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深圳医学院哪里有医学院……

深圳有医学院吗?_百度知道深圳大学医学院的概述_百度知道除了医生还能干什么?不少医学院学生想转行
来源: 北京晚报
[ 字号:大 中 小 ]
薪资不高、升职不易、医患关系紧张……医生行业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当初不少人抢着入行医生相比,现在医学院学生想转行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除了医生,我还能干什么”
  三个医学生的求职故事
  薪资不高、升职不易、医患关系紧张……医生行业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当初不少人抢着入行医生相比,现在医学院学生想转行的例子并不在少数,以下是三个医学院学生的求职故事——
  “高中同学聚会,他们的择业范围都比我大得多”
  “到现在马上要找工作了,我却觉得有点迷茫。”杨瑞是某医学院临床专业的研三学生,从本科算起,她已经在医院实习了四年。“按理说就踏踏实实当个医生算了,可总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曾经的杨瑞对于自己未来有很明确的想法——就是想当医生。自从考入医学院那时候起,她就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没课时也经常会自习到晚上十一二点。”现在想想,这种过于拼命地学习方式反倒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困扰。“平时很少关注其他方面的事情,一些活动、社交什么的也不太参加,感觉自己的圈子变得越来越窄。”
  杨瑞的努力使她在大五时进入了一家三甲医院实习,但她对未来工作的想法却也在这时发生了改变。“我在内科,每天基本就是收收病人,写写病历,有时也会参与下医嘱。”刚开始,杨瑞还抱有很高的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劲头却在渐渐消退。“主要还是觉得工作状态实在太单调。”
  说来也“巧”,正当自己开始对职业选择产生疑惑时,一次高中聚会同学间的聊天更加动摇了她的决心。“很多同学本科毕业就开始工作了,他们在说自己的经历时,感觉随便一个人的工作都比我在医院干的事更有吸引力,每天接受的挑战也更多。”即使聊到平时生活,杨瑞也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差距很大。“说到一些玩的东西,自己平时关注得也很少,都很难和同学聊到一块去。”
  聊天过程中,最让杨瑞郁闷的,并不是同学们具体在做什么工作或者平时多会玩,而是他们在求职时能够选择行业的范围比自己大得多。“我有很多同学去了企业,其中不少人的大学专业并不是经济或者管理方向,但他们要么是在平时找了相关的实习,要么就是辅修了双学位,总之最后都能胜任在企业里的职位。但换作是我,就很难有时间去兼顾经济类的专业知识,所以我的技能、思维方式可能就达不到在企业工作的要求。”在杨瑞看来,自己除了做医生这条路之外,没有别的路可走。“学医就好像上了一条船,在船上待了太久了,想下船却下不去了。”
  “做药代的薪水,比刚开始当医生高多了”
  刚刚毕业的胡欣目前在一家医药公司做医药代表,也就是常说的药代。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硕士生,她在选择这份职业时曾受到过许多人的质疑。“很多人都觉得我应该去医院,而我觉得现在的这种工作环境才是我所适合的,虽然学的很多知识都用不上。”
  和杨瑞一样,胡欣在读硕士期间也在一家医院进行过实习。“我属于那种不跟人聊天就难受的性格,也不是觉得医院多不好,但是待久了总觉得憋得慌。”胡欣坦言,自己虽然对当医生并不十分感兴趣,但平时也没有做其他方面的职业规划,也不知道除了医生自己还能干什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做药代的学姐来胡欣所在的医院推销药品,俩人空闲时聊了两句,胡欣这才发现医院之外原来另有天地。“当时还在读研二,第一次有了想换个环境的想法。”对药代行业一窍不通的胡欣,起初还担心是不是需要什么营销方面的知识才能干好这份工作。“学姐听到后笑得不行,说药代其实就是跟医生打交道卖药的,只会用到一点点医学知识,干得好不好完全看你的口才怎么样。”胡欣心想,我这么爱跟人侃大山,这职业不是很适合我吗?
  除了工作内容,薪水也是很能打动胡欣的一个因素。“具体的数字不能透露,但是比刚开始当医生是高多了。”胡欣说,医生这个行业非常讲究年头。“等你资历上去了,挣的能比刚开始多得多,问题就是你能不能熬过初期的那段时间。”而这段初期时间究竟有多长,胡欣自己也没谱,所以她更希望去争取一些实在看得见的东西。“比起盼望那多少年之后当医生的名利,倒不如现在就把更多的钱拿到手。”
  已经几乎下定决心换行业的胡欣,面前仍然有别人的阻碍。“主要是家里人反对,因为我们家一个医生也没有嘛,想着将来如果有个医生能方便一些。”但有了之前学姐的“怂恿”,胡欣却怎么也不想回到医院里老实地当个医生。“最后还是把我家长说服了,我也算有性格的人,不能因为家长一厢情愿就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嘛。”
  “既然兴趣不在这,
  干脆早点跳出来”
  如果说杨瑞和胡欣属于“被动”听从他人意见而想改行,目前在一家咨询公司实习的唐妍在职业规划上更加“主动”。本科在一家医学院读预防医学专业的她,在大三时就做了一项令老师和同学诧异的决定——去辅修一门经济类的双学位。
  “高考填志愿时没什么主见,家里人说报个医学院,就报了。”上大学之后的唐妍,却发现自己的兴趣完全不在学医上。“我们班确实有喜欢学医的同学,看标本的时候眼睛都在放光,我却怎么也提不起劲。”除了兴趣,唐妍自认在医学才能方面也不比别人强。“成绩比较一般,做实验也经常毛手毛脚的,老打破试管。”
  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持续了两年之久,唐妍开始觉得一直这样下去肯定没有出路。“既然兴趣不在这,还不如早点跳出来。”唐妍所在的医学院不提供双学位的选修,她就自己去打听、搜索,最后选择读了另一所大学的会计类课程。“我们也有同学出去读双学位的,但选的基本都是心理学、法学这种和医科联系比较大的专业,据我了解去读经济类的全年级只有我一个。”
  上了一段时间双学位的课,唐妍觉得读经济确实比学医学更适合自己。“只能说当初选专业确实选错了。”从这时起,她给自己制订了一个目标——保证本专业及格的前提下,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学财会知识。这个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挺难:“即使不学双学位时,我读本专业的课都有些吃力,更别说现在了。”为了兼顾课程,唐妍需要奔波于两所距离并不近的学校,平时自习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
  两边的课程压力都很大,唐妍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费这么大的劲,学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专业,究竟值不值得?但在和一些同学交流之后,她坚定了决心。“有的同学也不想从事医务行业,可是他们怕麻烦,也没有换一种环境的勇气。一想到我是在为自己的未来主动争取,我就又有动力走下去了。”
  付出了巨大努力之后,唐妍终于拿到了经济学的双学位,为了在就业时更有优势,她最终又考取了一所经济类院校的研究生。“同学们聊天时,一听我以前是学医的,都很惊讶。”如今的唐妍已经是一名会计专业研三的学生,目前在一家金融咨询公司实习,已经到了快要拿offer的阶段。“现在的学习和工作已经完全与医学不相关了,回想起之前本科时的经历,连我自己都佩服自己的魄力。”
  能当医生的不想当
  想当医生的当不了
  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很多医学院学生心里都明白——临床专业比起其他专业是“高一档”的,这从医学院校的招生分数上也能看得出来。“真正想学医的人,没有不报临床的吧?”某医学院的大三学生梁东说道。高考时,梁东也报了临床,但由于分数不够,最后调剂到了医学实验技术专业。“这专业名字挺玄乎,其实就是在动物身上做实验,我们还没涉及人体方面。”
  之前的杨瑞以及胡欣都学的临床,将来去医院当个医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对于梁东这种“非临床专业”的学生,医生之路却早就已经被关闭了。“上了大学才知道医学院学生的就业路这么窄,非临床的学生是没资格考执业医师证的,也就是说没法到医院当医生。”
  早在好几年前,梁东所在的医学院已经禁止非临床专业的本科学生在考研时报考临床专业了。“不光是我们学校,好像全国的医科院校都禁止这种跨专业考研的情况。”而究其原因,还是与国家新修订的《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有关。“里面的条款写得挺复杂,说简单一点就是只有本科学临床的学生,将来才有机会去考证,跟研究生读什么没关系。”
  梁东现在整天都窝在实验室里给动物做实验。“我有时候还跟人开玩笑,没法给人当医生,我就去农大学个兽医,反正我现在也天天跟动物打交道。”说到底,梁东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医生,他并不喜欢整天闷在实验室里当个实验员。
  主笔 莫凡 插图 宋溪
编辑: 郑晓鹏
俄失事客机现"弹孔"
中缅边境的地下交易
日本惊现套深圳牌跑车
美国"树坚强"走红网络
一只狗攻击豪猪之后
亚洲小姐泳装上阵深圳大学——医学院专业介绍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深圳大学&&医学院专业介绍
  1、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专业设置医学相关基础生物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领域,临床医学专业设基础医学系和临床医学系,有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医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等8个基础医学教研室,并设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及教学设施均按高标准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先进平台。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有17个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其中血液内科为广东省特色专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肝胆外科、脊柱外科、内分泌科、创伤骨科和超声科为深圳市重点专科,建有国家舌苔原理与微观辩证学重点研究室、深圳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
  临床医学专业积极探索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导师制,每名学生入学后均有一名科研导师与一名临床导师,使学生早期参与科学研究,早期接触临床。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1(理工学基础、医学预科)+5(医学本科)+4(硕博连读)&十年制精英式医学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为学生出国学习、深造创造条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各种多发病、常见病的基本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又具有国际化的医学视野,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终身自我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医患沟通理念,具备与境内外病人无障碍的语言交流能力综合性的临床医学人才。
  招生方式及学制:
  (1)从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理科考生中择优录取10名,学制5年。
  (2)从深圳大学所有本科专业学生中择优选拔20名(原则上从一年级选拔),选拔考试方式包括笔试(数学,英语,中文)和面试;通过选拔考试的学生进入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继续学习5年。具体的考试要求另行通知。
  (3)经选拔进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习的部分学生,视情况需要补修医学物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
  学生待遇:学生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期间,住宿费和学费全免,学业成绩优异者可申请深圳大学各类奖学金,优秀学生有机会赴国外一流医学院校交流学习。
  主要课程:逐步实施以人体系统和器官为中心的整合课程和模块式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包含有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综合课程包括:医学人文课程(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与艺术等学科)和医学相关社会学课程。
  部分核心课程采用全英或双语教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专业受限:按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有关规定执行。色盲、色弱者不予录取,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者,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者,斜视、嗅觉迟钝、口吃者,不宜报考本专业。
  2、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子和外语基础,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毕业生能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新技术、新方法的原创研究,或在医学仪器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医疗等相关产业和部门从事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概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型计算机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医学测量、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成像与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模式识别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受限:色盲、色弱者不予录取。
  3、医疗器械工程
  本专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疗)本科专业之一。深圳是我国最重要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66家,经营企业1000余家。医疗器械产业是各领域高新技术充分交叉与融合的综合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高科技尖端水平的主要标志。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医疗器械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为从事研究新型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方法,开发新型的医学仪器和医疗装置,医疗器械、康复器具的设计、开发、系统的维护、检测与评价,以及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质量认证、临床培训和设备管理等工作打下扎实基础。能在医疗器械行业、医疗卫生系统、医疗电子工程、医学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等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与品质管理、质量监督与检测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医疗器械工程专业概论、生物医学电子学、电子线路工艺及EDA设计、医学信号处理、医学仪器原理、医用可编程逻辑技术、人体解剖生理学、医疗器械综合设计、医学超声技术、医学超声工程实践与创新、医学成像原理、康复辅助器械原理及设计、医用电磁兼容检测技术、DSP系统设计、医学传感器实践与创新、医学仪器原理、微机式医学仪器实践与创新、医院设备管理、医疗器械检测与计量技术、医疗器械法规、体外诊断仪器实践与创新、医疗器械创新科研训练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受限:色盲、色弱者不予录取。
小编工资已与此赏挂钩!一赏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最新上传考研真题与资料
硕士报考指南········硕士招生信息汇总·········
我的电子书Hi,这是的腾讯微博,立即登录并收听,别错过TA的精彩内容!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山大学深圳医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