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腭窝神经鞘病节射频消融术

蝶腭神经节解剖
蝶腭神经节解剖
蝶腭神经节(又称翼腭神经节、Meckel’s 神经节、鼻神经节)是位于翼腭窝内的副交感神经节。主要由岩大神经(面神经的一支)组成,轴突支配泪腺和鼻粘膜,鼻粘膜的血供部分受蝶腭神经节控制。它是头颈部四大副交感神经节之一,其他三个分别为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和睫状神经节。蝶腭神经节是最大的副交感神经节,与上颌神经之间有纤维连接,位于翼腭窝内,靠近腭大孔,翼腭窝为一高2mm,宽1mm大的三角形或心形的红灰色凹陷。蝶腭神经节支配泪腺、副鼻窦、鼻腔粘膜和咽部的腺体,以及硬腭部分的粘膜腺体,与前方的鼻腭神经相互交联。主要有三大根,感觉根、副交感和交感神经根。1感觉根来自上颌神经的蝶腭支,大部分纤维穿过神经节组成腭神经,少量纤维进入神经节组成感觉根。2副交感根来自岩大神经(面神经一部分),分支与三叉神经深方分支共同到达鼻腔、软腭、扁桃体、悬雍垂、上颚、上唇、咽部上方的粘膜,还发出节后神经纤维到达泪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的分支),支配泪腺。鼻粘膜腺体由岩大神经控制分泌功能,腭粘膜腺体的分泌受鼻腭神经、岩大神经和岩小神经的控制,咽部粘膜腺体受咽神经控制,这些都是上颌神经的分支。3交感根来自颈上神经节的交感传出纤维。经过颈动脉丛、岩深神经,岩深神经和岩大神经共同组成翼管神经,在进入神经节之前通过翼管。本文来源于:宣武医院疼痛科 北京疼痛联盟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脑外科专家顾建文详解翼腭窝的结构
脑外科专家顾建文详解翼腭窝的结构
作者简介:顾建文,著名脑外科专家,博士导师,解放军第306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全军神经外科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理事。翼腭窝位于颞下窝前内侧,上颌骨(或者说是上颌窦后壁)与翼突之间,为一狭窄的骨性间隙,前界为上颌骨,后界为翼突及蝶骨大翼之前界,顶为蝶骨体下面,内侧壁为腭骨的垂直部。此窝上部较宽,下部渐窄,窝内容物有颌内动脉,上颌神经及蝶腭神经节。翼腭窝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内上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管、腭大孔通口腔。翼腭窝pterygopalat ine fossa是经上颌入路至颅底中央区的必经之处, 了解该区各结构的解剖形态及毗邻关系, 对于指导上颌及颅底手术的实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翼腭窝的构成及其结构翼腭窝是一狭窄裂隙, 由蝶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板、上颌窦后壁围成。翼腭窝向上经眶下裂与眼眶相通, 向后外经圆孔通颅中窝, 向内经蝶腭孔与鼻腔相通, 向外经翼腭裂与颞下窝相通, 向下经翼腭管、腭大孔、腭小孔与口腔相通, 向下后经蝶腭管与咽部相通, 向后经翼管与破裂孔相通。翼腭窝的内容物分为血管层、神经层和其间的脂肪组织筋膜垫; 神经层位于后内方, 而血管层位于前外侧, 其重要结构有上颌神经、翼管神经、蝶腭神经节以及上颌动脉。圆孔、蝶腭孔及翼管外孔是翼腭窝的重要解剖标志, 尖牙窝至圆孔外口、尖牙窝至翼管外口、尖牙窝至蝶腭孔、圆孔外口至翼管外口、圆孔至中线、蝶腭孔上缘至翼管外口的距离分别为( 5. 698)、( 5. 574 )、( 5. 358)、( 0. 872)、( 2. 124)、( 0. 374) cm。上颌神经及其分支的走行上颌神经离开圆孔进入翼腭窝的上部, 贴上颌窦后外侧向上外侧经眶下裂入眶; 翼腭神经节位于上颌神经下方3 ~ 5mm和上颌窦后外壁后方3~ 4 mm 处, 神经节通常以2~ 3个细支于上颌神经。上牙槽后神经起于上颌神经, 贴上颌窦外侧壁向外向下行走, 至上颌结节处分数支分布于骨膜后入骨。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上颌动脉于下颌颈处发自颈外动脉, 经下颌颈与蝶下颌韧带之间进入颞下窝, 向前内经翼外肌两头之间进入翼腭窝。上牙槽后动脉在翼上颌裂处起于上颌动脉, 沿上颌骨体的后面下降。眶下动脉在翼腭窝内起于上颌动脉, 经眶下裂伴眶下神经入眶。上颌动脉向内侧走行分为两个终末支, 即腭降动脉和蝶腭动脉。在翼腭窝内侧, 相当于蝶腭孔处可以找出蝶腭动脉与蝶腭神经, 在其后外侧可发现穿行翼管开并向外走行的翼管神经和翼管动脉。上颌动脉的直径为( 0. 232) cm、长度为( 0. 964) cm, 上牙槽后动脉直径为( 0. 156) cm、长度为( 0. 926 ) cm, 眶下动脉直径为( 0. 230) cm、长度为( 1. 276) cm, 腭降动脉直径为( 0. 166 ) cm、长度为( 1. 013 )cm, 蝶腭动脉直径为( 0. 184 ) cm、长度为( 1. 372) cm。翼腭窝向前上经眶下裂与眼眶相通, 向后外经圆孔通颅中窝, 向内经蝶腭孔与鼻腔相通, 向外经翼腭裂与颞下窝相通, 向下经翼腭管、腭大孔、腭小孔与口腔相通, 向下后经蝶腭管与咽部相通, 向后经翼管与破裂孔相通。翼腭窝的内容物分为血管层、神经层和其间的脂肪组织筋膜垫。神经层位于后内方, 而血管层位于前外侧, 其重要结构有上颌神经、翼管神经、蝶腭神经节以及上颌动脉。圆孔、蝶腭孔及翼管外孔是翼腭窝的重要解剖标志, 窝内有上颌神经、翼管神经、蝶腭神经节以及上颌动脉等重要结构通过。上颌神经离开圆孔进人翼腭窝的上部, 斜向前外侧, 贴上颌窦后外侧向上外侧经眶下裂入眶, 翼领神经节位于上颌神经下方3~ 5mm和上颌窦后外壁后方3~ 4 mm 处, 神经节通常以2~ 3个细支连于上颌神经, 神经节的形态多数为椭圆形和不规则形。上牙槽后神经距圆孔( 9. 1) mm处起于上颌神经, 贴上颌窦外侧壁向外向下行走, 至上颌结节处分数支分布于骨膜后入骨。上颌动脉于下颌颈处与颞浅动脉呈直角发自颈外动脉, 经下颌颈与蝶下颌韧带之间进入颞下窝。向前内经翼外肌两头之间进入翼腭窝, 位于上颌神经下外方。上牙槽后动脉在翼上颌裂处起于上颌动脉, 沿上颌骨体的后面下降, 常伴神经的外方或后外方; 眶下动脉在翼腭窝内起于上颌动脉, 经眶下裂伴眶下神经入眶。上颌动脉向内侧走行分为两个终末支(腭降动脉和蝶腭动脉) , 与文献报道相符。手术时可在上颌窦顶后壁沿眶下神经进入翼腭窝, 沿上颌神经至圆孔, 或去除翼腭窝后壁骨膜, 在翼管开口外侧可见一纵行骨嵴, 在骨嵴外上方稍高于翼管开口即可见到圆孔以及出圆孔的上颌神经。圆孔是翼腭窝内重要的解剖标志。圆孔上偏内侧是眶上裂, 前外侧是眶下裂, 圆孔为海绵窦前界标志。圆孔距前尖牙窝的距离为( 5. 698) cm, 至正中距离为( 2. 124) cm。可以圆孔和翼管为安全标志, 建立手术的安全界限, 手术在圆孔的前内方、眶下裂的下方进行, 不会损伤视神经及误入眶内、颅内等。术中将上颌动脉向下移位, 在翼腭窝内侧, 相当于蝶腭孔处分离, 可以满意地找出蝶腭动脉与蝶腭神经以及穿行翼管开口向后走行的翼管神经, 亦可在中鼻甲后端寻找蝶腭动脉。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在针刺翼腭神经节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湖北医药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在针刺翼腭神经节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摘要】:本文对18具成人尸体的翼腭神经节及50个成人颅管的翼腭窝进行了应用解剖测量,并探讨了针刺神经节时的进针部位及进针方向。结果为:翼腭神经节居翼腭窝内,66.7%的神经节下缘可突出翼上颌裂缘1—2mm,翼腭神经节内侧缘至翼上颌裂缘内侧端的距离为5.54±3.15mm,其外侧缘到翼上颌裂缘外侧端的距离为5.04±2.3572%的翼腭神经节居蝶腭孔外上方,与蝶腭孔部份重叠;居蝶腭孔上方者占16.6%;与蝶腭孔不重叠;11%在蝶腭孔外侧,与蝶腭孔完全重叠。翼上颌裂长19.8±3.0mm,宽5.7±1.49mm,翼腭窝深10.75±2.1mm。进针部位可选在紧贴颧弓下缘距颧骨颧点7.55±2.86cm处,穿刺针斜向内上与矢状面成51.3±5.28°角,与颧弓上缘平面成25.32±5.79°角,最大进针深度为49.64mm。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翼鳄窝是一个形态不规则的骨性间隙。它通过一些孔管与口腔、鼻腔及颅腔相通,是重要的神经、血管通行及分支的部位。上领神经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胯窝,在上领神经的下方为翼聘神经节。临床上常穿刺到翼胯窝进行上领神经及翼胯神经节的阻滞麻醉,近年又出现了针刺翼腮神经节治疗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志红,郭晓东,韩群颖,王鹤鸣;[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秦泗佳;张奎启;张元鑫;王福;;[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王书良,米瑞发,李香瑞;[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1年04期
郑保平;张国芬;王炎;;[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吴玉林,孔祥玉,孙义清;[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王鹤鸣,童鑫康,韩群颖;[J];解剖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纪振华;邓彬华;彭浒;彭渝;刘环海;万安云;刘海斌;万锋;朱秋蓓;刘新;周先伟;廖建春;;[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年06期
苏殿三,顾振,韩群颖,王鹤鸣;[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马瑞,肖明,顾振,周建平,王鹤鸣;[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马瑞,周建平,肖明,顾振,韩群颖,王鹤鸣;[J];解剖学杂志;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克勤;樊碧发;;[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图文详解|最大副交感神经节—蝶腭神经节
图文详解|最大副交感神经节—蝶腭神经节
蝶腭神经节是位于翼腭窝内的副交感神经节,是最大的副交感神经节,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来源:北京疼痛联盟  蝶腭神经节(又称翼腭神经节、Meckel’s 神经节、鼻神经节)是位于翼腭窝内的副交感神经节。主要由岩大神经(面神经的一支)组成,轴突支配泪腺和鼻粘膜,鼻粘膜的血供部分受蝶腭神经节控制。它是头颈部四大副交感神经节之一,其他三个分别为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和睫状神经节。  蝶腭神经节是最大的副交感神经节,与上颌神经之间有纤维连接,位于翼腭窝内,靠近腭大孔,翼腭窝为一高2 mm,宽1 mm大的三角形或心形的红灰色凹陷。蝶腭神经节支配泪腺、副鼻窦、鼻腔粘膜和咽部的腺体,以及硬腭部分的粘膜腺体,与前方的鼻腭神经相互交联。  主要有三大根,感觉根、副交感和交感神经根。  感觉根--来自上颌神经的蝶腭支,大部分纤维穿过神经节组成腭神经,少量纤维进入神经节组成感觉根。  副交感根--来自岩大神经(面神经一部分),分支与三叉神经深方分支共同到达鼻腔、软腭、扁桃体、悬雍垂、上颚、上唇、咽部上方的粘膜,还发出节后神经纤维到达泪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的分支),支配泪腺。鼻粘膜腺体由岩大神经控制分泌功能,腭粘膜腺体的分泌受鼻腭神经、岩大神经和岩小神经的控制,咽部粘膜腺体受咽神经控制,这些都是上颌神经的分支。  交感根--来自颈上神经节的交感传出纤维。经过颈动脉丛、岩深神经,岩深神经和岩大神经共同组成翼管神经,在进入神经节之前通过翼管。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上颌神经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上颌神经:maxillarynerve:经圆孔出颅至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区,经眶下沟、管,出眶下孔称眶下神经。
上颌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的皮肤、上颌牙齿以及鼻腔和的粘膜。
上颌神经主要分支有:
(一)上牙槽神经superioralveolar nerve
该神经分为前、中、后三支。上牙槽后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主干发出,在体后方入骨质;上牙槽中支和前支分别在眶下沟和眶下管内由眶下神经发出。上述神经分布于上颌牙齿及牙龈。
(二)蝶腭神经
为两根短小的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由节发出的分支布于鼻腔和腭部粘膜。
(三)眶下神经infraorbitalnerve
为上颌神经本干的延续,眶下裂入眶,行经眶下沟、眶下管,再经眶下孔出眶,分布于眼睑鼻外侧部,和颊部皮肤,在沿途发出上槽中支和前支。
(四)颧神经
较细小,在翼腭窝发出,经眶下裂入眶,在眶内分为两小支,分布于颧颞部,颧神经发出小支加入神经,主管泪腺的感觉和分泌(泪腺分泌为岩大神经在翼腭神经节换神经元后,其节后随颧神经分布至泪腺)。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翼腭窝肿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