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侧额叶脱髓鞘改变皮层下斑点状稍长T2信号_点状脱髓鞘?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CT诊断模板(完成)答案.doc5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CT诊断报告模板--头
脑外伤(颅脑损伤)
1.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
2.左/右侧额/颞/顶骨骨折左/右侧额/颞/顶部于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梭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颅骨内板与脑组织间隙增宽,脑白质塌陷,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左/右侧额/颞/顶部骨窗条件下见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于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CT值Hu,略不均匀边界欠清楚左/右侧额/颞/顶叶于左/右侧额/颞/顶叶左/右侧额/颞/顶叶脑挫裂伤。
于左/右侧额/颞/顶叶内见片状低密度改变,其内混杂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影,左/右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居中/向左/右移位
1.蛛网膜下腔出血;2.脑萎缩。
平扫于纵裂池、小脑上池、右侧外侧裂、左侧侧脑室前、后角、颞角或三角部及双侧额、颞、顶叶部脑沟内见高密度影,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中线结构居中。脑室系统及部分脑沟、裂增宽。颅骨未见骨折征象或未见异常。所见副鼻窦清晰。
左/右侧基底节区/丘脑/内囊区/外囊区/颞/顶/额/枕叶脑左/右侧基底节区/丘脑/内囊区/外囊区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左/右侧基底节区/颞/顶/额/枕叶内脑出血吸收期。
于左/右侧基底节区/颞/顶/额/枕叶内见一不规则形高周围脑组织轻度水肿,中线结构向左/右偏移,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以上占位征象较前片比较已有明显好转。
左/右颞/顶/额叶病灶,性质考虑为脑动静脉畸形(AVM)。于左/右颞/顶/额叶可见一异常密度区,平扫呈高低混杂密度,可见少量钙化影,增强扫描后其内可见条状或蚯蚓状高密度血管影,为迂曲的强化血管影,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病灶位置较表浅,占位征象不明显,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 双侧脑室及双侧半卵圆中心多发斑点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网友求助"双侧脑室及双侧半卵圆中心多发斑点状脑白质...已回复
颅脑磁共振平扫(MRI):左侧侧脑室前角及左侧底节区多发斑点状长T1长T2、T2flair高信号双侧脑室及双侧半卵圆中心多发斑点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共2位网友提供帮助
会员9228302 17:57:46
你好这种情况可以结合中西医方法综合调理看平时注意避免情绪波动
会员9227307 17:57:50
你好 脑脱髓鞘疾病主要以损害大脑白质的植物神经并使其调节紊乱不能自主自身调节以濡养支配区组织而发生的多样性病理改变部分患者发病早期症状很轻且不明显偶有头晕头痛视力异常或脑部不适易复发和迟发神经再度损害严重时可侵犯整个中枢导致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瘫痪而危机生命大部分患者是基因免疫异常受特异病毒感染所致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营养疗法治疗但疗效难以控固而且副作用会导致体免疫你下偶与病毒感染和炎症感染病情就会复发使神经再度损害导致症状进一步加重.若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受损神经则会复发和迟发多病灶硬化或病灶软化且再度损伤神经继发痴呆或瘫痪能否获得最佳恢复在于及早的治疗治疗方案:中西复合增强免疫提高人体高病能力慢性抗炎使炎阻止炎症再度损害神经改善受累神经血运以养神经调节神经软化瘢痕预防病灶迟发缺血进一步加重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激活神经才能再生修复病灶才能阻止病情复发恢复最佳的神经功能获得早日康复需帮助发来磁共震照片为你指导
问颅脑磁共振平扫报告单
职称:四级营养师
专长:恶性营养不良病
&&已帮助用户:33311
健康指导:根据你的影像情况,考虑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及脑萎缩。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刺激性食品,要注意休息。一般建议改善脑部循环、抗凝、营养神经治疗,如果病情发展会形成老年痴呆可能性大。
问检查部位:颅脑磁共振平扫检查技术:T2WI轴位:T1WI、...
职称:主任医师
专长:脑瘫,脑萎缩,帕金森,癫痫病,肌营养不良,肌肉萎缩,脊髓空洞症,脑出血后遗症
&&已帮助用户:16239
指导意见:你好,是脑血栓。主要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急性期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 你好,是脑血栓。
问颅脑核磁:双侧基结节区及脑室后角T1较高信号,T2flai...
职称:医师
专长:肾结石,早泄,椎间盘突出
&&已帮助用户:184475
指导意见:你好,核磁共振报告两侧脑室后角旁信号异常在临床上较常见。临床意义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其它实验室检查结果具体分析。
问[颅脑MRI平扫]TWI、T2flair于右侧额叶脑白质见多发小点...
职称:医师
专长: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
&&已帮助用户:19
病情分析: 平时还有没有其他症状,血脂,血糖,检查了吗?血压高不高?有没有冠心病呢?意见建议:血管硬化引发老年性脑萎缩,使用一些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的,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适量运动,最好有家人陪伴。
问经核磁检查双侧侧脑室前角旁见片状异常长T1长T2信号影...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神经内科
&&已帮助用户:7799
病情分析: 你好,这个可能就是一点缺血的病灶,尤其是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患者很容易出现,可以检查血糖血脂血压,看看是不是有异常,要是有异常的话就好好控制,要是都是正常的话可以先观察,暂时不需要治疗意见建议:建议主要是检查基础疾病,看看是不是有,要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话就需要好好的吃药控制
问颅脑磁共振平扫查图像所见:双额顶叶、右颞叶皮层下、...
职称:医师
专长:骨质疏松,老年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骶髂关节炎,脊柱、脊髓损伤,肩关节周围炎,胸椎椎管狭窄症,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已帮助用户:5560
问题分析:这种情况有多久了???????????????????????意见建议:囊肿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手术治疗啊!!!!!!!!!!!!!!!
无需注册&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性别:男女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
*提问字数大于10字以上,描述越清楚医生回答越详细哦
向全国15万专家即时咨询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脑瘫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最大的敌人就是孩子的生长发育
孩子脑瘫多年,上海治疗脑瘫医生点击咨询》》
医学上有很多分类,让上海蓝十字医生帮您一一解析
我父亲44岁,手经常不自觉抖动,是帕金森吗?
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避免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上海蓝十字神经科医生在线为您分析病情……
脑梗塞容易复发,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脑萎缩一直困扰,久治不愈,请咨询上海神经科医生》》
建议不要用药物治疗,可以先就医,上海神经科医生在线》》
可以预防一些合并症的发生,所以越早越好
免费向百万名专家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我做磁共振左侧额叶可见点状长T2信号
18:17&&&&&&浏览7741次
病情描述:我做磁共振,说是左侧额叶点状白质脱髓鞘,这是什么意思?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你好!那么T1信号是长,还是短?具体的病灶的大小范围如何?脱髓鞘病变是一种特异的病变,但并不表现为头痛的,多是以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为主。指导意见因为没有看到的片子,也没有详细的报告内容,因此很难准确的判断你是什么病变。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更多相关问答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多发脑缺血灶._神经内科 &
& 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多发脑缺血灶.问题: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多发脑缺血灶.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65
主要症状:头疼
发病时间:+多年了
化验检查结果:核磁共振:脑缺血.
以前接受过什么治疗:服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刚服用.没感觉> ...回答:把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用活血化瘀和营养脑神经的药物静点,口服脑宁片和维生素B1片,辛伐他訂片,肠溶阿司匹林片,适当的运动,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休息.定期到医院检查 ...本问题共有3个回答   查看完整问题 & &
本问题更新于
11:29谈健康健康问题及评论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参考,本站不能保证这些问题答案的有效性。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的健康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更多搜索结果更多相关问题10两侧半卵圆中心脑白质轻度脱髓鞘改变_脑白-牛宝宝文章网
10两侧半卵圆中心脑白质轻度脱髓鞘改变 脑白
两侧半卵圆中心脑白质轻度脱髓鞘改变有多种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白质,而脑白质病灶又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类。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变性和外伤等疾病的白质病灶,属继发性脑白质病;原发于脑白质的疾病称原发性脑白质病,简称脑白质病(Leukoencephalopathy)。脑白质病按发病时髓鞘是否发育成熟再进一步分为2类:1. 先天性和遗传性脑白质病此类脑白质病通常又称之为脑白质营养不良(Leukodystrophy)或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HereditoryLeukodystrophy),髓磷脂的产生、维持和分解异常是脑白质髓鞘形成障碍的病因。这类疾病通常包括: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类球状细胞型脑白质营养不良、海绵状脑病、亚历山大病、皮质外轴突发育不良等。2.获得性脑白质病获得性脑白质病主要指已经发育成熟的正常髓磷脂被破坏,即:脑白质脱髓鞘(demyelination)疾病。它主要包括:多发硬化、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急性散发性脑脊髓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胼胝体变性、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和同心圆硬化等。二、正常脑白质的结构、发育及影像诊断(一) 脑白质的结构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而神经纤维分有髓和无髓两种。有髓神经纤维的外周有髓样结构包裹,称之为髓鞘。在电子显微镜下,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的扁薄膜包卷轴突而形成。一个少突胶质细胞有多个突起,分别包卷多个轴突,其胞体位于神经纤维之间。一个轴突可被邻近几个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包绕,这些突起相互融合,形成轴突外层“绝缘”的髓鞘。髓鞘伴轴突一起生长,并反复包卷轴突多次,形成多层同心圆的螺旋“板层”样结构,其主要化学成份是类脂质和蛋白质,习惯上称之为髓磷脂。由于类脂质约占髓鞘的80%,呈嫌水性,带离子的水不容易通过,而起“绝缘”作用。当其受损时,较多水进入髓磷脂内,引起脑白质的水含量增加。(二) 脑白质的发育髓鞘形成是脑白质发育的最后阶段。胎儿在宫内第3个月~6个月期间,自脊神经根和脊索、从尾侧向头侧发展开始形成髓鞘。出生时,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髓磷脂位于脑干、桥脑臂、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的放射冠等部位。其成熟过程主要发生于出生后,并持续到20岁以前,脑白质的髓鞘终生都在改建。后天性脑白质疾病的病灶在脑内呈弥散分布,通常病灶较小,不引起脑形态结构的显著改变,但是各种脑白质病的晚期均导致脑萎缩。少数先天性脑白质疾病可引起脑体积增大,多数亦不引起脑的形态改变。(三)影像学表现1.MRI表现MRI是显示脑发育过程中脑内各种解剖结构形态变化的最佳影像学手段,显示脑白质髓鞘发育成熟过程也以MRI为首选。在T1加权像上,无髓鞘的脑白质呈低信号,随髓磷脂出现并成熟,脑白质逐渐变为高信号。相反,在T2加权像上,无髓鞘脑白质呈高信号,随髓磷脂成熟,脑白质信号强度逐渐下降。通常,在出生后头6个月~8个月,监测髓磷脂发育,以T1加权像为佳;而出生6个月后,则以T2加权像更为敏感。脑白质各部位髓鞘形成和成熟并非同步进行,而有先后顺序。足月健康新生儿,在丘脑、小脑臂有髓磷脂沉积;1个月后,内囊后肢也可见到髓磷脂沉积;6个月时,在视放射区、内囊前肢、放射冠及中央前回均显示有髓磷脂沉积;8个月时,额顶叶脑白质出现髓磷脂沉积;1岁时,颞叶亦见髓磷脂沉积。1岁以后,髓鞘形成向周围逐渐扩大,至10岁时髓鞘形成才趋于完全。其发生顺序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从下向上、从后向前、从中心向周边。10岁以后,虽然髓鞘有轻微变化,在MRI图像上脑白质的信号变化已经不明显。2岁以内正常发育的小儿,根据MRI图像上脑灰白质信号强度对比形式,MRI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1)婴儿型(生后8个月内),MRIT2加权像显示脑白质信号强度高于灰质,与正常成人所见相反。(2)等信号型(生后8个月~12个月),T2加权像显示脑白质与脑灰质呈等信号,灰白质的信号强度差异不显著。(3)早成人型(生后12个月~2岁),T2加权像显示脑白质信号强度稍低于脑灰质,至2岁时,脑白质信号强度接近成人呈低信号。2. CT表现新生儿~2岁,CT显示脑白质的密度较高,与灰质的对比度较差,2岁以后,逐渐接近成年人,脑白质小密度减低,与灰质的对比度加大。三、脑白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传统X线诊断X线平片检查能显示海绵状脑病(Canavan’sdisease)所致的进行性头颅增大,对其它类型的脑白质疾病均无阳性发现。脑室及气脑造影可显示脑白质疾病晚期脑萎缩的改变。当多发硬化斑块较大时,脑血管造影可显示有血管移位,但多数脑白质疾病病灶的血管造影像呈阴性改变。总之,传统X线检查对脑白质疾病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2.CT诊断CT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平扫即可较清晰区分大脑半球和小脑半球的白质和灰质,增强CT扫描则可增加脑白质病灶的显示能力。但是CT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较低,显示脑干和小脑不佳。所以,CT不能完全显示某些脑白质病灶、其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均受限。3.MRI诊断MRI是显示脑白质及白质病灶最敏感的方法,以T2加权像更为敏感。除横断位外,还应包括冠状断扫描,有些病理变化仅在冠状断T2加权像上才能充分显示。T2加权像显示的髓磷脂沉积过程与尸检切片髓磷脂染色所见,相关良好。在矢状断像上,MRI可显示脑干脑白质的发育情况。若常规扫描发现脑白质信号异常,可行增强扫描,以确定病灶的严重程度、活动性和进行鉴别诊断。四、脑白质病影像学诊断的各论(一)脱髓鞘性脑白质病尽管脱髓鞘性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大多数作者认为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范畴,也有人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1.多发硬化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脑和脊髓内发生多灶性脱髓鞘斑块为其主要表现。本病的病程较长,多呈迁延性、进行性加重的趋势,部分患者的病程表现为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进行。1)病因与病理本病的病因不甚明了,多系病毒感染、特别是慢病毒(Slowactingvirus)感染,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遗传及环境因素(例如:寒冷、外伤和食物中毒等)亦可能与本病有关。MS的好发年龄为20岁~40岁,多见于(女:男=1.4~1.9:1)。本病的病灶主要位于脑和脊髓的白质内,呈弥散分布。大脑半球大体观可正常,部分人有脑回轻度萎缩及脑沟增宽;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软化坏死灶和边缘清楚的灰色斑块,以侧脑室周围和小脑多见。显微镜检查:早期病灶区髓鞘崩解,局部水肿,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中期随髓鞘崩解产物被吞噬细胞逐渐清除,形成斑点状软化坏死灶,可见格子细胞形成和轴索消失。晚期病灶区有胶质细胞与星形细胞增生,网状与胶原纤维增生,形成边界清楚的灰色斑块,直径一般在0.1cm~4.5cm。病灶可新旧并存。重症、晚期患者可见脑室扩大,脑回变平,脑沟增宽和脊髓变细等脑脊髓萎缩改变。偶尔MS可伴胶质瘤,肿瘤起源于多发硬化的斑块。2)影像学诊断多发硬化影像学检查目为协助临床作出诊断和排除临床表现类似多发硬化的其它疾病。(1)CT诊断急性期或复发加重期,CT平扫显示侧室周围,尤其在前角和后角旁、皮质下显示多发、数mm至4~5cm大小不等的低密度斑,大多数病灶无占位效应,少数低密度灶周围有水肿,可引起轻度的占位表现。增强扫描低密度斑多呈均匀强化、少数环状强化。静止期低密度病灶无占位效应,无强化。少数患者平扫无异常所见,经大剂量滴注对比剂延迟扫描,可见小强化斑。晚期病例,CT显示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楚、不强化,35%~50%的病例伴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回变平等脑萎缩改变。多发硬化可各期病灶并存,CT常同时发现低密度和等密度病灶,增强扫描有或无强化,以及脑萎缩等多种表现。若病灶累及小脑和脑干,因骨质伪影干扰,常难以显示病灶;加之因部分容积效应漏诊小病灶,使CT的诊断敏感性有所降低。(2)MRI诊断MRI能清晰显示MS病灶大小、形态和分布,T1加权像见多发斑点状低信号病灶,通常与侧脑室壁垂直排列,与脑室周围白质内小血管的走行方向一致。陈旧性斑块呈等信号。由于多发硬化是少突神经胶质-血管髓磷脂复合疾病,因此有5%者,皮质和基底节亦受累,半卵圆中心的病灶可有占位效应。脊髓病灶呈长条形,与脊髓长轴走行一致,一般脊髓不增粗。T2加权像病灶呈高信号,边缘清晰。质子密度加权像有利于显示靠近脑室边缘、脑干及小脑MS病灶。Gd-DTPA增强扫描T1加权像急性脱髓鞘病灶强化,陈旧病灶无强化。MRI可判断MS的分期:MRI显示病灶大小不变、病灶缩小或数目减少,则提示为缓解期;若病灶增大或数目增多,则提示病情加重。MRI还可用来随访治疗效果。(3)儿童和青少年型多发硬化的影像学诊断此型罕见,与成人型有所不同:①少年型女性多见(女:男=5:1);②少年型多累及脊髓,小脑和脑干;③少年型病程短,少见脑萎缩与铁的异常沉积。3)影像学鉴别诊断MS主要需要与下列疾病在影像学上进行鉴别:(1)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表现为脑室旁和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密度减低,MRI为异常信号,围绕侧脑室呈大片状,其边缘多模糊不清,可伴有脑深部腔隙软化灶,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无强化。(2)多发脑梗死(3)脑炎可累及脑的任何部位,但以颞叶受累最为常见。CT平扫为片状低密度,MRI为异常信号,多为一侧性,病灶周围有水肿带并有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呈轻度边缘强化、或无明显强化。2.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leukoencephalopathy,PML)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多发脱髓鞘疾病,多见于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淋巴瘤、肾移植后、结核、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巨球蛋白血症等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1)病因与病理已证明乳多空病毒科的JC病毒和SV-40(Simian Virus猴病毒)是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的病原体,临床上病毒携带者是否发病还与机体有免疫异常有关。病理上大脑白质有广泛多发脱髓鞘改变,呈散在不对称性分布,小脑、脑干与脊髓病灶较少见,病灶内有少枝胶质细胞破坏和星形细胞核变性,晚期病灶呈囊性萎缩。超微结构分析,免疫荧光法及原位杂交研究表明,乳多空病毒感染免疫抑制患者脑星形细胞和少突神经胶质细胞为本病的病因。2)影像学诊断CT平扫显示多发病灶远离脑室系统,位于皮层下脑白质,好发于顶枕部,分布不均。早期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随后病灶逐渐融合、扩大。病灶呈低密度,境界不清,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多数病灶不强化,极少数可有强化表现。病程晚期,可出现脑萎缩改变。MRI显示病灶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楚。少数患者有胼胝体水肿和病灶内出血。艾滋病并发本病者,有50%同时累及脑灰质。(四)影像学鉴别诊断本病缺乏特异性,最终依靠脑活检或尸体解剖确诊,影像学应注意与其它脑白质病相鉴别。病灶多发且远离脑室周围,好发于顶枕皮质下白质内,有逐步融合增大趋势是本病较具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有鉴别诊断意义;但是本病很难与其它感染性脱髓鞘疾病相鉴别。3.急性散发性脑脊髓炎急性散发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nminatedencephalomyelitis,ADEM)是一种发生在感染后(例如:麻疹、风疹、天花、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又称感染后脑脊髓炎。偶发于牛痘、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本病可累及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儿童与青年,无明显性别差异。1)病因与病理本病有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病毒感染后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两种发病学说。病理检查示病灶可位于脑白质的任何部位,但主要在大脑和脊髓白质,呈散发性分布。病灶中心是扩张的小静脉,静脉周围脑组织有脱髓鞘改变,小胶质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病灶可融合成大片软化坏死区。2)治疗和预后本病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能有效控制症状,严重患者在急性期死亡,死亡率在10%~30%之间。多数人病后10天开始恢复,其中90%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可自愈。3)影像学诊断早期CT检查可阴性。急性期CT平扫示两侧大脑半球白质、特别是半卵圆中心有弥漫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周围有水肿。继之病灶不断蔓延、融合,可挤压脑室使之变小。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慢性期有弥漫性脑萎缩。MRI病灶呈异常信号,边缘呈波浪状,境界清楚。4)影像学鉴别诊断本病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常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与急性、亚急性感染性脑炎,弥漫性硬化,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等相鉴别。4.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panencephalitis,SSPE)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脑部慢性感染,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1)病因与病理目前公认本病由麻疹病毒引起,其发病机理尚未清楚。病理上,本病广泛累及大脑白质与灰质,也可侵犯脑干、小脑、丘脑及颈髓。大体观脑外表正常,触之较硬,可有弥漫性脑萎缩,以额、颞叶为著,皮质偶有小灶坏死。镜下见神经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有噬神经细胞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严重浸润,胶质细胞增生明显,伴有白质脱髓鞘改变。有时在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的胞核中及胞浆内,可见特征性的嗜酸性包涵体。有三种基本病理类型:(1)以包涵体和炎症改变为主;(2)病灶累及白质,胶质增生和脱髓鞘显著;(3)脑白质及灰质均受累,慢性或病程较长者,以白质脱髓鞘改变为主;亚急性或病程较短者,包涵体显著。患者血清中有高水平抗麻疹病毒抗体,脑脊液免疫电泳示γ球蛋白增高,超过总蛋白量的20%,抗麻疹病毒抗体滴度升高。荧光抗体技术在脑脊液中查出麻疹病毒抗原。2)影像学诊断本病的CT表现与临床病程有关。早期(发病后2个月~6个月)CT可表现正常,或脑组织弥漫肿胀,增强扫描亦未见异常强化。病程中期(6个月~16个月)CT示大脑实质1个叶或多叶大片状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多发小片状强化,无占位征象。病程晚期(17个月以后)可见两侧大脑实质内有低密度区,有累及灰白质的弥漫性脑萎缩。MRI发现病灶比CT敏感,多数患者早期即有阳性改变。表现为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脑白质的多发斑片状病灶,T1加权像呈低或等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少数病例有脑膜或脑实质强化。晚期累及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丘脑、基底节及脑干亦可受累。本病的影像学改变无特异性。5.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10两侧半卵圆中心脑白质轻度脱髓鞘改变_脑白Myelinolysis,CPM)是一种罕见的脱髓鞘疾病,好发于慢性酒精中毒者,病因不明。1)病理病理表现为桥脑基底部中央处对称性脱髓鞘,从中缝处开始,向两侧发展,髓鞘脱失严重,但神经细胞与轴突仍相对完整,无炎性反应。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髓鞘破坏,神经元、轴索和血管相对完好,胶质细胞的胞浆肿胀和核浓缩。病灶可扩散至桥脑被盖,并向上波及中脑,不累及软脑膜下及脑室周围区。除桥脑外,约10%的病例,在基底节、丘脑、皮层下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和小脑亦可见散在的脱髓鞘病灶。本病患者多在发病后数日或数周内死亡。2)影像学诊断CT平扫示桥脑基底部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一般不侵犯中脑和向后侵犯中央纤维束。病灶常累及前额叶,偶可累及外侧基底节、丘脑、大脑皮层下白质;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MRI平扫示急性期患者桥脑上部中央出现三角形、或对称性圆形、卵圆形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病灶,增强扫描有显著异常强化;不累及脑室周围白质区,但大脑皮层下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丘脑、纹状体、中脑和小脑可见散在异常信号病灶。MRI为本病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3)影像学鉴别诊断本病需与发生于脑干的多发性硬化、脑梗死、脑干炎症及脑干肿瘤鉴别。(二)髓鞘发育不良性脑白质病髓鞘形成不良性疾病(DysmyelinatingDisease)分别由染色体遗传缺陷、酶缺乏或先天性代谢障碍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斑块状或弥漫性的髓鞘脱失,又称为脑白质营养不良或白质脑病。1.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是一种伴性隐性遗传性疾病,为过氧化体病(Peroxisomaldisease)的一种。1)病因和病理本病由脂肪代谢紊乱所致,患者体内缺乏乙酰辅酶A合成酶,不能将特长链脂肪酸切断,使之在组织中、尤其在脑和肾上腺皮质沉积,导致脑白质和肾上腺皮质破坏。患者多为3岁~12岁儿童,偶见于成人。脑病理改变:皮质正常或萎缩,有弥漫性脑白质减少引起脑室中至重度扩大;顶、枕及颞后脑白质内有对称性脱髓鞘改变,可累及胼胝体、视神经、视束、穹隆柱、海马连合和部分皮层下的弓形纤维。后累及额叶,病灶多两侧不对称。显微镜下观察:脱髓鞘病灶内可见许多气球样巨噬细胞形成,经SudanⅣ染色呈桔红色。血管周围有炎性改变,并可见钙质沉积。电镜下显示巨噬细胞、胶质细胞内有特异性的层状胞浆含体。患者还有肾上腺萎缩及发育不全,电镜下肾上腺皮质细胞见胞浆含体,其形态特征与脑巨噬细胞相同。肾上腺及脑的活组织检有确诊价值。本病无特异治疗手段,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患者的预后不佳,常于发病后1~5年内死亡。2)影像学诊断CT平扫示两侧侧脑室三角区周围脑白质内有大片对称性低密度,似“蝶翼”样,胼胝体压部密度降低呈横行带状低密度影,将两侧大脑半球的“蝶翼”样结构连接起来。病灶内可见多个点状钙化灶,多位于三角区周围。增强扫描有花边样强化,它将低密度区分隔成中央和周缘区,中央区密度略低于周缘区。随病程发展,可有脑萎缩,以白质为主。MRI显示病灶呈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常经胼胝体压部连接两侧三角区病灶,呈现“蝶翼”样形状,病灶的轮廓比CT更清晰。增强扫描的强化表现与CT相似。3)影像学鉴别诊断本病晚期大脑白质普遍出现异常改变、无强化时,仅凭影像学表现很难与其它脱髓鞘疾病鉴别。2.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etachromaticLeukodystrophy,MLD)亦称硫脂沉积症,为先天性硫脂代谢性疾病。1)病因和病理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常于婴儿期、青春期及成年早期起病,患者缺乏芳香硫酸脂酶A,不能将硫酸脂分解成脑脂和无机硫,而沉积于少枝胶质细胞膜上,引起髓鞘形成障碍和广泛脱失。病理示大脑和小脑白质区广泛对称性严重脱髓鞘,基底节区、脑干及脊髓也有弥漫性脱髓鞘,轴突数量明显减少,少突胶质细胞显著减少乃至消失,而纤维型胶质细胞增生。应用甲苯胺蓝染色后,病灶区有红紫色异染颗粒为本病的特征,并由此得名。这些异染颗粒主要沉积在白质和吞噬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内,亦见于周围神经、肾、肝、胆囊、睾丸、垂体、脾及骨髓中。脑、肝、肾及周围神经组织活检见异染颗粒,尿斑点试验证实有过量硫脂,尿硫脂苷酶A及静脉血白细胞内此酶的活力降低可作出诊断。本病无特异疗法。2)影像学诊断小儿型两侧大脑半球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密度弥漫减低,形态不规则,无占位效应,无强化,可有脑萎缩改变。成人型上述改变较轻,个别人无异常改变。MRIT1加权像病灶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改变,可累及内囊后肢和其它白质通路、小脑和脑干,伴弥漫性脑萎缩。3)影像学鉴别诊断本病的CT表现缺乏特异性,MRI示本病不累及皮层下弓形纤维,有助于与其它遗传性脑白质发育不良疾病鉴别。3.类球状细胞型脑白质营养不良类球状细胞型脑白质营养不良(Globoid cellleukodystrophy,GCL)又称Krabbe’氏病或半乳糖脑苷脂沉积症(Galactosylceramide
lipidosi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病因和病理本病由半乳糖脑苷脂β-半乳糖苷酶缺乏引起神经脂质代谢障碍所致。该酶含半乳糖脑苷脂和神经鞘氨醇半乳糖苷两种基质,本病导致此两种基质异常沉积,使髓鞘的髓磷脂大量丧失、或完全不能髓鞘化。本病的病理特征为巨大球形细胞,含多个核,PAS染色阳性,可为脂质染料染色,呈丛集状散布于脑白质,内部充满半乳糖脑苷脂,引起脱髓鞘、神经胶质增生及轴突消失。病变首先累及脑室周围白质及半卵圆中心,丘脑和尾状核体部,继之累及桥脑、小脑齿状核等,大脑皮层的灰质受累较轻。晚期可见明显的髓鞘脱失、轴突退变、胶原化、纤维化与脑萎缩。
患者脑、肝、脾、肾活检发现半乳糖脑苷脂β-半乳糖苷酶缺乏可确诊本病。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患者常于发病后1年内死亡。2)影像学诊断CT平扫,早期可见两侧丘脑、尾状核和放射冠呈对称性高密度改变,继之脑白质内出现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无占位效应。晚期呈弥漫性脑萎缩改变。MRI扫描病灶呈T1加权像低信号和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主要位于脑白质,特别是在半卵圆中心和放射冠。晚期有明显脑萎缩。4.海绵状脑病海绵状脑病(Spongydegeneration)又称脑白质海绵样变性或Canavan氏病,是婴儿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病因和病理本病患者缺乏天门冬氨酸酰基酶,导致血、尿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堆积。常见于3个月~9个月的婴儿,男孩、尤其犹太人多见。病脑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脑白质呈明胶状,广泛空泡化,类似海绵状结构。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质深层与白质浅层(包括弓状纤维),亦可累及基底节、脑干、小脑和脊髓。病灶区髓磷脂明显缺失伴髓鞘脱失,但轴突和神经细胞相对完整。从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羊膜细胞和绒毛膜绒毛中监测天门冬氨酸活性,使该病在生前即可作出诊断。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多数患儿在2岁内死亡。2)影像学诊断CT平扫显示婴儿头颅增大,颅缝分离。两侧大脑半球半卵园中心呈对称性大片低密度改变,从白质中央区到皮髓交界区,广泛对称分布,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MRI显示脑白质受累较CT更清晰,病灶可累及皮质及弓状纤维,冠状断像可显示Wallerian变性。3)影像学鉴别诊断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对称性病灶伴颅脑增大,颅缝分离是较具特征性的CT征象,MRI显示病灶累及皮质和弓状纤维亦有助于本病与其他脑白质病的鉴别。5.亚力山大病亚力山大病(Alexanderdisease)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婴儿脑白质营养不良。1)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本病病因不明,多见于出生后1年内的婴儿。病理上常见脑体积增大、脑室扩张。显微镜下见整个神经系统髓鞘形成不良,仅见极少的髓鞘脂染色,伴有大量弥漫的罗森塔(Rosenthal)纤维,为本病特异的组织学表现。该纤维主要沉积在神经纤维网、血管周围、软脑膜和室管膜下区域,半卵园中心严重脱髓鞘可形成空腔,并累及弓形纤维。本病无特效治疗,患儿常于几个月至几年内死亡。2)影像学诊断本病最初CT平扫示脑白质密度增高,随后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广泛低密度,以额叶首先受累、并且病灶明显,常伴两侧侧脑室扩大,增强扫描病灶强化。还可见巨脑畸形,主要表现为额部增大。MRI除显示额叶增大、脑室扩大外,脑内异常信号首先主要见于额叶脑白质,向后发展累及内囊、外囊和顶叶。晚期额叶可出现明显囊性变和胼胝体萎缩。增强扫描可有强化,边缘变得更清楚。(三)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terioscleroticencephalopathy,SAE)又称Binswanger氏病,是一种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以进行性痴呆为临床特征的脑血管病。本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起病隐匿,呈进行性记忆障碍,智力减退,言语不清,反复发生神经系统局灶体征。1.病因和病理动脉硬化引起大脑半球深部脑白质长穿支动脉透明变性、管壁中层增厚,弹力组织变性以及血管周围间隙的扩大,造成半卵园中心及脑室旁白质局限性或弥漫性脱髓鞘和坏死,伴胶质细胞增生,散在分布的泡沫状巨嗜细胞和腔隙脑梗死。2. 影像学诊断CT显示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园中心有对称性较低密度,伴基底节、内囊、丘脑和半卵园中心的腔隙梗死。增强扫描无强化。可见脑白质萎缩所致的脑室扩大,室管膜面参差不齐。MRI显示侧脑室前角、后角及体部周围呈对称性月晕状T1加权像低、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其余表现与CT相同。3.影像学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多发硬化相鉴别。(参考文献略)脑遗传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李坤成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室旁脱髓鞘改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