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较大影响吗?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爱问经验】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建议妈妈们坐月子的房间不要过于阴暗,要留有适当的正常光线,便于观察宝宝的健康情况。婴儿心脏病的发病概...
【爱问经验】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建议妈妈们坐月子的房间不要过于阴暗,要留有适当的正常光线,便于观察宝宝的健康情况。婴儿心脏病的发病概...
答: 你好应考虑是孩子受凉引起的胃肠道经软病症建议去当地医师那里明确检查积极调理治疗还有也有可能是宝宝肚子里有虫了秋天该给孩子吃打虫药了过几天没有效果可以去做详细检查...
大家还关注每日在线答疑热门推荐: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为胚胎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而引起的畸形性病症,为小儿常见的心脏疾病。确切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近年研究认为与遗传学特别是染色体异常(21-三体综合征,13、15-三体综合征)、宫内感染(如风疹、弓形体病)、接触放射线、营养缺乏(如叶酸缺乏)、药物影响(如使用抗癌药、甲糖宁)、代谢紊乱(糖尿病、高钙血症、苯丙酸酮尿症)以及宫内慢性缺氧的慢性疾病等有关。  一般认为在胚胎发育第3&8周的过程中任何上述因素的影响均可影响到心脏胚胎的发育,使心脏某一部分发育停顿或发育异常即可造成各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  各类心脏病的发病率依次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辅助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心导管检查。  先天性心脏病非常复杂,往往存在合并畸型,随着心胸外科的发展,实践证实许多心内畸形靠物理检查和二维彩色多普勒扇扫并不能完全在术前全部明确诊断。诊断一定要谨慎从事,多加警惕。对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凡能引起小儿心率加快的因素都要避免,如啼哭、噪音、冷热、躁动等。还要预防感冒、发热、呼吸困难等疾病。  一、心房间隔缺损ASD  左右心房间隔上的缺损称房间隔缺损(A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10-20,房缺的杂音偏轻,往往在体检时才被发现。房缺位于卵园孔部位即中央型或称II孔型;位于下部分与二、三尖瓣环相连处,称原发孔型或称I孔型;位于上、下腔静脉进入右房的位置称腔静脉窦型;位于冠状静脉窦称冠状静脉窦型。  [诊断要点]  1、症状:缺损直径小、血液分流量少者可全无症状。缺损大左向右分流量多者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出现乏力、多汗、消瘦、活动后气促,容易患下呼吸道感染。  2、体征:缺损小分流量少者仅能在胸骨左缘闻及Ⅱ级左右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分裂。缺损大者可有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固定性分裂。左向右分流量较大时,胸骨左缘下方可闻及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  3、ASD逐步发展心电图可表现为右束枝传导阻滞,胸X线片示肺血多,心影扩大,右房右室扩大,超声心动图对大部分房缺可明确诊断或可借助于声学造影、食道超声。  [治疗原则]  1.房间隔继发孔缺损的自然闭合率整体上为87%;在3个月以前诊断的缺损<3mm的房间隔缺损,在1岁半内可100%的自然闭合;缺损在3-8mm的房间隔缺损在1岁半内有80%以上的可自然闭合;缺损在8mm以上者很少有自然闭合者。  一般ASD早期很少出现症状,小的ASD可终生不手术。到成人时期如有反复性脑梗塞,其静脉系统的小栓子,通过房缺进入左心,到脑部小动脉而致脑梗塞。近年来,通过儿内科微创的介入治疗方法替代外科手术治疗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大部分继发孔型的房间隔缺损已经可以用介入法治疗。  2.原发孔缺损在婴儿期症状轻,儿童期易发生肺动脉高压。修补手术一般在学龄前(4-5岁)。合并二尖瓣返流药物处理无效者,应进行手术治疗。完全性房室通道也属心内膜垫缺损范围,患儿常有呼吸道感染、肺动脉高压或心力衰竭,可在1岁内手术修补。  3.继发孔缺损分流量很小又无肺动脉高压者,无手术指征。少数缺损分流量大或发生心力衰竭者,药物治疗多有效,大多可推迟到4&5岁时作修补术,此年龄小儿对手术打击的承受力较小婴儿为大。  4.心房间隔缺损导管介入关闭术:自1972年开始试用经导管介入进行ASD关闭术,最早应用单伞法,后改进为双伞法,近年又改进为钮扣双盘装置关闭ASD。  国内一些医院已开始试用。有学者提出对小房缺及卵园孔未闭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用导管引入双面伞的方法关闭,不必心内直视手术。导管关闭房缺的方法有几种,大多要求房缺小于2cm。中到大的房缺需手术修补治疗,疗效亦是十分令人满意的。目前心外科为其开展小切口手术,或心脏不停跳修补房缺,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房缺如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时,手术效果较差。  二、心室间隔缺损VSD  [诊断要点]  1、症状:小型缺损可无症状;中型缺损易患下呼吸道感染,偶可发生心力衰竭;大型缺损常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患儿生长发育差、消瘦、乏力,活动后气急,易发生心力衰竭。  2、体征:小型缺损可在胸骨左像3、4肋间闻及Ⅲ-Ⅳ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P2)不亢进,可扪及震颤。中型缺损左心前区可隆起,胸骨左像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P2)不亢进,可扪及震颤。大型室间隔缺损心前区隆起明显,心尖搏动弥散,锁骨中线外4、5肋间,胸骨左像3、4肋间可闻及Ⅱ-Ⅳ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多可扪及震颤,心尖部可闻及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P2亢进明显。  [治疗原则]  1.膜部室间隔缺损(VSD),6个月内小儿自行闭合的机率约25%,但过了6个月很难闭合。缺损小,生长发育多正常,一般可暂不必手术。中-大型VSD如左向右分流量较大有肺动脉高压者应考虑在1岁-1岁半作修补手术。如肺动脉压正常或轻度升高,肺血流量(Qp)为全身血流量(Qs)的2倍,一般在4-6岁时进行手术。  2.大型VSD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生长发育可受到明显影响,如抗心力衰竭治疗无效,任何年龄均可考虑手术。  3.虽有肺动脉高压但无右向左分流者均可作修补术,但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生右向左分流,临床上出现青紫,则说明已发展成为艾森曼格氏综合征,为手术禁忌症,患儿已痛失手术时机。  4.心导管介入关闭VSD:因成熟经验不多,国外试用于心尖部肌性缺损者可能具有优越陛。  三、动脉导管末闭PDA  [诊断要点]  1、症状:导管口径细者,临床可无症状。导管粗而分流量较大者,患儿有心悸、气急、乏力、多汗等症状。  2、体检:左侧胸骨可隆起。胸骨左缘2肋间可闻响亮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向左锁骨下及颈部传导。杂音最响处可扪及震颤。合并心力衰竭或肺动脉高压时,往往仅能听到收缩期杂音。分流量较大者,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但多被杂音掩盖。脉压增宽,可见指甲床毛细血管搏动,有水冲脉等。肺动脉压增高显著者下半身青紫,可有杵状指。  [治疗原则]  1.手术结扎或切断动脉导管可在学龄前进行,以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如病情需要任何年龄均可进行手术。  2.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可用消炎痛治疗。首次0.2mg/kg,如日龄<2天,第2、3次为0.1mg/kg,日龄2-7天则二、三次为0.2mg/kg,>8天则2、3次为0.25mg/kg。每12小1次,共3次,静脉缓慢均匀滴人;亦可用0.1mg/(kg&次),共6天,药物总剂量不变,PDA关闭率90%,而前者仅为77%。且前者6天后复发率为40%,后者为21%。  3.近年开发了一些非开胸手术治疗PDA新疗法,如Rashkind法(微型弹簧伞)或Partsmann法(特殊塑料塞子)堵塞动脉导管。或价格昂贵或操作复杂,国内尚难推广使用。Coil法(微型弹簧圈堵塞动脉导管),操作简便、效果好,易于推广。  四、治疗方法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有两种: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  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还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  附-先天性心脏病概述(录自儿科学第6版)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国外的调查资料提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为4.05&12.30/&,若包括出生前即死亡的胎儿,本病的发病率更高。国内对上海市两个区调查了20082名活产婴儿,发现本病在生后第一年的发病率为6.9%。,山西地区调查了43641名婴儿,提示本病的发病率为6.14%oo按照该比率计算,我国每年约出生10~15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如未经治疗,约1/3的患儿在生后1个月内因病情严重和复杂畸形而夭折。  因此,复杂的心血管畸形在年长儿比婴儿期少见。据国内外资料统计,新生儿期死亡的病例以大动脉转位为最多,其次是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情况以室间隔缺损最多,其次为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则是存活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者。  近年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已向婴儿重症及复杂类型的手术治疗发展。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无创性心脏诊断技术如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管造影及磁共振等得到了迅速发展。心脏导管术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术的发展使心脏血管畸形诊断及血液动力学的检测更加完善。超声心动图检查已经能为绝大多数的先心病作出准确的诊断并为外科手术提供足够的信息,已部分取代了心脏导管及造影术,而且能在胎儿期作出部分先心病的诊断。  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导管关闭动脉导管、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应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瓣膜(如肺动脉瓣狭窄)和血管等技术的发展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心脏外科手术方面,体外循环、深低温麻醉下心脏直视手术的发展以及带瓣管道的使用不仅使大多数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效果大为提高,而且对某些复杂心脏畸形亦能在婴儿期、甚至新生儿期进行手术,因此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已大为改观。  [病因和预防]  在胎儿心脏发育阶段,若有任何因素影响了心脏胚胎发育,使心脏某一部分发育停顿或异常,即可造成先天性心脏畸形。这类有关因素很多,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以后者为多见。  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可为染色体异常或多基因突变引起。近年研究已证明,房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干畸形等与第21号染色体长臂某些区带的过度复制和缺失有关。第7、12、15、和22号染色体上也有与形成心血管畸形有关的基因。据统计,大约有315种临床综合征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同一家庭中可有数人同患某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也说明其与遗传因素有关。  外在因素中较重要的为宫内感染,特别是母孕早期患病毒感染如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其他如孕母缺乏叶酸,接触放射线,服用药物(抗癌药,抗癫痫药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苯丙酮尿症等)宫内缺氧等均可能与发病有关。  虽然如此,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可能是胎儿周围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在妊娠早期适量补充叶酸,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病毒性疾病,以及避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接触,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且可有两种以上畸形并存,可根据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有无分流分为三大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故平时血液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剧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下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等。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某些原因(如右心室流出道狭窄)致使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使血流经常从右向左分流时,或因大动脉起源异常,使大量静脉血流人体循环,均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等。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分流,如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等。  [诊断和顺序分段诊断]  (一)诊断原则  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正确诊断必须将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经过精密的综合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患儿病史和体征是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可能的重要线索,而辅助检查,尤其是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依据。  如上所述,未经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大约有1/3在生后1个月内死亡,大约有2/3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1岁以内死亡。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十分重要。新生儿和小婴儿如果有以下表现就应考虑到有严重心血管畸形的可能:①出生后持续有心脏、呼吸功能不良的症状;②持续青紫或反复出现神志不清;③喂养困难、体重不增、易激惹;④肺部反复出现&肺炎&样体征。进一步的诊断须借助于详细的物理检查和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必要时作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性质、严重程度及有关合并的畸形等,从而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对于较大的幼儿,除可能出现的先天性心脏病症状外,心脏杂音常提示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存在,应有目的的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进行确诊。  (二)顺序分段诊断方法  VanPraagh完整的先天性心脏病顺序分段诊断包括:心房位置、心室位置、房室连接、大动脉位置、心室大动脉连接,以及心脏位置及合并畸形的诊断等。正确判断心房、心室及大动脉的分布是顺序分段诊断的基础。  1.心房位置判断绝大部分正常人的右侧胸、腹腔器官在右侧,左侧器官在左侧。解剖右心房在右侧,解剖左心房在左侧,称为心房正常位(situs solitus&S&)。少部分(&1/00)人的内脏器官呈镜像反位。解剖右心房及肝脏等右侧的器官在左侧,解剖左心房及胃等左侧器官在右侧,称为心房反位(situs inversis&I&)。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约2%~4%患者的胸腔、腹腔器官呈对称分布,此时二侧心房的形态特点相似,称为心房不定位(situs ambiguus&A&)。若与解剖右心房相似,称为右心房对称位(rightatrialisomerism),与解剖左心房相似称为左心房对称位(1eftatrialisomerism)。内脏器官呈对称分布的也称为内脏异位症(visceralheterotaxies)。右房对称位多伴无脾综合征,左房对称位多伴多脾综合征。  一般情况可以根据X线胸片上肝脏及胃泡位置确定心房位置正常或反位。内脏异位时大多数肝脏为居于中间呈水平位,少数仍可呈正常位置或反位。增高KV的X线胸片可显示支气管形态,右侧支气管的特点为自隆突至第一分支间的距离短,与经隆突的中轴线夹角小,而左侧支气管自隆突至第一分支间距离长,与经隆突中轴线的夹角大,左侧长度佑侧长度&1.5为对称支气管的标准。  一般认为根据支气管形态诊断心房位置较依据腹腔器官位置推测可靠。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P波除极向量有助于确定右心房的位置。心电图检查对心房反位诊断有价值,但不能肯定心房对称位的诊断。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腹腔大血管位置及连接关系,间接判断心房位置。  2.心室位置判断正常心脏的解剖右心室位于解剖左心室的右侧,以心室右襻(D&loop)表示。如果心室反位,即左心室位于右侧,右心室位于左侧则为心室左襻(L&loop)。  3.大血管位置判断主动脉与肺动脉在瓣膜及动脉干水平的相互位置关系与心室大动脉的连接关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互相准确地推测。主动脉在肺动脉的右后方为正常位  (situs solitus,&S&),主动脉在肺动脉的左后方为反位(situs inversis,&I&),其他尚有主动脉在肺动脉右侧(D),左侧(L),前方(A)等。主动脉干与肺动脉干的走行关系可为平行或螺旋状。不论右位或左位主动脉弓,弓的位置均在左、右肺动脉之上。  4.房室连接诊断当心房及心室的解剖性质及位置确定后,房室的连接关系即可确定。根据心房位置及心室襻类型相应确定房室连接一致和不一致。心房正常位,心室右襻者为房室连接一致,心房正常位,心室左襻者为房室连接不一致。房室连接方式是描述房室交界处瓣膜、瓣环的解剖特点。有二侧开放的房室瓣、共同房室瓣、房室瓣闭锁和房室瓣骑跨等房室连接方式。  5.心室大动脉连接诊断心室大动脉连接有四种类型:  (1)连接一致:主动脉与左心室连接,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  (2)连接不一致:主动脉与右心室连接,肺动脉与左心室连接。  (3)双流出道:主动脉、肺动脉均与同一心室腔连接。  (4)单流出道:可为共同动脉干,或一侧心室大动脉连接缺如(主动脉或肺动脉闭锁)。  6.心脏位置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与心脏发育有关,特别是在心脏畸形时需要描述心脏位置和心尖指向。心脏的主要部分在左侧胸腔,心尖指向左侧称为左位心(1evocardia),心脏主要部分位于右侧胸腔,心尖指向右侧,称为右位心(dextrocardia)。心房位置正常而呈右位心的也称孤立性右位心,心房反位而呈左位心的也称为孤立性左位心。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心尖指向中线时称为中位心(mesocardia),很多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可呈中位心。  7.合并心脏血管畸形在绝大部分病例中,因为心脏、心房位置正常,房室连接及心室大动脉连接均正常,合并心脏血管的缺损和畸形为其主要的诊断内容。  8.先天性心脏病分段诊断方法及命名VanPraagh分段诊断方法及命名中将心房、心室、大动脉(瓣膜水平)位置三段分别以字母表示,例如正常心脏可以为[S、D、S]即心房位置正常(S),右襻心室(D),大动脉位置正常(S),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后方。镜象右位心时则为[1、L、1)即心房反位(1),左襻心室(L),大动脉反位(1),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左后方,以上各段连接均正常。心房位置正常,右襻心室,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与右心室连接的大动脉转位,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S、D、D)。  分段诊断概念对推动和提高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段诊断方法不仅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是必要的,也应该作为所有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基础。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编辑精选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能活多久,活不过35岁是真的吗? - 今日头条()
【小故事大智慧】小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大智慧: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正文开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能活多久呢?很多多人都说先天性心脏病活不过35岁,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其实,先天性心脏病在幼儿期就开始治疗的话,还是能够和正常儿童一样生长发育的,但若是等到心功能衰竭才治疗的话,效果就不是很理想。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常常有网友问,是不是先天性心脏病活不过三十五岁,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那么,先天性心脏病能活多久呢?一般来说,在幼年期进行了正规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能和正常儿童一样生长发育。如不治疗,到后期很可能引起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前治疗的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寿命和同年龄组正常人相似。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后才进行治疗的病人,寿命就明显短于同年龄组正常人。而出现心功能衰竭以前治疗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寿命略短于同年龄组正常人,出现心功能衰竭后治疗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治疗效果差。目前90%以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都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经过术后随访发现,手术后大多数生长发育正常,很多做手术时的婴儿现在已和正常儿童一样入学了,并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当然,有一些很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仍较高,如大血管转位、单心室畸形、永存动脉干等,这类很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达到10%左右。还有些病儿由于未能及时治疗,导致心脏或肺部出现不可恢复的病变,失去了手术机会,影响先天性心脏病的寿命。因此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要早发现、早治疗。更多更好的育儿知识,欢迎关注“家有好baby”(微信公众号:familybabys)。您的评价是我们更新的动力,您的批评指导我们会虚心接受,真诚期待您的评价!
家有好baby分享宝贝成长健康资讯、育儿心得及家庭生活
孕妇小助理(微信号:yunfuzhuli)是分享备孕、怀孕、产后恢复、育儿经验的平台,还有帮您找到一个最完美最适合您宝宝的名字。
分享最有趣的育儿经验,提供最实用的育儿知识,最贴心的育儿顾问
0-8岁婴幼儿父母提供高质量、多类型的优质原创内容。
母婴专家类视频的App,集结全国权威妇儿专家视频。
孕产、育婴、育幼、早教系列。
致力于传播科学、严谨、有趣、有人文温度的育儿知识。
易车购物10万买豪车 新劲炫ASX等你询底价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天性心血管狭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