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完告就打喷嚏代表有人想吗什么

《终风》:愿你打喷嚏-中国社会科学网
《终风》:愿你打喷嚏
日 10:21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晓愚
内容摘要:汉语真是奇妙,我们称仇人、死对头为冤家,掉转身来,管情人爱侣也叫冤家。
关键词:终风;女子;冤家;丈夫;爱情
作者简介:
  汉语真是奇妙,我们称仇人、死对头为冤家,掉转身来,管情人爱侣也叫冤家。英文中对爱慕之人的称谓虽多,如baby (宝贝)、sweetheart (甜心)、honey (蜜糖) 等等,不过道出爱情的甜蜜,远不及中文的“冤家”二字来得有味。“不是冤家不聚头”,男女相爱虽有缠绵缱绻的幸福时刻,但也要经历黯然销魂的离别之痛,废寝忘食的相思之苦;要承受拌嘴时的柔肠寸断,误会时的愁肠百结,乃至负心时的刻骨深怨。佛说原来怨是亲,那个让我们似恨实爱,虽带来无穷烦恼又舍不下撇不开的人,不是“冤家”又是什么? 《诗经》 中有一首名为《终风》 的诗,就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女子对丈夫又怨又恋爱恨交织的心绪。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诗一开头以狂风起兴,迅疾猛吹的狂风让女子想到了放荡不羁的丈夫,他见到自己就嘻嘻哈哈地调笑,放肆胡闹,使得女子的心中既惊惧又烦恼。有人会疑惑,“顾我则笑”,他对你笑有什么可恼的? 问题出在“谑浪”二字上,“谑”是戏弄,“浪”是放荡。好的情感离不开庄重的心思,真爱一个人的时候心中自然会生出一份敬意来,因为看重,所以便不能挥洒自如。稍有爱情经验的女孩子都明白,男子若在你面前戏谑调笑,就只是逢场作戏;若真的在乎你,反倒会有些紧张拘束。爱情不是用来休闲娱乐的东西,最怕的就是漂浮轻薄。中国人总说夫妇间要“相敬如宾”,这“宾”不是冷淡,不是疏远,而是一份由爱而生的敬意。《终风》 里的这位女子感受不到丈夫的尊重,便晓得这段婚姻必然出了问题。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莫往莫来,悠悠我思。”丈夫离家而去,久久不归,“惠然肯来?”疑惑的口吻里流露出女子的企盼。“莫往莫来”肯定的回答中尽是她的绝望。一句“悠悠我思”则道出了绵绵不绝的念想。满心期望、凝神远望、伤心绝望———这几乎成了古典诗词中痴情女子的典型模式。温庭筠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李清照的“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皆从这一模式而出。然而无言谁会凭栏意,泪眼问花,花亦无语。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女子思念丈夫,漫漫长夜不能入睡,甚至痴痴地想:最好他现在能打个喷嚏,这样便会知道我在想着他了。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说法,最早竟然可以追溯到 《诗经》 中。对于这个风一般的男人,女子抓不住,微不足道的喷嚏成为她和他之间唯一的联系。因此明知荒谬,她也只能祈祷,愿自己无穷无尽的思念化作他的连连喷嚏,让两颗隔膜已久的心,能有一点感应。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诗中并无太多直接描述男子的笔墨,只把他比作狂风,从暴、霾、曀、阴、雷这些字眼,便可想见他是个脾气暴虐,昏惑无常的人。女子不是不怨,可抱怨完了,还要说“愿言则怀”,但愿他能将我想念。这就是“冤家”相遇的结果———前尘往事不堪回顾,偏偏还要牵肠挂肚。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张雨楠)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尤其在罗马,打完喷嚏身边的朋友会对你说 Salute
在圣天使古堡下打喷嚏
曾锴,新闻学博士
在西方,尤其是罗马,人们在公共场合打喷嚏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会笑着对他说一句Salute,就像是化解尴尬,也仿佛是一种习惯。其实,关于这个Salute的来历,源远流长。
相传公元590年,罗马瘟疫盛行,疾病肆虐,死伤无数。刚刚当选的第64任教皇格雷戈里奥一世带领人们举行祈祷与忏悔巡游,希望祈求上帝制止这场瘟疫。
当巡行队伍走到位于台伯河上 Mausoleo di Adriano(阿德里亚诺陵墓)前的大桥上时,教皇突然说,他看到Arcangelo Michele米凯莱天使降临在了陵墓顶端。天使标志性的翅膀张开,左手持剑鞘,右手高高举起,正将剑插入剑鞘中。教皇解释,这预示着瘟疫即将结束,健康将重回人间,于是命人复制这一场景,建造天使雕塑替换原来陵墓最高处矗立的阿德里亚诺雕塑,也将陵墓重新命名为 Castel Sant'Angelo(圣天使古堡)。
最早建成的雕塑是木制的,很快就磨损了,于是被大理石替代,公元1379年,在一场围城战中,大理石雕像被毁。1453年,再次重建,天使身体为大理石雕琢,翅膀为青铜铸造,1497年,闪电击中城堡火药库,导致这一雕塑再次被毁,于是人们索性将雕塑换成了一块铜板浮雕。1527年,战势吃紧,铜板被熔炼制造火炮。十六世纪,雕塑家拉&达蒙特卢波塑造了一座青铜翅膀,大理石身体的米凯莱天使雕塑,公元1752年,第247任教皇本笃十四世命雕塑家Pierre van Verschaffelt按石身原样复制了一座青铜雕像,用以替换风雨侵蚀的原作,该铜像一直保留至今。
雕塑家Pierre van Verschaffelt,圣天使铜像作者。
圣天使古堡,如今是罗马的著名景点,美国电影《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中夜闯古堡营救人质的场景就是在这里实地取景。
《天使与魔鬼》电影截图。意大利警察正通过圣天使桥前往圣天使古堡,古堡顶上可见米凯莱天使雕塑。
矗立在圣天使古堡最高点的Michele天使青铜雕塑
Michele天使画像
在公元590年的这场瘟疫中,人们一打喷嚏,便会被怀疑患病,引起恐慌和不安,于是教皇下令,凡是遇到有人打喷嚏,人们应当立刻对他说:&愿上帝保佑你!&,这成为了一种习惯保留了下来,后来祝福的内容有所简化,变成了:&祝你健康!&(Salute!),也译为敬礼、致敬。今天,在意大利,如果遇到陌生人打喷嚏,人们一般会友好的致以一句Salute!,被祝福的人随即回应一句Grazie!(谢谢!)。这一句来自于陌生人的祝福,不仅表现了拉丁语国家老百姓的热情幽默,也反映着他们悠久的文化历史。
由于罗马使用拉丁语,曾经是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的前身,15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又进行航海探索,海外殖民,将这一语言全球普及,salute的习惯先后被传遍欧洲和美洲。
以伊比利亚半岛和今天的拉美为例,如果遇到朋友打喷嚏,有文化的朋友会说Salud(健康),如果遇到朋友连打两个喷嚏,则应当祝他&Amor(爱)&,如果不巧连打三个,则致以&Dinero(金钱)&。这三个大多数人都向往的幸福的标尺,成为了约定俗成的祝福语。
去罗马,记得在圣天使古堡下打个喷嚏哟!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为什么打喷嚏后要说一百岁,感谢上帝这种话?
按投票排序
我每次都会习惯的喷完之后擦擦鼻涕,说妈的。我妈在我儿子打完喷嚏之后会说百岁,不知从哪学的。大概是祈祷健康吧。
我女儿五个月,她一打喷嚏,老婆或者长辈都会说一句话,叫做“大吉利是,好养吃百二”,原话是闽南语,大意是:大吉大利,好养吃到一百二十岁。我一开始也莫名其妙,感觉匪夷所思,但看他们都不假思索并且很循规蹈矩地这么做,渐渐也和他们一样了。这传统毫无疑问来自农村,带有厌胜的色彩,好比春节要说吉利的话,结婚时要找喜娘说祝语,摔碎了碗要喊碎碎平安。古时候养大一个孩子比现在要困难,医学条件和科学知识相对匮乏,不可控的、未知的威胁较多,人们希望战胜这种未知的恐惧,采用厌胜的做法能够起到一种自我暗示的作用,虽然对物质现实无益,但可以使人在精神上更为强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打喷嚏,主观上往往难以控制。因事发突然,若是社交聚会场合,当着众人的面,唐突客人不说,自己也觉得尴尬。也许是为了开解这"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打喷嚏预兆着什么
2014年3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打喷嚏,主观上往往难以控制。因事发突然,若是社交聚会场合,当着众人的面,唐突客人不说,自己也觉得尴尬。也许是为了开解这种窘迫,中国人对打喷嚏这个现象赋予各种各样的解释和意义,也算是化不雅为有趣。 中国论文网 /1/view-5383346.htm  有人在思念?   我国在周代就有视喷嚏为兆头的民俗,《诗经》中有“寤言不寐,愿言则嚏”之句,那个害相思的女子,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希望对方能打个喷嚏,好知道自己正在想他。《诗经》将其入诗,东汉郑玄在笺注里亦采用民间传说,把它说成是离别相思的心理感应,这一说法就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了,喷嚏入诗也多了。如,苏东坡有“白发苍颜谁肯记,晓来频嚏为何人”;黄庭坚有“举觞遥酌我,发嚏知见颂”;梅尧臣有“我今斋寝泰坛外,?傺愿嚏朱颜妻”;辛弃疾有“因甚无个阿鹊地,没工夫说里”。词中的“阿鹊”,是喷嚏的拟声词。戏曲和小说中,以喷嚏说事就更常见了。《牡丹亭》里柳梦梅思念杜丽娘,就说“叫的你喷嚏像天花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一首词叫《美人嚏》:“浴罢兰汤夜,一阵凉风恁好。陡然娇嚏两三声,消息难分晓。莫是意中人,提著名儿叫?笑他鹦鹉却回头,错道侬家恼。”惟妙惟肖活画出一个娇俏灵动、娴雅可人的女孩形象。流行说法,都是喷嚏是一种心理感应,是有人在念叨你,思念你。   有人在“说我”   “说我”的意思,是指有人在背后说我闲话或坏话,民间把打喷嚏视为有人“说我”的预兆,历史也相当久远。宋洪迈《容斋随笔》记载:“今人喷嚏不止者,必?唾祝云:‘有人说我’,妇人尤甚。”宋马永卿《懒真子》:“俗说以人嚏喷为人说”,因为有人说我,因此要吐口水念咒语,可见这个“说我”是有人说我坏话、闲话的意思了。   元朝康进之《李逵负荆》杂剧中,有住在梁山泊附近的两个光棍冒充宋江、鲁智深强抢卖酒老汉王林的女儿满堂娇,被梁山好汉揭穿真相并准备惩罚他们时,这两个光棍连打喷嚏,说:“打嚏耳朵热,一定有人说”,也是以喷嚏为有人在说我坏话或闲话的征兆。   吉凶的预兆?   当时民间也有将它当作吉凶预兆的。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记载,元旦五鼓时,人们如果睡在床上打喷嚏,就必须马上起床,否则便会患病。至今在北京一些地区,依然流行在大年初一早上不许打喷嚏的习俗,如果非打不可,只能对着墙打。   现今在中国民间,小孩偶然打一喷嚏,旁边的大人必然赶紧说上一句“长命百岁”,因为人们相信,打喷嚏会给孩子带来灾难,似乎说上一句吉利话,便能压住不祥。这种认为打喷嚏预示不祥之兆的习俗在几千年前已存在了,如《燕北录》记载,“戎主太后喷嚏,近侍臣僚齐声呼治‘夔离',犹汉人呼‘万岁’也”,藏地也有此习俗,会祝愿说“才让罗杰”,亦即“长命百岁”之意,是为了及时禳解以祷平安。   不过也有人提出异议:如果喷嚏是不祥之兆,理该打嚏者本人及时设法补救,何以要等旁人祝祷禳解呢?”因此有人推测,打喷嚏时要祝愿长寿的风俗源自印度,印度人认为人在打喷嚏时,会被附近的药叉吸取精气而致病、致衰,此时附近要有人及时祝愿嚏者“长寿”或者左手握一把土绕嚏者头然后向外撒掉祝愿才能抵御。《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杂事》就说到一个比丘的妻子见僧团里没有人祝福打喷嚏的比丘(她的丈夫),因而生气将家人领回(还俗)的故事。另有各种律经讲到释迦佛讲经时打了个喷嚏,四众忙着祝愿“长寿吉祥”,乃至梵天亦举声祝词……三界因之沸腾。佛言:“俗人之类,皆乐长寿。若见?时,应云长寿。”可见当时印度流行着打喷嚏旁人祝祷的风俗,有可能借佛教为载体而进入汉、藏乃至外国。   这种前兆俗信不仅在中国存在,也是世界性的习俗。在西方国家,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大都会说“上帝保佑你”,如果不说,就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在十七世纪的英格兰,人们通常对打喷嚏者脱帽鞠躬,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也是如此,对打喷嚏者要祝福健康、交好运。   与打喷嚏有关的占卜?   打喷嚏既然被认为是能够预示祸福的行为,自然就出现相应的占卜。《汉书?艺文志》上载有《嚏耳鸣杂占》十六卷(隋唐时基本亡失),唐宋及后人杜撰各种杂占书至今不少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有以打喷嚏的日期为占卜的,如明履靖《占验录》称,打喷嚏,子日表示有酒食口福,丑日表示忧疑连连,寅日表示有外事牵连,卯日表示大吉大利,辰日表示有结婚或相会之事,巳日表示有口舌是非的发生,午日表示有喜事登门,未日表示无凶无吉,申日表示平平而已,酉日表示有客人将至,戌日表示有人在思念你,亥日表示被人牵挂……凶吉祸福,被人思念,口舌是非,全说到了。在国外也有以日期占卜的。流传的“周日诗”其中一首:“(打喷嚏)星期一有危险,星期二吻陌生人的脸,星期三有封信,星期四交好运,星期五有烦恼,星期六情人相会在明朝”,康瓦耳人还加上一句:礼拜天早晨打喷嚏,恩爱绵绵无绝期。   有以打喷嚏的时辰为占卜的,如一些民间通用的占卜手法,子时(23:00-01:00)表示主有饮食,相会宴乐;丑时(01:00-03:00)表示有女人思,客来求事;寅时(03:00-05:00)表示主女人相,会饮食事;卯时(05:00-07:00)表示主有财喜,人来问事;辰时(07:00-09:00)表示主终日有,饮食大吉。巳时(09:00-11:00)表示主有吉人,来求财利;午时(11:00-13:00)表示主有贵客,远人宴会;未时(13:00-15:00)表示主有饮食,吉利之事;申时(15:00-17:00)表示夜梦惊恐,饮食不利;酉时(17:00-19:00)表示主女人来,求请问事;戌时(19:00-21:00)表示主女人思,会和合事。亥时(21:00-23:00)表示主有虚惊,反得吉利……多数是代表饮食、有人思念、有意外之财等,有凶有吉。   在国外,甚至有以打喷嚏次数占卜的。英国人把它编成了一首民谣:“(打喷嚏)一次有个吻,两下愿望真,三次有封信,四次交好运,五次银,六次金,七次听个秘密好开心”。   也有以打喷嚏的方位占卜的。一般都认为向右为吉,向左为凶。这对于航海、在水上讨生活的人来说,意义非常重要。   除了广为传知的佛祖的“喷嚏”,在中国历史记载中,亦有两个喷嚏也“非同凡响”,被写进了文史里。因为这两个被喷嚏唐突的人,一个是李隆基,一个是毛泽东。   传说李隆基与兄弟友爱甚笃,当皇帝后对他们仍以兄弟相称,但兄弟们见了他却毕恭毕敬的。一次,唐玄宗与诸位兄弟聚餐,坐在玄宗对面的宁王李宪忽然打了一个喷嚏,将饭粒和口水都溅到了玄宗脸上。一时间,宁王尴尬而又慌乱,大家也怔住了。玄宗见状赶忙安慰说,大哥,呛嗓子了吗?在座的黄幡绰急中生智说:这不是呛嗓子,是喷帝!“喷帝”与“喷嚏”谐音,大家听后不禁都乐了,尴尬气氛一扫而空。   一九五八年十月底,毛泽东视察的专列途经湖北孝感车站时,要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前来参加座谈的孝感县妇女代表晏桃香正患感冒,见到毛主席时心情格外激动,话还没来得及说,先打了一个大喷嚏,唾沫星子喷到了毛泽东脸上。这一“突发事件”把大家惊得目瞪口呆,晏桃香更是不知所措。毛泽东脸都没有擦就开玩笑说,“‘雷声大,雨点小’,不要紧。我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了,不怕死。人家说身经百战,我也是身经百战不死。你的一个喷嚏打得死我吗?”毛泽东的幽默让大家的兴趣顿时放松,尴尬气氛也被笑声驱散了。(文汇报)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祷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