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晋江 寻找身边好医生的医生黄铁锋

乡医师的微博汇编(0/1007)
我们要从这里做起
| 转发| 收藏| 评论 |
16:19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医生的精神是爱心责任心,进取心。
| 转发| 收藏| 评论 |
21:14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医院减少医疗纠纷, 我们要从这里做起
| 转发| 收藏| 评论 |
21:11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哈佛精神。如果有天堂,图书室就是天堂,
| 转发| 收藏| 评论(1) |
16:33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医生的医疗执业精神是爱心,责任心,进取心
| 转发| 收藏| 评论 |
16:27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请大家支持我们医生工作
| 转发| 收藏| 评论 |
18:35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医生太辛苦了。
| 转发| 收藏| 评论 |
16:02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向湘雅医院湘雅医院感染科医生 -------------------------------------------------------------------------------- 湘雅医院感染科医生到手术室亲自进手术室给病人预防用药在贵版帖贴.目的是向他们学习.卫生部最近下文规定围手术用药.故推荐湘雅医院做法.他们在健康报写文介绍了 来源:健康报
| 转发| 收藏| 评论 |
14:42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对死亡病人讨论的一点意见。就是不要把死因和诊断混在一起。死因是病理生理,如呼衰。心衰,休克,败血症是诊断是病名。我看过一次病历讨论《52期》。把败血症说成死因。这不对的。,死亡讨论教科书有严格规定的,请注意。举例; 1例说死亡原因:考虑为脓毒血症,或者是败血症合并心力衰竭 2,死
| 转发| 收藏| 评论 |
22:29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儿科病历的通病.儿科病历的通病 我看了12年病历,感到他们很辛苦.对病历书写有.不当 1腹.泻病人没有大便化验.误诊就多. 2用抗菌素过多,.发生二重感感染..费用高.. 3病儿窒息要注意. 4病室家属多.院内感染可发生. 5有的化验可不要人人都做.如新生儿血..k,na,cl.ca. ..6转诊多了一点.
| 转发| 收藏| 评论 |
17:26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问题: 汗毛稀少的不用剃毛,提倡电剃刀剃毛,不主张刀刮毛,不正确剃毛 可使细菌易进入人体内。 五、临床医生要熟悉掌握各种抗菌药物酶抗茵谱、药物体内代谢动力 学适应症、毒副作用、荆量、给药途径、用药对间或天数。不同人群用药 大有不短时间预防用药的优点:减少
| 转发| 收藏| 评论 |
16:24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预防用药的时间: 应在术前20-30分钟开始经静脉给药,保证在发生污染前血清各组织 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杀菌浓度;过早给药属无的放失;用药时间是关键,超 过药物选择;赶在污染发生之前,要“严阵以待”;在手术室给药,不在病 房给药;结肠手术应在手术前一天给新‘霉素或红霉素一天,不宜用
| 转发| 收藏| 评论 |
16:22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问题。 神经外科:头孢坐啉或头孢拉定或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哌酮; 腹部各种疝:头孢坐啉或头孢拉定; 各种植入术:头孢坐啉或头孢拉定; 胃及十二指肠:头孢呋辛或头孢美唑; 胆道手术: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哌酮; 阑尾炎手术:头孢呋辛或头孢
| 转发| 收藏| 评论 |
16:20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我看病过程中最自豪的病人 我看病过程中最自豪的病人我看病过程中最自豪的病人.是1964年12月我诊治成功湖南省第一例肺吸虫病人. 1965年第2期中级医刊"肺吸虫病三例"中的第一例是我的病人..这也是我看病过程中最自豪的病人.那时湖南省没有报道有肺吸虫病.这是湖南省第一例此病人.又正式发表在中级医刊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9:20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 : 老主任,近好!谭老师好。 首先请原谅,由于近段时间教学、医疗任务繁重,加上学校期中督查,至今天才给您回信。 您我在一起工作,虽只有短暂的两、三年,但您“认真”的精神、“耿直”的性格一直影响着我。您对病人“认真”,您每次在进行上级医师查房时,总是要重新、认真的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9:18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良心,救死扶伤是医生的精神支柱 良心,救死扶伤是当代社会和媒体谈论的热点名字。我做为71岁的医生。对此有深切体会。 良心,救死扶伤,是医生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电视,电影中有过很多的典范人物,如白求恩,吴阶平,钟南山医生等。各医院,乡镇卫生所,村医务室也有不少好医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8:59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我写错了吗? 要加强心血管介入治疗准入管理 我是一名多年资老质控医师,我工作的医院是所二甲医院。我们医院这两年一直半公开开展心血管疗年,卫生厅一位领导到我院指导工作时,参观了心血管介入治疗室。过后,心血管介参观了心血管介入治疗室。过后,心血管介入治疗就公开了。心血管介入治疗风险很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8:56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另外,医生关于病历书写细节,如病历修改、签名、时间等都发表了看法,由于版面有限,本文不再一一赘述。另外,知情同意问题也是医生关注的焦点,这方面的讨论需要法律专家、伦理学专家一起参与才更有意义,我们将会继续关注。    感谢下面这些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质控科 张鸣皋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8:54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我写‘要加强心血管介入治疗准入管理“发表的体会 日健康报《读者来信》拦刊登我的稿件《要加强心血管介入治疗准入管理》。前几天就有同事告诉我医院心血管介入治疗停止了。远在2007年7月卫生部就下文3甲医院才能做。湖南省卫生厅又下文要执行卫生部的这个文件。实际上全国很多医院在做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8:48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湖南安化县医院 健全药物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湖南省安 化县人民医院从去年11月起建立了关 于收集和组织学习药物说明书的制度。 全院各临床科室通过组织医生学习药品 使用说明书,使医生更加关注药物抗菌 谱、药代动力学和药品不良反应等。 近日,医院在对处方进行回顾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8:45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世间最佳病例 &1965年第二期中级医刊登的肺吸虫病三例的第一例病例就是此病人.2007年健康报也2次发表此病例.很多网络也转载此文,是不是世间最佳病例呢?请大家评论. 此病人入院后4小时就在痰中发现肺吸虫卵.确实诊月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8:41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我学电脑3年的体会 日,健康报发表了我的稿件‘来涵照登“使我感到遗憾。自己没有赶上信息化时代。因我的稿件是笔写的,发信后10天见报。如果电子邮件几分钟就到了编辑部于是2006年2月我买了电脑,。通过电脑我在健康报 我深深体会到。我通过电闹网络认识了世界,世界认识了我。。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8:33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我身边的医生黄铁锋 黄铁锋医生在我身边工作3年多,我们科室医生护士和病人多 喜欢他。1,他服务态度很好。多方面为病人服务,如煎中药,送 开水。2,合理开药和开检查单,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8:23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首次病志是病历中最先完成的医疗文书,是首诊医生对病人负责的凭证。最近读了北京协和医院刘鑫、刘爱民主编的《病历规范化书写与举证》中刊登的首次病志示例后,觉得很经典,有推广意义。现推荐给同行。   患者主要症状除排柏油样黑便外,还有呕血,所以可以肯定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应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8:20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看《医者仁心》有感 作者:193965张鸣皋[给193965张鸣皋发信息]发表: 13:02:21等级:4状态:正常发表阅读:161 编辑按:一篇电视剧的感言,流露出作者对医护工作的热爱与关注,执著之情令人钦佩,问好!     我在电视上看到《医者仁心》的预告,在中国电视报上看到《医者仁心》的剧情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8:17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编著者简历 张鸣皋,男,日出生,籍贯湖南省安化县,汉族,大学本科《湖南医学院56级》1962年9月分配在新化县人民医院内科当医生,1969年12月到1984年在区医院当医生,1984年到安化县人民医院任感染科副主任、主任。内科付主任医师(1984年任传染科主任。1995年任质控科主任),现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8:13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关于链霉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问题   我是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质控科副科长,我已经70岁了,曾是传染科主任,现在负责医院内科的病案.最近我看了4份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案,其转归是未愈.…… 作者单位:张鸣皋       赵亚飞       龚育凡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8:10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综合素质考验决策能力( 20:28:36)转载标签: 杂谈 一位患肺结核的女孩,因误诊误治导致二重感染和心力衰竭。但由于实施了正确决策和治疗使她重新焕发了青春。 病人19岁,突然咳嗽、咯痰、呼吸困难,被多位医诊断为肺部感染,使用了十多种抗菌药,病情反而逐日加重,出现食欲很差
| 转发| 收藏| 评论 |
07:58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乡医要会治钩体病( 12:03:32)转载标签: 杂谈 乡医要会治钩体病 湖南安化县人民医院 张鸣皋 ---------------------------------------------------------------------------------------------------------------------------------------------- 更改字体:大 中
一键分享:做人要做好人做官要做好官 - 辽阳新闻网
当前位置: >
做人要做好人做官要做好官
点击次数: 2000   来源:
  一周前,我从领导那领受了一个特殊的采访任务:采访我市要树立的一个典型人物--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何经涛。同时我的一个同事将他的事迹材料转给了我。我认真的阅读了这份材料,我被材料中何经涛的事迹所感动。材料里是这样介绍何经涛的:  何经涛同志1995年参加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现任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14年来,他坚持刻苦学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功底扎实。他文明执法、公正办案,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力争做到让双方当事人服判息诉,主动履行义务,他所办理的案件,从未出现错案及上访。  近5年来,何经涛主审各类民事案件503件,参加合议庭及担任审判长办案1156件,调解撤诉率达75%,化解了大量民间纠纷。  材料中数字让我惊讶,材料中典型人物的事迹更让我感动。在这个商品社会里,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躺在病床上调解纷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动力,让他能如此拼命呢?  6月23日上午,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和我的同事及我市其它新闻媒体一起到市中心医院采访正在住院治疗的何经涛同志。走进病房,看见躺在病床上的何经涛脸上带着病容,面色有些憔悴,但精神依然饱满,很有信心的样子。他胳膊上挂着点滴,胸口上摆着一本有关法律方面的专业书,看到我们来了,微笑着向我们打招呼。旁边有人扶他坐了起来,后背垫上枕头,很配合媒体的采访。我注意到他病床前的病卡上面年龄栏里赫然写着36岁,而病房中其他的病友均在70岁左右。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到文圣区政府听取了何经涛事迹报告会,何经涛妻子、同事及领导的演讲,让我对何经涛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理解。  妻子眼中的何经涛——善良厚道,值得信赖  在演讲开头,何经涛的妻子黄铁锋说,我来之前何经涛一再叮嘱我,你见到领导和同志们后,少讲我过去应该做的工作,少讲我身体怎么不好。要多感谢领导和同志们,祝大家家庭幸福。  祝大家家庭幸福,这就是何经涛最朴实的愿望。  何经涛是个苦孩子,18岁的时候,父母就相继辞世了。家境贫寒的他从小就自强自立,不怕困难,特别能吃苦。2001年,经人介绍,何经涛认识了长相白净柔弱的沈阳姑娘黄铁锋。在相处过程中,他朴实无华、心地善良和为人厚道的优秀品质深深打动了黄铁锋的芳心。何经涛家贫如洗,有的好心人对黄铁峰好言相劝,黄铁锋却像她的名字一样,铁下心要和何经涛在一起。她说,和何经涛在一起很有安全感,心里踏实,很快乐。2002年7月,他们二人喜结连理。  2006年,黄铁锋在怀孕6个月的时候突感身体不适,到医院经医生检查后,属胎膜早破,可能导致流产,需要住院进行保胎治疗。此前,黄铁锋曾做过一次流产,这次怀上宝宝,何经涛已经34岁了,而黄铁锋本人也已经31岁,属高龄产妇了。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再想要孩子,会很困难了。为此,法院领导特意批准何经涛在医院全天候护理妻子,而何经涛却把妻子交给了亲属照顾,自己则回到了工作岗位上。黄铁锋不理解,当晚上何经涛去探望时,黄铁锋对他说:“你就在我身边多陪一会儿呗!”何经涛说:“不行啊,单位那么多工作等我处理呢。”  他就是这样,把自己的事看得很小,把集体的事看得很大。同事有事,他上去顶替;案情分析把握不准,他主动帮研究。他还多次到区属各社区讲解法律知识。  作为民事庭的法官,接触社会各界,想办事行个方便、捞点好处,是十分方便的。可何经涛认为,利用职权谋利,执法就会跑偏,国家和人民就会受害。因此,他对自己警钟常鸣,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黄铁锋在辽阳工商银行新运分理处工作,每年都有吸纳储蓄的指标任务,求何经涛通过关系帮她拉一拉储蓄。以何经涛的能力,一年拉个几百万元的储蓄一点不成问题,可他硬是一笔没办。  何经涛家境不富裕,夫妻二人为买楼四处举债,家里摆设很简单,除了一台老旧的电脑,就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了。可就是在这种窘境下,他却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当事人。妻子黄铁锋不理解地问他,咱家也不富裕,自己过日子都是省吃俭用,你还给别人钱,你图个啥呀。何经涛说:“咱俩毕竟都有固定收入的,和他们相比,咱还行!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我高兴,我愿意!”  自从何经涛成为民事一庭的副庭长,便没有了节假日,休息日。每天,他都是疲惫不堪了才上床睡觉。看到丈夫成了工作狂,黄铁锋又骄傲又心疼,骄傲的是自己没有看走眼,何经涛真是一个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好党员、好法官。心疼的是,这样累下去,不知道何经涛是否承受得了。黄铁锋对丈夫抱怨:“那么大的法院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别人也没这么忙啊?”何经涛摇摇头告诉妻子:“你不了解情况,如今法院的同志都忙,我特殊一些,因为我们民一厅棘手的案件多,领导相信我,我是一名党员,又是一个年轻的法官,我不干谁干?多干多学,积累经验,有什么不好?老百姓的事放在那,我不处理完,我能睡得着觉吗?”  何经涛的儿子在文圣区幼儿园上学,平时接送孩子的活儿全是黄铁锋承担。何经涛说,自己去幼儿园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凡他接送儿子的时候,儿子总会异常兴奋。看着儿子红扑扑的小脸蛋儿和雀跃的小身子,看着儿子满脸羡慕地跟他说有一个小朋友的爸爸总是带着孩子到青年湖公园去划船,看着儿子满眼期待地看着自己,何经涛轻轻地抚摸儿子的小脑瓜,心里充满了对儿子的愧疚。他何曾不想每天接送儿子,和儿子玩猫捉老鼠游戏,一家三口一起乐融融地过悠闲的周日,晚上让儿子在他讲的故事中安然入睡。可是,他太忙了,白天在院里调查处理案件,下班后回到家还要写材料、订案卷、查资料,都忙完的时候就已经是深夜了。  2007年年末,何经涛体检时被查出有肾功能衰竭的征兆,可他居然连黄铁锋都没告诉,仍然忘我地工作。直到拖成尿毒症晚期,才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住院接受治疗。  如果说,当初黄铁锋对何经涛不顾一切,拼命工作的行为还有些抱怨的话,那么,当何经涛住进医院后,看到领导和同志的关心,各大媒体的报道,何经涛办理过的案件的当事人纷纷打来电话、到医院家中看望,有的案件都处理好几年了,当事人还没有忘记何经涛,有的拿钱,有的拿物,甚至有的还要捐肾,黄铁锋被这一颗颗火热的心感动了,她说,我真正感受何经涛不愧为人民的好法官,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为儿子有这样的好父亲、自己有这样的好丈夫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同事眼中的何经涛——办案能手,良师益友  按同事王莉演讲中的话说,何经涛是全院公认的业务能手。她说,我是2007年才到文圣区法院的。初到院里,就听同事们说,我们单位有一个办案能手叫何经涛,业务能力超强,年办案超百件。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什么特别的办案法宝呢?王莉对何经涛充满了好奇。其实,不仅王莉好奇,我也好奇,我翻阅了文圣区给我提供的所有资料,发现,何经涛是一个特别好学的人。  早在1990年,他还是庆阳化工厂一名普通职工的时候,就参加了全国法律专业自学考试,并于1993年毕业。1995年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实行干警公开招聘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从此跨入了人民法院的工作行列。  加入法官队伍后,何经涛认识到,法是公正的代表,而法官是法的执行者。一名新时代的法官,既要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识,又要有驾驭复杂案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司法能力。要完成这个神圣使命,就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本领。为此何经涛非常注重向书本学习,十几年来,他一直坚持自费订阅10多种杂志。平时,他一有时间就到市图书馆去钻书堆。由于是图书馆的常客,被工作人员戏称为图书馆的“义务管理员”。在向书本学习的过程中,他特别细心,凡是对工作有益的事都记下来,他写的读书心得有上百万字,剪贴报刊上的典型案例10多本。同时,他自觉向实践学习,一有疑难案例,就向院里和市中院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狄仁杰、宋慈、包丞、于成龙的电视剧,他看了一遍又一遍。  由于刻苦钻研,何经涛成为了院里公认的办案能手。1998年10月成为基层法院为数不多的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的法官。1999年8月,他拿到了吉林大学成人教育法学专业毕业证书。  有一次,同事王莉带去一本《民事法庭实用手册》,被他看见了,他马上把书捧到手里认真地翻阅起来,边看边夸,好书,真是好书。问清了买书的详细地址后不久,何经涛兴致勃勃地告诉王莉,书买到了。何经涛不仅自己爱书,还经常把看过的好书推荐给同事,带动同事看书学习。  除了爱学习,何经涛给同事王莉的印象还特别可亲,是个乐于助人的良师益友。她说,何经涛像老大哥一样关心着我们这些年轻的新兵,在法院碰到难事就想找他,找他就能解决问题。  因为王莉是2007年3月考入文圣区法院的一名新兵。过去所学的知识都是纸上谈兵,在步入实践战场的时候,王莉觉得一片茫然,20多个案子摆在眼前,不知从何入手,这时,何经涛面带笑容地安慰她道:“别上火,我帮你。”  开始时,有很多案子送达不出去,不能及时审判结案,王莉心急如火。何经涛就热心地帮她找原因,想方设法把案子送达到当事人手中。  何经涛经常会在自己手中案子特别多的情况下抽出时间帮助新兵。  王莉接手的一起医疗损害赔偿案中,生病小孩在一家诊所输液致死。痛失爱子的父母将诊所告上法庭,由一审上诉至二审,二审又发回重审。后来,当事人又撤诉到外地状告药厂,结果因证据不足而败诉。身心俱疲的当事人转回来后又重新起诉诊所。经过一番折腾,当事双方的矛盾越积越深。当案子到王莉手上时,庭审时双方各不相让,气氛一度紧张。王莉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达成和解。当时,何经涛也在庭。休庭时,王莉出去调初审的案卷,不到20分钟,回来时,事件已经出现转机,双方达成了初步和解协议。后来,经过几番调解,被告痛快地拿出了赔偿金,受害方家属也得到了安慰。  事后,王莉向何经涛请教究竟用了什么方法,魔术般地解决了难题,何经涛笑笑说,就是多为双方考虑呗。何经涛告诉王莉,遇到某些当事人不知如何应对,情绪不稳时,他们可以激动甚至怒吼,但是,作为法官必须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和风细雨可以抚平怒火悲伤,牢固的法律根底可以化解矛盾纠纷。  在何经涛的带动下,不仅何经涛取得了一个个荣誉,他所在的文圣区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工作岗位上的何经涛——清正廉洁,好人好官  何经涛的出色,不仅表现在他超强的业务素质上,还体现在他过硬的政治素养上。从参加法院工作那天起就立志成为一名以“党的事业至上,人民的利益至上,宪法和法律至上”的好法官。面对外界诱惑,他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人民的法官,是一个守护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十几年来,他矢志不渝,恪尽职守,在金钱、人情、关系面前,牢记“法律至上”的理念。何经涛常说,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忌讳“摊官司”。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走进法院。在老百姓眼里,到法院就能找到天理和公平,得到关爱和保护。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在办理案件中出现的小小失误对法官来讲或许不算什么,可是却会直接影响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甚至是一生的命运。何经涛认为,法包含着公平、正义,法官是法的实践者,就要成为公平、正义的化身。  2001年冬季的一个夜里,11点多钟,何经涛接到线人举报,发现一个欠某家企业10万元的社会闲散人员正躲在佟二堡的一个仓库中。他二话没说,叫上另一名干警立刻前往佟二堡。到达目的地后,任凭何经涛和同事怎样敲门,对方就是不给开门,而且还叫嚣道:“我是XX的哥们,你们要是敢进来,那就是送死!”何经涛不为所惧,耐心地向对方讲法律规定,说不露面就是妨碍执行公务,罪加一等。双方对峙了将近两个小时,何经涛和同事就在寒冷的冬夜中冻了两个来小时。最终,摄于法律的威严和何经涛的坚持,对方终于软了下来,凌晨3点,当事人被带回了文圣区法院。何经涛和同事连夜突击,终于使得当事人答应于第二天上午10点前全部付清欠款。  何经涛恪守认理不认亲的工作原则,秉公办案。2002年夏季的一天,浙江省渭善石棉制品厂的负责人陈渭善来到文圣区法院,反映有一个辽阳籍债务人欠他3.6万元的货款,经法院判决后却逃之夭夭,已经消失了一年半左右。何经涛了解情况之后,根据债务人的体貌特征布控下6、7个眼线,广为搜寻。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终于有线人报告说那名在逃债务人正在一家酒店喝酒,何经涛立即同两名干警赶了过去。债务人非常不理解,很有情绪地对何经涛说:“咱人不亲土亲,他一个南方人的事儿,你们也这么当回事儿地管,就不怕我报复你们?”何经涛面不改色、毅然决然地回答他:“这种赖账行为就是违法,不管你是哪的,也不管他是哪的,只要是违法的人、违法的事儿,我们就管!你若是报复那就更是违法!”就这样,这名债务人不得不偿还欠款给陈渭善,陈渭善在收到还款后,给文圣区法院打来感谢电话,连夸辽阳法官公平正义。  2004年,何经涛审理了一起标的额较大的合伙经营纠纷案。原告王某和被告李某为了赢得官司,纷纷通过关系联系到他,给他送钱送物,暗示他在处理案件时给予适当倾斜。何经涛认为应该凭事实讲证据地处理案件,因此他在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双方当事人之后,经过对事件的全面审查核实、缜密的分析和推理,查清了王某和李某二人在合伙经营期间的几百笔债权债务,并在判决书中分了15段论证,最后判决解除合伙的款项分毫不差。最终,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彻底息诉。  何经涛认为法院民事庭的工作不仅要靠事实和法条,更要注重和谐,这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进步。近5年来,他主审的各类民事案件503件,没有一年改判的。他审理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75%,化解了大量民间纠纷。  有一年春节前,有三名从河南省来辽阳打工的农民工来到文圣区法院,状告地处辽阳的辽宁某建筑集团公司。原来,到了年底,他们想回乡过年,便想把自己打工近半年的工资给领了,结果却被公司告知他们的工资已经被人领走了。很显然他们的血汗钱被人冒领了,可是冒领者早已不知去向。三名农民工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和公司交涉不成,便一纸状书将公司告上了法庭。何经涛找到建筑公司负责人,负责人表示虽然对三名农民工表示同情,但是却以不能开双份工资为由拒绝支付三人薪水。为了给三名外地打工者一份交代,也为了那些在河南等着他们拿钱回家过年买年货的家人,何经涛几次三番地找建筑公司的领导交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出三人付出劳动是事实,如果他们领不到工资,情绪波动大,将可能产生后患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何经涛还指出三人的工资被冒领,是由于企业管理不严造成的。经过反复做工作,终于使矛盾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三名农民工很快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他们逢人便说:“没想到辽阳的法官这么公正负责,为俺们外地的农民工讲话。有这样的好法官保驾护航,俺们放心。”  何经涛总结多年的办案经验,将求他办事的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没理靠钱“砸”的,另一类是有理却怕法官偏向对方所以也只能被动意思意思的。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何经涛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秉公执法。多年来,他拒收的款物达几十万元。  在他办理一起离婚纠纷案中,原告为多争取财产,千方百计托人给他送礼。几次被拒后,原告仍然不死心,私下给何经涛充了500元手机费,并给他打电话说:“怎么给你送礼,你都不收,刚才给你交了500块钱的电话费,表达一点心意。”何经涛确认之后对原告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在第一时间通过院政治处和纪检部门将钱退还给了当事人。这起离婚案件最终仍然得到公正的处理。  何经涛爱岗敬业,把人民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多办案办好案作为第一追求。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了他作为一名新时期法官的品德与修养,造就了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审判艺术,也成就了他做为一名优秀青年法官的完美形象。  群众眼中的何经涛——赤子之心,宽厚仁爱  何经涛做为优秀青年法官的代表,不仅体现在他对事业对法律的忠诚,更体现在他对党对人民的热爱上。  爱人高龄怀孕他没时间陪,胎膜早破住院进行保胎治疗,他依然没时间陪。他对自己狠,对人民群众却格外的亲。资料记载:  1995年8月,辽阳的那次洪灾使很多乡镇受损。由于连降大雨,灯塔市部分乡镇被淹。那时还在庆阳法庭工作的何经涛在一个早晨的上班途中,看到一个老人领着三个孩子无助地蹲坐在路边,他马上走上前去询问,经过和老人的交谈,得知他们是从佟二堡镇古城子村逃出来的灾民。何经涛二话没说,立刻把四个人领回家里,把宽敞明亮的大屋腾出来,并换上干净的床单,为他们准备好换洗的衣物,他自己却搬到狭窄的小屋里住。这一住就是十多天,直到洪水退去。何经涛又自掏腰包为老人和孩子们拿了回乡的路费。老人感动地拉着何经涛的手,涕泪纵横,不住地道谢。回乡后还特地托人做了一面锦旗送给何经涛表示感激之情。当年,何经涛因在抗洪抢险中表现突出,荣获了辽阳市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何经涛的赤子之心还表现在对当事人的体贴、关爱上。2005年秋,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来到法院状告73岁的儿子,要求儿子每个月给她200块钱的赡养费。何经涛经过调查得知,老人的儿子已经住进了敬老院,孙子孙女们又不肯出这份钱。经何经涛多方做工作、讲道理,老人的家人答应每个月只给120元生活费。于是,何经涛便每个月自己拿出80元钱资助给老人,一直到老人8个月后辞世。  还有一次,辽阳床单厂为索要7.9万元款项申请文圣区法院执行局到大连某企业执行案件。由于人手不够,院领导安排何经涛前去协助工作。执行工作很顺利,当场划拨5.6万元,查封2.3万元。陪同前往的辽阳床单厂领导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主动拿出1万元想请他们在大连多玩一天。但是被何经涛以企业经营不景气,全厂职工更需要这笔钱为由,说服执行局的同志连夜返回了辽阳。  何经涛家所在单元的二楼住着一位叫陈正发大爷,五年前老伴去世了,他一个人80多岁了,身体不好,收入少,生活遇到了困难。何经涛便把陈大爷当成了自家亲人,和妻子一起全心全意的照顾陈大爷。平时买菜买水果都给他带份,逢年过节还另外给陈大爷花些钱,送吃的用的。何经涛几乎天天上下楼都会想着看看陈大爷,像是换煤气罐、修电灯这样的活也全都由何经涛包揽了。两年前陈大爷由于病情加重导致全身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何经涛更加细心地照顾他了,就是半夜三更都睡着了,只要听说陈大爷有状况,何经涛马上就会穿上衣服去帮助他。前不久,陈正发大爷安详地去世了,享年已是92岁高龄。  人民法官为人民,何经涛以一颗诚挚火热的赤胆忠心为党、为人民、为法律事业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着。  患病中的何经涛——笑对病魔,忘我工作  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末,何经涛在体检时被查出肾功能衰竭,他不仅没有告诉妻子,更没有告诉单位领导,他瞒下病情,默默地投身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有时胸闷得厉害,他就服用点急救药缓解疼痛,就这样一年过去了。这一年,因为工作出色,何经涛担任了民一庭副庭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克服身体上越来越明显的不适感,办案数量位居院里第一。  日早晨,在上班路上,何经涛突然感到阵阵难以忍受的胸闷和恶心,连自行车都骑不动了,正巧路边有一家诊所,他强忍着走了进去。诊所医生经初步诊断,建议他立即到大医院做系统检查,否则有生命危险。可当天单位有太多的工作要处理,何经涛还是坚持来到法院,直到同事发现他不对劲,才把他送到医院。检查之后,何经涛又继续回到工作岗位边工作边等化验结果。当天下午,正在开案件碰头会的何经涛接到医生打来的电话,通知他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必须马上住院治疗。然而,何经涛却没有向领导透露一个字,一直坚持到下班后才到医院取诊断结果。妻子和医生都劝他马上住院治疗,但何经涛却以第二天还要开庭为由,说服了妻子和医生,第二天他坚持开庭审理案件,直到合议庭其他成员发现他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才强行将他送往医院接收治疗。由于病情严重,何经涛马上被转院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何经涛再次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并进行了动静脉瘘手术,术后回到我市中心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等待适合的肾源进行移植。  习惯了平日里繁忙的工作节奏,突然就要每天静静地躺在白色的病床上,面对尿毒症晚期的事实,何经涛所要承受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剧痛,更大的痛苦来自于内心。是啊,才35岁,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怎么就说病就病了呢?他还有好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好多的卷宗没看完啊!  就在何经涛住院期间,一起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张某打来电话向何经涛求助。原来,在何经涛住院前曾多次找到这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当得知张某生活上有困难,何经涛还自掏腰包主动帮助张某解决。何经涛住院后,院领导为了让他能够安心养病,遂将其未办理完毕的案件转交给其他法官办理。可是,张某并不知情,仍然给正躺在病床上的何经涛打来电话求助,何经涛并没有因为疾病缠身而放弃调解,而是咬住双唇,强忍病痛对身心的折磨,用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调解经常由于疼痛难忍而中断,有时话说到一半实在是没有力气了,他就把电话交给一旁的妻子,让妻子转告当事人过一会儿再联系。当双方当事人得知何经涛是在病床上坚持工作的时候,被他的精神深深打动,自愿和解,张某主动提出撤诉。  2008年,何经涛拖着患病的身体坚持办理各类民事案件103件,是文圣法院办案最多,调解率最高的法官,在年末民主测评及量化考评中名列前茅。  “做人就要做好人,做官就要做好官”。何经涛把这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就在检查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一边透析,一边钻研法律书籍,分析研究案例,并在病床上成功调解多起案件。他甚至不顾医生反对,拖着极其虚弱的身体上班,用他自己的话说,能帮同事们打打下手也好。  领导及社会对何经涛的评价——执法为公,司法为民  何经涛作为一名普通的法官,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对司法公正的不懈追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人民司法事业的辉煌业绩。党和人民对何经涛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褒奖。生病前,他就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多次被辽阳市委政法委授予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办案与服务质量标兵等荣誉称号,2007年7月,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系统首届“十大杰出调解能手”,2008年3月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第二届全省法院的系统“十大杰出法官”称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生病后,党和人民更没有忘记他,2009年年初他被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法官,在党风廉政建设专项表彰中被评为先进个人。日,何经涛被辽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雷锋奖章”。2009年4月被辽阳市政府授予年度辽阳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何经涛的事迹赢得了党和人民对他的高度评价。他的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也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市领导、区领导、单位领导相继到医院看望他。区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等相关部门总结宣传何经涛的先进事迹,单位领导做出了开展向何经涛同志学习的决定,用他的事迹激励广大法官更好地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进一步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何经涛以他正直阳光的品格锻造了一个新时期的优秀法官形象,何经涛用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让百姓相信法律,让社会拥有公平,让司法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何经涛高尚的品质和忘我工作的精神,感染了社会各界人士,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农民工郎某得知何经涛生病后,赶到医院,连连嚷着说要把自己的肾捐给何经涛,救恩人一命。原来,1997年郎某在修路工地被爆炸的沥青罐烫伤,丧失了工作能力,厂方表示2001年前支付全部赔偿款。可是已经过去两年,钱也没要来,虽然申请法院执行了,但是郎某依然感觉希望渺茫。当时从事执行工作的何经涛多次找到该厂,历经周折,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终于执行回了10万余元赔偿款。郎某眼含着热泪说:“他是我的大恩人,现在他生病了,我着急啊,如果能救他,我愿意把我的肾捐给他!”  还有一位年过七旬的沈阳老人,听说何经涛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专程来到辽阳,亲手将6瓶祖传秘方的“特效药”送给何经涛,老人眼含热泪地说:“孩子,你是好人,好法官,得了这样的病,我打心眼里心疼你,没别的,就是想给你打打气,想让你知道普通老百姓对你的敬意和祝福。”  在诸多荣誉背后,在数枚奖章背后,在鲜花掌声背后,在生活的另一面,何经涛也有对妻子、对儿子的愧疚,但是他却从未后悔过。何经涛的儿子知道爸爸生病住院后,别人问他,你爸爸干什么去了?他就会告诉人家,去透析了。也许现在他还不能理解透析的真正含义,不能理解爸爸所承受的痛苦,不能理解尿毒症究竟是一种什么病。但是他却更加乖巧懂事,奶声奶气地为爸爸加油鼓劲,还会像一个小大人一样地说要保护妈妈。在何经涛初患病时,妻子黄铁锋常常流泪,觉得命运不公,未来无望。但是何经涛却用他的坚强和乐观影响着妻子和儿子。政府和社会伸出的援助之手,也给了何经涛一家极大的鼓舞。黄铁锋说,现在很有信心期待丈夫好起来,何经涛仍会是儿子的好爸爸,她的好丈夫,人民的好法官!  相关报道:清正廉洁守护百姓公平正义平衡天枰
  一周前,我从领导那领受了一个特殊的采访任务:采访我市要树立的一个典型人物--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何经涛。同时我的一个同事将他的事迹材料转 ...
  中新网广州1月12日电(张乾铄许青青胡堉慧)广州市即日起开展保障性住房现量统计和需求调查分析,为保障性住房“以需定供”奠定基础,此项工作将持续至今年3月结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边的好医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