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六阳儿童桔贝合剂说明书什么配方

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547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中医外科经典处方集
下载积分:1800
内容提示:中医外科经典处方集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6|
上传日期: 17:43:4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医外科经典处方集
关注微信公众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医规培大纲详解.doc 13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
二○一二年六月
一、培训目标、原则和对象 5
二、培训方式 5
(一) 理论学习 6
(二) 临床轮训 6
(三) 跟师学习 7
(四) 其他 8
第一阶段培训 9
一、中医内科 9
(一) 培训目标 9
(二) 培训方法 9
(三) 培训内容和要求 9
(四) 中医内科各专科培训内容和要求 11
1. 呼吸内科 11
2. 心血管内科 13
3. 消化内科 15
4. 内科急诊 17
5. 内分泌科 20
6. 肿瘤科 22
7. 血液科 24
8. 肾病科 26
9. 神经内科 28
10. 风湿科 30
二、中医外科 32
(一) 培训目标 32
(二) 培训方法 32
(三) 内容和要求 32
(四) 中医外科各专科培训内容和要求 33
1. 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 33
2. 中医皮肤科 35
3. 中医肛肠科 36
三、 中医妇科 38
四、 中医儿科 41
五、 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 43
(一) 培训目标 43
(二) 培训方法 43
(三) 内容和要求 44
1. 针灸科 44
2. 推拿科 47
3. 中医康复科 50
六、 中医骨伤科 52
七、 中医五官科(含中医眼科) 54
(一) 培训目标 54
(二) 培训方法 54
(三) 培训内容与要求 55
1. 中医耳鼻咽喉科 55
2. 中医眼科 57
八、 跟师学习 59
九、 辅助科室 61
(一) 培训目标 61
(二) 培训方法 61
(三) 培训内容和要求 61
1. 心电图室 61
2. 放射科 62
3. 中药房 63
第三章 第二阶段培训 64
一、 中医内科 64
(一) 培训目标 64
(二) 培训方法 64
(三) 学习内容 65
1. 内科急诊 65
2. 心血管内科 70
3. 呼吸内科 72
4. 消化内科 74
5. 内分泌科 76
6. 肿瘤科 78
7. 血液科 80
8. 肾病科 82
附:血液透析室 84
9. 神经内科 85
10. 风湿科 87
二、 中医外科 89
(一) 培训目标 89
(二) 培训方法 89
(三) 培训内容和要求 90
1. 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 90
2. 中医皮肤科 92
3. 中医肛肠科 94
4. 普通外科 96
三、 中医妇科 97
四、 中医儿科 100
五、 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 103
(一) 针灸科 103
附:推拿科轮训 106
附:中医康复科轮训 108
(二) 推拿科 110
附: 针灸科轮训 113
附:中医康复科 115
(三) 中医康复科 117
附:针灸科 119
附:推拿科轮训 120
六、 中医骨伤科 123
七、 中医五官科 128
(一) 中医耳鼻咽喉科 128
附:眼科轮训 130
(二) 中医眼科 133
附:耳鼻咽喉科轮训 135
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一、培训目标、原则和对象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合格的中医住院医师。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必要的西医知识与技术,能独立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的诊疗工作。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遵循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培训应以中医临床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重在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培训对象为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下同)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按照《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大纲》执行。
二、培训方式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训与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训为主。
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开展理论学习,形式以自学为主,配合集中上课、网络学习及临床培训基地中医小讲课、病例讨论等;内容包含中医临床进展、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以及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中医辨证思维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等。
1、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一般为3年,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在硕士研究生阶段为医学专业学位的医学科学学位博士要接受不少于1年的培训;硕士研究生阶段为医学科学学位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医疏肝药方汇集
我的图书馆
中医疏肝药方汇集
肝病的中医用药浅谈1,旱莲草,早年治疗一慢性肝炎病人,阴虚体质,证见乏力,肢体困重,肝区隐痛,尿黄,舌苔微黄腻,给予补气,解毒,清利湿热药,效果不甚明显,10日后,又出现咽干,腰膝酸软,乏力依旧,此为利湿伤阴之象,因生地,麦冬之类对肝病属湿者实为不利,遂加旱莲草50G一味,想不到用药第2日,症状明显减轻,第3日,症状消失,此药的用与不用差别太大。中药药理学认为,旱莲草可以保肝解毒。而此药针对阴虚湿热病人,可以有效的解决矛盾问题。既能养阴扶正,又能凉血解毒,且不助湿,成了我治疗湿热型肝炎的必用药。2,白矾,通常情况,降酶退黄治疗比较容易,但也有顽固者,对于转氨酶持续不降的,我曾试过用白矾5G加入方药中,起解毒降酶之用,效果的确很显著,但此药需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待转氨酶降至正常即可停用,一般不会反弹,这是我知道的降酶中药里,见效速度最快的药。3 黄芪,慢肝病人多数都有乏力等气虚症状,所以黄芪在此处显得很重要,但我要提示的是它的剂量,我一般用100到150G,4日内即可获效,如果剂量在60以下,时有不效者,且见效缓慢,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扶正以祛邪,对于没有气虚症状的也很有必要用。4,鳖甲,众所周知,鳖甲治疗肝硬化,2年前,我曾以此一味药治愈一个肝硬化腹水病人,后来做B超提示,肝回声均匀正常,西医们很是震惊,海藻等也可以软坚,但效果远不及鳖甲,且有明显扶正效果,其含动物胶,角蛋白等,不仅能抑制或逆转纤维化,还能增加血浆蛋白水平,改善体质,缺点是仅适用于阴虚体质的病人。5,蒲公英,对于肝炎病人,有人喜欢用芩连等苦寒之品,有人喜欢用大黄泻下排毒,我个人认为,久服苦寒之品易伤脾,久服大黄泻下易伤正,对急性病暂用可以,但对长期服药不太适宜,久服药需要无毒低毒,寒热偏度不大比较合适,蒲公英为我的首选药,用于临床效果很是满意,其优点是安全无毒,其次还有桑寄生(抑制病毒效果显著,又能补肝肾),白花蛇舌草,甘草等,对湿热明显的病人,大剂量的蒲公英还可以致泻,使邪有出路,(暂用或加白术)。6,蜂房,有一部分病人表现为阳虚,我喜欢用蜂房,它既能助阳,用能攻毒外出,阳虚症状的多见于慢肝,毒邪深伏于肝,与湿胶结,加之正气不足,正虚邪恋而缠绵不愈,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故用蜂房助阳,化湿邪,攻毒外出,一药三用。&&注;&&& 肝为解毒器官,所以肝病病人用药不宜太大剂量,不宜用太多毒性药,以免加重肝负担。朱秀英治慢性乙肝失眠方
治慢性乙肝失眠(肝胆湿热)方处方:炒栀子、郁金、远志、炒枳壳、石菖蒲、陈皮各10克,白花蛇舌草、赤芍各18克,茵陈、垂盆草、土茯苓各25克。加减:大便秘结加生大黄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清热化湿,除烦安神。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所致失眠,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型。本型临床多见慢性乙肝早期,肝胆湿热交争,湿热疫毒蕴结,邪热忧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但由于此类病人正气之损已存在,清热解毒药物用药不宜过寒,利湿健脾药物用药不宜过壅。其主要症状为:身黄目黄,心烦失眠,口苦,右胁下胀痛,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创方者:朱秀英治慢性乙肝失眠(肝郁脾虚)方处方:当归、柴胡、炒麦芽、炒神曲、炒山楂各12
克,白芍、白术、酸枣仁、合欢皮各15克,茯苓5克,香附8克,黄芪、生牡蛎各20克,炒枳壳10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疏肝开郁,健脾和胃,养血安神。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所致失眠,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临床最多见,一般为慢性肝炎中期。其主要症状:患者睡眠不实,神疲乏力,四肢倦怠,情绪不宁,纳食不香,大便溏或干稀不调为主,舌苔白或微腻,脉弦缓无力。创方者:朱秀英治慢性乙肝失眠(肝肾阴虚)方处方:生地、白芍、金樱子、炒白术、炙鳖甲各15
克,山茱萸、郁金、丹皮各10克,当归12克,五味子8
克,生牡蛎、白茅根、仙鹤草各20克,绿萼梅、炒栀子各6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补肾调肝,滋阴,宁志安神。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所致失眠,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此型临床多见慢性乙肝后期,病程较长,慢性乙肝反复波动,数年不愈,或兼素体阴亏、失治等,湿热久羁,耗伤肝肾之阴;一则。肾阴不足,髓海失充,心神失养;二则水亏火旺,烦扰于心,心神不宁。其主要症状:患者面色黧黑,失眠多梦,头昏耳鸣,右胁下隐痛,乏力,腰酸膝软,肝脾肿大,齿、鼻衄等,舌质暗红,脉细弦。创方者:朱秀英治慢性乙肝失眠(瘀血阻络)方处方:当归12克,赤芍、白芍、生地、丹参、酸枣仁、炒白术、茯苓、炙鳖甲各15克,生牡蛎20克,郁金、炒枳壳、桃仁各10克,生黄芪、鸡血藤各30克,三七粉3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功效主治:化瘀柔肝,活血理气,宁心安神。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所致失眠,中医辨证属瘀血阻络型。此型多见慢性乙肝后期,慢乙肝病久或失治,邪气久伏,入络内结血瘀,加之情志的不良变化,使肝郁更甚,气血津液环流不畅,代泄失其常度,瘀血阻络,心失血养,其主要症状:胁痛,乏力,失眠多梦,腹胀,食欲不振,舌质暗红存瘀斑,脉弦或涩。创方者:朱秀英
中医治潮热 重在舒肝理气
&&本报记者韩彬采访专家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曹晓菊
&&更年期是每个女人都要经历的阶段,而夏季的来临使得更年期女性的“火气”不断攀升,很多人出现更年期潮热出汗现象。
&&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曹晓菊教授指出,人到中年的女性最容易出现潮热症状。潮热又称潮红或轰热,即突然感到胸前、颈部烘热,然后这种热感如潮水样迅速通向面部,皮肤顿时出现发红,并随即出现全身轻微的出汗或大汗淋漓,轻者自己感觉不适,严重者周围的人能明显地观察到这一过程。有的妇女一天发生1-2次,较多见于晨起醒来时,或有人会逐渐加重、增多,有的人可一天发生数十次,影响心情与情绪,夜间发生则严重干扰睡眠,使妇女感到十分苦恼。
&&造成这种症状的原因,是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的全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同时还可能伴发一些其他次激素水平下降的症状。这类症状的发生与加重,还常常与个人心理变化、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系,所以,每个人表现的情况与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妇女可无症状,或很轻微,而有的妇女则极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
&&中医认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绝,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更年期妇女在49岁左右,正是肝肾虚损,冲任脉功能逐渐衰退的时期,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的症状,属于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肾水失于滋养,肝木失于条达,多数可表现出阴虚火旺,肝气不舒,气血不和,阴阳失调,故而可表现为潮热出汗,也可同时伴有其他气血不和的症状。
&&中医对这种情况的调理与治疗,立足于调整气血阴阳,滋补肾阴,疏肝理气,也就是所谓“滋水涵木”的方法,兼以饮食调理、适当运动及心理调适相结合,达到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常用的的中成药品种很多,比如有:逍遥丸,六味地黄丸,还有归脾丸,妇科养荣胶囊等。如果能够到医院,请医生把把脉,根据你的情况,开点中药对症治疗,效果更好。如果绝经期和绝经后症状很严重,也可以通过雌激素替代与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治疗。
肝硬化中药验方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结构被破坏,纤维增生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膨胀”、“积聚”等病范畴,多因虫毒感染,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情志内伤,或他病迁延日久转化等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气滞、血瘀、水积腹中而成,临床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这里介绍一则中药验方,供参考使用。
  取党参、黄芪各25克,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虎杖、白花蛇舌草各30克,丹参、当归尾、白术各20克,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生甘草各10克。加减:若肝区疼痛者,加柴胡、延胡索、地龙各10克;若肝硬有结节者,加蜈蚣、鳖甲、穿山甲各10克;若腹胀者,加广木香、沉香各6克;若出血者,加仙鹤草、白茅根各20克。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服用,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5个疗程可获显效或痊愈。
调肝安神汤
人参10克(另炖).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香附12克,酸枣仁12克.夜交藤 15克.金钗石斛15 克.桅子10克.龙骨 20克(先煎)。素馨花
12克.水煎2次,温服。本方可调肝安神.用于心血虚少、肝气郁结而出现的眩晕、失眠多梦、心悸忧郁、烦躁,甚至出现神魂失守症状者。加减运用:头痛眩晕(高血
压).去桅子、金钗石斛.加石决明30克(先煎);胸痛、气闷(冠心病).去桅子、金钗石斛.加砂仁10克.田七末6克冲服:大便秘 结.去龙骨。加火麻仁
12克;眩晕、心悸。去桅子、石斛,加丹参15克,何首乌20克山楂12 克。
小柴胡汤治肝阳上亢头痛案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主治少阳病的方剂。该方由柴胡、半夏、人参、黄芩、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主治伤寒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笔者在临床中,常遇以少阳证为主证的患者,用小柴胡汤为主,随证加减治之,每收良效。
  少阳证并肝阳上亢头痛案
  杨某某,女,32岁。患者素体健康,于2005年2月份患感冒,经治未愈,后又出现往来寒热,头痛头晕,在本村卫生所测血压为190/110mmHg,故来就诊。
  现头痛头晕,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胸闷胁胀,不思饮食,舌苔薄黄,小便黄,脉弦数。血压为198/110mmHg。
  诊为少阳证兼肝阳上亢头痛。拟和解少阳、平肝潜阳止痛。
  处方:柴胡15克,半夏10克,黄芩15克,甘草10克,党参10克,天麻15克,钩藤20克,石决明30克,栀子15克,青皮15克,青木香10克,五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诊,往来寒热、胸闷胁胀等症已除,头痛头晕亦减,测血压为150/90mmHg,再拟平肝潜阳止痛为治。处方:天麻15克,栀子15克,钩藤20克,石决明30克,黄芩15克,青木香10克,杜仲10克,川牛膝15克,桑寄生10克,甘草10克,夏枯草20克,益母草10克,5剂。
  上方服完,诸症消失,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按&&&该病人因外感邪入少阳,引起肝阳上亢,故一诊用和解少阳,平肝潜阳止痛为法,二诊少阳证已除,肝阳上亢仍在,帮治以平肝潜阳止痛为法而收功。
治肝炎验方
1.白术、厚朴、猪苓、泽泻各10克,茯苓9克,广陈皮、砂仁(打)各8克,藿香6克,广木香1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2.茵陈30克(后下),山栀10克,大黄15克,郁金、连翘、枳壳各15克,银花、蒲公英、金钱草、苡仁各12克,黄芩、黄柏、丹皮各10克,青黛3克(冲)。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重症肝炎急黄型。
脂肪肝 辨证选用中成药调治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无过量饮酒史而肝实质细胞变性和肝细胞内脂肪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因本病起病隐匿,病势较缓,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许多人疏于治疗。其实,辨证选用中成药调治,既简便廉价,又有可靠疗效。
  肝郁脾虚&&胁肋胀痛或隐痛,心情低沉,易太息、嗳气,四肢乏力,或有腹胀、便溏。舌淡或胖,苔薄白或腻,脉弦细或沉细。治宜疏肝健脾,可选逍遥丸或香砂六君子丸,前者偏于疏肝,后者偏于健脾,均每次9克,日3次。
  痰瘀互结&&胁肋胀痛或刺痛,体倦乏力,脘腹痞闷,胁下或有痞块。舌偏紫暗,苔白腻,脉细涩。治宜化痰消瘀,可选山楂内消丸或大黄蛰虫丸。前者偏消导化滞,每次6~9克,日2次;后者善活瘀消痞,每次4.5克,日2次。二者均属猛药,应严把剂量与疗程。
  气滞血瘀&&胁肋胀痛或刺痛,疼痛走窜,或胁痛拒按。妇女可见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或夹血块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沉涩。治宜行气活血,可选血府逐瘀胶囊或丹参片,前者活血行气俱佳,每次6粒,日2次;后者重于活血,每次3~4片,日3次。
  湿热内蕴&&胁肋胀闷或痛,脘腹痞闷,头昏沉,便秘或秽浊不爽,困倦乏力,或有恶心,尿黄,口苦口干。舌红赤,苔黄厚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化湿,可选胆宁片或茵胆平肝胶囊或龙胆泻肝胶囊前者清热化湿,疏肝利胆,宜于症状轻者,每次2~3片,日3次;后二者清肝胆,利湿热,宜于症状重者,均每次2~4粒,日3次。
  肝肾阴虚&&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睡眠不佳,视物昏花,或有午后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苔少,脉虚细或细数。治宜补益肝肾,可选杞菊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二者均为滋阴补肾名药,但前者兼补肝阴而明目,后者则重于滋补肾阴。浓缩丸均每次8~10丸,日3次。
  无症状脂肪肝&&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如体质肥胖、头部昏沉、胁肋不适等,多在查体时发现。可酌选宁脂片、白金丸、康灵合剂、降脂片、月见草油胶丸、首乌冲剂、绞股蓝总甙片、大黄胶囊等,这些药均为中药或其提取物为主制成,对高脂血症性、肥胖性脂肪肝有良效。
沙苑子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
 沙苑子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又称沙苑蒺藜、潼蒺藜。性味甘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小便遗沥、白带过多及腰痛;肝肾不足的眩晕目昏等。
  《本草汇言》:“沙苑蒺藜,补肾涩精之药也。其气清香,能养肝明目,润泽瞳人。补肾固精,强阳有子,不烈不燥,兼止小便遗沥,乃和平柔润之剂也。”《本草从新》:“补肾,强阴,益精,明目……性能固精。”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沙苑子主要含脂肪油、维生素A类、生物碱、黄酮类、酚类、鞣质、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中的维生素A可维持角膜的正常功能,参与视网膜杆状细胞中视紫质合成,增强光敏感性,治疗夜盲症、眼干涩、角膜软化症等因此沙苑子明目的作用得到证实。
  沙苑子(盐炙)500克,研成细末,每次服用10克,每日2次,可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的头晕目眩,神经衰弱,视力减退,腰膝酸软等症。
柔肝益脑汤的应用
处方组成:炙甘草9克,淮小麦30 克,炒枣仁15克,丹参24克,白芍15克,茯神12克,当归15 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郁金10
克,天麻12克。加减运用:心肾小交之虚烦失眠.加肉桂、川连、琥珀;痫证罔睛上吊加决明子、珍珠母;手足抽搐加丹皮,钩藤;神昏厥逆加天竺黄,制胆星;肝阳上亢眩晕加夏枯草,生石决明;心虚胸闷、心悸加青龙齿,甘松;气虚加黄芪、党参;阴虚加生地,沙参。功能:柔肝安神,涤痰通瘀。主治:癔病(精神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小寐症、癫痫用法:冷水迅量浸泡上药40分钟,加温煎沸后,再经文火煎30分钟,取汁250
毫升,每剂煎煮2次,早晚各服1次,每日 1剂。 (晨星)&
江苏名医治肝炎后综合征方
处方:生地、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川断、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各10克,龟版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补肝肾。用于治疗肝炎后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胁肋隐痛,头晕失眠,健忘多梦,腰酸耳鸣,五心烦热,口渴盗汗,舌红少
津,脉细数。
创方者:杨剑明
金钱青叶汤治瘀胆型肝炎疗效好
瘀胆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临床上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一种容易误诊而难治的消化道疾病。它以胆红素明显增高,肝脏肿大,皮肤瘙痒为特征。用金钱青草叶汤治疗本病26
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6例中,男18例,女8例;年龄17~65岁,其中17—25岁6例,
25~65岁20例。除8例住院治疗外,其余都是门诊病人。全部病例均有明显黄疸及消化道症状,总胆红素在
171—518微摩尔/升之间,以急性瘀胆型肝炎为多,共20例,慢性瘀胆型肝炎6例。经B超检查,肝大在1~4厘米(肋下)之间,兼慢性胆囊炎者11
例,无肝内外阻塞性黄疸。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16例,其余为阴性。二、诊断标准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黄疸明显,皮肤瘙痒,肝大,食少,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肝功能显示血清胆红索明显升高,浊度试验多无改变,无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三、治疗方法处方:金钱草30克,大青叶20
克,茵陈、大枣、板蓝根各15克,虎杖、郁金、泽泻、猪苓各12克,柴胡 10克。加减:腹胀明显者,加枳实10
克,炒麦芽、炒山楂各20克;恶寒发热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各20克,黄连6克;呕吐者,加砂仁5克,苏叶、鸡内金各10克;便秘者,加大黄(酒炒)8克。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四、治疗效果治愈(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主症完全消失)21例(80%);好转(肝功能部分恢复,胆红素在25微摩尔/升以内,主症基本消失)4例(15.3%);无效(肝功能无明显改善,主症减轻但易复发者或中途终止治疗者)l例
(0.38%),总有效率96.1%。五、典型病例张某,男,42岁,农民,因巩膜皮肤黄染在当地治疗无效而来院就诊,颜面、巩膜深度黄染,色黄晦暗,自觉皮肤瘙痒,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化验:总胆红索516微摩尔,升,转氨酶升高,B超:肝肋下3厘米,胆囊未见异常。诊断为瘀胆型肝炎。用金钱青叶汤加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20克,大黄(酒炒)8克,每日
l剂,配合能量合剂支持治疗。治疗1
个月复查:胆红素102微摩尔,升,转氨酶高,主症减轻,精神恢复。续方治疗1个月,复诊时患者巩膜、皮肤黄染退净,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17.1微摩尔,升,转氨酶略高,B超:肝脾未见异常,随访】年未复发。六、体会胆汁瘀积肝内,蓄久不去,非重剂清利分消不能涤湿热之邪,故用大剂量金钱草为主药,金钱草不仅能利水通淋,还有很强的利湿退黄作用。金钱草煎剂还能促进胆汁的排泄。大青叶有凉血,清热解毒之功。加茵陈、虎杖清热利湿,猪苓、泽泻淡渗利湿,大黄通瘀泄热,使湿热之邪从大小便分消,辅以柴胡、郁金疏肝解郁,通达肝络,下泻胆汁,诸药合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故效果满意。詹铃
治急慢性肝炎 失眠方
治急慢性肝炎五则&&&&
方一&&木贼草、虎杖各2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二&&满天星、老鸦草、紫薇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周。
方三&&茵陈、茜草、黄柏、黄连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四&&虎杖30克,荞麦、制首乌、郁金、广木香各10克,柴胡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五&&金钱草、海金砂各15克,茵陈、泽泻、山楂各10克,茜草、鸡骨草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治失眠方三则
方一&&黄芪、党参、炒白术各10克,茯神15克,当归12克,炒枣仁、炙远志、炙甘草各9克,龙眼肉10克,木香6克,生姜3克(后放),大枣3枚,水煎服,适用于心脾血亏之失眠者。
方二&&厚朴、香附、连翘各6克,山楂、麦芽、莱菔子各15克,陈皮、甘草各5克,水煎服,适用于胃中不和或饮食过多之失眠者。
方三&&酸枣仁、茯神、石菖蒲、夜交藤各10克,知母12克,川芎3克,远志6克,龙骨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适用于心胆气虚之失眠者。
慢行活动性肝炎 治宜养阴解毒化瘀消癥
  案例:李某,男,42岁,农民。肝功能异常,面色晦滞6年。宿患慢行活动性肝炎,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近期查B超示:①肝硬化、脾大;②胆囊襞毛糙;③腹腔少量积液。肝功:总胆红素24.6μmol/L,ALT126u/L,AST81u/L。刻诊:面色晦滞,头昏烘热,夜眠欠安,两下肢乏力,胁肋隐胀、疼痛,晨起口腔有血迹,纳可便秘。舌红绛,苔薄黄,脉弦。
  此属肝肾阴虚,热毒瘀结,治宜养阴解毒,化瘀消癥。方剂:柴胡、郁金、白芍、生地、石斛、当归、茵陈、白花蛇舌草、垂盆草、石见穿、鳖甲、白茅根、油松节、牛角鳃、鸡血藤、甘草。
  二诊:药后症情如前,情绪低沉,心烦易怒,夜眠多梦,苔薄质红,脉细弦。遂以上方加旱莲草、枸杞、栀子、豆豉。
  三诊:服20剂后症情显见好转。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18.77μmol/L,ALT34u/L,AST31u/L。总蛋白76g/L,白蛋白41g/L。查B超示:①肝硬化(节结型);②胆囊壁水肿;③少量腹水。患者龈血已止,口微干,舌红苔薄,药既奏效,可继进之。一是上方加泽泻、生白术,续服20剂。二是以复肝胶囊0.3克,每日3次。
  四诊:症情平稳,肝功能正常,腹水已吸收,自觉无不适,停服汤剂,续以复肝胶囊巩固之。
  按:慢性肝病肝肾阴虚型患者,邪毒久羁,肝血亏耗,肾阴损伤,热郁脉络;故多见脾脏肿大,面色晦滞,红丝血缕,胁痛腰酸,鼻衄或齿龈渗血,咽干,夜寐多梦,舌红绛少苔,或苔腻中剥,脉象弦细而数。治用滋肾柔肝,养阴和络,以一贯煎加减。常用药物如北沙参、生地、枸杞子、天冬、麦冬、生白芍、川楝子、绿萼梅、女贞子、旱莲草、玄参、生白术等。兼心阴虚而心悸心烦者,加西洋参、龟版、枣仁之类。阴虚阳亢,热伤阳络,出血较甚者,加阿胶、水牛角、丹皮之属。齿衄不止,可用鲜地骨皮60克煎汤含漱,有止血之效。
慢性迁延性肝炎 拟清滋肝肾柔阴宁络
  案例:周某,男,39岁,农民。患慢性迁延性肝炎3年,症情时轻时重,肝功能检查指标反复波动。1年前发现脾脏肿大。B超示:肝硬化,脾脏肿大。故来我院诊治。刻诊:肝区刺痛,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夜寐梦多,齿龈渗血,偶见鼻衄。脉弦细,舌红绛。
  证属肝肾阴虚,郁热瘀阻。拟清滋肝肾,柔阴宁络。药用北沙参、生白芍、生地、枸杞、地骨皮、玄参、生鳖甲、天麦冬、阿胶、三七、白茅根。服药10剂。
  复诊时患者齿龈出血已止,胁痛腰酸亦减,仍感倦乏少力,口干少寐。原方去阿胶、地骨皮,加黄芪、生白术、当归等治疗2个月,诸恙轻减,精神亦振,苔薄白,舌红转淡,脉弦已平。
  此后,原方加减,配合复肝丸,每服3克,1日2次。调治半年,3次检查肝功均在正常范围,触诊肝大,肋下1.5厘米,脾大2厘米,恢复工作,至今病情稳定。&
清热解毒化湿 主治乙型肝炎方
  黄中柱,男,1937年9月生,江西省萍乡市人。江西省第一批名中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萍乡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江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医儿科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萍乡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
  他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近60年,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等各种疑难病症,在中外期刊发表学术科研论文近90篇,发表医学科普文章近百篇,医学著作9部。
  组成:茵陈30克,栀子10克,黄芪20克,太子参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白芍15克,板兰根10克,柴胡6克,茯苓20克,陈皮6克,大枣3个,甘草6克,大黄3克。
  功能:清热解毒化湿,健脾滋肾补气。
  主治:乙型肝炎。
  用法:水煎3次,日服3次,每次150~200毫升。
  方解:乙肝病机多为正虚邪恋,邪毒在血,人体感染病毒后,邪毒深伏血分,表现为湿热特性,因此使本病缠绵难愈;湿热毒邪既可伤阳又能损阴,日久可致阴血阳气损伤,正气虚衰,抗病能力渐渐减弱,其病更加难愈。故在治疗上运用清热化湿解毒,健脾滋肾补气,柔肝行气活血等综合调治的方法。
  本方用茵陈、板兰根、白花蛇舌草清热除湿解毒,配栀子、白芍、大黄凉血解毒、活血化瘀。黄芪、太子参、茯苓、陈皮、大枣补气健脾,柴胡疏肝,甘草调和诸药,以上综合诸药达到治肝目的。
  加减运用:患者正虚邪恋者,加枸杞、淫羊藿、黄精,适当减少清热解毒药用量;湿热蕴结不解者,去黄芪、太子参;热毒壅盛者,加青黛、败酱草、生地、金银花;肝肾阳虚者加女贞子、丹参、白茅根。若脘腹胀满者加大腹皮、麦芽、沉香。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黄科锋&&黄卫华整理)
乙型肝炎 清泄肝胆湿热以治其标
  赵某,男,30岁,公务员。
  患者于3年前患乙型肝炎,肝功能长期不正常,纳减,倦怠无力,症情不见好转,形体日趋消瘦。曾在南京、上海等地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遂来求诊。
  刻诊:面色晦滞,胁痛纳差,口苦溲黄,齿龈渗血,夜寐梦多。脉弦大,苔黄腻,舌质殷红。触诊肝大肋下1.5厘米,剑突下4厘米,质地Ⅱ度,脾可触及,压痛(+)。
  此证为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司,迁延日久,进而气滞血瘀,络脉痹阻。先宜清泄肝胆湿热,以治其标。药用龙胆草、茵陈、苦参、柴胡、生大黄、山栀、黄芩、当归、生地、地骨皮、甘草、虎杖、金钱草、白茅根等。
  服药2周,诸症减轻,苔腻已化,脉象弦细,一月后复查肝功基本正常。改投复肝胶囊,每服3粒,每日3次。配合以疏肝养肝、化湿和脾方药。
  治疗半年后,患者面色红润,诸恙蠲除。检查肝大肋下1厘米,剑下3厘米,质地Ⅱ度,肝功亦在正常范围。恢复工作,迄今一切良好。&
  按:慢性肝病者,常见湿遏中焦,邪从热化,肝失疏泄,则移热于胆。其症见肝脾俱肿,胁痛脘痞,头眩口苦,纳减腹胀,心烦易怒,溺短而黄,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并可出现黄疸,苔黄厚腻,脉多弦数。治宜清肝利胆,泄热渗湿,可以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加减。不宜早用复肝丸。
病毒性肝炎 中医理念上求出路
  临床必须把握的辨证要点:一是清热化湿应辨湿与热的主次消长,动态演变,兼夹它邪。二是久病入络应辨从气入血与瘀阻气滞的先后不同,湿瘀、热瘀两类性质。三是伏毒深蕴,应予宣透达邪。四是湿热首犯中焦,由脾及肝,故治肝当先调脾,但不在补而在健运。五是脏病传腑,当予兼顾并治。六是邪恋正虚,久病及肾,则当扶正抗邪,调养肝脾,培补肝肾。
  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不仅发病率高,有广泛的流行性,而且有大量的病毒携带者;因其起病大都缓慢、隐袭,易复发迁延形成慢性疾患,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故大多属于难治病范畴。
  尽管西医抗乙肝病毒药取得重大进展,但仍有病毒变异、不敏感、停药反跳等问题。中医药的辨证治疗,虽能缓解、减轻临床症状,稳定病情,但其优势多表现在个体疗效上,在中药抗病毒药理筛选方面,尚难从临床得到满意证实。
  如何才能突破这些难点,笔者认为还应回归到中医自身理念上找答案、求出路,思考相应的对策。
  因机探析
  湿热逗留
  审证求机,“湿热”是病毒性肝炎的始动病理因素,贯穿于疾病全过程的始终,表现于各个不同类型,或显或隐,或急或缓,轻重不一。
  湿为阴邪,热为阳邪,阴阳交错,复合为患,故最难速化,湿遏热伏,热处湿中,湿遏热外,相互郁蒸,则缠绵难已,病难速愈。
  进而言之,湿热不仅有湿重、热重、湿热并重之异,且有主次消长,动态演变,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这是临床治疗必须注意的着眼点。
  湿性濡缓,重浊黏腻,随五气而从化,常多兼邪,湿从寒化而为寒湿者较少,湿从热化而为湿热者多。
  久病络瘀
  肝为藏血之脏,初病在气,久病及血,“初病在经,久必入络”。若湿热郁毒伤肝,每易邪入血分,瘀结肝络,由气郁而致血瘀,或湿瘀阻络,或热郁血瘀,瘀热互结。
  鉴于肝炎发病的特殊性,既有从气及血的主要方面,也有邪伏血分,从里外发,由血及气,因血瘀而致气滞的一面。总之,湿热瘀毒深入血分,是导致病情持续迁延,形成慢性化的重要病理基础,必须重视。
  伏毒深蕴
  邪盛生毒,毒必附邪,湿热郁蒸,是病毒孳生复制的重要条件,也是进而酿毒的温床,毒因邪而异性,可以表现有湿毒、热毒、瘀毒之异,若发之于垂直传播者,则属胎毒之类,尤属病深难解,必须力求从里外发,宣透达邪。
  这一点与现今肝炎病毒的嗜肝性颇为类似,病涉肝肾厥少两经,深在血分,病情多见隐蔽、缠绵,治疗亦当分类处理,若属急性暴发,或病程中突变者,则属邪因毒而鸱张,邪正交争,热毒瘀郁之变证,多属危重恶候,每致热毒内陷,内闭外脱。颇与现今的自身免疫亢进说相似。
  肝郁脾虚
  临证所见,湿热多为首犯中焦,困遏脾运,土壅木郁,脾病及肝,以致湿毒蕴遏脾胃,热毒瘀郁于肝,表现“肝热脾湿”之候,始则邪实,久则肝脾两伤,而致“肝郁脾虚”,但其中还应区分肝与脾的主次关系,辨别“土虚木乘”、“土不栽木”、“木不疏土”的不同。
  从上可知,治肝先当调脾,但未必是先实脾、补脾,而运脾、健脾更为重要。
  脏病传腑
  湿热瘀滞,蕴遏不化,肝脾两伤,势必病及于腑。肝与胆、脾与胃相为表里,肝郁气滞,不能疏泄条达,则胆的通利泄降功能失常,胆汁瘀滞,不循常道;湿盛困脾,热盛伤胃,脾运不健,胃失和降,则肠腑传导通降失司,反致湿热内生;湿热下注膀胱,可见小便异常。终至多个脏腑兼夹复合并病,故临证必须做到清肝当利胆,运脾须健胃,和胃须理肠,针对病症进行整体调节。
  邪恋正虚
  湿热久羁,湿盛则困脾,伤气、伤阳,热郁则伤肝,耗血、损阴,由实致虚,虚实错杂。
  肝脾同病,久必及肾,肝肾乙癸同源,脾肾互为资生,肝虚阴伤,势必下耗肾水,肾虚阳衰则不能暖土、温肝,遂其运化生发之性。
  临证所见,则以气阴两伤为多,偏于肝肾同病者,以阴血虚耗为主,偏于脾肾者,以气虚、阳虚为主。治当扶正祛邪兼顾。
  综上所述,临床必须把握的辨证要点:一是清热化湿应辨湿与热的主次消长,动态演变,兼夹它邪。二是久病入络应辨从气入血与瘀阻气滞的先后不同,湿瘀、热瘀两类性质。三是伏毒深蕴,应予宣透达邪。四是湿热首犯中焦,由脾及肝,故治肝当先调脾,但不在补而在健运。五是脏病传腑,当予兼顾并治。六是邪恋正虚,久病及肾,则当扶正抗邪,调养肝脾,培补肝肾。
  治疗对策
  辨机论治
  当前中医界对肝炎的辨证分型繁简不一,制定的规范、标准难获共识。证型愈多愈繁则对应性愈狭;证型过简则复盖面广,针对性不强。如能根据审证求机,辨机论治的理念,辨清湿、热、瘀、毒等病理因素,肝郁、脾虚、肾亏等病位特点,识其因果交叉,病势转化关系,自可使辨证得到活化,提升实践能力,破解固定分证分型的瓶颈。
  扶正抑毒
  抗病毒是现代共知的病原治疗方法,也是中医界认同的防治手段,然而中西医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西医重在抑杀病毒,但还仅限于乙肝,且存在着病毒变异、反跳、个体适应性差异等问题;而中药药理实验,在临床又难以证实。
  据此反思,还当从中医理念找出路,在整体观点、辨证论治基础上,治人、治病、治证、治毒相结合,通过整体调节,提高机体自身抑毒杀毒能力。不宜单纯以寻求抗病毒药为目的。
  同中求异
  病原学分类,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等多类,但都具有肝炎的许多共性,按中医治病的基本理念,有斯证用斯药,这是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具体表现。为此,既应把握肝炎的共性,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又要从不同类别求个性。针对不同病理特点处理。
  根据临床表现分析,甲肝病在气分,热毒偏盛,脾胃为重点,乙肝病在气血,湿毒久郁,肝脾同病,丙肝病在血分,瘀毒留着,肝脾肾俱伤。表明气血有深浅,病理因素有侧重,病变主脏有主次。若能据此做到同中求异,似可更为贴切。
  组方要领
  基于肝炎具有多种病理因素交叉复合、因果转化的特点,治疗难期一法突破,当复合施治,多法并举,多途径增效,动态对应,合清热化湿、凉血消瘀、透邪达毒、益气健脾、疏肝补肾等法于一炉,杂合以治,随症加减。
  组方必须做到相须、相使、相制、相畏,互为协调,以归于平。清热不能苦寒伤胃,祛湿须防伤阴,补阴不能滋湿,补脾须防壅气,疏肝不能耗气,活血不能破血,温肾不能动火。
  选药范例:清热可取苦参、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清利下焦,使湿有出路;垂盆草甘淡微寒,清热利湿,保肝降酶,肝胆湿火重者,可改为龙胆草以泻肝。有黄疸者可配茵陈、田基黄苦微寒之品,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祛湿可取苍术、草果苦温燥湿,运脾畅中。活血可取赤芍、紫草苦寒凉血,散瘀解毒。疏肝可用柴胡、升麻等辛、微寒之品,解郁升阳透毒。
  健脾养肝,用黄芪、太子参、黄精等甘平微温之品,益气养阴,扶正托毒。益肾用淫羊藿辛甘温,温肾助阳,合肉桂辛热补火,共奏温肾疏肝,透毒外达之效。配甘草益气补脾,清热解毒,调和诸药。通过多法合用,可以起到寒热互制,气血并调,多脏兼顾,扶正透毒的综合效应,至于药量的配比,还当因证而异,不可固定不变。
治乙型肝炎中医中药秘方
疏肝健脾汤:柴胡、枳壳、川芎、香附各12克,郁金、太子参、茯苓各15克,陈皮、半夏各12克,白术、黄芩各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服2次。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舒肝解毒汤:白芍15克,当归12克,柴胡、茯苓、板蓝根、败酱草各15克,茵陈30克,川楝子12克,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甘草6克,生姜10克,红枣5枚。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效:疏肝健脾,清热解毒。活血解毒清热方:虎杖500克,露蜂房、紫草、龙胆草、槟榔各100克。用法:蜂房蒸后微火烤干,与其他药共研极细末,过100目筛,制成蜜丸。成人每次服10克,一日服3~4次(儿童酌减),用适口饮料,或以茵陈、板蓝根、连翘煎水送服。也可同时吞服明矾0.2克,贝母粉1克。功效:活血,解毒,利湿,清热。抗原汤:当归、白术、柴胡各10克,茯苓、虎杖各15克,茵陈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功效:清热解毒,活血调肝。
急性病毒性肝炎 关幼波分三步辨证
  急性病毒性肝炎包括黄疸和无黄疸两种类型。黄疸型属于中医的“阳黄”范畴。无黄疸型肝炎多属中医的“肝胆湿热”、“胁痛”、“郁证”、“肝胃不和”、“积聚”……等范围。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发病原因,其一是外感湿热之邪,阻滞气机,肝失疏泄,蕴结在里,困遇脾胃;其二是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温热内生,郁蒸肝胆。以上是致病的主要外因,其内因是素昔有虚弱、气血不足,或肝气结或久病大病后正气耗伤,是导致外邪侵入的主要依据。
  分三步辨证
  关幼波认为,对于此病的辨治,应重视湿热为本。
  1.首辨湿热轻重:见纳呆、恶心、呕吐、厌油腻、脉弦数,当清热利湿、解毒泻火,可用茵陈栀子银花汤加减。
  2.次辨在气在血:阳黄的发生是由于湿热之邪所致,而无黄的病理实质亦以湿热为本。然而湿热合邪致病,为什么有的出现黄疸,有的不出现黄疸?关幼波体会到,阳黄湿热较重,无黄湿热较轻,但是肝病犯脾是一致的,故均以中州失运为主证。两者不仅湿热轻重程度有区别,湿热瘀阻的深浅也有区别。阳黄是湿热入于血分,瘀阻血脉蕴毒化痰,痰阻血络,熏蒸肌肤而发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重而偏于治血;湿热入于气分,胆汁尚能循常道而泄利,可不出现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轻而偏于治气。
  实际上气与血互相关联,难于截然分开,无黄只是偏于气分并非完全不入血,故应仍要稍佐治之。临床上常可见到开始为“无黄”,由于不及时治疗,正虚不抗邪或复感外邪,湿热久蕴由气入血,瘀阻血分,仍可出现黄疸;反之,开始为阳黄,经过及时治疗及调养,正气渐复,正盛邪却,湿热由血透气,偏于气分,黄疸消退,疾病自愈。
  3.&再辨三焦部位:关幼波从丰富的实践中体会到,湿热侵入三焦,与湿热侵入三焦代表温病的初、中、末三个阶段不同,临床上也难于见到明显的上中下焦截然分开的病证。一般以偏于中上二焦、中下二焦和弥漫三焦为多见。湿热偏于中上二焦,主要是看舌苔,如苔白黄或肝功,二是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厌油腻、纳呆、身重乏力。湿热在中上二焦,应以芳香化浊为主,如藿香、佩兰、银花、杏仁、橘红等;温热偏于中下二焦,主要看大小便,如尿黄短少,大便燥结,可用茵陈蒿汤化裁。若湿热下注膀胱,见尿频黄赤、少腹痛下利、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可用白头翁汤或葛根黄芩黄连汤化裁;若湿热弥漫三焦,为病情重笃之象。
  治疗重点在于祛邪
  关幼波认为,在急性肝炎辨治中,首先要正确处理祛邪与扶正的关系。湿热是急性肝炎的外因,而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或气血两虚,是“无黄”发生的主要内因。如肝气郁滞,失其条达,则横逆犯脾,气郁则湿郁,湿郁则热郁;肝气郁滞,因气滞而血瘀,以致肝郁血滞;气郁蕴热化火,灼阴伤津,以致肝肾阴虚或血虚肝旺。湿为阴邪,易困脾阳,脾运失健,脾阳日衰,则脾胃虚弱日甚,以上由于阴病及阳或阳病及阴,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因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上述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影响气血化生,导致气血两虚。如果对上述内因重视不够,则急性肝炎易向慢性肝炎演化。
  急性肝炎发病急,病程短,在治疗中首先应分清虚实,进而确定攻补之法,才能取得满意效果。急性肝炎大多属实证,其特点是“邪盛正未衰”,因此,治疗重点在于祛邪。在临床表现中,常可见到全身倦怠、气短乏力、纳呆、腰膝酸软等虚弱之象,然而这是由于湿热之邪所致,乃“因病而虚”,正气并未衰弱,对此切不可见虚象即妄补剂,以免助湿助热,造成“闭门留寇之患”,故应把邪实做为治疗的重点,祛邪即以扶正,就是说通过驱邪外出,而使正气得以恢复。先祛其邪,再顾其虚,至于祛邪之后,是否一定要扶正,还要看临床具体情况。
  祛邪之药,多属苦寒攻伐之味,在治疗中,一方面要本着病去则药止的原则,以防攻伐太过,脾胃受伤;另一方面为防其伤正,亦可于方中少佐扶正之品,如焦白术、大枣、甘草等,以保中州不为苦之品所伤,而药味不可过多,药量不宜过大,若患者确属体壮,正气毫无虚损之象,则完全不必加及补剂,只顾大胆祛邪无妨。
  这里介绍关幼波常用的经验方。
  组成:茵陈30克,草河车15克,金钱草15克,杏仁10克,金银花30克,六一散10克,橘红10克,赤芍10克,泽兰10克,藿香10克,蒲公英10克,生甘草6克。
  方解:方中茵陈、金钱草、六一散清利肝胆湿热;公英、草河车清热解毒;藿香芳化利湿;赤芍、泽兰凉血活血;杏仁、橘红行气开胃化痰;甘草调和诸药,以防苦寒伤胃,又可解毒。
  加减化裁:湿重者加佩兰、白术、生薏苡仁、泽泻,以芳化健脾利湿。热重者酌加炒山栀、酒芩、川连、炒知母、炒黄柏、大黄,以清热泻火。恶寒发烧者加桑叶、生石膏以解表退烧。恶心呕吐者加生赭石、旋覆花,以平肝和胃、降逆止呕。肝区疼痛者加醋柴胡、当归、白芍、香附,以疏肝理气,养血柔肝止痛。胃脘堵闷者加木香、砂仁,以行气开胃。纳呆腹胀者酌加炒莱菔子、焦三仙、厚朴、白术、茯苓,以健脾运化、消食导滞。衄血出血者酌加白茅根、丹皮、藕节炭、军炭、阿胶珠,以凉血止血。肝区刺痛、肝脾肿大者酌加制鳖甲、生牡蛎、丹参、泽兰、水红花子,以活血化瘀、软坚消癥。尿黄短赤、尿道灼痛者加扁蓄、冬葵子、车前子,以清膀胱湿热。腹痛泄利,肛门灼热者酌加白头翁、葛根、黄芩、黄连、秦皮,以泻大肠湿热。腰酸腿软者加川断、寄生、牛膝,以补益肾气。
  祛邪扶正要灵活贯通
  关幼波的经验是,急性无黄疸性肝炎外因为湿热伤于气分,困于中州,阻于肝胆所致,故于治疗中,治理中州,清肝胆湿热的治则,应贯穿整个过程。其内因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即正虚。正虚一方面表现为由病邪所致脏腑气血功能性的失调,此即“因病而虚”;一方面是由于脏腑气血实质性亏损而致,此即“因虚而病”,所以临床上具体辨证施治时,祛邪扶正要灵活贯通整个过程。
  湿热轻,正虚明显:以清利湿热为主,佐以调中,在恢复期阶段稍事调理肝脾即可,虽然以祛邪为主,但绝不忽视扶正的重要性。
  湿热稍重,正气也虚: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开始以清利湿热为主,待湿热渐减,肝功能好转,而后再以扶正为主,兼清余邪。
  湿热轻,正虚明显:不论急性发病阶段,还是恢复过程中的急性发作阶段,均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正盛才能彻底祛邪外出。在急性肝炎中,湿热轻、正虚明显者较少,但是亦应详细辨证,灵活贯通施治,以“治病求本”。
  重视恢复期的巩固治疗
  关幼波体会,急性毒性肝炎,预后一般较好,然而在恢复阶段必须注意善后调理,巩固治疗。湿热之邪侵入机体后,最易损伤肝脾肾三脏,造成肝郁脾虚、肝肾不足和肝胆湿热未清等证型,如果治不彻底,则易死灰复燃,向慢性转化,遗患无穷。因此,在临床上即使当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时,也不宜过早停药,而应配以丸剂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临床疗效,防止复发。关老通过临床实践,定型了下述两种丸药,可供临床应用:
  健脾疏肝丸
  组成:党参、山药、炒白术、陈皮、草蔻、当归、白芍、柴胡、郁金,倍其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服1~2丸,日服2次。
  主治:肝炎病后,胸胁胀满,纳食不甘,身倦乏力者,临床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消化机能未完全恢复者。
  方解:方中党参、山药、健脾利湿;陈皮、草蔻行气开胃;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合党参益气血;柴胡、郁金疏肝理气,合陈皮行气和胃。重在调和肝脾,使湿热之邪无法残存,也不至于内生。
  滋补肝肾丸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五味子、何首乌、熟地、女贞子、川断、陈皮、旱莲草、浮小麦,倍其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服1~2丸,日服2次。或作蜜膏,每服1匙(10克),日服3次。
  主治:肝炎病后,腰酸腿软,头晕失眠,倦怠纳呆者。临床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见有体虚、神经衰弱者。
  方解:方中女贞子、旱莲草、沙参、麦冬、川断滋补肝肾;当归、何首乌、熟地补肾养血安神;五味子、浮小麦补五脏、敛心气;陈皮和胃理脾。重在滋补阴血肝肾之亏损,以扶正固本,使之余邪无法残留。
分期辨治病毒性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属中医肋胁痛、肝气郁滞、肝胀、阳黄、胁胀、阴黄、虚劳等范畴。典型症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消化道或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减、恶心、厌油、发热及黄疸,肝肿大、肝区痛,巩膜及皮肤黄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实验室检查,将有助于乙型肝炎的确诊。急性期1.无黄疸型本型多由饮食不慎,或湿热内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成;冶法初起以清热化湿、疏肝解毒为主。方用蒲公英18~
30克,土茯苓12克,秦皮9 克,白花蛇舌草30克,广郁金9克,制大黄9克。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湿重者加苍术9克;热重者加黄芩9
克或猪胆汁炒黄连3克;脘腹胀者加炒枳壳9克,木香9克;大便溏薄者制大黄减量,加炒白术9克,焦六曲12克;疲乏明显者加糯稻根30克;旰区痛明显者加川楝子9克,制元胡12克;食欲减退明显者加炒谷芽9克,炒麦芽9
克或用炙鸡金(研末),每次3克,每日2次,吞服。方中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土茯苓渗湿,广郁金疏肝理气,制大黄荡涤温热之壅滞,秦皮清肝泄热。2.黄疸型方用茵陈
15~30克,生山栀9克,黄柏9克,生大黄9克(后下),黄芩9克,生甘草3
克,七叶一枝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法:挟风寒者加麻黄6克;湿盛者加土茯苓15克;热盛者加龙胆草9克;肝大明显者加丹参15克;脾大明显加炙鳖甲12克;黄疸持久不退者加青黛0.9克,明矾0.45
克(研末),入胶囊饭后吞服,每日3次。方中茵陈清利湿热;山栀、黄芩、黄柏泻火,大黄荡涤肠胃,前后分消,使湿热从二便而出;生甘草、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慢性期方用当归9克,丹参
12克,赤芍9克,白芍9 克,炙黄芪12克,广郁金9 克,败酱草30克。水煎服,每目1剂。随证加减:食欲减退者加焦山楂12克,炒麦芽
12克;湿盛者加干藿香9 克,佩兰9克,生薏仁12
克;热盛者加生山栀9克,黄连3克;湿热两盛者加茵陈15克,生山栀9克;低热者加银柴胡9克,川石斛9克;脾肿大者加乌梅4.5克,炙鳖甲12克(先煎);肝区痛者加川楝子9
克,制元胡12克;早期肝硬化者加三棱9克,莪术
12克,炮山甲12克(先煎);黄疸晦暗不退者加茵陈15克,熟附片9克(先煎);脾虚者加白术12克,茯苓12克;气虚者加党参 12克;血虚者加制首乌12
克;阴虚者加生地12克,北沙参12克;阳虚者加仙灵脾12克,肉桂3克(后下)。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丹参、赤芍活血散瘀,广郁金开肝气之郁结,炙黄芪益气健脾,辅以败酱草清热解毒而祛余邪。
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治肝炎方
处方:鸡骨草、板蓝根、岗梅根各20克,菌陈、山楂、丹参各12
克,夏枯草、茜草根各9克,郁金、栀子各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功效: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主治:急、慢性肝炎,转氨酶增高,中医辨证属肝经热毒型,症见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热解毒 消肿凉肝 治肝炎
处方:柴胡、黄芩各10克,茵陈、土茯苓、凤尾草各12克,七叶一枝花6克。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3
次服,每日l剂。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凉肝。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经湿热型,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腻,脉弦。石晶晶
黑龙江名医治慢性乙型肝炎方
黑龙江名医治慢性乙型肝炎(脾虚湿困)方
处方:茵陈25克,金钱草15克,炒白术、鸡内金、苍术各12克,厚朴、陈皮、茯苓、麦芽、川楝子各 10克,藿香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燥湿健脾,调中和胃。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巾医辨证属脾虚湿困型。症见乏力倦怠,脘腹胀满,厌食油腻,食后恶心,气怯便溏,舌质淡,舌苔腻,脉弦或缓。
创方者:李光复
黑龙江名医治慢性乙型肝炎(肝郁气滞)方
处方:茯苓15克,当归、赤芍、白芍、柴胡、白术、薄荷、元胡、川楝子各10克,生姜、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症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口苦太息,食欲不振,心烦失眠,舌苔薄白,脉弦。
创方者:李光复
黑龙江名医治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血瘀)方
处方:丹参18克,赤芍、白芍各12克,当归、五灵脂、桃仁、红花、元胡、柴胡各10克,鳖甲(先煎)、白茅根各25克,生甘草5克,川芎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健脾,化瘀通络。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郁血瘀型。症见胁肋胀痛或刺痛,面色晦暗,腹满食少,肝脾肿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
创方者:李光复
黑龙江名医治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方
处方:生地、生黄芪各15克,沙参、白芍各12 克,五味子、当归、麦冬、川楝子、枸杞子各10克,柴胡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养阴,滋补肝肾。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乏力困倦,面色憔悴或黧黑,头晕目眩,齿龈出血,腰膝酸软,两胁隐痛,手足心热或盗汗骨蒸,失眠多梦,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弦细数。
创方者:李光复
治老年性肝炎中医独到经验方
赵文霞教授系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 术带头人,一附院大内科主任,“十一五”
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编委。从医38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消化科疾病的治疗,其对老年性肝炎治疗具有独到经验,特色鲜明,现介绍如下。一、发病特点赵师认为:老人气血渐衰,真阳气少,
精血耗竭,神气浮弱,故老年性肝炎的发病易在五脏气血阴阳偏虚的基础上发生的。既可新感疫毒而发,亦可因虚体引发
痼疾复发。正是由于老年免疫及内分泌功能减退,机体反应性降低,故其证候表现与年轻患者不同。主要表现为:1.发病隐
匿,患者常为意外发现或症状明显后才就 医;2.证候表现以虚中挟实为主,实证少 见,既使早期发病,也夹有不同程度的虚
象;3.病变累及多个脏腑,不仅仅限于肝 脏,也连及脾胃'肾胆等,引发原有旧疾发 作;4.肝脏功能损害明显;5.病程长,恢复
较慢。二、辨证论治赵师对老年性肝炎论治分型如下。1.肝郁气滞型症见肝区胀痛,气逆
胸闷,食欲不振,恶心纳差,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味,药用柴胡、白芍、茯苓、香附、郁金、甘草、神
曲。2.肝郁脾虚型症见胁肋胀痛,头晕
目眩,四肢乏力,纳差食少,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弦虚。方选消遥散加味,药用柴胡,白芍、白术、茯苓、当归、麦芽、薄荷、
鸡金、甘草。3.肝胆湿热型症见黄疸,口苦,心烦,恶心纳差,恶闻荤腥,体疲乏力,小便黄,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滑数。方选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用茵陈、栀子、大黄、滑石、通草、白蔻仁、黄芩、土茯苓、神曲、甘草。4.肝郁血瘀型症见两胁胀痛,痛有定处,面色暗滞,出现肝掌或蜘蛛痣,肝脾或肿大,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脉弦细。方选膈下逐瘀汤,药用桃仁、红花、赤芍、柴胡、郁金、牡蛎、炙鳖甲、姜黄、莪术、神曲、甘草。5.气阴两虚型症见四肢乏力,少气懒言,心烦易怒,手足心热,自汗,口燥咽干,舌质红,脉沉细弱。药用太子参、麦冬、熟地、北沙参、石斛、枸杞子、黄芪、神曲、甘草。6.肝肾阴虚型症见肝区隐痛,烦躁易怒,身热盗汗,口干心烦,腹胀腰酸,舌红苔少,脉细数。方选滋水清肝饮加减,药用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柴胡、白芍、枸杞子、酸枣仁。三、典型案例刘某,男,64岁。日就诊,患者1个月前起病,恶心呕吐,纳差食少,倦怠乏力,渐见黄疸。于半月前在当地医院就诊,肝功能检查明显异常,随即住院,经用西药能量合剂,保肝退黄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反而黄疸加深,皮肤黏膜呈金黄色,肝区痛加剧,纳差食少,随来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找赵师就诊,症见双目及皮肤黄染,纳差腹胀,烦躁不宁,尿如浓茶,大便溏,肝区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检查:卜tBsAg(+),HBcAg(+),}1Be:Ab
(+),TBIL:86Umol/L,IBIL65Umol/L, ALT:165Utool/L,ALP:126Umol/L,
GGT:78Umol/L。西医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中医诊为:黄疸,因湿热疫毒内侵脾胃,伤及肝胆,弥漫三焦,拟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甘露清毒丹加减:茵陈
30克,滑石20克,通草6克,石菖蒲、黄芩、栀子、藿香、白蔻仁、枳壳各10克,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各25克,甘草
8克,每日l剂,水煎温服,并配合西医支持疗法。此方加减服用12剂后,病情日见好转,黄疸渐退,纳食可。肝功能化验结果不断改善,唯自觉口干时有盗汗烦热,舌苔已退净,质红,脉弦细,辨为肝肾阴虚,拟予滋补肝肾而清虚火,改知柏地黄丸加减:生地、牡蛎各15克.山药、茯苓各12
甘草各8克。每日1剂,水煎服,此方又服
10剂,盗汗烦躁渐除,但见食后腹胀,胃脘时有隐痛,便溏,舌苔薄白,脉弦细等。脾虚证候,拟健脾和胃,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白术、桔梗、竹茹、法半夏、陈皮各10克,山药、茵陈,茯苓各15克,薏苡仁、扁豆各20克,砂仁5克。药后病情日见好转,后又以调理脾胃为主,兼以甘淡之食物调补,住院86天,复查肝功能正常,痊愈出院。按:本例系老人性肝病典型病例,老年体虚,湿毒内蕴,发为黄疸,初期即见湿热疫毒阻于肝胆之实,赵师认为急则治标,拟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甘露消毒丹加减,病邪渐退,然毕竟苦寒化燥伤阴,且老人虚证见露,遵“邪实者可攻,中病即已,勿过用也”之旨,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加减服用后阴液渐复,后现中虚胃弱之证,改用健脾和胃法善后。此案充分反映出老年性肝炎的特点及赵师辨证用药特色,值得效仿。黄有清
本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例
经验方:半枝莲15克,黄芪、紫金牛各12克,石见穿、白花蛇舌草、白术、枳壳各10克,柴胡6克,藿香、鸡内金各8
克,郁金、赤芍各7克。用法:水煎分3次饭前服,每日1剂。疗效:本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例,治愈15例,好转10例.无效7例。
陈成攀治乙型肝炎方
治乙型肝炎(湿热型)方处方:虎杖12克,蒲公英、滑石各20克,茵陈
30克,栀子、黄芩各9克,甘草5克,蚕沙10克。用珐: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湿热型。临床症见面目黄染,尿黄口苦,大便秘结,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创方者:陈成攀治乙型肝炎(脾虚型)方处方:党参30克,虎杖、白术各12克,茯苓15
克,甘草、陈皮各5克,山药、菌陈、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20克,蚕沙10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益气健脾解毒。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脾虚型。I临床症见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质淡嫩,苔白,脉沉细创方者:陈成攀治乙型肝炎(肝肾阴虚)方处方:栀子、旱莲草各10克,沙参、麦冬、女贞子、酸枣仁、蚕沙各12克,龟版、虎杖、茵陈、蒲公英、党参、神曲各1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滋肝补肾。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临床症见头晕目眩,腰酸耳呜,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疏肝活血治慢性肝炎
处方:女贞子20克,川楝子、枸杞子各15克,菟丝子、蛇床子各12
克,郁金、茵陈各9克,鸡内金(研粉冲服)、炙鳌甲(研粉冲服)各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功效:滋补肝肾,疏肝活血。主治:慢性肝炎之肝肾阴亏、肝郁血瘀型,症见全身乏力,食欲欠佳,手足心热,盗汗,头昏目涩,腰膝酸软,舌暗红有瘀点,苔少,脉细涩。李力群
治慢性肝炎后期肝硬化 柴胡鳖甲汤
  刘渡舟(年),生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辽宁营口人。刘老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力倡仲景之学,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刘老诊治疾病,胆大心细,高屋建瓴,圆机活法,知守善变。推重经方,不薄时方,倡言“古今接轨”,主张方证相对,有是证用是方,在治疗许多疑难重症时,每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
  组成&&柴胡6克,炙鳖甲10克,煅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白芍15克,土元6克,茜草10克。
  功能&&滋阴清热,柔肝活络,软坚消痞。
  主治&&慢性肝炎后期,肝硬化,证属阴虚内热、气血凝滞者。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疼痛,夜晚尤为明显,腹胀,口咽发干,面色黧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热不退,衄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每日2次。
  方解&&方中沙参、玉竹、生地、麦冬、白芍滋阴养血柔肝,鳖甲、牡蛎软坚散结,土元、茜草活血通络,少用柴胡疏肝理气,并引诸药入于肝,但其用量多在6克以下,防其疏泄太过而劫伤肝阴本方滋阴清热,软坚消痞,方中重用养阴柔肝药物,甘寒之品养阴清热并举,凉血活血而无伤正之弊,养阴与活血药互相配合,半补半攻,缓缓图治,可获良效。据刘老经验体会,本方治疗慢性肝炎晚期,出现白蛋白/球蛋白倒置,或乙型肝炎“澳抗”阳性者,或亚急性肝坏死而出现上述脉证者,多有较好疗效。
  加减&&若肝硬化疼痛不解,则加入炮山甲粉,配合原方中炙鳖甲、煅牡蛎而成三甲散,活血化瘀,软坚消癥,共奏其功。肝区疼痛明显者,合用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活血止痛;大便不实而属于脾气虚者,加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若兼有中寒者,加炮干姜温中;尿黄明显者,加大金钱草、虎杖;球蛋白升高、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倒置,重用土元、茜草;乙肝标识物阳性者可加叶下珠;伴有黄疸者,合用茵陈蒿汤或栀子柏皮汤。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诸黄疸的专药,无论阴黄还是阳黄,皆可使用。如果是阳黄,亦可单用一味茵陈水煎频服,其用量可达30克以上。凡湿热发黄,用茵陈蒿汤后,黄仍不退,但正气业已渐耗,脾胃之气受损,阴分尚有伏热,如见手足心热,五心烦热等症,则转方用栀子柏皮汤治疗,其中甘草扶助正气,利于邪实正虚者。(闫军堂整理)
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刘渡舟推重经方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30克,凤尾草30克,土茯苓15克,草河车15克,炙甘草10克,土元10克,茜草1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泽兰10克,红花10克,海螵蛸10克。
  功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
  主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等,证属肝血瘀阻,络脉不通,湿热毒邪入于血分者。临床表现为:心烦口苦,肝脾肿大,胸胁满闷,肝区不适,有时刺痛或胀痛,固定不移,昼轻夜重,饮食不振,神疲乏力,或见齿龈出血,小便黄赤而短,脉象弦细而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白腻或微黄。
  用法 水煎服,日1剂,每日2次。
  方解&&柴胡解毒汤由柴胡、黄芩、茵陈、凤尾草、土茯苓、草河车、炙甘草等7味药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又可以推陈致新;黄芩清利肝胆郁热;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是中医治疗黄疸的圣药,不可或缺;凤尾草是一味民间的草药,江南地区使用较多,功擅清热利湿,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土茯苓解毒除湿,草河车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清热,利湿解毒之功。若湿热毒邪入血,证属肝炎血分,则在柴胡解毒汤基础上,加入土元、茜草、当归、白芍、泽兰、红花、海螵蛸等药而成柴胡活络汤。方中土鳖虫味咸软坚,乃虫类搜剔之品,具有较强的活血祛瘀,消积通经之功;茜草凉血活血;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养肝阴、补肝血;泽兰辛散苦泄,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红花辛散温通,专入血分,功专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海螵蛸则用于软坚散结。
  加减 肝区疼痛明显者,加入川楝子、元胡;若血瘀有热,脉弦细,舌绛紫暗,则加入凉血活血之双丹汤(丹皮、丹参);若湿热毒邪已入血分,而又兼见转氨酶持续不降,气分湿热明显,可加入金钱草、垂盆草、白花蛇舌草,以增强清热解毒祛湿之力,名为三草活络汤。
  大便溏薄者,加白术、炮姜;脐腹疼痛,加白芍、枳实;小腹疼胀而少尿者,加桂枝、茯苓;失眠少寐者,加酸枣仁、合欢皮;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尿黄便秘,加水红花子、大黄;心烦懊恼者,加栀子、豆豉;口渴欲饮者,加生石膏、天花粉;两腿无力者,加党参、麦冬、五味子;腰痛加桑寄生、杜仲等。  刘渡舟(1917年~2001年),辽宁营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老1950年,考入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北京行医。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后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刘老推重经方,不薄时方,在治疗许多疑难重症时,每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
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验案
患者张某,男,28 岁。患乙肝1年余,乙肝五项检查:HBsAz(+)、.HBeA~(+)、抗一HBc(+),肝功能检查转氨酶
ALT200IU/L,曾服用“联苯双酯”等降酶药,转氨酶始终在1201U&以上。现症见肝区疼痛而胀,头晕口苦,不欲饮食,疲乏无力,腰部酸痛,小便赤秽,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白而腻,脉弦滑而数。辨证为湿热毒邪侵犯肝胆,致气机失调,疏泄不利。治则:清热解毒利湿,疏肝解郁利胆。处方:柴胡解毒汤加三草。柴胡15
克,黄芩10克,茵陈15 克,土茯苓15克,凤尾草12克,草河车12克,炙甘草4克,虎杖12 克,大金钱草15克,垂盆草15克,白花蛇舌草
12克,土鳖虫10克,茜草lO克。上方加减治疗
3个月余,诸症悉愈,复查肝功能:转氨酶已降至251U/L,后又巩固治疗,转氨酶基本稳定。讨论:柴胡解毒汤是根据多年治疗乙肝的
I临床经验,对仲景柴胡剂的灵活加减运用。本方为治疗乙肝的基本经验方,主要用于乙肝病在气分而血分证不甚明显者,临床表现为一派湿热毒邪的气分症状,实验室检验表现为转氨酶很高,久治不降的特点。本方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茵陈、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炙甘草、土鳖虫、茜草。方中柴胡既能清解肝胆邪热,又能疏肝解郁畅达气机,《本经》谓柴胡“主心腹胀,胃中结气,寒热邪聚,推陈致新”;黄芩助柴胡之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经》谓黄芩
“主冶诸热黄疸”,《雷公药性赋》谓“黄芩冶诸热,兼主五淋”,此二品共为君药。茵陈功擅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之要药;土茯苓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引邪毒由小便而解;凤尾草利水解毒,泻热凉血;草河车清热解毒之功更胜一筹,且具有消炎止痛之力,四味药共为柴胡、黄芩之臣,此为《内经》所云“君二臣四,偶之冶也”“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用“重方”重剂来治疗本病,乙肝之难治可见一斑加土鳖虫、茜草乃因气病日久必及血络,为活血通络之意,共为佐药,以阻病邪进一步发展;甘草和诸药而解毒,是为使药。此患者因湿热毒邪更重,故加用三草,即大金钱草、白花蛇舌草、垂盆草,方名三草解毒汤,使原方解毒利湿之力更强。柴胡解毒汤用于降低明显升高的转氨酶有特效,医者若能守方迭进,大多可取得满意疗效。
(周亚男/文)
治肝炎验方
1.白术、厚朴、猪苓、泽泻各10克,茯苓9克,广陈皮、砂仁(打)各8克,藿香6克,广木香1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2.茵陈30克(后下),山栀10克,大黄15克,郁金、连翘、枳壳各15克,银花、蒲公英、金钱草、苡仁各12克,黄芩、黄柏、丹皮各10克,青黛3克(冲)。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重症肝炎急黄型。
治疗肝病 诊治急慢性肝炎
  治疗肝病,岳美中认为“伤寒发黄”包括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发黄的病机主要是湿热郁蒸。在急性阶段有热重、湿重、湿热并重三种不同类型,皆当以茵陈剂为主治疗。肝炎恢复期,病机上不一定仍为湿热,应针对突出的夹杂症治疗,而不胶执在肝炎的肝功能某一项指标上。肝性昏迷已非茵陈剂所能退,应因证不同而施养阴清热开窍、扶正温阳开窍等法,用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紫雪与苏合香丸等,临床有一定效果。
  急性肝炎
  病因病机
  岳美中认为,“伤寒发黄”包括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发黄的病机主要是湿热郁蒸。岳美中治急性肝炎多数是在急性肝炎的恢复期,由于长时间肝功能某一项或几项不能恢复,患者或有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症状或无症状。在急性阶段有热重、湿重、湿热并重三种不同类型,且多数是热重于湿。
  治疗方法
  岳美中在辨证的基础上均采用了清热利湿退黄的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仍有部分症状不消失,或一项或几项肝功能不能恢复正常。岳美中在这些住院时间较长,病情较顽固的病例治疗中,采用了以清利为主,兼顾辨证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清利为主,多法结合&
  岳美中在治疗中不拘于某一方一法,并非纯用苦寒清利,还采用了甘寒清利、化瘀清利、扶正清利等多种方法,所选药物除常用的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外,再如龙胆泻肝汤、三仁汤、竹叶石膏汤、四物汤等加清利之茵陈、茯苓、白茅根等。 
  谨守病机,不治肝而肝病自愈&
  在急性肝炎的治疗中,岳美中虽以“清利”为主,但并非所有病例皆采用清利之法,根据病情,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不治肝病而肝病自愈。如在其曾治愈病案中有用燥湿化痰兼清利之法,选二陈汤合茵陈蒿汤,或单纯温化痰湿法,选香砂平胃二陈加减等,治疗长期肝功能轻度异常者,均取得满意效果。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岳美中认为,在恢复期肝功能迟迟不降的情况,大概有三种:一为原有症状减轻,而肝功能指标不随同下降;二为夹杂了其他疾患的症状,阻碍了肝功能的恢复;三为毫无自觉症状,而肝功能不恢复。此时治疗或坚守原方略消息之,或先理其他夹杂病症,或细心寻求辨证线索,抓住特点,区别对待。同一种肝功能障碍,用多种治疗方法可以取效;不同的肝功能损害,用同一种治疗方法也可以取效这充分体现了岳美中在治疗急性肝炎中的辨证思想,不“胶执在肝炎的肝功能某一项指标上”,而是权衡患者整体病情,既重视患者病史,又注重变化了的现在症。整体、全面、动态地分析病情,缜密辨证,灵活施治,最终取得如鼓应桴之效。同时,岳美中还提出用矾石类药物降黄疸的尝试,值得进一步研究。
  慢性肝炎
  岳美中认为,治疗肝病应本着肝病病程中主症出现的先后、轻重、缓急,择以效方。简而言之,初期邪盛而正不虚,祛邪即扶正;中期邪正交争,邪尚盛而正将不支,则祛邪兼以扶正;末期正衰不能敌邪,则扶正即祛邪。至于救逆,亦宜遵从这些普遍规律。但也有寒热夹杂,阴阳错综,虚实混淆之非单纯症象者,则方药亦宜错综变化,随机制宜。
  病机症状
  慢性肝炎常反复发作,患者症状不一,或胁痛,或腹胀、食欲不振、或恶心欲吐,或腹泻肠鸣等胃肠症状;触诊多有肝脾肿大。化验检查可表现为长期肝功能异常。多属中医“胁痛”、“积聚”等病范畴。其病因病机较复杂,或湿热留恋不去,或湿阻气滞,或气滞血瘀,或日久正气亏损等导致脾胃升降失调、肝胆疏泄失职,出现上述诸症。
  治疗方法
  岳美中在治疗慢性肝炎时,采用了“清化开泄”兼“扶正”之法。
  清化开泄
  “清化”有清热化瘀和清化痰浊之意。“开泄”是指通过辛苦之品,辛开兼具清化痰浊之效。其方有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柴胡疏肝散、大柴胡汤等。较普遍用到了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方中均具有辛温之半夏,苦寒之黄连。黄连配半夏既辛开苦降,又寒热平调,配伍其他药物,使脾胃升降有序,运化有常,对改善胃肠道症状有立竿见影之效,亦起到恢复肝功能的作用。
  慢性肝炎病的治法一般多采取清热利湿化瘀为主,在初、中期是有效的,若病程过长,甚至3~5年不愈。并有肝硬化倾向者,则应考虑是否久服攻利克伐之剂而有伤气血、损及阴阳的不良反应。在脘闷胁痛(多刺痛)等瘀滞症状与肝功能不正常时,亦应顾及是无力康复,或正虚似邪,宜慎重投药。若果有虚象,则用四物养血,相应加入他药,可以消除症状,恢复肝功能。
  慢性肝炎由于经年不愈,病邪久积,或治疗不当,日久必伤及气血,损及阴阳。因此,岳美中治慢性肝炎时,除了考虑“久病入络”,在治疗方中适当加入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外,常常注重扶正的治疗。
治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治愈36例
经验方:薏苡仁30克,白芍、赤芍、郁 金、丹参、泽兰、板蓝根、虎杖各15克,柴胡、茜草、苍术各12克,丹皮、竹叶各9
克,白豆蔻6克,三七粉3克(冲服)。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 本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52例,治愈36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7例。
治病毒性肝炎验方
1.黄芪、茯苓等量,磨粉过筛。每次取20克与大米160克煮粥,食用时加少量糖或盐调味.每周食3—4次,适用于面色苍白、肢体沉重、肝区不适、气短汗多,属脾虚气弱患者。
2. 丹参30 克,茵陈30克,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面色晦暗、肝区刺痛、肝炎经久不愈者。
3.鲜田基黄120克 (干品30~60克)、鸡蛋2 只,加清水适量同煎。鸡蛋熟后去壳再煎片刻,煎成1碗,饮汤吃蛋。每日
1次,连食5~7天。治病毒性肝炎
4.薏苡仁、赤小豆、白茅根各30克。加水煮熟,调红糖食之,连食3~ 7天。治病毒性肝炎 (蒋振民)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痊愈44例
经验方:半枝莲、紫金牛、黄芪各20克,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白术、枳壳各15克,柴胡8克,郁金、赤芍各10克,藿香、鸡内金各 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 例,痊愈44例,好转13例,无效5例。
中医辨证施治酒精性肝炎
&& 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肝炎占1.51%。酒精性肝炎患者发病前往往短期内曾大量饮酒,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体重明显减轻等。患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湿热蕴结、肝脾失调、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活血行气。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湿热蕴结型
  主要表现:胁痛纳差,胸闷,目赤或身黄目黄,口苦口干,大便溏泄,小便黄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法:治宜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通草、甘草各5克,黄芩、山栀子、泽泻、生地黄、柴胡、当归、车前草、虎杖、茵陈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3次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3次口服;葛根芩连微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乙肝清热解毒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益肝灵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肝脾失调型
  主要表现:胁痛,胃脘胀满,嗳气频发,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方法:治宜疏肝理气,可选用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薄荷、当归、茯苓、白术、白芍、炙甘草、炮干姜、佛手、枳壳、郁金、青皮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木香顺气丸,每次2~3袋,每日2~3次,口服;枳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四逆散,每次一袋,每日两次,开水冲饮;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乙肝益气解郁冲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解郁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气滞血瘀型
  主要表现:胁肋疼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缓或涩。
  治疗方法:治宜行气活血,可选用丹参饮加减。药用丹参、檀香、砂仁(后下)、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郁金、枳壳、木香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脑血康滴丸,每次10丸,每日3次,口服;元胡止痛口服液,每次一支,每日3次,口服;香砂枳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三七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肝阴不足型
  主要表现:胁肋隐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汗出,面色暗淡或两颧潮红,舌质红或舌淡苔少,脉细弦或细涩。
  治疗方法:治宜养阴柔肝,可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用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药、枣皮、茯苓、泽泻、牡丹皮、竹叶、旱莲草、草决明、夏枯草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乙肝养阴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麦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云芝多糖冲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
  正虚邪实型
  主要表现:既有正虚的临床表现如心悸气短,肢软乏力,纳差食少等,又有邪实的临床表现如胁肋疼痛,肝功能持续异常等。
  治疗方法:治宜扶正解毒,可选用八珍汤加减。药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党参、猪茯苓、白术、炙甘草、牛膝、黄芪、灵芝、泽泻各10克,水煎服。
  中成药可选用乙肝扶正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云芝肝泰冲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胎盘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参芪云芝颗粒,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乙肝养阴活血冲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乙肝益气解郁冲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云芝多糖冲剂,每次一袋,每日3次冲饮。
北京名医治慢性肝炎
处方:党参、山药、续断各20克,桑寄生30克,
白术10克,茯苓、女贞子、枸杞子各1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健脾补肾。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症见身倦乏力,腰酸腿沉,肢胀浮肿,大便溏泄,小便清长,或尿意频急,纳少腹胀,顽谷不化,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微。若阳虚明显,可见喜暖恶寒,少腹腰膝冷痛,五更泄泻,舌苔腻,脉沉迟。处方:黄芪30克,党参、生地、茯苓各20克,白术10克,白芍15克,当归、川芎各12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补气养血。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型。症见面色无华或苍白,头晕目眩,自汗,心悸气短,全身乏力,累后胁痛,纳呆腹胀,口干不思饮,大便软,小便清,毛发不荣,舌质淡,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无力。
处方:赤芍、白芍、丹参、炙鳖甲、泽兰各15克,生牡蛎30克,藕节、鸡内金、黄芪各20克,当归、香附、水红花子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化瘀行气。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属气虚血滞型。症见面色黧黑,唇舌紫黯,肌肤甲错,两胁刺痛、痛有定处,肝脾肿大坚硬,口干不欲饮,妇女痛经、经行不畅有血块,纳呆,乏力气短,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
处方:代赭石、赤芍、白芍各20克,丹参、瓜蒌各15 克,香附、旋覆花、杏仁、橘红、小蓟、藕节、泽兰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型。症见身体肥胖,面色暗滞,肝脾肿大刺痛,脘胀纳少,恶心厌油,咳吐痰涎,头晕目眩,心悸,肢体沉重,难寐或嗜睡,便溏不爽,舌质胖嫩边有齿痕,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腻脉滑。
处方:柴胡、党参、白术、木瓜各10克,当归12 克,白芍、泽兰、丹参各15克,香附、砂仁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胸闷气憋,抑郁不舒,两胁痛或周身串痛,气短乏力,善太息,纳呆腹胀,因情绪变化或劳累而加重,胁下痞块,妇女痈经、经血夹有血块或闭经,舌苔白,舌质暗或有瘀斑。
处方:北沙参、川楝子、何首乌、麦冬各15克,当归12克,生地、白芍、枸杞子各20克,木瓜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补肝肾。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腰酸腿软,足跟痛,头晕目眩,耳聋耳鸣,失眠多梦,梦遗滑精,心悸怔仲,右胁隐痛,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或伴低热盗汗,女子经少经闭,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弦细。若阴虚内热,则见急躁易怒,鼻衄,牙龈出血,口苦思饮,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绛,苔薄黄,脉细稍数。
关幼波治肝炎肝病方
附关幼波简介:1913年生于北京,16岁随父学医,29岁独
立行医,造今50余年。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学会理事长。对内科杂病、儿,妇、
皮肤、五官等科疾患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之处。对于危难重症,常有药到病除之效。对肝病的论治见解独特,疗效卓著,堪称大家。
通讯地址:北京东城东直门外38楼2门204号 邮码:100027
温肝汤(关幼波)【组成】黄芪30克 附片、白术、香附、杏仁、橘红各10 克 党参、紫河车各12克
白芍、当归、茵陈各15克【功效】温补肝肾,健脾益气,养血柔肝。【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症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口泼不渴,小便清白,大便稀溏,腹胀阴肿,腰酸背寒,胁下痞块,手脚发凉,舌淡苔水滑,脉沉弦弱。【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方解】方中附片,紫河车温补肾气:黄芪、党参、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燥湿:香附、茵陈清疏肝胆:白芍、当归养血柔肝:杏仁、橘红开肺气,化痰水、通三焦。诸药合甩,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使肾气旺、脾气健、肝气舒、邪毒解,则肝炎可消、硬化可软。【按语】古{胃:“肝无虚证”,阳虚更为步见故临床治疗肝病,多宗泻法,少用补益,温补阳气更为罕见。有云:“有是证用是药”,但医者在肝病过程中见到阳虚之病,也不敢贸然运用附子之属。关老积数十年临床经验,有是证即用是药,往往收效颇著,值得玩味深究,考本方配伍讲究、严谨.如附子与紫河车、归芍相伍,温阳之效不减,辛燥伤阴之弊则无:黄芪、党参与香附、橘红相伍,甘温益气而无滞中之弊,疏肝化痰解郁而无耗气伤中之害:茵陈与白芍相伍,清利肝胆湿热而不伤阴血,养血柔肝而不碍湿除。关老组方之精、用药之巧、配伍之妙,由此可见一斑。健脾舒肝丸(关幼波)【组成】党参12克、山药12克、炒苡米12克、陈皮12克、草蔻6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功效】舒肝理气,健脾开胃。【主治】肝病后,胸胁胀满,纳食不香,身倦乏力者。临床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消化机能未完全恢复者,【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或倍其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
lo克,每服1~2丸,日服2次。【方解】方中党参、山药、炒苡米健脾利湿,培土荣木:陈皮、草蔻行气开胃;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合党参益气血;柴胡、郁金舒肝理气,合陈皮行气和胃。综观是方。重在调和肝脾,使湿热之邪无法残存,也不至于内生。【按语】肝属木,脾属土,肝气旺盛,首乘脾土,所以《金匮耍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关老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逐步体会到,肝炎病邪.晟易伤脾,以致肝郁脾虚之症,故立调和肝脾之法.创制本方。验之临床,多获效验。滋补肝肾丸(关幼波)【组成】北沙参12克
麦冬12克 当归12克 五味于10克 何首乌15克 熟地10克 女贞子15克 川断15克 陈皮10克旱莲草15克
浮小麦15克。【功效】养血柔肝,滋阴补肾。【主治】肝病后,腰酸腿软,头晕失眠,倦怠纳呆者。临床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见有体虚、消瘦,神经衰弱者。【用法】水煎服,日--N,或倍其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
10克,每服I之丸,日服2次。或作蜜膏,每服—匙(10克),日服三次。【方解】方中女贞于、旱莲草、沙参、麦冬、川断滋补肝肾:当归、首乌、熟地补肾养血安神:五昧于、浮小麦补五脏.敛心气:陈皮和胃理脾。诸药合用,重在滋补阻血、强壮肝肾“扶正固本,使余邪无法残留。【按语】乙癸同源,肝肾相关。肝木得肾水之涵养则荣·失之则萎。病理上,子病及母,肝病累肾,则肝肾同病,阴血耗伤。所以,肝病日久,不能一味治肝,还应补肾;肝肾同治,水旺木荣·方有利于肝病的恢复,防止迁延性、慢性肝炎的发生。“治病必求其本”,此之谓也。青碧散(关幼波)【组成】青黛10克(包)明矾3克草决明I
15克醋柴胡10克郁金10克丹参12克泽兰12克六一散15克(包)【功效】祛湿化痰、舒肝利胆、活血化淤。【主治】肝炎后肝脂肪性变。临床以肝炎恢复期由于过度强调营养所致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食欲亢进,仍极度疲乏,不耐劳作,大便不i周(次数多、不成形、不畅通),舌质暗,苔白,脉沉滑为特征a【用法】水煎服,日--N,或共研细末,装一号胶囊,每次饭后服一粒,每日2~3次。【方解】方中青黛、明矾除湿、清肝、退黄:青黛配六一散专治暑热痰湿;明矾配郁金即“白金丸”擅祛风痰。又明矾味酸入肝·燥湿祛痰,早在汉代仲景就创“硝石矾石散”方治黑疸,取其消淤痰除湿浊的作用。青黛入肝清热凉血,配合郁金、柴胡疏肝,更能加强利胆之功。草决明清肝热,*ELi楂祛淤消积化脂。丹参与泽兰相配调肝脾化淤血,寓养血于活血之中。诸药合用,共收化痰、活血、清利肝胆之效。【加减】若见有肝热,头晕目眩(血压常波动或一直偏高者】,属于实症者加苦丁荼、生槐米;血压显著升高并伴有头痛者,加生石膏:若属大肠湿热,大便粘滞不畅者,加川军、瓜蒌、白头翁、秦皮、焦四仙:若见明显乏力,动则气短汗出,面肢浮肿,症属脾虚气弱者,加葛根、党参、苍术、玉米须、泽泻;若见失眠,腰膝酸软,劳累后肝区疼痛加重,症属阴虚血亏者,加何首乌、黄精、枸杞子等。【按语1
肝炎后肝脂肪性变,系肝炎后脂肪代谢紊乱.中性脂肪存肝细朐内堆积而成。检查:肝脏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季抗病毒合剂的禁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