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医渊源能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吗?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44人关注)
&(12人关注)中医“治未病”说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中医“治未病”说略
【摘要】:"治未病"是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既是医疗保健的理想境界,也是衡量医者水平的重要标志。"未病"包括无疾之身、疾病隐而未发、发而未传三种状态;"治未病"具有三种境界,可概括为"未雨绸缪,保身长全""见微知著,救其萌芽""料在机先,阻截传变"。现代"治未病"切入点可以表达为:养生是基础,体质是根本,关注高危人群、发病先兆和干预亚健康状态是重点。中医"治未病"的意义主要体现于减轻医疗卫生负担、保障民众健康、发挥中医优势、实现中西医对话与交流等方面。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11【正文快照】:
“治未病”,一个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在中医学中,它的思想光辉闪烁了两千多年。当今,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目的的再审视,面对医疗卫生诸多问题的困扰,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治未病”的理念与实践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治未病”体现了先进和超前的医学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凌昆;;[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吴凡伟;毛智荣;;[J];内蒙古中医药;2008年07期
陈润东;严夏;李小燕;;[J];新中医;2012年03期
刘莎;张秀敏;;[J];医学与社会;2010年09期
赵盛云;;[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储全根;;[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子衡;[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董施秋;[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马力颖;[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冯长卓;[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李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晋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白云;;[J];安徽史学;2010年02期
张雪梅;;[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俞妍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吴元祥,仲润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万四妹,张玉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曾庆利;袁岳沙;黄江荣;;[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5期
夏克平;王化猛;;[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2期
李炳文;张汶军;胡雪桔;;[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3期
李正刚;王万喜;;[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美凤;;[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郑美凤;;[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王富春;;[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曹丽娟;;[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宏伟;张振凌;段卫娜;陈智钦;;[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海鹰;;[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杨传华;马宁;;[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龚千锋;张钰祺;易炳学;颜干明;余香;朱龙涛;;[A];2010全国知名中医院院长暨道家文化与中医药养生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徐如恩;徐爱民;徐爱龙;;[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侯会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莹;[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董传岭;[D];南开大学;2010年
潘新丽;[D];南开大学;2010年
田丽莉;[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冠豪;[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孙冬梅;[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邹春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胡荣;[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康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宋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欧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张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刘昌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范艳清;[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宋肖娜;[D];湘潭大学;2010年
李金;[D];湘潭大学;2010年
张姣美;[D];湘潭大学;2010年
张露方;[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连胜利;[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卢言琪;[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边玉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2期
唐照亮,宋小鸽,王宁新,章复清,陈全珠,侯正明;[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袁娟;唐照亮;;[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王琦;张惠敏;马方励;梁英娇;;[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孟庆森,赵德明;[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何以蓓,寿芳,张秀峰;[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郑法雷;章友康;陈香美;吴华;;[J];北京医学;2009年03期
郭中良;周峻伟;王和天;;[J];北京中医药;2008年10期
郑军,温振英,樊惠兰;[J];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02期
庞德湘;连建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燕嫱;[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申瑞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田京实;[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鹿;;[J];河南中医;2013年04期
袁卉屏;;[J];陕西中医;2013年02期
王丽伟;孙丽;张秀敏;;[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年10期
汪华;张子龙;游娟;;[J];医学与社会;2011年02期
王大壮;余海洋;田侃;;[J];医学与社会;2011年09期
杨雅琪;蒲川;;[J];医学与社会;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永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玲玲;[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靳琦;王琦;;[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赖小君;;[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4期
张永全;邢军;张惠玉;仝树坡;;[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胡虹;臧镭镭;;[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16期
刘彩云;朱红;;[J];河北中医;2010年06期
丁育英;;[J];甘肃中医;2011年04期
高彦阳;周文琦;高晓玲;梁平书;;[J];河北中医;2011年05期
王亨飞;付俊华;卿小宁;;[J];甘肃中医;2008年08期
叶平;;[J];浙江中医杂志;2008年01期
柳红芳;王倩;;[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赖斌;裘娟;;[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马洪萍;;[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郑毓桂;;[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何清湖;;[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张景明;;[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林惠;;[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曾娟妮;唐乾利;覃文玺;郭璐;;[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梁文盛;;[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张艳;姜永前;;[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邱全;;[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唐夏;[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陈士奎 湖南中医药大学
陈洪;[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方素菊;[N];河北日报;2009年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张明雪?千杰;[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徐亚静 采写;[N];中国医药报;2007年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盛增秀;[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本报通讯员
赵文;[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耿建芳;[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徐雪莉;[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姬薇;[N];工人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家旭;[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于智敏;[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周登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梁兴华;[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李昊;[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郑毓新;[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尤培建;[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闫晓宇;[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陈丽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付渊博;[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莹;[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刘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温佩文;[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徐峰;[D];长安大学;2008年
王伟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李巍;[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孙慧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付雅丽;[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朴敏哲;[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王晓翠;[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就读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按投票排序
去吃饭的时候,洗澡的时候,经常听到旁边的同学在讨论:我最近阴虚啊最近心火上炎啊什么的。
很有传统文化的氛围啊,比如树林里常有同学在打太极啊练气功啊,还会有很多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选修课。
上课的时候老师常常讲着讲着就讲到自己曾经见过一个病人怎样怎样,然后自己怎样辩证啊调方啊治好他。可以听到很多稀奇古怪的病,比如头发一留长就会留鼻血。
美女还是蛮多的,但帅哥很少,主要是男生少啦。
学校很小十分钟走一圈是不得不吐槽的啊。
图书馆里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书比如我曾经见过一本金蟾气功翻开第一页写的是这气功不易走火入魔巴拉巴拉巴拉~
最后要说,嗯,是学习中医的好地方啦~
在全宇宙专业排名第一的行业翘楚院校就读 你说什么体验?如果爽是一种负担,那我不堪重负。
嗯呢不错不错~由于学科性质,我们都得承认学校的整体氛围不算活跃,中医也就得要求一个稳定,要不,嗯哼,把脉不平心静气很难去真正体会到什么了~经常在小花园那里早晚都有人做各种姿态的功,曾经见过一个偶吧,赤裸上身,在操场上哼哼哈哈的,声震四方啊,欲练神功,必先哈哈~各地都不缺奇葩,如果发现什么很难理解的故事,就呵呵就好,毕竟意念是个神奇的东西~老师什么的都相当有个性,有些老师更是让人凌乱,不过每个人都是有两把刷子的,所以,尊师重道什么的,在这个学校相当需要~至于神马男女比例,和中国整体趋势极其不符,都是浮云,女博士都是成堆出品,不得不服~小学校也没什么不好~
好吧,我也被邀了。作为一个北中医毕业的非中医临床专业的中医爱好者和老师兄了,说两句。虽然现在每天上班都路过校门口,貌似好几年都没有进过校园了,看到楼上各种,还是觉得北中医校风依然彪悍,学风依然纯正。首先得说一下,学医本来就是一个相当寂寞的事情,而且现在在国内学医,更是一件有危险的事情。好多师兄弟医院工作的,即使到了主任这般地位,也有被医闹或者乱七八糟的患者羞辱的,但是国外的师兄弟们则受尊重,有职业尊严。我上学以来,一直有一帮脑残使劲黑中医,各种“科学”和“伪科学”力证中医是个垃圾,当时我上学是一路愤青过来,没少和这帮人干仗。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局限性,但是也不能否定其先进性。中医伴随中华民族走了几千年,保护了国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怎么到现在就变成一无是处的垃圾了呢?因为做投资的关系,了解了很多信息,发现他妈的资本主义现在最爱中医。以前脑残们长期拿来说事的资本主义和主流医学不承认中医的事情现在被彻底打脸,英国已经把中医纳入补充医学的范畴,美国鬼子在军队里面开始使用针灸给士兵们减轻疼痛和治疗各种风湿类疾病了。而在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国,中医大夫们硬是凭借良好的疗效获得了极好的口碑,病人排队都要半年了……哎跑题了。中医的系统论和天人合一哲学观是现代医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和借鉴,西医利用精密仪器和细致入微的解剖发现,解决了非常多的问题。但是面对情绪性的,系统性的和各种不知名原因的疾病则是疗效甚微甚至束手无策,而中医则有解决方案。现在的中医学生早就不是社会上认知的那样,只会开方抓药,我身边好多中医大夫精通西医,能上手术台,针法了得,可以说十几年如一日的勤奋学习才造就了这样的好大夫。当初我在北中医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受到了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们则是一头扎进医学的浩瀚知识中,不少同学都如疯魔一般。当然,无志于学医的同学则不然,很痛苦,无法融入这个环境。其实回头我开头说的第一点,学医是一件非常痛苦和孤独的事情,除非热爱,很难坚持。但是世上做事,哪里有轻松的成功呢?当然,拼爹、富二代官二代除外。楼上很多师兄弟们提到西区很小,设施简陋,学校氛围和其他高校不一样,等等。我在北中医念书的时候,因为喜欢练拳还有各种奇葩的爱好,混迹北京高校圈,北大清华人大我经常去蹭课听讲座,各高校的活动也常去混,另外自己学校的活动也经常去参加捣腾。觉得大学的生活也很紧张充实,没有时间去吐槽学校这那的。我们当时学校是不断电不熄灯的,北京其他高校不少则不是这样。我不知道大家对北中医有一种什么感情。走入社会,我们才知道,原来学校尽管有各种不满意,但是那个时光仍旧是我们最为怀念的,因为那个时光真是单纯和可爱。能有一段这样干净的时间,真的特别的幸运。现在都后悔那个时候怎么不多学点本事?走入社会才恍然,大学不是伊甸园,大学是成人和成才的地方,如果还抱着一颗玩乐和无所谓的心态,那以后的日子可能更难受。那些抱怨学校只学中医,没有太多社会活动的学生,我只能说惋惜。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的,没有明白立身立德的人生是需要寂寞和坚持来成就的。中医这门伟大的技艺,融合西医高精尖的技术和研究成果,没有理由不能发扬光大的。
谢邀。今天我们以北中医为荣,明天北中医以我们为荣。因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将中医药传承和发扬的学校。传承需寻古,发扬需创新。但如果两者分开,只寻古,中医就是巫医,只创新,中医就是西医。中医经历了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新修本草-太平圣惠方-景岳全书-医宗金鉴,一路走来,不断反思,不断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摒弃谬误,斟酌争议,完善理法方药,并加入了很多当代的医疗新技术、新药、新方法,寻古创新。所以这些多样化的中医资料,才能有理由流传至今。在中医药的传承中,需要将古思、古诊、古法、古方、古药,一并继承,要结合古代思维、诊断、理论、组方、制药来理解当时的知识。这方面,我们有的是中医大家:颜正华、翟双庆、王琦、龙致贤、李曰庆等等。在中医药的发扬中,需要将现代医学、生物学、药学、计算机学与中医紧密结合起来,用现代技术研究中医,寻找中医药优势,健全中医药教育、临床、科研,在自我审视中,摒弃谬误,发挥优势,促使中医现代化,开拓中医发展新篇章。这方面,我们有的是中医大家:徐安龙、田金州、贲长恩、牛建昭、刘桐华等等。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北中医,相信永远不会将中医药事业没落下去。今天我们以北中医为荣,明天北中医以我们为荣。修改:想了想,确实是觉得“唯一”一词用得不合适,怪我。让你们见笑了。
给楼上答案点个赞,好冷清的说~再补充几点吧。北中医位于北三环,交通还是挺便利的,只是它的门口太小以至于很容易被周围一堆商店招牌强了风头,有本部和分校,本部三分钟走一圈,分校一分钟走三圈,,,,校园整体氛围较沉闷,可能跟男女比例有关系吧,男3女7这事我会乱说么~宿舍没空调和独立卫浴,以至于在医学生苦逼的考试周,同学们不得不疯狂涌入附近麦当劳和肯德基复习。学校一般很少有什么轰动效应的大活动,也很少上演什么浪漫的告白场面,一般上来就求婚了,,,额,可能跟普遍较长的学制有关吧。学校有很多牛逼的中医前辈们,也有很多强大的学长学姐。在不少地方看到过对北中医甚至中医的吐槽,也不想去争辩什么,只是觉得来到了这个地方,认真做学问就好了,何必抱怨那么多。
我想说。这是一所学习中医很好的学校。这里总有和你志同道合的人。你们可以平时在路上。在食堂。谈论伤寒。谈论病理。或者聊聊八字命理。没有谁会对你们有异样的眼光。这里的环境很好。氛围很好。【忘记说了,傻逼哪里都有。这里也不少。】
【】更新在知乎的所有回答里,这篇是我写的最流畅的一篇。过去几年心中积攒的种种倾泻而出。虽然和问题不是特别贴合,但也算是我在北中医待过几年以后最真切的感受。毕业季又到了,每天看着朋友圈里学弟学妹们发着各种毕业照,记录着各种离别情怀。在这当中,有一篇文章,让我觉得尤其特别,也恰好能更好的回答这个知乎问题。作者是曾与我在学校社团联合会一个部门一起工作的学弟,经与他联系后,获授权转载其文章节选至此,以飨读者。下文节选自《我为什么还信中医》(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騻写字的地方。文章作者:马爽)终于毕业。还记得曾经高考分数下来后,家长不断地跟我说:“学医特别好,尤其是中医,挣得多,还越老越值钱。”我从高二开始《电脑报》《电脑爱好者》每期必买,高三后开始帮邻里修电脑,李开复全集翻了个遍,高考落榜复读的时候还买了两本关于黑客和编程的书。总之,我一直以为自己能做个牛逼的程序员,直到我家长问我说——我们不逼你,给你自己选择,你是选择学中医呢?还是选择学西医呢?要知道,当我把考高分当做大学前唯一目标的时候,选择志愿时难免踌躇。我的意思是,我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旁边不断会有人跟我说,这个好,那个好,不客观不公正。我恰巧在那个时段看了几则消息,大致意思是牛逼的程序员都不是学计算机的。当时我便想,也许学个中医也不错,只要我有兴趣并且努力,总能当上牛逼的程序员的!不想当程序员的学生不是好中医么!于是乎,一个决定便带走五年光景。在来到北中医之前,我只去过两所大学:一个清华一个北大。我对大学的憧憬也无外乎——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或者差上一点,虽处中原,不复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美,但也应有琼楼林立,遍地芳草之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并不知道北京腹地是个什么概念,但我那一刻真的明白了什么叫小,我没想到大学能这样的袖珍,只用了20分钟便把大学转了个遍,这个传说中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前,我甚至没怎么接触过中医。更谈不上信不信这三个字。我对中医更多的了解来自《神医喜来乐》这个影视作品。我隐约记得有一集喜来乐和众太医辩论瘟疫治法时说:你们开的方子都很好,但不实用,老百姓用不起这些药,我的药只一味黄连云云(记不太清,后来重找了找也没找到这一段)。于是乎来大学后吃的第一味中药便是黄连,泡茶喝,甚浓,但不觉味苦。后来一直没对中医产生兴趣,其实也主要是没见到真正的“大家”。有位老师甚至在上课的时候说她觉得脉诊没啥用,只是做个样子。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生病的第一选择从来不是中医,我只会以x光片、化验单为依据,并且越学越觉得苦恼。那个时候真迷茫啊!学的东西不喜欢,不认同。又不肯努力“另起炉灶”,又没有勇气退学再考。直到我有一天开始腹泻,开始便血。医院肠道活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当时看到百度UC贴吧里许多病友痛苦的申诉后,我那个时候心情十分低落。怎么说呢?医学课本说这是一种不甚明了的自身免疫疾病,不可治愈。医院开了一个月的柳氮磺嘧啶,我当时见习的一个挺有名气医生也说这是特效药,但我在吃了半个多月后,副作用凸现出来——开始变得失眠、心悸、夜尿频多,同时伴有腹泻便血。整个人都是飘的。我不想太多叙述我当时生病时的惨状,我只想表达,在这个时候,西医对我关闭了大门。说来可笑,我一个号称“中医最高学府”出来的学生,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选择了中医。这一治疗,便是半年光景,大概一个方子没怎么变。头半年的效果还不错,后来突然胀气的厉害,并且便血又见。这个方子不怎么管用了,当时治疗我的医生(中医)言语间也表达出这个病不可被治愈的意思。不行便换医生,然后再换。说实话,我找的每个有名气的医生大概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认为这个病的病机不变,方子加减变化很少。我之前也一直认为中医是这个样子治病的,但对于某些病还成,难病大病前便失去了效果。这次的胀气加脓血便便一直持续了一年半。后来实在没办法了,自己给自己治吧,当时便与宿舍一哥们(可以说我们班学的最好的一个)商量着来,但他在帮我治疗过一周后,也放弃了,原话大致在说,实在没信心,怕把我治死了。我一想也是如此,毕竟人命关天,后来买了不少医案来读,基础不扎实,四大经典没学过,便只盼望着能在这几个名医的医案中找到与我相似的病症,试试疗效(不推荐这样,当时我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后来还真被我寻得一方子,伤寒论里面的原方。吃了一个月,症状减少的七七八八,但是内热开始越来越多,口腔溃疡的厉害。我便慌了,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样。我这个时候才有这样的意识——大部分疑难重症绝对不是一个方子可以解决的。但我怕死啊,又寻得一止血方。也算是缘分,在路上碰到了博然,把我劝回找一老弟帮我诊治。这一治疗又是大半年,幸运的是,我终于被治好了。回想这三年的治病历程,我把身上的相关穴位扎了个遍,背上背输穴也因化脓灸留下了永久的痕迹,吃过的中药数不胜数。才发现,中医太他妈牛逼了!但真正的中医太他妈少了!后来去医院实习,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一个三甲医院的针灸科,患者前来看病的时候医生说,我这里只针灸不看病。在病房,有些住院医甚至都不知道寸关尺在哪里。我不是说西医不好,但我想反问一句,你们看到自己医师资格证书上面“中医师”三个字问心有愧么?后来跟一个哥们聊天的时候,他也苦恼,原本以为能来学校好好学学中医,但在医院接触的基本全是西医。后来才发现,喜欢中医的人基本全都有这个苦恼。后来的后来,我一直在想,在这样一个制度下,中医的精华还能剩下多少?医院里面的中医还能存在多久?我的题目是——我为什么还信中医。信是什么?说文解字这样说:信,誠也。釋詁。誠,信也。从人言。序説會意曰信武是也。人言則無不信者。故从人言。中医呢?即便再现代化也不能以化验单、x片为诊断依据。所谓信中医,便是我们在得病的时候第一反应会想到中医,你会不会?我会。但我为什么还信中医?因为,真正的中医是值得被相信的。你要体会我说的话,真正的中医,不是那些一见到你就给你开化验单的所谓的中医。但我说的话还是不能令人信服,最起码不能令我信服。为什么呢?因为它有时候真的解释不清楚啊,它是实打实的从临床经验得来的,脉诊,能很清楚的知道一个人是否头痛,口腔溃疡长在哪边,哪不舒服,什么原因(用中医解释)。但还是没法对别人用现代的认知解释。但它真的有用。但我还想吐槽,我从学习针灸的第一天起,便有老师教我说,病在上者下取之。去看看医院那些针灸大夫,有多少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我在吐槽, 我必须吐槽!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啊!我之前有个微信群(里面都是朋友)有人问了句得什么什么病了怎么办,两个高材生开始解释要怎么检查,做什么什么化验云云~我回答了个中医的治法——内经原话。但没人鸟我啊!人家根本不认同这个!中医难么?真难!真他妈难!但这不是有些人借着中医之名不行中医之事的理由!然后医院的职称不看你治好了多少病人,只看你做了多少实验,发了多少文章。医院是给人治病的,却以剥削制的方式来确定每个人的收入,可笑。但我还是认为中医有救,因为我知道有些人知道真正的中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并为之奋斗。写这篇之前我想过很多很多,中医需不需要现代化?或者更直观一些,中医的现代化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以x光片和化验单作为诊断依据,然后以中医内科书里面的各种证下面的方子加减化裁?并以所谓的现代科学技术所验证的中药有效成分来统领治法的方术?笑话!空有中医之表而无中医之实!这样的中医,不信也罢。但纯粹的复古便是真正的中医?我看未必,但在诊治的过程中必须恪守中医之本,现代科学技术能很好的辅助我们看到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变化,但这是帮助我们更好的施行中医之术,而非取而代之。毕竟,现代的医学影像学与检验技术日臻完善,以其作为诊治过程中的参考以及临床观察指标也很客观。但在现代的中国,进医院就会面临这样的体制,面临这样的现状,一个医生若无体面的工作,若无可观的收入,很难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但这不是我辈中医人“假中济西”的理由。几年前,中央二套《对话》栏目中,一位大四的女生提问说,现在社会上都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请问这一点是否有道理?当时的主持人王利芬老师听了,说,别让时代的悲哀,变成你人生的悲哀,中医亦是如此。现状让真正的中医人举步维艰,我之前说过,要么不做,要么做好,这个底线便是不能做“披着羊皮的狼”。现阶段的中医黑很多,不过这无所谓,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与融合,以及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我们很难接受到中国古典知识的熏陶,而现在的临床试验也并不十分适合验证中医药的疗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医很神奇,但神奇两个字的背后便是对这一门学问的无知甚至是背离。这便让中国青年一代人与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隔阂,偏激一直存在,但治病救人尚以疗效讲话,中医从不以中医黑的的存在灭亡,它只能因我辈中医人学艺不精而亡。中医从来都不是主走偏锋的,所谓的偏方,在一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无奈之举,当然这也只是我的推算及妄想。如果真的适用面广的话,它早已作为中医的主流治病手段而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所以完善自己的中医理论系统是十分重要及必要的。我从来不认为一个中医年轻的时候不牛逼,老了反而牛逼,这种人也许有,但凤毛麟角。大多牛逼的老中医年轻的时候往往也很牛逼,老了之后更牛逼而已,所以显得老中医很牛逼。有点绕,但我想说的是,年轻绝对不是一个人中医水平不高的借口,这取决于悟性及用功程度。中医很难学,可以说非常难学,中国历史上的中医大家从来不多。而能独树一派有独到见解的人更少,但只要好好学而资质不是太差的话,岐黄妙手、起死回生虽难见到,但为别人解除一般病痛并无太大问题。现在的中医授课已考试中大多强调功效而非性味归经,这便让中医药学生学的更加困惑了,都能治祛风除湿,到底有何区别?都能补气行血,到底孰强孰弱?如果无法对中药有系统而准确的认知的话,仅以功效而论,又与西医有何区别?另外,我认为好的中医从来不能量产,为什么说师带徒是很有必要呢?就拿我的病的经历而说吧,我所受到的教育,教科书上明明白白的写着这个病无法被治愈。这是一个很大的枷锁,一个自认为学的还不错的学长听说这个病后,直接说血液中有啥啥抗体,没法治愈。此等言论不胜枚举,师者所授往往为我们戴上了一层又一层枷锁,使得我们对好多疾病的疗效盖棺定论。这是非常需要警惕的!能不能治愈要看你的本事,所以如果你处在一个中医水平很低的师傅的手下,若无特殊情况,你的临床水平上限会很低。但若接触到一个很牛逼的中医,你的天地大门便会打开,你的临床经验便是原来这个病能被治愈,那个病也能治愈,不仅仅是医术的高低,对整体疾病的发展见解也会差上很多。文章前半部分可以看做另一个北中医校友就读的体验(回答此知乎问题),后半部分如我原回答一样,透露着对现行中医体制和部分徒有中医之名的中医师和中医院的失望与悲哀,但作者也为真正的中医人坚定着信心,与我一直坚信的“疗效乃中医长盛不衰之本”的理念不谋而合。我的原回答可能会把部分真心对中医感兴趣的后学吓跑,所以特意附上似与问题不相关的上文后半部分,使整个回答臻于完善。——————以下为原回答——————应邀作答,问题敬悉。因提问者具体情况不明确,假定提问目的为为填报志愿提供参考。基本情况不做详细介绍,网上一搜就出来了。什么卫计委直属,唯一211工程中医药院校,985创新学科优势平台建设高校之类的事情与普通学生,特别是本科学生,没太大关系。说点网上查不到的。1. 连续好几年的6月份看到同学转发这个对联(我自己也转过):升官发财请走他路
贪生怕死莫进此门
横批:不要学医。这个对联写的很好。医生收入不高,也不怎么受病人尊敬,培养周期还长,想赶紧挣钱甚至挣大钱的千万别学医,尤其还是中医。国外的医学生不仅成绩要好,还要有很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学制长,学费贵,教材什么的也贵,上千人民币一本书很正常,北中医图书馆就有北医译的格氏解剖学,中文版都上千)。在中国虽然门槛低,学费低,但是依然不适宜想赶紧毕业工作的学生读。而且,一旦就读,你工作前有极大可能发现高中同学不仅早已工作、买车、结婚,甚至孩子都生出来了。2. 第一条说的有点杂,展开来再说下。培养周期真心长。现在来看,想干临床,至少8年(5年本科+3年规培),顺利的话,规培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完成,但是硕士毕业,没门路又想进三甲?呵呵。 不顺利的话,没考上研,那规陪三年能干活了,还是本科学位,进社区都难。或者考上个学术型研究生,读完出来还想干临床? 您先再规培三年吧~觉得已经够麻烦了? 别急,还有呢,去年刷爆微博朋友圈的事件之一就是卫计委出台了新政策~ 上述步骤全都走完后,还有“专培”等着你,又是三年呦。什么? 你听说规培专培过程中可以拿工资? 你再打听打听究竟拿到手的有多少吧。。。3.我在好几家医院都实习过,对不同医院的医生的收入都有了解,真心不高。别总想着收红包之类的灰色收入,你一普通住院医,连门诊都不出,谁没事总给你送钱?药代都把你排在最后才找。等你真的混到每天出出门诊,各地开开会的时候,大概已经中年了吧。4.伤医事件在圈外可能只是偶尔听说,在圈内可早就听的麻木了,不往远了说,光近期的砍医,医闹事件就不少,大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曲阜市人民医院,小到县医院,这事都不少见。医生的执业环境也是要考虑的因素。5.就算没人砍,自己也要小心别累死。欢迎再学医前实地考察下工作压力。多数医院门诊的话半天50个号起(算一下一个病人只有多少时间,看不完别走,看的慢还可能被骂)。病房的话每天早上查房+开医嘱+写病程+收新病人+值班。教学医院有实习生这种廉价劳动力还好,没实习生的话就自己慢慢干吧。。。别忘了,想晋升的话还要做科研,写论文呦,还要SCI呦。教学医院的话还要备课讲课呦。6.扯远了,话题回到中医这边来。中医院早已变成挂羊头卖狗肉的地方。用北中医某教授(我老师)的话说,半中半西的半吊子。一堆三甲中医院的大夫不会开中药(实习时很多老师坦承的跟我讲,中医没还没我好),论西医,水平又不如西医院(北中医某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时,老师把病人转院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我院外科太差)。7.再回到北中医这个问题上点。就算学校里的教授,又有多少真正中医水平高的?想当教授? 请发论文。想发论文?请做课题。想做课题?请宰耗子。那么问题来了,把耗子治好了对治好人有帮助么?你可能说有。我看不尽然。用了几千年被论证有效的方子,在耗子身上没效就淘汰了?在耗子那有用,在人上就也肯定有用?(何况还要辨证论治)我目瞪口呆的见过中医学专业博士毕业的学生背不出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经典方)的组成,见过某全国顶尖大医院(为什么我很想说名字。。)中医科副教授在开无比山药丸时要查书看都方中有什么药。结论。最好别学医,实在想学医也别学中医。实在实在想学中医,欢迎考虑北中医。有关北中医的生活,校友已经在这个题下答了不少,还需要我讲的话,评论里说下,我再补充。明天有极其重要的考试,答得仓促,不是很有条理,看的人多的话我会再来修改。看在我考前一晚还用宝贵的半个小时码字的份上,给个赞吧。不适随诊。谢邀。
中药学院大四毕业狗 在北中医读书,想能真才实学可,想混日子亦可 老师水平、同学素质、学习环境都可圈可点 大一新生的话都会去良乡那边的新校区,我还没去新校区看过
笑的我心阳暴脱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