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大二怎么找药厂或药房暑期实习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QQ:4475587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权▅威▅推▅荐▇论文代写,发表论文网站,专业代写毕业论文,代写硕士论文,代写mba论文!具有15年论文发表经验,169名教授博士指导论文写作,300多人发表论文团队,主要从事论文发表、论文写作,发表论文等服务,是目前中国最大最正规的论文发表网站。 我们拥有专业本硕博写手团队,文章质量保证,千家合作刊物。再也不需您东奔西跑,快捷方便、质量、诚信、有保障。EI核心SCI,省级国家级正规刊物,确保您的论文快速通过,让您免除发表论文的一切烦恼,不过退全款,绝无后顾之忧!相信我们,成全你自己!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频道为广大的用户提供大量的法学理论、国家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诉讼法、司法制度、国际法等类别的法律论文真心:我们为客户提供最真心的论文代写和发表服务,与客户交朋友,处处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提供最全面的服务,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客户满意[6]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期刊文章[J]—journal)[7]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报纸文章[N]—newspaper)[8]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准[S]—standard)[9]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 / 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电子文献: 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联机网OL, 磁带MT,光盘CD,磁盘DK 。Note: DB/OL— DB/MT—datab M/CD—monograph on CD-ROM)[10]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Z—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标识)[11]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专利[P]—patent)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1.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2.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3.撰写英文摘要注意事项  以上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但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
Copy and paste the HTML below into your website:
Background: #
Hide Thumbnails:
Bandwidth usage
Cumulative
Loading views...
Get your image out there on the internet!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书-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正文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书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
下载免费小巧的 ,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
下载免费的 ,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主管部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学校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
学校管理部门电话:
中心网址:& &&&&
申报日期:年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制
1.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
2.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1. 基本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
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管理部门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发展历程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年,历经年的稳步发展,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发展期。年,由天津中医学院中药系成立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建立之初只有三个实验室,面积约平方米,仪器设备余台件总值约余万元。中心的成立为我校的中药学专业实验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快速成长期。按照学校整体战略安排,根据学校做大、做强、打造优势学科的发展规划,年,天津中医学院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系也更名为中药学院,中药学实验中心的发展得到学校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发展迅速,拥有了八个实验室,面积平方米仪器设备余台件,总值约千万元,年,被评为天津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实验室。 第三阶段()提升发展期。中心逐步完善了实验室的构成,建成基础化学、中药分析、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制剂、中药资源、中药炮制等十个专业实验室;现代制剂中心、中医药研究院等科学实验室;拥有近平方米的实验用房,仪器设备总资产达万元,实验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并逐步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经验丰富、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实验教学管理的实现,各种实验教学与管理制度的逐渐完善,为实验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心经过天津市十一五、十二五综合投资和两轮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投资建设,建立了先进、优良、实用的现代化实验教学设备和环境,每年承担全校个专业、门课程、余名学生的实验教学,还承担学校研究生的基础训练和本科生创新研究项目,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的教学任务,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于年被评为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该中心依托中药学国家特色专业、天津市品牌专业、天津市重点学科、天津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及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等优势学科专业,充分发挥中药学专业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作用,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建立了以专业基础实验模块、专业课实验模块、科研实践模块三大平台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体系。
学校有关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和措施 总体规划: 学校以中药学学科专业为依托,以中药产业需求为导向,按实验教学内容整合配制实验室资源和师资队伍;遵循大学生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开放、高效的中药学实验教学平台;促进教学科研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严谨的科研态度,在实验教学资源支持下以正确的科学方法开展中药创新研究;积极推进中药工程化训练体系和中药生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在未来三年内将在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人才队伍、管理模式、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推动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中心发展,实现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并在国内中药学本科实验教学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具体建设规划和措施: 根据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时代发展需要,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生产实践应用以及系统集成创新能力培养四大模块进行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形成实验中心独特的实践教学特色实践导向、分层训练、综合应用、创新培养。 ()完善和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完善多层次、立体化、创新性、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探索能力强和创新意识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依据不同专业对中药类实验教学的要求,优化实验教学方案,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更新与拓展、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的统筹协调,理论实践与产业实际的融合,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未来年内拟将中药学相关专业课程的现有的理论实验学时比例由增加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打破原有教研室的限制,结合教学科发展前沿和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更新实验内容,设立更多的符合现代中药研究特点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将多门课程有机串联,让学生掌握现代中药系统研究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建立和完善学科创新平台、工程训练平台、企业实训平台联动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模式,形成学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三管齐下的实验教学机制。将多学科知识体系和传统实验课程进行系统整合,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实验项目;构建学科创新平台、工程训练平台、企业实训平台相互交融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行业企业的相互反哺;瞄准新兴战略产业、区域地方经济和医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在现有的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中药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未来年内拟增加工程训练平台个,企业实训平台家。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科研经验丰富、实践技能高超的双师型实验教学队伍。改革实验室教师培养和聘用机制,选派优秀教师去国内外著名企业学习锻炼,引进科研经验丰富、实践能力高超的高层次人才,聘请国内外著名企业专家、高级工程师担任实验中心兼职教师,开展工程师进课堂和学生进企业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开设学科专业领域新进展和企业研发新动向的讲座,开阔学生眼界,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动态,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在现有企业导师人的基础上,在未来年内拟增加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高级工程师人作为企业导师,与专任教师一起完成本科生对于中药第一线生产实践的理解与学习。 ()强化实验室制度管理,构建虚拟现实、模拟仿真和实物验证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网络。深化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和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实验室教学开放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数字化实验室建设,不断丰富各类网络实验教学资源。通过课内实验延伸到课外实验、必修实验延伸到自主选题、校内实验延伸到企业实践,形成全方位拓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多元化实验实践教学良好格局。在未来年内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模拟药房等模拟实训平台,不断完善实验室信息基础建设,包括设备、网络、软件等,把实验室信息化纳入学校的办公自动化总格局中进行同步建设,保持协调,同步发展,有长远打算,考虑今后的发展需求。推广、普及、深化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引入先进、实用、可靠地信息化系统软件,满足实验室综合业务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上升到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层次。 年天津中医药大学启动了新校区建设规划,新校区坐落于静海县团泊新城西区天津健康产业园区内,可用地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将建成全国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全国最大的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新校区的建设将为中药学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无论从实验室空间还是硬件、软件方面均会有大幅提升。
实验教学中心运行制度措施 实验教学是实验中心一切工作的核心,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落到实处,在总结多年实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验中心实验教学运行管理制度,作为本中心施行、指导、监控、考核实验教学工作的依据。 教学指导组负责制 本中心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监控和考核由教学指导组负责,其工作依据为本制度的各项规定,教学指导组成员由实验中心负责人、各组组长和特聘的兼职教师组成。 教学计划制定及教学任务 教学计划的制定修改、实验内容的选择调整、教学任务的安排均由教学指导组负责进行。 集体备课、听课制度 本中心编制的实验教学指导书是规范实验教学的依据,每位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必须人手一册,认真遵照执行。各组应在教学指导组成员组织下,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开展集体备课,交流情况,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完善听课制度,实验指导教师应全程跟听实验课程相对应的理论课程,教学指导组应经常听课,各组组长应了解本组承担课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中心负责人应了解本中心的教学运行整体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各组反映的问题,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教学过程管理 每位指导教师课前应准备好讲义和教案(教学设计),新实验开出前,必须作预习实验;认真填写好实验环节考核表,作为考查学生实验成绩的依据,每学期末将实验成绩、实验环节考核表和随机抽取的学生实验报告一并交实验中心存档保管。 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均应重视实验过程情况,应把现场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以便纠正错误、发现问题,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每次实验均有收获。实验日志是记录考察过程管理、实验室运行、实验教学情况等的重要资料,指导教师和实验室值班人员应认真填写,各组组长应经常检查,每学期末统一交实验中心装订保存。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技术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是实验中心的长期任务,本中心鼓励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投入,对在学校或本中心立项的人员予以设备或经费的支持。
实验课程数
面向专业数
实验学生人数年
实验人时数年
实验课程名称
专业技 术职务
实验学生人数年
实验人时数年
中药化学实验
中药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制药等
中药药理学实验
中药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制药等
中药鉴定学实验
中药学 中药制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药剂学
中药学 中药制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炮制学
中药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制药
中药制剂分析
现代中药分析
中药学 中药制药
中药学 中药制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及中医药相关专业共个专业
药用植物学实验
中药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资源学实验
中药资源与开发
药用菌物学实验
中药资源与开发
药用植物遗传与育种学实验
中药资源与开发
药用植物生物技术实验
中药资源与开发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
中药资源与开发
分子生药学实验
中药资源与开发
分析化学实验课
中药学 中药制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及中医药相关专业共个专业
仪器分析实验课
中药学 中药制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及中医药相关专业共个专业
中药学 中药制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及中医药相关专业共个专业
中药学 中药制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及中医药相关专业共个专业
中药学 中药制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及中医药相关专业共个专业
基础化学综合实验
中药学 中药制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及中医药相关专业共个专业
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
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
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省级及以上)
出版实验教材名称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中药饮片实训》
天津科技出版社,
《无机化学实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物理化学实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物理化学实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物理化学实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分析化学实验》
中国中药出版社,
《仪器分析实验》
中国中医药版社,
《仪器分析实验》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中药学技能实训》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理念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的战略部署,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新变化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遵循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秉承进德修业,继承创新校训,坚持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方针,坚持做精医学,做强药学,做实健康相关专业,做大社会服务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专业的内涵建设。 根据学校的总体教学方针和特点,中药学实验示范中心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中心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服务,以激发学生专业兴趣。通过持之以恒的论专业、说课程、做设计活动,明确中心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实验课程目标,挖掘各课程知识点和技能指标,建立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各自的实验课程标准,并据此做好教学设计,确保学生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通过加强各课程间的联系和整合,使学生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层层构建自身本学科的知识框架。遵循大学生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开放、高效的中药学实验教学平台;促进教学科研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严谨的科研态度,在实验教学资源支持下以正确的科学方法开展中药创新研究;积极推进中药工程化训练体系和中药生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等) 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遵循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原则,根据国家中药学类教育标准,坚持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建立了以专业基础实验模块、专业课实验模块、科研实践模块三大平台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开设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体系包含了以下三个层次模块: (1)专业基础实验模块 系统地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加深对专业基础课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实验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该实验体系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型实验;将四大基础化学加以综合的专业基础综合型实验和以强化和完善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化学实验技能实训。 (2)专业课实验模块 以锻炼学生中药学专业实验思路的技能,提高综合实验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该实验体系主要包括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化学、中药制剂、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等课程中设置的基本实验项目;依据学科特点和生产实际将多门专业课有机串联而成的综合型实验;以提高能力和拓展思路为目标的企业见习实验。 (3)科研实践模块 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素质为目标。通过具有中医药特点的科研课题研究,使学生从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数据整理、文献查阅、撰写论文和报告等各个环节得到一次较为全面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实施实验教学的个性化教育。该实验体系主要通过向学生开放的教师科研课题、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及毕业论文专题完成实验内容。
教学方式方法 中心转变教学观念,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走出封闭式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实验教学中,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 1. 层次化、目标式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认知、技能、创新为主线,构建了以基础化学实验系统、中药学专业方法训练系统、创新训练系统为构成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体系,并将综合与创新的精神要素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的始终。基础化学实验系统主要进行专业课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药学专业方法训练系统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包括专业实验课、见习和毕业实习;创新训练系统立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研究创新型实验、本科生创新基金以及教师科研课题。在基础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中,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对学生综合实验技能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 自主学习、自我训练、讨论互动式教学方法 通过预习提问、设计实验方案、教学等,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开放式教学(实验室、标本室、中药标本馆等)、野外采集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定期以歧草论坛等讲座形式向学生讲授实验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实验技术原理、数据处理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查阅、学科前沿动态、科学论文和技术报告的撰写方法等。在实验教学中,做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的最后几周有目的的开展设计性实验,在充分了解本学科实验的特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与教师讨论确定并完善实验设计,随后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调整方案,完成整个实验。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采用翻转课堂方法,实验前,学生通过微视频学习,有关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课上通过讨论式互动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由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实验结束时由老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讨论互动式教学方法可大幅度地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和体验性,增强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3. 多元化实验考核方式 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建立了多元化实验考试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占有明确的比例,期末考试方式多样。具体考核方式有实验基本技能培训及考核、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习考核、自主设计实验考核等。在实验课成绩评定上,采用形成性评价的评定体系,以中药化学实验为例,将实验课成绩分解为出勤(5%)、预习(10%)、设计(5%)、操作(20%)、记录(20%)、分析和总结(40%)等部分,每名学生每次实验课均采用该体系进行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上述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和实验技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对教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教学成果 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其依托的中药学专业通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近年来共取得教育部教育质量工程项目项,天津市教育质量工程项目项,近年获天津市教育改革课题项,校级教改课题项,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支持下,近几年学生各级各学科获奖多项,年获批天津市教学名师人。 1.教育部教育质量工程项目 (1) “中药学”专业2008年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1年通过教育部验收; (2)“研究型中药产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获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通过教育部验收; (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中药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013年获批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 天津市教育质量工程项目 (1)2009年“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2)2013年“中医药大学生发展能力培育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获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3)2013年“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托产学研平台,构建中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4)2013年中药制药专业或天津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5)2013年中药学教学团队获天津市级教学团队; (6)2012年“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获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3. 教改课题 (1)“基于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的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批2012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十二五综投”建设专业重点项目; (2)“中药化学双语教学研究”获批2012年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3)“基于中药现代化需求产学研结合中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批2012年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4)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本市中药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2012年通过天津市教委验收; (5) 天津市教委重点立项调研课题“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1年通过天津市教委验收; (6) 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模式研究”2011年通过验收; (7) 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模式研究”2010年通过验收; (8)“基于中药产业人才需求的产学研结合运行模式研究”获批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9)“产学研结合中药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获批2010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十二五综投”建设重点项目; (10) 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子课题“以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中药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改革”2010年通过验收; (11) 天津市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中药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2010年通过验收; (12) 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中药学-化学-生命科学相结合的现代中药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2010通过验收; (13) 天津市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理论和实验体系建立的研究与实践”,2014。 4. 学生实验教学成果 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近五年获中药学院本科生创新科研基金资助课题82项,获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基金资助课题34项。本科生撰写论文80余篇,公开发表19篇,获得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92篇,获天津市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4篇。一篇论文入选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一篇论文入选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8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6个项目获得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其中18个项目推荐参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本科生的作品在“岐黄雏鹰”论文大赛中获特等奖2篇,一等奖8篇。参加天津市“挑战杯”大赛,获奖24项。参加天津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获奖13项。2015年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 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近五年学生主要实验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2011年第十一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等奖,三等奖各两名
2011年天津市第三届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
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
2011年天津市第三届大学生生命科学基本实验技能竞赛
二等奖,三等奖
2012年第三届天津市药学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创新论坛
2013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等奖三名,三等奖一名
2013年年第一届“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等奖一名
2013年天津市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
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三名
2013年天津市第四届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
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四名
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4年华北地区化工原理竞赛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
2014年天津市第四届药学专业大学生自主创新学术论坛
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三名
2014年天津市第一届大学生化学知识与应用技能大赛
一等奖五名,二等奖二十四名,三等奖四十五名,团体三等奖
2014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
二、三等奖
2014年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5年第三届“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等奖一名
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5年首届天津市大学生化学竞赛(理论知识)
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三名,三等奖十四名,优秀奖三十七名
2015年首届天津市大学生化学竞赛(实验技能)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三名
2015年天津市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三名
2015年天津市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
2015年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5年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
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
第二届“老百姓杯”全国药师精英赛全国总决赛
“老百姓杯”全国药师精英赛天津赛区
第一名,第二名
实验教学中心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措施 建立了学校-学院-中心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体系的组织结构,包括学校教学督导组、学院教学督导组、中心教学指导组等,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的检查与监控制度,建立了“监督-反馈-整改”的质量保障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实验中心建立了完整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确保实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主要管理制度有:《实验教学工作管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实验室考核指标体系》、《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办法》、《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实验室对外开放管理规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学生损坏、丢失实验室玻璃仪器赔偿制度》、《实验室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实验室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报废办法》等。管理制度的制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既具有人性化又具有规范化。
近五年来中心人员教研主要成果
一、教研成果 中药学专业通过本科中药学专业认证(试点)年月教育部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托产学研平台,构建中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年成果完成人:张艳军何永志张师愚邓雁如段卫华李锦朱晓薇年莉窦志英金华马琳朱庆华王昊尹飞国大亮赵启铎王小莹张祎刘玉璇崔广智张丽娟。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药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年,张艳军,主要成员。 与日本大阪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生,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年,何新,负责人。 天然药物化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年,邱峰,负责人。 中药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年,金华,主要成员。 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张艳军,负责人。 中药学教学团队,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年,张艳军,负责人。 二、教改论文 1.任晓亮,邓雁如,何永志,王萌.中药化学开放实验室建立与高素质中药人才培养,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3,12(6).60-62 2.舒乐新,苗戎,杨琳,赵启铎.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科学,2013.10,16(5).53-55 3.牟佳佳,邓雁如,何永志,赵启铎.教师在中药化学实验PBL教学中的任务,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6,11(11).62-63 4.赵启铎,舒乐新,邓雁如,牟佳佳,何永志.药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探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7,11(13).64-66 5.王丽峰,王阳,王萍,张艳军,苗戎.中药学绿色实验室的构想,药学教育,).47-48 6.胡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思考,中医药导报,).112-113 7.何永志.PBL教学法在中药学专业综合培训课程中的应用初探,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82-83 8.崔广智. 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医疗前沿,).84-85 9.崔广智.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中国高等医教育,).53-55 10.尹飞,赵骏,琚辉.PBL 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验室科学,).49-51 11.PBL教学法在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68-69 12.方玲,金华,周鹏.基于PBL 的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改革探讨,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504-505 13.年莉.“浅谈参与《方剂学》PBL教学实践的体会”,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20-121 14.陈爱华.浅谈药理学的教学方法,医学信息,). 15.赵启铎.关于《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51-52 16.方玲.临床中药实训教学与测试系统的开发与实践,天津中药大学学报,).44-46 17.方玲.基于PBL的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药学教育,).53-56 18.方玲.临床中药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新课程研究,). 111-113 19.周鹏.关于临床中药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医教育,).41-42 20.方玲.基于社会需求的中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6-27 21.年莉.《方剂学》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体会,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41 22.周志焕.《方剂学》试卷质量分析与评价,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52 23.崔广智.药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西北医学教育,).324-326 24. 刘睿. 英语讲授非洲药用植物研发培训班的体会浅谈, 药学教育, ). 28-30 三、中药学训练系统建设 中心高度重视中药学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积极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并建立了规范的相关质量技术标准及多媒体数据信息库。 1. PBL教学法在中药专业综合培训中的应用,1.11,何永志,负责人 2. PBL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1.11,崔广智,负责人 3.中药饮片鉴别实训教学标准技术操作规范(SOP)研究,9.10,金华,负责人 4.中药饮片辨认训练考核系统模拟中药房建设与应用研究,1.4,方玲,负责人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马琳,负责人 四、出版实验教材 1.《分析化学实验》,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药出版社,2013.8,李锦,编委 2.《仪器分析实验》,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版社,2013.7,李锦,编委 3.《仪器分析实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配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张祎,编委 4.《中药饮片实训》,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实训教材,天津科技出版社,2012.8,方玲,主编 5.《无机化学实验》,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张师愚,副主编 6.《物理化学实验》,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韩晓燕,编委 7.《物理化学实验》,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2,张师愚,编委 8.《临床中药学技能实训》,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3,金华,编委 9.《物理化学实验》,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9,张师愚,编委 五、自编实验讲义或实验指导 1.《基础化学实验指导》,基础化学教研室编写 2.《药学类专业实验技能手册》,基础化学、药物化学教研室编写 3.《中药化学实验指导》,药物化学教研室编写 4.《中药药理实验指导》,药理教研室编写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药剂学教研室编写 《中药学专业课综合性实验指导》,中药学院编写 综合性实验内容: )基础化学综合与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各实验均包含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的内容整合,部分实验还包括中药、药学内容的整合) 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整合后,开设综合性实验模块的教学,本实验利用以往学习的相关化学合成、手性物质性质、溶解度等知识,并综合运用无机、有机、分析、物理化学中的蒸馏、重结晶、减压过滤、回流、水蒸汽蒸馏、熔点测定、薄层色谱法、干燥测定等基本操作单元,设计了个综合性实验。不仅优化了化学实验教学运行过程,而且合理融合了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为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作出了基础化学学科方面的贡献。实验内容包括: 外消旋苯乙胺的拆分 香豆素羧酸的合成与表征 羟基喹啉的合成与表征 甲基橙的制备与表征 用水蒸气蒸馏从桔皮中分离橙皮油 从奶粉中分离乳糖并测定乳糖的旋光度 设计性实验: 根据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自行设计实验的操作方案与技术路线。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查找文献,自行设计合理的技术路线并在实践中检验。初步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科研工作的入手工具书及资料等信息的查询、综合及分析(开题报告);科研工作的开始设计实验方案及实验方案的实施(实验过程);科研工作的结束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结题报告)。实验内容包括: 矿物药的检验 未知一元弱酸的鉴定 挥发油环糊精包合实验 离子液体在萃取虎杖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应用 )中药学专业课综合性实验:(各实验均包括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鉴定、中药药剂、中药制剂分析,部分实验还整合了中药炮制) 本实验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天然药物原料的前处理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天然药物提取纯化工艺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天然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天然药物中试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等文件基础上,以及版药典相关法规条文基础上,将中药化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等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而成。实验内容涉及原药材、制剂成品的质量控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中药片剂、散剂、丸剂、滴丸剂的制备。实验目的是了解中成药制备的全过程,掌握中药常用的提取方法、、、等分析方法和技术。实验内容包括: 复方丹参片滴丸的制备 中药小复方滋阴丸的研发 组分复方生脉散的研发 六、教改课题 (1)“基于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的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批2012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十二五综投”建设专业重点项目 (2)“中药化学双语教学研究”获批2012年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3)“基于中药现代化需求产学研结合中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批2012年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4)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本市中药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2012年通过天津市教委验收 (5) 天津市教委重点立项调研课题“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1年通过天津市教委验收 (6) 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模式研究”2011年通过验收 (7) 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模式研究”2010年通过验收 (8)“基于中药产业人才需求的产学研结合运行模式研究”获批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9)“产学研结合中药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获批2010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十二五综投”建设重点项目 (10) 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子课题“以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中药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改革”2010年通过验收 (11) 天津市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中药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2010年通过验收 (12) 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中药学-化学-生命科学相结合的现代中药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2010通过验收 (13) 天津市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理论和实验体系建立的研究与实践”,2014 年获批天津市教学名师人:张师愚、李新民
近五年来中心人员科研主要成果限填项
一、获奖情况 .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完成人:张伯礼,程翼宇,瞿海斌,刘洋,范骁辉,谢雁鸣,高秀梅,张平,刘雳,王毅,张俊华,康立源,胡利民,任明,张艳军。 .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完成人:高月,杨明会,范骁辉,王宇光,程翼宇,高秀梅,梁爱华,宁志强,王书芳,苗明三,马增春,张晗,肖成荣,陆倍倍,谭洪玲。 .基于目标成就评量中医老年病个体化评价方法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完成人:商洪才,任明,陈静,王辉,张伯礼,李幼平,卞兆祥,刘智曹红波,张俊华,郑文科,张莉,翟静波。 .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完成人:张伯礼,高月,刘洋,高秀梅,吴迺峰,王磊董村,孙长海,苗淑杰,张俊华,吴丹勇,佟永领。 基于雌激素样作用的中药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差异性研究,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完成人:高秀梅,高月,樊官伟,王虹,苏艳芳,王跃飞,毛浩萍,刘二伟,韩立峰,赵英强,柴欣,张晗,张建梅,周昆,任明,张俊华,王怡,王小莹,付姝菲,王亚静。 二、主要完成课题 计划,半蒌贝蔹及攻乌配伍关系与毒效表征的基础研究,,负责人:张艳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金芪降糖片药效物质的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的基础研究,,负责人:邓雁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延胡索、川楝子的不同炮制对金铃子散复方增效减毒的机制研究,,负责人:窦志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莪术醇化学惰性位置的结构修饰及抗病毒活性研究,,负责人:邱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代谢组学的三维模式研究血脂灵片降脂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负责人:肖学凤。 三、授权专利 杜仲化学成分作为植物雌激素的新用途 专利申请号:授权颁证年月: 发明人:高秀梅王虹苏艳芳王涛刘二伟樊官伟 .用作植物雌激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专利申请号:授权颁证年月: 发明人:高秀梅王跃飞刘二伟王亚静王怡王虹樊官伟张建梅刘志东张伯礼 含有人参皂苷和杠柳毒苷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专利申请号:授权颁证年月: 发明人:高秀梅刘虹周昆王怡刘二伟潘桂湘邓雁如郭浩毛浩萍胡利民张伯礼 芒果叶中裂环芒果苷及含有裂环芒果苷的芒果叶提取物的新用途 专利申请号:授权颁证年月: 发明人:张祎王涛韩立峰刘二伟葛丹丹高秀梅 一种用于药物固体制剂体内外相关性评价的仿生系统装置 专利申请号:授权颁证年月: 发明人:何新李自强刘韦鋆顾慧
设备与环境
实验室使用面积()
设备台(套)数
设备总值(万元)
设备完好率
仪器设备配置情况(主要设备的配置及更新情况,利用率。可列表) 中心的仪器设备是根据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经过专家策划,学校专家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讨论,教务处、实验设备管理处审查审批之后招标配置的。仪器设备品质精良,组合优化,配置合理,能满足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其中十万元以上仪器台件,万元以上仪器台件,基础实验偏重耐用低值仪器,专业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偏重精密高值仪器。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良好。主要仪器设备近年来更新情况如下表所示,中药学教学中心主要仪器设备见附件。
基础化学实验
溶媒回收系统
实验室浊度仪
磁力加热搅拌器
快速水分测定仪
阿贝折光仪
渗透压测定仪
冷冻干燥机
冷冻离心机
超声波清洗机
顶空自动进样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
AIGILENT-1200
恒温振荡器
可调量程移液器
气相色谱仪
GCMS-QP2010E
旋转薄膜蒸发仪
圆二色光谱仪
荧光分光光度计
磁力搅拌器
基础化学实验
循环水真空泵
中药学 专业课程实验
DS分子模拟系统
碟片式液固分离机
真空低温液体连续干燥机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机组
旋转蒸发仪
台式高速离心机
涡旋震荡器
金相显微镜
高压灭菌锅
医用冷藏箱
医用冷藏冷冻箱
超低温冰箱
巴布剂胶强度测试仪
冰冻切片机
超净工作台
超声波细胞粉碎机
倒置相差显微镜
动物手术显微镜
多参数监护仪
多级闪蒸器
高速搅拌制粒机
高温型红外测温仪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
减震生理试验台系统
电击转化仪
动物恒温系统
ALC-HTP102
恒温恒湿箱
二氧化碳培养箱
HERACEU150i
多应用显微镜
L-ICA-M300
多功能酶标仪
高通量组织研磨器
tissuelyser2
干热灭菌器
光热测痛仪
创新性设计性实验
单道可调移液器
18-1130-01
摇摆式颗粒机
滴丸机配料罐
滴丸干燥机
WL-200;SG-200
80-6204-26
80-6149-35
海尔超低温冰箱
超声波破碎仪
蛋白检测系统
超导核磁共振谱仪
AVANCEIII500兆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ACQUITYUPLC
蛋白电泳系统
powerpac universallt
倒置荧光显微镜
核酸电泳系统
PS30-BHE33HE99XMGX
红外水分测定仪
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
脑立体定位仪
ZH-蓝星CLS型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QP2010
清醒动物自动采样系统
ACCUSAMPLE-U
微循环显微仪
细胞外差分放大器
荧光定量PT-PCR
Linegene-9620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多功能成像分体系统
双锥混合器
全自动免疫生化染色仪
生物安全柜
惰性气体循环冷却系统
inertloopB-295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Bio-rad680
实验室胶体磨
单臂立体定位仪
Angle-Two-1220v
三重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系统
环境与安全(实验室环境,安全、环保情况等) 中药实验教学中心始终坚持绿色实验室的办学理念,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同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到整个实验教学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求,规范实验室环境行为,实现了零排放。制定有《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实验室环保管理办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实验室化学危险品及麻醉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卫生制度》等制度与条例,有效的保障了中心运行的安全与环保。 中心在实验中推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三化思路,以减少实验室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推广微型化实验,在保证中心实验教学质量的同时,对于耗量大、污染重、成本高的实验,进行工艺改进或替代;开展串联实验,通过合理安排实验次序,打破各实验间的壁垒,使上一个实验的产物成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提高了药品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的废液排放,减轻了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引进微波,超声波技术提高产率和提取效率,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改变催化剂,提高产率,减少污染。 中心实验室建筑布局合理,使用面积安排科学合理。电源容量、通风、照明温度等控制设施达到设计标准。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健全了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基础设备和措施;高压容器、易燃、易爆、有毒等物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存放,专人管理;有三废处理措施,符合环保要求;各项安全措施得当,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经常化,杜绝各类事故。中心教学环境清洁、整齐、卫生。水、电布局安全、规范。中心主任每月至少一次对实验中心进行安全检查,并将安全检查结果列入综合考评。
运行与维护(实验室运行模式,维护维修等) .中心制定有《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器材借用管理制度》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保证了中心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行,使仪器设备完好率保证在以上。 .根据现代化教学管理的需要配备了专用计算机,用于开展实验教学的管理和网络教学。一方面,根据所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配置档次符合要求、套数有一定规模的仪器设备,以保证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物资、经费、环境状态等信息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为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实验室情况的准确数据。 .目前所有的仪器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一旦发现故障责任人将立即与设备厂商联系,维修经费由设备处发给的实验经费解决。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接受学校设备处和本实验中心双重管理。学校设备处存有仪器设备档案,实验中心有档案副本、仪器上有对应的卡片,另有维护和维修记录登记本。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维护、检修、校正。学校设备处定期到实验中心来进行核对、清点、检查。学校设置有专项教学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基金。
教学信息管理平台运行情况 中心建设有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用于整合学校已有信息站点、信息服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内外网信息分离。外网面向公众发布无限制要求的公共信息;内网为学校各类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科研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和学生提供信息服务,需要通过门户的身份认证后才可访问。提供个性化页面服务,整合论坛、个性化收藏夹、公共信息服务等功能。门户集中呈现个性化信息服务,包括定义个人桌面、配置个人工具、团队协作工具、个人办公应用等信息与服务支持,满足职能部门的实际应用。 数字化校园将为中心提供如下服务功能: )实验中心开发手机,并将实验项目上网,学生利用该软件在网上选报实验项目,并对于所选实验课程利用该平台进行学习。对于开放实验室,学生可利用手机网上预约使用时间。 )实验中心制作了中药鉴定学等实验教学微视频,将微视频的短、准、精等优点,以及适合于电脑、手机等设备的浏览和展示的特点与实验课程特点结合,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效率,规范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特别是进行展示实验,完成一些耗时较长的实验、实验现象常规条件较难观察的实验、高耗能、污染严重或危险性大的实验的学习。 )将一部分实验内容上网,其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图像,仪器的连接示意图,仪器使用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学生可直接在网上进行实验预习。中心通过学校的校园网开展网络教学,将所开设的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等列入实验教学栏目,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网上实验预习和网上实验复习,并及时与教师交流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建立了网上辅导教学系统,包括药学实验图库,教学视频,网上课堂和实验讨论区等内容,方便学生自学,适应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校院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 )实验室管理也实现网络化。实验教学计划的制定情况,各实验室的排课情况,每个教师的上课安排情况及其工作量的计算,都可从网上清楚了解。 )中心拟基于先进的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适于学生远程自主学习的过程的仿真实验系统,建立模拟中药房、药物分子模拟平台等虚拟实验室,促进虚拟、仿真实践与实际的实训相结合。 )中心建设有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使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基本信息和物资实行计算机的网络化动态管理,达到资源和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效率和利用率。
成果与示范
6-1实验教学中心特色 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学理念,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科研反哺教学 从培养计划、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实行全程导师制,在设计性实验中采用PBL、翻转课堂、个性化app服务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学科、产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沿,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设计课程,开设独立的中药学综合性实验课(54学时),将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化学、中药分析、中药制剂和中药药理等各学科有机串联,构成完整的中药研究开发知识和实践体系。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及时将学科和教师的科研最新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当中,如延胡索炮制机制研究,在复方丹参方的实验设计中,将“组分中药”研制设计成多学科整合的综合性实验等,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注重学生中医药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 搭建学生创新能力平台,设立创新基金,近五年获中药学院本科生创新科研基金资助课题82项,获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基金资助课题34项,8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6个项目获得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其中18个项目推荐参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为学生的创造性实验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教师科研课题吸纳本科生参与,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给予报销版面费,近五年本科生撰写论文80余篇,公开发表19篇,本科生的作品在“岐黄雏鹰”论文大赛中获特等奖2篇,一等奖8篇。参加天津市“挑战杯”大赛,获奖24项。参加天津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获奖13项。 在实验中心的场地、仪器、技术支持下,中药学院毕业本科生实习课题一直坚持一人一题,独立完成,获得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92篇,获天津市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4篇。一篇论文入选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一篇论文入选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增设创新学分,建立开放实验室制度,在实验教学中每门实验课均开设一定比例的设计性实验,在熟悉了该实验课程的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未能在固定教学中开设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学生自己设计课题路线、材料、方法,教师全程跟进指导,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明显提高。中药学专业认证过程中得到专家的高度认,专家一致认为本专业建立了化学基础实验体系、中药学专业技能训练体系、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学生中医药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3.以中医药国际化为特色开展多层次的对外服务和交流 我校是卫生部“20+20一对一援非计划”中唯一一所中医药院校。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除完成日常的本科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学校和学院多层级、多项目的对外服务于交流任务,10余期“发展中国家药用植物研究和开发高级培训班”,已有来自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百余人参加了培训。 同时本中心还承担了本科、研究生学历留学生的实验教学与毕业课题工作; 各层次合作交流参与的学员目前都活跃在各国植物药基础研究、教学、研发、管理岗位,为各发展中国家植物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及现代药物研发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大大推动了各国植物药的发展。
6-2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效果、主要建设成果和示范作用 1. 教学效果 中心的实验教学活动实现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物科学的有机融合,实现了由单一专业课实验向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的转变,再现和模拟了现代中药研究和开发的主流技术体系,构建了资源丰富,便捷的网络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掌握和了解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同时,又把握了现代药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中心的实验教学活动促进了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具备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条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配套、科学的相对独立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精选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增设与中药学相关的前沿性、综合性、实用性的实验项目。坚持实验室开放制度,提出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应建立在加强基本训练,逐步开设综合性型,设计与应用型实验的观点,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如复方丹参滴丸制备、中药小复方(滋阴丸)和组分复方(复方丹参方的研究、炮制对延胡索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研究等多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型实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此外,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野外采药、饮片厂见习、药材交易市场见习及制药车间见习等。野外采药实习、饮片厂见习、药材交易市场见习使学生不仅可以增强植物学的知识,还可以学习更多的药材品种,了解药材市场的营销情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集“产学研”于一身,既可以为高水平医院制剂生产基地,又是新药研发基地,更为学生提供了最佳的实训基地,相对于药厂见习,学生不仅在时间上更加灵活,可以随时申请进入见习,指导教师更具有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指导性更强。中心对学生全天候开放,而且,中药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在第三学年暑期,集中组织为期2周实验中心见习,提高了学生对药品生产企业的了解及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的熟悉,提高了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加强了学生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认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生天津蓟县、武清区、河北安国等地参加野外中药资源的考察与中药材田间栽培活动,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相结合,激发了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热情。在野外实地药用植物考察活动中,老师的现场指导与大学生亲身参与相结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拓展专业视野,也激发了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逐步形成奠定基础。同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一起跋山涉水,共同克服困难,极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团队团结意识和合作能力。验证了“课堂学习→实践检验→理论升华→解决实际困难能力的提高”学习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也为大学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开辟了新思路。 2.主要建设成果 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近五年获中药学院本科生创新科研基金资助课题82项,获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基金资助课题34项,本科生撰写论文80余篇,公开发表19篇,获得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92篇,获天津市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4篇。一篇论文入选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一篇论文入选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8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6个项目获得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其中18个项目推荐参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本科生的作品在“岐黄雏鹰”论文大赛中获特等奖2篇,一等奖8篇。参加天津市“挑战杯”大赛,获奖24项。参加天津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获奖13项。 中心教师积极参加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近五年获教改课题16项,实验教学成果及获奖15项;近三年来实验中心人员教学研究共获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5项中药学训练系统;自编5本实验讲义及实验指导;主持和承担了8项教改课题;科研成果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11项奖励;完成包括“973”计划在内的11项课题;目前在研包括重大新药创制在内的各类课题69项;授权专利18项。这些成果推动了中心的教学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 3.示范作用 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科研互动的综合实验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校企合作等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在发展过程中扩大影响,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1)教学成果示范推广 我校与甘肃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兰州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在中药学理论及实验教学开展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在二级管理、中药学类专业认证、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等工作领域充分交流。本中心的实验课程体系,综合设计性试验思路等被浙江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借鉴推广,起到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2015年本中心举办了“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第一期培训班,共有来自北京、广东、甘肃、山东等11个地区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和天津市中药特色技术传承班的近百位学员参加此次培训班。在为期5天的培训中,学员们聆听了院士、专家讲座,在本中心进行了传统膏滋理论学习及实际制作。培训班还组织学员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药厂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中心、中药标本馆和中药植物园、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考察。通过本次培训,使学员们学习传统技艺及现代技术,对加大中医药基础研究和院内制剂开发,不断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 (2)产学结合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建设紧跟产业发展的需要,并在校长张伯礼院士的指导下,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5年,张伯礼院士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天津市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使古老中药步入了新科技时代。该项目是中药研究领域产学研结合的典范,产生了巨大社会效益,同时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中药人才后备军。 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本科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学校与有实力的中药企业开展实践培养合作,将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学校与天士力集团共建国家级中药学实践教育基地,于2015年正式启动,通过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微课堂、校内讲堂、兴趣小组等方式,使学生深刻体验到现代中药制药工程的魅力和大健康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该基地的建设成为中医药类大学产学研结合实践的典范。 此外学校与一些新兴的企业与研发机构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本科实践教学活动,如通过对天津静海县的博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贴膏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车间的工艺流程、提取车间中药提取罐、醇沉罐、浓缩罐等设备的参观。学生充分理解了生产工艺的重要性。 (3)社会服务 由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各专业师和大学生组建中药资源普查队,进行了为期四年的工作,参与野外考察人员共249人次,野外考察时间208天;顺利完成了天津3县13区的中药资源系统考察,总面积达11919.7平方公里;建立天津中药资源数据库,查清天津中药资源的状况,制作标本2548份;编著相关的书籍和数据库,共九册。增添《六个代表区域中药资源分布集》。在实践中培养中药学专业相关人才,该研究成果2014年荣获“天津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成为将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典范。 中药学院及实验教学中心在天津市静海县建立驻村帮扶点,成立大丰堆镇高小王村中药种植实验基地、在胡庄子村果园开展种药植树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实习学生与村民一起参与丹参的种植过程。目前,胡庄子村主要以在果园中套种的方式种植丹参。既支持了本地经济发展,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国际交流 我校是卫生部“20+20一对一援非计划”中唯一一所中医药院校,定点帮扶加纳大学。成功地完成了10余期“发展中国家药用植物研究和开发高级培训班”,已有来自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百余人参加了培训,参与的学员目前都活跃在各国植物药基础研究、教学、研发、管理岗位。不仅使非洲学者对我国药用植物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现代化研究及应用有所了解,而且成为我校专家教师与非洲学者共同交流中非药用植物研究经验的桥梁和纽带。
学校和主管部门意见
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年,该中心依托中药学天津市重点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优势,充分发挥学校中药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学科优势,建立了以专业基础实验模块、专业课实验模块、科研实践模块三大平台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由高水平教授、研究员领衔、中青年教师为主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稳定师资队伍,教师学术水平高,教育理念先进,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多数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促进了教研互动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心经过天津市十一五、十二五投资建设,建立了先进、优良、实用的现代化实验教学设备和环境,每年承担全校个专业、余名学生的实验教学,还承担学校研究生的基础训练和本科生创新研究项目,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该中心改革建设成绩显著,特色鲜明。今后建设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同意推荐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月日
教育 主管 部门 意见
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月日
Copyright (C)
中药学院.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 邮政编码:300193}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