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秧刮了摘完豆角胳膊痒怎么办办

豆角秧黄怎么回事?_农业_中国百科网
豆角秧黄怎么回事?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
豆角现在已经开花了 就是秧老是发黄是怎么回事 用什么农呀
  黄叶病在豆科作物上发病较为广泛,如不及时防治,对作物生长会造成严重危害。如早期发病、叶片发黄、植株矮小、不结荚。中期发病,即使结荚,也无粒,即使有粒,也瘪,造成严重减产或颗粒无收。  其原因如下:其一,长期施用化肥,农家肥减少,造成土壤板结。其二,近几年来收麦使用联合收割机、焚烧麦茬现象普遍,破坏了土壤表层结构。其三,缺素症状严重:如铁、钙等。其四、细菌感染以上是黄叶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黄叶病的类型可归纳为:缺素型、细菌型、缺糖型等,长期连阴雨、光合作用差造成植物缺糖;出现黄叶,使之早衰、落叶、落化、不结果造成减产。  防治措施:1、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结构;2、平衡配方施肥、补充微量元素(锌、铁、硫、钙);3、禁收麦茬、保护土壤结构;4、当黄叶病发生时可喷药微肥,每亩喷硫酸锌2两,配杀菌剂“保治达”一袋;植物调节剂“绿风95”或“三日灵”、“惠满丰”(任选一种),食用红糖2两,喷后三天变绿,恢复正常。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豆角栽培技术
豆角栽培技术
豆角栽培技术(一)
豇豆性喜温暖,不耐霜冻,要在断霜后才宜播种或移栽,豇豆在20~25℃生长良好,这类蔬菜虽属短日照作物,但很多品种属于中光性,对日照的要求不严格。一般都较耐旱,但在种子发芽时需要一定的水分,过分干旱会影响出苗。但如水分过多,易使种子腐烂,造成缺苗。开花期要控制水分,但开花期过分干旱,也会引起落花,因此要注意适当浇灌,结荚期则要有较充足的水分。
苗期需肥少,但很敏感,分枝期到盛花期对氮元素的吸收达到高峰,进入结荚期对磷、钾肥的吸收量增加。基肥每亩施有机肥kg,复合肥50kg。追肥要在第一层荚坐稳后,重追花荚肥,全生育期追肥2-3次,每次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和磷酸二铵各10kg,叶面喷施钼酸铵微肥可提高产量和品质。
根系都有不同形状和数量的根瘤共生,有从空气中固氮的作用,栽培豆类作物,能提高土壤肥力。豆类蔬菜根系较发达,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下层的水分,比较耐旱。土壤湿度过高时,根瘤菌活动能力减低,固氮作用变差。根系的木栓化程度较高,侧根再生能力较弱,因此,栽培上以直播为主,早熟栽培可在各种保护地育苗。豆类蔬菜除了毛豆、蚕豆对氮要求较低外,其它豆类特别是菜豆、豇豆,需要施入相当量的氮肥。所有豆类蔬菜都必施磷肥,因为豆科作物的根瘤菌的发育需要磷。
豇豆又名带豆、豆角等,原产亚洲中南部,我国自古就有栽培。豇豆营养丰富,以嫩荚炒食为主,也可凉拌、腌泡、速冻等。
一、生物学特性
豇豆根系发达,主根深20-80厘米,主要分布在15-18厘米的土层中,根再生能力弱,有根瘤共生。
豇豆茎有矮生、半蔓性和蔓性3种。每一花序一般结荚2-4个。果实为荚果,荚长30-100厘米,粗0.7-1厘米,近圆筒形,故有长豇豆之称。果荚有青、绿、浅绿、紫等色,每荚含8-20粒种子。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豇豆属耐热蔬菜,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8-12℃,发芽适温为25-30℃。植株生长适温为20-25℃。开花结荚适温为25-28℃,较耐高温,35℃以上仍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荚。豇豆对低温敏感,10℃以下生长受抑,5℃以下植株受冻,0℃时死亡。
2、光照。豇豆属短日照作物,但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缩短日照有提早开花结荚、降低开花节位的趋势。开花结荚期要求光照充足,否则会引起落花落荚。
3、水分。豇豆根系深,吸水能力强,叶片蒸腾量小,较耐干旱。豇豆生长期要求适量的水分。但土壤水分过多时又易引起叶片发黄和落叶现象,甚至烂根、死苗和落花落荚,也不利于根瘤苗的活动。
豆角栽培技术(二)育苗技术
选用良种。豇豆喜温耐热,生长季节长,从晚春断霜后早秋霜来临前,按不同季节选择相应品种进行春、夏、秋三季栽培,以延长供应期。春季早熟栽培要选对日照要求不严格的品种,如五月鲜、红嘴燕、之豇28-2等品种春、夏、秋都可栽培;而八月豇、盘香豇、江苏毛芋红和浙江512等品种对日照要求严格,只能秋季栽培,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结荚,春、夏季栽培生长期延长,茎叶旺盛,结荚期推迟,产量不高。
豇豆留种可分夏播和秋播两种,留种株选择具备本品种特点、无病、结荚节位低、结荚集中而多的植株,成对种荚大小一致,籽粒排列整齐,以选留中部和下部的豆荚做种,及时去除上部豆荚,使籽粒丰满。当果荚种壁充分松软,表皮萎黄时即可采收,挂于室内阴干后脱粒,晒干后乘热将种子装入缸内,密封贮藏或在缸内滴入数滴敌敌畏和放置数粒璋瑙丸密封贮藏,避免豆蟓损害。如少量种子,亦可将豆荚挂于室内通风单调处,不必脱粒,至翌年播种前取出后脱粒即可,种子生生机通常为1—2年。
豇豆喜温,种子发芽适温25~30℃。秧苗生长适温20~25℃。各地要在适宜温度下进行育苗。
一、选种晒种。干籽直播的,按每亩用种子2~3公斤;育苗移栽的,每亩用种1.5~2公斤。为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保证发芽整齐、快速,应进行选种和晒种。剔除饱满度差、虫蛀、破损和霉变种子,选晴天在土地上晒1~2天。
  二、整地施肥。亩用优质农家肥10000公斤,腐熟的鸡禽粪公斤,腐熟的饼肥200公斤,硝酸铵50公斤。将肥料的2/3铺施地面,深翻2遍,把肥料与土充分混匀,然后按栽培的行距起垄或做畦。豇豆栽培的行距平均为0.6米,或等行距种植,或大小行栽培。大小行栽培时,大行距0.7米,小行距0.5米。开沟施肥后,浇水、造墒、扶垄,垄高15厘米左右。
  三、苗龄适宜。豇豆的根系木栓化比较早,再生能力较弱,苗龄不宜太长。适龄壮苗的标准是:日历苗龄20~25天,生理苗龄是苗高20厘米左右,开展度25厘米左右,茎粗0.3厘米以下,真叶3~4片,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四、护根措施。培育适龄壮苗的关键技术包括:采用营养钵、纸筒、塑料筒或营养土方护根育苗,营养面积10厘米×10厘米,按技术要求配制营养土和进行床土消毒。
  五、浸种播种。将种子放入温度保持在25~30℃的水中,浸泡2~3小时,离水。由于豇豆的胚根对温度和湿度很敏感,所以一般只浸种,不催芽。播种前先浇水造足底墒。播种时,1钵点种3~4粒种子,覆土2~3厘米厚。
六、播后管理。播后保持白天30℃左右,夜间25℃左右,以促进幼苗出土。正常温度下播后7天发芽,10天左右出齐苗。此时豇豆的下胚轴对温度特别敏感,温度高必然引起植株徒长,因此要把温度降下来,保持白天20~25℃,夜间14~16℃。同时苗期温度不能过低,要严防冷空气侵袭,以免锈根。豇豆苗期一般不追肥,但须加强水分管理,防止苗床过干过湿,土壤相对湿度70%左右。定植前7天左右开始低温炼苗。注意通风,让秧苗多见光,防止秧苗徒长。
1、播种密度不宜太大,以免出苗后幼苗拥挤。同时,出苗约有30%后及时拆除地面覆盖物。
2、及时间苗和定植。
3、加强通风透光,控制温、湿度。在秧苗出土后、定植前均应进行通风透光、降低温湿度,加强低温锻炼,控制秧苗的过度生长。
4、合理进行肥水管理。营养土的制备中,应该注重磷、钾肥用量,控制氮肥用量。苗床内严格控制水分和追肥,需要追肥时,不能偏施氮肥。
5、及时间苗。定植前20天左右,秧苗常常出现过度拥挤现象,此时应当适当移动秧苗,使大小秧苗分开,并扩大单株的生存空间。
6、药剂控制徒长。一旦出现秧苗徒长,除了采取上述有关措施外,还可用50%矮壮素倍液混合就苗海藻酸碘喷雾。
豆角栽培技术(三)施肥技术
豆角又名豇豆、长豇豆、带豆,属豆科属一年生蔬菜。豆角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是我国南北方广泛栽培的大众化蔬菜之一,其普及程度在各类蔬菜中居第一位。豆角的适应性强,既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保护地种植,同时还可以周年生产,四季上市。
豆角的需肥特性
豆角的根系较发达,但是其再生能力比较弱,主根的入土深度一般在80~100厘米之间,群根主要分布在15~18厘米的耕层内,侧根稀少,根瘤也比较少,固定氮的能力相对较弱。豆角根系对土壤的适应性广,但以肥沃、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土壤为好,过于黏重和低湿的土壤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活动。
豆角对肥料的要求不高,在植株生长前期(结荚期),由于根瘤尚未充分发育,固氮能力弱,应该适量供应氮肥。开花结荚后,植株对磷、钾元素的需要量增加,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增强,这个时期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增加。相关的研究表明:每生产1000公斤豆角,需要纯氮10.2公斤,五氧化二磷4.4公斤,氧化钾9.7公斤,但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豆角生长过程中需钾素营养最多,磷素营养次之,氮素营养相对较少。因此,在豆角栽培中应适当控制水肥,适量施氮,增施磷、钾肥。
做到科学施肥
根据以上对豆角的根系吸肥特点及其需肥特性的阐述,结合当今豆角的栽培技术,将豆角的科学施肥方式总结如下:
1、重施基肥:豆角忌连作,最好选择三年内未种过棉花和豆科植物的地块,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当配比的复合、混肥料,如15-15-15含硫复合肥等类似的高磷、钾复合、混肥比较适合于作豆角的基肥选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施用基肥时应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适量的增、减施肥量。
2、巧施追肥:定植后以蹲苗为主,控制茎叶徒长,促进生殖生长,以形成较多的花序。结痂后,结合浇水、开沟,追施腐熟的有机肥15000千克/公顷或者施用20-9-11含硫复合肥等类似的复合、混肥料75~120千克/公顷,以后每采收两次豆荚追肥一次,尿素75~150千克/公顷、硫酸钾75-120千克/公顷,或者追施17-7-17含硫复合肥等类似的复混肥料120~180千克/公顷。为防止植株早衰,第一次产量高峰出现后,一定要注意肥水管理,促进侧枝萌发和侧花芽的形成,并使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继续开花结荚。
除此之外,在生长盛期,根据豆角的生长现状,适时用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同时为促进豆角根瘤提早共生固氮,可用固氮菌剂拌种。
总之,豆角是一种可以共生固氮的作物,需氮量相对较少,但是对磷钾营养需求较多。上述总结了当前相关的研究结果,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具体的施肥量还要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水平确定。但是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追肥后必须结合浇水,要肥水结合,有肥无水等于无肥。在劳动力昂贵的当今时代,建议选用控释BB肥(真正的控释肥料的延伸产品,并非恩泰克等稳定剂型的产品),以便明显减少施肥次数,大大节约肥料劳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豆角种植的经济效益。
夏豇豆生长期高温多雨,病虫害及杂草发生严重,如果管理粗放不到,将严重影响到产量的品质的提高。
苗期应当严格控制浇水量,不旱不浇,当豇豆的植株长到高30厘米时,就要及时插架,并将豇豆茎叶长出的丝须缠绕在竹竿上。插架前要进行蹲苗处理。为防止苗期旺长,可喷施“菜果壮蒂灵”,利于豇豆根系下扎,茎秆粗壮,积累营养促进多开花,多坐果。使用时期一般开花前喷一次,幼果期喷一次,果实膨大期喷一次,效果最佳。在雨前要及时清好沟,达到雨停田干。若遇干旱天气,或在中午苗子发生萎蔫,宜在下午6时后进行沟灌,畦面湿润后排水,忌大水漫灌;在挂果盛期,提倡结合浇水施肥,豇豆可增产50%以上。
夏豇豆生产期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虫害发生较严重,所以,加强对豇豆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是夺取产量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随时注意清除卷皱病叶、枯黄叶和豆荚,用“护树将军”全园喷洒消毒杀菌,减少病源和虫源,在发病初期喷施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防治时,农药中加入适量“新高脂膜”可提高药效达300%以上,防治效果达到最佳,减少农药喷药次数和农药残留度,节省农药。叶子正反面都要喷施到位。
一、开花期不浇水追肥;
二、第一、二花序坐荚后,增施就果并浇水;
三、下部花序开花结荚期间,半月浇1次水,随水亩施磷酸二铵8公斤;
四、中部花序开花结荚期,10天左右浇1次水,每次随水施冲之道一套和腐熟人粪尿100公斤;
五、上部花序开花结荚期及中部侧蔓开花结荚期,10至15天浇1次水,每次随水亩施冲之道一套,喷施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提高品质。
豆角栽培技术(四)
豇豆(豆角)栽培技术
豇豆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大,品种较多。它的嫩豆荚肉质肥厚脆嫩,是优质的新鲜蔬菜;豇豆豆芽、幼苗、嫩叶、嫩荚都可作青菜食用;鲜豆荚还可腌制泡菜、制罐头和干制贮藏。豇豆生长快,枝叶繁茂,成荚期的茎蔓含粗蛋白高达21.38%,营养丰富,也是很好的青饲料。
一、培育壮苗
豇豆育苗可采用营养钵、纸袋或营养土块3种方式:
1.选种选用适应性强,抗性好的优良品种。如之豇28—2、朝研901、双丰1号和高产4号。
2.种子处理用适乐时种衣剂10毫升对水150毫升,混合均匀后倒在1公斤种子上迅速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可有效预防苗期立枯病及其他土传真菌性病害发生。
3.营养土配制育苗营养土以疏松肥沃为原则,可用腐熟的猪粪与非豆科茬园田土按4—6的比例配制,也可用人粪2份、马粪土4份、园田土4份的比例配制。将配好的营养土每立方米再加0.3—0.4公斤磷酸二铵复合肥,反复拌匀后备用。
4.播种将营养钵或纸袋装入营养土,并浇透水,晾晒1—2天,当水分合适时,每钵播3粒种,覆土2—3厘米,然后放入塑料拱棚内保湿育苗。土块育苗,首先将苗床浇水,第二天用刀把床土切成块,每块1株苗,土块间隙用细土填满。
5.苗期管理塑料拱棚内,温度可保持25℃以上,5—7天后出苗,在子叶展开前扣小拱棚。子叶苗生长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晚上15℃—18℃,定植前1周进行揭膜炼苗,整个苗期30—35天。
二、整地定植
1.整地施肥土壤应深翻耙细,做成畦连沟宽1.4—1.6米,面宽0.8—1.0米,畦面呈龟背形。畦中开沟,每亩埋施栏肥220公斤(或鸡粪1000公斤),加碳酸氢铵1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对于缺硼田地还须同时加硼砂2—2.5公斤/亩,然后覆土。
2.定植长豇豆苗龄30—35天定植,每穴2—3株。每畦栽2行,行距45厘米,穴距25—30厘米,每亩穴。
三、水肥管理
豇豆喜肥但不耐肥,水肥管理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施足基肥,及时追肥。二是增施磷钾肥,适量施氮肥。三是先控后促,防止徒长和早衰。植株营养是增加花序和成荚的关键。基肥充足,可促进根系生长和根瘤菌的活动,多形成根瘤,使前期茎蔓健壮生长,分化更多的花芽,为丰产打下基础。基肥一般每亩施优质的有机肥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草木灰50公斤。豇豆在开花结荚以前,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管理上以控为主。基肥充足,一般不再追肥,天气干旱时,可适当浇水。若水肥过多,茎叶徒长,造成花序节位上升,数目减少,形成中下部空蔓。当植株第一花序豆荚坐住,其后几节花序显现时结合追肥浇1次水,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灌水20—30立方米。结荚以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隔1—2周再灌水追肥1次,以保持植株健壮生长和开花结荚。进入豆荚盛收期,需要的水肥较多,可再进行1次灌水追肥,每亩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硫酸钾5公斤或草木灰40公斤,亩灌水20—30立方米。如果水肥供给不足,植株生长衰退,出现落花落荚。
四、植株调整
为了调节营养生长,促进开花结荚,长豇豆大面积单作时,可采取整枝打尖措施,主要方法是:
1.抹侧芽将主茎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去,保证主蔓健壮。
2.打腰杈主茎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的侧枝,在早期留2—3叶摘心,促进侧枝上形成第一花序。盛荚期后,在距植株顶部60—100厘米处的原开花节位上,还会再生侧枝,也应摘心保留侧花序。
3.摘心(打顶)主蔓长15—20节(2—3米高)摘除顶尖,促进下部侧枝花芽形成。
4.搭架吊蔓搭成高2.2—2.3米的倒人字架,或每穴垂直扦杆,或用塑料绳垂直吊蔓。在生长过程中,需进行3—4次吊蔓上架。
5.揭膜根据气温上升情况,适时揭去大棚顶膜进行通风降温,利于长豇豆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种类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煤霉病、锈病;虫害有豆象、豆野螟、斜纹夜蛾、红蜘蛛、潜叶蝇、蚜虫。
六、采收销售
长豇豆应在籽粒未膨大、豆荚尚未纤维化时采摘。一般在开花后10天左右,豆粒略鼓时开始采收,每隔4—5天采摘1次,盛荚期内隔1—2天采摘1次。采摘时留下荚基部1厘米左右,切勿碰伤小花蕾,以利后期荚果正常发育。种子应分批采收,以提高产量。种荚枯黄时即可采收,种荚收后及时晒干脱粒。采收季节遇连续阴天也要及时采摘,剥出豆种晾干,待天晴时再晒干。若不采摘,则豆种在荚内发芽,失去种子价值。
豇豆分为长豇豆和饭豇两种小叶3,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5—13厘米,宽4—7厘米,顶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侧生小叶斜卵形;托叶卵形,长约1厘米,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总状花序腋生;萼钟状,无毛;花冠淡紫色,长约2厘米,花柱上部里面有淡黄色须毛。荚果线形,下垂,长可达40厘米。花果期6—9月。
一、大棚豇豆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日光温室栽培一般选用蔓生品种,目前表现较好的有:之豇2、上海33--47、秋丰、张塘。
2、栽培技术
&(一)茬口安排 秋冬茬栽培时,一般从8月中旬到9月上旬播种育苗或直播,从10月下旬开始上市;冬春茬栽培一般是12月中下旬到1月中旬播种育苗,1月上中旬到2月上中旬定植,3月上旬前后开始采收,一直采收到6月份。
1、备种、选种和晒种:干籽直播的,按每亩用1.5—3.5千克备种;育苗移栽的,每亩备种1.5—2.5千克。为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保证发芽整齐、快速,应进行选种和晒种,要剔除饱满度差、虫蛀、破损和霉变种子,选晴天在土地上晒1—2天。
2、整地施肥:亩用优质农家肥千克,腐熟的鸡禽粪千克,腐熟的饼肥200千克,碳酸氢铵50千克。将肥料的3/5普施地面,人工深翻2遍,把肥料与土充分混匀,然后按栽培的行距起垄或做畦。豇豆栽培的行距平均为1.2米,或等行距种植或大小行栽培。大小行栽培时,大行距1.4米,小行距1米。开沟施肥后,浇水、造墒、扶起垄,垄高15厘米左右。另在大行间,或等行距的隔2行扶起1条供作业时行走的垄。
3、育苗:提前播种培育壮苗,是实现豇豆早熟高产的重要措施。豇豆育苗可以保证全苗和苗旺,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一般比直播的增产二三成。
&(1)适宜的苗龄:豇豆的根系木栓化比较早,再生能力较弱,苗龄不宜大长。适龄壮苗的标准是:日历苗龄20--25天,生理苗龄是苗高20厘米左右,开展度25厘米左右,茎粗0.3厘米以下,真叶3—4片,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2)护根措施:培育适龄壮苗的关键技术包括:采用营养钵、纸筒、塑料筒或营养土方护根育苗,营养面积10厘米×10厘米,按技术要求配制营养土和进行床土消毒。
&(3)浸种:将种子用90℃左右的开水烫一下,随即加入冷水,使温度保持在25—30℃,浸泡4—6小时,离水。由于豇豆的胚根对温度和湿度很敏感,所以一般只浸种,不催芽。
&(4)播种:播种前先浇水造足底墒。播种时,1钵点种3~4粒种子,覆上2—3厘米厚。
&(5)播后管理:播后保持白天30℃左右,夜间25℃左右,以促进幼苗出土。正常温度下播后7天发芽,10天左右出齐苗。此时豇豆的下胚轴对温度特别敏感,温度高必然引起植株徒长,因此要把温度降下来,保持白天20—25℃,夜间14—16℃。定植前7天左右开始低温炼苗。需要防止土壤干旱。豇豆日历苗龄短,子叶中又贮藏着大量营养,苗期一般不追肥,但须加强水分管理,防止苗床过干过湿,土壤相对湿度70%左右。注意防治病虫害。重点是防治低温高湿引起的锈根病,以及蚜虫和根蛆。
1、定植(播种)适期 豇豆定植的适宜温度指标是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5℃,气温稳定在12℃以上。温度低时可以加盖地膜或小拱棚。定植前10天左右扣棚烤地。
2、定植方法 冬春茬的定植宜在晴天的10—15时进行。一般在栽植垄上按20厘米打穴,每穴放1个苗坨(2—3株苗),然后浇水,水渗下后覆土封严。
&(四)定植后的管理
1.指导思想
在日光温室豇豆的栽培全过程中,从总体上来看,是先控后促,这是因为虹豆根深耐旱,生长眭盛,比其他豆类蔬菜更、容易出现营养生长过旺的现象,一旦形成徒长,就会导致开花晚,结荚少。所以,在管理上要先控后促,防止茎叶徒长,培育壮株,延长结果期。如果现蕾前后枝叶繁茂已明显影响到开花结荚,就必须设法从温度和水肥的管理方面,控制一下茎叶生长。开花结荚盛期,为了保证顺利开花结荚,同时保证有相应的茎叶生长量来维系开花结荚,必须从肥水上给以保证,同时要做好植株的调整工作。
2、温度管理
定植后的3~5天通风,闷棚升温,促进缓苗。缓苗后,室内的气温白天保持25—30℃,夜间不低于15~20℃。秋冬茬生产的,进入冬季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温,尽量延长采收期。冬春茬栽培的,当春季外界温度稳定通过20℃时,再撤除棚膜,转入露地生产。
3、水分管理
定植时因茬次掌握好浇水。在定植浇好稳苗水的基础上,秋冬茬缓苗期连浇2次水;冬春茬再分穴浇2次水,缓苗后沟浇1次大水,此后全面转入中耕锄划、蹲苗、保墒,严格控制浇水。现蕾时可浇一小水,继续中耕锄划,初花期不浇水。待蔓长1米左右,叶片变厚,根系下扎,节间短,第一个花序坐住荚后,几节花序相继出现时,要开始浇1次透水,同时每亩水冲追施硝酸铵20—30千克、过磷酸钙30—50千克。开肥开水后,豇豆的茎叶生长极快,待叶片的颜色变深,下部的果荚伸长,中上部的花序出现时,再浇第一水。以后掌握浇荚不浇花,见湿见于的原则,大量开花后开始每隔10—12天浇1次水。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在苗期要穴施1次发酵的饼肥加磷肥。亩用饼肥50~75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进人采收期以后,要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一般也是1次清水1次水冲肥,每亩每次用硝酸铵30—40千克。特别是在发生“伏歇”时,要特别注意加强肥水管理,促进侧枝萌发、花序再生、植株复原。大约经过20多天,又会迎来一个新的产量高峰期,并能持续1个月以上。
5、植株调整
植株长有30—35厘米高、5—6片叶时,就要及时支架(可插成单篱壁架,也可以插成“人”字架),使其引蔓上架生长。引蔓时切不要折断茎部,否则下部侧蔓丛生,上部枝蔓少,通风不良,落花落荚,影响产量。
豇豆的整枝方法是:
(1)主蔓第一花序以下萌生的侧蔓在长到3~4厘米长时一律掐掉,以保证主蔓健壮生长。
(2)第一花序以上各节初期萌生的侧枝留1片叶摘心,中后期主茎上发生的侧枝留2—3片叶摘心,以促进侧枝第一花序的形成,利用侧枝上发出的结果枝结荚。
(3)第一个产量高峰期过去后,在距植株顶部60~100厘米处,已经开过花的节位还会发生侧枝,也要进行摘心,保留侧花序。
(4)豇豆每一花序上都有主花芽和副花芽,通常是自下而上主花芽发育、开花、结荚,在营养状况良好的状况下,每个花序的副花序再依次发育,开花、结荚。所以主蔓爬满架(大约长到15~20节)就要掐尖,以促进各侧蔓上的花芽发育、开花、结荚。
6、适期采收
当荚条长成粗细均匀、荚面豆粒处不鼓起,但种子已经开始生长时,为商品嫩荚收获的最佳时期,应及时采收上市。采收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伤及花序枝:豇豆为总状花序,每个花序通常有2—5对花芽,但一般只结1对荚;如果条件好,营养水平高,可以结4或6个荚。所以采收一定要仔细,严防伤及其他花蕾,更不能连花序柄一起拽下来。要保护好花序,使之以后结果。
(2)采收宜在傍晚进行,严格掌握标准,使采收下来的豆角尽量整齐一致。
(3)采收中要仔细查找,避免遗漏。
豇豆又名豆角、角豆、长豆、裙带豆、蔓豆、泼豇豆、黑脐豆等,是豆科、豇豆属栽培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豇豆不宜连作,应注意轮作倒茬。适宜的茬口是谷子、糜子、高粱、马铃薯等。
豇豆播种前应及时深耕和整地,改良土壤结构和其他物理性能,以提高土壤保持水肥的能力,疏通空气,为种子和幼苗提供比较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以利子叶出土,达到苗全、苗壮。北方春播地区,要做到秋深耕,播前浅耕,细耕;南方要求早耕整地。普通豇豆很少单作,间作、套种时整地应随主作物而定。填闲种植豇豆时应尽可能将地整好。在整地时应施足基肥,至少施有机肥75000kg/hm2 ,过磷酸钙400 kg/hm2及硫酸钾200 kg/hm2 或草木灰500-750kg/hm2 。
豇豆均为直播,播种前选种,对全苗和产量十分重要。选种时应注意剔除破损、已发芽、未成熟及不饱满的种子。直立型豇豆播种行距一般为50 -70cm ,株距10 -15 cm ;半蔓型品种株距可为30cm;豇豆若单播,播种量为17-28 kg/hm2,若作饲料或与禾本科作物混播,约为22-33 kg/hm2。作饲料或绿肥也可撒播,播种量5 kg/hm2,播深4-6cm为宜。北方春豇豆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种,北方夏豇豆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豇豆的行距较大,生长初期田间易滋生杂草,雨后地表板结,不利植株生长。播种后遇雨要及时破除板结,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保墒。一般从出苗到开花需中耕除草2-4次,采用浅-深-浅原则,以后视田间杂草及墒情进行中耕,不宜过深,以免伤根。同时注意培土。植株封土垄后不宜中耕。间套田应随主作物进行中耕除草。雨水较多地区要注意开沟排水。
豇豆对氮、磷、钾肥需求量较大。每形成100 kg种子,约需氮5 kg,磷1.7kg,钾4.8 kg,钙1.6 kg,锰1.5 kg,硫0.4 kg。施肥原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多施磷、钾肥和钙肥,基肥不足时应于开花结荚初期结合灌水或利用雨天进行追肥。豇豆追肥,以追施氮肥和磷肥为主,一般施氮肥110 -120 kg /hm2,磷肥20 -60 kg /hm2。
四、病虫害防治
豇豆的主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根腐病;虫害有豆荚螟、潜叶蝇和螨类,应密切注意病虫情况,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择两年以上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
3、清除田间周围的杂草,集中烧毁;放水沤田1周,或每亩施敌百虫0.5公斤或杀虫双0.5公斤、多菌灵l公斤进行土壤灭虫灭菌处理;
4、筑高畦,开好排灌沟,防止渍水烂根;
5、增施有机肥,合理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
6、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用粉锈宁防治锈病,用甲基托布津防治叶斑病,用多菌灵、敌克松、杀菌王防治根腐病;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除土壤处理外,还可用炒香的生麸混合敌百虫于傍晚施在田间周围诱杀,用杀虫双、抑太保防治豆荚螟,用乐斯本、辛硫磷防治潜叶蝇。
五、收获与贮藏
豇豆豆荚应分期收获。开花结荚期较长品种,应多次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脱粒,防止霉变、降低商品质量。在正常情况下,干豇豆产量约1400 -1500 kg /hm2,高产品种可达 kg/hm2。直立品种在大面积种植时,在植株开始落叶,有2/3的豆荚干枯,并出现黄色时收获,晒干后人工或机械脱粒;亦可用脱粒机低转速(200-400次/分钟)脱粒,以免损伤种子。
豇豆贮藏前,种子的水分应在14%以下。由于许多豇豆品种有匍匐生长习性,故一部分成熟荚容易在地面受到污染,入库时应予以清除。
晒干的豇豆根据条件和数量的多少,用磷化铝熏蒸后贮藏于小仓库、地下仓库、地下窖或塑料套筒中。豇豆贮藏在塑料袋内,用氯化碳软性胶囊熏蒸剂熏蒸可保存1年,对发芽力影响不大。
一、土壤要求和轮作制度
长豇豆对土壤的适应性广,但以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比较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中性或微酸性最好。酸性过强,可在土壤中酌量施入生石灰进行改良。豇豆忌连作,尽量选择水早轮作或没有连年种植过豇豆的地块。
二、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品种,如早春选择早生王、之豇特早30、之豇28-2等。本地种植最多的是严选春宝,占70%左右,适合在夏季栽培。
三、栽培时期和方法
一般的播种时期是2月下旬至8月中旬,4月之前播种的要加盖地膜和小拱棚,中午温度较高时,及时揭去小拱棚上的膜,以防烫伤小苗,早晚温度低时要覆盖好,以防低温冷害。待温度升高,豇豆苗触到小拱棚后,及时撤去小拱棚。4月之后播种的,提倡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有保墒保肥、减少杂草生长的作用,春季可提高土温,促进生长,夏季则保护根系免受雨水冲刷,减少病害。
四、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经过冻垡,有利于消灭病菌和虫卵,熟化土壤。由于豇豆的采收期长,根瘤菌不发达。施足基肥是取得高产的重要保证。一般每667m2施腐熟猪栏肥kg、复合肥15~20kg,硼砂1.5~2kg。
一般采用干籽播种,播种应选择晴暖天气,以利于种子发芽出苗。由于长豇豆生长势强,种植不宜过密,畦宽1.5m,种植2行,穴距0.25~0.3m,每穴播3~4粒种子。
六、引蔓和整枝
长豇豆长到5~6片叶时就可搭架,架型一般采用直插式(比较抗风),即每株插入1根毛竹杆(杆高2~2.3m),插好后要及时人工辅助引蔓上架,最好选择晴天的午后进行,此时茎蔓较柔韧,不易在操作时被折断。按逆时针方向把蔓缠绕在毛竹杆上。此时需及时用稻草将茎蔓定位在架杆上。植株满架前,一般需人工辅助绕蔓3~4次。第一花絮以下的侧枝全部抹掉,下部老叶和田间落叶及时清除,以减少病虫害。
七、增施结荚肥
长豇豆采收期较长,合理增施结荚肥,可以提高产量。一般第一花序坐稳果后施1次肥,以后每隔1周施1次,每667m2施10~15kg氮钾复合肥。期间每采收2~3次,用1%~2%的磷酸二氢钾喷施叶面,可使叶片增厚、增色,延长采收期,有效提高结荚率。
八、病虫害防治
豇豆的病虫害较多,危害较重的有根腐病和豆荚螟。根腐病用70%敌克松1500倍或50%根腐灵1000倍浇淋植株基部或灌根。出苗后7~10d开始灌第1次。每株0.25kg药水,每7d灌1次,连灌3次。豆荚螟可用1.8%虫螨光乳油倍、25%威猛乳油1000倍、5%抑太保和5%卡死克倍从蕾期开始每隔10d喷花1次,早晨喷药效果好。
九、重施翻花肥
利用豇豆不定芽、潜伏芽的优势,促进花芽的重新分化。在豇豆采摘至顶上部时,通过重施翻花肥和管理,促进豇豆腋芽与花梗的花芽重新分化,重新开花、结荚。翻花肥施早了起不到促花的效果,施迟了豇豆的植株已开始衰败。一般每亩增施冲之道一套,一般情况下在原有的花梗上可重新分花3~4朵。
十、保护好豇豆的花柄
进行翻花栽培,在采摘时一定不能碰伤或采坏豇豆的花柄,否则不再分化花芽。
十一、及时采收
采食嫩荚的,一般花后10~12d、荚果饱满、组织脆实且不发白变软、子粒未显露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要防止拉伤留存的花序。分批采收,及时上市。
豇豆又名长豆,以嫩荚供食用,营养丰富,可炒食、凉拌、加工泡菜和晒制豆角干等。目前我市豇豆栽培主要采用人字架栽培,其不仅需要大量的竹子,而且搭架用工量较大。近年来我们借鉴吊蔓栽培技术,结合我市豇豆生产实际,采用竹竿“人”字架+吊绳引蔓的搭架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目前该栽培技术因其具有省工、节本等特点,在我市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豇豆在我市春、夏、秋均可栽培,品种选择上应根据各栽培季节气候特点选择抗病性强、分枝少、以主蔓结荚为主、结荚集中、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如之豇、扬豇系列等。
二、栽培季节和播种期
早春豇豆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即可在大棚内播种育苗,4月中旬以后可用地膜覆盖直播,4月底至5月上旬后可露地直播,春夏豇豆播种期一般可延续至7月上中旬,秋豇豆在7月至8月上旬播种。
三、整地施肥
豇豆忌连作,需轮作两年以上,否则容易发生病害。前茬作物收获后,结合整地施入腐熟鸡粪3000kg,过磷酸钙30kg,草木灰50-75kg或硫酸钾10-20kg,然后耕细耙平,起垄作畦,畦宽1.2-1.3m,畦面宽80cm。
四、合理定植
早春豇豆采取育苗移栽,幼苗出土后,第一对真叶尚未展开时定植,每穴种二株。夏秋豇豆采取直播,每穴播4-5粒,出苗后,每穴间苗留二株,播种密度每畦两行,穴距为25-30cm。
五、田间管理
1、温度管理。豇豆白天最高温度应保持在25-30℃,夜间最低温度12-15℃。进入结荚期要特别加强温度管理,温度过高(>30℃)或低温(<20℃)易引起授粉不良导致落花落荚。
2、肥水管理。豇豆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土壤水份过多易导致烂根死苗,所以对水肥的管理要做到前控后促。苗期严格控制浇水,定植时较足底水,从缓苗到第一花序开花结荚,其后几个花序显现时才可以浇第一次水,追第一次肥,促进果荚和植株的生长。开花结荚后要加强肥水管理,集中连续施肥3-4次,每10-15天浇水一次,隔一次水追一次肥,每亩可追施复合肥10-15kg,晴天上午浇水,早春大棚栽培浇后应及时放风,降低湿度。
3、搭架整枝
3.1搭架引蔓。当植株长出5-6片叶,开始长蔓时及时搭架。搭架采用竹竿“人”字架+吊绳相结合的方式,竹竿“人”字架间距为2-2.5m,人字架顶部用直径为5mm规格的尼龙绳连接固定,两端用木桩将绳斜拉固定,然后每株用尼龙绳引蔓。为提高搭架的牢固性,一般每垄长度控制在15-20m。
3.2植株调整。主蔓第一花序出现后,及时将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抹去,主蔓中上部的叶芽也要抹去,以保证主蔓粗壮。主蔓长到1.5-2m时摘心,促进多出侧枝,使营养集中于开花结荚,在侧枝早期留2-3叶摘心,促进侧枝形成花序。在花期可喷施5-25mg/kg萘乙酸或2mg/kg防落素,防止落花落荚。
六、及时采收
嫩荚开花后10天即可采收,每3-5天采摘1次,盛荚期每隔1-2天采摘1次,采收时注意保护第二对幼花蕾不受损伤,更不能连花柄一起摘下。
七、病虫害防治
目前在我市豇豆栽培中主要病害有锈病、斑枯病,虫害主要为豆荚螟。生产中应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适当使用化学防治,以提高豇豆的质量安全水平。豇豆锈病可用20%粉锈宁或43%好力克进行防治;斑枯病可用50%多菌灵或70%代森锰锌进行防治。豇豆豆荚螟可用防虫网、杀虫灯等进行防治,也可用锐劲特或华戎2号进行化学防治。
播前准备冬前灌溉,为早春播种造好底墒,每亩备用"美国地豆"优种6公斤,超薄地膜(膜宽70厘米),底施有机肥3000公斤,尿素10公斤、二铵8公斤、氯化钾10公斤。
播种早春地表化冻后做畦覆膜。畦宽50厘米,畦距50厘米,每隔3米用土打一横线,将膜压实。当温度连续5天稳定在10℃时播种。
播种方法是:用打孔器在覆膜畦上打眼播种(穴播),播深3厘米左右,穴距30厘米,每穴下种3-4粒,每畦播种两行,行间距33厘米,播种后平均行距50厘米(其中:大行67厘米,小行33厘米)。
巧施水稻穗肥和粒肥:科学施好穗肥和粒肥是水稻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的保证。据试验证明:水稻巧施穗肥和粒肥,可增产20%—25%。
水稻施穗肥是指在抽穗前的幼穗分化期,适时追施一定数量的速效性氮肥,有助于巩固前期有效分蘖,减少和防止颖花退化,促使稻穗良好发育。由于各地稻田的地力、栽培品种和气象条件的不同,追施穗肥的时间和方法也不同。
一般追肥时间以枝梗分化到颖花分化期为宜,大约在抽穗前16—18天,或水稻叶龄指数达到90%,水稻剑叶刚露尖,幼穗长到1—2毫米时进行。每亩追肥量是:如用硝酸铵需4—5公斤,如用硫酸铵需6公斤,如用磷酸二铵需4—5公斤。追肥前,灌水3—5厘米深,堵好上下水口,均匀撒施,4—5天后再转为正常管于。遇阴雨连绵天,生长过旺的稻田可不追施穗肥。
水稻追粒肥是指出穗后5—10天施用的少量肥料,或当水稻裂口抽穗前2—3天追施的肥料。施用适当,可使子粒饱满,千粒重增加;施用不当,不起作用或贪青晚熟,影响产量。
巧施粒肥,必须要做到“三看”,即看天、看田、看苗。看天就是要掌握好天时,干旱时要巧施,阴雨少施。看田就是掌握不同田块的土壤肥力,瘦田多些,肥田少施。看苗要根据苗情,长势瘦弱、抽穗后叶色落黄严重的多施,长势旺盛、抽穗后轻度落黄的少施或不施。
粒肥一般施用硫酸铵、尿素等化肥,每亩施3—5公斤。施用时,田中要灌浅水,施肥后不要灌水,让其自然落干。如没有尿素也可追施硝酸铵。除做田面追肥外,也可采取根外叶面追肥。方法是:1.叶面喷施尿素液,浓度1%,每公顷追施5公斤。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浓度0.5%,每公顷喷施2.5公斤。
膜与幼苗将要相互接触时破膜放苗,并注意将苗四周膜边压实,风雨天气过后要仔细观察,膜上有积水要排除积水,被损坏的膜要及时压土或重新覆膜。豆苗长到3-4片真叶时浇第一水,随水亩追施尿素12公斤,以后暂不浇水(连续浇水不易结荚)。当幼荚长到3-5厘米时浇第二水,10-15天后浇第三水。4月下旬用10%吡虫啉可温性粉剂倍液或0.3%苦参植物杀虫剂500-1000倍液或18%稳净油或高效氯氰菊脂倍液防治蚜虫。
豆角栽培技术(五)
豇豆(豆角)管理技术
豆角难于管理是很多菜农都知道的,易陡长难坐荚,甚至落花落荚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坐荚难呢?
一、定植密度要合理:豆角幼苗心叶刚展开时为最佳定植苗龄。豆角合理的行距一般小行60厘米,大行80厘米,架高1.8~2米,架越高行距就应越大,株距45厘米左右,一般为双株定植。如果定植密度过大,会引起豆角植株徒长难坐荚。
二、昼夜温差要把关:豆角耐热性强,不耐藉冻,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在豆角开花坐荚期应掌握好白天温度和夜间温度及昼夜温差,豆角开花期较适宜的生长温度白天不能超过30℃,夜间不能超过18℃。所以提醒各豆角种植户把好放棚时间这一关,要随气温的提升而延后放棚时间,豆角开花坐荚期放棚的标准为棚温达到17℃。 U4/$4.'NQ&
三、光照条件要适宜:适宜大棚种植的豆角品种虽然对光煦时数要求不严格,但对光照强度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开花坐荚期间,如果光线不足会引起豆角落花落荚。 &0blHDMj{#&
四、土壤水分和养分要恰当:应当视当地土壤墒情,灵活掌握浇水时间和浇水量。豆角整个生长期最基本的应该浇三水:在定植后进行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透,否则植株参差不齐;当蔓长到0.6米高的时候浇第二次水;豆角生产最关键的是浇豆不浇荚,在豆角的盛花期不适宜浇水,所以第三水应在初花期前浇,并结合浇水喷施促花保果剂,这样更利于豆角开花坐荚。坐荚后应再浇一次小水,促进豆角膨大伸长。另外,不能偏施氮肥,否则会引起豆角蔓叶徒长而引起开花坐荚延迟,应增施磷肥,以促进根瘤的生成,增强其固氮能力。
如何防治豆角钻心虫
豆角钻心虫又叫豇豆螟,是豆角的主要害虫之一。豇豆螟成虫分散隐蔽,飞翔产卵范围较大,产卵量多,不容易喷药扑杀或诱杀。成虫产卵在植株嫩叶部分,约5--7天孵化后蛀入豆荚内取食豆粒。3龄以上幼虫钻蛀荚中,喷洒药剂很难将其杀死。因此防治该虫应加强肥水管理,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该虫。喷药应坚持“治蕾为主”的原则,在开花期喷杀在花蕾中的幼虫。喷药时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8--10点花苞开放时。谢花后豆荚长成10余厘米长时喷药1次可杀死初孵和蛀入幼荚的低龄幼虫。药剂可选用功夫1500倍液,或阿维菌素1500倍液喷雾,或阿锐宝(4.5%乳油)倍液;或安雷特(25%乳油)倍液;或锐宁(2.5%乳油)2000倍液;或农斯特(40%乳油)倍液;或速凯(44%乳油)倍液。 XR(kR{yo&
1、豇豆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一般都行育苗移栽,通过育苗移栽,可适当抑制营养生长, 促进生殖生长。选好土地,施入底肥,适当浇水,使用抗病种子,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豇豆的定植期要根据栽培方式和生育指标来确定。采用营养土块育苗时一般于第一复叶开展时即可定植。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可延迟至2~3片复叶时定植。幼苗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3、豇豆前期不宜多施肥,防止肥水过多,引起徒长,要合理浇水、施肥、除草、防病虫害,喷施针对性药物加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农药和养肥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4、当植株开花结荚以后,应增加肥水,抽蔓后要及时搭架,架高2.0~2.5m,搭好架后要及时引蔓,引蔓要在晴天下午进行,不要在雨天或早晨进行,以防折断。喷施菜果壮蒂灵,使果类蔬菜增强花粉受精质量,循环坐果率强,促进果实发育,无畸形、无空壳、无秕粒,整齐度好、品质提高、使菜果达到丰产。
&特早熟豇豆是南方地区的主要夏季蔬菜生产品种之一,年栽种面积超过122.5万亩。近几年来,由于田间杂草危害严重,早熟豇豆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有些地区使用除草剂除草,导致产品农残超标,食用的安全性下降。为此,湖南省特种蔬菜研究所进行了特早熟豇豆田杂草生态调控及其对产量影响的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用黑地膜处理可以达到杂草防除的最佳效果。对于豇豆生长及产量形成,黑地膜处理中的豇豆生长迅速,枝叶茂盛,叶片浓绿,生长期长,且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10%以上,而白地膜处理的始花期与始荚期早于黑地膜处理,且前期产量较高。选择使用杂草的生态调控方法,对于菜农来讲,若要提高早期经济效益可采用白地膜覆盖法,而利用黑地膜覆盖则适用于大型的豇豆产业或种子生产等。现将试验报告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采用特早熟豇豆99-1品种。
2、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为四个处理:黑地膜覆盖,白地膜覆盖,人工除草,不除草处理(CK)。每个处理设4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4.5米×1.5米,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分别对豇豆的生长情况和规律及杂草危害进行观察记载。人工除草处理每10天除草1次。结荚前每5天对豇豆的生长情况及杂草的生长规律记载1次,结荚后每3天对豇豆的产量及荚长测量记载1次。
试验场地设在湖南省常德市湖南文理学院生物园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新填的砂石土,贫瘠、有机质少、肥力水平低。日播种,基肥:每亩施尿素7.5公斤、复合肥2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4月6日出苗,4月15日对植株的生长、叶片的形成进行记载,6月4日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形成进行观察和记载。4月6日至7月7日,观察杂草危害状况后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豇豆田杂草危害状况的分析:
四个处理中黑地膜覆盖无杂草的生长和危害,白地膜覆盖后,杂草危害较轻,人工除草和不除草处理杂草种类较多,其中不除草处理的杂草种类最多,分布最复杂,危害最严重。4月15日至6月4日各处理中莎草株数最多,占地面积最大。6月4日以后以狗尾草为主要杂草,并且覆盖了其他杂草。白地膜覆盖与不除草处理中狗尾草高度达2米以上,严重影响了豇豆的正常生长及产量的形成。同时也抑制了其他杂草的生长。
2、豇豆的生长情况:
试验知道,4月15日至5月25日,各处理以黑地膜覆盖豇豆长势最佳,叶片数目最多,叶色浓绿且发黄期晚。白地膜覆盖和人工除草长势次之且叶片绿色,发黄期较早。不除草处理长势最差且叶片颜色淡绿,当豇豆生长期临近尾声时,其叶片最先变黄;始花期白地膜覆盖于5月15日率先开花,接着黑地膜处理、人工除草处理、不除草处理相继开花;始荚期,白地膜处理于5月25日率先结荚,5月30日各个小区均已开花结荚。
3、豇豆产量的形成: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特早熟豇豆前期和后期产量明显低于中期,说明产量的形成主要集中在中期,即6月16-25日。黑地膜覆盖产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比不除草处理增产35.4%,且豇豆平均荚长76.5厘米,最长达98厘米;白地膜覆盖比不除草处理增产26.2%,且平均荚长74.1厘米,最长为92厘米;人工除草处理比不除草处理增产20.9%,平均荚果长为76厘米,最长为90厘米,而不除草处理产量最低,平均荚长仅72.1厘米,最长荚只有87厘米。因此,利用黑地膜覆盖栽种豇豆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而且品质好,鼠尾少。
试验结果表明,特早熟豇豆早期产量依次为白地膜覆盖〉黑地膜覆盖〉人工除草〉不除草处理,地膜覆盖处理比人工除草和不除草差异显著,而人工除草和不除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方差分析发现,此特早熟豇豆中后期及全生育期的产量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应特别重视特早熟豇豆的早期产量,市场上早期豇豆少,经济效益高,白地膜覆盖对于菜农来讲意义很大。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如果用于大面积豇豆生产,或用于种子生产,采用黑地膜覆盖才是最佳选择。
豇豆上的“麻子点”是炭疽病,是豇豆的重要病害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病,从幼苗期到收获期都可发生,地上部分均能受害,主要危害茎蔓,还可危害豇豆的子叶、苗茎、叶片、叶柄、荚果及种子,对豇豆的品质和产量影响都很大。
&发生这种病主要是前段雨水多,气温高,加上正值结荚期,种植过密,通风透气不够造成的。
对于豇豆炭疽病,可用绿享2号600倍液、井冈霉素1000倍液、农抗120水剂120-150倍液等喷雾防治。用波尔多液1:1:200,0.5%蒜汁液,铜皂水液1:4:(400-600)倍液也有一定的效果。在结荚期发生时,要及时用化学药剂连防1-2次,每次间隔5-7天。药剂可选用25%施保克乳油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品润干悬浮剂600-8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6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中的一二种混合花果医生果能钙,轮换喷雾防治,可达到有效效果。
种植豇豆的菜农较多,但多数菜农都是按照以前种植露地豇豆的经验,很少进行整枝,导致豇豆枝条杂乱,相互遮阴,侧枝的花芽分化减少,开花坐荚率低,中后期产量较低,在高温季节“伏歇”严重,效益降低。那么,菜农应该如何进行豇豆的整枝呢?
首先,从豇豆基部到距离地面50厘米的侧芽应及时抹除& 因为豇豆较长,植株底部长出的豇豆会接触地面,容易感染病害或被地下害虫咬食,影响豇豆生长。同时,下部的侧芽还会与主枝争夺营养,影响主枝的长势。当下部侧芽长到2-3厘米时就应及时进行疏除,以改善植株基部的通风透光性,促进主枝的粗壮,提早开花结荚。
其次,在豇豆坐荚过程中要注意打群尖,将主枝上产生的侧枝进行摘心& 当主蔓中上部的叶腋中同时萌发花芽与叶芽时,应及时将叶芽抽生的侧枝进行疏除;当叶腋只萌发叶芽而没有萌发花芽时,可等侧枝长到2片叶时进行摘心,这样也可促进侧枝上形成一穗花序,从而增加花芽数量,提高坐荚率。
再次,主枝摘心。当主枝长到钢丝之上时就要及时摘心,这样有利于控制植株的生长,增加侧枝的数量,促进侧枝花芽分化,提高坐荚数量。以上所谈供参考。
越冬茬豇豆由于生长期处于低温、弱光环境下,光合作用受阻,植株本身营养受到限制,所以在定植时一定不能太密,以防叶片互相挡光。一般采取70厘米、50厘米大小垄定植,穴距27-30厘米,每穴2-3株,定植后浇水,划锄后覆盖地膜。
冬季加强覆盖、保温,加强采光,经常擦棚膜,使透光良好,最好在棚内挂反光幕。在肥水管理上,应尽量少浇水,在架豇豆插架前和地豇豆开花前,亩追施硫酸铵15公斤。结荚期每10-15天追肥一次,每次施硫酸铵15-20公斤。有条件的,开花后晴天每天上午8~10时追施二氧化碳气肥,施后2小时适当通风。豇豆生长后期植株衰老,根系老化,为延长结荚,可喷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架豇豆伸蔓后及时搭架引蔓,以后及时打杈、抹芽,尽量避免叶片间互相挡光,当株高2-2.5米时及时摘心,促进结荚。每次采收后注意打掉下部老叶。
防治病虫害
大棚种植豇豆,由于处在低温高湿环境,通风不良,极易发生锈病,应及时防治病虫害。
豇豆要及时采收,防止早衰,一般花后13-16天即可采收
豆角是大众化食品,在人民日常菜谱中占据重要位置,是7-9月份秋淡季节是主要蔬菜之一。同时,通过晒干、淹制等技术可制成多种风味小吃,增加附加值。加强豆角中后期管理,对增加豆角产量,提高商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1、间苗定苗:
合理密植是豆角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出苗率不高的情况下,应及时查苗补缺,以每穴保持2-3株壮苗,亩植5000株左右为宜。豆角的间苗定苗应在出苗后4-5天内进行,以减少断根,提高移苗成活率。
2、整枝引蔓:
幼苗长至30-40厘米时应及时搭架引蔓。为利于豆角上架及日后管理,应搭&人&字型支架。引蔓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10时以后进行,以减少断蔓,引蔓时按反时针方向将豆藤绕在篱竹上。豆角主要靠主蔓结荚,因此,应将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枝摘去,以增加主蔓的花序数及其结荚数,提高豆角产量。当植株生长过旺,影响通风透光时,应适当摘除基部老叶、病叶,减少病害发生。
3、合理施肥:
豆角不耐肥,偏施氮肥易引起徒长,豆角喜磷钾肥,因此,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对防止豆角徒长、增加产量有较好的促进的作用。
⑴施足基肥:亩施公斤腐熟农家肥+30公斤复合肥+20公斤过磷酸钙。
⑵轻施提苗肥:豆角在开花结荚前需肥较少,氮肥过足,易引起徒长,因此,施肥量宜少不宜多。可于出苗后5-7天亩施10%淡粪尿水750公斤一次,促进幼苗生长,以后至开花结荚前可视具体苗情追施10-20%粪尿水一次。
⑶ 重施结荚肥:豆角开花结荚期要消耗大量养分,尤其对磷钾肥需求较多,因此,在开花前3-4天每亩追施15-20公斤复合肥+10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钾肥,可促进开花结荚。在豆荚生长盛期间,应再追肥一次,亩施15-25公斤复合肥。盛荚期后,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追施30-50%人粪尿水,促进翻花,延长采收期,提高豆角产量。
4、水分管理:
豆角全生育期对水分需求逐渐增加,前期尤其是幼苗期需水较少,畦面积水易引起烂根、死苗,开花结荚后,需水增多,应保持土壤湿润,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淋水或灌水,以减少落花,提高座果率,增加产量。
5、病虫防治:
⑴ 主要病害防治:锈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防治;叶斑病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枯萎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400倍液淋施灌根防治;煤霉病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
⑵主要虫害防治:豆荚螟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Bt)500-800倍液防治;豆蚜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吡虫啉2500倍液防治;潜叶蝇用 48%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
6、适时采收:
豆角开花结荚时间短,一般幼荚生长10-12天即可采收,采收以豆角饱满、种子刚刚显露时为标准。采收太早,产量降低,采收太迟,易造成豆荚纤维化,导致品质下降,影响销售。因此,豆荚的采收要适时,以保证产量和质量,确保经济效益。
豆角难于管理是很多菜农都知道的,易陡长难坐荚,甚至落花落荚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坐荚难呢?
一、定植密度要合理:豆角幼苗心叶刚展开时为最佳定植苗龄。豆角合理的行距一般小行60厘米,大行80厘米,架高1.8~2米,架越高行距就应越大,株距45厘米左右,一般为双株定植。如果定植密度过大,会引起豆角植株徒长难坐荚。
二、昼夜温差要把关:豆角耐热性强,不耐藉冻,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在豆角开花坐荚期应掌握好白天温度和夜间温度及昼夜温差,豆角开花期较适宜的生长温度白天不能超过30℃,夜间不能超过18℃。所以提醒各豆角种植户把好放棚时间这一关,要随气温的提升而延后放棚时间,豆角开花坐荚期放棚的标准为棚温达到17℃。
三、光照条件要适宜:适宜大棚种植的豆角品种虽然对光煦时数要求不严格,但对光照强度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开花坐荚期间,如果光线不足会引起豆角落花落荚。
四、土壤水分和养分要恰当:应当视当地土壤墒情,灵活掌握浇水时间和浇水量。豆角整个生长期最基本的应该浇三水:在定植后进行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透,否则植株参差不齐;当蔓长到0.6米高的时候浇第二次水;豆角生产最关键的是浇豆不浇荚,在豆角的盛花期不适宜浇水,所以第三水应在初花期前浇,并结合浇水喷施促花保果剂,这样更利于豆角开花坐荚。坐荚后应再浇一次小水,促进豆角膨大伸长。另外,不能偏施氮肥,否则会引起豆角蔓叶徒长而引起开花坐荚延迟,应增施磷肥,以促进根瘤的生成,增强其固氮能力。
豆角栽培技术(六)豇豆常见病害防治
1、豇豆疫病
症状:根颈受害水渍状缢缩变细,萎蔫枯死。叶片坏死斑,皱缩不平整,叶脉变细、色深,雨水多时常腐烂,晴天干燥后病处青白色,易破碎。豆荚很快致全荚软腐。
防治方法: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保证通风;降低湿度;彻底清除病残枯枝;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生根清腐剂灌根;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喷施。
2、豇豆煤霉病
症状:叶片生紫褐色斑点,扩大为病斑,密生煤烟状霉,特别是叶背面更为明显,发病重时,叶片早期枯死脱落,仅残留顶端嫩叶。
防治方法: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降湿;增施冲之道;彻底清除病残枯枝。翻地时喷用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发病初期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就苗海藻酸碘喷施。10天1次,连续2~3次。
3、豇豆枯萎病
症状: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片边缘、尤其是叶片尖端出现不规则水渍状病斑,继而叶片变黄枯死,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整株萎蔫死亡。病株根颈处皮层常开裂,其维管束组织变褐。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土壤消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混合生根清腐剂灌根,7天1次。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海藻酸碘喷施,5~7天1次,连喷2~3次。
4、豇豆锈病
第1阶段:叶片的病斑圆形,初黄绿色,多数微凹,后渐为褐色的圆形病斑,直径1.3~4毫米,有黄绿色晕环,病斑有褐色至黑褐色的小粒点。最后褐色部分脱落,形成穿孔。
  第2阶段:叶片背面,有大量的锈孢子密集在一起,似黄白至淡黄褐色的粗绒状霉。叶脉、叶柄及蔓茎受侵后,病斑梭形或近梭形条状,稍隆起、褪绿有水渍感,在蔓茎上有时出现纵裂,中央持有褐色至黑褐色小粒点。
  第3阶段:主要的为害阶段和决定病害流行程度的重要时期。叶片、蔓茎、叶柄及花梗上出现夏孢子堆,春播植株现蕾或初花时,近地面的成熟叶先发病,逐步向上蔓延。夏孢子堆叶两面生,近圆形,初为白色小疱斑,渐为灰褐色,成熟后多从顶部破裂,散出红褐色粉状的夏孢子。条件适合时夏孢子堆外可形成次生夏孢子堆。叶上夏孢子堆有或无黄晕,也能产生浅褐色具深褐边缘的枯斑,单个枯斑圆形或近圆形,初青枯色失水状,自然情况下不破裂穿孔,多个枯斑相连常为不定形。在变淡及发黄的叶上,夏孢子堆周围绿色,形成绿岛。其中以具黄晕的症状最为普遍。蔓茎、叶柄及花梗上的夏孢子堆多为近圆形或短条状,也可围生一圈长圆形的次生夏孢子堆。
  第4阶段:随着植株衰老或天气转凉,夏孢子堆转变为黑色的冬孢子堆,散出栗褐色粉状的冬孢子。
第5阶段:在越冬病残体上产生,无其他症状。
(1)农业防治:①实行轮作倒茬。选择抗病品种。不能在早豇豆地中套种迟播豇豆,迟豇豆和早播重病田应间隔一定距离。②阴雨季节搞好菜田清沟排水,防止低洼地积水。③合理密植,保证通风良好,及时搭好支架,搞好菜园清洁,收获后将病叶清除干净集中烧掉。避免前期氮肥施用过多。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2~3次。发病初期开始喷药。药剂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倍液,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溶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等进行喷雾每隔10~15天,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豇豆根腐病
主要为害根部和茎基部。一般出苗后7开始发病,21~28天进入发病高峰。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变黄,病部产生点状病斑,由支根蔓延至主根,引起整个根系腐烂或坏死。病株易拔起。纵剖病根,可见维管束呈红褐色,病情扩展后向茎部延伸。主根全部发病后,地上部茎叶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如之豇844、早生王、华豇4号、春宝、龙星90、绿领8号等。②水旱轮作,或与非豆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深沟高畦,防止积水,雨后及时排水。③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④利用塑料大棚、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种植长豇豆,可大大减轻豇豆根腐病的发生。  (2)药剂防治:①播种前7~10天,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用竹醋液130倍处理土壤,或用保得土壤接种剂20~40克与基肥混施穴内或作定根水灌浇。②根腐病是土传病害,一定要提前灌药预防,在发病后用药,效果较差。药剂可用40%多菌灵,或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或4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五氯硝基苯粉剂800倍液,或浇淋植株基部或灌根。在出苗后7~10天或定植缓苗后,开始第1次施药灌根250毫升。每隔7天浇淋1次,连续3次。
6、豇豆红斑病
发病株先是下部的老叶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紫红色小病斑,由于受到叶脉的限制,病斑为多角形,后很快发展为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紫红色至紫褐色,大小变化较大,直径 3~18毫米不等,病斑的边缘为灰褐色,后期病斑中部变为暗灰色,叶背面密生灰黑色霉,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农业防治:选无病株留种。收获后进行深耕,有条件的实行轮作。
  (2)物理防治:播前用45℃温水浸种10分钟消毒。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7、豇豆炭疽病
发病时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初病斑为紫红色,后色变淡,稍凹陷以至龟裂,病斑上密生大量黑点。雨季发病较多,病部往往因腐生菌的生长而变黑,加速茎组织的崩解。轻者生长停滞,重者植株死亡。
(1)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4%的40%多·硫悬浮剂或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播种。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注意从无病荚上采种。实行2年以上轮作。
(3)药剂防治:使用旧架材时要用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消毒。发病初期开始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8、豇豆病毒病
嫩叶出现花叶、明脉、褪绿或畸形等证状,新生叶片上浓绿部位稍突起呈疣状;有的病株产生褐色凹陷条斑,叶肉或叶脉坏死。病株生长不良、矮化、花器变形、结荚少,豆粒上产生黄绿花斑;有的病株生长点枯死,或从嫩梢开始坏死。
(1)农业防治:选用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2)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1.5%植病灵Ⅱ号乳剂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及时防治蚜虫。
9、豇豆基腐病
主要为害幼苗,引起苗前烂种和刚出土后幼苗发病。发病时子叶上产生椭圆形红褐色病斑,病斑逐渐凹陷;茎基部和根部产生至长条状红褐色凹陷斑,逐渐扩展到绕茎1周,病部干缩或龟裂,引起病苗生长缓慢或干枯而死。
(1)农业防治:①选用排水良好的向阳地块育苗。苗床土用无病原新土,育苗前床土充分晾晒。②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使育苗畦和种植豇豆田块酸碱度呈微碱性。③加强苗床管理,科学放风,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条件出现。苗期做好保温,防止低温和冷风侵袭,浇水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温确定,严防湿度过高。浇水时间最好是在上午。
  (2)药剂防治:①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拌种。苗床或育苗盘药土处理,用40%拌种灵与福美双1∶1混合8克/平方米。发病初期喷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10%恶霉灵水悬剂3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淋,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
10、豇豆白粉病
症状:初期叶片背面产生圆形小白斑,后扩大,相互连接,遍布全叶,沿叶脉扩展成粉带,颜色由白色转为灰白色至紫褐色,严重时叶面出形成病斑,致叶片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彻底清除病残枯枝;增施冲之道;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瑞毒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2%抗霉菌素水剂150~200倍液,或1%武夷霉素水剂150~2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倍液,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刮了山药手痒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