌,有无必要行术前TACE?坚持者认为:①它可使肿瘤降级,由大变小,由紧贴大血管变为远离大血管,切除时能更彻底;②术前TACE可发现肝内已存在而术中不易发现的微小转移灶;③TACE后因肿瘤坏死和血管闭塞,可减少术中因挤压瘤体发生转移的机会;④TACE治疗病肝的同时,可使健侧肝代偿增大。反对者认为:①TACE加重肝与膈肌粘连,术中出血增多;②多次TACE后肝功能受损,加重;③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肝内转移;④有报道多次TACE促进。我们的体会是,对于膨胀性生长、包膜完整的巨大肝癌患者,哪怕紧贴肝内大血管,只要余肝有足够代偿,应争取切除,仍可取得较好疗效。相反,一些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的大肝癌,虽然能勉强切除,但术后短到2~3个月就复发者亦不少见,这类肝癌还是先行TACE治疗为好。
2﹒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化疗或栓塞
治疗依据在于大肝癌的周边及微小肝癌主要由门静脉供血,主要用于TACE的辅助治疗、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以及肝癌术后经门静脉化疗预防复发,国内外报道较少,疗效不定。
(三)肝癌的超声介入治疗
1﹒经皮注射治疗和经皮醋酸治疗
经皮注射治疗(PEI)的治疗原理:①通过脱水和蛋白质凝固作用使细胞坏死;②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致肿瘤缺血。适应证:直径≤3cm的单结节肿块或者数量≤3个的多结节性肿块。禁忌证:肝功能严重失代偿、出血倾向、中等量以上为绝对禁忌,肝包膜下肿瘤为相对禁忌。并发症:总的来说,PEI较安全,除疼痛、醉酒感、发热外,严重并发症罕见。大量进入肝静脉可能会致死,对近大血管病灶,适当减少注射剂量,增加治疗次数。保证疗效的措施:①应用有多个侧孔的,多点、多次注射,以利乙醇在瘤内完全弥散;②可与TACE联合应用,但应注意顺序,先TACE治疗,再行PEI治疗,效果会更好。PEI优点:安全、简单、可重复性好、费用低。局限:①存在盲区(膈顶部);②也有禁区(如尾叶);③易残留活细胞,需多次注射,不如射频、微波、冷冻等使瘤灶一次性毁损;④有针道种植转移可能,发生率1.1%。疗效:小肝癌疗效确切,接近于外科切除。国外报道≤5cm的肝癌经手术、PEI、TACE、亚段TACE(STACE)、肝移植(OLT)的5年生存率为49%、48%、14%、44%、70%。
经皮醋酸治疗(PAI)的治疗原理同PEI。其渗透力强于酒精,能穿透肿瘤内纤维隔膜,弥散更均匀,同一肿瘤,达到同样疗效,治疗次数要少于PEI。但其引起的疼痛程度要重于PEI。有报道应用较高剂量PAI治疗后发生了急性。
2﹒经皮射频消融术
经皮射频消融术(percutaneous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PRFA)是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针刺入瘤体后,针尖的多根呈“伞”形张开,通过发出射频波,激发组织进行等离子振荡,离子相撞击产生热量(80~100℃),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其最佳适应证是:单个肿瘤,直径<3cm,距大血管>2cm。其局限:①能得到1次完全毁损的多为直径<3cm的肿瘤;②有报道563例中3例发生针道转移,多发生于包膜下的肿瘤;③价格昂贵;④其他局限同PMCT。疗效上:优于PEI、PAI,和PMCT无差异。有报道<5cm,Child A级的肝癌PRFA治疗后的3年生存率达85%,与手术切除效果相仿。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341例肝癌经PRFA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直径≤3cm的为96.2%,3~4cm的为86.4%,4~5cm的为71.3%,≥5cm的为47.4%。
3﹒经皮微波固化
经皮微波固化(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是在B超引导下将微波针刺入瘤体后,对肿瘤进行快速加热,产生局部高温(60~120℃),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小血管血液凝结闭塞。适应证:单个肿瘤或瘤灶在5个以内,肿瘤直径小于5cm。其局限:①由于直接损伤或热传导效应,有可能对腹内脏器造成损伤,对距离胆囊、肠管、膈肌等脏器<1cm的肿瘤,不宜行PMCT;②大血管因血流量大,可带走热量,一般不会被热损伤;③术后可能有反应性;④肿瘤坏死后有可能继发形成,术后应加强抗;⑤针道种植发生率低于PEI。疗效:PMCT可使直径<5cm的肿瘤一次原位灭活。其疗效优于PEI、PAI,与PRFA相近。PMCT可使直径<5cm的肿瘤一次原位灭活,177例256个瘤灶PMCT治疗后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8.3%、57.8%。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458例肝癌(平均直径3cm)经PMCT治疗后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98%、83%、62%、41%。先行TACE治疗使瘤周血管栓塞后再行PMCT治疗,可提高疗效。
4﹒经皮氩氦刀冷冻治疗
原理:与液氮冷冻治疗原理不全相同,氩氦刀经皮肝穿进入瘤体后,输出的高压氩气使刀尖迅速降温,1分钟内降至-140℃,使细胞内外形成冰晶,输出高压氦气时又快速升温,使冰晶爆裂,这种短时间冷冻和升温过程能彻底破坏肿瘤细胞,比液氮冷冻具有更可靠的杀伤作用。其适应证:直径小于5cm、数目小于3个的肝癌。其优点是选择不同直径的超导刀或组合应用可形成各种形状直径1~10cm大小的冰球,而且B超可实时监测冰球大小以及和非冷冻组织的界面,以便及时调整刀尖位置使肿瘤完全被冷冻。应用中注意:①因针道较粗,结束治疗后在道内填塞明胶海绵以防出血,而射频和微波因热凝止血效果好,一般不需对针道止血;②大范围的冷冻后常有尿,应给予输液及碱化尿液处理;③治疗靠近大胆管的肿瘤时,应防止冻伤胆管;④防止皮肤冻伤。由于一个肝灶的一次冷冻治疗时间明显长于PRFA和PMCT,并发症相对两者稍多,且杀灭肿瘤效果不如PRFA和PMCT,在各单位的应用上有被两者取代的趋势。
5﹒超声引导激光间质疗法
简称LITT,原理:经皮肝穿,在内插入细光导纤维到肿瘤中心,多用Nd‐YAG激光释放低功率(3~5W),在一特定波长下加热,每次照射10~20分钟,中央温度可达60℃,一般可作3~4次,每次间隔3~4周。因激光引起组织凝固的范围较小,故适用于小于3cm的肝癌。局限:①凝固范围直径1.5cm,直径>3cm的肿瘤需双极光纤多点、多次作用,不易达到完全坏死;②光纤尖血液较多时会发生炭化,影响治疗效果;③价格昂贵,费时。国内仅少数单位开展此项治疗,国外小肝癌LITT治疗后的1、2、3年生存率为92%、68%、40%。
6﹒超声引导激光动力学疗法
激光动力学疗法(IPDT)的原理是通过激光照射,激活肿瘤组织内的光敏剂,引发光动力学反应,产生细胞毒(主要为活性氧物质)来破变组织及组织内的血管内皮细胞起到治疗作用。而超声引导间质性激光动力学疗法则是把IPDT和LITT结合起来,可克服两者的缺点,从而实现对肿瘤大体积的杀伤作用。适用于非弥漫性的大、小肝癌。一般需多次治疗(3次以上,间隔3~5周)才能充分发挥杀伤作用。
7﹒高功率聚焦超声
简称HIFU,原理:利用一个凹形压电晶体持续发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在聚焦区与组织作用发生能量转化,使聚焦区组织温度很快升高而发生凝固坏死,文献报道多见于实验方面,国内有较少病例的临床应用报道。其技术限制:①呼吸移动造成肝脏移动使聚焦偏移;②肋骨对超声有反射遮挡作用。
8﹒高温蒸馏水瘤内注射(PHDI)和高温生理盐水瘤内注射
利用其高温及低渗作用杀灭肿瘤,其突出优点是安全性高,适用于肝功能较差的病例,Child C级不是其绝对禁忌。还适用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肝癌,如肝表面或临近膈肌、大血管、胆囊等重要结构的肿瘤,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近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有待于更多病例的研究。
(四)肝癌的放、化疗
1﹒内放射治疗
内放射治疗肝癌可使放射源最大程度贴近肿瘤,肿瘤区域杀伤剂量大,而周围正常肝组织放射损伤小,避免了放射性肝炎的发生,治疗肝癌常用的放射源及剂型有:①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碘化油(131I‐LP);②放射性玻璃微球,常用的有90Y‐GMS、32P‐GMS、131I‐GMS;③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因并发症较多,疗效不高,现临床应用较少。适应证:各期肝癌。给药途径:肝动脉给药、门静脉给药及肿瘤局部注射。现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经肝动脉注射90Y‐GMS、32P‐GMS或131I‐GMS,同时具有内照射和血管栓塞的双重作用。并发症:若存在肝‐肺分流、肝‐胃肠道分流,则放射性微球可进入肺,引起和肺纤维化,进入胃肠道可引起溃疡和。疗效:国内一组用32P‐GMS经肝动脉途径治疗晚期肝癌的1、2年生存率为54%、29%。
2﹒外放射治疗
外放射也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随着放射靶区的定位越来越精确,X刀和γ刀较常用,其适应证有增多趋势:①肝癌局限,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切除,其他疗法效果不佳;②肝门区肝癌,手术难以切除;③肝癌合并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其他疗法效果不好,部分患者经后癌栓和肿瘤消失,甚至少部分患者治疗后能长期存活;④肝癌的肝外、肝外其他部位的转移(肺、骨、脑等)经治疗后能一定程度地缓解症状。禁忌证:合并严重肝功能失代偿(、);弥漫性肝癌。
3﹒全身化疗
由于肝癌对化疗药物多不敏感,而且肝癌患者大多合并有、肝功能异常,免疫状态低下,往往难以坚持化疗,且肝动脉灌注等区域性用药的药动学优势已使肝癌化疗疗效有所提高,因此传统的全身化疗多年来应用很少,研究也很少。近年来,随着奥沙利铂(OXA)等新一代的化疗药物相继问世和应用,国内外已进行的一系列临床观察和Ⅱ期研究均提示含OXA的方案治疗肝癌有效,2010年FOLFOX方案与单药ADM对照用于不适于手术或局部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姑息性化疗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EACH研究)结果证明,含OXA的联合化疗可以为晚期HCC患者带来较好的客观疗效、控制病情和生存获益,且安全性好。其适应证:①合并有肝外转移的晚期患者;②虽为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治疗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者,如肝脏弥漫性病变或肝血管变异;③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瘤栓者;④多次肝化疗(TACE)后肝血管阻塞以及介入治疗后复发的患者。
(五)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与手术、、化疗结合应用可保护和改善肝功能、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增进、提高全身机体免疫力。
(六)免疫治疗
肝癌的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固有防御体制或者调节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来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常用的有非特异性免疫治疗:①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胸腺肽;细胞因子,如、白介素、;②免疫活性细胞:如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的(TIL)。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可减少肝癌的复发。另外还有特异性的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针对肝癌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特异地识别肝癌细胞,同时将放射性核素、化疗药物等携带至肿瘤而起到杀伤作用。常用的单克隆抗体有AFP抗体、抗体、抗人抗体等,这些抗体与放射性核素交联后经肝动脉灌注至肝内。
(七)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研究的热点,它是指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将抗癌药物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索拉菲尼(sorafenib)是一种新型信号转导抑制剂,可同时抑制RAF激酶和VEGFR,既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又可以抗肝癌血管生成,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2007年一项多中心Ⅲ期RCT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能获得更长的中位生存期(10.7个月vs 7﹒9个月)。该药目前已广泛用于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但费用昂贵。索拉非尼的推荐服用剂量为每次0.4g(2×0.2g),每日2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索拉菲尼安全性良好,常见的副作用有手足综合征、、高、腹泻、疲劳、脱发、瘙痒等。
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是抗血管内皮受体(VEGFR)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肝癌新生血管使其缩小,对肝癌有潜在疗效。
他莫昔芬(tamoxifen)是一种抗雌激素受体药物,因有部分肝癌患者有雌激素受体表达,因此用来治疗肝癌可能对肿瘤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我们应熟悉上述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优缺点、疗效及费用,根据患者、肿瘤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和有机组合这些治疗手段,达到治疗目的。
十、预后和预防
肝癌在各种中预后较差,发展较快,症状出现至死亡时间平均3~6个月。影响肝癌预后的因素有多种,患者情况、肿瘤情况和治疗方法均与肝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合并严重、者预后差。小肝癌、数目单个、包膜完整、无门静脉癌栓者预后好;肝癌的生物学特性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同为小肝癌,有的治疗效果好,有的经同一疗法后却早期复发和转移,说明不同肝癌间存在生物学特性差异,表现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病理水平上。不同的治疗方式预后不同,根治性切除预后优于姑息性切除。
为改善肝癌预后,首先要做到早发现、早、早治疗。在肝癌高发区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能够早期发现肝癌,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AFP和B超检查。在肝癌明确后,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程度、肝功能情况、肿瘤情况,甚至要考虑到患者经济承受能力来选择恰当的个性化的治疗手段。术后利用AFP、一些新发现的肝癌标志物、超声等影像检查定期随访,以发现早期复发的癌灶。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还需术后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术后TAC、、胸腺肽、抗肝炎病毒治疗。
在肝癌的预防上,我国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改善水质,防止食物霉变,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防治肝炎上,一方面,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目前我国乙肝病毒率已降至7%,另一方面,对已有乙肝、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护肝治疗,展望未来,肝癌发病率定会有显著降低。
温馨提示:对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纠错,如果被采纳可以获得一定积分的奖励,积分可以换取浏览资源的权限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
京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 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癌的肿瘤微环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