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传染病防治法病

现代用语瘴气是什么
名词解释: 瘴气多出现在岭南一带
1 中医中的瘴, 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多指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2 辞海解释:“瘴:瘴气,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3《现代汉语词典》:“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是古代壮族地区的常见病,广西素有“瘴乡”之称,正如《桂海虞衡志》所说:“瘴,两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14].简言之,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主要原因就是无人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为瘴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广西气候主要是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炎热、多雨潮湿,是导致瘴气的主要原因.
4 实际中的瘴气 :古代人们对瘴气的认识非常有限,实际的致病的瘴气大多是由蚊子群飞造成的.大量带有恶性疟疾病菌的蚊子聚集在一起飞行,远远的看就像一团黑沉沉的气体.人畜被它们叮咬过之后,便会感染恶性疟疾.我们在电影中常常看到森林里乌烟瘴气过后,人就倒下了,实际上瘴气就是蚊虫群飞而成的,而这些蚊子能传播的恶性疟疾.中国人称疟疾为瘴气,在意大利语当中,疟疾叫“阴风”,可谓车出一辙.中国西双版纳有几句民谣:“十人到勐腊,九人难回家;要到车佛南,首先买好棺材板;要到菩萨坝,先把老婆嫁”非常生动地描述了疟疾对人类的危害.
一.对瘴气的认识和治疗
瘴气,是古代壮族地区的常见病,广西素有“瘴乡”之称,正如《桂海虞衡志》所说:“瘴,两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广西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是导致瘴气的主要原因,宋代壮医不仅对瘴气的病因病机有所认识,而且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运用当地的方药进行治疗.壮医所说的瘴气包括许多疾病,并不是专指某一个病,故《岭外代答》说:“南方凡病,皆渭之瘴”,瘴气,壮医按发病季节分为青草瘴、黄梅瘴、新禾瘴、黄茅瘴;按症状表现及性质分为冷瘴、热瘴、哑瘴,在与瘴气作斗争的实践中,壮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除了唐宋时期的本草著作收载不少岭南治瘴的药物外,《岭南卫生方》记载了大量的岭南人治瘴经验,《岭外代答》则记载了壮族地区使用针刺疗法治疗热瘴的经验:“南人热瘴发一、二日,以针刺其上、下唇,……发瘴过经,病已入里而濒死者,刺病人阴茎而愈”.壮医对瘴气的认识与治疗,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内容,可以说,在当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二.瘴气的分布地区
如间歇热似乎多在夏季发生,疟疾似乎总在多水的池沼地区发生,严重肠疾多发地区的人似乎爱喝凉水.他们进一步观察,试图寻找其中的逻辑联系.例如,无论什么人进入池沼地区,都容易患疟疾.于是,人们猜测疟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湿热之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瘴气”.不仅如此,由于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地大都环境污浊,气味难闻,人们认为其病因是污浊之气,也称“瘴气”.所以,无论东方西方,古代医学家最初都认为传染病是由“瘴气”所致.古罗马著名的医生盖伦、中世纪意大利医生夫拉卡斯特罗和十九世纪德国医生海勒等在论述传染病时,都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瘴气”所致.中国古代医生也认为“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诸病源候论》),“南方岚湿不常,人受其邪而致病者,因名瘴疟”(《景岳全书》).但是,无论“瘴气”、“异气”还是“戾气”,都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只能间接说明它们的存在.对于古代医学家而言,他们摆脱了各病因说法,实为很大进步.但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进步,因为这些所谓的“气”没有能直接被科学家目证,即不能清清楚楚地看见真正的致病物,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完全控制和预防,以及发现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南方多瘴,瘴气是山林恶浊之气,发于春末,敛于秋末.各路的瘴气都是清明节后发生,霜降节后收藏,独有自南交(越南南部)以南以西的瘴气却不如此,可以说四时都有的.四时不绝,尤其以冬天、春天为最厉害,与别处不同.
多瘴的地方,它那个山岭差不多是纯石叠成,一无树木,雨淋日炙,湿热重蒸,加以毒蛇、毒物的痰涎、矢粪,洒布其间,所以那河流溪水不是绿的,就是红的,或是腥秽逼人的,这种都是酿成瘴气之原因.此地山上,林树蓊翳.空气新洁,瘴气自然无从而生了.
三.瘴气的分类
按发病季节分,春天叫作青草瘴,夏天叫作黄梅瘴,秋天叫作新禾瘴,冬天叫作黄茅瘴.按症状及性质分为冷瘴、热瘴、哑瘴等.依植物命名的桂花瘴、菊花瘴,依动物命名的有蚺蛇瘴、孔雀瘴、蚯蚓瘴、鸭虫瘴、黄蜂瘴等,还有瘴田、蒙沙、水瘴等.
四.瘴气发作的情形
有两种.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有形的瘴如云霞,如浓雾.无形的瘴或腥风四射,或异香袭人,实则都是瘴气.还有一种,初起的时候,但见丛林灌林之内灿灿然作金光,忽而从半空坠下来,小如弹丸渐渐飘散,大如车轮忽然进裂,非虹非霞,五色遍野,香气逼人.人受着这股气味,立刻就病,叫作瘴母,是最可怕的.有些地方瘴气氤氲,清早起来,咫尺之间人不相见,一定要到日中光景,雾散日来,方才能辨别物件,山中尤其厉害.所以居民晓起行路,必须饱食;或饮几杯酒,方可以抵抗瘴气,否则触着之后,一定生玻夏天甚热,挥汗如雨,但是居民终不敢解开衣裳,当风取凉.夜间就卧,必定密闭门户,都是为防有瘴气侵入的原故.
五.破除瘴气
一种是薏苡仁,久服之后,可以轻身辟瘴.还有一种是槟榔子,亦可以胜瘴.其余如雄黄、苍术之类,时常拿来烧了熏,亦可以除瘴.根本办法,只有将土地统统开辟起来,人民一日稠密一日,那瘴气自然一日减少一日了.还有一层,在有瘴气的地方住得长久,亦可以不畏瘴气.
病症名.温病之一.感受山林间湿热瘴毒所致,多见于南方.《诸病源候论·瘴气候》:“夫岭南青黄芒瘴,犹如岭北伤寒也.南地暖,故太阴之时,草木不黄落,伏蛰不闭藏,杂毒因暖而生.故岭南从仲春讫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讫孟冬,行黄芒瘴.量其用药体性,岭南伤寒,但节气多温,冷药小寒于岭北,时用热药,亦减其锱体,三分去二.但此病外候小迟,因经络之所传,与伤寒不异.然阴阳受病,会同表里,需明识患源,不得妄攻汤艾.假令宿患痼热,今得瘴毒,毒得热更烦,虽形候正盛,犹在于表,未入肠胃,不妨温而汗之.已入内者,不妨平而下之.假令本有冷,今得温瘴,虽暴壮热烦满视寒,正须温药汗之,汗之不歇,不妨寒药下之.……其一日二日,瘴气在皮肤之间,故病者头痛恶寒,腰背强重.若寒气在表,发汗及针必愈.三日以上,气浮于上,填塞心胸,使头痛胸满而闷,宜以吐药,吐之必愈.五日已上,瘴气深结在脏府,故腹胀身重,骨节烦疼,当下之.”
本文来自:中医五绝网
间歇热似乎多在夏季发生,疟疾似乎总在多水的池沼地区发生,严重肠疾多发地区的人似乎爱喝凉水.他们进一步观察,试图寻找其中的逻辑联系.例如,无论什么人进入池沼地区,都容易患疟疾.于是,人们猜测疟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湿热之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瘴气”.不仅如此,由于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地大都环境污浊,气味难闻,人们认为其病因是污浊之气,也称“瘴气”.所以,无论东方西方,古代医学家最初都认为传染病是由“瘴气”所致.古罗马著名的医生盖伦、中世纪意大利医生夫拉卡斯特罗和十九世纪德国医生海勒等在论述传染病时,都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瘴气”所致.中国古代医生也认为“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诸病源候论》),“南方岚湿不常,人受其邪而致病者,因名瘴疟”(《景岳全书》).但是,无论“瘴气”、“异气”还是“戾气”,都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只能间接说明它们的存在.对于古代医学家而言,他们摆脱了各病因说法,实为很大进步.但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进步,因为这些所谓的“气”没有能直接被科学家目证,即不能清清楚楚地看见真正的致病物,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完全控制和预防,以及发现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到19世纪40年代,研究传染病的英国医生巴德对“瘴气致病说”表示怀疑.他详细观察了发病地区的环境,认为伤寒病不是“瘴气”引起.1839年7月至11月,他观察到英国某村庄同一家庭内连续出现了3—4例伤寒病人,因而推论伤寒是由传染物引起,而不是“瘴气”感染,同时,他观察到伤寒流行期间有人离开本村到其他村庄,把伤寒传到许多村庄.巴德观察到了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染的例证,从而认为伤寒是一种接触传染病.后来,19世纪8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和德国科学家科赫等人先后在有病的生物体内发现了大批微生物,并证实它们是传染病的病因,如家禽霍乱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麻风杆菌、伤寒杆菌、肺炎杆菌、破伤风杆菌等.通过显微镜直接看见了这些病菌,并依靠严格的实验证明它们与相关传染病的因果关系.看不见的“瘴气”从此从传染病学中消失,代之的是能被科学家目证的病原微生物,现代意义上的传染病由此成为独立发展的科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5年12月广东111人死于各类传染病
来源: 作者:黄宙辉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粤卫信报道:根据广东省卫计委的最新通报,2015年12月(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省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1893例,死亡110人。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乙脑、炭疽、流脑、白喉和血吸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余18种传染病均有报告,其中,H7N9报告1例病例。
12月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乙肝、肺结核、梅毒、丙肝和淋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4.25%;报告死亡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为:艾滋病、肺结核和狂犬病,占报告死亡总数的98.18%。
12月全省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27132例,死亡1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91%。
编辑:竹叶清
对《2015年12月广东111人死于各类传染病》表态
对《2015年12月广东111人死于各类传染病》发表评论
·····
·&&·&&· &&··
··········现在出现勒H7N9禽流感传染病,大家注意啊_鄂州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2,969贴子:
现在出现勒H7N9禽流感传染病,大家注意啊收藏
现已出现七例温馨提示,春季本来就是传染病的高发季,大家不要乱吃乱喝啦,注意卫生情况
艾莫里大学等41位Top30名校招生官辅导, 10年以上招生录取经验. 90%学员录取美国前30名校.真正权威的艾莫里大学全程申请指导,只为高端的艾莫里大学本科,研究生申请.
避免接触禽类和肉类
现在还有啥可以吃
专家说了 最好不要活吃动物
我从来不怕病毒,因为我就是病毒...
裸了。我这几天感冒的厉害
感冒好多天还没好
越来越危险了,HxNy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您好,分享的企鹅
重庆上月60人死于传染病 其中47人死于艾滋病
  商报记者 黎静  重庆商报讯 昨日,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上个月全市报告乙类法定管理传染病8360例,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人数较多,卫生局提醒目前已进入流感高发季节,市民应注意预防流感和其他感染性腹泻。  据悉,9月份全市报告无甲类法定管理传染病。全市报告乙类法定管理传染病8360例,其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达到4220例,几乎占了一半。与8月相比,发病率下降6.24%,全市乙类法定管理传染病死亡60人,其中艾滋病47人、肺结核9人、狂犬病4人,与8月相比,死亡率上升7.14%。丙类法定管理传染病有5544例,主要包括其它感染性腹泻病2888例、手足口病1939例、流行性腮腺炎488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感冒等,死亡1人(手足口病)。(重庆商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曾雯]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防传染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