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4岁,后背自觉发热,体温36、3,咽干,头痛,两年多,失眠多梦头痛的中药,精神不好

*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老是头疼。也不知道具体原因.睡多了疼。没睡醒疼。 经常量体温都不到36度。腋窝体温。正常吗?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3440
指导意见:你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你描述症状需要考虑头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神经性偏头痛等病变引起的头疼。建议你去神经内科就诊,做头颅CT,脑血流图等检查。如果排除上述疾病,可能是压力大引起的亚健康状态造成的头疼。
问头疼而且体温不到36度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综合
&&已帮助用户:20121
问题分析: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原因繁多,其中有些是严重的致命疾患,但病因诊断常引起困难。轻度头痛一般不用休息可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等如有剧烈头痛必须卧床休息。环境要安静室内光线要柔和。意见建议:3.可按头痛的部位给予针灸按摩治疗前额痛可取印堂合谷阳白穴两侧痛可取百会后顶痛可取风池外关等穴位,如果上述的方法没什么效果,建议到医院检查治疗比较好。
问头痛,身体发热,可是量体温36度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尤其擅长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77892
问题分析:是指由于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中医临床称为肾阴虚证。多由久病耗伤,或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证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早泄,咽干颧红,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意见建议:治则:滋补肾阴。主方: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方药:生地、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淮山、熟地、知母
问头痛,但量体温是36度多,大腿上淋巴...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胃病
&&已帮助用户:24739
病情分析: 您好,这样的症状应该是急性的肠炎的表现,头痛可能是受凉引起的。意见建议:药物可以用中药的藿香正气丸口服。也可以服用抗生素,比如头孢类抗生素等。
应该不能单凭这个症状就说是艾滋病的。
如果有不洁的性生活史,需要到医院检查。
问人体温度36度怎么办??感觉头痛,结果量体温才36度!。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330539
病情分析: 上述情况,一般健康人的腋下体温是在36摄氏度到37摄氏度的,意见建议:所以上述的体温,是属于正常的范围的。至于头痛的情况,还是需要详细描述发病的情况的,如果是怀疑感冒导致的症状,建议继续观察,注意休息,多喝水。
问今下午开始偏头疼,今晚更加头疼,量体温不到36度。请...
职称:医师
专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258527
指导意见:偏头痛常见的为血管性头痛,常常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痛或胀痛。多因劳累、受凉。情绪因素、经期等诱发。治疗主要是对症治 疗,建议 口服 尼莫地平片 西比灵胶囊 养血清脑颗粒
问36度算发烧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63180
,您的体温不算发烧,人的体温值是36.5~17℃。祝福您早日健康。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类精神疾病,早期症状复杂
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避免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社会压力引发各种精神心理问题,长期患有焦虑症会导致失眠症的出现
经常出现情绪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没有食欲等症状要小心抑郁
脑梗塞容易复发,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现代社会患有心理障碍的人群与日俱增,导致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
脑萎缩一直困扰,久治不愈,请咨询上海神经科医生》》
孩子脑瘫多年,上海治疗脑瘫医生点击咨询》》
医学上有很多分类,让上海蓝十字医生帮您一一解析
出现失眠后引发心理障碍,到睡眠时间总是担心睡不着
头痛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暖宝宝发热原理 发热发热_发热
一般描述: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为主的症状。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为临床极常见症状,一般说来,产热与散热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使体温维持在37℃上下,每天体温差不超过1℃。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散热,则将引起体温升高,称之为发热。中医认为此病为外感六淫、疫毒之邪,或因情志、劳倦所伤等所致诸种疾病,尤其是各种传染病、时行病,疮疡类疾病,内脏瘅[热]病类疾病等均或导致发热。中医学以往一般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大类。临床对以发热为主症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发热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辩证论治。症状描述:许多发热疾病具有特殊的热型(体温曲线),有助于鉴别诊断。但可受治疗影响,因此仅在未经治疗的典型病例才有意义。★ 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急性传染病极期。★ 弛张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达2℃或更多)。可见于结核病、脓毒 症、风湿热、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渗出胸膜炎等。★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可见于黑热病、恶性疟、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脓毒症等。★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39℃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经数小时后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1天或数天反复发作)。是间日疟或三日疟的特点。★ 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呈波浪起伏)。可见布鲁芪菌病、恶性淋巴瘤、周期热等。★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性互相交替)。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热等。★ 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后而完全解热)。多见于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病毒性肝炎等。8.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可见于流感、支气管炎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寒战:以某些细菌感染和疟疾最为常见,如脓毒症、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盂炎、钩端螺旋体病、间日或三日疟。面容:特殊的面容提示了各种疾病的诊断可能。如伤寒病人的表情淡漠,流行性出血热的醉酒面貌。面色苍白见于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病等,再障等。伴有面部蝶形红斑的发热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皮疹可见于发疹性传染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等。淋巴结:在发热病人应仔细检查包括肱骨上踝及耳后、腋窝淋巴结。局限性淋巴结肿胀常提示局部急性炎症病变。急性发疹性发热病人伴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强烈提示为风疹。坚实而肿大的淋巴结往往是部转移所致。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周期性发热是何杰金芪病的表现,伴有不规则发热应想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恶性网状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弓型体病、艾滋病等。发病原因:发热的机理复杂多变,主要是因为发热症状能够普遍存在于各类疾病及其发展过程之中。它是机体正邪相争的必然结果。外感发热多因感受六淫、温热疫毒之气所致。正邪相争,阳胜则热为基本病理。邪正相争于体表则发热伴恶风寒,邪在半表半里则寒热往来,邪气入里,两阳俱盛,多见壮热或潮热热甚,疫毒炽盛可表现为高热寒战,湿热郁蒸常见身热不扬等。外感发热范围广泛,病情有轻重缓急的不同,病程有长短的区别,临床上预后转归亦有差别。内伤发热多由情志不舒,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外感温热病后期,邪恋正虚、久病伤正所致。气滞;血瘀、痰湿蕴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亦可以是高热,或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不一定升高。诊断要点:一般而言,当腋下、口腔、直肠内温度超过37℃、37.3℃、37.6℃,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或患者自觉身体发热,均可称为发热。定时检测体温,明确热势、热型。血、大便、小便常规可作为普通检查。并据具体病例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生化等实验室检查,以资诊断和鉴别。辨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一般起病较急,初起常伴恶寒。应注意起病季节,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有无接触史等。★ 内伤发热一般起病徐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作史。其起病一般不伴恶寒,但觉发热,或虽感畏冷但得衣被可减。发热多表现为低热,通常伴有手足心热、头晕、神倦、自汗、盗汗、脉弱等症。但在某些生理情况下,如妇女在排卵期、妊娠期体温可稍高。饮食、司法激动、剧烈运动、突然进入高温环境,均可使 体温稍高,并无临床意义,应予以识别。实验室检查:血象:应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与中毒变化、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病原体检查。★ 尿常规。★ 大便常规。★ 各种体液的培养及药敏实验。除血培养及药敏外,按要求还应进行尿、粪、骨髓、脑脊液及浆膜腔穿刺液培养及药敏实验。尿培养时必须有细菌计数。★ 如疑有传染病应做穿刺液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包括活体组织检查)。X线检查、MR、CT 、腹部及妇科B超检查、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疾病辨析:根据热势进行诊断,如:★ 不规则发热可见于感冒、三痹。★ 1天内体温波动达3-4℃或以上,其低点可降至37℃以下者,常见于流注、肾瘅、痨病病情恶化、疟疾等。★ 1天内体温波动在1℃以上,体温不降至正常者,常见于时行感冒、肺热病、心瘅、温毒发斑、疟疾重症。★ 持续高热,1日内体温波动在1℃以内者,常见于湿温极期、暑温等。★ 热退数日后再度发热(双峰热),伴肌肉疼痛、萎软者,常见于软脚瘟。结合伴随症、病史等进行诊断,如:★ 伴头痛、昏迷、惊厥、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者,应考虑春温、暑温、脑痨、中暑、颅脑痈等。★ 伴咳嗽、胸痛、咯痰者,多见于肺热病、暴咳、肺痈、悬饮等。伴心悸者,可为心瘅。★ 伴腹痛或并有腹部包块者,应考虑肝痈、肝热病、胆瘅、肠痈等。★ 伴寒战者,见于肺痈、流注、胆瘅、肾瘅、春温、稻瘟病、疟疾等。★ 伴黄疸者,常见于肝热病、肝瘟、稻瘟病等。★ 伴脊核肿大,可见于风疹、沙虱病、丝虫病、稻瘟病、鼠疫等。★ 伴有斑疹者,常见于湿温、温毒发斑、流注、疫斑热、沙虱病、蓄血病等。★ 小儿伴皮疹者,应考虑麻疹、风疹、水痘、烂喉丹痧等。★ 伴脾脏肿大,见于流注、湿温、疟疾、蛊虫病等。★ 伴肋椎角疼痛及尿频、脓尿、血尿者,提示肾瘅、肾著急性发作、肾痈、热淋等可能。★ 伴局部焮红肿痛者,常为疮疖痈疽类疾病。★ 小儿夏季发热,口渴尿少者,可能为夏季热;成人夏季发热,起于高热下劳作等者,多为中暑、伤暑;夏季低热、倦怠嗜卧者,多为疰夏。★ 发热伴脊核、肝、脾肿大者,应考虑恶核、血癌等。★ 伴关节、肌肉酸痛、面颊部有蝶形红斑者,多属蝶疮流注。★ 多食易饥、消瘦多汗者,应考虑瘿气的可能。★ 低热伴盗汗、咳嗽等症者,有可能为痨病。★ 急起发热伴面色青灰、脉细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等脱病症状者,应考虑肺热病重症、春温、疫毒痢、流注、疫斑热等。★ 妇女产褥期出现发热,称为产后发热。★ 岁以上,长期低热,或持续高热,伴贫血、血沉增快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应警惕癌病之可能。★ 发热伴脊核、肝、脾肿大者,应考虑恶核、血癌等。★ 伴关节、肌肉酸痛、面颊部有蝶形红斑汗者,应考虑瘿气的可能。★ 低热伴盗汗、咳嗽等症者,有可能为痨病。★ 急起发热伴面色青灰、脉细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春温、疫毒痢、流注、疫斑热等。★ 妇女产褥期出现发热,称为产后发热。★ 岁以上,长期低热,或持续高热,伴贫血、血沉增快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应警惕癌病之可能。★ 发热伴脊核、肝、脾肿大者,应考虑恶核、血癌等。★ 伴关节、肌肉酸痛、面颊部有蝶形红斑者,多属蝶疮流注。★ 多食易饥、消瘦多汗者,应考虑瘿气的可能。★ 低热伴盗汗、咳嗽等症者,有可能为痨病。★ 急起发热伴面色青灰、脉细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春温、疫毒痢、流注、疫斑热等。★ 妇女产褥期出现发热,称为产后发热。★ 岁以上,长期低热,或持续高热,伴贫血、血沉增快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应警惕癌病之可能。★ 发热伴脊核、肝、脾肿大者,应考虑恶核、血癌等。★ 伴关节、肌肉酸痛、面颊部有蝶形红斑者,多属蝶疮流注。★ 多食易饥、消瘦多汗者,应考虑瘿气的可能。★ 低热伴盗汗、咳嗽等症者,有可能为痨病。★ 急起发热伴面色青灰、脉细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春温、疫毒痢、流注、疫斑热等。★ 妇女产褥期出现发热,称为产后发热。★ 岁以上,长期低热,或持续高热,伴贫血、血沉增快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应警惕癌病之可能。治疗方法:风寒束表证证候:新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寒流清涕,脉浮紧。治法:辛温解表。主方:荆防败毒散用法:加减:表寒重,加麻黄、桂枝;夹湿,加豆卷、白芷;脘痞、苔腻,加苍术、厚朴;咳嗽吐痰,加半夏、陈皮。风热外袭证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口渴,头痛,咽痛,咳嗽,或有出疹,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散风热。主方:银翘散用法:加减:头胀痛甚,加桑叶、菊花;咳嗽痰多,加浙贝母、前胡、杏仁;咯痰黄稠,加黄芩、知母。风热疫毒证证候:高热,微恶风,头痛剧烈,面红目赤,口大渴,甚则神志模糊不清,语言错乱,舌红,苔薄黄,脉洪数。治法:疏表清热解毒。主方:清瘟败毒饮用法:加减:风湿化热证证候:身热不扬,微恶风寒,头重身困,汗湿沾衣,口渴不欲饮,舌红不干,苔黄微腻,脉濡数。治法:疏风清热祛湿。主方:越婢加术汤用法:加减:头身困重,加藿香、羌活;脘痞腹胀,加苍术、厚朴、白豆蔻。外燥袭表证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肤燥少汗,咳嗽痰少,咽干口渴,舌红少津,脉数。治法:疏表润燥。主方:桑杏汤用法:加减:咽干口燥,加麦冬、玉竹、玄参;发热明显,加石膏、知母;痰中夹血,加白茅根。暑湿袭表证证候:发热微恶寒,无汗或少汗,头身困重,恶心纳呆,口渴,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数。治法:祛暑化湿解表。主方:新加香薷饮用法:加减:恶寒身痛,加豆卷、藿香、薄荷;恶心欲呕,加法夏、白豆蔻;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茯苓。暑热内郁证证候:高热烦躁,甚或神昏,面红目赤,无汗,伴恶心,呕吐,胸闷,舌红或绛紫,苔黄干,脉沉数。治法:清热透暑。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用法:加减:热甚口渴,加黄芩、栀子、生石膏;汗出不止,加五味子、牡蛎。气分热盛证证候:身壮热,不恶寒,但恶热,口渴欲饮,汗多,心烦,气粗,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赤,舌红苔黄少津,脉洪数。治法:辛寒清热。主方:白虎汤用法:加减:口渴甚,加花粉、麦冬、石斛;热毒重,加银花、连翘、大青叶、蚤休;呕吐,加黄连、藿香、竹茹;心烦、尿少,加黄连、竹叶、碧玉散。营分热盛证证候:身热夜???粕俳颍?鱿富???$治法:清热凉营。主方:清营汤用法:加减:热毒重,加板蓝根、大青叶;口渴喜冷饮,加生石膏、知母;神昏谵语,配服安宫牛黄丸;抽搐惊厥,配服紫雪丹;喉中痰鸣,加胆南星、天竺黄、川贝母、竹沥。血热内扰证证候:发热,神昏谵语,斑疹显露,面赤唇红,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深绛,脉滑数。治法:清热凉血。主方:犀角地黄汤用法:加减:热毒甚,加连翘、银花、紫草、茜草根;出血,加白茅根、仙鹤草、侧柏叶;大便干结,加玄参、大黄。热闭心神证证候:高热,烦燥不宁,甚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心开窍。主方:清宫汤用法:,配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加减:热盛动风证证候:高热,昏仆抽搐,手足里蠕动,舌红,脉洪大。治法:清热熄风。主方:羚角钩藤汤用法:,配服紫雪丹。加减:肝郁化火证证候:时觉发热心烦,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而干,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主方:丹栀逍遥散用法:加减:口渴便秘,去白术,加黄芩、胆草;胸胁疼痛,加川楝子、郁金。阏热内郁证证候: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局部发热,口干咽燥而不欲饮,躯干或四肢有固定痛处或肿块,甚或肌肤甲错,面色萎黄或暗黑,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涩。治法:化阏清热。主方:血府逐瘀汤用法:加减:发热较甚,加白薇、丹皮;肢体肿痛,加丹参、郁金、延胡索。痰热内扰证证候:发热不高,持久不退,咳嗽咯痰,胸闷心烦,体重乏力,渴不欲饮,舌胖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化痰清热。主方:黄连温胆汤用法:加减:呕吐恶心,加藿香、白豆蔻;胸闷、苔腻,加郁金、佩兰;热势较甚,加茵陈、黄芩。气虚发热证证候:发热常在劳累后发生或加剧,热势或低或高,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后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而数。治法:益气清热。主方:补中益气汤用法:加减:自汗,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时冷时热、汗出恶风,加桂枝、芍药;胸闷、脘痞、苔腻,加苍术、厚朴、藿香。血虚发热证证候:多为低热,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色少华,唇甲色淡,舌淡,脉弱。治法:养血清热。主方:归脾汤用法:加减:常加熟地、枸杞、制首乌、鸡血藤;有出血者,加三七粉、仙鹤草、茜草、棕榈皮。阴虚内热证证候: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苔少,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主方:知柏地黄汤,或青蒿鳖甲汤用法:加减:常加玄参、生地、制首乌;盗汗,去青蒿,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失眠,加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兼气短乏力,加沙参、麦冬、五味子。虚阳浮越证证候:自觉发热,面红如妆,阵发烘热,下肢清冷,小便清长,舌淡,苔润,脉浮数无根。治法:引火归原。主方:右归饮用法:加减:声低气短,加人参、黄芪;腹胀便溏,加白术、干姜。其他疗法: 碳纤维发热布高热者,应降温治疗,适用于成人体温>39.5℃,小儿>39℃者,或有严重心、肝、肾、脑疾患,不耐高热者,及高热持久不退,机体消耗过大者。★ 物理降温:对突然高热不退,神志昏迷病人,用酒精、冰块、清凉水等擦洗头部、腹股沟及全身;冷盐水灌肠等。过高热者,应在大血管浅表部位(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快速静脉滴注冷却至4℃的液体。表征阶段不得使用物理降温,以免冰伏病邪。★ 药物降温: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等解热镇痛剂可酌情选用。老人、小儿、体弱者,用退热药物剂量要小,并注意观察,防止出现虚脱。常用中成药:★ 一般单纯高热,选用安宫牛黄丸;高热兼抽搐,选用紫雪丹;高热昏迷者,选用至宝丹。★ 醒脑静注射液、热可平注射液、一枝黄花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柴胡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等,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胶囊、新雪丹、瓜霜退热灵等,口服。★ 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夏桑菊冲剂、小柴胡冲剂、感冒清、感冒通等,用于外感表证之发热。针炙疗法:★ 体针疗法:取曲池、合谷、内关、阳陵泉等穴,用泻法。★ 三棱针疗法:太阳穴、十宣穴、耳缘静脉等部位,三棱针局部放血。擦浴疗法:★ 荆芥15g,薄荷15g;或麻黄10g,薄荷15g,煎水擦浴。适用于风寒束表之发热。★ 用20%石膏煎水擦浴。适用于邪热入里之发热。常用退热中药:退表热,常用银花、连翘、薄荷等;退里实热,常用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等;清营血分热,常用水牛角尖、生地、玄参、丹皮等;清虚热,常用白薇、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等。可在辨病、辩证基本上选用。
相关阅读: &
& 相关推荐谈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陈瑞春
谈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陈瑞春
& &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经方治百病,妙手救黎民,德艺双馨。& & &&爱中医,恨中医,为中医,岐黄传万代,匠心照明月,天下闻名。&&& 江西中医学院著名中医大师,全国著名伤寒专家陈瑞春先生因病医治无效日15时20分逝世,享年73岁。陈老简介:出生年月:日职称:主任中医师、教授工作单位: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学医时间:1949年从医时间:1953年最擅长治疗的疾病:心、肝、胆的疑难病症、儿科常见病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包括古今):张仲景、吴鞠通、岳美中、蒲辅周最喜读的中医药著作:《伤寒论》、《温病条辨》印象最深的中医格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最常用的处方:桂枝汤、小柴胡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最常用的中药:桂枝、白芍、柴胡、黄芩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著有《陈瑞春论伤寒》、《伤寒实践论》,前者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论著三等奖。&&《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一首常用方,在全论113方中使用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疗效确实很好。一、正确理解小柴胡汤证&&&《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以病统证。如伤寒首论太阳病,下辖太阳表实麻黄汤证、表虚桂枝汤证。少阳病下辖小柴胡汤诸证等。这就是说,《伤寒论》以六经病为纲,以诸汤证名目,举纲为目,层层深入,剖析六经病千变万化的病因、病机,使其在临床上证药合机,审因论治,取得相应的疗效.& 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其病机为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在三阳表证的病机变化中,它可以外达出表,亦可内陷入里。所以,它的两组主证,一为往来寒热,代表病在半表的病机反应;一为口苦、咽干、目眩(实即包括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肝胆火郁证),代表病在半里的病机反应。前者可视为少阳半表证,后者可视为少阳半里证。这些主证的出现,可以由太阳失治、误治,亦可由阳明病转入。但无论其来路如何,总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便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使病邪透达于外,不致内陷入里。因此,小柴胡汤在外感热中所起的外达透邪,阻断病邪内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其枢转之机也就不言而喻了。&&&如前所述,从小柴胡汤主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功用看,引申其治疗杂病,则更是天地宽广,通治诸病。诸如心血管系,肺系,消化系,以及部分神经系病症,只要出现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病机皆可以小柴胡汤化裁运用。从宏观的病机看,诸如以肝胆为中心,波及脾胃,影响肺气,累及心神,扰乱肝魂,困扰胃肠……举凡兼表之虚证,兼里之实证,挟痰挟饮,气滞兼瘀等涉及的病种甚多,所以说,用小柴胡汤权宜应变,治疗杂病,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此外,关于“但见一证,不必悉具”用小柴胡汤的问题。历代医家各持己见,有的注家认为,只要见到“口苦,咽干,目眩”或“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症状中任何一病,即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这种见解有失其偏。因为只见一症,即用小柴胡汤,有其机械性和片面性,割裂了小柴胡汤证的整体意义。所以,仅见口苦或咽干,或目眩就用小柴胡汤,那未能抓住病机实质,多有失误。例如,口苦、咽于、目眩三者为胆火肆虐症,如果仅见其中之一,即用小柴胡汤治疗,而方中所用党参、半夏、姜、枣、甘草之辛甘调和补益的功能,怎能用于一派实火之证呢?这就犯了虚虚实实之戒,无疑是机械地对号入坐。笔者认为,小柴胡汤的病机,能够客观地印证的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不,胃气因和”,这才是“但见一症”的最好注脚,前后相参,正是彼此详略的关系,自然也就不至于捉襟见肘地理解“但见一症”,其互文见义的脉络,自然是一目了然。二、深入剖析小柴胡汤方  小柴胡汤方药只七味,是由三组药配合而成。其一,柴胡、黄芩为肝胆药,柴胡疏肝达外,黄芩清胆内泄;亦可视柴胡为少阳表药,黄芩为少阳里药,共奏疏肝泄胆之功。其二,人参(一般为党参)、半夏和甘草为脾胃之药。其中人参补益肺脾之气,半夏既能和胃又可顺气,甘草有调和诸药、甘守津回之意,共同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其三,生姜、大枣,从其性味辛甘透达、温养阳气的功用看,实在是调和营卫而达表的要药,用小柴胡汤治外感表证,姜枣是不可少的。由此,亦可反证少阳表证内传的机制,证明太阳与少阳的比邻关系,和表里相传的反应。  如上所述,小柴胡汤是取透达外邪、调理脾胃、调和营卫,在半表半里而偏于表的首选方。  因此,本方治外感表证,既可攻邪,又可扶正,体现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然而,从小柴胡汤的组成有收有散、有功有补的作用看,用其治疗杂病是不可多得的良方。举凡表里失和,营卫不谐,脾胃不和,肝胆不利,肺气失宣,胸阳不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病机,所出现各脏腑的疾病,皆可用小柴胡汤宣畅三焦,运转气机。所以说,如能横看表里,竖看三焦,外连肌表,内合脏腑,全面整体地认识小柴胡汤方的原理,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杂病,确可达到左右逢源的效果。这就是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推广应用于临床的真谛所在。&&&&&&关于柴胡的用量问题。论中有大、中、小三种用法,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用柴胡半斤;柴胡桂枝各半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柴胡四两;柴胡加芒硝汤用柴胡二两十六铢。综合《伤寒论》本意,柴胡用大量是用于小柴胡汤本证,即少阳证。其次是太阳病已传少阳,但太阳证未罢,而又较轻微,但兼有太阳或阳明里证。用小量是少阳病已解,尚有少阳余波未平。从目前临床来看,多数是用常规量6~10g。这个用量符合伤寒本意,因汉代度量衡大,原方用一两,折算今日量为一钱,约10g。&&&&&&&此外,关于柴胡劫肝阴的问题。从柴胡有升散达外的功能来看,如肾阴亏损、肝阳亢旺者,当慎用或忌用。但临床上三阳外感用大量亦无碍,对肝胆疾患为必用之药,量大些亦无妨。若用量大,服用时间久,确有伤阴之弊,应当注意。三、小柴胡汤应用举例&&&(一)小柴胡汤&&&运用本方治外感热病,是非常贴切的。从少阳的病机看,外可兼太阳,一般风寒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者甚多,用小柴胡汤酌加防风、葛根之类透达即可。&&&&&从临床实际看,时下市售的感冒药,大多数是辛凉药,有的还夹有西药发汗,如强力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等。如外感初期即用上药治疗,一是发汗过甚,一是辛凉郁遏,如此治疗,若体质素虚者,必然导致在表之卫气损伤,在里之脾胃受累,其结果就是表里含混,寒热并存,虚实兼有。所以,再用中药解表、西药发汗就不相宜了。取小柴胡汤的调和寒热、透达外邪则是很合拍的。&&&[案一]鄢某,男,36岁。因外感服用强力银翘片两天,又服用消炎药汗出热不退,体温38.9度,血象正常,中性不高。恶寒欲衣被,身痛酸软,头疼紧束,口不渴,舌苔薄而白腻,脉浮弦数。方用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0g,党参15g,黄芩、法半夏、防风各10g,葛根1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第一剂后,体温下降至38.3℃,恶寒罢,身体舒适,热退脉静,食纳增,服3剂痊愈。&&&目前,临床上中西药杂用,对病情不利者屡见不鲜。如上所述,其弊端就在于打乱了表里传变的正常秩序,使之表里不清,寒热夹杂,虚实并存。此时,如能正确运用小柴胡汤的调和作用,切中病机,可以转败为胜。不然,则酿成仲景所谓的“坏病”,病机变化多端,治疗的难度就非常大。&&&(二)柴胡桂枝各半汤&&&本方治虚人外感,可与补中益气汤媲美,前者偏表里不和,而后者偏气虚兼表。&&&[案二]一妇人,年40左右,因感冒发热恶寒,既用解表药,又用清热药,并用西药消炎抗感染,病延六七日。其主症恶寒发热,身痛不休,无汗或微汗热不退,体温37.5—38.9度,不欲饮食,口淡乏味,二便尚可,脉虚浮数,舌薄白润。投:柴胡、桂枝各10g,党参15g,法半夏、黄芩、白芍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服1剂微汗出,热退,精神好,食纳增,头不疼。再剂一切恢复正常,后予补中益气汤3剂而痊愈。 &柴胡桂枝各半汤,既具备小柴胡汤的调和表里等功能,又具备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功能,合二方为一方,可以通治老年经常感冒,身痛不已,若再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有病可治,无病可防,实属保健良方。  此外,还可用治风湿身痛、关节酸痛、肌肉掣动。在南方春雨连绵之日,身体素质较差而兼有风湿者,用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透达风寒湿邪,加防风、秦艽、威灵仙祛风胜湿,功效尤著。若与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相比,彼则一味攻邪,耗伤正气,此则攻补兼施,发中有收,功效殊不相同。&&&(三)柴胡二陈汤&&&&此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合二陈汤。用于慢性气管炎患者,颇为有效。因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有肺气不足,经常罹患外感,一味解表发汗有伤肺气,只能以调和寒热的小柴胡汤发中有收,攻中有补以祛外邪。而内有痰饮,用二陈汤理气化痰,或加葶苈子、苏子、五味子降气而敛肺气。柴胡二陈合用,可谓是安内攘外,各建其功。体现了整体辨证的优势。&&&[案三]汪某,年逾六旬,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多年,遇寒即发,咳嗽气粗,痰涎壅甚,恶寒低热,食纳差,脉虚数,舌黄白而腻。处方:&&&  党参15g,柴胡、黄苓、法半夏各10g,茯苓20g,陈皮、葶苈子、苏子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一般上药服3~5剂,病即缓解。&&&从临床实践看,用柴胡二陈汤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功效优于用抗生素。本方长于补益肺脾,温化寒痰,对老年患者无疑是从整体出发,全面调理,从本论治。而抗生素的作用,姑且不能视为寒凉剂,但其负面反应却可损伤脾胃,波及肺气。久病体弱者,两者的疗效是决然不同的。&&&(四)柴胡加龙牡合甘麦大枣汤&&&此方即小柴胡汤去生姜,加龙牡、浮小麦、麦冬。治妇人更年期综合征,或治精神抑郁症,均能取效。&&&[案四]黄某,自46岁后,陆续出现烦躁易怒,今48岁更趋严重,夜梦纷纭,胸胁刺痛,大便不畅,经前一星期加重,脉弦实有力。处方:&&&&   柴胡、黄芩、法半夏各10g,太子参15g,郁金、青皮、香附、麦冬各10g,生龙牡15g,浮小麦30g,大枣3枚,花粉、橘核各15g。 每日1剂,分2次温服。&&&经前烦躁开始服药。如此反复治疗多年,至50岁后慢慢稳定安宁。本病临床多见,其病机为阴血不足、肝郁化火所致,故尚可加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滋阴养血、平肝润燥药。&&&本方柴胡加龙牡汤有别于《伤寒论》中的柴胡加龙牡汤,原方有桂枝、大黄、铅丹、茯苓,为治伤寒下后烦惊谵语的病症,是小柴胡汤的变法,主治功用各异。笔者认为,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龙牡等,旨在调和肝胆、脾胃、气机郁滞之症,合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故治疗妇人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精神抑郁症。原方桂枝之辛,大枣之寒,铅丹有小毒,故均弃之。&&&(五)柴胡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是《金匮要略》方,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用。本方合小柴胡汤,治肝郁化火、阴血不足、阴虚阳亢所致的失眠,颇多效验,临床上用于阴虚瘦弱之体或更年期综合征的烦躁、失眠、惊悸等皆有良效。&&&[案五]吴某,女,52岁,中学教师。自述心慌不宁,胸闷气憋,精神不振,夜烦梦多,食纳差,脉间歇,每分钟2~3次不等,曾服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以及地西泮等西药,疗效不稳定。察其舌质偏红,苔黄白而腻。处方:&&&  柴胡10g,太子参15g,法半夏、黄芩、知母各10g,酸枣仁15g,炙甘草10g,茯苓20g,川芎6g,丹参15g,浮小麦30g。 每日1剂,分2次温服。&&&5剂后睡眠安稳,烦躁减,期前收缩基本控制,精神好转,食纳增加。继以上方隔日1剂,前后共服30剂,一切恢复正常。& 本案属阴虚肝血不足,肝郁火化。妇人绝经期前后多有此症,有的症状较轻,有的病情严重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男性群体中亦有部分患者素体阴虚火旺,体质瘦弱,可以出现烦惊、心悸、失眠等症。究其病机,男女均为阴血不足、血不足以养肝,故而肝郁化燥,用小柴胡汤疏泄肝胆,合酸枣仁汤养阴血,加白芍、丹参等增强其滋阴养血的功效,能起到较好的除烦定惊之效。&&&&(六)柴胡温胆汤&&&此方即小柴胡汤去姜枣,合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组合而成。治疗胆胃湿热、肝郁化火的烦躁失眠、耳鸣惊悸、精神抑郁等症。&&&[案六]李某,女,16岁,中学生。学生成绩一贯优良。因家况不佳,逐渐精神萎靡,少言寡语,烦躁失眠,幻听恐惧。月经前症状加剧,休学治疗,先西药镇静,住精神病院一个多月,病情未见好转,遂转中医治疗。症见:精神呆滞,两目直视,眼神不宁,少言寡语,夜寐不安,时而烦躁,甚则夜间出走,食纳少,大便不快,脉弦实稍数,舌苔、黄白厚腻。处方:&&&柴胡10g,太子参15g,黄芩10g,川黄连3g,法半夏、郁金各10g,茯苓15g,枳壳10g,竹茹15g,陈皮10g,菖蒲、远志各6g,虎杖15g,胆南星6g。 每日1剂,分2次稍凉服。&&&前方进10剂后,精神状态有明显好转,食纳增加,夜能安睡,临经前情绪波动减轻,遂守原方加绿萼梅、合欢皮、夜交藤,或合甘麦大枣汤等,治疗近半年后复学,成绩逐渐上升,观察半年,病未复发。&&&&&&柴胡温胆汤,用以治失眠、情绪紧张,或忧郁,不失为一剂良方。凡是胆胃湿热,痰热内扰的心悸、期前收缩、耳鸣以及神经系统病症,皆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冠心病、间质性肺炎,神经官能症、肝炎、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众多疾病,只要符合肝郁化火、胆胃湿热的病机,在一定的阶段用之均能异病同治,取得明显的疗效.&&(七)柴胡陷胸汤&&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是治疗肝胆不和,痰热阻遏于胸胃的病症。如支气管肺炎,胸膜粘连胸腔积液,嗽痰不爽,胸胁痞满,或胃脘痞胀,嗳气,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  [案七]王某,男,52岁。平素有气管炎病史。近因感冒发热、咳嗽、胸痛而住院治疗。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经消炎、抗感染治疗1周,病情缓解出院。现症:咳嗽痰黄稠,胸闷胁痛,右侧胸背部均有湿罗音,呼吸不畅,低热37.5度,大便不畅,夜烦少眠多梦,食纳差,口黏舌苔黄腻,脉弦滑偏数。拟方:   柴胡、太子参、黄芩、法半夏、花粉各10g,川黄连5g,全瓜萎20g,郁金10g,桑皮15g,生甘草5g,百部10g,白及15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前方服5剂后,低热除,咳嗽减,胸痛好转,呼吸均匀,食纳、睡眠明显改善,舌薄润,脉弦数,守方进10剂,临床痊愈。  本案属于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故用上方取效。此外,本方用于肺胃两者病变,如肺之痰热壅甚的,胸膜炎、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如胃之湿热中阻、肝胆气滞的,胃窦炎、胆汁反流、反胃、呕吐、呃逆等。随症加减,皆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八)柴胡泻心汤  小柴胡汤合泻心汤,共奏疏泄肝胆、调和脾胃湿热之功效。烦躁不寐,胃脘痞胀,胁间胀痛,大便稀软或腹泻等症。  [案八]谭某,女,35岁。自述精神郁闷,烦躁失眠多梦,腹涨气滞,胃脘至脐腹胀痞,大便稀溏,日三四次,肛门不爽,脉缓稍弦,舌苔黄腻。处方:   柴胡10g,党参15g,法半夏、黄芩各10g,黄连5g,干姜、枳壳、广木香各10g,炙甘草5g,神曲1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上药进3剂,诸症悉减,大便成形,每日1~2次。继服2剂,诸症消失,饮食正常。&&&柴胡泻心汤的运用,病机重点是肝胆火郁,脾胃气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临床多用于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胆囊炎、肠炎、腹泻等,视其病位所在而加减,如病在肝胆加疏肝的郁金、川楝、青皮;如病在胃肠加理气的枳壳、木香、神曲等。&&&举凡伤寒学者尽人皆知:柴胡汤证下之,满而不痛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这里是指柴胡证误下,损伤脾胃,湿热中阻,气滞不畅,以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行气消痞治之。此间,正说明柴胡与泻心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一同属肝胆脾胃同病;其二,同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其三,病机重点在中焦,虽下并未损伤脾胃波及下焦,故而说柴胡不中与半夏泻心汤。笔者以为,凡是肝胆脾胃同病气机阻滞,姑论其下与不下,视其病症所在,用小柴胡合泻心汤,临床广泛运用,都有良好的效益。&&&(九)柴胡四逆散&&&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临床用于慢性肝炎、乙肝“三阳”,以及肝硬化等病症,疗效稳定,且有平淡出奇之功。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效,对肝病患者脾胃健运、中焦振奋、恢复健康有直接的作用。&&&1.治急慢性肝炎: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郁金、青陈皮、川楝、茵陈、虎杖等,对急、慢性肝炎退黄快,俟转氨酶下降后,酌加滋养肝阴、健运脾胃药,但养阴不能腻,健脾不能燥,更不能过早进补。&&&2.治乙肝“三阳”:以两对半1、3、5阳性为特征,应是包括在慢性肝炎之内。但临床上“三阳”的带菌者甚多,其治疗与转氨酶升高者有所不同。&&&一般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白花蛇舌、白马骨、忍冬藤、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加怀山药、扁豆、白术健脾药,加谷芽、麦芽、炒内金化食药,加川楝、郁金等疏肝;酌加丹参、旱莲草、女贞子等滋阴活血。其中清热解毒药,可视病情选1-2味,不能过于苦寒;滋养肝阴药不可服之过早,可从舌象辨认其伤与否。服药以1—3个月为1疗程,每日1剂。阴转率较好。小孩比成年人更好。但有服2个月即转阴,或转为1、5阳性,也有转阴后半年又复出1、3、5阳性。总之,上述治疗有效,但仍缺乏具体分类用药和确切的统计学观察。但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可以长期用药。& 3.治肝硬化:以小柴胡汤和四逆散,加郁金、内金、腹皮、生牡蛎、青皮、川楝、香附、三棱、莪术、炒谷麦芽等。总的治则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但用药均以柔克刚,不用过多攻伐药,这种治法对血吸虫病肝硬化、酒精中毒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均有一定的疗效,必须坚持长期服药,一般需1—2年服药治疗。如有腹水者,适当加茯苓皮、海桐皮、赤小豆等,或短暂用西药利尿,腹水消退后即停用。笔者体会:1)用小柴胡汤合四逆散治肝硬化,能较好地疏泄肝胆,健运脾胃,促进消化功能,有利于机体恢复;2)用活血化瘀药以丹参、益母草、赤芍、香附之类为宜,不用桃仁、红花、土鳖虫之类破血动血药;3)用软坚药,以三棱、莪术为宜,且在脾胃功能健运的情况下用小量为好;4)密切注意伤阴,肝硬化无论用何种疏肝药均有伤阴之虞,必须注意防患。一是用疏肝药如柴胡等,不宜过量,以小量适中;二是注意舌苔、脉象,如舌红少苔,脉象弦硬,应立即调整滋养肝阴药,减少对肝阴的耗损,或采用食疗辅助滋阴健脾。总之,肝硬化是慢性病,治疗是长期的,应以无毒治病为上,不能孟浪,不能求速效。不然,弄巧成拙,反生祸端,必须慎之又慎。此外,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较差,可能是与肝细胞长期损伤有关。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及时调整用药,仍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十)柴胡平胃散& 此即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又可称柴平汤。以小柴胡汤加苍术、厚朴、陈皮而成方。临床上感冒夹湿,或急性黄疸性肝炎。其症状为恶寒、发热、身疼痛、腹胀、大便稀溏,口淡黏腻舌苔淡润、脉弦数等。肝病湿邪偏甚者用之。&&&&江南长夏,身染风寒,头痛身热,表证俱在,又见脘痞腹胀,大便稀溏,食纳呆滞,用小柴胡汤外透表邪,用平胃散温化里湿,再加入藿香、滑石,对暑病挟湿,或慢性肝病,或外感挟湿均能取得疗效。笔者是在治慢性肝炎病,进入长夏湿浊明显,用本方常可与温病中的甘露消毒丹、藿香正气散等方择优选用,融经方与时方于一体,发挥两者之长,疗效十分理想。&&&(十一)柴胡白虎汤&&&柴胡白虎汤即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而成方。从药物组成看,应是少阳阳明同病。临床上四时感冒,汗出热不减,即有少阳往来寒热,又有阳明热盛,口渴饮水,用本方内外兼治,颇合病机。杂病如结核性发热、肿瘤发热、胆道感染发热等均可选用本方。&&&时下,滥用感冒药,发汗过甚,风寒之邪未罢,热甚耗气伤津,酿成三阳合病,前人有柴葛解肌汤,符合病机,与柴胡白虎汤相比,可谓是异曲同工。&&&(十二)柴胡五苓散&&&此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而成方。用小柴胡透达少阳于外,用五苓散化气利水于内。本方常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偏重于寒湿者(或湿重者),加疏肝药郁金、川楝,加利湿药茵陈、厚朴。如系肝病偏脾胃不足,湿邪困脾,病者身黄溺黄,身体困重,食纳腹胀,大便稀溏,精神委靡,脉象弦缓濡数,舌白腻,用本方透达外邪,利水渗湿。全方可达到疏泄肝胆、健运脾胃、化气利水之功效。前贤有以小柴胡胃苓汤治寒湿发黄,即小柴胡汤、平胃散、五苓散三方合用,看似杂乱,实则井然有序;吴又可的达原饮为湿邪弥漫三焦,其用意亦与柴胡胃苓汤相近,治法同出一辙。&&&此外,有嗜茶过甚(有的地方喝茶习惯特殊,将茶叶煮出茶汁,最后连茶叶也一同咀嚼吞食),日积月累,则出现“茶黄”,多为寒湿困脾之征,用上方有独特疗效。顺便提一句:如系茶黄,可以用茶树子煎水服用,亦可退黄。  (十三)柴胡四物汤&&《伤寒论》有三条原文,叙述妇人中风经水适来,经水适断,均用小柴胡汤调理。笔者以为,实际上是妇人经期感冒,出现往来寒热所以小柴胡汤治之。然而,从临床实际看,由于其临经适来或适断,这与常人感冒有所不同。所以,用小柴胡汤透达外邪是其同,而因其动血则是殊异,故用四物汤合于小柴胡汤之中,内和气血,又切中其异,是治经期感冒的良策。一般说,经期感冒,除有外感之症,尚有血热烦躁之征,故从凉血人手,用生地、赤芍、丹参,改四物之养血为凉血,配合小柴胡汤透达,对于经期感冒的治疗确有其奥妙之处。当然,经期感冒未必都有热入血分,未见是症,那就不必画蛇添足了。&&&总之,柴胡剂以小柴胡汤为中心,随证加减,因病择药,在临床上潜心钻研,细心体察,博闻广识,即可领悟小柴胡汤之所以能广泛运用于临床之奥妙。本文虽冗长琐细,但未必能概其全,因个人有限的知识,不当者,祈请批评!史载祥教授运用经方柴胡剂治疗疑难发热的临床&经验(该文发表于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第10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五方均可用以治疗发热。惜书中言症隐理,且症状繁多难记,故不易被医生正确使用于临床。全国名老中医史载祥教授从医理入手,明确各方之适应证及其之间的联系,使后学易记易用,应用于外感热证每显佳效。结合病案,将其经验概述如下:&一、&邪入少阳,选小柴胡汤和解枢机&史教授认为,伤寒邪入少阳是由于正气亏虚而不能驱邪外出,致使邪陷半表半里。此时病机特点是:邪证相持,各无进退。证侯特征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手足温,口苦,咽干,目眩,舌上白苔,脉沉紧或弦。治宜和解,汗、吐、下三法皆在所禁,以小柴胡汤化裁常获良效。常用柴胡10-20克,疏解少阳半表之邪,黄芩10-15克清解少阳在里之热,半夏10-15克、生姜10-20克、大枣4-8枚、人参5-10克(或党参10-15克)和中补虚以驱邪还表,共奏和解少阳枢机之效而使邪去正安。&案1:丁某,女,64岁,病案号:335407&94年4月29日:慢性肾功能不全7年,一天前不慎受寒,始觉恶寒发热,体温37.5℃,周身酸困,咳嗽,咯白痰,口苦,咽干,恶心,时有呕吐,不欲饮食,左胁部胀满,面色萎黄,唇甲色淡,小便量少,大便质稀,舌淡,苔薄白,脉浮。证属邪犯少阳,给与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0克、半夏15克、党参12克、黄芩15克、生姜10克、大枣5枚、甘草6克、白芍12克、竹茹12克、生石膏30克。每日一剂,水煎取150毫升,分三次服。94年5月13日:用上方5剂后,已无恶寒发热,体温36.5℃,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坐胁部胀满消失,纳食增加,仍有咳嗽,咯少量白色粘痰,此属伤寒余邪未清,以竹叶石膏汤加减,清解余邪善后。&按语:患者素体脾胃亏虚,气血不足,不胜风寒,故偶伤风寒,邪即侵入少阳,出现少阳枢机不利,胃失和降。初诊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并加入白芍,合参枣益气养血以固根本。《别录》载“竹茹主呕哕温气寒热”,《神农本草经》述“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入此二味,加强小柴胡汤除寒热和胃气之力。&二、&少阳热化,取大柴胡汤清泄邪热&史教授认为,伤寒外感变化多端,若因过用热药,或由阳热体质,伤寒邪入少阳多从热化。此时的病机特点是:热郁少阳阳明。证候特点为:往来寒热,郁郁微烦,心下急或心下痞硬,呕吐,口渴,便秘,或下利而肛门灼热,舌苔黄,脉弦滑。治疗上于小柴胡汤中除去人参甘草助阳之味,疏解少阳热郁;加芍药枳实大黄之沉降以涤阳明之热滞。常见药物计量为:柴胡10-20克,黄芩10-20克,半夏10-15克,白芍5-10克,亦可仿柴胡加芒硝汤加芒硝3-5克。&案2.&&菅某,男,33岁,病案号:434540&90年9月27日:患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肺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症见音哑,胸闷,气短,痰中带血月余,用氮芥、卡铂等化疗,七天后咳嗽剧烈,恶寒发热,体温38℃,头痛身痛,咯白痰,用祛风散寒解表中药和青霉素、先锋霉素V治疗两天体温升至39.6℃,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耳鸣,默默不欲饮食,大便干结,舌胖暗淡,苔白腻,脉弦数。证属少阳阳明合病,给大柴胡汤原方:生大黄6克后下,柴胡15克,枳实12克,黄芩15克,半夏15克,白芍12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甘草6克。日一剂,水煎取150ml,分三次服。90年9月30日:用药3剂,寒热往来减轻,体温38℃,大便已通仍干,余症也见好转。继以小柴胡汤加味清解半表半里,和解枢机,佐以通腑泻热:黄芩12克,柴胡12克,半夏15克,白芍12克,党参10克,大枣4枚,生姜10克,甘草6克,北沙参15克,苏子10克,全瓜蒌30克,芒硝3克冲,焦三仙各10克。日一剂,水煎取150ml,分三次服。90年10月2日:用药两剂寒热往来消失,体温36.5℃,纳食增加,口苦咽干,耳鸣,便秘,均明显好转,惟仍剧咳,继以扶正抗癌药治疗。&按语:久病体虚,再加化疗,正气每况愈下,极易感受外邪。起初患者恶寒发热,头身痛,似属风寒外感,然与祛风散寒解表中药不效。尔后所见口苦咽干,耳鸣目弦,不欲饮食,舌胖暗淡,苔白腻,又类小柴胡汤证。史载祥教授抓住大便干结,脉弦数主症,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投以大柴胡汤四剂应手而效。再诊时大便通常,脉弦略数,认为是阳明之热已挫,少阳之热未罢,投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主兼清阳明,二剂后热罢,诸症明显好转。&三、&少阳寒化,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郁温中&史教授认为,若患者素体中寒,或过用寒凉,均可因寒滞中焦而致已入少阳之邪寒化。此种情况下的病机特点为:邪入少阳寒化。证候特点为: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微结,渴而不呕,或不渴,头汗出,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脉弦而缓,苔薄白。治疗上寒热并用,既用柴胡黄芩疏解少阳郁热,用天花粉牡蛎热伤之津,有用桂枝干姜甘草辛散温中,除太阴之寒滞。常用剂量为:柴胡10-20克,桂枝10-15克,牡蛎5-10克,干姜5-10克,天花粉10-20克,黄芩10-15克,甘草5-10克。&案3:孔某,女,60岁,病案号:594371&93年12月14日:直肠癌肝肺转移,低热4个月,乏力,两天前开始恶寒发热,一日发作2-3次,体温可达39℃,口苦口干,纳差,时有耳鸣,大便一周未行,舌质暗淡瘀斑,舌体胖大,苔薄白,脉细弱。属少阳寒化证,给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柴胡20克,黄芩10克,党参12克,桂枝10克,干姜6克,半夏15克,甘草6克,大枣3枚,日一剂,水煎取150毫升,分三次服。93年12月23日:恶寒发热无反复,口苦口干及耳鸣消失,给健脾和胃、解毒抗癌中药善后。&按语:该患者久病体虚,正不内存,邪热凑侵,直入少阳,故在长期低热乏力的基础上出现恶寒发热间作、口干口苦、耳鸣、大便干。虽然少阳郁热比较明显,但史教授抓住反映中焦虚寒的纳差、舌淡胖紫暗、脉细弱症状,断定是少阳寒化症,药仅两剂即显佳效。&四、&太阳少阳合病,投柴胡桂枝汤和营卫利枢机&史教授认为,若正气已虚,营卫欠和,太阳伤寒之邪极易传入少阳,此时病机特点为:营卫不和,邪郁少阳。证候特点为:发热微恶风寒,头晕头痛,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脉浮弦,苔薄白。此时当选桂枝汤半量调和营卫,疏散太阳之表邪,用小柴胡汤半量和解少阳以除少阳之郁热。常用剂量为:桂枝3-9克,芍药3-9克,黄芩3-9克,人参3-9克,或党参5-15克,甘草2-5克,半夏3-9克,柴胡6-15克,大枣4枚、生姜3-10克。&案4:李某,女,15岁,病案号:958223&96年1月11日:两个月前因受凉出现发热微恶风寒,经服感冒通后热退,尔后每隔2-7天发热微恶风寒发作,体温37.5-39℃之间,每次持续2-3天,时有咽痛及汗出,三天前再次发作,症状同前,舌淡红胖大,苔薄黄,脉浮数。血常规:白血病3.5╳109/L,中性粒细胞1.4╳109/L,淋巴细胞1.8╳109/L。西医诊断:粒细胞减少症。中医诊断:太阳少阳合病。给柴胡桂枝汤:柴胡10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白芍10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每日一剂,水煎取150ml,分三次服。96年1月20日:药后寒热未作,无不适感觉,血常规恢复正常。继用原方五剂巩固疗效。&按语:《伤寒论》第151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患者每次发病均恶寒发热、咽痛身痛、汗出,此为邪犯太阳之外征:虽然未见“微呕、心下支结”少阳枢机不利胆胃不和之症,但寒热往来间断发生,亦是邪入少阳之象。&五、&少阳邪满周身,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不但有少阳寒化热化之分,兼表兼里之别,而且尚有邪郁少阳弥漫周身之证。史教授认为,其形成机理一因邪气太盛,二因正气太虚,致使正不胜邪,邪气弥漫,故此时以半表半里为中心,形成邪郁少阳弥漫周身的病机特点。其证候特征为:寒热往来,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舌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方中柴胡桂枝以解其外而除身重,龙骨牡蛎铅丹以镇其内而止烦惊,半夏大黄和胃气以止谵语,茯苓以泄膀胱利小便,人参姜枣益气养营卫以固驱邪之本,如此表里虚实泛应曲当,错杂散漫之邪庶可得解。常用剂量为:柴胡10-15克、龙骨10-30克、黄芩3-9克、生姜3-10克、铅丹3-9克、人参或党参10-15克、桂枝3-9克、茯苓3-9克、半夏3-5克、大黄5-10克、牡蛎10-30克、大枣3-5枚。&案5:纪某,女,53岁,病案号:93288&86年10月27日:两个月来寒热往来,汗出以乳房以上为重,肢软乏力,头晕,心悸,心烦,胸痛阵作,尿频,腹胀不欲饮食,口干口苦,舌暗,苔薄黄腻,脉沉细,历经中西医治疗无效。西医诊断:颈7-胸8脊髓空洞症。中医辨证:邪郁少阳、邪漫周身。给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党参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桂枝8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甘草10克,茯苓5克,肉桂3克。87年3月9日:上方加减出入调治4月余,诸症显著减轻,继用上方巩固治疗一个月。两年后随访无复发。&按语:该病理属西医疑难病症,症状繁多,错综复杂,辨证甚是困难。史教授认为,寒热往来、口苦口干、苔黄腻是邪郁少阳之症;汗出由卫表不固,脉沉细里虚已明;头晕、心烦、心悸、胸痛为邪犯上焦之症;腹胀不欲饮食,尿频是邪入中下二焦之象。该例之邪郁少阳邪漫周身与仲景所属症状不尽相同,然病机则无异,史教授谨守病机,守方调治,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佳效。(本文由德吉朗珠编校发表)& &愿,诸位幸福安康! & & & & 千万记得,天涯有人在等你。 风再疾,雨再狂,我也不放弃 。愿为你,直到有一刻,能守着你的心 。千万记得,天涯有人在等待。路程再多,再远,不要不回来。诸位,晚安!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根据自身学习经历整理的个人经验。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保留版权信息。【德吉朗珠(dyt)】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家驹54岁冥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