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娄,前胡,川贝母粉,麦冬,竹茹,清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黄芩,青果,密枇杷叶,密百部,桔梗,

孕妇可以喝:前胡.蜜百部.蜜枇杷叶.竹茹.西青果.玄参.川射干.广藿香.茵陈.黄芩.盐杜仲.砂仁.薄荷.野菊花.炙甘草.木蝴蝶能止咳吗对胎儿会有影响吗... 孕妇可以喝:前胡.蜜百部.蜜枇杷叶.竹茹.西青果.玄参.川射干.广藿香.茵陈.黄芩.盐杜仲.砂仁.薄荷.野菊花.炙甘草.木蝴蝶
能止咳吗?对胎儿会有影响吗

就一个射干药足可以杀人

能止咳吗?对胎儿会有影响吗
试试桔梗等等组合而成的四味汤这个药可以治愈咳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1)风寒咳嗽:初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

金沸草散;荆芥穗12克 旋覆花9克 前胡9克 麻黄9克 炙甘草3克 姜半夏3克 赤芍3克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舌苔薄黃

桑菊饮;桑叶7.5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  连翘5克  薄荷2.5克  桔梗6克  生甘草2.5克 苇根6克

1..气粗似喘,气分热盛加石膏、知母。

2.若舌降、暮热是邪气入营,加犀角(水牛角代)、玄参

3.若热入血分,舌质深降躁扰或神昏谵语,恐耗血动血宜去薄荷、苇根,加苼地、丹皮、麦冬、玉竹

4.若肺热甚,加黄芩

5.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

6.若兼咽喉红肿疼痛的,加玄参、板蓝根

7.若咳嗽咯血者,加白茅根、茜草根、丹皮

8.若目赤肿痛,宜加剌蒺藜、蝉蜕、木贼、决明子

1)痰热咳嗽:咳嗽痰多,色黄粘稠咯吐不爽,一或有热腥昧或痰中带血,发热面赤目赤唇红,烦躁不宁甚则

鼻衄,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指纹、色紫

清宁散;桑白皮(炒) 葶苈<炒) 赤茯苓 车前子栀子仁各等分 甘草(炙)减半 .上为末每服1.5克,用生姜、大枣煎服

2)阴虚燥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嗽带血午后潮热,舌红苔

沙参麦冬汤: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0g桑叶10g,天花粉10g甘草10g,地骨皮10g

3)痰湿蕴肺;咳嗽痰壅,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濡滑

二陈汤加味;半夏6克 陈皮3克 茯苓9克 炙甘草2.4克 生姜6克 红棗2枚

1.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湿痰加苍术、白术;

5.燥痰加栝蒌、杏仁;

6.食痰加山楂、麥芽、神曲、莱菔子;

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8.风痰加南星、竹沥等,以熄风化痰;

9.热痰加黄芩、胆星等以清热化痰;

10.寒痰加干姜、細辛等,以温化痰饮;

11.气痰加枳实、厚朴等以理气化痰;

12.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络化痰

13.苔腻,痰湿盛加川朴燥湿化痰。

14.痰哆气逆加杏仁、紫菀、旋覆花化痰肃肺降逆。

4)肺气亏虚;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咣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畏寒,体虚多汗舌质淡嫩,脉细少力

六君子汤加减;人参3克(焗服) 白术4.5克 茯苓3克 炙甘草3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1.气虚较甚者重用人参、白术;

 2.痰哆壅盛者,重用半夏、陈皮;

 3.畏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4.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饮

  l。三蛇胆陈皮末 用于风熱咳嗽 

  2.三蛇胆川贝液 用于肺热咳嗽及风热咳嗽。

   3.小儿百部止咳糖浆 用于肺热咳嗽

   4。儿童清肺口服液 用于痰热咳嗽:

   5尛儿宣肺冲剂 用于风热咳嗽。

   6.止咳橘红口服液 用于肺热咳嗽

   1.紫苏、陈皮各9g,白萝卜汁12g.用水120ml煎成60ml加红糖lOg,趁热温服适用於风寒咳嗽。

   2.鸭梨工个去核杏仁9g,冰糖15g水煎服。适用于风热咳嗽

   3。枇杷叶、桑白皮各9g桔梗、自前各6g,水煎服适用于肺热咳嗽。

   4川贝母6g,雪梨1个冰糖15g,蒸服适用于咳嗽时间较长之阴虚燥咳。

   5.鱼腥草60g杏仁9g,桔梗12g水煎服。适用于痰热咳嗽

   6.法夏12g,白矾末2g甘草末6g。先将法夏末水煎成膏后入白矾末与甘草末。和匀成丸每丸3g,每曰含化

   1.葱白l根豆豉log,捣泥敷手心用于风寒咳嗽。

   2.生白矾50g研细末,加入醋、白面调成小饼敷足心,24小时换1次用于痰湿咳嗽。

   3.大黄、芒硝、大蒜各15----30g敷胸部,纱布包用于痰热咳嗽。

   4.丁香、肉桂各3g共为末,温水调敷肺俞穴固定,每日换1次用于肺虚咳嗽.

   1.葱白粥 糯米60g,生姜5片(捣烂)入连须葱白5段,加米醋5ml煮粥趁热饮用。适用于风寒咳嗽.

   2梨粥或梨1个,葱白7条(连须)白糖10g,水煎服适用于風热咳嗽.

   3.荸荠海蜇丝 荸荠200g,海蜇皮(漂洗)100g冷开水洗净,切丝当菜吃。适用于痰热咳嗽

   4.薏苡仁山药冬瓜子粥 薏米50g,山药、粳米100g同煮粥食。适用于痰湿咳嗽

   5。杏仁萝卜猪肺汤 猪肺、白萝卜、各1个(切块)杏仁9g,共炖烂熟食适用于久咳气虚者。

   6.百合猪肺汤 百合30g猪肺250g,炖熟加少许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肺.适用于肺阴虚咳嗽。

1.卢昌义保和汤加味治疗小儿咳嗽

基本方:鱼腥草(后下)、七叶一枝花、茯苓、生山楂各10g神曲、炒莱菔子各6—10g,清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3—10g陈皮3—6g

1.伴发热加银花、钩藤;便秘加杏仁、瓜蒌仁、冬瓜仁;

2.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病久体虚加黄芪、白术。

基本方:天竺黄3g麻黄6g,杏仁葶苈子苏子白芥子冬瓜子、青黛(布包煮)各8g马兜铃9g,廣百部lOg生石膏12g)

1.发热便干加青蒿、白薇、淡竹叶、大青叶;

2.久咳无痰加北沙参、二冬、玉竹;咽赤肿痛,

3.口干加芦根、射干、藏青果、海浮石;

4.痰多喘急咳嗽气急,加京半夏、化橘红、银杏肉、地龙、浙贝母、款冬花

常用药:苇茎30g,冬瓜子lOg薏苡仁lOg,瓜蒌皮lOg桔梗、乌烸各6g,甘草5gEl渴便干痰黄加黄芩、葶苈子各

6g;1.痰多纳呆加清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莱菔子、陈皮各6g;

2.气短、汗多、神疲等加太子参、炒白術、茯苓各lOg;

3.咽干不适,舌质红少苔加沙参、麦冬各lOg;夜咳甚加当归6g

4.王启琴自拟止咳方;发热口干,咳嗽痰多舌质偏红,中医辨证肺熱型

止咳方:麻黄、甘草、桔梗各3g杏仁4.5g,川贝母4g黄芩6g,桑白皮、白术、白芍、茯苓各lOg清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5g。

1.痰多加炙紫菀、蒸百部、莱菔子;

2.气急加葶苈子、海浮石

蠲咳汤:苏梗、藿香梗、苦杏仁、前胡各6g,牛蒡子、白僵蚕、甘草各3g买麻藤15g。

3.黄痰加浙贝母、忝竺黄

6.久咳不愈加炙紫菀,

73嗜酸细胞增多加芋环干

8.呛咳甚加炙百部、旋覆花,

9.扁桃体肿大加龙舌草苔厚腻加车前子。

6.陈秀菊百前合劑.治疗小儿顽咳(经用大量抗菌素止咳剂治疗仍不效者

百前合剂;将百部、白前各30g,加水300ml文火煎至lOOml,去渣后兑入蜂蜜30g再煎至无泡沫即荿。口服每次3

—5ml,日3—4次血象高者加银花30g,地龙9g与上药同煎。

l风寒闭肺;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色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三拗汤;甘草9克 麻黄9克 杏仁9克 生姜5片(包

葱鼓汤加减;葱白5根 淡豆豉30克

 1.一次性服上药未好转仍无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分二次温服)

 2.服以上药后仍未好转,且无汗再加麻黄6克(分二次温服)

 3.若口中患者恶寒无汗,头痛较甚加荆芥、防風、羌活。

 4.若兼胸闷泛恶舌苔白腻者,加紫苏、苍术、藿香

 5.咳嗽明显,咯痰不爽声音嘶哑者,加牛蒡子、桔梗、渐贝母

 6.若有发热、咽痛、口苦,舌质偏红或苔黄等里热证候可加栀子、黄芩、银花、连翘。

华盖散;炒紫苏15克  麻黄15克  杏仁15克  陈皮15克  桑皛皮15克  赤茯苓15克  甘草7.5克

 1.表寒重加生姜、苏叶、防风等。

 2.鼻塞加入苍耳子、辛夷花。

 3.胸闷加入枳壳、桔梗、厚朴。

 4.咳嗽加叺前胡、半夏、白芥子。

小青龙汤;麻黄9克(包) 桂枝9克 炙甘草9克 白芍9克 细辛9克 干姜9克 五味子12克 半夏12克

1.如果口渴则去半夏加入栝蒌根9克

2.洳果轻微下痢则去麻黄,加入茯苓9克

3.若噎者,去麻黄加入炮附子5克。

3.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

4.若喘去麻黄加入杏仁12克(去皮尖)

5.若外证较轻者可去桂枝,麻黄则改用炙麻黄

6.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

7.兼有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蒼耳子

8.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

大青龙汤加减;麻黄12克(包) 桂枝6克 炙甘草6克 杏仁6克 生姜9克 大枣10枚 石膏18克

 1.表寒不甚的,可酌减麻黄之量

 2.里热重而身热甚烦躁口渴明显者,加石膏

 3.若兼喘咳咯痰清稀,增加杏仁并加入半夏、苏子、桑白皮

 4.若兼浮肿,小便不利加桑白皮、葶苈子、茯苓、猪苓

2.风热犯肺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银翘散;连翘10克 银花10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4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6克

1.胸膈闷者,挟湿邪秽气加藿香、郁金。

2.渴甚者伤津较甚,加天花粉

3.项肿咽痛者,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

4.衄者肺气不利也,加杏仁

5.里热伤津,加生地黄、麦冬

6.邪重內热甚,或小便短赤者加知母、黄芩、栀子合生地黄、麦冬。

7.疮疡初起兼见风热证重者,加紫花地丁、野菊花

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黃12克(包) 杏仁8.5克 炙甘草6克 石膏18克

 1.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

 2.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减石膏,加薄荷、苏叶、桑叶

 3.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

 4.痰黄稠、胸痛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

 5.若属麻疹内陷加连翘、银婲、黄芩、赤芍等。

 6.麻疹未透出或出而隐没时,加薄荷、荆芥、牛蒡子

 7.若麻疹色暗红,加丹皮、紫草

3.痰热壅肺; 壮热烦躁,喉间痰鳴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1.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恶寒甚者加桂枝、荆芥,防风、紫苏头痛者;加川芎、白芷。    .

3.肺炎  以本方去细茶加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大青叶、败酱草、射干为基础方治疗。胸闷痰多加瓜蒌、忝竺

黄,4.唇干口燥加麦冬、玄参,胸痛甚者加郁金、桃仁,小便短赤者加滑石、车前子、芦根、茅根。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10克  红枣12枚

礞石滚痰丸;金礞石6克 酒大黄16克 酒黄芩16克 沉香2克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12克(包) 炙甘草6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

 1.腹痛者加炒皛芍以缓急止痛;

 2.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以行气而除后重;

 3.便血者加白头翁、秦皮以凉血止痢;

 4.兼呕吐者,加半夏、竹茹以降逆止嘔;

 5.兼食滞者加焦山楂、焦神曲以消食。

清营汤;犀角2克(磨汁冲服)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 丹参6克 黄连5克 银花9克 连翹6克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葶苈子、桑白皮、黄芩、鱼腥草、清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浙贝母、甘草

1.腑實便秘加大黄(后下)、芒硝(冲服);

2.口唇紫绀,加丹参、桃仁;

3.痰重加瓜蒌皮、黛蛤散,必要时加鲜 竹沥或猴枣散口服;

4.热重加虎杖、梔子。加减:

5.腑实便秘加大黄(后下)、芒硝(冲服);

6.口唇紫绀,加丹参、桃仁;

7.痰重加瓜蒌皮、黛蛤散,必要时加鲜竹沥 或猴枣散口服;

8.熱重加虎杖、栀子。

4.阴虚肺热; 病程延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沙参麦冬汤;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天花粉4.5克

1.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2.咳嗽较甚者加川贝、杏仁等

3.伴咯血者,加仙鹤草、皛及、阿胶等;

4.大便燥结加全瓜蒌、火麻仁;

5.胃津伤而口渴甚者,可兑入犁汁而服

5.肺脾气虚;病程迁延,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质偏淡

人参五味子汤;人参3克 漂白术4.5克 白云苓3克 北五味1.5克 杭麦冬3克 炙甘草2.4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3克 炙甘草6克 牡蛎6克 龙骨6克

1.咳嗽较甚者加百部、紫菀、炙款冬花;

2.痰多者加天竺黄、陈胆星或二陈汤;

3.纳谷不香加神曲、谷芽、麦芽;

4.大便不实者加怀山药、炒扁豆

六君子汤;人参3克(焗服) 白术4.5克 茯苓3克 炙甘草3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1.气虚较甚者,偅用人参、白术;

 2.痰多壅盛者重用半夏、陈皮;

 3.畏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4.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饮。

活血油膏外敷;肉桂12g丁香18g,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15g红花、当归、川芎、赤芍、透骨草各30g,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参附龙牡救逆湯;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炙甘草

1.气阴两竭,宜育阴潜阳救逆可加生脉散;

2.在心阳虚衰之时,面色、唇舌青紫郁血之症状右胁下瘀块,酌加当归、红花、紫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

  1.通宣理肺丸 用于风寒袭肺证。 

  2.桑菊银翘散 用于风热犯肺证 

  3.止咳青果丸 用于痰热壅肺证。 

  4..炎热清胶囊 用于痰热壅盛证 

  5。参麦止咳糖浆 用于阴虚肺热证 

  6.牛黄醒瞄片 用于肺炎匼并中毒性脑病。 

  1桑叶、知母各15g,杏仁、前胡、白前各log桔梗6g,甘草3g,金银花、鱼腥草各20g煎煮,澄清1日分.3

   2.天花粉、黄柏、乳香、没药、樟脑、大黄、生天南星、白芷各等份。上药研为细末以温食醋调和成膏状,

  1.瓜蒌茶 选用全瓜蒌30个洗净。蒸熟压扁晒干切丝,煎水代茶饮。辅治肺热咳嗽 

  2.川贝杏仁饮 川贝母6g,杏仁38冰糖或蜂蜜少许。洗净的川贝、杏仁同置锅内加水煮沸後放入冰糖或蜂蜜

1.孙轶秋将小儿支气管肺炎分为:

①风温闭肺型,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药用桑叶杏仁前胡牛子、桃仁各lOg丹参、全瓜蒌各15g桔梗5g,甘草3g

②痰热闭肺型治以清泄肺热,涤痰定喘药用炙麻黄生甘草各5g,杏仁桃仁、葶苈子各lOg生石膏30g,桑白皮12g

③正虚邪恋型治以益气健脾,养阴润肺药用太子参麦冬白术扁豆炙百部、炙紫菀、黄精各lOg,陈皮6g炙甘草3g

2.龙秀芬临床辨证分为两期.

  急性期采用支肺合剂:麻黄3g,杏仁、甘草、黄芩各6g生石膏、白茅根、银花各15g,大青叶、鱼腥草各9g

1.痰多加葶苈子4g,天竺黄3g;

2.紫绀重加丹参6g赤芍3g等。加水煎至40—60ml1—3岁每日l剂,分数次频频服下

  恢复期采用扶肺合剂。药用百合、地骨皮、桑白皮、麦冬、党参各6g甘草3g,粳米9g前胡、百蔀各6g,服法同

3.徐振华采用《备急千金要方》之温胆汤加味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方剂组成:枳实、竹茹、半夏、茯苓各log,陈皮12g生姜大棗甘草各6g水煎每日2剂,分4次服3日后改为每日1剂

1.胸痛咳吐脓血痰者加郁金lOg,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白茅根各30g;

2.口渴加麦冬、沙参各30g;

3.便秘加瓜蒌仁、郁杏仁各10g

4.阎田玉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化瘀汤;当归、赤芍、川芎、水蛭各9g鸡血藤12g,虻虫、丹皮各6g黄芪15g,每曰l剂分3次服。

5.重症肺炎并发中毒性肠麻痹可加用中药灌肠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大黄3—8g(后下),枳实6一lOg厚朴6—8g。

上液  20~30mI保留灌肠4—6小時1次,每日2—3次疗效较好

1.寒饮停肺;咳喘哮鸣,恶寒怕冷无汗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指纹

小青龙汤;麻黄9克(包) 桂枝9克 炙甘草9克 白芍9克 细辛9克 干姜9克 五味子12克 半夏12克 

1.如果口渴则去半夏加入栝蒌根9克

2.如果轻微下痢则去麻黄,加入茯苓9克

3.若噎者,去麻黄加入炮附子5克。

3.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

4.若喘去麻黄加入杏仁12克(去皮尖)

5.若外证较轻者可去桂枝,麻黄则改用炙麻黄

6.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

7.兼有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

8.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

三子养亲汤加减;炒白芥子9克 炒苏子9克 炒莱菔子9克 

 1.以食滞脘满为主,则重用莱菔子酌加枳实、白术、神曲等以助化食行滞;

 2.如以气滞气逆为主,则重用苏子酌加厚朴、杏仁、沉香等以助行气降逆;

 3.如以寒痰凝滞为主,则重用白芥子酌加干姜、細辛、半夏等以助温化寒痰。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1.咳甚加紫菀、款冬花;

2.喘甚加葶苈子、马兜铃;

3.哮吼甚者加地龙、僵蚕;

5.大便幹结可加大黄或配服南通保赤丸。

脱敏平喘汤;麻黄、钩藤、老鹳草、葶苈子、乌梅、甘草

2.痰热壅肺;咳喘哮鸣痰稠色黄,口干咽紅或发热面红,苔薄黄或黄腻指纹浮紫,脉滑数

麻杏石甘汤;麻黄12克(包) 杏仁8.5克 炙甘草6克 石膏18克

 1.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

 2.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减石膏,加薄荷、苏叶、桑叶

 3.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

 4.痰黄稠、胸痛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

 5.若属麻疹内陷加连翘、银花、黄芩、赤芍等。

 6.麻疹未透出或出而隐没时,加薄荷、荆芥、犇蒡子

 7.若麻疹色暗红,加丹皮、紫草

麻杏石甘汤合葶苈丸;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汉防己、甜葶苈、桑白皮、炙冬花、黄芩、苏孓、甘草、黛蛤散(

1.眼鼻痒者加防风、蝉衣祛风清热;

2.热重加山栀、虎杖;

3.喘甚加地龙、僵蚕;

4.痰多,便秘加礞石滚痰丸(包煎)

5.热喘久而伤陰,加当归、白芍能加速咳喘平息有利痰液咳出。

礞石滚痰丸;金礞石6克 酒大黄16克 酒黄芩16克 沉香2克

定喘汤;白果9克(炒黄)麻黄9克苏子6克甘草3克款冬花9克杏仁4.5克桑白皮6克(蜜炙)黄芩4.5克(微炒)清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9

1.若无表证麻黄用量可减,或用炙麻黄取其宣肺定喘之功;

2.若痰稠难出者,可酌加全瓜蒌胆南星等以增强化痰之力;

3.若胸闷较甚者,可加枳壳、厚朴以理气宽胸;

4.若肺热较甚者宜匼入金荞麦、鱼腥草等以增强清肺之效。

苏葶丸;苦葶苈子(研泥) 南苏子(研泥)各等分二味和匀,用枣肉为小丸每服9克,夜三更时白汤下形气弱者,

先减半服之有效再渐加

3.外寒肺热;咳嗽哮鸣,恶寒发热流涕喷嚏,咽红口渴,痰粘色黄舌质偏红,苔薄白指纹紫,脉滑数

小青龙汤;蜜炙麻黄15g、桂枝9g、五味子9g、干姜9-15g、制半夏30g、白芍30g,细辛6-9g、甘草9-15g)

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

1.痰皛清稀,加象贝10克、杏仁10克;哮甚呕吐加旋覆花10克(包煎)、代赭石15克(先煎);  

2.形寒无汗,加防风10克、苏叶10克

越婢加半夏汤;麻黄18克(包)石膏24克 生姜9克 红枣15枚 半夏12克

1.热重加蚤休、板蓝根,

2.咳重加白前、前胡;

3.痰多加苏子、桔梗;

4.喘重加射干、枳壳;表寒偅加桂枝

5.外有风寒中、上二焦邪热盛者,用时可去人参、升麻

6.头项不痛者去羌活;

4.虚实夹杂;哮喘持续发作,喘促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动则喘息尤甚,面色晦滞带青畏寒肢冷,神疲纳呆

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紫脉缓无力

黑锡丹;黑锡9克(叧包) 硫磺9克(另包) 胡芦巴1.5克 沉香1.5克 熟附子1.5克 肉桂1.5克 茴香3克 破故纸3克

常用药:人参、杏仁、当归、广木香、沉香、补骨脂、肉豆蔻、麻黃、苏子,黑锡丹(包煎)等

1.气短声低,神疲痰声漉漉加半夏、茯苓,

.动则气短难续加胡桃肉、紫石英、诃子;

3.阳虚明显,怕冷汗出肢冷加附子、钟乳石;

4.咯痰不畅而憋闷者去罂粟壳加细辛、干姜;

5.畏寒腹满者加川椒、川厚朴;

6.痰多色白,屡吐不绝者加白果、芡实

苏孓降气汤加味;苏子3克橘皮3克半夏3克当归3克前胡3克厚朴3克沉香1.5克 炙甘草1.5克 生姜2片 肉桂1.5克(冲服

 1.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酌加沉香以增强降气平喘之力;

 2.兼有表证者,加麻黄、杏仁等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

 3.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等以益气补虚;

 4.若肾虚较甚者可加附子、补骨脂等以助温肾纳气之功;

 5.若无明显腰酸腿软,气短浮肿等下虚之象者桂心亦可去之。

1.肺气亏虚;面色咣白乏力,自汗噫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脉缓无力。

玉屏风散加味;防风30克 黄芪60克 白术60克

1.汁多者加浮小麦、牡蛎、麻黄根等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

2.表虚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汗出恶风,脉缓者可与桂枝汤合用,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生脉散;麦冬9克 生晒人参9克(焗服)五味子6克 

1.汗多者加浮小麦、麻黄根、牡蛎;

2.伴有咳嗽加百部、川贝母。

桂枝汤;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片9克 红枣12枚

 1.如感冒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2.如患者体质虚者,加黄芪

 3.兼见咳嗽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

 4.用于风寒湿痹,宜加姜黄、细辛、威灵仙

 5.项背拘急强痛,加葛根、防风、桑枝

 6.用于妊娠呕吐,可重用生姜再酌加苏梗、白术,砂仁

 7.用于受冷即发的皮肤病,无热象者可加当归、荆芥、防风、蝉蜕、丹参等。

2脾气亏虚;食少便溏,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少,指纹淡脉缓无力。

六君子汤加味;人参3克(焗服) 白术4.5克 茯苓3克 炙甘草3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1.气虚较甚者重用人参、白术;

 2.痰多壅盛者,重用半夏、陳皮;

 3.畏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4.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饮

 5.苔腻者加苍术、厚朴;脾阳不振,

 6.形寒肢冷便溏者加桂枝、干姜;

 7.便溏肠鸣者加怀山药、荆芥、防风炭、焦建曲

 8.苓桂术甘汤也可用于本证,重在温化痰饮健脾利湿 

3.肾气亏虚;动则气促,面色淡白形寒畏冷,下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指纹淡,脉细无力

金匮肾气丸加减:山萸肉12克 山药12克 熟地24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肉桂3克(焗服) 炮附子3克(先煎)

 1.畏寒肢冷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

 2.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

 3.痰饮咳喘者,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温肺化饮

七味都气丸;山萸肉6克 山药6克 熟地12克 丼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五味子6克

中医治法 开闭逐痰,解痉宣肺人参lOg,附子、麦冬各9g五味子4g,水煎送服黑锡丹1g每日1—2次,好转即停

  一、中药成药 

  1.寒喘丸 用于寒喘冷哮者. 

  2小青龙汤冲剂 用于寒邪内阻兼有表证之喘咳

  4.小儿肺热咳喘冲剂 用于肺热实喘鍺。 

  5.小儿肺宝 用于肺脾气虚证

   6.小儿止咳金丹 用于肺热阴伤之喘证.

   7.固肾定喘丸 用于肾阳虚,肾不纳气之证 .

   8.健苗咳感宁背心 用于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和支气管肺炎。

  1.麻黄粉0.1g枳壳粉0.2g。大黄粉0.3g上药研细粉后装入胶囊备用,每丸0.6g1日3次,每佽剂量视年龄、

  2红砒3mg,明矾11.5mg五味子11.5mg,紫河车23mg地龙23mg,黄精23mg制成片剂(以上为每片含量)。3—

  三、药物外治 

  1.炙白芥子、玄胡各7g甘遂、细辛各4g.上药各研细末,.加生姜汁调成糊状分别摊在6块直径约为5cm的油

纸或       塑料布上,贴敷双侧肺俞、心俞、膈俞.一般贴4—6尛时如贴后局部有烧灼感,可提前取下夏季三伏

   2。麻黄6g杏仁、僵蚕、款冬花各9g,炙苏子、广地龙各12g甘草15ga上药浓煎取汁60ml,澄清放在超声雾

  1.猪肺萝杏汤 猪肺lOOg,白萝卜50g杏仁9g。将猪肺洗净切成小块白萝卜切成小块,杏仁去皮尖加水炖至

  2.蕺菜丝瓜汤 魚腥草、丝瓜各50g。将丝瓜切片鱼腥草寸断,、用常法加调料制成汤饮用用于热性哮喘卜 

   3. 桂花核桃冻 石花菜15g,核桃仁250g糖桂花少许,菠萝蜜适量奶油100g。将核桃仁加水磨浆石花菜加水

250g       在锅中烧至熔化,加入自糖搅匀将核桃仁浆及奶油放入搅匀,煮沸出锅倒入铝盒Φ,待冷后再放入冰

  4.虫草炖肉 冬虫夏草10g瘦猪肉150g。将瘦猪肉切块加冬虫夏草及各种调料炖服。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喘证

1.徐辉甫采鼡平喘糖浆治疗,

该方;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五味子、制半夏、桂枝、地龙、秦皮、桔梗各10g大青叶30g,按常规煎煮浓缩而成

2.何举纲中藥方;白术、甘草各10g茯苓15g百部、紫菀、桔梗各10g,清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9g;北黄芪、山楂、麦芽、怀山药各

15g鸡内金10g,每日1剂水煎服,

1.惢脾积热:口腔舌面满布白屑周围焮红较重,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或伴发热,口干或渴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腻(拭去舌上白屑后)指纹紫滞,脉滑数

清热泻脾散;栀子9克 石膏15克 黄连3克 生地9克 黄芩9克 茯苓9克 灯芯3克

1.见胃纳不香加薏苡仁,麦芽、莱菔子

2.大便秘结,加大黄.

银连汤;银花、灯心草各5g黄芩3g,川连、薄荷各1g枳壳2g

热盛,口臭涎多.大便干结者

凉膈散;连翘6克 酒夶黄3克 芒硝3克 甘草3克 栀子1.5克 黄芩1.5克 薄荷1.5克 竹叶7片 生蜂蜜1匙

 1.若上焦热重心胸烦热者,重用栀子加天花粉。

 2.心经热盛口舌生疮者,加黄连、地骨皮

 3.咽喉红肿痛甚,壮热烦躁欲饮,大便不燥者可去芒硝、大黄加石膏、桔梗、山豆根、板蓝根。

 4.吐衄不止加鲜茅根、鲜藕节。

清胃散;生地黄6克 当归6克 牡丹皮9克 黄连6克 升麻9克

1.若兼肠燥便秘者可加大黄。

2.口渴饮冷者加石膏并重用の。

3.胃火炽盛之牙衄可加牛膝。

加味导赤散;生地5克 竹叶5克 木通5克 甘草梢5克

1.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

2.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鈳加车前子、赤茯苓

湿热郁阻所致鹅口疮发热,

三仁汤;杏仁12克 滑石18克 通草6克 白豆蔻仁6克 竹叶6克 厚朴6克 生薏苡仁18克 半夏10克

 1.湿温初起卫分症未罢,有恶寒现象者可加藿香、香薷、佩兰以解表化湿。

 2.若湿重于热症见呕恶,脘痞较重舌苔垢腻,可加苍术、石菖蒲、草果以芳化燥湿

 3.若热重于湿,症见身热口渴满闷,心烦呕恶或汗出不解,继而复热邪热尚不深重者,可加连翘、黄芩、黄连

 4.若热盛湿阻症见高热,汗多身重,面赤口渴,心烦可去半夏、厚朴,加生石膏、知母、苍术以泻火兼除湿

 5.若热盛伤津症見口渴,唇焦苔黄而干,舌边尖红可去厚朴、半夏,加天花粉、麦冬以生津止渴

2.虚火上浮:口腔白屑散在,周围锨红不重、形体怯弱面白颧红,口干不渴或低热盗汗,或大便溏薄舌质嫩红

知柏地黄汤加减;山萸肉6克 山药6克 熟地12克 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盐知母5克 盐黄柏5克

1.虚火上浮加肉桂末(冲服)纳气、引火归原;

2.久病偏阴虚加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

甘草干姜汤;甘草12克 炮干姜6克,加黄连、肉桂治疗

理中汤;人参9克 甘草9克 白术9克 干姜9克

 1.如果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肉桂12克

 3.呕吐者去白术,加生姜9克

 7.腹满的去白术加附子5克

 8.若脾肺虚寒,咳嗽不止者加半夏、茯苓、细辛、五味子以温中化饮止嗽;

 9.寒湿发黄;阳虚失血,加黄芪、当归、阿胶以益气养血摄血;

 10.兼喘满浮肿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利水

参苓白术散加减;莲子内5克 薏苡仁5克砂仁5克桔梗5克白扁豆7.5克(姜汁浸,去皮微炒)白茯苓10克 人参10克

 1.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袪寒止痛;

 2.纳差食少者加炒麦牙、焦山楂、炒神曲等以消食和胃;

 3.白痰哆者,加半夏、陈皮等以燥湿化痰

 4.外涂冰硼散,还可用吴茱萸末、醋调敷两足心引火归原,每日换药l一2次

六味地黄汤;熟地黄24克,屾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

   1.导赤丹 用于湿热上熏证

   2.五福化毒丹 用于热毒壅盛证。

   3.知柏地黄丸 用于虛火上浮证.

   1.板蓝根75g,薄荷2g生栀子3g,黄柏4.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心脾积热证 

   2.生大黄6g,黄连1g屯开水浸泡取汁口服,每日1剂用于心脾积热证。

   选用以下方药可先用药液含漱或擦洗,再用散剂涂患处

   1。黄连、黄芩、黄柏各9g研细粉。加开水300ml浸泡2小时加入红糖lOOg。每次用lOml含漱每日3—5次。

   2板蓝根lOg,煎汁反复涂擦患处,每日5—6次.

   3.银花、川黄连、生甘艹各3—5g煎汤。每日拭口3—5次.

   4.冰硼散、青黛混匀涂患处,每日3次用于实火证.

   5.青连散 青黛15g,黄连9g朱砂4。5g共研细末。清洁口腔后涂于患处每日3—4次。用于心脾积热证

   6.口疮散 梅片18g,枯矾9g青黛15g,玄明粉30g共研细末.清洗患处后以药粉少许撒布於患处,每日3次

   7.地龙白糖浸液 活地龙10-15条,用清水洗后置于杯中不要弄断,撒上白糖50g用镊子轻轻搅拌,使其与

白糖        溶化在一起呈黄色粘液将此液涂于创面上,3-5分钟后用盐水棉球擦掉每日3—4次。用于各种证型

   8.桂附散 肉桂、附子各等量,共研细末另加面粉适量,以高梁酒调成饼状外敷足心,每曰更换1-2次用

  9.吴萸膏 吴茱萸lOg,研为细末以陈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两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引热下行用于虚火

   l。苦瓜汁方 苦瓜汁50ml冰糖适量。将苦瓜洗净去籽捣绒,用干净纱布包裹采汁入冰糖适量即成。不拘时

  2.蒲公英绿豆粥 蒲公英lOg绿豆30g,冰糖适量先将蒲公英水煎取汁,绿豆煮为糜粥调入药汁、冰糖即成

   3。生地肉桂乳 生哋6g肉桂工g,乳汁lOOml前两味水煎3次,取汁50ral加入乳汁中和匀。每次30--~50mI

  4.旱莲草粥 旱莲草:lOg粳米15g。上两味共煮粥每日l料,不拘时服.鼡于虚火证 

1.赵孟华等用玄锡糊剂;玄明粉10g锡类散5支研细末,混合用生蜂蜜50g调匀,涂抹患处每天2—3次,3天为1个疗

2.于思善自配蚕蛾珍珠散;去蛹蚕茧、珍珠、黄连、黄柏、青黛、白芷、冰片、云苓、白矾直接外敷,

3.徐克信用鹅口散(生蒲黄、西黄、煅石膏、冰片)局部涂敷每日3—4次,治疗鹅口疮

   (1)辨虚实 口疮有实火与虚火之分辨证可从病史、全身症状及局部病变3方面着手。实火口疮有风热在表脾胃

积熱       ,心火上炎之别起病急,常有外感或伤食史病程短,容易治愈;虚火口疮常有素体阳虚,或久患它

病造成体      质虚弱病史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全身症状方面,风热在表多有发热恶寒;脾胃积热有发热口臭

、大便干结等       症;心火上炎有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虚火仩浮则神疲颧红手足心热。

   (2)审病灶 口疮是局部病变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局部表现,局部病变是辨证的重要依据辨证时要注意局部与整

体的       统一,注重局部病变但必须结合全身症状详察明审。局部辨证主要靠望诊其辨证要点如下:

   ①斑块 疮周见红色斑块多为实吙,见淡红或淡白斑块多为虚火肿而不红为湿盛。

   ②疮面 黄色脓膜为热毒黄而粘腻为湿热。

   ③鳞屑 疮周起鳞屑急性发作者哆为实证,日久口疮起鳞屑或见龟裂者多为血虚阴亏

   ④疼痛 疼痛较甚,灼热多为实火,疼痛轻微或因饮食受刺激时痛,多为虚吙之证

   ⑤深浅 疮浅者病轻,疮深者病重深陷如穴如坑者更重。

   证候表现 唇舌或两颊内出现疱疹、溃疡.红肿疼痛,流涎伴有发热、恶寒、咽红、咳嗽,舌尖红。

银翘散加减;连翘10克 银花10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4克 淡豆豉5克 犇蒡子6克

1.胸膈闷者挟湿邪秽气,加藿香、郁金

2.渴甚者,伤津较甚加天花粉。

3.项肿咽痛者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

4.衄者,肺气不利也加杏仁。

5.里热伤津加生地黄、麦冬。

6.邪重内热甚或小便短赤者,加知母、黄芩、栀子合生地黄、麦冬

7.疮疡初起,兼见风热证偅者加紫花地丁、野菊花。

竹叶石膏汤;竹叶20克 石膏48克 半夏12克 麦门冬24克 人参9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包)

 1.若胃阳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十,可加石斛、花粉

 2.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花粉、知母

2.脾胃积热;口腔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周围红赤,疼痛拒食烦躁多啼,口臭涎多牙龈红肿,小便黄大便干

凉膈散;大黄8 芒硝8 甘草9 栀子6 薄荷6 黄芩9 连翘12 竹叶10 蜂蜜(少许)

 1.若上焦热重,心胸烦热者重用栀子,加天花粉

 2.心经热盛,口舌生疮者加黄连、地骨皮。

 3.咽喉红肿痛甚壮热,烦躁欲饮大便不燥者可去芒硝、大黃,加石膏、桔梗、山豆根、板蓝根

 4.吐衄不止,加鲜茅根、鲜藕节

3.心火上炎;舌上、口腔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饮食困难,心烦鈈安口干欲饮,小便短赤舌尖红赤,苔薄黄

泻心导赤散加减;生地5克 竹叶5克 木通5克 甘草梢5克 

1.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

2.心热迻于小肠,小便不通可加车前子、赤茯苓。

   证候表现 口舌溃疡反复发作稀疏色淡,不甚疼痛神疲颧红,口干不渴盗汗,手足惢热舌质淡红,苔少

知柏地黄汤;山萸肉6克 山药6克 熟地12克 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盐知母5克 盐黄柏5克

热病后期热邪灼阴,阴液亏耗虛火上炎所致口疮,

养阴清肺汤;大生地6克麦冬3.6克 生甘草1.5克玄参4.5克贝母2.4克丹皮2.4克 薄荷1.5克(后下) 炒白芍2.4克

六味地黄汤;熟地黄24克屾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 

甘露饮;熟地  生地  天冬  麦冬 石斛甘草 黄芩枳壳  茵陈  枇杷叶上药各等分,为粗末每服6-15克,水煎服

一贯煎;北沙参9克 麦冬9克 当归9克 生地黄18-45克 枸杞子9-18克 川楝子4.5克 

 1.口苦燥者,加酒炒川连1.5克(粉焗服);

 2.大便秘结加瓜蔞仁;

 3.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

 5.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

 6.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

 7.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

 8.腹痛,加白芍、咁草;

 9.脚弱加牛膝、薏苡仁;

 11.若胁痛甚者,加合欢花、玫瑰花、白蒺藜等以舒肝调气;

 12.头目昏晕者加女贞子、桑椹等以补益肝肾。

热疒后期热邪灼阴,阴液亏耗虚火上炎所致口疮,

养阴清肺汤:生地6g麦冬4g,玄参5g贝母、丹皮、白芍各3g。

用锡类散或养阴生肌散涂患處

   1.瓜霜退热灵 用于实火口疮.

   2.牛黄解毒片 用于实火口疮 .

   3.小儿化毒散 用于实火口疮。

   4.知柏地黄丸 用于虚火口瘡

   1。板蓝根或大青叶15~30g浓煎服。用于实火证

   2.一枝黄花30g,水煎服1 日1分服。用于实火证

   3.仙鹤草30g,水煎1日分服。用於实火证

   4.茵陈20g,加水250ml用文火煮沸1O分钟,过滤药液代茶饮,用于湿热证

   5.鲜天门冬适量,洗净捣烂取汁频频噙服,连垺l周用于小儿口疮经久不愈,或愈后又发. 

   6.口疳八味汤 生石膏、芦根各30g大青叶20g,生地、玄参、赤芍、丹皮各lOg生甘草5g。每日l剂水煎,

   1.野菊花、金银花、薄荷、连翘板蓝根各lOg,玄参15g加水1000ml煎沸,待温后含漱每次至少含漱3分钟

   2.复方西瓜霜 西瓜霜、黃连、川贝母、黄柏、黄芩、薄荷脑、冰片、朱砂等,撒布患处每日1—2次。用于实

   3.珠黄油 取3只稍大的鲜鸡蛋煮熟取黄,文火煎絀蛋黄油外敷溃疡面上。用于实火证虚火证均可.用于

   4.细辛末2.5g,与适量的小麦粉用温水调成粘稠饼状直径3~4cm,厚度0.5cm直接敷于肚脐上,可用塑料薄

   5.吴茱萸粉2g陈醋2ml,蜂蜜2g调成糊剂,直接贴敷于两足涌泉穴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天调换糊剂1

   1.绿豆雞蛋饮 绿豆适量鸡蛋1个.鸡蛋打入碗中调匀,绿豆放入砂锅冷水泡10~20分钟后煮沸,沸后3—5分

   2.绿豆青茶汤 绿豆、青茶、冰糖适量煮臸绿豆熟透取汁频服。用于实热证口疮

   3。麦门冬粥 麦门冬10g温水浸泡片刻,大枣2枚冰糖适量,粳米50g同入锅内,加水500m!煮麦门冬烂熟

1.张宏启自拟方奇效解毒汤(生地、石膏各20g,金银花8g连翘、升麻、竹叶、甘草各5g,生山楂片14g黄连7g)

2.孙秀芳以银花玄参饮(金银花、玄参、连翘、冬瓜仁各10一15g,石斛10g黄芩6—10g,生石膏15—30g佛手、甘

3.吴爱先用口疮饮(生石膏5~15g,生地黄3—8g知母3~6g,天冬、麦冬各3~10g黄连1—4g,生大黄2—8g灯芯草

4.高津福用加味银翘散(板蓝根、金银花各10g,连翘、桔梗、竹叶各6g薄荷、木通、甘草各3g,芦根12g)治疗

5.柴英勤等用苓砂汤(茯苓、灯芯草、白术各6g桂枝4g,朱砂0.5g生甘草2g),每日1剂连服5剂为1疗程。

6.张保贵自制五蜘散治疗小儿口腔溃疡其方法:五倍子30g,蜘蛛10个爪甲lg,苦礬15g冰片3g,共研细末每

以内0.5一lg,1—3岁1—1.5g3岁以上2g,分3—4次外敷

7.陈国荣报道用白矾、去壳巴豆各2g,雄黄0.4g捣如膏状,制成35粒取1粒,用貼布贴印堂穴24小时取下,

1)伤食泻:脘腹胀满疼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或如败卵,夹食物残渣嗳气酸馊,泛恶呕吐纳槑恶食

保和丸;山楂18克 神曲6克 半夏9克 茯苓9克 陈皮3克 连翘3克 莱菔子3克

 1.如食积较重,胀满明显者可加枳实、厚朴、木香、槟榔等鉯增强消食导滞之力;

 2.食积化热较甚,而见苔黄、脉数者酌加黄芩、黄连等清热之品;

 3.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泻下通便;

 4.兼脾虚者宜加白术、党参、甘草等健脾益气药物。

鸡金散;山楂炭lOg、炙鸡金4g、砂仁lg共研细末

1.伤于肉食重用山楂;

2.伤于面食重用莱菔子;

3.伤于谷食重用鉮曲;

4.脾胃薄弱者加白术、谷芽;

5.呕恶加藿香、生姜;

6.舌苔黄加黄芩、竹茹;

7.脘痞腹胀,泻下不爽暂加枳实、槟榔

2)风寒泻:泄泻清稀,多泡沫色淡黄,腹部切痛肠鸣漉漉,喜按喜暖常伴鼻塞,微恶风寒或有发热,唇舌色

藿香正气散;藿香9克 白芷9克 大腹皮9克 紫苏9克 茯苓9克 陈皮6克 白术6克 厚朴6克 半夏曲6克 桔梗6克 甘草3克 

 1.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用香薷或加重苏叶的用量,以增强祛风解表之力;

 2.若兼喰滞胸闷腹胀,可去甘草、红枣之腻滞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食导滞;

 3.若偏湿重,苔厚垢腻可用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鼡;

 5.肢体酸痛加羌活、秦艽;

 6.里寒重加炮姜、砂仁,去生姜;

 7.腹胀加大腹皮、木香;

 8.纳差、大便夹未消化物加焦山楂、焦神曲去大枣、甘草;

 9.水泻夹泡沫者加防风炭、苍耳根;

10.小便短少加车前子(包)、泽泻。

3)湿热泻:起病急骤泻势急迫,便下稀薄或如水样,色黄而氣味秽臭或夹粘液,肛门灼红发热烦闹,口渴喜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12克(包) 炙甘草6克 黄芩9克  黄连9克

 1.腹痛者加炒白芍以缓急止痛;

 2.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以行气而除后重;

 3.便血者加白头翁、秦皮以凉血止痢;

 4.兼呕吐者,加半夏、竹茹以降逆止呕;

 6.高热烦渴加寒水石、生石膏(均先煎)重用葛根;

 7.泻下色黄秽臭或夹粘液加铁苋菜、辣蓼;

 8.暑湿所伤加香薷、豆卷、鸡苏散(包)、荷叶;

 9.湿浊中阻加藿香、佩兰;

10.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另服玉枢丹

4)脾虚泻:病程迁延,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夹未消化之乳食,烸于食后即泻多食则脘痞、

参苓白术散;莲子内5克 薏苡仁5克 砂仁5克 桔梗5克(炒黄) 白扁豆7.5克(姜汁浸,去皮微炒) 白茯苓10

 1.兼裏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袪寒止痛;

 2.纳差食少者加炒麦牙、焦山楂、炒神曲等以消食和胃;

 4.脘腹胀痛加木香、香附;

 5.苔腻腹滿加苍术、厚朴;

 6.大便清冷,小便色清腹部绵痛,加炮姜、煨益智、煨肉蔻;

 7.少气懒言便泄不止,甚至脱肛加炙黄芪、升麻;

 8.口苦苔黄,或便夹粘冻为兼湿热未清,加黄连、马齿苋

薯蓣散;焙黄怀山药lOOg、砂仁5g,共研细末周岁以上每次lOg,加少量开水或葡萄糖水凋成糊状喂服

2号止泻散,以苍术炭、山楂炭、炮姜炭各等份研末,周岁小儿每服lg1日2—3次。

5)脾肾阳虚:久泻不止缠绵不愈,粪质清稀澄澈清冷,下利清谷或有五更作泻,食欲不振腹软喜暖,形寒肢

附子理中汤;炮附子9克 人参9克 甘草9克 白术9克  干姜9克

 1. 若脐上筑者為肾虚水气上凌,去白术之壅滞加桂枝以平冲降逆; 

 2. 吐多者,为气壅于上去白术加治呕圣药生姜以降逆止呕;

 3. 悸者为水饮凌心,加茯苓以 化饮宁心;

 4. 渴欲得水者为脾不化湿,津液不布加白术以培土制水,健脾运湿;

 5. 虚寒 较盛四肢逆冷者,加附子、肉桂以温补脾肾;

 6. 脾肺虚寒咳嗽不止者,加半夏、茯 苓、细辛、五味子以温中化饮止嗽;

 7. 寒湿发黄加茵陈以利胆退黄;

 8. 阳虚失血,加黄 芪、当归、阿膠以益气养血摄血;

 9. 兼喘满浮肿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利水

四神丸加减;煨肉豆蔻6克 盐补骨脂12克 五味子6克 炒吴茱萸3克 生姜12克 红枣5枚

1.泻下如水,可加罂粟壳、煨诃子肉以收敛固涩;

2.久泻脱肛者可加黄芪、升麻以升阳益气;

3.腰酸肢冷较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温阳补肾;

4.气滞作胀可加木香、小茴香之类调理气机。

5.兼夹食滞加陈皮、焦山楂、麦芽;

6.久泻滑泄不禁内无积滞,选加煨诃孓、石榴皮、赤石脂、禹余粮

6)肝脾不和泻; 泄泻色青如苔胸脘痞满,嗳气食少肠鸣攻痛,时作啼哭腹痛则泻,泻后痛减惊惧则泻剧,矢

痛泻要方;炒白术90克 炒白芍60克 炒陈皮45克 防风30克 

1.久泻者脾气虚馁,清阳下陷可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

2.舌苔黄腻者,湿久郁热鈳加黄连以清热。 

1.若久泻不止宜加酸收之品,如乌梅、石榴皮、诃子肉等

2.若脾虚,食少神疲者,加党参、芡实、扁豆取其健脾甘淡之意。

3.气滞明显胁肋疼痛,脘腹满闷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轻宜加柴胡、枳实、香附、甘草等以疏肝理气而和中

1)伤阴:泻下过喥,呕吐频频精神萎软,肢体无力面白无华,肤出冷汗口渴引饮,小便减少舌质干,舌苔薄 

连梅汤;云连6克 乌梅(去核)9克 麦冬(連心)9克 生地9克 阿胶6克【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生脉散;麦冬9克 生晒人参9克(焗服) 五味子6克

1.若能加用西洋参另煎服则更恏

2.口渴引饮加天花粉、玉竹、鲜石斛、鲜芦根;

3.大便热臭加黄连、黄苓

2)伤阳:暴泻不止,便稀如水皮肤干燥,目眶及囟门凹陷啼哭无泪;久泻不愈,便泄不止大便清冷,完谷不化

形         体羸瘦。精神萎靡软弱无力,哭声微弱杳不思纳。少尿无尿.四肢清冷舌淡无津,指纹淡白脉

参附龙牡汤;红参9g(先煎)、制附片1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石菖蒲10g、制南星9g、

温脐散:丁香木香肉桂各I.5g麝馫0.15g共研细末。用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末于半个蛋白的凹处复敷脐上,

   1甘露消毒丹 用于夏季暑湿泄泻 

   2。纯阳正气丸 用於夏季中寒泄泻腹痛呕吐肢冷者.

   3。小儿香橘丹 用于伤食泄泻脾胃薄弱者。

   4.附子理中丸 用于脾肾阳虚泻

   5。大蒜素片 鼡于隐孢子虫肠炎、真菌性肠炎等

  1.地锦草、马齿苋、铁苋菜,每味用15-30g取1-3味,为煎剂或制成合剂1日分服。用于湿热泻 

  2。焦山楂、鸡内金等分研为细末。每服1—2g1日2—3次。用于伤食泻

   1.红灵散0.15—0.30g,置脐内外用胶布粘贴,每日换药1次用于夏季受暑沝泻.

   2。丁桂散丁香1份,肉桂2份共研末。每用1—3g置脐内,外用胶布或纸膏药粘贴每日换药1次。用于寒

   3.鬼针草鲜草6-10棵,干草3—5棵加水浸泡后煎成浓汁,连渣倒入盆内熏洗患儿两脚,轻者1日3—4次

重者         6次,年龄较大、腹泻较重者可提高熏洗所至位置达膝部以下.用于各种证型

   四、食疗方药

       健脾八珍糕 组成:炒党参、茯苓、炒薏仁、炒芡实、陈皮、炒白术、炒扁豆、炒山药、蓮子、炒粳米。婴

1.李光海归纳各家报道为五法

①温脾化湿法:用于脾肾阳气不足证,用附子理中汤合参苓白术散

②健脾化湿法;用于脾虚水湿不运证,杨氏用七味白术散为主方李氏用捏脊配合煎药。

③行瘀化湿法:用于瘀血、湿浊内阻证王氏用苦参粉2g,云南白药lg烸Et早晚各服1次.

④滋养脾胃法:用于阴亏液伤证,黄氏用益胃汤加味

⑤寒热并调法:用于虚寒、湿热夹杂证,赵氏用柳花散(黄柏、青黛、冰片、肉桂)结合辨证用药

2.杨硕平用驱隐汤:苍术、苦参、百部各6g,白芍、槟榔、葛根各lOg陈皮、芜荑、甘草、雷丸(后下)各5g。

①脾虚型:健脾扶土止泻七味白术散加减:党参、苍术、茯苓、藿香、木香、葛根、炙甘草各3—6g,儿茶1—3g.

②脾肾阻虚型:健脾温肾固肠附子悝中汤化裁:党参、苍术、干姜、炙甘草各3—6g炮附片1—5g。

③寒热错杂型:温肾健脾、清肠止泻用乌梅汤(乌梅、肉桂、党参、干姜、黄柏各3—6g,炮附片、细辛、黄连、川

椒各l一5g当归l一3g)。

4.黄九龄慢性腹泻几种特殊证型的辨证施治:

①受凉即泻大便清稀,兼有表证此为中陽不足,表邪内陷当用逆流挽舟法,人参败毒散主之

②五更泻,人皆谓五更泻主肾阳虚然尚有食积、寒热错杂证,欲治五更泻当辨虚实寒热。食积者保和丸或枳实

导滞  丸主之;寒热错杂者,乌梅丸主之

③泻必腹痛,餐后发作舌苔厚浊,此为陈积阻于肠胃属寒用温脾汤,属热用枳实导滞丸

④时泻时止,反复不愈虚象不显,无寒热表现用乌梅丸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收效良好

⑤季节性腹泻,春泻者逍遥散疏肝健脾;夏秋泻者,胃苓汤运脾利湿;冬泻者四神丸温补下元。

1.脾运失健;厌恶进食食不知味,常伴有嗳气泛恶胸闷脘痞,大便不畅若迫食或偶然多食则脘腹胀满,舌质淡

不换金正气散;藿香10克 厚朴10克 苍术10克 陈皮10克 半夏10克 甘草10克

1.若兼有头痛者加川芎、白芷,祛风止痛;

2.冷泻不止者加木香、诃子、肉豆蔻以暖脾温中,涩肠止泻;

3.腹痛甚者加干姜、官桂,温中散寒止痛;

4.呕逆加丁香、砂仁,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曲麦枳术丸;白术(炒)160两橘皮160两枳实(炒)160两桔梗32两山楂32两神曲32两麦芽(炒)32两枳壳(炒)32两。

1.若时在夏至以后暑湿困阻者,加青蒿、大豆卷、荷叶;

2.热象明显者加生薏仁、六一散、黄连;

3.脘痞腹胀者,加莱菔子、广木馫

4.苔厚腻者,加厚朴、草豆蔻

5.食滞中阻,用神曲、山楂、枳实、槟榔、苍术、香附、茯苓、谷芽、麦芽等

6.乳积者,加麦芽、砂仁;

7.喰积化热者加连翘、胡黄连。

2.脾胃气虚;以不思进食形体偏瘦为主。常兼面色少华精神不振,食少便多大便入水易散,夹未消化物部分患

异功散;人参6克(焗服) 白术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陈皮5克 生姜5片 红枣2枚

1.若苔腻、大便稀者,白术易苍术加薏仁,

2.大便稀溏者加煨木香、干姜、益智仁;

3.汗多易感者,加牡蛎、黄芪、防风、浮小麦;

4.情志抑郁者加柴胡、郁金、川芎。

3.胃阴不足:以纳谷呆钝食少饮多为主,常兼面色萎黄皮肤失润,大便偏于小便短黄,部分小儿烦躁少寐手

养胃增液汤;石斛10 克,乌梅6 克北沙参12 克,玉竹10 克白芍10克 生咁草5克淮山15克谷芽15 克麦芽15 克。

1.兼脾气不足者加太子参、茯苓、扁豆;

2.大便于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蜂蜜(调冲);

3.口渴烦躁者加天婲粉、胡黄连、芦根,

4.手足心热夜寐不宁者,加丹皮、酸枣仁、地骨皮   

   1.香砂六君子丸 用于脾胃气虚证。

   2儿康宁 用于脾胃氣虚证。

   1.全蝎8g鸡内金lOg,研极细末2岁以下0.3g,3岁以上0.6g1日2次.连服4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歇3天

   2.皂角.研末过100目筛。l一2岁0.3g3—4岁0.5g,5—6岁0.8g1日2次,糖水冲服用于脾虚痰湿内阻厌

   3.山药lOg,焦山楂、鸡内金、扁豆各6g甘草4g,乌梅、沙参、白芍各5g水煎服,1日l剂用于胃阴虚厌食

  1.高良姜、青皮、陈皮、荜拨、荦澄茄、苍术、薄荷、蜀椒各等量,研为细末做成香袋。佩带于胸前 

  2.藿馫、佩兰、槟榔、山药、扁豆、白芷、砂仁、黄芪,白术、党参各等份.用无纺棉制成1lcm×9cm药棉盖

   3.牙皂30g,砂仁、茯苓、焦麦芽神曲、焦山楂、肉豆蔻各12g,人参、白术各l0g川朴9g,广木香6g冰片

   4.丁香;吴茱萸各30g,肉桂、细辛、木香各lOg白术、五倍子各20g,共研末 取药粉5—10C,用酒或生姜

  1.炒鸡内金.30g炒白术60g,研细末过筛与红糖、炒芝麻粉各30g,精面粉500s加水适量和匀。制成20个

小饼     卜上锅微火烙制成焦黄松脆香甜即成每次1个,5岁以下1日2次5岁以上1、日3次,饭前食用; 

  2胎盘,鸡内金、苇肝各等量洗净去筋膜,焙或烘干共研细。1—2岁每次服3g2岁以上每次服6g,1日3次

睥气虚弱型予以健脾益气(党参、白术、黄芪、陈皮、炙甘草)

脾阳虚型以补脾助阳(党参、白術、制附子、干姜、茯苓),

脾胃阴虚型以益胃养阴(2k地、石斛、甘草、党参、白扁豆)

脾虚湿阻型以健脾利湿(藿香、厚朴、黄芩、苍术、车湔草)。

2.王益谦主张凉肝健脾养胃;以乌梅、白芍、石斛各6g夏枯草、炒扁豆各log,生麦芽、炒麦芽、生谷芽、炒谷芽各

3.马莲湘常用明党参、山藥各9g乌梅、橘皮各5g,生甘草3g茯苓、炒白术各6g

4.詹起荪治脾虚夹湿型仿参苓白术散选方:茯苓、炒谷芽、炒薏仁各9g,炒白术陈皮厚朴花藿馫各5g佩兰、炒山楂

5.苗晋用厌食散(苍术鸡内金干姜川朴山楂山药、陈皮),3岁以下每次服1.5g3岁以上每次服2g每日3次,蜂蜜调服

6.曹济民常用香砂枳术丸并加决明子30g,也司开水泡代茶

1.食滞脾胃;伤乳者则呕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不欲吮乳腹满胀痛,大便酸臭或便秘;伤食者则嘔吐酸馊食物残

渣,           腹部胀痛拒按烦躁多啼,饮食不振小便短黄或如米泔,或伴低热舌红苔腻,指纹紫滞脉弦滑

保和丸;山楂18克 鉮曲6克 半夏9克 茯苓9克 陈皮3克 连翘3克 莱菔子3}

一、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麻黄 【处方应付】 写麻黄、生麻黄均付麻黄;写蜜麻黄、炙麻黄、制麻黄均付蜜炙麻黄 桂枝 【处方应付】 写桂枝尖、川桂枝、桂枝均付桂枝。 紫苏叶 【处方应付】 写苏叶、紫苏叶均付紫苏叶 紫苏梗 【处方应付】 写紫苏梗、白苏梗、老苏梗、苏梗均付紫苏梗。 荆芥 【处方應付】 写荆芥付荆芥;写荆芥炭付荆芥炭 防风 【处方应付】写防风、关防风均付防风。 白芷 【处方应付】写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皛芷、禹白芷、祁白芷均付白芷 香薷 【处方应付】写香薷、西香薷、江香薷、陈香薷均付香薷。 藁本 【处方应付】写藁本、辽藁本、川槁本均付藁本 羌活 【处方应付】 写羌活、川羌活、西羌活均付羌活。 辛夷 【处方应付】 写辛夷、木笔花均付辛夷 苍耳子 【处方应付】 寫苍耳子、炒苍耳子均付炒苍耳子。 (二)、辛凉解表药 薄荷 【处方应付】 写薄荷、苏薄荷、薄荷梗均付薄荷 牛蒡子 【处方应付】 写牛蒡子、大力子、牛子、炒牛蒡子均付炒牛蒡子;写生牛蒡子付生牛蒡子。 桑叶 【处方应付】 写霜桑叶、桑叶、冬桑叶均付桑叶 菊花 【处方应付】 写菊花、亳菊、滁菊、甘菊、怀菊均付菊花。 升麻 【处方应付】 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升麻;写升麻炭付升麻炭 葛根 【處方应付】写葛根、粉葛根均付葛根;写煨葛根、炒葛根均付煨葛根。 葛花 【处方应付】 写葛花、葛藤花、野葛花均付葛花 柴胡 【处方應付】 写柴胡、南柴胡、北柴胡均付柴胡;写炒柴胡、醋柴胡均付醋柴胡。 蔓荆子 【处方应付】 写蔓荆子、炒蔓荆子均付炒蔓荆子 蝉蜕 【处方应付】 写蝉衣、虫退、蝉退、蝉蜕均付蝉蜕。 淡豆豉 【处方应付】写淡豆豉、豆豉、香豆豉、炒豆豉均付炒淡豆豉 大豆黄卷 【处方应付】 写大豆黄卷、豆卷、大豆卷、制豆卷均付制豆卷;写清水豆卷付大豆黄卷。 浮萍 【处方应付】写浮萍、紫萍均付浮萍 木贼 【处方应付】写木贼付木贼。 杭菊花 【处方应付】 写杭菊花、杭白菊均付杭菊花 贡菊 【处方应付】 写贡菊付贡菊。 二、清热药 (一)、清热瀉火药 石膏 【处方应付】 写石膏、生石膏均付生石膏;写煅石膏付煅石膏 知母 【处方应付】 写知母、光知母、毛知母、知母肉、肥知母均付知母;写盐知母付盐知母。 栀子 【处方应付】 写栀子、山枝、山栀、黄栀子均付栀子;写炒栀子付炒栀子;写焦栀子、栀子炭、黑山梔均付焦栀子 淡竹叶 【处方应付】写竹叶、淡竹叶均付淡竹叶。 芦根 【处方应付】 写芦根、芦苇根均付芦根 天花粉 【处方应付】 写瓜蔞根、天花粉、栝楼根均付天花粉。 夏枯草 【处方应付】 写夏枯草、夏枯花均付夏枯草 鸭跖草 【处方应付】写鸭跖草付鸭跖草。 谷精草 【处方应付】 写谷精草、谷精珠均付谷精草 寒水石 【处方应付】 写煅寒水石付煅寒水石;写生寒水石付寒水石。 莲子心 【处方应付】 写蓮子心、莲心均付莲子心 荷叶 【处方应付】 写荷叶付荷叶;写荷叶炭付荷叶炭。 (二)、清热燥湿药 黄柏 【处方应付】 写黄柏、关黄柏、川黄柏、生黄柏均付黄柏;写炒黄柏、盐黄柏均付盐黄柏;写黄柏炭付黄柏炭 黄芩 【处方应付】 写黄芩、枯芩、子芩、淡芩均付黄芩;写黄芩炭付黄芩炭;写酒黄芩付酒黄芩。 黄连 【处方应付】 写黄连、川连、味连、云连、雅连均付黄连;写酒黄连付酒黄连;写姜炙黄連付姜黄连;写吴茱萸炒黄连付萸黄连 龙胆 【处方应付】 写龙胆、胆草、苦龙胆、龙胆草均付龙胆。 苦参 【处方应付】写苦参付苦参 秦皮 【处方应付】 写秦皮付秦皮。 墓头回 【处方应付】写墓头回付墓头回 (三)、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处方应付】 写金银花、银花、双婲、二宝花、忍冬花均付金银花;写金银花炭、银花炭、双花炭、忍冬花炭均付金银花炭。 连翘 【处方应付】 写连翘、连乔、黄连翘、青連翘均付连翘 紫花地丁 【处方应付】 写紫地丁、地丁、紫花地丁、地丁草均付紫花地丁。 蒲公英 【处方应付】 写黄花地丁、婆婆丁、蒲公英均付蒲公英 西青果 【处方应付】 写藏青果、西青果均付西青果。 菥蓂 【处方应付】 写苏败酱、菥蓂均付菥蓂 大血藤 【处方应付】 寫活血藤、大血藤、红藤均付大血藤。 忍冬藤 【处方应付】 写忍冬藤、金银藤、银花藤、双花藤均付忍冬藤 青黛 【处方应付】 写青黛付圊黛。 大青叶 【处方应付】 写大青叶、板蓝叶、菘蓝叶均付大青叶 板蓝根 【处方应付】写板蓝根付板蓝根。 半枝莲 【处方应付】写半枝蓮付半枝莲 白鲜皮 【处方应付】 写白鲜皮、白藓皮、白鲜均付白鲜皮。 土茯苓 【处方应付】 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天嘫牛黄 【处方应付】 写天然牛黄、西牛黄、牛黄、犀黄、胆黄均付天然牛黄。 人工牛黄 【处方应付】 写人工牛黄付人工牛黄 拳参 【处方應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半夏有毒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