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三四脊髓占位性病变病变

脊髓炎_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公开招募三甲医院副高职称医师或医学博士,加入国家卫生计生委“”,撰写医学词条。
感染或毒素侵及脊髓所致的疾病。因在脊髓的病变常为横贯性,故又称横贯性脊髓炎。病毒感染所致的多发生在青壮年,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起病较急。多有轻度前驱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
脊髓炎疾病名称
脊髓炎英文:myelitis拼音:ji sui yan
脊髓炎西医定义
脊髓炎是指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生物原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和)白质的炎性病变,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临床上虽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病理学上均有病变部位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缺失;白质中髓鞘脱失、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等改变。因此,脊髓炎包括了大量的脊髓炎性疾病。本条只对,亦即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着重介绍。\r\n(acutemyelitis)指的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性损害。中医中医虽无脊髓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同,本病可以分别归属于中医的“”、“”及“便秘”等病中。[1]
脊髓炎疾病症状
受凉、过劳、外伤等常为发病诱因。脊髓症状急骤发生,多为双
下肢的麻木和麻刺感、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病变节段围绕躯体的束带状感觉,在2~3天内进展至高峰,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括约肌障碍。若起病急且病变广泛而严重,则瘫痪肢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是为。一般休克期约为2~4周。如发生、泌尿系感染或褥疮则可延长至数月,影响预后。如无重要合并症,3~4周后进入恢复期。通常自发病后3~6个月可基本恢复,少数病例有程度不等的后遗症。
(一)症状:病前数天或1~2周常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病史,疫苗接种史,或有受凉、过劳、负重、扭伤等诱因。本病发病急骤。可以在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完全性截瘫。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背部疼痛 、束带感、、无力 等先驱症状,并于数天至十几天后逐渐发展至全瘫。
脊髓炎的临床症状可以根据其病变部位、范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胸髓节段较长,且某些节段供血较差,病变常易累及胸髓。其首发症状常为双下肢麻木 、无力,病变相应部位背痛,束带感,或见排尿困难。2~3天后,病情发展到高峰,出现病变水平以下的完全性瘫痪,感觉消失,少汗或无汗和二便潴留。
发病早期,处于阶段,肢体力弛缓性瘫痪,也就是所谓的。经过2~4周的时间,肢体逐渐变为,亦即所谓的,排尿问题也由转为尿失禁。病变累及颈髓时,可以出现四肢瘫痪。如果影响到高颈段(C4以上),还可以出现呼吸困难。颈膨大脊髓炎可以出现双,而双下肢。病变部位在腰髓时,下肢呈弛缓性瘫痪,早期即可见肌肉萎缩。病变在骰髓时,括约肌障碍明显,而无明显的瘫痪。另外,还有一种上升性脊髓炎,本型脊髓炎起病急骤,病变可以迅速由下向上发展,常在1~2天内,甚至数小时内病情达到高峰。出现四肢瘫痪、、言语不清、 呼吸困难, 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二)体征:可见病变水平以下横贯性脊髓损害。出现完全性运动麻痹 ,深、浅感觉消失,少汗或无汗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休克期肢体瘫痪呈弛缓性瘫,肌张力低 ,腱反射低下或消失,病理征阴性,腹壁反射及消失;恢复期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
脊髓炎疾病病因
脊髓炎中医病因
本病由外感时邪所致,又以感受温热邪毒为主。
脊髓炎西医病因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脊髓炎大多为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或因中毒、过敏等原因所致的脊髓炎症。其病原主要有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病毒等,近年来有由所导致脊髓炎的报告。尚有一部分患者原因不明,但病前常有某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临床上以横断性脊髓炎最为常见,其病变以胸段为主,其次为颈段,腰段及骶段病变较为少见。表现为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脊髓炎疾病病理
病理改变为炎症和变性,主要表现为软脊膜和脊髓水肿、变性、炎症细胞浸润、渗出、神经细胞肿胀,严重者出现脊髓软化、坏死、出血,慢性期神经细胞萎缩,神经脱失、轴突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本病急性期可有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轻度增高。
脊髓炎疾病诊断
脊髓炎中医诊断
本病以肢体瘫痪、麻木,排尿障碍为主要表现,临证时首先应辨明虚实,一般初期多为实证,可见发热、咽痛等,继之出现肢体痿软无力,或肌肤麻木不仁,或。后期多为虚证,可见不用,,肌肤干燥,麻木,遗尿等症。临床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证候类型。
⒈邪郁肺卫
主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热后突然出现肢体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见疾病由下向上扩展,四肢瘫痪,甚至舌肌痿弱,呛咳,吞咽困难,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本证由温热邪毒,侵犯肺卫所致。热郁肺卫,故见发热、咽痛。肺主气而朝百脉,邪热伤肺,肺热津伤,肌肤失润,故见肌肤麻木不仁。筋脉失养,故见肢体无力,瘫痪。肺气闭郁,聚液为痰,阻于气道,故见呛咳、吞咽困难。
⒉湿热内盛
主证:,嗜卧懒言,胸脘痞满,肢体痿弱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痒,,甚至癃闭不通,大便秘结,,苔黄,脉滑数。
分析:本证由外感温热邪毒,邪蕴脾胃所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热交阻,故见,胸脘痞满。,气血不畅,络脉痹阻,故见肢体痿弱无力。气血不能温煦濡养,故见肌肤麻木或顽痒或刺痛。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故见或癃闭不通。
⒊气虚血滞
主证:肢体瘫痪,痿软不用,,神疲乏力,遗尿或,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
分析:本证属虚中挟实,见于病程偏长者。病久正气受损,气虚则不能运血,血行不畅,痹阻脉络,筋脉失养,则见肢体痿废不用。病及膀胱,气化失司,故见遗尿或。
⒋肝肾阴虚
主证:肢体瘫痪,肌肉萎缩,屈曲拘挛,肌肤干燥,麻木不仁,或见遗尿,伴头晕耳鸣,,,少苔,脉细数。
分析:本证见于病程迁延,肝肾不足者。病久不愈,损伤肝肾,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其濡养,故见肢体瘫痪,肌肉萎缩。经脉拘急不利,故见肢体屈曲拘挛。阴虚火旺,故见,心烦口渴等症。
脊髓炎西医诊断
⒈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但在急性起病者,早期可为一过性弛缓性瘫痪,称为。数日至数周后逐渐出现亢进,肌张力增高及等典型体征。病变节段相应的肌肉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性麻痹,但大多无典型体征。大多对称,也可累及一侧,或双侧病情程度不一。若病变部位较高,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吞咽困难等。
⒉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感觉减退或丧失。深浅感觉均有不同程度受累,但双侧严重程度不一定对称。若仅一侧脊髓受累,则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肢体痛、温觉缺失,同侧深感觉缺失。于感觉正常与感觉缺失的交界区常有一区。
⒊症状:急性期多有尿潴留或便秘,脊髓休克期过后逐渐出现尿失禁,部分病例最终成为自主性膀胱。随损害节段的不同,可出现其他植物神经,如、血管舒缩异常、分泌及营养障碍以及内脏功能异常等。
脊髓炎实验室诊断
血液: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脑脊液压力不高。脑脊液中可见白细胞。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一般无椎管梗阻现象。个别病例可因病变部位水肿明显而出现脊髓腔部分梗阻。
脊髓炎概述
脊髓炎在临床上的症状有很多,主要是以感觉的缺失、直肠功能发生障碍和肢体瘫痪为主,此时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在确诊脊髓炎时,都可以用哪些检查手段呢?
⒈腰穿 压颈试验通畅,少数病例脊髓水肿严重可不完全梗阻。CSF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
⒉影像学检查 脊柱X线平篇正常。MRI典型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有的病例可始终无异常。
①. 脊髓MRI:可见脊髓肿胀,多有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
②.脊髓CT:常与脊髓造影结合应用。可见脊髓轻度增粗,密度不均匀等。
③. 脊髓造影:脊髓炎怎么检查?常见脊髓弥漫性肿胀,或可为正常。主要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与其他疾病鉴别。急性期检查可致病情加重。
⒊电生理检查:
①视觉诱发电位(VEP)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MS鉴别;
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可明显减低;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可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③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⑴血常规:急性发作时白细胞可增高,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
⑵血沉:急性发作期可加快。
⑶免疫学指标:急性发作时,外周血Th/TS(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比值升高,总补体水平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随病情缓解而趋下降。[2]
脊髓炎影象诊断
⒈脊髓造影:常见脊髓弥漫性肿胀,或可为正常。主要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与其他疾病鉴别。急性期检查可致病情加重。
⒉脊髓CT:常与脊髓造影结合应用。可见脊髓轻度增粗,密度不均匀等。
⒊脊髓MRI:可见脊髓肿胀,多有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
:多无异常改变,急性期及合并感染者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压力大多正常,若脊髓肿胀明显造成不全梗阻则压力降低。蛋白定量常轻度增高,γ球蛋白增多。细胞数轻度增多或正常,分类以为主。上述改变多见于急性期。
脊髓炎鉴别诊断
⒈脊髓肿瘤:可压迫脊髓,引起运动感觉障碍,严重者出现脊髓横断综合征。但多数病例病情进展较缓慢,多不明显,脑脊液蛋白常明显升高,易见髓腔梗阻。脊髓造影、CT等检查可明确。
⒉椎管内髓外占位性病变:局部血肿、肿瘤、脓肿等均可压迫脊髓而引起与脊髓炎类似的临床表现。但根性痛较明显,易见脊柱异常弯曲,症状体征多明显不对称,或可伴有原发病的表现,如硬膜外脓肿的高热等。检查可确诊。
⒊格林-巴利综合征:运动障碍与脊髓炎急性期呈脊髓休克时的表现相似。但感觉障碍相对较轻且短暂,尿潴留多不明显,常无带。脑脊液细胞数正常。1~2周后出现现象。
4 部分病例,脊髓炎是的首发表现。因此,要重视对脊髓炎病人的全面检查,特别是眼底和脑部体征。必要时进行颅内检查。
脊髓炎疾病分类
脊髓炎病因分类
⑴感染性脊髓炎
①病毒性脊髓炎: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②细菌性脊髓炎:化脓性脊髓炎,。
③螺旋体脊髓炎:梅毒性脊髓炎,脊髓钩端螺旋体病。
④寄生虫性脊髓炎:、、旋纤毛虫、弓形体虫等。
⑤感染和预防接种后脊髓炎。
⑵原因不明性脊髓炎。
脊髓炎临床类型分类
⑴急性脊髓炎
①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②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急性上升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⑵慢性脊髓炎:慢性病毒脊髓炎、结核性脊髓炎、梅毒性脊髓炎、肉芽肿性脊髓炎、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等。
脊髓炎疾病治疗
现代中医对脊髓炎辨证施治的报道,始见于1962年。嗣后,又有麻疹或带状疱疹并发之脊髓炎的辨治资料,在病机方面提出了“湿热搏结而成疾”的观点。在治疗上,各地治法不尽相同,有的根据病变的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治疗,也有的从肾论治。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知识的渗入,有人主张在急性期,选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柏、苍术、黄芩、板蓝根、虎杖、金银花及蒲公英等药,在恢复期加用丹参、川芎、当归等活血药以助神经营养,无疑是为中医治疗开拓了思路。
脊髓炎一般治疗
⒈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
⒉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单干燥、柔软、平坦;勤翻身;瘫痪肢体保持在功能位置,尽早做被动运动;在骶、踝、肩胛等部位垫以气圈或软垫,并经常按摩,然后用红花酒精外搽。
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者,尽早吸氧;咳嗽无力而不能排出痰液者,及时气管切开,必要时用人工呼吸机。对于已用人工呼吸机的患者,吸痰要及时,不得超过15秒/次,两次之间要间隔3~5分钟;气管内要滴入湿化液,2~5ml/次,每隔15分钟1次;内套管更换2次/日,外套管更换每半个月1次,纱布垫更换2次/日。
⒌对尿潴留者,要保留导尿管,每3~5小时开放1次。并用o.1%呋喃西林或3%硼酸液冲洗膀胱,1~2次/日,250ml/次,保留半小时后放出。
脊髓炎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本病初期以邪实为主,治疗宜以祛邪为要,治当解表清热,疏风利湿。后期邪毒渐去,但正气已伤,治疗则以扶正补虚为主,宜益气健脾,,佐以。
⒈邪郁肺卫
治法:疏风解表,清肺润燥。
方药:葛根、黄芩、桑叶各12g,麦冬、沙参、玉竹各10g,生地、黄连各6g。身热明显加知母、青黛;肢体无力加牛膝、丝瓜络;、吞咽困难加远志、菖蒲、桑白皮。
⒉湿热内盛
治法:,通经活络。
方药:牛膝、羌活、独活各12g,黄柏、防已、萆薢各10g,苍术、木瓜各6g。发热身重加生石膏、薏苡仁;肌肤瘙痒加苦参、白鲜皮;小便癃闭不通加竹叶、木通。
⒊气虚血滞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黄芪、赤白芍各15g,当归、生地、鸡血藤各12g,桃仁、红花、牛膝各6g。上肢瘫痪加桑枝、五加皮;下肢无力加木瓜、杜仲;肌肉萎缩加党参、山药。
⒋肝肾阴虚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知母、龟板、白芍各12g,熟地、牛膝、当归各10g,枸杞子、黄柏各6g。肢体屈曲拘挛加伸筋草、丝瓜络;遗尿加桑螵蛸、益智仁;肌肤麻木不仁加鸡血藤、红花。
上肢瘫痪取、肩俞、、、颈5~7;取、、、、、、腰1~5夹脊穴;取、、阴陵泉、。病初行泻法,不留针或少留针,每日1次。病久体弱者行平补平泻法,留针15~20分钟,隔日1次,14~20次为1疗程。
病初起者开天门,运太阳,清天河水,退,清板门,清补脾经,运。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病程迁延者补脾经,补肾经,揉大椎,拿,按揉肩俞、、、肾俞,拿、,摇。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贴剂就是利用药物分子的渗透性,是药物分子通过皮肤等已知病灶,要求药物具有分子小,能直达病灶,高活性等,是最安全的治疗,而一般的口服药物很难到达患处。
脊髓炎西医治疗
无特效治疗。
一、一般治疗
⒈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富含热量和维生素的饮食。或给予ATP、、腺苷、胞二磷胆碱等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少量多次输注健康人新鲜血浆也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有益于预防感染和恢复。
⒉勤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⒊尿潴留严重者需导尿,可留置无菌导尿管,每3~4小时放尿1次,以防膀胱挛缩。留置导尿期间要注意预防泌尿系感染。对者,应及时清洁灌肠,或选用缓泻剂。
目前认为脊髓炎与自身免疫有关,可试用治疗。用氢化可的松每日5~10mg/kg,加入5~10%葡萄糖溶掖中,每日1次。1~2周后酌情减量,或改为强的松口服,并逐渐减停。
三、其他疗法
⒈血浆置换:能去除病人血浆中的自身循环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等有害物质,对危重病人可缓解症状,激素治疗无效者也可能奏效。一般每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
⒉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取病人自己全血150~200m1,经充氧紫外线照射后回输。每周1~2次,连用3~5周。可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四、恢复期治疗
⒈尽早开始功能锻炼,注意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以防患肢挛缩或畸形。
⒉已发生挛缩或畸形的病人应给予理疗、体疗等,进一步加强训练,或可给予小剂量安定或安坦口服,以缓解肌张力。
脊髓炎疾病并发症防治方法
脊髓炎泌尿道感染的防治
尿潴留阶段,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管,每4小时放尿一次,并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4%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膀胱,2/d。鼓励病人多饮水,及时清洗尿道口分泌物和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周更换导管一次。泌尿道发生感染时,应选用抗生素。
脊髓炎维护呼吸机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感染,应按时翻身、变换体位、协助排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如呼吸功能不全、可酌情作辅助呼吸。注意保暖,必要时予以抗生素。
脊髓炎褥疮的防治
1、褥疮的治疗与护理。主要是不再使局部受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创面处理。
⑴局部皮肤红肿、压力解除后不能恢复者,用50%酒精局部按摩,2~4次/d,红外线照射10~15分钟,1/d。
⑵皮肤紫红、水肿、起疱时,在无菌操作下抽吸液体、涂以龙胆紫、红外线照射2/d。
⑶水疱破裂、浅度溃烂时,创面换药,可选用抗生素软膏,覆盖无菌纱布。
2、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⑴避免局部受压。每2小时翻身一次,动作应轻柔,同时按摩受压部位。对突起处及易受压部位可用气圈、棉圈、海绵等垫起加以保护。
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大小便失禁和出汗过多者,要经常用温水擦洗背部和臀部,在洗净后敷以滑石粉。
脊髓炎预防便秘
鼓励病人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并可服缓泻剂,必要时灌肠。
脊髓炎饮食注意事项
⒈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
⒉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单干燥、柔软、平坦;勤翻身;瘫痪肢体保持在功能位置,尽早做被动运动;在骶、踝、肩胛等部位垫以气圈或软垫,并经常按摩,然后用红花酒精外搽。
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呼吸困难者,尽早吸氧;咳嗽无力而不能排出痰液者,及时气管切开,必要时用人工呼吸机。对于已用人工呼吸机的患者,吸痰要及时,不得超过15秒/次,两次之间要间隔3~5分钟;气管内要滴入湿化液,2~5ml/次,每隔15分钟1次;内套管更换2次/日,外套管更换每半个月1次,纱布垫更换2次/日。
⒌对尿潴留者,要保留导尿管,每3~5小时开放1次。并用o.1%呋喃西林或3%硼酸液冲洗膀胱,1~2次/日,250ml/次,保留半小时后放出。
脊髓炎保健预防
预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对于预防本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脊髓炎流行病学
儿科病例以学龄儿童多见。
脊髓炎预 后
预后一般良好。
脊髓炎历史考证
中医典籍对本病虽无系统论述,但对其证候多有类似记载。《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痿证之旨,不外乎肝、肾、肺、胃四经之病”。为后世治疗本病奠定了辨证分类基础。脊髓炎是脊髓之病变,在中虽有“髓”之名称,诸如《难经本义》曰:“髓自脑下注于,大杼渗人脊心,下贯。”对髓的解剖有所认识,但对髓病尚无专用病名。仅根据本病之临床表现,其者,一般归于“痿躄”范畴,有排尿障碍者,可诊为“”,有者,又归属于“便秘”,还未将此诸病名综合形成脊髓炎之概念。
.医易健康网[引用日期]
.健康专家[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胸椎脊髓病变,开始腰疼的厉害送
43岁 14:15:24
病情描述:
胸椎脊髓病变,开始腰疼的厉害送往医院接着双腿麻木大小便失禁医生说需要手术手术后就双腿失去活动能力,开始没有一点感觉也使不上经后来依靠外力可以站起来双腿也有啦直觉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你好,这个主要还是神经出现的异常现象,恢复是比较慢的,可以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配合针灸和穴位注射等,有一定的效果。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你好,最好及时手术,同时建议结合医生针灸按摩治疗的,平时最好饮食尽可能广泛多样化.多吃高蛋白优质蛋白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
有关的更多问题,
胸椎脊髓病变,开始腰...热词TOP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最近血糖上来了 饭菜不能吃
想买一点能治疗他牙齿的药
白癜风用什么药能好?
胸椎脊髓病变...文章急性脊髓炎_百度百科
急性脊髓炎
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急性脊髓炎是指各种自身免疫反应(多为感染后诱发,个别为疫苗接种后或隐源性原因)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改变,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脊髓炎。该病是指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急性进行性炎性脱髓鞘病变或坏死,病变常局限于脊髓的数个节段,主要病理改变为髓鞘肿胀、脱失、周围淋巴细胞显著增生、轴索变性、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胸髓最常受累,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急性脊髓炎病因
直接病因尚不明确,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包括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及EB病毒、巨细胞病毒、支原体等许多感染因子都可能与本病有关,但其脑脊液未检出病毒抗体,脊髓和脑脊液中未分离出病毒,推测可能与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并非直接感染所致,为非感染性炎症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炎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在10~19岁和30~39岁有两个发病高峰。其年发病率在1~4/100万。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各种职业均可发病,以农民多见,全年散在发病,冬春及秋冬相交时较多。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乏力和病变节段束带感;亦可无其他任何症状而直接发生瘫痪。大多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及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早期为脊髓休克表现,一般持续2~4周后,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脊髓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严重程度和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脊髓损伤严重时,常导致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痉挛,伴有出汗、竖毛、尿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总体反射,常提示预后不良。随着病情的恢复,感觉平面逐渐下降,但较运动功能的恢复慢且差。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二便潴留,后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可形成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大多数脊髓炎患者在起病后8周内症状开始恢复,至3~6个月后恢复速度开始减慢,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不遗留后遗症,三分之一的患者遗留中等程度后遗症。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遗留严重后遗型。
急性脊髓炎病程一般为单向,但是在一部分患者中,急性脊髓炎为其首发症状,病灶继而可以累及到视神经,大脑白质或再次累及脊髓,从而演变为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或者复发性脊髓炎。[1]
急性脊髓炎检查
优先选择的检查为脊髓MRI和脑脊液检查。
典型MRI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但有的病例可始终无异常。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若脊髓严重肿胀造成梗阻则压颈试验异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2-3]
急性脊髓炎诊断
1.诊断依据
(1)进展性的脊髓型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双侧的症状或体征(不一定对称);
(3)明确的感觉平面;
(4)影像学除外压迫性病变(MRI或脊髓造影;如条件不具备可行CT检查);
(5)提示脊髓炎症的表现,脑脊液淋巴细胞增高、IgG合成率升高或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如果初期无上述表现,可在第2~7天复查MRI及腰穿;
(6)起病后4小时到21天内达到高峰。
2.须除外条件
(1)发病前10年内有脊髓放射线接触史;
(2)病变范围符合脊髓血管分布,如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3)脊髓表面异常流空信号提示脊髓动静脉畸形;
(4)血清学或临床表现提示结缔组织病(结节病、贝赫切特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如梅毒、莱姆病、艾滋病、支原体及病毒感染等头颅;
(6)MRI异常提示多发性硬化或存在视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炎鉴别诊断
1.脊髓血管病
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容易和急性脊髓炎混淆,病变部位常出现根痛、短时间内出现截瘫、痛温觉缺失、尿便障碍,但深感觉保留;脊髓出血较少见,多由外伤或脊髓血管畸形引起,起病急骤伴有剧烈背痛,肢体瘫痪和尿便潴留。可通过脊髓核磁及脑脊液检查鉴别。
2.急性脊髓压迫症
脊柱结核或转移癌,造成椎体破坏,突然塌陷而压迫脊髓,出现横贯性脊髓损害。通过核磁较容易鉴别。
3.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有化脓性病灶及感染病史,病变部位有压痛。腰穿有梗阻现象,外周血和脑脊液白细胞增高明显,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增高,MRI可协助诊断。
4.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肢体呈迟缓性瘫痪,末梢型感觉障碍,可伴有颅神经受损,括约肌功能障碍一般少见。脊髓MRI正常,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急性脊髓炎治疗
1.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是保证功能恢复的前提。
(1)高颈段脊髓炎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选用有效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必要时气管切开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2)排尿障碍者应保留无菌导尿管,每4~6小时放开引流管1次。当膀胱功能恢复,残余尿量少于100ml时不再导尿,以防止膀胱痉挛,体积缩小。
(3)保持皮肤清洁,按时翻身、拍背、吸痰,易受压部位加用气垫或软垫以防发生压疮。皮肤发红部位可用10%酒精或温水轻揉,并涂以3.5%安息香酊,有溃疡形成者应及时换药,应用压疮贴膜。
2.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 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短程冲击疗法,连用3~5天,之后逐渐减量维持4~6周后停药。
(2)免疫球蛋白 连用3~5天为1疗程。
(3)B族维生素 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常用维生素B1、甲钴胺肌肉注射。
3.康复锻炼
急性瘫痪期需保持功能位置,并对瘫痪的肢体进行按摩及被动的功能练习,改善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肢体挛缩、强直,当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功能运动,使其早日康复。
急性脊髓炎预后
预后取决于急性脊髓炎损害程度、病变范围及并发症情况。如无严重并发症,多于3~6个月内基本恢复。完全性截瘫6个月后肌电图仍为失神经改变、MRI显示髓内广泛信号改变、病变范围累及脊髓节段多且弥漫者预后不良。合并泌尿系感染、压疮、肺部感染者常影响恢复,遗留后遗症。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颈段脊髓炎预后差,短期内可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3]
1. Albert LJ, Inman RD .Molecular mimicry and autoimmunity :N Engl J Med ,1999 :341(27): .
2.Misra UK,Kalita J,Kumar S .A clinical, MRI and neurophysiological study of 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 :J Neurol Sci ,1996 :138:150—156 .
3.Transverse Myelitis .Consortium Working Group.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nosology of 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 :Neurology ,2002 :59:499-505 .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变态反应科
刘睿 | 主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康复理疗科主治医师。
什么是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急性脊髓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急性脊髓炎是怎样诊断的
急性脊髓炎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脊髓炎的病人在生活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急性脊髓炎有哪些预防措施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
提供资源类型:资源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脊髓亚急性联合病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