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沟地区有没有东北野生人参价格

骑行在珠峰后花园——吉隆沟(不断更新添加图片)
《美丽的吉隆沟》—— 作词:任庆士&&作曲:饶荣发&&演唱:泽旺多吉
动人的故事千年时光,藏王迎娶尊贵美丽的新娘,雪山捧哈达跳起锅庄舞,绿壁衔玉带百鸟齐欢唱。哎吉隆沟美丽的地方,哎吉隆沟神奇的地方,人间天堂人间天堂。
这是天造地设胜境,这是令人神往的地方,格桑花笑迎远方的朋友,青稞酒给你人生芳香。哎吉隆沟美丽的地方,哎吉隆沟神奇的地方,人间天堂人间天堂。哎吉隆沟!
非常感谢任老师饶老师和多吉三位的作品所提供的旅游信息。慕一首歌去追一方风景似乎不可思议,但我去了,还是骑车。在“美丽的吉隆沟”映入眼中景色身临其境的感受与歌中唱的一样一样,我不禁惊叹作者的高水平,朴实无华又优美绝伦的写实之作!!更乐乐悠悠是我们骑行进入,由泽旺多吉的天籁美歌伴随,景在歌中,人在景中,如聆听着天上的声音!
一&&美丽吉隆沟、珠峰后花园拥有世界级的自然风光,素有“人间天堂”、“珠穆朗玛后花园”的美誉,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风俗民情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这就是美丽的吉隆沟。吉隆是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边境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珠穆朗玛峰的西南部,南与尼泊尔接壤,边境线长162公里。吉隆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绚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结构,吉隆拥有一山呈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景观。8027米的西夏帮玛峰、高原璞玉佩枯措、风雪马拉山、贡塘山、千年古道、莲花生大师藏经处,在吐蕃时期曾是大唐通往天竺的主要驿道和佛教传入西藏的主要通道,当年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至尊公主就是吉隆进入,尼送亲队伍送到吉隆沟才返回等等。而今,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就确定在吉隆沟内,吉隆沟海拔2800米,距吉隆县城75公里。吉隆沟流域属于山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两侧冰峰高耸,雪山连绵,危崖峭立,山谷中郁葱满坡,飞瀑跌宕、云雾缭绕、是吉隆风光中精品中的极品,这里风光秀美,景色宜人,保持了最原始的自然地貌和生物群落,从寒带到亚热带的气候环境集中立体分布,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是旅游观光、野外探险、摄影采风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难得资源。现在,西藏和国家已高度重视吉隆开发,一个新兴的南亚通商口岸将在中尼边境上的吉隆沟崛起,千年历史赋予吉隆深厚的文化底蕴,时代发展将为吉隆插上腾飞的翅膀。亲临吉隆是这次骑行川藏的特别收获,以吉隆为本次骑行的重头压轴戏。从珠峰下来骑五天到吉隆沟,以骑行方式漫游深藏在雪域高原腹地的珠穆朗玛后花园,虽抱定悠哉游哉,但其众多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神奇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悠久的历史令人无限感慨,独特的边境风情令人顾盼流连。走进吉隆沟内,就走进了雪域花园。一周的时间实在太短,而我深刻感受到那种远离喧嚣的宁静和圣洁,尽情享受到的那种视觉的冲击已深深地震撼心灵!若多留一段遇时运吉祥,兴许还能触摸到传说中的天堂。。。。。。
二 会唱《美丽的吉隆沟》是进入吉隆的一张名片(通行证):在吉隆县城,很多人会唱《美丽的吉隆沟》,七点下班时县府的高音喇叭高声播放泽旺多吉《美丽的吉隆沟》两次,那天籁之音在群山环抱雪山辉映下的吉隆上空久久回荡。。。。。第一次进县城找住宿在邮电招待所骑伴上去颇费周折,我不甘,用《美丽的吉隆沟》歌声去交流,一下就沟通了,接待人员给我们安排了合适的住宿。骑进吉隆沟(镇)那天,骑友先到找好住宿来路口等我,说到镇上一路问过去找了好几家这家最便宜。宾馆老板很给力,家庭经营,其家人质朴热情好客,新造的楼房环境优雅,新开的客房干净舒适宽敞,大大的窗外是田园山野雪山,坐在床上就能欣赏雪山美景。几天住下来已恋恋不舍,吉隆沟风景一流棒,吉隆沟的人特别美!为方便骑友驴友和旅游的朋友,特记下了地址电话。吉隆镇峡谷路“梅朵荡间旅馆”老板桑珠:在旅馆老板家,也因为《美丽的吉隆沟、佩枯错》与一位下去检查工作的县委干部一见如故,了解到《美丽的吉隆沟》《美丽的佩枯错》更多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我的骑行从成都拉萨珠峰到吉隆沟终于圆满结束连人带车搭乘这位干部的专车回到县城。美丽的吉隆沟,今生与你不解之缘,我一定会再来!
下面网址是泽旺多吉演唱的几个版本《美丽的吉隆沟》
很美,仙境的感觉。&
<p id="rate_15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威望 + 10 点
经验 + 10 点
" class="mtn mbn">
美丽的雪域高原。
没了吗,期待哦。。。
RE: 骑行在珠峰后花园——吉隆沟
顺骑自缘 发表于
美丽的雪域高原。
是啊!吉隆真是西藏美景中的美景,精品中的极品.愿你也能骑行—次哟,呵呵.
(153.08 KB, 下载次数: 22)
20:15 上传
在进入吉隆沟约30公里的路上,路两旁像天然的花园
站长推荐 /2
兑换活动第十二期来袭,话不多收,老司机们快上车!
二手车的需求一直都很强烈,但不同的骑友对二手车有不同的看法。你会考虑购买二手车吗?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吉隆沟的新生活》中文版-凤凰视频-凤凰视频-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吉隆沟的新生活》中文版
[责任编辑:侯福昌&PV051]
电视不播的
真相在这找西藏吉隆沟:喜马拉雅山腹地的天堂谷(3)_新浪旅游_新浪网
西藏吉隆沟:喜马拉雅山腹地的天堂谷(3)
  乃村,天堂的色彩以及其他
  在喜马拉雅多年的行走,我进入过许多仿如天堂的梦幻之地,但都没有一个地方能如乃村这般与天堂无限接近。“乃”在藏语中有“座位”之意,意即“神灵开光过的圣地”,在藏语里,这不是一般村庄可以随便叫的名字。乃村从地势上看很像是一个如意宝座,相传阿底峡受邀入藏时,先从印度来到尼泊尔,再从热索入境来到吉隆,在乃村住过一年,并开光加持了此地。故事是这样讲述的:当时阿底峡从山上往下面看,一眼看到乃村根本不是人间,就是天堂。这虽只是传说,却也不无说明乃村的风光绝非寻常。
  乃村位于吉隆镇正北方高耸的山顶上。这里是人们看雪山、观晨云、赏落日,领略吉隆民俗风情的最佳选择。从姆拉山脚下的大草坝开始,去乃村的“之”字形公路,经过连续性的11道拐弯,便直通向云雾掩映的山顶。这条公路于2008年建成,在这之前,村民们上下山要走大山两侧蜿蜒在沟谷、丛林里的小路,运送货物要靠人背牛驮,有几户村民买了农用拖拉机也要先拆成零件运上山再组装。沿这些小路上下山,是徒步乃村的佳线路,上山须费时两三小时,下山轻松,一小时足够。曾有介绍说村中现还有年轻人挂绳索于南部悬崖,借以抄近路上下山,惊险刺激,我们没有能够找到,也不曾尝试。
  沿盘山公路一路来到山顶,视觉豁然开朗,一块方圆十多平方公里的大平地展现在眼前,颇为原生态的两处村落,分列东西两侧,一律有着蓝绿或红白色的彩钢屋顶,醒目而自然有序地延展在这平地之上,和远方的雪山及森林十分融洽。这两个村落分别是东乃村和西乃村,也称为上乃村和下乃村,合为乃村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68户人家,近400位村民。
  在乃村两处村庄的周围,是绿茵茵的种植了青稞和小麦的田地,简易的公路从两个村落之间的农田里蜿蜒穿过。田地外围的草场上,五颜六色的野花轮番绽放,野蜂彩蝶飞舞流连。平坝西南的草地上,常有村中的儿童在此嬉戏玩耍。这是一片绿意的田园世界,世外桃源之地。村落和田地中,牧场分布其中,牛羊闲散地点缀着天地白云间的画面。你在这里欣赏周边的田园风光之余,纯朴好客的村民们,还会盛情邀约你去他们家中做客,他们会将酥油茶、烙饼、自制的雪(酸奶)和羌(青稞酒)等食品饮品无私奉上,甚至让你感觉到接应不遐,还不肯收取分文。
  扎村,田园交响诗及魅力拉朵山
  从乃村往东南方向看,矗立于尼泊尔乃村和安纳普尔纳雪山之间的一道绵延平台状小山脉,也被冰雪覆盖,俊秀婀娜。这便是拉朵山,藏语“拉朵”有“融合”之意。拉朵山脚台地上的村庄,便是扎村。扎村和乃村都坐落在大山顶上,只是隔着一条宽阔的深谷。从乃村遥望扎村,一栋栋民居就像一个个火柴盒,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对面平坦的山梁上。从扎村眺望乃村,感觉和在乃村眺望扎村时颇多相似,两村都古朴自然,仿如浪漫仙境。
古老的遗址
  如果从乃村徒步去扎村,可经山中的小路穿行。若驱车前往,则须下到即将回到吉隆镇的山下,翻过姆拉山口,沿沟谷里的简易公路北行,沿途花草满谷、灌木丛丛、清溪潺潺。深藏在沟内的朗久村,过去是一个行政乡,现改为行政村。村东侧山脚下的湿地,生长着一片吉隆最古老的大沙棘林,据说有近千年的树龄。当地人称沙棘酸柳,秋季时圆形的小浆果会挂满树稍,味道酸甜,是珍贵的药用植物和保健食品。
  沿沟谷东北方山坡上的盘山路盘旋向上,相对高度大约上升六、七百米,就来到了扎村。扎村在藏语里有“水草丰盛的地方”之意,全村有90多户村民,近500人口,比乃村还多,是吉隆沟里人口最多的村庄。扎村历史上曾是吉隆沟内的行政中心,地方行政官员被派驻此地,至今在扎村西面的小山顶上,还有几处遗址废墟,这些便是当时残存下来的建筑。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西藏日喀则地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北靠那曲、东邻拉萨与山南,外与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接壤,国境线长1753公里。全地区国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您还可以看看
摩洛哥,三毛和荷西成婚的地方,《北非谍影》故事发生...
作为西非富拉尼人的一个分支,尼日尔博罗罗人至今仍过着...
曾经梦绕“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惬意...
海浪声声,椰林婆娑,阳光洒在绵延不尽的海滩上...
热门新闻排行榜
旅游频道业务合作:010-8
客户服务热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公司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说说你的问题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走近西藏吉隆达曼人&|&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纳森&&
达曼人在打铁。 资料图片
达曼自然村新貌。资料图片
  在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从其祖上定居于吉隆沟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2003年以前,他们是没有国籍的漂泊人群,在当地多无房屋、耕地和牛羊等,主要依靠祖传的打铁技术和为当地人打工来谋生,当地人称其为“索瓦”。日,这批人正式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为了中国公民,族别为藏族,当地政府和百姓普遍改称其为“达曼人”或“达芒人”。现有51户、共175名达曼人居住在达曼自然村。笔者通过在吉隆镇、冲堆行政村(包括冲堆和达曼两个自然村)进行调查,特别是对达曼自然村进行了挨家挨户的调研,试图从历史、文化、经济、及其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等方面对达曼人进行研究。
达曼人的历史
  关于吉隆“达曼人”的说法很多。据相关资料记载,达曼人这一称谓来源与骑兵有关系。“达”的藏语意译为“马”,“曼”的藏语意译为“军”或“多”,“达”和“曼”合并起来为“骑兵”,“达曼人”的藏语意为“古代骑兵的后裔”。
  一种说法认为,1791年7月,尼泊尔部落之一廓尔喀以西藏地方毁约为由,发动了第二次入侵西藏吉隆、绒辖、聂拉木等边境地区的战争。为了抗击外敌,清朝政府派遣福康安大将军率领由满、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数十个民族组成的大军,千里迢迢进藏讨伐廓尔喀军。清军收复吉隆、聂拉木、绒辖等边境失地后,长驱直入吉隆与尼泊尔交界的热索,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胜利。整个战斗中,除了死伤的大量清军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将士失足跌入幽深的谷底,或失踪在浩瀚的密林中,其中有数百余骑兵。由于当时的通信和交通不便,他们便一直滞留在边境,再也没有回到故土。这些残存的将士在人烟稀少的崇山峻林间被困长达一年多,仅依靠野果、飞禽、小野畜、山泉等生存。其中被饿死、冻死的达90%以上,之后幸存下来的也仅有100余人。
  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将士与尼泊尔边境上的人共同居住繁衍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边境小镇——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而达曼人就是他们的后裔。2003年以前,他们无国籍,更没有土地、牧场,寄住在当地藏族居民的牛棚马圈里,主要以打铁为生,其余时间以打工乞讨为生,帮助当地藏族居民耕地、收庄稼、放牧、打杂、做背夫、做木活等,其饮食由主人家提供,但不能进出当地藏族居民的房子,更不能和主人家同桌饮食,地位极其低下。
  但当地的藏族人和在当地做生意的尼泊尔人则认为,这些长相具有南亚人种特征的人,不是“真正的”“达曼人”或“达芒人”,他们就是“索瓦”或“嘎米”,意为打铁的人。尼泊尔人和尼泊尔的藏族人也称这部分人为“嘎米”。
  西藏民主改革前,在整个藏族聚居区,铁匠的地位极其低下。不论在我国藏族聚居区还是尼泊尔,当地人都歧视达曼人,一般不与其通婚。从2003年开始,我国政府承认这部分人的国籍后,不再称呼其有歧视含义的“嘎米”或“索瓦”,而改称之为“达曼人”。
  因长期生活在藏族人周围,达曼人的生活习俗深受藏族影响。他们在服装和语言上与藏族通常难以分辨,唯一的区别在长相上。达曼人眼睛呈蓝色且大而深,鼻子高挺,尽管高原生活环境使其肤色呈深棕色,但还是掩饰不住白种人的长相特点。
  西藏民主改革前,达曼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做背夫、打杂,也有的靠打铁、做木活等为生。民主改革后,国家给他们供应粮食,发给平价商品粮供应证,使他们基本能够维持生活。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停止供应粮食,达曼人的生活也陷入了极不稳定的状态,人均年收入仅有百元左右,生活极为贫困。2000年前,35户达曼人中,19户为借居、16户有私有房屋。在16户有房户中,其最大房子建筑面积不到40平方米,最小的仅为十几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仅2.84平方米。2003年前,达曼人分散居住在萨勒、扎村和吉甫村,共35户、154人。吉隆镇合并扎乡、勒乡后,有30户达曼人移居吉隆镇,另有5户依然散居于萨勒、扎村和吉甫村。
  日,对于达曼人来说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特殊日子。这一天,他们正式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至此,达曼人结束了饱尝辛酸、居无定所的历史,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开始了新的生活。
  近年来,在吉隆县实施的兴边富民行动中,达曼人的住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2004年5月,吉隆县将第一批兴边富民行动资金投入到达曼新村的建设中,共建房3幢、49套,总面积为3846平方米。2005年7月,这批达曼人集中迁入新居,组成达曼自然村,隶属冲堆行政村,每家还分到了土地和犏牛。通过土地生产、饲养牛羊、打铁、挖药材等,达曼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随后,当地政府还投入18万元为每家每户购置了卡垫、藏式木柜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投入17万元为村民安上了自来水。在后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广电总局实施的“电视进万家”工程中,49户达曼人率先获得了赠送的电视机。
  此外,国家还给予达曼人和当地其他民族一样的补助,如每个村干部每年补助3500元;每户男性隔年当选一次护林员,每年为其发放5000元补助;边疆补助每人每年1000元;低保每人每年1452元;还有草原生态补助、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等。
  日,当地发生地震。日又受到风灾的影响,达曼自然村的大部分房子损坏或坍塌。吉隆县在2004年兴建的达曼村原址上,再次为达曼人建立新居。笔者调研时,达曼人全村都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帐篷里,其新房屋已完成一半工程。
达曼人的民族关系和社会认同
  国际上的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界为衡量两个民族之间关系的好坏程度设计了一些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已经为多数学者所认同。如,两个民族之间掌握对方语言文字的情况、了解对方风俗的情况、对对方的信任程度、与对方交友情况以及通婚比例等。笔者调查达曼人的民族关系和社会认同,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
  (一)达曼人对异民族整合程度
  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桥梁,通过了解对方语言文字的情况能看出民族关系的动向。为了了解达曼人对与其有交往的其他藏族、汉族和尼泊尔人的整合程度,笔者从达曼人是否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是否参加异民族的社会活动、与异民族交友情况及往来的频率、对当地民族看法的排序、与异民族通婚意愿的排序等方面,来衡量达曼人对当地异民族的看法和他们之间的整合程度。
  达曼人长期与其他藏族共同居住在吉隆镇,故对藏语非常了解,藏语是其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语。据调查,达曼人目前能够用汉语交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4%。这得益于广播电视的普及,达曼村在2004年搬入新居后,政府为他们提供电视等媒介,使得他们能够通过电视学习汉语,了解国家的发展和文化。加上当前在当地修建的工程也比较多,建筑工人又多为汉族,本村姑娘有许多已经嫁给汉族,因此汉语在群众中发展较快。另外,全村中有部分老人能说一点尼泊尔语。
  达曼人在加入我国国籍前,不能接受教育,因此,不会写汉字的人占总人数的90.7%,不会写藏文的占总人数的81.4%。目前,达曼人的适龄青少年享受到国家的教育政策及补助,开始会读、写藏、汉、英等文字了,已有达曼人学生在内地就读大专院校。
  关于达曼人是否愿意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愿意学藏文的占67.4%,比例比愿意学汉文的55.8%高,这符合藏语在藏族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导性,但随着祖国内地的发展以及当地的建设、人口流动、广播电视的宣传等,当地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在提高,汉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
  在对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情况方面,由于长期与藏族人混居,95%的达曼人了解藏族风俗习惯。42%的达曼人由于与汉族交流,部分人与汉族通婚,在内地居住多年,故对汉族有了解。由于当前达曼人加入我国国籍等因素,加上很少与尼泊尔人联系,93%的达曼人表示不了解尼泊尔风俗习惯。但据了解,在2003年加入我国国籍前,达曼人要过与尼泊尔文化习俗相同的节日,所以在这一项调研中,笔者认为达曼人有集体选择性“失忆”的嫌疑。
  在参与异民族的节庆、婚姻、丧葬等习俗方面,从不参加汉族习俗的达曼人占60%。笔者调研发现,外地汉族农民工娶当地达曼人,多不举行婚礼。在传统社会中,达曼人的地位极其低下,是很难参与藏族的习俗文化的。但在目前,达曼人在宗教、节庆等方面,几乎与当地藏族无异。由于尼泊尔人属于外国人,与其来往受限制,只有2.3%的受访者称参加过尼泊尔人的“达晒节”等。
  在与异民族交友、交往方面,只有40%的达曼人有汉族朋友,但有79%的人和汉族交流。由于达曼村只是吉隆镇的一个自然村,98%的达曼人与当地的主体民族藏族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和交往。当前,当地很少有尼泊尔来的达曼人,98%的达曼人特别是年轻人没有尼泊尔朋友。在交友意愿上,72%的达曼人最相信达曼人,首选藏族做朋友的占18%,首选汉族的占9%。
  对待与异民族通婚的态度上,91%的达曼人认可和汉族通婚。当前达曼人和汉族通婚的情况多是姑娘嫁给前来打工的汉族。在他们看来,嫁给汉族有以下优点:第一,在2003年以前,嫁给汉族可以得到国籍,享受中国公民待遇;第二,汉族小伙不酗酒,不打老婆,勤俭持家;第三,嫁给汉族后就有可能进入内地打工或生活,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另外,有33%的达曼人认为可以和尼泊尔人通婚。
  (二)达曼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100%的达曼人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并以此为自豪,这证明他们的国家认同是很高的。达曼人被国家识别为藏族,但在藏族人中,他们又是达曼人,仍然与藏族有所区别,笔者在调研中发现,77%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是达曼人,民族认同程度是高的。
  86%的受访者以自己是达曼人而感到自豪,12%的受访者以自己是藏族而感到自豪。以达曼人的身份自豪的人告诉笔者:“现在国家给我们建房子、发补助,比当地其他藏族人都好,故非常自豪。”
  达曼人对个人、家庭、民族、国家在心目中的排序情况是:86%的达曼人把国家排在第一位,只有12%的人把家庭排在第一位,2%的人把个人排在第一位,没有人把民族排在第一位,看来其没有“民族主义”;44%的达曼人把家庭放在第二位,42%的达曼人把民族放在第三位,77%的达曼人把个人放在第四位。可以看出,达曼人心中对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的排列顺序是:国家—家庭—民族—个人。这说明达曼人对国家认同的程度高,家庭排在民族之前,其社会整合度较大。
  (三)达曼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信任程度
  要考察达曼人、藏族和汉族之间是否相互信任,我们首先要看他们是否对对方存有偏见。因为民族偏见是影响民族沟通和理解的最大障碍,如果难以沟通和理解,就谈不上相互信任。
  在受访的达曼人中,认为汉族都很聪明的有35%,大部分聪明的有33%,这两项共占68%。据笔者的访谈,多数人认为汉族地区比较发达,故汉族比达曼人和藏族人要聪明,认为达曼人比当地的藏族贫困,文盲多,故藏族比达曼人要聪明。
  82%的达曼人认为汉族“都很讲卫生”或“大部分讲卫生”,74%的达曼人认为藏族“都很讲卫生”或“大部分讲卫生”,51%的达曼人认为达曼人“都很讲卫生”或“大部分讲卫生”。在达曼人看来,讲卫生程度的高低顺序为汉族、藏族、达曼人。
  在对自身与藏族、汉族的关系程度认同上,58%的达曼人认为其和汉族关系很好,38%的达曼人认为其和汉族关系一般;47%的达曼人认为其和藏族关系很好,53%的达曼人认为和藏族关系一般。
  (四)达曼人对生活和治安的满意度
  对生活和治安的满意度,代表当地人对当前生活中的社会、国家、民族关系等的认可程度。
  笔者考察了达曼人对改革开放以来,汉族、藏族、达曼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快慢程度的认识。在发展“很快”这一选项,选择汉族的达曼人占26%,选择藏族的占14%,选择达曼人的占21%。在当地达曼人看来,汉族在全国发展最快,达曼人发展比藏族快。
  在问到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时,42%的达曼人认为“很满意”,同样有42%的达曼人认为“满意”,11%的人选择“基本满意”,只有5%的人不太满意目前的生活。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达曼人是满意目前的生活的。
  对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程度上,54%的达曼人选择“很满意”,42%的达曼人选择“满意”,选择“基本满意”和“不太满意”的达曼人都占2%。这说明,有96%的达曼人对所在地区的治安状况感到满意。笔者深入调研得知,选择“不太满意”的2%的达曼人认为,这几年,达曼人中部分人由于酗酒发生争执或打架,对当地治安造成了影响。
  如果让达曼人重新选择居住地,89%的达曼人仍然选择他们当前居住的吉隆镇,只有7%的达曼人更愿意选择去拉萨定居,这部分人中的多数人主要是为了宗教的需要。另外,只有6%的人愿意选择到内地居住,这部分人主要是年轻人。
  对“少数分裂分子在藏族聚居区制造的动乱对大多数人都是有危害的,这种说法您同意吗?”这一问题的回答,100%的达曼人都同意这种说法,他们都希望国家统一、稳定和团结。
达曼人的现状
  达曼人使用的语言是藏语,多数人能流利地说汉语,部分老人能说尼泊尔语。当前,由于内地各省来此地务工的汉族较多,达曼人与外地务工汉族通婚的现象比较普遍。
  达曼人信仰佛教,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其风俗与当地藏族略有不同。2003年以前,他们每年要过藏历八月八日的达晒节,亲戚齐聚,举办一些传统宗教祭神活动。
  打铁是达曼人的老本行,达曼人的打铁手艺远近闻名,几乎在每一户吉隆镇居民家中都可以看到达曼铁匠打造的生活用具,如锅碗瓢盆、斧头、弯刀等,以及当地妇女衣服上的铜质佩饰。据当地人介绍,达曼人这门祖传的手艺不仅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远近村民对他们的尊重。
  达曼人的铁匠铺就在达曼村的后面,其实就是一个面积约10多平方米的小木棚,有几根比拳头略粗一点的木头搭成架子,上盖一些木板,木板上压上石头便组成了铁匠铺,虽然极其简陋,但却是达曼村最热闹的地方。这里从早到晚人来人往,随时有附近的村民拿着烂铜废铁过来找他们打造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在此时,达曼人的价值会得到极大的体现,村民们不但要自带打铁的原料,还要带上青稞酒和各种食品饮料。谁需要打什么用具,首先就要让铁匠们吃饱喝足,烟和酒要保证供应。用具打好之后,还要付给铁匠们相应的报酬。
  在达曼人的手中,只需几块石头和简陋的工具,就能生产出精美的工具——打制一把镰刀需要4个小时,可卖130元;打制一把斧头需1天时间,可卖500元;打制一副火炉盖子需1天时间,可卖80元;打制一把菜刀需两个小时,可卖25元;打制一个犁头需半个小时,可卖50元;打制一把锄头需两个小时,可卖50元等。由于手艺水平不同,铁匠的收入也不同,有一年仅收入1000元左右的,也有年收入上万元的。
  教育方面,达曼人中年龄在25岁以上的人一般都是文盲,包括村长在内的绝大多数达曼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好在如今达曼村的适龄儿童全部都能到学校接受教育,并且享受与藏族学生同等的待遇。到2012年,吉隆镇小学共有学生336名,其中达曼人有13名。目前达曼人中已经有在东北等地读书的大专生,这些都是达曼人的人才,更是达曼人未来建设和发展的希望。
  吉隆镇被识别为藏族的这部分“达曼人”,虽然在其名称上有一定的争议,但不能否认这部分“达曼人”在我国社会中的社会身份、地位、生活等的改善,至少改变了他们长达百年的户籍模糊和无国籍的状态,成为我国正式公民并被称为藏族,这一切都有利于当地民族的团结和地方的稳定。
  达曼人当前的生产、生活都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越。在对达曼人民族关系及社会认同方面的调研中,通过达曼人对异民族整合程度、达曼人的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达曼人对其他民族之间的信任程度或偏见、达曼人对生活和治安的满意程度四个方面的统计可以看出:达曼人对藏族、汉族的整合程度高;达曼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率高;除了传统的藏族和达曼人之间的地位差异观念残余外,当前达曼人对藏族、汉族的偏见是低的;达曼人对当前的生活和治安情况相当满意。这些结论都体现在,这部分达曼人认同中华民族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常愿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愿意和藏族、汉族通婚,与汉族通婚率高,反对西藏分裂等,这些都为国家边疆稳定和谐、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针对以上调研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吉隆镇这部分人群被称为“达曼人”,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歧视称呼,提高了其社会地位,这符合我国的民族平等政策,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又和尼泊尔的“达曼人”产生称呼上的重叠。随着社会的发展,边境口岸的开放,尼泊尔的达曼人与吉隆沟的达曼人相碰撞,二者难免产生认识上的矛盾,怎样合理地解决这样的矛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建议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调研讨论,对其名称做一个科学合理的确定,要反对歧视性的传统称呼,又避免草率的命名。
  第二,藏族人和达曼人传统的社会认识和地位差异,导致达曼人与藏族之间的关系不平衡。建议在当地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建设,普及教育,普及民族政策,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促进达曼人和藏族之间传统的社会等级地位认识的淡化乃至消除。
  第三,在达曼人的村落里,大量的汉族农民工由于贫困,在家乡无力娶妻,来此娶妻,多为老夫少妻,且多不办理结婚证,婚后一旦发生纠纷,多对女方不利。同时,年轻姑娘嫁给汉族,使得达曼人单身男性增多,而当地藏族与之通婚的壁垒还未完全打破,而达曼人之间又几乎都是亲戚,所以达曼人的通婚出现问题。怎样让达曼人女性外嫁的同时,能使得达曼人适龄男性能娶到其他民族的妻子,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关系到当地的稳定与和谐,更关系到达曼人自身的繁衍。因此,笔者建议,可通过拓宽达曼人到内地学习、务工的途径,增加其流动频率与范围,以此促进达曼人与其他民族、其他地区人群的交流交往交融。
  (编辑:李莉)[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
电子邮箱: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生人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