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寺院拜佛像闭上眼睛眼前白光晃动后感觉眼前通红

昨晚睡觉梦见好像到一寺庙里,就拜了拜佛像,然后走了,走开没一点,那佛像竟然开口说话叫我,我就回头应_百度知道去寺庙跪拜时头碰到佛桌_百度知道积善开示:进寺院拜佛如何称呼寺庙里的人?  进寺院如何称呼寺庙里的人?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们交谈有哪些礼节?这可能使许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  佛家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有特定的规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于世而保持法统传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写成“主持”,这不仅是文字错误,也是理解上的错误。”方丈“的原意,即一丈见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禅寺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也叫函丈、正堂、堂头。印度的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进而用来指住持的居室,后来又转为对住持的尊称。  在住持下面,一般寺院则设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四大班首是指导禅堂或堂修行的,八大执事是专管全寺各项事务的。四大班首分别叫做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八大执事则是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教纠察)、维那(禅堂负责人)、典座(厨房、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钵(方丈室负责人)、书记。其中,维那师负责寺中的法务,在做法事时,是领众的带头人,寺院中如有犯清规戒律的,也由维那执行处分之事,因此维那有维持纪纲的意思。  有一些称谓,往往是对某一僧人或居士的道德、学问表示尊敬。也是出于礼节性的自谦,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法师“是常修梵行,通晓佛法,而且能引导、教化众生修行的人。澄观《华严经大疏钞》卷三十八列举了法师必须具备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卷、成就忍力十种德性。法师的种类,依据《法华经·法师品》的记载,可分为受持、读经、诵经、解说、书写五种,称为五种法师。现在法师已经成为汉地出家人的通称,遇见出家人,称其为某某法师,是完全可以的,它成为世俗人称呼出家人最常用的敬词。  “三藏法师”由称为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在中国,对从事佛经汉译的僧侣,常尊称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如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人即有此称。小说《西游记》中,称玄奘为“唐三藏”、“唐僧”,三藏好像称谓玄奘的专有名词,这虽然没有什么大错,但“三藏”的名称其他人也可以用,并非专有名词。  “禅师”是一心坐禅,通晓禅定的比丘。在中国由于禅宗非常盛行,禅师的称呼并不限于禅宗一派,凡习禅的僧人都可称为禅师,如《续高僧传·习禅篇》所收,便有达摩禅师、道绰禅师、信行禅师等等,有些人并不属于禅宗。后来,朝廷也曾用“禅师”号赐予有名望的僧人,以唐代神秀获得“大通禅师”为最早,其后,禅宗六祖慧能于示寂余百年后,也获得“大鉴禅师”称号。至于生前及受赐号的僧人,以宋代宗杲受赐“大慧禅师”最为著名。  “律师”又称为持律师、律者,指专门研究、解释、读诵戒律的僧人。如北魏慧光、唐代道宣、怀素等皆称为律师,以娴熟《四分律》见称。后来则指通达佛教戒律的僧人。至于现代法律界称打官司时的辩护士为律师,则属于借用这个词,与佛家没有丝毫关系。不过就通达和记诵法律这一点来说,又有相通之处。  “长老”又称为上座、上首、首座、老宿、长宿等等,指年龄长、发蜡高(出家时间长)而智德俱优的大比丘。《集异门足论》卷四列举了三种上座(1)生年上座,指年龄较长的僧人;(2)法性上座,指受具足戒,通达戒法者,年虽二十或二十五也可以得受此尊;(3)世俗上座,指在家护法中有财势的长者。长老虽然是对年长者的尊称,但也未必是年老者,重要的还是看重其德行。佛经也称絮聒佛教大居士、大护法为长老,也是一种尊称。  此外,还有“大师”、“大德”等等称呼。佛经中将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等圣人,堪为中省地师范,称为大师或者大德。《本事经》卷七认为大师有如来、阿罗汉和有学的圣者三种;中国佛教则不用“大德”一词称佛菩萨,而是对高僧的敬称。这两种称呼不能用在一般僧人身上,必须是社会公认的佛家领袖人物才能称其为“大师”或“大德。  当我们要询问出家人的尊称法号时,一般可以这样问:“请问师父的德号上下?”  “上下”是指法号中的两个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号叫“慧普”,那么就是“上慧下普”。一般来说,千万不可问师父“您贵姓”,因为佛家规定,出家后皆依释迦的法脉相传,即出家人皆以“释”为姓,都只以法号相称。每一位出家人一般有两个法号,一个是内号,一个是外号。内号只是他的剃度师、受戒师、传法师可以称呼的,其他人不可称呼。在家弟子只可称呼其外号,称呼外号时也不可称某某,一般要称呼某某法师或某某师。这些规矩是我们与出家人接触时要注意的,也是一种语言上的尊敬和礼貌。  除了这些称呼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说法也应该注意。比如“灵魂”一词,是其他宗教所用,佛家称做“神识”,而不使用“灵魂”这个概念。 &&作为时间概念的“礼拜”也是其他宗教所用,意指七天一次德教堂祈祷。对佛家要称“星期日”而不要叫“礼拜日”。佛教信众每日都做功课,也可说时时做课,不规定在周日,所以也没有“礼拜日”之说。&进寺庙烧香、拜佛的礼仪和步骤是怎样的?
佛门信众问:进烧香、拜佛的礼仪和步骤是怎样的? 答:进得寺院庵堂,人们习惯于烧香、拜佛,请按以下步骤为宜:净手、整衣、静念后:1、点烛:⑴站在烛台前,若台上有烛火,可直接在烛上点,以结续善缘。⑵蜡烛点亮后,双手竖握上举,默念:&光芒照十方、消除诸冥暗&。⑶稳稳地将蜡烛插在烛台上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尽量不要把蜡油、火柴杆、纸宵杂物弄在地上。若能在寺中殿上点灯,如长明灯等,则为最吉祥,光明长久等,非烛可比。 2、敬香(拈香、此处仅以三支为例):⑴上长香①将香点燃(可在烛上点,要节约火柴、处处惜福,所谓惜福从细、布施大方),但须将火焰熄灭,然后用两手的中、食指夹着香杆,拇指顶香尾。②安置胸前,再举香齐眉,默念:&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四者忏悔罪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③两手自然放下,安置胸前,开始插香,这里有三种方法可选其一:第一种:先用右手插中间一支,默念:&佛&;次用左手插左边,默念&供养法&;再用右手插右边,默念&供养僧&。第二种:先右,默念&誓断一切恶&;次左,默念&誓修一切善&;后插中间,默念&誓度一切众&。第三种:先右手插中间,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尊再左,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及怨亲&;后插右,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众有情&。④合掌,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祈请大慈悲,恒满众生愿。&⑤就地一拜⑵上檀香(即檀木劈成小枝)用双手拇、食指拈香枝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张开自然伸直,高举齐眉,然后放进香炉:第一根用左手拈起,右手送入,默念:&供养佛&;第二根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默念&供养法&;第三根用左手拈起右手送入,默念&供养僧&,其他与上长香同。千万注意:上举敬香后,要稳稳地插到香炉里,不可拿着大把香七上八下地拜,也不要让香灰掉到地上。 3、入殿拜佛入殿门时顺门侧左右而入,左侧跨左腿、右侧跨右腿。不宜中央直行,也不可在有人礼拜的前头行走,礼帽、手杖等特须自提携或在殿外或边室寄放,不可安放在佛案,佛台之上。礼拜时,以佛像看分男左女右在佛前两旁的拜垫上礼拜(佛殿中间的那个拜垫,那是主法的法师拜的,不可触染)。1)肃立合掌:两手掌指伸直,掌背微躬,五指自然靠拢,两掌上举轻合,腕与心口平,掌心空明,切忌紧闭,两足跟约开二寸,脚尖相距约八寸;收摄心意,瞑目恭敬。2)观想发愿:&无量劫之父母列左右,儿女眷属立身后,仇怨债主在前头,随我礼佛往生极乐容摄受&,或参以普贤行愿品,或默念&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等。3)一般叩拜:①右臂斜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央,身体顺势下蹲;②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左前方,两膝稍分开些跪下;③右掌由中央移到右前方,两掌相距约六寸;④以额垂叩于两掌中间,翻转两掌,意为以双手托承佛足(此时亦可观想发愿);⑤两手十指微微收托翻转,将身体稍撑起,同时右手移回拜垫中央;⑥左掌回举胸前,右掌将身体撑起,同时两膝离垫,双腿缓缓伸直,右掌与左掌合;⑦上身顺势从腰至劲渐渐直立;⑧重复①-⑦。4)礼毕问讯:叩拜(如三礼)毕仍合掌,弯腰约90&两拇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以左三指包右三指;伸直腰(从腰至颈、节节渐立),举指齐眉,一边默念:&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一边缓缓放掌。看见佛圣像时,可默念:&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4、注意事项:见佛法僧,或像、或画、或书、或咒、或形、或名,一念欢喜皆种善因。若能注意以下条目,或许更为圆满,更能感应灵验;①净手嗽口,至诚恭敬;②缓缓而拜,宁少毋草;③供香端直,如法如仪,供佛之果食应能食用(罐头或原料或水果未洁净等均有损恭敬心);④佛殿、佛塔及供佛之室内,皆不宜踞坐笑谈,应慎护威仪,汉地女众尚忌无领、无肩、大开领衫和裙装,尤其是短裙入内、礼拜不雅;更不可擅入出家人的静修之处,如禅堂、止观堂、般若堂等。⑤不可佛前晒衣、殿前饮宴或用夜壶水浇佛殿前的花草等等;⑥在殿堂经行必右绕不得左旋;三或七匝,平视直行念佛,不得谈笑是非言语。⑦叩拜时不可用三拜九叩礼,宜用古印度之五体投地礼(即两膝、两肘和额等五个部位悉投于地,不触地面则不如法。头额触地、肘漆伏地、双手抚托受者足,如是为最敬之礼)。藏地多行&大礼拜&,值得汉地好生学习。要使心头清净、身心放下,这是下手之处、入门功夫。备注:1、以上录,来源于在寺院、在佛教门户网站对信众对佛门信众的慈悲开示及智渡法师著述的《佛门探宝》、《佛医传世》中的节选,开示内容部份,仅供有相同、相似因缘和疑惑者参考。2、各位佛门信众若有或者生活中的疑惑,可登录网站 www.fozhidao.net 提交问题,请智渡法师作开示,法师会亲自回复。3、学佛己汇编成集,会不定期更新,下载地址为: (右单击--目标另存为)Word版:http://www.ciensi.net/智渡法师-学佛问答录.docPDF版: http://www.ciensi.net/智渡法师-学佛问答录.pdf
查看: 3385|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寺院里的佛像介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