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蛋白定量 G过低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
上传于||文档简介
&&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杨东瑛 (七台河精煤集团总医院& 154600)
【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
【关键词】& 脑脊液& 常规检查
&&&&&&& 一、一般性状检查
&&&&&&& 包括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及凝固性。正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静置24小时不凝固。比重为1.003~1.008(平均为1.005),pH为7.35~7.40,呈弱碱性,脑脊液pH较血 pH稳定。脑脊液的酸碱状态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血液和脑脊液间在不同部位的CO2弥散量;②通过血脑屏障,H+和HCO3-的分布;③从脑神经细胞释放酸性代谢产物的速度等。
&&&&&&& (一)颜色
&&&&&&&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
&&&&&&& 1.红色& 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
&&&&&&& (1)三管试验:先后用3个试管分别采取脑脊液进行比较,若第1管至第3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也逐渐减少,则为人工损伤性出血;而蛛网膜下腔出血,则3管的颜色是一致的,红细胞计数大致相等。&
&&&&&&& (2)离心试验: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min),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小时。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 (3)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 2.黄色& 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 3.米汤样& 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 4.绿色& 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 5.褐或黑色& 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 (二)透明度
&&&&&&&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
&&&&&&& 病理情况下:当脑脊液中含有较多的细胞、细菌、蛋白等时,脑脊液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
&&&&&&& (1)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极度增加,脑脊液呈白色脓性混浊。
&&&&&&& (2)结核性脑膜炎:白细胞数重度增加,脑脊液为毛玻璃样混浊。
&&&&&&& (3)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红细胞增多,为血性混浊。
&&&&&&& (4)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肿瘤等病变时,脑脊液浊度上没有明显的改变或微浊。
&&&&&&& (三)凝固性
&&&&&&& 正常人脑脊液静置24小时脑脊液不凝固,当脑脊液内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原)增至10 g/L以上时,可出现薄膜或沉淀。
&&&&&&& 病理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使血脑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进入脑脊液,因此脑脊液抽出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
&&&&&&& (1)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l~2小时后,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
&&&&&&& (2)结核性脑膜炎:静置12~24小时后,液面上形成膜状物或纤细凝块,取此膜涂片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高。
&&&&&&& (3)蛛网膜下腔梗阻(脊髓肿瘤、炎症性粘连)时:梗阻部远端的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多,放置后可呈黄色胶冻样凝固。
&&&&&&& (4)脑梅毒、脊髓灰质炎:可以出现小絮状凝块而不形成薄膜。
&&&&&&& 二、化学检查
&&&&&&& (一)蛋白定性&
&&&&&&& 【原理】&&&&&&
&&&&&&& 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 试剂
&&&&&&& 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l,加蒸馏水至500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 【操作】&&&
&&&&&&& 取试剂2~3ml,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 【结果判断】&&&
&&&&&&& 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
&&&&&&& 极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
&&&&&&& 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
&&&&&&& 阳性(++):白色浑浊。&
&&&&&&& 强阳性(+++):白色浓絮状沉淀。&
&&&&&&& 最强阳性(++++):白色凝块。
&&&&&&& 【方法学评价】&&&
&&&&&&& 潘氏试验所需标本量少,操作简单,结果观察较为明确,临床试验室常用此法。但该方法过于敏感,有一部分正常人也可出现极弱阳性(&)结果。&&&
&&&&&&& 【临床意义】&&&
&&&&&&& 正常时多为阴性。有脑组织和脑膜疾患时常呈阳性反应,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出血时多呈强阳性反应,如外伤性血液混入脑脊液中,亦可呈阳性反应。
&&&&&&& 【注意事项】&&&
&&&&&&& (1)红细胞过多时,须先离心使细胞沉淀,吸取上清液进行试验。
&&&&&&& (2)试验中所用试管应十分洁净,否则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 (3)所用试剂苯酚如不纯,亦可引起假阳性反应;室温低于10℃,酚饱和度低,亦可引起假阳性结果。
&&&&&&& (二)蛋白定量试验
&&&&&&& 1.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浊度法
&&&&&&& 【原理】&&&
&&&&&&& 在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脑脊液,脑脊液中的蛋白与磺基水杨酸-硫酸钠反应,使试剂产生混浊,所产生的浊度与蛋白含量成正比,用比色计进行比浊,求得蛋白含量。
&&&&&&& 【试剂】&&&
&&&&&&& (1)磺基水杨酸-硫酸钠试剂(SS-S)
&&&&&&& 含2水分子的磺基水杨酸      3 g&&&
&&&&&&& 无水硫酸钠&         & 7 g&&
&&&&&&& 蒸馏水至100ml溶解后过滤后,储存于棕色瓶中,如显色或混浊则不能用。
&&&&&&& (2)已知浓度的蛋白应用标准液(100 mg%)&&&
&&&&&&& 【操作】&&&&&
&&&&&&& (1)制备标准曲线:含蛋白200、400、800、mg/L的稀释混合人血清标准系列各0.5ml,加SS-S试剂4.5ml,充分混匀,7~15分钟后,用420nm波长比浊,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 (2)样品检测:取待测脑脊液标本各0.5ml于两只试管中,其中一只试管加SS-S试剂4.5ml,另一试管加154mmol/L的NaCI溶液4.5ml作为标本空白管。在与标准曲线相同的条件下比浊,所得吸光度可从标准曲线上求得蛋白质浓度。
&&&&&&& 【正常参考值】&&&&&
&&&&&&& 腰穿CSF蛋白含量:0.2~0.4 g/L&&
&&&&&&& 延髓池穿CSF蛋白含量:0.1~0.25 g/L&&
&&&&&&& 侧脑室穿刺CSF蛋白含量:0.05~0.15 g/L&&
&&&&&&&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与年龄成正比,儿童含量较低,成人稍高,老年人又较成年人高。
&&&&&&& 【注意事项】&&&
&&&&&&& (1)脑脊液如有多量细胞或混浊,应先离心以除去。如蛋白质浓度过高,应先行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重新测定。
&&&&&&& (2)加入SS-S试剂的操作手法和速度、室温及比浊前的放置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结果。故操作时应注意控制加入试剂的方式和比浊时间与标准管一致。应随气温改变,勤做标准曲线。&
&&&&&&& 2.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显色法&&
&&&&&&& 【原理】&&&
&&&&&&& 邻苯三酚红与钼酸结合,形成了一种在467nm有最大吸收的红色络合物;当这种络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与蛋白质结合时,生成蓝紫色络合物,在598nm处有最大吸收。
&&&&&&& 【试剂】&&&&&
&&&&&&& 邻苯三酚红缓冲液(2.4 mg/dL)
&&&&&&& 钼酸钠(9.6 mg/L)及表面活性剂,pH2.5。
&&&&&&& 脑脊液蛋白标准液:含有叠氮钠防腐剂的浓度为100 mg/dL标准水溶液。
&&&&&&& 【计算】&&&
&&&&&&& 脑脊液蛋白浓度mg/dL=标本管吸光度/标准管的吸光度&100&
&&&&&&& 【参考值】&&&
&&&&&&& 脑脊液蛋白的参考值由于方法不同而不同,此外还受穿刺部位、年龄的影响。
&&&&&&& 成人:腰椎穿刺术0.20~0.45 g/L
&&&&&&& 小脑延髓池穿刺0.10~0.25 g/L
&&&&&&& 脑室穿刺0.05~0.15 g/L
&&&&&&& 【临床意义】&&&
&&&&&&& (1)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感染,脑膜和脉络丛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受损,大量血浆蛋白进入脑脊液,见于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蛋白增多最明显,结核性脑膜炎中度增加,病毒性的脑膜炎轻度增加)、流行性乙型脑炎(轻度增加)、颅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血液病(ITP、血友病)、脑肿瘤等。
&&&&&&& (2)蛛网膜下腔梗阻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见于椎管阻塞(髓外肿瘤)、脑膜炎、椎间盘突出、神经纤维瘤等。
&&&&&&& (3)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见于脑肿瘤、脑脓肿、颅内血肿。
&&&&&&& (三)葡萄糖检查
&&&&&&& 脑脊液中的葡萄糖主要来自血糖,含量相当予血糖的60%,其含量受血糖浓度、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脑脊液中糖酵解速度等方面的影响。正常脑脊液中葡萄糖与血液中葡萄糖呈恒定的比值,过去认为是由于血脑屏障可以通透葡萄糖所致。后来认识到这种通透并不是简单的弥散,而是膜运转,称为携带运转或携带弥散。Fishmen等假设在血脑屏障的细胞膜表面有一种活动物质,可以从血液中结合非脂溶性物质如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运输到脑脊液中,携带运转系统周而复始,往返不已地从血液中结合葡萄糖,又释放到脑脊液中去,从而保证了一定的脑脊液葡萄糖浓度。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①血液葡萄糖的浓度;②血脑屏障的通透性;③脑脊液中葡萄糖的酵解程度;④携带运转系统的功能。&
&&&&&&& 【原理】&&&
&&&&&&& 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原理同血糖测定。&
&&&&&&& 【操作方法】&&&
&&&&&&& 与血糖测定方法相同,见临床化学检验部分。
&&&&&&& 【参考值】&&&
&&&&&&& 正常脑脊液中葡萄糖浓度因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部位有所区别。正常脑脊液内葡萄糖含量相当于血糖的50%~80%。
&&&&&&& 成人为2.5~4.4 mmol/L
&&&&&&& 10岁以下儿童为1.9~4.7 mmol/L
&&&&&&& 10岁以上儿童为2.8~4.4 mmol/L
&&&&&&& 新生儿为3.9~5.0 mmol/L。
&&&&&&& 成人腰穿脑脊液为2.5~4.4 mmoL/L&
&&&&&&& 小脑延髓池脑脊液为2.8~4.2 mmol/L
&&&&&&& 脑室脑脊液为3.0~4.4 mmol/L
&&&&&&& 【临床意义】&&&
&&&&&&& 1.病理情况下,脑脊液葡萄糖可以出现降低,主要是由于:
&&&&&&& (1)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细菌或破坏的细胞释放葡萄糖分解酶,使葡萄糖消耗所致,化脓性脑膜炎糖下降最明显(往往低于2.2 mmol/L,甚至为0),结核性脑膜炎糖减少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显著,出现在中晚期;病毒性脑膜炎葡萄糖多正常,其他脑膜炎如真菌、新型隐球菌、梅毒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低。
&&&&&&& (2)颅内肿瘤:癌细胞可分解葡萄糖。
&&&&&&& (3)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糖可导致脑脊液葡萄糖降低。
&&&&&&& 2.脑脊液葡萄糖增高的原因
&&&&&&& (1)病毒感染:见于某些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特别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 (2)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糖相当于脑脊液糖的1倍,如出现血性脑脊液,则使糖含量增高。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常损害丘脑下部,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
&&&&&&& (3)丘脑下部损害:急性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缺氧性脑病、感染中毒性脑病、脑炎、脑出血(尤其是脑室出血)、弥漫性脑软化等,由于脑部弥漫性损害,常累及丘脑下部,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糖原分解,引起血糖增高,继而脑脊液中葡萄糖增高。
&&&&&&& (4)影响脑干的急性颅脑外伤和中毒:Biemond报告急性脑干损伤和中毒,可引起脑脊液中葡萄糖增高。
&&&&&&& (5)糖尿病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患糖尿病时血糖增高,而脑脊液中葡萄糖也随之增高。严重糖尿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可发现酮体,而且可在糖尿病性昏迷以前出现。静脉注射大量葡萄糖后,血糖和脑脊液中葡萄糖也增高。当静脉输入葡萄糖后,血及脑脊液中葡萄糖的平衡约需l~2小时,对此类患者需同时测定血糖,以资对比。
&&&&&&& (6)早产儿和新生儿:因血脑屏障通透性较高,脑脊液中葡萄糖也可增高,并无病理意义。
&&&&&&& (7)其他:精神分裂症时脑脊液中葡萄糖也可增高。&
&&&&&&& 【注意事项】&&&
&&&&&&& (1)脑脊液中葡萄糖增高的意义虽然不大,但常可掩盖糖减低的真相,故应值得注意,以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 (2)标本采集后应立即测定,尤其是细菌感染的标本,为了防止葡萄糖酵解,应加入氟化钠。
&&&&&&& (3)因受血糖浓度的影响,所以应禁食4h后检测。
&&&&&&& (4)为了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可将标本量加倍,最后结果除以2即可。
&&&&&&& 三、细胞计数及分类
&&&&&&& (一)细胞总数
&&&&&&& 【器材及试剂】&&&&
&&&&&&& 1.细胞计数板。
&&&&&&& 2.红细胞稀释液(配法同血液红细胞稀释液)。&&&
&&&&&&& 【操作】&&&
&&&&&&& 1.对澄清的脑脊液可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计数池,计数10个大方格内红、白细胞数,其总和即为每微升的细胞数。再换算成每升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如细胞较多,可计数一大格内的细胞&10,即得每微升脑脊液中细胞总数。如用升表示,则再乘以106。
&&&&&&& 2.浑浊或带血的脑脊液可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混匀的脑脊液20&l,加入含红细胞稀释液0.38 ml的小试管内,混匀后滴入计数池内,用低倍镜计数4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乘以50,即为每微升脑脊液的细胞总数。
&&&&&&& (二)白细胞数
&&&&&&& 1.非血性标本& 小试管内放入冰乙酸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沾有冰乙酸后倾去之,然后滴加混匀的脑脊液3~4滴,数分钟后,混匀充入计数池,按细胞总数操作中的红、白细胞计数法计数。
&&&&&&& 2.血性标本& 将混匀的脑脊液用1%冰乙酸溶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 【参考值】&&&
&&&&&&& 正常人脑脊液中无红细胞,仅有少量白细胞。
&&&&&&& 成人:(0~8)&106/L
&&&&&&& 儿童:(0~15)&106/L
&&&&&&& 多为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两者之比约为7:3,偶见内皮细胞。
&&&&&&& 【注意事项】&&&
&&&&&&& 1.计数应及时进行,以免脑脊液凝固,使结果不准确。
&&&&&&& 2.细胞计数时,应注意新型隐球菌与白细胞的区别。前者不溶于乙酸,加优质墨汁后可见不着色的荚膜。
&&&&&&& 3.计数池用后,应用75%乙醇消毒60min。忌用苯酚消毒,因有损计数池的刻度。
&&&&&&& (三)细胞分类
&&&&&&& 1.直接分类法& 白细胞计数后,将低倍镜换为高倍镜,直接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应数100个白细胞,并以百分率表示。若白细胞少于100个,应直接写出单核、多核细胞的具体数字。
&&&&&&& 2.染色分类法& 如直接分类不易区分细胞时,可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取沉淀物2滴,加正常血清1滴,推片制成均匀薄膜,置室温或37℃温箱内待干,进行瑞氏染色后用油镜分类。如见有不能分类的细胞,应另行描述报告,如脑膜白血病或肿瘤时。
&&&&&&& (四)临床意义
&&&&&&& 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其增多的程度及细胞的种类与病变的性质有关。
&&&&&&& 2.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结核性或霉菌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中度增加,常以淋巴细胞为主。
&&&&&&& 3.细菌感染时(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 4.脑寄生虫病时,可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
&&&&&&& 5.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内可见多数红细胞。
参 考 文 献
[1]张改英,时丽秀,高永生.颅内感染的脑脊液检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张明金,邱福印,何秀华.脑脊液和血清白蛋白比值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年03期.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知道的答
浮沉wan993
脑脊液蛋白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称为蛋白-细胞分离,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点之一,也可见g于脊髓压迫症
你也是学医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脊液蛋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