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料三七大黄同时服用功效和杏仁一起服用有什么功效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JAVA工程师,擅长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药综合知识试卷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中药综合知识试卷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15:38:4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药综合知识试卷
官方公共微信中药大黄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大黄的功效和作用
【食材知识】 学习啦编辑:冠墩
本文已影响 人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大黄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很突出的。
  1.大黄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胆、保肝、泻下作用。
  2.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
  3.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
  4.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5.生大黄能够够泻热通肠,逐瘀通经,凉血解毒。用于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血热吐衄,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肠痈腹痛,泻痢不爽,目赤,咽肿,痈肿疔疮,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大黄的食用方法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大小个分开,略浸,捞出,淋润至透,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加水稍浸泡、润透,切成1.5&5毫米厚的片,晒干或晾干。取大黄片用低温烘脆,磨成细粉,过筛即可。
  服用方法:
  内服:煎汤,3-12g;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久煎;或用开水泡渍后取汁饮;研末,0.5-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煎液亦可作灌肠用。
  大黄的民间
  1.从前有个黄姓郎中,承袭祖业擅长采挖黄连、黄耆、黄精、黄芩、黄根这五种药材为人治病,被誉为&五黄先生&。每到三月,郎中便进山采药,为此常借宿在山上农户马峻家中,至秋末方才离开。马峻一家三口对他善待有加,久而久之便与马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年马家遭了火灾,房子财物被烧光,马峻妻子被烧死,剩下爷儿俩伤心地住山洞去了。郎中费了很大气力才找到父子俩,他对马峻说:&你带着孩子跟我采药吧!&于是他们终日相伴,以采药、卖药、治病为生。渐渐地,不识药性的马峻也熟悉了五黄药,有时郎中不在家,他偶尔学着为人治病。
  有一年夏天,一位孕妇身体虚弱,骨瘦面黄,因泻肚子来求医。恰巧郎中不在,马峻把治泻的黄连错给成了泻火通便的黄根,结果孕妇服后大泻不止,差点没命,胎儿也死了。这事被告到县衙,县老爷立刻命人捉拿马峻,要以庸医害人治其罪。这时,郎中赶忙跪在堂前,恳求县老爷判自己的罪,说马峻是跟他学的医;而马峻心里更是难过,自愿领罪受罚。这样一来,县老爷反而十分敬佩他俩的情谊,想想这五黄先生也素有声名,而孕妇身体羸弱,孕期也短,就责罚两人赔孕妇家一些银两,把他们放了。不过县老爷最后对郎中说:&你那五黄药的&黄根&既然比其它四样药厉害,应该改个名儿,免得日后混淆再惹祸。&郎中深深点头,回家便把黄根改叫&大黄&,以便区别,后来这名字就渐渐地传开了。
  2.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汉学家们根据中国《二十五史》写出了「大黄史」,列出它们在各个朝代的故事。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黄由中国和俄国传入欧洲,并成为食用植物。十八世纪末,缅因州的一名种菜农民把大黄的种籽由欧洲带来北美。
[中药大黄的功效和作用]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219人看了觉得好
682人看了觉得好
690人看了觉得好
【食材知识】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大黄(《本经》)
【异名】黄良、火参、肤如(《吴普本草》),将军(李当之《药录》),锦纹大黄(《千金方》),川军(《中药材手册》),峻(藏名)。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植物形态】①掌叶大黄,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粗壮。茎直立,高2米左右,光滑无毛,中空。根生叶大,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厘米以上,3~7掌状深裂,裂片全缘或有齿,或浅裂,基部略呈心形,有3~7条主脉,上面无毛或稀具小乳突,下面被白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互生;叶鞘大,淡褐色,膜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弯曲,开展,被短毛;花小,数朵成簇,互生于枝上,幼时呈紫红色;花梗细,长3~4毫米,中部以下具1关节;花被6,2轮,内轮稍大,椭圆形,长约1.6毫米;雄蕊9,花药稍外露;子房上位,三角形,花柱3,向下弯曲,柱头头状,稍凹,呈”V”字形。瘦果三角形,有翅,长9~10毫米,宽7~8毫米,顶端微凹,基部略呈心形,棕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地林缘半阴湿的地方。分布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②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与上种相似。茎无毛或有毛。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分布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
③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花果期6~7月。
多生长于排水良好的山地。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以上植物的茎或嫩苗统称为大黄茎,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药材】①北大黄
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㈠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梁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气特殊,味苦而微涩。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㈡铨水大黄
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
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气味较弱。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
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气不香,味苦而涩。质次。服后有腹痛感。
【炮制】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酒大黄:取大黄片用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山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大黄,锉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劈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
③《别录》:”大寒,无毒。”
④《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入胃、大肠、肝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②《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用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百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百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1~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调敷。
【宜忌】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①《本草经集庄》:”为之使。”
②《药性论》:”忌冷水。恶干漆。”
③《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百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盱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④《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⑤《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选方】①治伤寒阳明腑证,阳邪入里,肠中有燥屎,腹满痛,谵语,潮热,手足?然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全见者,,以此汤下之:大黄(酒洗)四两,(炙,去皮)半斤,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伤寒论》大承气汤)
②治大便秘结:大黄二两,牵牛头末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有厥冷,用酒调三钱,无厥冷而手足烦热者,蜜汤调下,食后微利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牵牛丸)
③治热病狂语及诸黄:川大黄五两(锉碎,微炒)。捣细罗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计时侯,以冷水调半匙服之。(《圣惠方》雪煎方)
④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大黄一两,细锉,好酒二大盏,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一盏半,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以彻其毒也。(《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汤)
⑤治妇人经血不通,赤白带下,崩漏不止,肠风下血,五淋,产后积血,百瘕腹痛,男子五劳七伤,小儿骨蒸潮热等证,其效甚速:锦纹大黄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童尿一碗,食盐二钱,浸一日,切晒;一份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晒,再以仁三十五粒同炒,豆黄,去豆不用;一份用四两,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晒;一份用四两,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归,切晒。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取下恶物为验。未下再服。(《医林集要》无极丸)
⑥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等:锦纹大黄一两,杵罗为末,用头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温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马坠内损。(《千金方》)
⑦治久患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抢心,腹中胀满,逆害饮食:大黄、芍药各二两。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为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⑧治大人小儿脾癖,并有疳者:锦纹大黄三两,为极细末,陈醋两大碗,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露三朝夜,将上药起下,再研为细末;后用硫黄一两,官粉一两,将前项大黄末一两,三味再研为细末。十岁以下小儿,每服可重半钱,食后临卧米饮汤调服。此药忌生硬冷荤鱼鸡鹅一切发物。服药之后,服半月白米软粥。如一服不愈时,半月之后再服。(《昔济方》于金散)
⑨去五脏湿热秽浊。治饮食停滞,胸脘胀痛,头晕口干,二便秘结:大黄十斤,切作小块,用泔水,浸透,以铺甑,入大黄,蒸过晒干,以好酒十斤浸之,再蒸收晒干。另用、桃叶、槐叶、大麦、、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一次,仍用侧柏叶铺甑蒸过晒干,再蒸再晒。制后再用、厚朴、、白术、、车前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过晒干,再用好酒十斤,制透,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钱,或为散亦可。(《银海指南》清宁丸)
⑩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桂心、、大黄各二两,麻黄四两。上四味,治下筛,患者以生热汤浴讫,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强人服二方寸匕。(《千金方》水解散)
⑾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大黄(锉,炒)、枳壳(去瓤,麸炒)、芍药各三两,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各二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大黄汤)
⑿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大黄二两,、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泻心汤)
⒀治虚劳吐血:汁半升,川大黄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温地黄汁一沸,纳人黄(末)搅之,空腹顿服,日三,瘥。(《千金方》)
⒁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五个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再煮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⒂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㈠川大黄一分(生用),黄连一分(去须),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研入麝香令匀,以生油旋调,涂于鼻中。㈠一分(汤浸,去皮、尖,研为膏),川大黄一分(生为末)。上药相和令匀,以猪脂调涂鼻中。(《圣惠方》)
⒃治奶痈:川大黄、粉草各一两。上为细末,以好酒熬成膏,倾在盏中放冷,摊纸上贴痛处,仰面卧至五更。贴时先用温酒调(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恶物,相度强弱用药,羸弱不宜服。(《妇人良方》金黄散)
⒄治痈肿振?不可触:大黄捣筛,以苦酒和贴肿上,燥易,不过三,即瘥减不复作,脓自消除。(《补缺肘后方》)
⒅治口疮糜烂:大黄、枯矾等分。为末以擦之,吐涎。(《圣惠方》)
⒆诒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救急方》)
⒇治冻疮皮肤破烂,痛不可忍:川大黄为末,新汲水调,搽冻破疮上。(《卫生宝鉴》如神散)
(21)治汤火灼伤:庄浪大黄(生研),蜜调涂之,不唯止痛,又且灭瘢。(《夷坚志》)
(22)治从高坠下,及木石所压,凡是伤损,瘀血凝积,气绝欲死,并久积瘀血,烦躁疼痛,叫呼不得及折伤等:大黄一两(酒蒸),杏仁粒(去皮、尖).上研细,酒一碗,煎至六分,去滓,鸡鸣时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觉气绝不能言,取药不及,急擘开口,以热小便灌之。(《三因方》鸡鸣散)
(23)治打仆伤痕,瘀血滚注,或作潮热者:大黄末、姜汁调涂。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也。(《濒湖集简方》)
【临床应用】①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止血
用酒洗大黄10克,甘油5毫升,苯甲醇2毫升,制成注射液100毫升。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对血小板减少症每日1次,手术后止血用每日2次。亦有用生大黄9钱,石灰1两,文火炒拌,直至石灰呈灰粉红色时取出,加入明矾(每100克石灰加入明矾0.6克)共研细粉。将此粉16克加水至100毫升,振荡后沉淀过滤。用时取棉球浸药水压迫出血处。经应用于500余人次外伤出血,证明止血效果良好,未见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此外,对晚期血吸虫病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用大黄炭1.6克,炭1.6克,加葡萄糖粉(或细白糖)30克共研细末,小量分次干吞(于1天内吞完)。治疗10例,均达到止血效果。一般平均在7~8天能起床活动.服用该药后可见恶心消失、胃部舒适、大便逐渐恢复正常,并无迅速腹水蓄积后遗症出现。
②治疗口腔炎、口唇溃疡及毛囊炎等
用生大黄3~8钱,煎取150~500毫升(每剂最多使用2天),供漱口、湿热敷及洗涤用,每天4~6次。治疗前先清洗局部,除净分泌物。本法对于一般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口腔炎、口唇溃疡、皮肤毛囊炎及头部疖肿等炎性疾患均有效,局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转阴日数亦比较迅速。
③治疗烫伤
先取陈石灰10斤除净杂质,过筛,投入锅内用文火炒松,再投人大黄片5斤,共同拌炒,俟石灰炒至带桃红色、大黄炒至灰黑色时,即出锅筛去石灰;将大黄摊开冷却后研成细粉备用。用时先以生理盐水清洗创面,而后撒布大黄粉。如有水泡应刺破;拨开表皮,排净泡液后再撒药粉。如仅见局部红肿,则可用麻油或桐油将大黄粉调成糊状涂患处。换药时如发现伤处溃烂,应拭去脓液、脓痴后再撒药粉。在夏季可行暴露疗法。共治疗415例,均获显著效果,且疗程短,无副作用,愈后无疤痕。
④治疗臁疮(下肢溃疡)
用生大黄5~7钱,研成极细粉末;另取甘草捶碎,去净纤维,取细粉约为大黄的1/5量,共研极细。先用温开水洗净疮面,揩干后均匀撤布药粉,再用”千层”(又名千张或百页,为纯制成品,以薄而韧者为良)覆盖包好。如有渗液外流,可听其自然,第2天再洗。每日换药1次。轻者换药3~6次,重者8~9次,即可新生肉芽。此时不可再洗,药粉可少用或不用,但”千层”必需每日一换。当结痂牢固时会发生痒感,不可揭去痂盖,隔5~7日或7日以上,痴盖自然脱落。治疗12例均愈,其中1例病程达13年,经用药粉6日,贴”千层”20余日,便结痴而愈。
⑤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用大黄粉蜜合剂(生大黄粉5钱,炒至微黄的米粉3钱,2两,加适量温开水调匀),每小时服1次,每次约1汤匙,全剂分12次服完;至排出蛔虫为止。经治6例均排出蛔虫,症状解除而愈。排虫最多者达60余条。排虫后均无持续腹泻现象。
⑥治疗肠胀气
用大黄1两研成细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两侧涌泉穴上,每次二小时,必要时可敷2~3次。临床观察6例,一般敷药后一小时即出现肠腔蠕动感和肛门排气现象,自觉腹胀减轻,有肠鸣音。中药大黄有减肥的作用吗相关资讯
版权所有 千缘女人网
Copyright 2009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您的位置: →
→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患者性别:患者年龄:主要症状:发病时间:化验检查结果:长期吃药有哪些副作用?对寿命有影响吗?对智力,反应之类的有影响吗?我只得是中药~也可以中药,西药一起讲,谢谢第一次补充提问:( 19:39:37)我服用的是湿毒清胶囊和知柏地黄丸第二次补充提问:( 2:51:55)为什么我自从开始2种药一起吃了,怎么遗精次数本来才2次的,一下子一月现在到了7次了?
长期以来,多数人认为中药是没有毒性的,这种认识流传甚广,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笔者结合临床应用中药体会,可以肯定地说,有极少数中药毒性是非常明显的如砒霜,马钱子等,有一部分中药毒性是比较小的如半夏,杏仁等,当然没有毒性的中药占绝大多数如人参,黄芪,百合,麦冬,鹿茸,等.早在汉代以前《神农本草经》就将中药分为3类,一类上品,又称上药;二类中品,又称中药;三类下品,又称下药.人们通常认为上品是无毒中药,中,下品是有毒中药,无毒中药是用来养生保健的,而有毒中药则是用来治病的,但似仍有缺陷.有毒中药:从前所述,有毒中药治病效果显著,那么又如何正确运用呢?其一,在运用有毒中药时,必须严格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精
可以选用:金锁固精丸:沙菀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莲子水陆二仙丹:金樱子(去刺,子,洗净,捣碎,入甑中,蒸令熟,取汁慢火成稀膏) 芡实(肉研为粉)各等分.用法:上以金樱膏与芡实扮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用盐汤送下. 三才封髓丹:人参9克,天冬6克,熟地15克,黄柏6克,砂仁3克,甘草3克.【服法】方法一将上述药物粉碎后,用米糊制成丸剂,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10克.方法二 将上述药物用400毫升水先浸30分钟,再用武火熬开后文火再煎15分钟过滤至容器中,药渣加水300毫升再用武火熬开后文火再煎15分钟过滤至容器中,两次滤液混合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后分3次饮用【药理】方中人参补脾益
马钱子的功效和副作用
[别名]番木鳖、苦实巴豆儿、苦实、马前、牛银、大方八。
[药用部分与产地]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成熟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取出果子,晒干供药用。主产于印度、越南、缅甸等地。
[成分]成熟种子含生物碱,主要是番木鳖碱,其次为马钱子碱,含量与番木鳖碱大致相等,并有少量p—可鲁勃林碱。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种子中的生物碱士的宁,口服后很快吸收而起作用,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功能,其次兴奋延髓中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提高大脑皮质感觉中枢的功能。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用病人肠瘘管直接测验证明,士的宁对人体胃肠平滑肌没有兴奋作用,对
其他名称:番木鳖苦实把豆儿火失刻把都苦实马前牛银大方八
主要成分:成熟种子含生物碱1.5~5%,其中主要是番木鳖碱,约占总碱的35~50%;其次为马钱子碱,含量与番木鳖碱大致相等;并有少量可鲁勃林、16-羟基可鲁勃林、伪番木鳖碱、番木鳖次碱等;又含番木鳖甙。
性状:种子呈扁圆形,形似钮扣状,常一面凹下,另一面凸起,直径1-3cm,厚0.3-0.5cm,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有光泽,密生丝状短毛茸,呈辐射状排列,有丝光,底面中央有一稍突出的圆点,边缘有一小突起,在圆点与小突起之间有一条棱线,质坚硬,不易折断,劈开种仁淡黄色,角质状,纵切面见心形子叶2片。气无,味极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治咽
精神不振,易疲劳,全身乏力,小便较频繁,有时尿急可能肾虚曾吃6味地黄丸想要得到的帮助
病情分析:属于肾虚,体虚,中药可以治疗的.意见建议:黄芪: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等症.近年来临床用来治疗高血压和急慢性肾炎.著名的“补中益气汤”就是黄芪配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甘草,当归,陈皮等组成,对治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懒言短气,中气下陷有良好效果.杞子有滋补肝肾,明目,益面色,长肌肉,坚筋骨之功效.久服有延年益寿,延缓衰老之效果.“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等.决明子:【功用】归肝,肾,大肠经.清肝,明目,通便.用于头痛眩晕,目赤昏花,大便秘结
病情分析:黄芪,枸杞,决明子泡水喝的功效及副作用?精神不振,易疲劳,全身乏力,小便较频繁,有时尿急..你年龄才27岁,哪来的肾虚!!!意见建议:去医院做个化验, 是不是糖尿病!!排除后,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一切都会好的
番泻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有说明书吗?番泻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有说明书吗?
病情分析:功能主治: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大肠经.用法用量:2~6g,入煎剂宜后下,或开水泡服.注意:孕妇慎用.备注:(1)服量不宜过大,过量则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一般配木香,藿香等行气和中药品同用,可减少此弊.意见建议:番泻叶1.治疗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及消化道出血:一般每次服番泻叶胶囊4粒(每粒含生药2.5g)每天3次,24小时内未大便者加服1次.(《中医杂志》1986;(11):56) 2.用于便秘:一般每日用干番泻叶3~6g,重症可加至10g,开水浸泡后服用.(《中药通报》1987;(7):51) 3.用于促进术后
病情分析:你说的番泻叶是泻下的药物,使用注意用量意见建议:番泻叶的功效与作用甘,苦,寒,归大肠经. 泻下导滞:主治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多单用泡服.此外,本品兼可行水治水肿腹胀.用量用法 缓下1.5-3g,攻下5-10g.开水泡服,入汤剂后下. 使用注意 剂量不宜过大,否则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孕妇,哺乳期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长期服用大黄有什么副作用
病情分析:大黄用于导泻,建议不要长期服用.请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是相对而言的”:比如你用于便秘,它是治疗作用,而泻下的作用在孕妇身上却体现的却是副作用.意见建议:就算是用于便秘也不要长期服用,是药三分毒是有道理的.【不良反应】(1)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头昏,腹痛,腹泻,黄疸.(2)过敏反应:表现为过敏性紫癜,药疹,皮炎,水疱,哮喘加重等.(3)服用过久能引起甲状腺腺瘤样变化,肝细胞退行性变化,静脉瘀血及前列腺上皮肥大或增生.【不良反应机制】大黄含蒽醌类化合物,入胃,入肠,肝经,攻下作用较强.【治疗与解救】 (1)服用过量时立即催吐.(2)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解毒,
病情分析:大黄的应用】 1. 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 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 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大黄可减轻内毒素性低血压,消除氧自由基,降低再灌注期血浆,肺,小肠等内源性一氧化氮的水平,降低肠,肝,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
你好,这个情况多数是由于以前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情况。现在的情况在饮食上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受凉,不要暴饮暴食。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病情分析:一般是可以治疗烫伤的,关键是看看你想治疗什么,建议最好不要盲目用药。指导意见:平时如果看中医方便也可以看看当地中医,听医生安排指导用药比较好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相关文章推荐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热门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杏仁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