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儿科医生紧缺还上班么?

推荐到广播
61891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刘郎的秋天)
(黄子韬女朋友)
(牛油果芝士少女)
第三方登录:儿科门急诊量再创新高 医生:八成小病人不在急诊范畴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东方网1月20日消息:1月18日晚上22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急诊室,80后医生虞进波上班了。与其他儿科类医院夜里人满为患、八九个医生同时坐诊叫号的阵仗不同,六院儿科的夜急诊“冷清”多了。整个二层的儿科楼面,只有三位工作人员:一位值班医生,一位搭班护士和一名收费员。虞进波一人坐诊,诊室门口稀稀拉拉站着几个家长,基本也是随到随看。
  入职八年,他没有回老家过过一个年
  流感高峰刚刚过去,随着学校放假,病人数量明显下降。这几天,虞进波也稍稍能“缓”口气了。“前两周,病人非常多,排队等候时间也要四到六个小时,多的时候一晚上要看一百多个病人。现在,一晚上看四五十个病人。”虞进波说。
  “医生,我要开点雾化药,长条形的开五支,圆形的开十支。”十点的夜急诊刚开始,虞进波迎来了首位“急诊病人”———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独自前来,诉求明确,只开药,不看病。短短十五分钟后,诊室又来了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男人,裹着一身寒气进屋。
  “没带孩子?”
  “嗯,医生,我家孙子一个月前刚生过肺炎,今天又稍许有一点咳嗽,我们都很担心,要么开点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雾化药?”
  等配药的家属走后,虞进波忍不住向记者吐槽,“什么时候不好配药,偏偏要等到这深更半夜?其实,从我的值班体验来看,来看夜急诊的小病人中,有80%都不在儿科急诊的就诊范围内。”在六院儿科预检处的墙上,挂着一块透明玻璃底绿字的牌子,上面罗列着14种“儿科急诊就诊范畴”,包括心跳呼吸骤停、严重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或昏迷等。
  但,这块牌子也就是挂着看看的,要严格按照这样的急诊指征来操作,对中国的儿科医院来说,真的太难了。虞进波说得坦率:“人家拖家带口的半夜跑来了,你能不给看?那不得跟你吵翻了。”
  吐槽归吐槽,面对着这些发烧、咳嗽、拉肚子、呕吐的小病人,虞进波还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复这样的话:“家里的退烧药、咳嗽药还有吗?”“好好休息,多喝点水,发烧是会反复的,不断量体温观察,38.5℃以上可以吃美林。”“回家后不要吃东西了,早上起来吃得清淡点,喝点粥。”……
  从晚上十点一直工作到次日早上八点,虞进波看了43个病人,这样的夜班他每六天轮一次。入职八年,他没有回老家过过一个年。一旁的护士说:“我们这些‘上班狗,,春节都是要值班的。”
家长:“反正衣服都穿了,就来看看吧!”
  事实上,很多来就诊的家长,也很少注意到这块“急诊范畴”牌子,他们自有一套送医标准———对家长来说,孩子是唯一的,不管毛病大小,总得让医生看看才放心。对于医生而言,急诊中碰到的病例不少都是小儿常见病,病情也总有反复和发展的过程,家长用不着过于紧张。不过,家长也是满腹委屈:他们不少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慌乱无助之际,总渴望得到最及时的治疗,哪怕是为了得到心理安慰。
  晚上23点40分,一对年轻父母带着2岁的儿子来了,旁边还跟着焦急的外公。5个小时前,他们一家人刚刚来过医院。
  “这一晚上已经塞过两支退热栓了,十点刚塞的,本来都退下来了,现在体温又飙升到39.5℃,这烧怎么退不下来啊?”家长焦急地询问。
  看过白天的验血报告单,虞进波说:“验血没什么问题啊,发烧是容易反复的,这急也急不了啊!”
  外公又补充问了好几个问题:“用退热栓的间隔时间是多少?”“万一还没到时间,体温又腾腾地上去了,该不该给药?”……得到医生的用药指导后,一家人才离开了。为何一晚上跑了两次医院?这位妈妈告诉我,孩子第一次发这么高的烧,大人实在不放心,就又来了。
  不放心的,还有第一次呕吐的小男孩的家长。凌晨1点55分,一对夫妻带着3岁的小男孩走进诊室,小家伙看起来精神不错,他伸出小手在就诊台上铺的白被单上摸来摸去,还时不时地冲记者笑笑。“周六开始咳嗽,半夜12点咳嗽吐了一次,没吐什么,也就吐了一点水。”妈妈也意识到,孩子的病情确实不严重,但考虑到是第一次呕吐,还是决定来看看。在一旁的爸爸则绘声绘色地描述到,儿子半夜起来哭着喊着要来看医生,“我们想,反正衣服都穿了嘛,就来看看吧!早知道他现在这样神气活现,我就不来了。”———这一“神补刀”让凌晨急诊室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不少。
  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虞进波说自己很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但如果诸如此类的常规病、家长的反复就诊长期占用儿科急诊资源,确实不太合理。
  “他们不相信我,我也没办法”
  家长看病时心急火燎,可一旦医生开处方时,各种怀疑又纷至沓来。“我坚决不挂水,有什么责任我承担,我签字!”“我要开某某药,你给我开点。”“我们吃头孢没有用,你还是开阿奇霉素吧!”……
  在急诊室,一些家长俨然变成了医生,诊断开药都由他们说了算。虞进波说,什么样的家长都有,自己早已见怪不怪了。被气急了,他也会忍不住私下抱怨几句。
  深夜12点30分,120救护车送了一个九个月大的女宝宝,肥嘟嘟小脸像个红苹果,睁着大眼睛四处张望,后面跟着一对慌乱的安徽小夫妻。“间歇性抽搐长达半个小时,手和脚都变成紫色了,眼神涣散迷离。”爸爸描述着孩子的病情。“半个小时?”虞进波反复向家长确认这个数字,量体温,打止惊针,一系列例行检查后,他还脱掉了小女孩的袜子,用压舌板刮她的脚底板,肉呼呼的小脚很快蜷缩起来。
  半个小时后,爸爸送来了验血单,除了白细胞有点高外,检查基本正常。虞进波说:“由于间歇性惊厥长达半个小时,我再给你开个脑部头颅CT和脑电波检查。”爸爸有些为难,说:“听说做脑部CT有辐射,对孩子不好,可以不做吗?”虞进波解释说,做脑部CT就是查找病因,排除颅内病症的。这位年轻的爸爸望了望抱着孩子的妻子,犹豫再三,终于松口,“那做就做吧!”
  拿着处方单,夫妻俩坐在外面商量了起来。爸爸拿着处方单一项项查看,妈妈给女孩穿上衣服,两件厚厚的棉衣,再套上背带裤,里三层外三层,裹得密不透风。没多久前,虞进波刚提醒过她,孩子发烧惊厥需要散热,不要给她穿那么多。可这妈妈对记者说:“外面冷,要多穿点!”
  她还告诉记者,他们不会去做脑部CT。“不是说这种CT有辐射对孩子不好吗,还对眼睛有伤害,网上都这么说的。我看孩子现在挺好的!”妈妈说。
  为什么不对医生直说,拒绝这些检查?“不想跟医生发生正面冲突,等下拒绝检查又要签字啊,太麻烦。”爸爸告诉记者,等会他就会直接缴费打一针头孢。来到缴费窗口,收费员告诉他,不能单独缴一项费用,要先去找医生把两项他不愿做的脑部检查删除后才行。
  令记者颇感意外的是,听说又要去找医生,夫妻俩带着孩子转身就走了。
  “针也不打了?”记者急忙追上去。“不打了,实在不行,就拿着处方去买药,再去社区医院打好了。”
  病人没做检查就“逃”走了,记者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虞进波,“他们不相信我,我也没办法。”虞进波无奈地摇摇头。
  入冬以来,儿科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一再刷新纪录,儿童医学中心突破6000人次,儿科医院突破8000人次……其中有多少是因为不信任而反复就诊、在不同儿科类医院反复“求证”的家庭?一面是儿科医疗资源的紧缺,一面是儿科医疗资源的浪费。
  凌晨三点,补液室的病人都吊完水走了,灯也灭了。二楼儿科只剩下一家人,妈妈哄着2岁的女儿吃退烧药,爸爸抱住女儿捏着鼻子准备硬灌,女儿“拼死”反抗,夫妻俩始终下不了狠手,只好把药倒了。由于担心孩子再度惊厥,他们一家人呆在医院迟迟不敢离去。网上流传的儿科医生「大逃亡」是真的吗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翁淑贤
近日,微信朋友圈流传着《各大城市医院儿科纷纷瘫痪!中国医疗体系崩溃从儿科开始?》的消息,引起很多医务人员和家长的关注。文章指出,北京、南京、上海到广州都有医院因儿科医生紧缺而被迫暂停急诊。上海有儿科急诊高峰排队要 4 小时以上,儿科像「春运」一样人山人海,有家长反映孩子急诊排队输液要排六七个小时。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儿科医生为何出现「逃亡」现象?破解之道又在哪里呢?针对网上的传言,记者首先探访了广州市儿童医院和省妇幼保健院。「说儿科纷纷瘫痪,不能这么讲,儿童医院还是可以的。」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医务部主任孙新教授说。据他介绍,该院各院区的儿内科医生多达三四百人,儿内科每天门急诊量高达 8000 多人次,在今年 3 月份高峰期甚至达到 1.2 万人次,晚上出诊有「两套人马」——10 多个夜诊医生和 4 个急诊医生,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对患儿进行分级预检,夜诊量高达 1000 多人次。「目前我们医院儿科急诊也没限号,24 小时出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部主任张桂辉说,该院儿科急诊目前也比较平稳,但儿科门诊医生则限号,每个医生上午班限 48 个号,下午班 36 个号。不过,若预约号源挂满了,可到场请医生加号。目前番禺院区每天急诊量大概在 300 人次左右,每天大概安排 2~3 个医生出诊,压力也不小。遇到儿科急诊高峰时节,小患者达到一定程度时,该院也会启动应急预案增加备班医生支援急诊。患儿医生比:全国缺口:200000 人广州缺口:2000 人吓人的传言北京:紧急扩散!首都儿研所系统瘫痪,现场人满为患,非急诊不要再来儿研所就诊!北京朝阳医院西院也加入夜诊停诊大军:「由于本院儿科医务人员紧缺,自 2015 年 11 月 5 日(本周四)起,晚上九点之后不再安排接诊。」南京:「限诊令」升级,唯一的医生病了,南京又一家大医院儿科停诊!广州:由于儿科医生严重短缺,广州一家三甲医院从昨天凌晨起被迫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上海:上海九院、新华等各大医院儿科告急!家长:排个通宵才排到输液!现状:综合医院儿科萎缩
个别出现急诊暂停「从 12 月 14 日凌晨起,急诊儿科暂停服务(危重症除外)。」本月中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萝岗中心医院)贴出告示。据悉,该院自 2011 年运营以来,最大的压力来自儿科。仅急诊儿科日均接诊 200~300 人,往往就诊高峰集中在上半夜,患者等候时间较长。然而,该院长期招不到足够的儿科医生,缺口达两成,最近有医生离职,人手马上捉襟见肘,只能暂停收治不属于危重症的发热患儿。据了解,在广州,目前出现上述现象的三甲综合医院并不多。但近年来,在综合医院里,儿科医生人手不足早已成为常态。在越秀区一家以治疗儿科血液病闻名的老牌三甲医院,儿科主任曾向记者表示,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三甲医院儿科普通病房床位和医生配置比例应达到 1∶0.6,而该院儿科一年门急诊量有 23.8 万人次,两个院区的儿科执业医师加起来却只有 48 人,达不到这一标准,平时在门急诊的值班安排上捉襟见肘。孙新透露,广州儿科医生缺口有 2000 多,全国范围内缺口可能高达 20 万。而据《2015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 0.43 位儿科医生,儿科医患配比严重不足。「全面二孩政策马上要实施了,如果这种现状未能缓解,到时孩子更多、儿科医生更缺。」孙新感慨道。同是去看急诊,每个小患儿的病情轻重可能很不同。据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统计,该院 3 年来 40 万人次的急诊病例中,超过八成属于非紧急病症,按照分级制度,本来可以选择看门诊,而不必去挤急诊。同样,据统计,中山三院岭南医院急诊儿科接诊的患儿,九成以上属于发热等非急诊疾病。「急诊资源应该用于救治危重症患儿,普通发热没必要到急诊扎堆就医,家长应该学会一些儿童常见病的居家护理知识。」该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医院在院内发放了有关儿童发热等常见病护理知识的宣传单,希望能帮助家长区分普通发热和需要到急诊报到的危重症。不过,因孩子生病而焦虑担心的家长也很为难:小孩发高烧那么难受,我们又不是医生,怎么判断孩子的病情重不重?万一耽误了事,烧坏脑子怎么办?有家长表示,就算有护理知识宣传单指导,只要孩子发烧还是很担心,要往医院跑。儿科医生三大难一难:要求高「因为好的儿科医生起码要有 10 年左右的磨炼,但现在不少医学院校儿科专项人材的培养很不足。」孙新分析说,教育跟不上是原因之一。为此,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与广州医科大学定向联合培养学生,让一些 3 年级的医学生到该中心接受临床学习,以期解决这一矛盾。二难:压力大另一方面,儿科医生的压力大、比较累、风险高,付出与收入不太成正比,也让一些医学生「望而却步」。在医院各科室中,儿科急诊医生被公认为「压力最大」。有儿科医生甚至一听说第二天要去急诊上班,此前一晚焦虑得整夜睡不着。越秀区一家老牌三甲医院规定,40 岁以下、未评上副高职称的儿科医生每年要有一半时间到急诊轮转。该院儿科主任表示,不少同事在高强度、高压力状态下,熬到四十岁,再也受不了到急诊上夜班,宁可申请调去医院的辅助科室。三难:矛盾多而家中有孩子得病,全家忧心,尤其是年轻家长很容易对医务人员发火,也让儿科医生「很受伤」。有家长嫌候诊时间过长,对急诊儿科医生拳打脚踢,更令医务人员寒心。在这种情况下,儿科医生流失率持续走高。以越秀区一家老牌三甲医院为例,去年就有两名年富力强的儿科医生离职,一个考上了公务员,一个则跳槽去了广州某外资诊所,导致人手更加紧张。「年轻医生都快跑没了,出急诊的都是老医生。」天河区一家公立医院的儿科医生无奈地表示,该科一连出走 7 名年轻医生,一直缺人。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儿科医生工作记录 一夜急诊看了110个患儿_亲贝网
旗下网站:
& 儿科医生工作记录 一夜急诊看了110个患儿
儿科医生工作记录 一夜急诊看了110个患儿
闫坤龙正在给患儿看病
南京消化科主治医师,年龄34岁
每隔两三个月就要转换角色,从一名病房医生变成一名急诊医生。
现代快报的6天里,他在急诊的各个岗位上班。
儿科医生短缺、压力大已是社会关注焦点,他们的工作状态到底是个什么样?现代快报记者从1月14日起,连续6天,与南京的一名年轻医生闫坤龙一起&上班&,记录下他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用医生的话说,上班确实停不下来,就只能不停地说。作为医生,他希望社会能给予一份尊重和理解。
晚班 17:00-23:00 工作地点:急诊室
心急的家长,一天挂了三次号
&孩子发烧几天了?食欲怎么样?让我看看喉咙,不太红,先去验个血吧。&闫坤龙嘴上不停地叮嘱家长,一手翻病历,一手点着鼠标,时不时地在键盘飞快敲字。下午5点10分,他刚刚坐下来的10分钟,已经来了三个患者了。
过了一会,闫坤龙接诊了一个发烧的患儿,孩子的妈妈一进门就急切地说:&医生,我们早上看了急诊,中午看了专家门诊,晚上又来了。这孩子一天看了这么多医生,开了很多药,为什么还不退烧呢?&闫坤龙听了后说:&孩子生病发烧有一个过程,一天看三个医生,没必要。&
冬天天气干燥,闫坤龙在上班之前准备了一杯水,事实上在看病的前两个小时内,他根本没有时间端起水杯。病人一个接着一个,他仅仅有几秒钟的伸伸腰的时间。
晚上11点,他下班了,看了一下电脑记录,一共76个病人。
看了儿科医生工作记录 一夜急诊看了110个患儿的网友还看了
>> 更多关于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科医生24小时在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