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池注射液是曲池穴针灸有什么作用用

--选择去向--
> 氯丙嗪曲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
氯丙嗪曲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第6期第9卷 针  灸
作者:孙肖姬
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 金华 317000
  我们根据中医学经络学说的理论,采用氯丙嗪曲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8例,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8例病人,男19例,女9例,年龄70岁~38岁。脑梗塞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5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急性白血病8例。呃逆持续时间3~10天。
  28例病人均经胃复安、利他林、安定、氯丙嗪、氟哌啶醇肌注,普鲁卡因静滴等处理3天以上未治愈者,采用氯丙嗪曲池穴位注射治疗。
  2 操作方法
  取穴:屈肘,成直角。曲池穴在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取一次性2ml注射器,抽氯丙嗪注射液1ml(l25mg),常规消毒后,在曲池穴垂直刺入,至患者出现针感,回抽无血后,双侧曲池穴各注0.5ml。
  3 疗效观察
  注射后呃逆10分钟内停止3例,20分钟内停止8例,30分钟内停止15例,超过30分钟者2例。一次成功26例,2次以上者2例。对1次注射未成功者,需于次日再行第2次穴位注射。
  4 讨 论
  中医认为呃逆乃膈间之气不畅,胃气上逆所致。西医认为此症多由药物或其它因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致膈肌痉挛。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在”的中医原理,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沿上肢背面指侧,至肩关节上端,向后交会于大椎穴,折回向前,进入缺盆,入胸络于肺,通过横膈,入腹属于大肠;它的支脉从缺盆部上走颈旁,至面颊分布在鼻孔两侧,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因此针刺曲池穴,可使肺及膈间之气疏通,调理胃肠功能,以助胃气下降止呃。配合氯丙嗪,可镇静,解痉,起到药物与针刺的协同作用。
  曲池穴位于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壁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针刺时提插捻转幅度不能过大,以免损伤血管神经,同时可减轻针感。
  穴位注射方法简便,只要选穴准确,手法得当,一般不会产生副反应,深受病人欢迎。
今年以来,为响应全国医改青海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工作从完善医保政策、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调整职工生育保险费率等方面推出政策,切实提高医【】
面膜是很多女性热衷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会加速流失,女性衰老的步伐越来越快,皮肤出现松弛、色斑、皱纹等老化现象。所以要想保持肌肤年轻水润,补充胶原蛋白【】
  我们都知道茶叶里面含有的抗氧化物质多,十分有益于身体的健康,男性多喝茶能放前列腺癌,还有很多的保健功效。【】
  小宝宝肚子鼓鼓的在外人看起来非常可爱。可是,这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却忧心不已。有的时候,爸妈担心宝宝肚子胀会不舒服,有时候担心是不是宝宝吃太多了,有时候担心是【】
经常会有网友咨询这些问题,想隆鼻、想做双眼皮、想除皱、想变成瓜子脸,但是不知道哪家医院做的好,也不知道哪家医院正规。做整形我们就选择正规权威有资质的上海万安医【】
荔枝美味总所周知,中医养生是中医的一部分,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
PET-CT检查肿瘤非常精准的前提是注射的药剂被肿瘤细胞充分吸收,那么这个注射的药剂是什么呢?这种药剂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危害呢?【】
胃癌的发生与饮食脱不了干系,专家介绍道,如爱吃腌制食品,咸鱼等有一定关系。此外,常食油炸食品、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也是胃癌的诱因。特别提醒,南方的【】
中医养生是中医的一部分,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多数无症状,其中【】
2013年浙江省普通内科学卫生高级职称考试真题回顾【】
导语:《香芍颗粒临床应用指导建议》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绝经学组发起,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陈蓉、郁琦执笔,发表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
大脑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器官,如果怀疑脑袋里长了肿瘤,那么哪些检查能确诊那肿瘤呢? 【】
熬夜、加班、不规律睡眠……肝炎在近些年犯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越发的年轻化。【】
作为最常吃的米饭,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健康无害。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8日报道【】
油盐酱醋是我们日常中必不可少的调料,这些调料不仅可以使食物更加可口,同时也具有【】
胰腺癌被临床医生称之为“癌症之王”,说明胰腺癌不好治疗,预后极差。近年来,我国【】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2种注射液可能致命
来源:健康报
栏目关注:
&&& 据介绍,莪术油注射液作为抗病毒药应用于临床。1988年至2004年7月,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莪术油注射液的病例报告221例。病例报告中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占62.4%;原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不良反应表现有过敏、皮疹等,此外,少数患者感觉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还有一名患者死亡。
  抑肽酶系自牛胰或牛肺中提取、纯化制得的肽酶抑制剂,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80年代末开始用于体外循环手术。1988年至2004年7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抑肽酶注射剂的病例报告57例。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等,其中3例死亡,1例并发肾功能衰竭。
  据专家介绍,药品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必然存在不良反应。因此,被通报了不良反应的药品并不表明是不合格的药品,也不应与&毒药&、&假药&、&劣药&、&不能使用&相提并论。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旨在提醒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广大公众注意药品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尽量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减肥两性偏方王艳芝(吉林省蛟河市中医院& 吉林蛟河& 132500)
  【摘要】目的 探讨高热降温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68例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按常规肌肉注射羚羊角注射液2ml,治疗组34例,采用曲池穴穴位注射羚羊角注射液2ml,观察两组的退热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率85.3%,有效率11.8%,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显效率35.3%,有效率52.9%,总有效率88.2%。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组患者的退热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羚羊角注射液曲池穴穴位注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 曲池穴&&& 穴位注射&&& 高热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
  体温超过39℃以上者称为高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其病因包括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呼吸道感染多以外感为主,外邪入侵,邪正相争,营卫不和,阳气蒸越于外而表现高热[1]。我科2010年1月-12月间,应用羚羊角注射液曲池穴穴位注射治疗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体温39.1℃-41.0℃),降温效果满意,明显优于常规肌肉注射,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9岁,平均35.5岁;体温39.1℃-40℃31例,40℃-41℃3例。治疗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1岁,平均37.2岁;体温39.1℃-40℃29例,40℃-41℃5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全国高等学校《内科学》第7版教材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符合全国高等学校《新编护理学基础》第2版教材高热的分类标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羚羊角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治疗组:患者取舒适卧位,取双侧曲池穴(屈肘约90,肘横纹头与肱骨外髁连线的中点)用2ml一次性注射器,7号针头,抽吸羚羊角注射液2ml,常规消毒皮肤,左手拇指与中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表皮后,再慢慢将针头直刺1.5-2.0寸,穴位得气后,回抽无血,再将药液推入。注射过程中采用泻法,即每侧穴位1ml药液,对照组肌肉注射,用药1h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下降情况。
  1.4 注意事项 (1)注射前需评估病人的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穴位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心理状况。(2)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给予心理安慰,告知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疼痛、酸胀的感觉是正常的。(3)按医嘱处方进行操作,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和注射的深度,注射时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向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4)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血肿者禁用。(5)注射后需平卧位,密切观察病人面色、汗出、体温变化。(6)治疗期间忌食腥辣食物,多饮水。
  1.5 疗效标准 显效:注射60min后体温下降1-2℃。有效:注射60min后体温下降0.5-1℃。无效:注射注射60min后体温不降或反而升高者。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4例,显效29例(85.3%),有效4例(11.8%),无效1例(2.9%),总有效率97.1%。对照组34例,显效12例(35.3%),有效18例(52.9%),无效4例(11.8%),总有效率88.2%。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对照组治疗组两组疗效对比
   3 讨论
  穴位注射疗法是将西医学常用的药物注射法与祖国传统医学针刺法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疗法,是根据所患疾病的不同,结合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将适量药液注射到穴位而产生治疗作用。曲池穴为手阳明经合穴,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开通肺气的作用,无论热邪在表,还是热入阳明,本穴均有较好的作用[2],为临床上针刺降温的常用穴。
  羚羊角性咸,寒,归肝、心经。具有平肝息风,清热解毒等功效,而羚羊角注射液为微黄色的澄明的液体。用于高热神昏、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及原因不明的高热等,退热平稳,效果确切,安全有效,是临床治疗高热比较有效的中药注射液。羚羊角注射液曲池穴药物注射不仅通过羚羊角的药理作用达到药物降温的疗效,并且通过针刺曲池穴达到针刺降温的疗效,发挥针刺和药效的双重作用,激发经络穴位,发挥其对疾病与人体的综合效应,使使肌体营卫调和,直至恢复机体正常的体温。本方法起效快,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未发现不良反应,取得了较常规治疗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适宜得到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义烈,中医护理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候玉晋,贵照旺.穴位注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120例 河南中医[J].):292-293.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穴位注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光口的作用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