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体内协带链球菌能引起产后仔猪黄白痢治疗吗

相关行业:
关键词: &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8.1预防措施8.1.1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饲喂,防止母猪产后乳汁过浓或过稀。8.1.2若以前该产房仔猪下痢严重:8.1.2.1母猪产前3天、产后5天连续投喂抗生素:如强力霉素600 ppm+利高霉素1500ppm(或磺胺六甲600ppm或氟苯尼考)拌料,这些药也可单独只用一种;或使用新霉素500ppm拌料。8.1.2.2产后仔猪吃初乳前口服抗菌助消化药物如:庆大(或卡那、丁胺卡纳、新霉素)霉素1~2ml、磺胺六甲、恩诺沙星1ml。8.1.3加强免疫,妊娠母猪怀孕84天肌注大肠杆菌苗。8.1.4空栏产房彻底冲洗消毒。一般要求程序是:清扫卫生→水冲洗→消毒→凉干后二次消毒(最好火焰消毒或薰蒸消毒)→转入临产猪。8.1.5母猪进产房前加强体表清洁消毒。产前1~3小时,用消毒水(冬季用温水)溶液擦洗母猪乳房、外阴部。挤掉头几滴奶。8.1.6接产时用具、接产员手臂严格消毒。8.1.7产生仔猪2日内补铁、补亚硒酸钠VE,提高仔猪抗病能力。8.1.8坚持产房每个单元全进全出,严禁上一批弱仔寄养到下一批产房。8.1.9病母猪及时治疗。无乳母猪可使用泌乳进、促乳中药等,其仔猪使用代乳品投喂。8.1.10仔猪5~7日龄开食补料,料槽清洁,补料时勤添少添,保持新鲜。8.1.11加强产房湿度控制,保持卫生,合理消毒,消毒注意兼顾温度与湿度控制。8.1.12小猪寄养过哺时,不能把正在下痢的仔猪寄养到健康窝群中。8.1.13发病产房单元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出入人员严格消毒。8.2治疗措施8.2.1定期协助猪病室做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审核编辑: 猪猪侠)分享我来说两句(人参与评论)加载更多【销售】长年供110月28日评:猪价涨势不足 在12086210月28日屠宰日评:需求缺乏连续9533彭博社:猪肉价格剧烈波动 中国明年5704猪价继续上涨动力略显不足 多地开始5295正大、新希望、牧原、大北农、中粮、4886吉林发布补贴政策 东北玉米短期获利4257江西省瘦肉型肉4198四川:遭遇“三重围” 川猪该怎么养4099【新闻点评】生猪养殖遭遇“三重围”40810业内:即便进入下行周期 养猪业还是403您现在的位置: >公众服务
生产母猪防疫体系制订注意事项
  疫病对猪场来说无疑是一个潜伏的炸弹,搞好预防(防疫和药物预防)工作是一个猪场的根本。母猪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感染病毒或细菌不仅会导致流产、死胎,而且还可能通过胎盘传给仔猪,导致仔猪带毒,播下疫病的种子。但是母猪的生产过程比较特殊,怀孕期免疫不合理也会导致流产、死胎,甚至传播病毒,所以需要制定合理的免疫规程。
  免疫程序不是通用的、一成不变的。地方不同、流行疫病情况不同、猪场防疫环境不同、猪群健康情况不同等,免疫程序也应相应做出改变。除了乙脑、猪瘟、口蹄疫及伪狂犬这几种必须的疫苗外,其它大肠杆菌、链球菌、猪丹毒、肺疫、喘气、萎缩性鼻炎、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及蓝耳病等都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免疫规程。免疫时间最好能通过抗体测定结合免疫目的进行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怀孕期胎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安静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营养作保证。猪一但注射疫苗都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映,如发烧、食欲减退等,而且药物选择和使用剂量不当,会造成胚胎死亡、流产等。所以怀孕母猪原则上最好不要打疫苗,如果确实需要,疫苗最好在产前50天&&产前20天左右作;疫苗最好是灭活苗或基因缺陷苗。&
  母猪阶段必须免疫的:&
  1、猪乙型脑炎&&
  注射时间为每年3-4月份,蚊子尚未活动时进行,南方最迟不超过5月上旬,北方最迟不超过5月下旬。一般接种一次即可,1头份/次/年。&
  2、猪细小病毒病&&
  抗体滴度大于1:20不宜免疫。经产母猪一般产后7-10天(3胎后可不打),1次1头份。注意本疫苗必须于配种前注射,配种后注射无效。&
  3、猪瘟&&
  怀孕期注射猪瘟后,弱毒猪瘟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导致胎儿带毒。所以最好不要在怀孕期注射猪瘟疫苗。一般较适宜的时间是配种前2周,可用猪瘟细胞活疫苗或猪瘟丹毒二联苗4-6头份,用生理盐水或0.2%亚硒酸钠2毫升稀释后肌注。 &
  4、猪伪狂犬病&&
  应用伪狂犬病灭活疫苗或基因缺失苗2头份(紧急免疫用弱毒苗),用生理盐水2毫升稀释后肌注。为了防止哺乳仔猪发病,可在产前一个月时肌注一次,仔猪可由乳汁中得到抗伪狂犬病免疫抗体;一般是普免,1年3次,1次&1头份。具体时间和次数最好由抗体水平确定。&
  5&猪口蹄疫病&&
  应用猪&Ⅱ&型口蹄疫灭活苗3毫升肌注。可进行普免,每年2次,由于多发在天气寒冷的季节故冬春各打1次;由于应激大,也可在配种前打疫苗。&
  根据需要免疫的:&
  1、仔猪黄、白痢&&
  应用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F41四联苗2毫升或大肠杆菌K88、K99工程苗1头份,用生理盐水2毫升稀释后,给分娩前21天左右的怀孕母猪肌注,如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在分娩前21天和14天各注射1头份,能有效地防止新生仔猪黄痢的发生。&
  2、仔猪红痢病(又称C型魏氏梭菌病)&&
  应用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给怀孕母猪肌注。初产母猪注射两次,第一次在分娩前45天,第二次在分娩前15天,剂量为5毫升。经产母猪如在前l和2胎已两次注射过此菌苗,那只要在分娩前15天注射一次即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
  3、猪病毒性腹泻症&&
   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或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苗,注射时间为9月份---3月份,2-3次/年(优先考虑后海穴),可有效地防止母猪和哺乳仔猪发病。&
  4、猪丹毒和猪肺疫&&&
  &临床上常与猪瘟同时接种。
  5、猪链球菌病&&
  应用猪链球菌活疫苗4头份,临用时用生理盐水2毫升稀释后给怀孕母猪肌注,注射时间为产前一个月,能有效地预防哺乳仔猪发病,也可防止母猪链球菌病。&&
  6、蓝耳弱毒苗&&&
  普免时一年2次,1头份/头。由于怀孕期注射蓝耳疫苗潜在危险的不可预估性,一般建议在配种前1-2周免疫。如果种猪妊娠期间,本养殖场或周围爆发蓝耳病,可酌情考虑。&&
  7、猪萎缩性鼻炎&&
  应用猪败血性波氏杆菌&&D型巴氏杆菌佐剂灭活苗1毫升皮下注射,注射时间为产前2个月和1个月各皮下注射一次,以后每年注射一次,在发病场每年必须注射两次。
  另外需要注意:&&
  猪瘟疫苗与蓝耳苗免疫时间间隔至少10天以上;免疫弱毒苗前后10天内不得使用磺胺类及地塞米松等药物;每批疫苗普注之前应进行约30头猪的安全试验,备好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素),并予以观察后效;免疫部位准确、剂量充足、记录详尽、日龄准时;普免的疫苗,怀孕母猪配后30天和产前2周的怀孕母猪推迟补免;做疫苗时所有猪只必须处于完全健康状态;1头猪换一个针头(38mm)。介绍/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白痢的简称,一般地,仔猪出生后3-10天为黄痢,而出生10以上的称为白痢,着也可以通过观察粪便颜色来判定,
致病因素/仔猪黄白痢
早发性大肠杆病
(一)综述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当大肠杆菌进入仔猪肠道后,便利用菌毛吸附在肠粘膜上,藉此定居增殖,产生大量肠毒素,使仔猪脱水拉稀。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并迅速脱水。大肠杆菌抗原复杂,有O、H、K三种抗原;血清型多,有几千种;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它在小肠粘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产生毒素的能力,粘附因子或纤毛决定细菌定植的能力,一旦发生细菌定植,就会因毒素的产生而导致腹泻,最重要的粘附因子是F4(K88ab、K88ac)、F5(K99)、F6(987P)。发病日龄早,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一个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主要是,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病。
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是仔猪在哺乳期内常见的腹泻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特征为病仔猪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粪,发病率较高而致死率不是很高,但仔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病因复杂,尚不能完全肯定,一般认为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现已证实,猪轮转病毒是仔猪白痢的病原之一。本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发病最多。7日龄以内,30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诱发和加剧仔猪白痢病的因素也很多,如因母猪饲养管理不当、猪舍卫生不良,膘情肥瘦不一、乳汁少、浓稀变化太大,无季节性,或者天气突然变冷,湿度加大,阴雨或保暖不良,都会诱发白痢病的发生。此病如果条件较好,医治及时会很快痊愈,死亡率较低,条件不好可造成仔猪脱水瘦弱死亡。
临床症状/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痢水样,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仔猪白痢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1周左右死亡。
病理变化/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痢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重要,肠内容物呈黄色,有时混有。&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仔猪白痢病死仔猪脱水,消瘦、皮肤苍白。胃粘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气泡。&肠壁变薄半透明,畅粘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防治/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痢预防1.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2.中药预防(四黄止痢颗粒)仔猪出生后,给母猪喂服,净化乳汁,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哺乳仔猪腹泻,同样给母猪喂服,可有效治疗仔猪腹泻。
3.西药预防&初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①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5×l0ml。仔猪生后在&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0.5m1,以后每天两次连续3天。如有发病猪继续投药,药量加倍。]&②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支10X2m1,8万IU。仔猪生后第一次吃初乳前口服1万IU,以后每天两次连服3天,&如有猪发病继续投药。
4.微生物制剂预防:如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康大宝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
5.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方法是对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疫苗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K88、K99和987P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天灭活苗,以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仔猪白痢预防应采取抗菌、止泻,中药解除湿热内因、提高免疫力、使肠道内环境正常液等综合措施。清热燥湿止痢:四黄止痢颗粒,预防量100g拌料300斤,治疗量加倍使用,用5-7天。抗菌:安普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泻停。如1.痢菌净按每公斤体重每次10~15mg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2.硫酸庆大霉素每次5~10mg/kg体重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止泻:鞣酸蛋白。&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补液: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预防:菌苗预防效差预防仔猪黄白痢较为有效的方法:仔猪出生后第一天口服恩诺沙星/土霉素0.5ml,前三天都要在仔猪吃完奶后将其赶入保温箱(产房一定要配有保温箱,并采用挂保温灯等方式使箱内温度达35度左右),7日龄再口服恩诺沙星1ml或肌注1-2ml,其实保温最重要。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兽医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动物医学进展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8:33:35
贡献光荣榜母猪喂服中药“黄白痢散”对仔猪黄白痢的预防效果
摘要: 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理论,选择了穿心莲、白头翁等中草药配成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制剂“黄白痢散”,通过拌料喂服母猪进行了预防仔猪黄白痢的试验。18头胎次、体重、年龄、分娩期相近的待产母猪随机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组(CK),其余两组为处理组,两个处理组的母猪从产前5~7 d开始,每头每天分别喂50 g和100 g黄白痢散1次,产后1~2 d连喂2次,之后每隔7 d再喂1次,直至断奶。结果表明:(1)“黄白痢散”煎剂在平板对所分离的大肠杆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4.3 mm;(2)添加“黄白痢散”的两个处理组分别获得83.22%和94.29%的保护率,效果显著(P<0.01),与CK相比,处理组黄白痢发病率分别下降了46.10%和58.06%,平均断奶窝重分别提高8.81 kg和11.06 kg,而窝收益分别增加98.22元和117.22元。由此可见,通过母猪饲料喂服“黄白痢散”,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关键词: 母猪;中药;“黄白痢散”;仔猪黄白痢
&&& 仔猪黄白痢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疾病,仔猪黄痢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 常呈急性发作, 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很高; 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 虽死亡率不高, 但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使断奶窝重和饲料报酬降低, 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 目前, 对于该病主要采取包括菌苗免疫、 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等进行治疗。
&&& 其中菌苗免疫因肠道微生物抗原和抗原决定簇复杂,免疫效果常不确切,而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治疗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手段,且大多数为抗生素类,但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导致该菌地方耐药现象十分普遍,如临床上常用的庆大霉素、土霉素、氟哌酸、诺氟沙星等药物疗效降低,因此有必要寻求新的防治方法。中草药具有非特异性抗菌作用,残留、毒性较低,而且动物一般对它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仔猪疾病与母猪有密切的关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等文献认为“客贵邪乎早逐,邪不去,则病不愈”,“乳下婴儿有疾必调其母,母乳传药,母安子安”。同时,中医也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提出“上工治未病”,强调防重于治。为此,我们根据中兽医理论和临床中药治疗实践,辨证施治,合理组方,配成“黄白痢散”拌料饲喂母猪,以期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中药“黄白痢散”&&& 选用白头翁、穿心莲、黄柏、苦参、黄连等药物按一定比例配合组方,混合、粉碎,分装备用。1.2 中药“黄白痢散”的体外抑菌试验1.2.1 病原分离鉴定 用灭菌棉拭子从黄白痢症状明显的病猪直肠采集粪便, 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 37 ℃培养,再挑取典型菌落分别接种麦康凯平板和三糖铁琼脂培养基,37 ℃培养,24 h后观察,麦康凯平板上长出光滑、圆形、呈红色的大菌落,三糖铁琼脂斜面变黄,底层产酸产气。选择麦康凯平板的红色大菌落进行生化反应最后判定为大肠埃希氏菌。将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菌液均匀涂布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待做抑菌试验。1.2.2 中药“黄白痢散”煎剂的制备& 称取“黄白痢散”30 g,加水200 ml,浸泡30 min,煮沸30 min,滤出煎液,在药渣中再加入等量水,煮沸30 min,过滤,将2次滤液混合,置水浴锅中浓缩至含生药1g/ml,装于洁净的三角瓶中,经高压灭菌30 min,即为中药原液。1.2.3 试验方法 采用常规中药敏感试验的打孔法。用直径为6 mm的金属打孔器在涂布有病原菌的琼脂培养基上打孔,并于洞底加溶化的灭菌琼脂少许,以密封洞底,向洞内加入制备好的中药原液,以加满不溢出为宜,置37 ℃温箱中培养24 h,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1.2.4 判定标准 抑菌圈直径小于10 mm为耐药;10~15 mm为中度敏感;15 mm以上为高度敏感。1.3 预防试验1.3.1 试验动物的选择与处理 选取品种、胎次、体重、年龄、分娩期相近的18头待产母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对照组(CK),受试动物饲养管理条件基本一致,均匀单栏限位饲养。产前5~7 d开始,试一、二组的母猪分别每头每天喂50 g、100 g“黄白痢散”1次,产后1~2 d,连喂2次,之后每隔7 d再喂1次,直至断奶。CK饲喂不添加黄白痢散的基础日粮。1.3.2 观察指标 每天观察记录仔猪粪便、精神、食欲、发病等情况,测定仔猪平均初生窝重和28日龄平均断奶窝重。1.3.3 数据处理 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的显著性检验,发病率、保护率均用卡方检验,并分析经济效益。2 结果2.1 中药“黄白痢散”的体外抑菌试验接种本地分离到的病原性大肠杆菌,“黄白痢散”煎剂原液的药敏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43 mm,依据判定标准为中度敏感,说明该复方中药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2.2 对仔猪增重效果试验一、二组平均每窝较CK分别增重8.81 kg和11.06 kg,效果明显(详见表1)。表 1 试验猪增重情况组别&&&& 母猪数/头& 产仔数/头 平均出生窝重/kg 平均断奶窝重/kg&&& 较CK增重/kg·窝-1试一组&&&& 6&&&&&&&&& 72&&&&& 17.41±1.24&&&& 69.0±3.14&&&&&&&&&& 8.81试二组&&&& 6&&&&&&&&& 70&&&&& 16.88±1.01&&&& 71.25±4.33&&&&&&&& 11.06CK&&&&&&&& 6&&&&&&&&& 69&&&&& 15.28±1.27&&&& 60.19±4.38&&&&&&&&&& -2.3 对仔猪黄白痢发病保护效果 &&& 试验组与CK比较对仔猪发病保护效果明显(P<0.01.)(见表2),其中试验一、二组的发病保护率分别为83.88%和94.29%,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分别下降了46.1%和58.06%,两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表 2 母猪喂服“黄白痢散”预防仔猪黄白痢的临床效果组别&&& 母猪数/头 产仔数/头 仔猪发病数/头&& 仔猪发病率/%&&&& 发病保护率/%试一组&&& 6&&&&&&&& 72&&&&&&&& 12&&&&&&&&&&&&& 16.67&&&&&&& 83.33试二组&&& 6&&&&&&&& 70&&&&&&&&& 4&&&&&&&&&&&&&& 5.71&&&&&&& 94.29CK&&&&&&& 6&&&&&&&& 69&&&&&&&& 44&&&&&&&&&&&&& 63.77&&&&&&&&&&&& -注:表示P<0.01。2.4 经济效益分析&&& 在整个预防试验期间,试验一、二组每头母猪扣出中药“黄白痢散”成本。根据当地仔猪市场价格,每头母猪毛收入比CK分别增加98.22元和117.72元。每头仔猪分别多获毛利8.19元和10.66元(见表3)。表 3 经济效益核算组别&&& 窝均初生重/kg&& 窝均断奶重/kg& 较CK增重/kg·窝-1& 窝毛收入/元& 窝中药药费/元&& 窝增收/元&& 头增收/元试一组& 17.41±1.24&&&&& 69.0±3.14&&&&&&&& 8.81&&&&&&&&&&&& 105.72&&&&&&&&&& 7.50&&&&&&&&&& 98.22&&&&& 8.19试二组& 16.88±1.01&&&&& 71.25±4.33&&&&&&& 11.06&&&&&&&&&&& 132.72&&&&&&&&&& 15.00&&&&&&&&& 117.72&&&& 10.06CK&&&&& 15.28±1.27&&&&& 60.19±4.38&&&&&&&& -&&&&&&&&&&&&&&&&& -&&&&&&&&&&&&&&& -&&&&&&&&&&&&& -&&&&&&&& -注:当地仔猪市场价以12.00元/kg计算,黄白痢散为25.00元/kg,其他条件一致,费用不计在内。3 讨论3.1 仔猪黄白痢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其传染源通常是带菌母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经母猪排出体外后,散布圈舍,污染了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吮乳或舔母猪皮肤时,病原微生物便进入仔猪消化道,这时仔猪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完善,胃腺分泌胃酸的机能较弱,缺乏游离盐酸,难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导致仔猪发病,而黄白痢散在对病原性埃希氏大肠杆菌体外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故母猪内服中药“黄白痢散”后,使致病性大肠杆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减少了仔猪的感染机会,同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母乳途径,使仔猪出生后就获得了药物对疾病的防治作用,因而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另据资料显示,“黄白痢散”中的穿心莲、黄连等清热类药物均能从多方面提高机体的抗感染功能,如提高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生成,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等,同时还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机体对感染的耐受力,调整整体功能,增强了机体本身的抗病力,具有扶正祛邪作用。3.2 按中兽医学理论,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一是胎毒过盛;二是热乳所伤,三是母猪过食或饲料变更,四是天气骤变、寒热侵袭等引起。根据中兽医学理论和临床中药治疗实践,筛选出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健脾为主的中药配成黄白痢散,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且对肠黏膜有收敛作用;穿心莲消肿止痛,清肠止痢;黄柏泻下焦湿热;黄连苦寒清上焦之火;茯苓渗湿利水,健脾益胃;陈皮理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上药相伍,共建燥湿解毒,涩肠止痢,调理脾胃之功效。3.3& 母猪服用此方后,仔猪黄白痢发病率减少,平均断奶窝重增加。黄白痢散的成本低,一头母猪在一个哺乳期内的预防费为7.50~15.00元,用药至仔猪断奶,与CK相比,平均每窝增收98.22~117.22元,经济效益显著,经预防的仔猪即使发病,症状也较轻,有的不治自愈,有的1~2天即可痊愈,大大缩短了病程。从两组预防试验结果来看,试验二组每头母猪日添加100 g,其仔猪增重及发病保护率均高于试验一组(日添加50 g),虽然二组差异不显著,但在具体推广应用时,最佳给药剂量和时间间隔尚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试验而确定。3.4 黄白痢散药源广,价格低廉,通过母猪代服,有较好的防病增重效果,而且把对一窝仔猪黄白痢的处理转化为一头母猪的处理,克服了打针、灌药的困难,既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又提高了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招预防仔猪黄白痢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招预防仔猪黄白痢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仔猪黄白痢防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