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后嘴里饭后口苦的原因

口苦口甜口咸 嘴里异味背后的真正原因
本文导读:嘴里发苦、发甜,这些都是异常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口苦、口甜、口咸这些异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糖尿病介绍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嘴巴里不会有怪味道,但是当身体出现问题时,有些人的嘴里就会有口苦、口甜、口酸、口咸等不同的味道,这些味道可以反映出身体问题。
  一味:口苦
  表现:五心烦热,口苦咽干。
  原因:由肝胆有热、胆气熏蒸所致,常与胆汁代谢失常有关,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和肝胆肿瘤等。
  应对策略: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对肝气不舒并发的辅助常有良效。
  二味:口甜
  表现: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原因:多由脾胃湿热、肝脾疾火内蕴所致,常见于和消化功能紊乱。
  应对策略:引起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果。其次,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
  由此可见,要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
  三味:口酸
  表现:胃火上炎,胃气上逆,可见恶心、呕吐酸苦黄水等症。
  原因:由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应对策略:应设法消除诱发因素,如彻底治疗慢性胃炎,避免对胃有刺激的、辣的、硬的饮食及药物,治疗及咽喉部慢性感染等。
  凡胃酸过多者,应禁食浓鸡汤等浓缩鲜汤、酸性、大量蛋白质等,避免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宜进食牛奶、豆奶、奶油、菜泥、粥、面条、面包等。
  四味:口咸
  表现: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弱。
  原因:由肾阴不足、虚火上浮所致,多见于神经官能症、慢性肾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
  应对策略:以滋补肾阴为主,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左归饮之类。若心肾不交,可选黄连阿胶汤;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可选杞菊地黄汤、镇肝熄风汤;相火妄动,可选知柏地黄丸;肺肾阴虚可选百合固金汤、麦味地黄丸之类。
  五味:口辣
  表现:嗜酒无度,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味。
  原因:由肺热或胃火上炎所致,多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长期低热。
  应对策略:清肺梨。把梨内部掏空,放入川贝、冰糖、蜂蜜等煮食;或饮用绿豆汤,每日2~3次。
  表现: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
  原因:由脾胃虚寒、运化无力所致,多见于消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锌缺乏症。
  应对策略: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保证机体的各种营养素充足,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对贫血和营养不良者,应在饮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质和血红素铁的食物,如瘦肉、鸡、鱼、肝、腰等内脏。
  高维生素的食物有深色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红枣等。每餐最好吃2~3个新鲜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嘴里发苦、口甜、口酸等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大家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可以看看上面的文章,对症解决。
(责任编辑:林小萍)
中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打坐可打通人体全部经络 肝经自我疏理方法
打坐可打通人体全部经络 肝经自我疏理方法
打坐可打通人体全部经络&
肝经自我疏理方法
打坐,您就知道了自己哪里酸、哪里痛,应该从哪里开始疏通。
揉着揉着,就会感觉到由痛变酸,由酸转正常的滋味了。您只要每天这样修复一点点,您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强壮。
一个人打坐的时候,一盘腿,就可以把气聚集在丹田之下,就跟生了一堆柴火似的,不但肚子这块热,腿也会感觉暖洋洋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你不打坐的时候,能量是分散的,但是你一打坐,就把能量聚集起来了。积聚自己的能量,然后把它点燃,就是您打坐所要达到的一个功效。
不过,最好是通过自然生火的形式来让能量燃烧,不要加入太多人为的因素,否则反而会对身体产生消耗。
有些人非得使劲,一心想用意守住某个地方,结果适得其反。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一旦加入人为两个字,它就变得不自然了。
那么,我们怎么让身体的能量自然而然地生成呢?
打坐的时候,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通道,哪怕这是一条没有用的路,我们也得借助它冲破阻碍,走到有用的地方去。问题的关键是找到这条路的路口。找到了路口,我们就能顺着它找到答案。
怎么找?有些人觉得应该意守丹田,至少要学会静心。
可是这样一般人不仅很难做到,而且未必有效。
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加简单还很管用的意守办法,那就是身体哪里疼就守哪里。
比如说,你盘腿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静不下心来,而且腿也疼。那么,此时,您就可以定下心来,先找到腿疼的地方,可能疼处是胆经的原穴──丘墟穴,这就说明您的胆经在这一块儿不通了。
那您就先顺着胆经揉一揉,等它不怎么疼了再盘。这时候,您就会发现,自己能盘得比刚才高了。可能刚才还只能单盘,现在就能开始尝试双盘了。双盘时如果又有一个地方疼。那您再把疼的那条筋敲一敲。
这样一来,在盘腿的过程中,您就能把那些不通的经络逐渐打通,而您的体质也在不知不觉中飞速提升。
这些东西就是您自己掌握的,最终会变成您自己的内力。如果打坐时您觉得疼就干脆放弃了,或者今天练一下,明天就不练了,打坐也就失去了它的灵性。
就在这个逐渐打通经络的过程中,您就逐渐开出了一条道路。而所谓的路口,其实就是您不通的地方。养生就是要学会自我修复,这要靠大家没病找病才能做到。
什么叫没病找病?
就是没打坐的时候,您不知道自己哪里不舒服,但是一打坐,就知道了自己哪里酸、哪里痛,应该从哪里开始疏通。揉着揉着,就会感觉到由痛变酸,由酸转正常的滋味了。
您只要每天这样修复一点点,您的身体就会越来越强壮。这时,您就自然而然地学会静心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本来,您想意守丹田,关注点是在丹田,可身上酸痛使得注意力无法集中,结果越守越乱。可现在您哪里痛就关注哪里,意念也跟着酸痛的地方走。
比起守丹田,这种做法就容易得多。当注意力慢慢地跟着一条条经络上的痛处走的时候,您的意念就能集中,逐渐就能开始静心。到这种程度,再让您意守丹田,就会容易得多。
随便守哪条经,您都能轻松做到,因为您已经找到了守经的感觉。
相反,要是您不这么做而去硬守丹田,就很难办到。更何况,这时您也会因为没有对比,体会不出什么是静心,什么是杂乱。
但是经历过这个对比的过程之后,您就会发现,原来所谓的静心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平静地关照自己身体的各种感觉。
同样,所谓的意守丹田,也就是让我们学会集中注意力,把意念引到我们所要到的地方去。
实际上,通过打坐,我们能迅速发现身体上的毛病,得知自己身上哪些经络不通。发现这些问题后,您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过去,有人一提到倾听内心的声音,就觉得很玄虚。其实,它一点都不复杂,关键在于意念。我们可以先问一下自己:身体会发出哪些声音呢?我们想倾听什么呢?声音是从肚子发出的吗?还是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这些都不必急着下结论。
我们只要在打坐的过程中学会关注痛的地方,哪里疼听哪里,就会慢慢地掌握这种听的方式,比如说,我们可以听到身体酸痛的感觉,可以听到刺痛的感觉,还有气血畅通之后身体十分舒服的感觉。
我们可以听得特别详细,不管身体有多么细微的变化,我们都能感知得到。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听懂身体的声音,并且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对话了。
肝经自我疏理方法
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
疏理手法、感受
1、自我操作时坐在床上,两脚掌相对并在一起,握拳用同侧的掌指关节由上向下轻敲绷起的那根筋(这是肝经的线路)或者正坐位双脚着地,同侧小指掌指关节轻敲大腿内侧亦可,3—5遍后,“阴包穴”会有强烈痛点,严重者痛不可摸,多数人左侧痛感强于右侧。
很多爱好经络的朋友常发现按揉“太冲穴”时,没有明显的痛感,但身体却有肝火亢盛的反应,这是“阴包穴”堵塞,使肝气不能流注到“太冲穴”,肝气郁结在上,下面自然没有反应。所以当把“阴包”疏理好时,再按揉“太冲穴”才会有感觉,此时再疏理好“太冲穴”,整个肝经的气即可顺畅、调达。
2、“太冲穴”的简单取法是在脚面最高点,大脚趾与二脚趾分叉处的凹陷中。自我操作时用食指向脚踝方向勾住此处然后点揉,如果有痛点可以用拇指向下点揉至趾蹼处的“行间穴”。此穴可泄肝火改善情绪异常、烦躁口苦、凌晨1点—3点易醒等症。
二、辅助调理疾患
巅顶头痛、眩晕、高血压、烦躁、易怒、月经不调、乳腺增生
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
晚7点—9点
敲揉“阴包穴”5分钟/侧
按揉“太冲穴”5分钟/侧
摘自《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口苦口臭都是病 嘴里7种怪味道怎么除_凤凰健康
口苦口臭都是病 嘴里7种怪味道怎么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嘴很苦或者是很酸的情况应该有人试过,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是吃了不同的食物造成的。事实上并不是食物,而是身体有疾病。嘴里五味杂陈到底是什么疾病造成呢? 1、口甜表现: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
口苦口臭都是病嘴里7种怪味道怎么除(东方IC供图) 嘴很苦或者是很酸的情况应该有人试过,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是吃了不同的食物造成的。事实上并不是食物,而是身体有疾病。嘴里五味杂陈到底是什么疾病造成呢? 1、口甜 表现: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原因:多由脾胃湿热、肝脾疾火内蕴所致,常见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乱。 怎么办: 引起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果。 其次,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纵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 由此可见,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 2、口酸 表现:胃火上炎,可致胃气上逆,可见恶心、呕吐酸苦黄水等症。 原因:由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怎么办: 应设法消除诱发因素。如彻底治疗慢性胃炎,避免对胃有刺激的辣、硬的饮食及药物,治疗口腔及咽喉部慢性感染等。 凡胃酸过多者,应禁食浓鸡汤等浓缩鲜汤、酸性食品、大量蛋白质等,避免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宜进食牛奶,豆奶,奶油,菜泥,粥,面条,面包等。
[责任编辑:李天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播放数:1672597
播放数:78940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查看: 6213|回复: 10
初学者不要一边看电视,一边站桩打坐,气可能跑了
已有 2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2 金币 才能浏览
:“练成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无能敌”说明练成混元气的重要,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开砖碎石,刀枪不入,出神入化的境界的。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练功的方法,时间来决定。大多数的人练成后小则百病不侵的效果是完全能达到的,大则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隐显变化,身外有身的境界则需要天赋和时间。
& && &陈朴:内丹在丹田,如鱼踊跃。
& && &王重阳:阴阳激泼,海浪狂涌。
& && &燕地剑 仙学:一举手投足,身中如翻江倒海,水银演地,汹涌澎湃& &
& && &王芗斋:身中有物,精满混元身
& && &张伯端悟真篇“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玉鼎汤煎&
& && &现代郭绿侨练功心得:体内气血翻滚,丹田中犹如万马奔腾,混元气难受的让人难以忍受。
&&从以上功家只言片语中看出都是有:“体内气血翻滚,丹田如汤沸&的感觉.
而从我个人的感受,丹田中就像开水烧开后,水沸腾的感觉,而不是指发热发烫,指的是震动的感觉。不仅是下丹,全身都有感觉,但以上中下三丹田的感觉比较强烈。
& & 每当一举手,动足,只要有任何的外力压迫身体,身体中都能自发气涌《例如:背靠椅子,胳膊靠墙,跷个二郎腿,单脚站立,人侧卧着》身中顷刻之间如波浪汹涌,气血翻滚异常强烈。
&&武术中气血鼓荡,自发功中外动,内动,灵子术中灵子振动,灵子潜动,密宗的拙火发动,内丹功的内气,混元功的混元气成,练功中的麻热胀,他们的名称虽然不同,但实际说的是一回事,因为个人功感有差别,才有不同的说法。
& &&&丹田中的混元气在形成后,一开始在下丹田。后运行全身。打通全身筋络,到此境界不再有上下丹田的分别,全身都是丹田,都是藏气的仓库,全身就是一个大丹田,当进行运气时,炁运行到那条经时,全线发麻,
也就是说,当气聚丹田时。全身都有麻电感,就是全身都有气感,而不是气运行到哪里,哪里才有气感,在进行小周天运行时,任脉督脉两经全经麻电感,而运行大周天时,一发功,应该全身都发麻,全身好像有电感,到这个境界,个别人传感强烈可发生体外物理效益。他人触之周身发麻。类似触电,让他人产生电击感,或者蚊虫不落的境界,不经很长时间的练习,很难达到。
& &&&如果达到全身都发麻,找一个小孩子,让他靠近,不接触,然后发功,小孩子在你的四周都能感到触电感
& & 到此境界才是内练转向外练,要达到此境界通过站桩,打坐,咒语,逆呼吸都能达到。打坐最慢,咒语,逆呼吸最快。
&&方法虽然不一样,最后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全身成一个电人,也就是加强了全身的生物场。
练功到身体虚空时,内气离开身体时气会自动变成气球,就是出无分散的现象。气回到身体时,是分散的,也就是自己是感觉不到气,身体内没有内气的感觉的,就是入无积聚的现象。有些朋友讲身体内有气团,气球的感觉。只有内气离开身体时,自己才能有气团感。武侠小说中可以指挥身体内内气移动到手脚,头部,丹田的说法,只能说明他只是个门外汉,根本没有进入气的大门,还在门外徘徊。搬运内气的说法只是小说家的想象,外行的猜测。在实际中能够搬运只是外气,就是变成气团的外气。
& &&&气团进过不断修炼,如果又有了眼功的话。气团大小比鸡蛋稍大,但是是圆的。有重量,可以用铅汞球来形容。有铅的重量,有汞的性质,但气团又成团,不会分散。有会自动形成同自己一样的气态的人形,气态人只有离开身体时自动形成,回到身体就自动消失,气态人在自己意识的指挥下可以在身体周围活动,如果再把自我意识和气态人结合,就可以往来身体,出有入无真是这种现象真实的描写,因为气态人离开身体才会形成,回来进入便会消失。但是气态人具有高智商,不会轻易听你指挥。
古代修炼法术一般都在气场强的地方修炼,庙宇,坟场,这种地方一般都是风水宝地,而且庙宇都有很强的气场,在这种地方修炼,有利修炼 ,而且庙宇本身一般就造在风水宝地上。,即使在严寒的冬天,在其中修炼也会感觉到温暖如春。
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义【孙禄堂】
余自幼练拳以来,闻诸先生之言,云拳即是道,余闻之怀疑。至练暗劲,刚柔合一,动作灵妙,一任心之自然,与同道人研究,彼此各有所会。惟练化劲之后,内中消息,与同道之人言之,知者多不肯言,不知者茫然莫解。故笔之于书,以示同道,倘有经此情况者,可以互相研究,以归至善。
  余练化劲所经者,每日练一形之式,至停式时,立正,心中神气一定,每觉下部海底处(即阴乔穴)处如有物萌动。初不甚着意。每日练之有动之时,亦有不动之时,日久亦有动之甚久之时,亦有不动之时。渐渐练于停式,心中一定,如欲泄漏者,想丹书坐功,有真阳发动之语,可以采取,彼是静中动。练静坐者,知者亦颇多,乃彼是静中求动也。此是拳术动中求静,不知能消化否?又想拳经亦?处处行持不可移之言,每日功夫总不可间断。以后练至一停式,周身就有发空之景象,真阳欲发动而欲泄。此情形似柳华阳先生所云,复觉真元之意思也。自觉身子一毫亦不敢动,动即要泄矣。心想仍用拳术之法化之,内中之意,虚灵下沉注于丹田,下边用虚灵之意,提住谷道,内外之意思,仍如练拳趟子一般。意注于丹田片时,阳即收缩,萌动者上移于丹田矣。此时周身融合,绵绵不断。当时尚不知采取转法纪轮之理,而丹田内,如同两物相争之状况。四五小时,方渐渐安静。心想不动之理,是余练拳术之时,呼吸二息仍在丹田之中,至于不练之时,虽言谈呼吸,并不妨碍内中之真息。并非有意存照,是无时不然也。庄子云?真人之呼吸以踵,大约即此意也。因有不息而息之火,将此动物消化,畅达于周身也。以后又如前动作,仍在练拳趟子,内外总是一气,缓缓悠悠练之,不敢有一毫不平稳处。动作练时,内中四肢融融,绵绵虚空,与前站着之景况无异。也有练一趟而不动者,亦有练两趟而不动者。嗣后亦有动时,仍提丹田,而用练拳之内呼吸,转法轮用意于丹田,以神用息而转之。从尾闾至夹脊、至玉枕、至天顶而下,与静坐功夫相同,下至丹田,亦有至二三转而不动者,亦有三四转而不动者,所转者,与所练趟子消化之意相同。以后有不练之时,或坐立或行动内中仍用练拳之呼吸,身子行路亦可以消化矣。以后甚至于睡熟而内中不动,内外周身四肢忽然似空,周身融融合合,如沐浴之景况,。睡时亦有如此情形,而梦中亦能,用神意呼吸而化之,因醒后,已知梦中之情形而化之也。以后练拳术、睡熟时,内中即不动矣,后只有睡熟时,内外忽然有虚空之时,白天行止坐卧,四肢亦有发空之时,身中之情意,异常舒畅。每逢晚上,练过拳术,夜间熟睡时,身中发虚空之时多,晚上要不练拳术,睡时发虚空之时少,以后知丹道有气消之弊病,自己体察内外之情形,人道缩至甚小,消除百病,精神有增无减。以后静坐亦如此。到此方知拳术与丹道是一理也。以上是余练拳术,身体内外之所经验也。故书之以告同志。
& & 拳术至练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能到至诚之道也,三派拳术中,余知有四人而已。形意拳李洛能先生、八卦拳董海川先生、太极拳杨露禅先生、武禹襄先生。四位先生皆有不见不闻之知觉,其余诸先生皆是见闻之知觉而已。如外有不测之事,只要眼见耳闻,无论来者如何疾快,但能躲闪。因其功夫入于虚境而到于至虚,不能有不见不闻之知觉也。其练他派拳术者,亦常闻有此境界者,未能详其姓氏,故未能录之。
& && && && && && && && && && && && &学练气功六十年& & 作者:庞祝如
数年来,承各地读者的信赖,纷纷来信来访,垂询有关气功的问题,与日俱增。遍及国内外,更有远道专程来访者。使我深为感愧!其中最为读者竞欲了解而带有普遍性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我与气功之间的一些情况。诸如动机和目的、方法和过程、效应和境界、认识和体会等等。今以“学练气功六十年”为题,总复如下。
& && && && && && && && && && &&&我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自幼体弱多病。童年即患肺结核和肾炎,并伴原因不明的脑症状,经常昏厥。为此,亲友们都以为不能永年,很可能夭折。也因此,使我自幼即喜养生之学,并深切感到人生的迷茫、希求解脱,故对佛道二学涉猎很早。为了实践,在十四岁即开始学练气功,迄今79岁,已达65年之久。虽屡经间断,但仍循序前进。我一面研读佛、道、儒诸家经籍,一面静坐实践体验。曾先后师事许多前辈。其中气功启蒙老师是蒋维乔先生,以后受教于丁福保、周潜川、胡耀贞诸前辈及印光、谛闲、清海诸法师。此外,并曾请教儒学于马一浮,请教佛学于圆瑛,请教道学于陈撄宁,请教哲学于熊十力等诸大德。从而得到许多宝贵的开示和指点,深受教益。
& && && && && && && && && && &&&我首先自学意气功,按着从蒋师(蒋维乔)学练因是子静坐法(周天功),意守下丹田,都未见显效。后从丁师按《太乙金华宗旨》改守祖窍,才迅获感应。第一天即觉祖窍处发胀、有外凸感。不久又有很冷很细的一线,由祖窍向脑内各区流窜。接着下丹田内相应发热、鼓荡,随即引起全身肢体振动、摇晃;面颊也发生痉挛抽搐。这样的功中动象持续七天才止。于是内气即由下丹田循督任二脉运行而达到小周天。在这基础上,后来又先后加学峨嵋十二桩、清静归一功、动静功、六字气、八段锦、太极拳、守门一指禅、蒲喇那等功法。这些都属于命功阶段的修练。其间还经历了“大周天”、“中脉贯顶”、“任督交”、“坎离交”、“乾坤交”、“气进中脉”等连小周天一共七次重要的气感过程。为了兼练性功,同时配合观照、持念、参究等佛家法门。其间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试行的一次短期闭关。在七昼夜中禁足、禁语、不思维、不睡眠(仅在倦极时略一合目),一心持念不断。如此一周,收获极大,竟达到直观的初步证悟,保持定境达半年之久,并曾出现潜能,经当时在沪的德森法师和陈海量居士的印可。惜因种种原因,后又退失。至于上述六种命功气感以及后来和性光显现则都是退休以后近十年来的感受。目前仍以性命双修为主,即定时练命功,经常修性功。实际上还处在命功与性功的过渡阶段。即还未完全达到我学练气功的目的——对生命的自觉自主的自我控制。
《气功》杂志1991年5月号(第12卷第5期)
& & 我在1949年46岁那年的春季,患左半身麻木症,经医院诊断是瘀血压迫神经所致,我担心时间久了会成为残疾,就各处求医。幸遇到一个朋友韩守一,也是业医为生,他说左侧属阳,右侧属阴,是阴盛阳衰证,只有练气功,补阳降阴,渐渐可恢复如初。他指导我先守两眉中间的空窍,心勿起杂念,能做到空心,就有效验。我每天睡前坐练10分钟,练功一年,就是杂念没法制伏,对病也未见什么效果,反而弄得眉眼不舒服。便再向韩医生请教,他说:用意力守窍,是死板的守法,易出偏差;不用意力,若守非守,看窍中空虚,是活泼守法,自得其妙。照此练了三个月,真出了效果,眉眼舒服了,窍中出现跳动发胀的现象。不料在寐中泄了一次精,再静坐守窍时,竟然连一点动象都没有了,内心甚感惊疑,因忆及《黄庭经》上有“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之语。遂悟自己练功失败系由泄精内气溃散所致。
& & 于是每在阳兴之时练习道家“采药”的功夫,即吸气时用意提肛,引气过会阴,沿督脉上升于脑;呼气从百会沿任脉下降于下丹田。按上法坚持练功到1953年春,在3月的一次练功中,感到丹田气机充盈,左侧肢体顿时恢复了知觉。此后每练功便觉气海穴发暖、跳动,身体一直健康,这时我又行看到《气功》杂志第6卷第3期上刊登的“气功与太阳能”一文,介绍“目之食光,食阳也,……以目食之能养人之元气。”这对我启发很大,于是我在每天早晨太阳初露时,以目视东方太阳,觉眼珠发胀时,以意念把日光收人两眉中间窍中,合眼内视窍中五分钟收功。如是练功一周左右,觉窍中有个气球。再静坐内视脐下气海穴,觉穴中内气增强,活动的面积扩大,从会阴、命门、神门(肚脐)有小循环的流窜。练通了小周天后,1986年又练通了大周天,从上田流入口中水珠,真像甘露一样,咽入中田,同时下田有一团像铅弹的气球上升中田,两物如磁石吸引一样,合在一起了。从此中田内气大增,就开始练涵养中田内气,以性光寂照为主。我今年86岁了,身体依然康健。体会与《悟真篇》说的“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正相符合。
& && && && && && && && && && &王芗斋<论桩功之境界>
& && && && && && && && && && && &
& && &<引文>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动决心。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面有感觉则较难且慢。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
& && &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颈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此即持桩时壮举直顶竖之功也。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及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觉天趣盎然矣。然所发之力还非源自腰脊而是梢节之机械之力也。
& && & 桩功之第三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回首”此明本能活力如蛇。“神庄意静”,弹指挥手,无非天籁。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履,理应弃之沟壑而不异初步所练即为正果。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各谷道臊根,却觉体不息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行走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击之资备矣。
& && && && && && && && && && && && &吴图南:
& && && && && && && && && && && && &自叙
......他检查出我患有:先天性肝炎、先天性肺结核、先天性癫癇。他说:很难治好,
因为是先天胎裏带的,我得慢慢调理他。经过相当时间的调理,我的病渐渐好转。後来
李大夫向家长建议说:最好叫这孩子练练功。那时清朝北京地方上有各种功房。此如学
写字、绘画的叫书画房。练弓刀石的叫弓刀石房。练拳的叫拳房。於是我在九岁那年由
家长带我到练拳的功房去。教拳的老先生是全佑先生。由他的儿子爱绅号鉴泉教我。我
一方面由李人大给治病,一力面练拳。练什么呢,就练太极拳。我跟监泉先生学了八年
,後来由鉴泉先生介绍又跟杨少侯先生学了四年。前解後共学了十二年。
练功苦难挨,曾经想自杀
那时候练拳练的很苦。传统的太极拳有一种形式的练法叫定式。比如揽雀尾分六个动作
,按每个动作去练定式。定着不动要定多少时间呢,定六个呼吸,然後再换势。揽雀尾
要用三十六个呼吸,差不多两分钟才能定完。正常人每分钟营十八个呼吸,以此类推,
全套拳有二百六十八个动作,你看要定多长时间?所以那时定的我筋疲力尽,汗流浃背。
到冬天天气严寒,练完拳穿的鞋像淌过水一样,一脱掉可以倒出汗水。可是这么一定,
把肝炎、肺结核、癫痫全定没啦,身体逐渐强壮起来。也不一着急就死过去了。我的两
条腿因为抽疯,左腿比右腿短二寸,後来练拳要练碘筋,结果也碘好了。提起碘筋好厉
害,找一棵树,叫我背*着树,我的两只手向後反抱着树,身体扳直,老师在前边用脚
把我的底腿勾住,树上钉一滑车,有一皮兜兜住我一条腿的脚後跟,往上拉,把脚趾拉
到脑门,再把拉绳拴住,定住不动。这样还好些,住後碘筋要把脚心拉贴在後脑勺上,
这个罪真够受的。那时我做梦都害怕它。如此类推,什么撼腰、踢腿、铁板桥……等等
,先折腾出来弄好了才开始练拳。过去练拳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开始就去摸鱼。要把上
面说的功夫练出来,其实人人练都能成,就看你练不练,如真练就能成功。那时像我这
么个病孩子,一折腾实在是受不了。我曾经想跳井自杀。有时老师看见我怕苦,责备我
说:又想病好又怕吃苦,没出息。後来我想一个人为什么叫人说没出息呢。我是蒙族人
,我的祖先在元朝时曾经打到日耳曼。我怎么变成没出息的,—定要有出息的。
学各样推手,练三步功夫
就这样我把定式练拳练完了,再练打手。
打手就是推手,那时叫打手,後来传到上海以后才改叫推手。练打手先练单手推,两人
谁也别不住谁之后再练双手推。由平推、立推、斜推,好像个女字形,把这些路子推纯
熟 以後,两个人身体逐渐向下矮,边往下矮边推,一直到身体擦着地而去推。 如用手
一捋对方,自己的身体向後擦着地撤回去,等向前出去时,身体父擦着地出去,如同蛇
一般左右回旋。各位听起来容易,可练起来就难了。记得有一次老师跟我说:你拿个筐
去砖瓦铺买二斤疙瘩炭去。我以为老师有用处。就到砖瓦铺买了—斤,多买了—斤,交
给老师。老师说:我在跟你说笑话,叫你把炭烧红了,好烤一烤你的筋。经过苦练,不
动步的推手才算练成了,再练动步的推手。不动步的推手是正的,叫棚捋挤按四个正方
;动步的推手是斜的,叫采例肘*四个斜角。当然不是绝对的,正与斜是互相牵涉的。
老师教你时,他站在中央,身子一转用手—采,你在外圈要随着紧跑,跑了多少步,刚
追到头,他一转身又去了,你又紧跑再去追,所以练得满头大汗。后来我研究易经才知
道,这就是得其圜中不支离,意思是围绕着一个圆心去跑外圈时,不支也不要离。听着
也很容易。但这劲头很难掌握好的。总之这仅是素材,也就是才练了个大概,然後才开
练功自先要练松功,这松功可难了,要由脚趾、脚腕、膝盖、腰、两肩、上臂、小臂,
手腕、手指、脖颈的七个颈椎除了头颅之外全要松开。这么一练差不多把人给拆散了。
然後再练太极拳的三步功夫:第一步功夫叫着功,太极拳毕竟是个拳种,这么—来干什
么使,那么一去干什么用,如揽雀尾是干什么的,单鞭为什么要那样一转,一着一式,
二百六十多个动作都弄熟了,都会使了,但还不算成,因为你只知道死谱,不知道变化
,故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变化。第二步功夫叫劲功,为什么叫劲功不叫力功呢,因为它
不尚拙力,都是柔柔轫韧的,但这裏边东西很多,等把劲功练完了,往下练更难了。第
三步功夫叫气功,我说的气功不是外边练的气功,我说的是太极拳裏边的气功,它的练
法可分两部份: 一部份是运气,运气是把气运到周身,想叫它到哪裏它就到哪裹。周身
内外由五脏六腑到四肢百骸,无一处不能运气,身体也无一处不能打人的。你如不信可
以试试,我用手指指你的手心,你会感觉有气的。你也可以随便往哪裹按我。我那裏就
能打你。另—部分是使气,既然能做到运气了如何能使气出於你的身体之外,而又能达
到对方的身体上去,然後要使你的气跟对方的气沟通,两个人变成一个,这个时候就可
以运用自如了。你想叫他跪下他就跪下,你想叫他躺下他就躺下,他这个人就受你控制
了。这个功夫很不好练,我前后练了十二年,十二年的时间很长了。我再愚鲁也不至於
糊涂,为什么跟它干上没完呢?其中必然有它的兴趣和滋味。就如同吃橄榄一样,初食很
涩,愈吃愈清香可口。这时候我练出甜头来了。身体也强壮起来了
既然人体有生物电(经气、真气)存在,又有流通生物电的网络(经络),而且还有生物电的用户(细胞),那就肯定,必然还会有生物电的制造源,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供-—需一条龙配套,否则的话,整个网络供需系统就会出现缺环而不完整,于是经气会成为无源之水,经络会成为无本之木,也是说,如果脱离人体生物电的来源来谈论经络和经气,等于失去了根本,永远也不能自完其说。Zy
  人体中存在有生物电,是古老中医和现代西医的致认识,但人体生物电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在这个问题上,古老的中医和现代医学则有着不同的认识。N-
&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中每一个生命细胞都是一台微型发电机,所有人体细胞发出的微弱生物电流,经过汇集,形成遍布人体的生物电。I
  细胞发电的原理:每个细胞都有完整的细胞膜,细胞膜有两层脂肪分子,细胞膜内带电离子必须通过离子通道,才能穿过细胞膜,在平时,细胞膜内钾离子多,细胞膜外钠离子多,于是细胞膜内外之间就产生电势差,这就是膜电位,膜电位形成细胞膜外带正电,细胞膜内带负电的势态,一旦受到刺激或发生兴奋,细胞膜通道即被打开,细胞外高浓度溶液会流向细胞内,于是就产生动作电位,制造出电位波向周围扩散,形成电流。2X*N
  现代医学对人体生物电产生来源的认识,有实验室的证据支持,应该是科学的结论,但细心思考,又总觉得它也存在有不能解释的地方,比如说,每个细胞产生的电是非常微弱的,心脏细胞产生的那一丁点微弱生物电,能够源源不断地满足心脏强大运动力的需要吗?又比如,大脑在思维的时候,在不断地消耗生物电,不论怎样看,脑细胞所制造的微弱电流,根本就不能满足消耗量,还有,有在高强度劳动时,人需要消耗大量的生物电,用来满足肌肉运动的需要,这大量的生物电被消耗后,肌肉细胞能够快速地制造满足需要的生物电吗?由于在实验室的研究中,没有证据证明细胞拥有能够有快速发电的能力,这就不得不令人疑问?这些用电大户们,要从何处补充那大量消耗的生物电用量?]hr6
  可能有人说,全身生命细胞所发出的生物电,难道还不能补充局部器官的大用电量吗?按道理,如果以全身细胞所发出的电,应该可以完全满足个别用电大户的需要,但要明白到,全身细胞制造的生物电,是不可能被个别用电大户所垄断的,因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各种组织也需要依靠生物电来运作,当每个器官,每种组织都要消耗自己制造的生物电时,那么维持心脏不停地跳动而所需的生物电,要从哪里补充?大脑在长期间思维时所耗的大量生物电,又要从何处补充?体力劳动时,又如何满足需要?至于耗电大户从什么地方补充生物电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连想都未曾想过,一旦提出,又会成为难题。Lxy]
  中医对人体生物电的制造来源,又有另外的一番解释,中医发现,人体内有一个完整的发电器官,专门负责制造真气(即经气、生物电),真气通过经络网络系统的定向流通,最后将真气注入到每一个生命细胞之中,并且源源不断地为细胞补充在不断消耗的生物电。h
人们可能急切地问,人体的发电器官是什么呢?又怎样发电的呢?中医有可能知道生物电的制造原理吗?\*v
人体的生物电源器官:N6
  古老的中医早已明确地提示,肺脏就是人体的电源。对肺脏是人体电源的认定,可能又是大大出乎于人们的意料之外,肯定有人会提出疑问:中医理论中有说过肺能发电的吗?有提到过肺是人体电源的吗?可以说,直接地指出肺是人体发电源的说法,在任何中医书藉中都没有,但说明肺脏是人体中发电电源的意识,隐蔽地说肺脏是电源的意思,却在中医经典中大量存在。S(K4}/
  请看《黄帝内经》的记载:“诸气者皆属于肺”,“肺者,气之本”,“肺主气”,中医理论对“肺主一身之气”的认识,就出自《黄帝内经》,应该注意到,中医所说的这个“气”,是一个广义的气,或者说是一个概念性的气,其内容包括真气(经气)、呼吸之空气、营气、卫气、宗气等等,中医明确地肯定,人体内所有的气都由肺来管理,故有“诸气者皆属于肺”的结论,同时,也认定有的气是由肺制造,故有“肺者,气之本”的认识。r?ZjNO
  经气是广义“气”范畴中的一种具体性的气,是在人体经络中流动的生物电,中医认识到,这些在经络中流动的气,就是以肺气为本源的气,也即是由肺脏制造出来的气,流入各条经络后,成为不同经络所拥有的气,这样的解释在《医学实在易》说得最清楚,书中特别地指出:“气通于肺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如果用现代的认识来解读《医学实在易》这段话,其意思就是:在脏腑和经络中流通的生物电,全部都是来自肺脏生物电的分发,直接地说,肺脏是所有脏腑经络生物电的供电源。.$
“肺主气”,“肺者,气之本”,中医用一种古老的语言,用一种笼统性的综合化说法,很用心地告诉人们,肺就是制造人体生物电的器官,是人体中的发电机,但是,中医对人体生物电来源的表述,不容易被人理解,人们往往觉得,“肺主气”和“肺者,气之本”之说,是在说呼吸之气,说肺脏在主管呼吸之气运行,是人都明白,但有谁还想到,这些话中,还有另类的意思?人们往往只被表面显示的现象所蒙蔽,而不明白它内中另有乾坤。W_.mtg
人体制造生物电的方法:Ub~?*
  肺脏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制造生物电的呢?其原理又是怎样的呢?对于这样重要的问题,在中医典藉没有发现一丁点的直接性说明。在人体这个特定环境中,肺脏最有可能性的发电方法是什么呢?要解开这个难题,现在只能从肺脏的功能和作用上探索,经过分析研究,发现人体发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大自然的启示,空气磨擦发电,另一种是《黄帝内经》的隐约提示,生物原料发电。6%i&
  摩擦发电:摩擦发电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呈现出带负电荷,而另外一个物体会得到多余的电子,呈现出带正电荷,这种以摩擦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称为摩擦起电。$T(
  肺脏是怎样进行摩擦发电的呢?是呼吸的气在摩擦发电。从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吸进的空气和排放的废气都是由肺脏来处理,这两种气对比,体现有这样的特点:$#p%u/
  一、呼出的废气为高湿度的气,而吸入的新鲜空气为比较干燥的气,两者形成湿度差;Z reOF
  二、呼出的废气温度比吸取空气的温度高,两者温度不同,自然地形成温差;f=Ny0c
  三、吸取的空气为两个氧原子组成的氧气,而呼出的废气则是则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二氧化碳气,两者有不同的质量;v|UK7C
  四、吸取的空气由外而内,呼出的废气则由内而外,双方的运动方向相反。)Y
  将以上特点综合,就会得出这样的认识:两种不同质量,不同湿度、不同温度的气,在肺脏中以相反的方向运动,造成在分子水平的相互摩擦,摩擦后制造出正负电荷,当正负电荷转移在肺脏细胞后,肺脏就成为了一个电池,而源源不断的呼吸运动,就是在不断地为电池充电。i1TMUD
  呼吸运动中的气体摩擦,能不能发电?可能有很多人带有疑问,如果不太相信的话,不妨看看大自然的演示,人们都知道,在雨天,经常会带有雷电,自然界的雷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现代科学认为,雷电的产生,是云团内浓密的大气运动所为,云团内热空气上升,与高空中的冷空气发生垂直方向的热力对流,强烈的对流运动造成气体发生强烈摩擦,摩擦形成带有正负电荷的小水滴,当空气中的正负电荷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电荷值时,就会在不同极性的云团之间形成电场,电场成为产生雷电的基础。j+d
  自然界雷电的发生,和呼吸发电有相同的基础,产生雷电的云团中,有两种不同温度的气流,不同温度也就形成不同的质量,双方有不同的运动方向,有相互间发生摩擦的事实,既然自然界中的空气对流摩擦能够产生电,人体的呼吸的空气对流也必然会产生电流,因为两者的发电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是人呼吸的气量比较少,运动速度比较慢,所产生的电荷也比较少而已。'6No&
  空气摩擦发电,只占人体用电量中的一小部分,它仅仅能满足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量。%tFa
生物发电:人体生物电的最主要来源,还是靠以生物为原料发电的方式。p
说肺脏利用营养物质发电,有什么证据可能证明昵?证据在《黄帝内经》中隐藏着。《黄帝内经》曾经提示过生物原料发电之理,它就是“血为气母”,至于血是怎样成为气之母的,则没有详细的解释,虽然《黄帝内经》没有解释清楚生物原料发电的原理,但人们可以从现代科学找到这个问题的解释。 er)
  据报道,美国密苏里州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这种电池实际上使用从软饮料到树叶液等多种糖类作为原料,其供电时间是锂离子电池的3-4倍。e
  糖能发电,有什么启示?应该看到,在人的食物中,广泛地有糖类存在,在人体的血液中,也有糖存在,糖是人体中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既然血液中含有糖,而且血液又大量地流经肺脏,在肺脏内进行气体交换,那么肺脏会不会利用血糖进行发电呢?确实是有这么回事。!SLv
我们说力气,为什么力和气关系这么密切呢?原因是,力由肌肉的运动产生,而生物电则是刺激肌肉运动的动力,当一个人发生饥饿时,力就会下降,而一旦吃饱后,力就马上恢复,可见食物和力量有密切的关系,它间接地证明,营养物质是制造生物电的重要原料。V=
《黄帝内经》说:“血为气母”,为什么血会成为生出气的母?不是说“气为血帅”吗?怎么反过来又变成“血为气母”了呢?长期以来,“血为气母”这个说法,令很多人不能明白其中真正原因,即使有这样那样的解释,往往带有牵强附会的嫌疑,要么是说得玄虚,要么是不能自圆其说,但用原料发电的原理来解释,就会洞悉天机,此话点明:人体的生物电是由血液中的物质生化出来的。j
  现代医学证明,血液中流动着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按照“血为气母”的说法,是血液生化出了生物电,血液是怎样生化出生物电的呢?只能说明血液中的营养被利用,被利用来制造生物电,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就是血液生化出了生物电,用现代的认识来说,就是营养物质发电。o|a0Mr
人体中营养转化出生物电的具体过程和原理是怎样的呢?现代的科学研究发现,人体的生物原料发电,就是利用人体中的营养物质为基础原料,经过生物催化剂的氧化作用,将富含电子的物质(营养物)转变成含电子少的物质(代谢产物),从而产生化学能电荷,形成电流。原料发电有一个好处,它不损害原有原料原有的营养价值,只是在营养被吸收利用的过程中,同时又制造出电流,可以说这是一种高效优质的理想发电方法。    1hV
或者认为,即使是血液中的营养生化了生物电,但也不能证明它一定要在肺脏制造,在血液流通的所有地方,不也同样可以制造么?不可能,《黄帝内经》已经明确地定下“肺主气”这一要点,也是说,原料发电的地方,必然要在肺脏之中,而不可能发生在肺脏以外。`
  “血为气母”必然要在“肺主气”的范围内进行,证明了肺脏有以原料发电的机制存在,同时也解决了食物与力气的相关原理。e/?
& &当明白到肺脏就是人体的生物电源后,就可以从中医理论中认识到人体生物电流的运动,肺脏制造出生物电后,通过手太阴肺经,将生物电传送到各个脏腑和各条经络中,再经由经络网络的分支,源源不断地将生物电传送到每一个生命细胞之中,也是说,每一个生命细胞都从经络网络中取得生物电,以补充不断的消耗,人们发现细胞携带的生物电,其实是细胞从经络上获取的电荷。-~e;
当生物电从肺经流出到其他经络后,经过各脏腑的调整,将各脏腑的信息调入生物电中,再由脏腑控制其沿着经络散布到控制面,一方面沟通信息,另一方面补充电能,这些携带脏腑信息的生物电,也成为了各脏腑的经气。 _
中医能够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人体的肺脏是一个生物电源,发现人体利用呼吸发电和利用营养发电的秘密,这确实是一个神奇,但不管怎样,我们的祖先在原始的蒙昧时代,就有这个本事,而且,在中医的理论中,还留下了不少有关生物原料发电的相关知识。V~/
  在中医的实践中,对于气虚患者,常常会采用“健脾补气”的方法,既然中医理论中明确指出“肺主气”,为什么补气时要去健脾?为什么不去采取健肺的方法?按照常理,生物电由肺脏制造,如果出现生物电不足的情况,必然要从它的制造器官中找问题,为什么偏偏不从制造器官中找问题,反而要到一个并非制造生物电的器官中解决问题?+v7.
  可能有人会说,土为金母,虚则补其母是中医的治疗法则,其实,虚则补其母的法则是一种很抽象的解释,金虚补土的具体原理要点,还是生物原料发电这个基本问题,血液是营养的运输载体,不是营养的制造体,按照中医理论,决定人体对营养吸收的器官是脾脏,没有脾胃对营养的吸纳,血液哪来运载?血液没有营养运载,原料电池缺乏原料,又怎能正常发电?说白了,健脾补气的治疗法则,实质是要通过提高脾胃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为原料电池添加更多的原料,肺脏得到由脾脏输送过来的优质高效原料,就必须会增加制造生物电的生产量。cr
  在中医的用药中,北芪、防党、白术、人参等药材有补气作用,这些补气药是怎样补气的呢?长期以来,人们只知其言,而不知其所以言,有人将这些补气药放进实验室进行研究,发现这类药包含有成分非常复杂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有益,但不会有什么补气功能,有人疑问,补什么样的气?靠它来补空气吗?那是笑话,它能补生物电吗?在实验室中没有发现这类药物能够产生异常的电能,但问题是,经过中医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证实,这类药确实有起到补气作用,于是在中西医之间,出现了现代医学证实无,古老医学证实有的对立,这又如何解释呢?Y_Sz[D
  如果将这个问题放入生物原料发电机制中,就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补气药之所以能补气,是指这些药经过吸收后,其营养物质在肺脏能够制造出比其他营养物质要大得多的生物电量,这就是补气的效应,现代实验室之所以不能化验出这类补气药有补气作用,原因是在实验室中,不能营造出一个真实的人体内环境,这是受条件因素局限所造成的无奈,没有模拟逼真的实验条件,就不能做出准确的验证,这就是科学态度,当这类补气药被人体吸收后,在人体这个特定环境内,才制造出补气效应,中医的认识是以人体生命为基础的发现,这是在实验室中不能试验出来的结论。_u`/+
  从发现补气药中明确地显示出,我们的祖先早就已经知道,不同的食物,在其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原料发电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发电量,如果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补气的力度有所不同。=
& &营养是制造生物电的重要原料这一点认识,为人们解开了土(脾)生金(肺)的实质内涵,这说明,中医脏腑理论中“虚则补其母”并不是只是玄虚的表达,而是存在有实质性的科学依据,它有着一种支持性的关系,对于这种支持性的关系原理,不能因一时未解,就当成糟粕。y
中医对经气重要性的认识,大大超过对血液重要性的认识,而这一点往往是西医不能理解的地方,从西医的认识中,血液才是生命最重要的东西,根本就不重视什么经气,其实,西医不重视经气,这是认识方面的问题,但实质上,经气还是在西医的治疗中发挥着无名英雄的作用,最明显的事例是对人体失血后的救治。6L
一个患者大量失血后,中医的做法是采用大补气血的药物煎服,而西医的救治就是及时输血,西医的这种处理方法,远比中医方便快捷,能够及时地做到起死回生,人们可能觉得,西医输血只是补血,没有补什么气啊,可见经气在急救中显得并不重要,但有谁真正明白到,在这个输血过程中,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已经被当成为生物原料,参与了原料发电过程?只不过血液的隐性功能作用未被发现而已。rBZQW9
一句“血为气母”的精炼简洁表达,就隐藏了营养物质发电的奥秘,这是现代科学也未能发现的人体奥秘,但古老的中医居然能发现,它完全出乎于人们的想象,老实说,没有一大堆的相关基础知识支持,根本就不可能说出“血为气母”这样的精辟见解。Lv&?
我们的祖先能够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肺脏是人体的生命电源,发现了原料在肺脏发电的现象,确实另人不可思议,为什么祖先们有这样伟大的发现能力呢?这个迷的答案,早就隐藏在《黄帝内经》之中,只是人们不曾留意罢了,可以说,中医对人体生命的结构,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程度,中医理论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
& && && &因为人体这么复杂的炁场是难以一下解释清楚的,所以只举几个已为现代科学实验证实的例子,然后进行推理扩大。
& && &&&1966年首次研究成功染料激光器,这是一种有机液体激光器,这预示了生物激光的可能性。《复旦大学刘一光等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叶绿素d作为激光物质制备成染料激光器,叶绿素d在无水乙醇中有几个吸收峰,主峰在690毫微米附近,并且在710毫微米附近有一个萤光发射峰。以690毫微米的光作为泵,以710毫微米的峰作为亚稳态受激幅射,当用红宝石激光器作为光泵,在叶绿素d浓渡为4.5×10-5克分子,光泵强度在165毫瓦/厘米2,得到了光谱范围712.5~727.52毫微米的激光输出,最大输入功率为10毫焦耳,最大能量转换率为1.6%,》由此推理人体完全有可能存在多频,多源的海底系统,而且能量转换所赵永界等用光电倍增管探测人体辐射时,发普通人发射的光子数约800光子/秒,并且变化缓慢;高级气功师或特异功能者进入特异级炁态时,光子辐射可突然增到2/秒,即可增加25~50倍。可见人体可能存在多频,多源的激光系统。在生理级时,各系统先后激发,只解决生理信息的传递与调控。一旦进入特异级水平时,全身各系统同步激发,可爆发较大的能量输出。
& && & 体内的炁场是极其复杂的,但总要考虑有一个可以把各种现象说得通的定性模式,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 &我们找来两个练习硬气功的,五个练习静气功的《有功能》,由于各家功夫保密的缘故,具体的练功运气方法不知道,征得同意在他们发功时让旁边有透视功能在旁边观察。
& &练习硬气功都采用逆呼吸,吸气闭气呼气三种方法两位老师在经过三到五次的深逆呼吸后,一发功将红砖拍裂,旁边观察的从一开始透视观察,从老师深呼吸开始,在老师的下丹田出现白的小气团,几次呼吸后气团高速旋转将周围的气收入白气团,在老师闭气时,气团扩展到全身,在呼气时,白气如炸药一样从右掌奔出。在老师收入身体旁边的白气时,透视者感觉到头不舒服。两位老师练习方法不一样,但观察到气场变化都差不多。
&&两位静气功发功《透视遥视》,三人旁边观察,一分钟后观察者讲述,没有入静时,两位身上气的颜色五颜六色的,进入功态后,整个人的气场变成金黄色,成了一个金人,非常耀眼。
& &同时在发功时,两位的脉搏,呼吸基本上没有,几乎要停止,身上摸上去很凉快。两位练习硬气功的老师发功时却相反,心跳加快,皮肤发烫,脸发红出汗。
&&而另一位老师静动功都练习的《他的功夫比较好有功能的》进入功态后,旁边透视时,发现他全身发红光。
&&从上面我们看到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进入功态后,全身的气场颜色都是一种颜色,没有杂色,《正常人透视观察身上都是五颜六色的光》也就是全身共振。动功通过闭气的方式来达到全身气场共振,静功通过心跳,呼吸减慢,使全身新陈代谢减慢,导致体内能耗下降,使全身达到高度一致共振。达到天目开通。
&&和激光产生有相同的地方,可能人体存在生物激光。
音乐疗法是一种艺术疗法,通过心理治疗上的作用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现实生活中总说对牛弹琴的笑话,其实对牛弹琴也是有意义的,都听过给鸡听音乐可以提高产蛋量吧!音乐与我们的身体是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在古代,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音的高手。在我们中医学理论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犹如一个辨证鲜明的治疗方案,就成了一种特殊的养生保健和治疗方法。在古代“琴棋书画”是作为养身之术的,其中琴排于第一位,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魅力和效果。
& & 传说在古代,真正中医大师不用针灸和中药,而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 & 《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的诞生。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音乐像药物一样有五味,正确的享受音乐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在古代宫廷配备乐队和歌者,不纯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 & 中国古代的音乐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古代博物学家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中医学是个各学科的交汇学科,真正的中医大师就是个博物学家!这五音曾经一度处于失传或无人研究的境地。感谢那些挖掘古音乐的学者和大家,使她重见天日。
& & 中医心理学讲,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与情志、脏腑之气产生共鸣,达到鼓动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中医音乐疗法”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也”其中这个气不单单是指情绪,其实主要是指五脏的脏气和六腑、奇恒之腑之气。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脏腑之气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运用五行原理,五音的相生、相克、相互制约关系,五音搭配组合,影响失调的人体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治疗的能力。
& & 音乐也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这种说法虽然有点牵强的感觉,但是也体现了音乐的医药作用。
& & “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的人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这个是大家听音乐总结的一点点经验,估计这个大家都有一点经验和感受。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音--商角羽徵宫
五窍--鼻目耳舌口& &
& && && && &&&
附2:(转)
肝——五脏中的将军&&(提醒:中医学中的肺肝肾心脾与西医的解剖学中的不一致,中医的五脏是一组功能系统,可能与解剖的五脏有吻合之处)& & 肝比较喜欢爽朗、豁达。我们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扰,肝就会使我们体内的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时间稍久,就会逐渐消耗肝的能量,产生种种不适。
肝常见不适: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
属肝的音阶: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角调式乐曲: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最佳曲目:《胡笳十八拍》。肝顺需要木气练达,这首曲子中属于金的商音元素稍重,刚好可以克制体内过多的木气,同时曲中婉转地配上了较为合适的属于水的羽音,水又可以很好地滋养木气,使之柔软、顺畅。
最佳欣赏时间:19:00-23:00。这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间,一来可以克制旺盛的肝气,以免过多的肝气演变成火,另外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旺盛的阴气来滋养肝,使之平衡、正常。
伴茶:准备一杯绿茶,里面少放一些白糖,以起到梳顺肝气的作用。
心——五脏中的君主
心脏通常不会偷懒,它一刻不停的搏动完全符合属于火的特性。心脏掌控着精神和血液的循环,然而,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在减少的睡眠、很少运动的身体……无一不在伤害我们的心,所以很容易心脏系统的不适。
心常见不适:失眠、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
属心的音阶:徵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徵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性情欢畅的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
最佳曲目:《紫竹调》。心气需要平和,这首曲子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配合很独特,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利于心脏的功能运转。
最佳欣赏时间:21:00-23:00。中医最讲究睡子午觉,所以一定要在子时之前就要让心气平和下来,过早过晚听都不太合适。
伴茶:准备一杯红茶,略加少量绿茶,可以补益心脏。
脾——五脏中的后勤部长
& & 脾是我们身体里的重要能量来源,身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都来自脾胃,经过食物的消化吸收,才能转化成能量供应给各个脏器。暴饮暴食、五味过重、思虑过度等都会让我们的脾胃承担过重的负担,而停产。
脾常见不适:腹胀、便稀、便秘、肥胖、口唇溃疡、面黄、月经量少色淡、疲乏、胃或子宫下垂
属脾的音阶:宫音,相当于简谱中的“1”。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
最佳曲目:《十面埋伏》。脾气需要温和,这首曲子中运用了比较频促的徵音和宫音,能够很好地刺激我们的脾胃,使之在乐曲的刺激下,有节奏的进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最佳欣赏时间:在进餐时,以及餐后一小时内欣赏,效果比较好。
伴茶:准备一杯黄茶,略加少量红茶,可以温和的调节脾胃功能。
& && && && &
肺——五脏中的宰相
& & 肺在身体里是管理呼吸的器官,全身的血液里携带的氧气都要通过肺对外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送到全身各处。也正因为肺和外界接触频繁,所以污染的空气、各种灰尘、致病细菌,会在你身体抵抗力稍低的一刹那,占领你的肺。
肺常见不适:咽部溃疡疼痛、咳嗽、鼻塞、气喘、容易感冒、易出汗。
属肺的音阶:商音,相当于简谱中的“2”。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
最佳曲目:《阳春白雪》。肺气需要滋润,这首曲子曲调高昂,包括属于土的宫音和属于火的徵音,一个助长肺气,一个平衡肺气,再加上属于肺的商音,可以通过音乐把你的肺从里到外彻底梳理一遍。
最佳欣赏时间:15:00-19:00。太阳在这个时间段里开始西下,归于西方金气最重的地方,体内的肺气在这个时段是比较旺盛的,随着曲子的旋律,一呼一吸之间,里应外合,事半功倍。
伴茶:准备一杯白茶,里面少放一些红茶和黄茶,以起到生补肺气,同时清除肺中杂质的效果。
& && && && &
肾——五脏中的作强之官
肾在身体的五脏之中,被认为是人体的储蓄机构,我们身体里所有其他脏器产生的能量,在满足日常消耗后,都会把多余的能量转存到肾中,将来身体里的其他器官缺少足够的能量时,通常会从肾中抽调。长此以往,肾中的能量总的来讲还是处于一种匮乏状态。
肾常见不适:面色暗、尿频、腰酸、性欲低、黎明时分腹泻。
属肺的音阶:羽音,相当于简谱中的“6”。羽调式乐曲: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最佳曲目:《梅花三弄》。肾气需要蕴藏,这首曲子中舒缓合宜的五音搭配,不经意间运用了五行互生的原理,反复的、逐一的将产生的能量源源不断输送到肾中。一曲听罢,神清气爽,倍感轻松。
最佳欣赏时间:7:00-11:00。这段时间在一天里是气温持续走高的一个过程,人和大自然是相互影响的,在这个时间段,太阳在逐渐高升,体内的肾气也蠢蠢欲动地受着外界的感召,如果此时能够用属于金性质的商音和属于水性质的羽音搭配比较融洽的曲子来促使肾中精气的隆盛。
伴茶:准备一杯黑茶,里面少放一些白茶,以起到五行相生的效果。& && &&&
绿茶:五行属木,代表茶有碧螺春、毛尖、毛峰、猴魁、龙井
红茶:五行属火,代表茶有川红功夫、滇红功夫、祁门功夫
黄茶:五行属土,代表茶有霍山雪芽、温州黄汤、君山银针
白茶:五行属金,代表茶有银针白毫、贡眉、白牡丹
黑茶:五行属水,代表茶有普洱茶、湖南黑茶&&
至于混元气的威力到底能有多大,在什么范围内起作用?我找了很多古人关于混元气的论述,找到这么一段文字。这段书当然是对混元气的歌颂,给同志们引这一段,就是让大家学混元气理论的时候,也觉得这个混元整体理论不是庞老师一人编的,好象我们自己把混元气吹得多么厉害,在传统气功书里也有类似的论述。不过书中说的非常笼统,把混元气神化了。我们是要拿掉神话,要科学化、具体化。这一段书给同学们说说倒是很有意义的。
& & 五原混一老人著的《炁经》,五原就相当于五方之气,五元之气的根本混元到一起的老人,这个名子就这么起的。这就是跟“混元一五行,有形亦无形”一样。从这个提名就可以看出来。
& &“吾知渺微如来之法,混元先天一”,非常微细的如来之法就是佛法了。这么微细的佛法是什么呢?佛法亦即混元先天一气,佛法是西方的,而混元一气是中国的,即佛和道的问题,这两者是一个。这两者是并排谈的,实际两个是一回事。佛法也好,混元一气也好。
& &“无在而非光照之区。”一切都能照得到。这个光不是风光,也不是神光,也不是佛光,也不是一般可见光,不是宇宙,也不是六合之光。
& &“乃玄妙之理,”这么一讲,“理”,又归到儒家上来了。宋明先天理学。这个理有的人说就是一种道理,其实不然。道家民间气功有一个道会门,叫“理门”。他们有好多种功夫。他们管什么叫理呢?曾接触过他们一些人,把练功后开天门头顶那个“咚咚”的跳叫做理。他们汫,随时不要丢掉那个理,就是那个跳,要守住这个理。实际说理也好,佛法也好,是先天一气。
& &“然此不能磨灭一切大无畏之光”。又回来了,这本是不能磨灭的一切大无畏之光,理又成光了。所以古人不注意语言,前后有矛盾。
& &“其光也”,是这个光。
& &“乃有所见,乃无所见”,也可以看到,也可以看不到。
& &“乃有所照,乃无所照;是乃无不可照见,乃能有所照见”,一般情况你照它照不见;可它照别的照得见。
& &“无不可照见”,这里面曾经有两种解释方法:一种是没有不能照见的地方。还有这么说的。它本身照自己,照不到,用它来照别的,照得很清楚。
& &“心灯之光”。这个光也叫性灯,我们意识里面的光,也可以起名叫意光,意念一动的光。这个光是什么呢?
& &“是之谓先天混元一炁心光。”这个光在宇宙当中,无处不照,无处不起作用。所以这里面说的先天混元一气,实际是先天的心光,就是《意元体》呈现的功能。所以当《意元体》出现了光以后,真正的光出来了,一切领域都是你所照的地方,没有照不到的地方,能照到的就能起作用,这就说明混元气无所不在,都能起作用。我们现在还没达到这个水平,还需要慢慢练。当然宇宙也是无穷无尽的,有好多东西还不被认识,还没达到一定深度就不好起作用了。
& & 智能功混元气对各个层次都起作用。从学术交流会上的试验说明,混元气在不同层次都起作用。当然我们还没深入到电子层次上去,但已经开始深入到细胞、分子层次了,原子层次,原子核等层次。混元气在不同层次都能起作用。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后口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