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和川楝子的中药白鲜皮功效与作用用及禁忌

【中文名】白鲜皮
【药材别名】、藓皮、根皮、臭根皮
【药用植物名】白鲜(《本经》),又名:白藓(《本草经集注》),白膻、白羊鲜(陶弘景),椒(《日华子本草》),地羊膻(《本草图经》),八圭牛、野花椒、八股牛、、羊鲜草。
【英文名】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 Root-bark of Densefruit Pittany
【拉丁植物名】1.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2.Dictamnus angustifolius G.Don ex Sweet.
【拉丁药材名】 Cortex Dictamni
【科属分类】芸香科  
1.白鲜 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高达1m。全株有特异的香味。根肉质,多,外皮黄白至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狭翼,无叶柄;小叶9-13,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5-9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密布腺点,下面白绿色,腺点较稀。总状花序顶生,长达30cm,花轴及花柄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花柄长1-2.5cm,基部有线形1枚;5,卵状披针形,长约5mm,宽约2mm,基部愈合;花瓣5,色淡红而有紫红色线条,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约25mm,宽5-7mm,某部渐细呈柄状:10;子房上位,5室。,密被腺毛,成熟时5裂,每瓣片先端有一针尖。种子2-3颗,近球形,直径约3mm,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
2.狭叶白鲜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茎直立,多从基部分枝,被密集的长绒毛,下部光滑有时有短毛,有香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具毛,基部不是翅状;极短;小叶7-15,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10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钝,边缘有细小的锯齿,向下面卷曲,上面光滑,下面沿叶脉有稀疏的白毛。花序总状,着生在茎顶端,密被暗褐色的腺毛和淡褐色毛;苞片线状披针形,密被暗褐色腺毛;萼片5,披针状线形,长7-9mm,先端尖锐,密被腺毛;花冠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4.5cm,淡粉红色,有紫褐色毛,先端尖锐或钝,基部渐收缩呈爪状;雄蕊10,分离,花丝全部有毛;子房上位,有稀疏的白毛,光滑。蒴果,密被腺毛及细毛,成熟时5裂,每片先端有一针尖。种子2-3颗,近球形,黑色,有光泽。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态环境】1. 生于土坡及灌丛中。2.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及森林下,山坡阳坡。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2.分布于新疆,以伊犁、阿勒泰地区最多。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旱、怕涝、怕强光照。浙江产区年平均气温17-17.5℃,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适宜气温12-18℃;年降雨量mm。地下分布较浅,多集中于土层下3-7cm处,每块茎具l-2个芽,多者3-4个。9月上旬-10月上旬栽种,幼芽从芽眼长出但不出土;11月上旬地温在5cm处有23-25℃时块茎从下部生根;地温在18-20℃萌芽开始,沿水平方向伸展成细长,习称行鞭;12月上旬形成第1个,生有2-4支。
气温在4-5℃时茎开始出土,尤以7-10℃为宜。2月上旬出苗展叶,幼叶呈淡红色,逐渐变成绿色。3月上旬地下茎在节处膨大形成淡黄色光滑的块茎。4月中旬茎腐烂。以选地势高燥、向阳、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上或壤土栽培为宜。前茬地以、、水稻、玉米、豆类、、粟等作物为宜;亦可水旱轮作或与薏苡轮作。  
用块茎繁殖。栽种期9月中、下旬-11月上旬,尤以9月下旬-10月上旬为适期。选当年生块茎呈扁球形、色淡黄、芽眼多、健壮无病虫伤疤、横径约1.4-1.6cm、组织较幼嫩者作种用。栽种前块茎用退菌特50%可湿性1000倍液浸种5min,稍晾干,随即栽种。条栽或穴栽,以条栽为好。
按行距20cm开浅条沟,沟深6-7cm,块茎交互栽种2行。芽头向上,栽种不宜过浅或过深,以免影响出苗。边种边覆土,上盖草木灰或土杂灰一层。每1hm2用种量900-1125kg。  
出苗后要及时拔除,不宜中耕。可用除草剂绿麦隆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射,再盖薄层草木灰,以免药液。亦可用绿麦隆250 g拌土25kg制成毒土,栽种后撤施畦面,再盖草木灰1层,除草效果较好。遇旱时应及时灌溉,遇雨季及时排水。施肥要施足基肥,重施腊肥,巧施苗肥。11月下旬-12月上旬施腐熟饼肥或腐熟厩肥,促使地下茎生长,节间增多,又可防冻保苗;幼叶展开后追施人粪尿或硫酸铵,亦可用氟、磷、钾复合肥料,提高总量,促使新。或可在3月下旬用2%过磷酸钙澄清液进行2-3次根外追肥。  
病害有霜霉病,3月开始发病,多发生在叶部,叶初生褐色斑点,渐在叶背产生1层霜霉状物,使叶片枯死,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信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射。病,3月中旬发病,为害茎基部,初呈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水渍状梭形病斑,严重时茎基腐烂,地上部位倒伏枯萎,土表可见及菌核,可用3%菌核利或1:3和草木炭混合后撤入畦面,或用5%氯硝铵粉剂撒施。,3月上、中旬发病,在初期叶现黄绿色病斑,后变黄褐色,叶背或茎上病斑隆起,散出锈色粉末,可用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射,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射。还有白绢病为害。虫害有地老虎为害幼苗及块茎,另有、金龟子幼虫、种蝇为害。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和狭叶白鲜(Dictamnus angustifolius G.Don ex Sweet.)的干燥根皮。
【考证】出自《药性论》。
2、载于《》。主要用来治疗“头风,,可逆,淋沥。女子阴中,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大部分地区在春秋季节采挖,南方于立夏后采挖,洗净泥土,去除须根及粗皮,趁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  
拣净杂质,除去粗皮,洗净,稍润,切片,晒干或酒拌炒。  
白鲜皮(图3)
性状鉴别 白鲜根皮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2-5m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对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以条大、肉厚、包灰白、断面分居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皮横切面:白鲜层为10余列。狭窄,有横长大型。宽广,排列疏松,有裂隙;韧皮宽1-3列细胞。皮层、韧皮部散有单个,类方形或长多角形,壁极厚,木化。本品含及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本品1g,粉碎,加20ml,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鲜皮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G薄层板上,以-(3:2)为,展开,取出,晾干,置碘蒸气中熏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白鲜地上部分含(psoralen),(xanthotoxin),东莨菪素(scopoletin),(quercetin),异槲皮素(isoquercetin),根含(dictamnine),γ-(γ-fagarine),前碱(preskimmianine)],茵芋碱(skimmia-_nine),白鲜明碱(dasycarpamin),(trigonelline),(choline),O-乙基-降-白鲜碱(O-ethylnordictamnine),O-乙基-降-γ-崖椒碱(O-ethylnor-γ-fagarine),O-乙基-降-茵芋碱(O-ethylnorskimmianine),异斑点沸林草碱(isomaculosidine),苦素(rutaevin),白鲜醇(dictamnol),娠酮(peregnenolone),酮(fraxinellone),酮(obacunone),(limonin),β-(β-sitosterol),莱油(campesterol),皂甙等。
2.狭叶白鲜根皮中含有秦皮酮,黄柏酮,柠檬苦素,柠檬苦素地奥酚(limonindiosphenol)及白鲜(dictamdiol)。  
1.:体外试验1:4的水浸液对多种致病如堇色毛癣菌、、许兰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有报告本品的、和水提取物对金黄色等、和均未见效果。1:20煎剂对毛滴虫并无杀灭作用。
2.对及的影响:本品所含白藓碱于小量时对离体蛙心有作用,可使张力增加,分钟输出量及博出量均增加。对离体兔耳有明显的收缩作用。所含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菌芋碱有样作用,能使猫,增强猫瞬膜收缩、扩张冠脉,增强的升压作用。
3.对子宫及肠的影响:白藓碱对家兔和豚鼠平滑肌有强力的收缩作用,茵芋碱也能加强猫或兔的在位,加强肾上腺素对子宫的影响,白藓碱、崖椒碱对子宫的自发性收缩无影响,但对于所引起的大鼠子宫收缩则可减弱之,而茵芋碱则可增强。茵芋碱能抑制收缩、崖椒碱能抑制所致离体兔,崖椒碱及芋茵碱还能松弛奥狄氏括约肌,有报告指出,白鲜碱、崖椒碱、茵芋碱等的混合物,对大鼠、豚鼠的作用较单个生物碱的作用强。
4.抗癌作用:法结果表明本品非极性物及挥发油有体外抗癌活性,从本品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岑,白鲜碱及得自挥发油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为其体外抗癌的有效成分,其45%的浓度能杀死艾氏、S180及U14细胞,而黄柏酮、柠檬苦素及β-谷甾醇无效。
5.Dictamnus albus L.根皮有解热作用,给(温刺法)之家兔口服其煎剂,能使下降。狗另一种白鲜皮D. Albus var.Caucasicus浸膏,能缩短时间。
6.其它作用:白鲜碱、茵芋碱及崖椒碱的混合物能降低肾上腺素对豚鼠的作用,茵芋碱能使,并可因累及心肌而引起哺乳动物进行性下降。茵芋碱能提高的张力,加强的,药理活性弱,但早年有报告其在肌肉能降低神经的时值,对肌肉的时值则先降低后增加,此外,葫芦巴碱有一定抗癌作用,12.5mg/kg能使P388小鼠生命延长31%。
7、 对小鼠的LD50白鲜碱、花椒碱、茵芋碱相近腹腔注射为150-250mg/kg;葫芦巴碱对大鼠的LD50为5.0g/kg。  
【功效分类】药;药;药 
【性味】 性寒;味苦,苦,咸。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咸,无毒。" 
③《本草述》:"苦微咸微辛。" 
【归经】脾;肺;小肠;胃;经。 
①《纲目》:"入足太阴、阳明经,兼人手太阴、阳明。" 
②《本草原始》:"入肺、小肠经。" 
③《本草从新》:"入脾、胃,兼入膀胱、小肠。"  
【功效】;;
【主治】湿毒所致的;;疥癣疮癞;黄疸、尿赤;;痹痛。  
1.《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2.《本草原始》:白鲜皮,入,故能去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治一切疥癞、、疥癣、、诸疮。
3.《本草经疏》:白鲜皮,苦能泄热,寒能除热,故主头风有火证。性寒而燥,能热,故主五疸。咳逆者,实火上冲也,得寒而散,则咳逆止矣。淋沥及女子阴中肿痛,亦皆下部湿热,乘虚客肾与膀胱所致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者,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也,,恶湿而喜燥,今为所干,故四肢不安也。时行腹中大热,因而饮水、大呼、欲走者,邪热盛也。小儿,亦热则生风之候也。散湿除热,蔑不济矣。妇人产后余痛,应是而热,非所宜也。
4.《本草述》:白鲜根皮,始尝之,味微咸,后味辛,后即纯苦,苦中复有微辛,《本草》言其气寒。夫咸入血,苦寒之性,有辛而合之以入血,宜能清散血中之滞热矣。肝为风木,不独血虚能生风,即者亦然,血之滞也,不独寒能涩之,即热而气伤者亦能涩之,此味于是有专功,谓其通关节,利及血脉者不谬也。但脾以肝为用,而此之借金气以达者,肝更借肺为用以致于脾,脾因肝之血和,肺之气达,而湿热乃散,故治湿痹及黄疸症。如所谓女子阴中肿痛,及筋病不可屈伸、起止、行步,非肝之病乎?如所谓黄疸并湿痹死肌,又非脾与肺之病乎,虽属下,其奏功多在下部,如希雍所云,然肝肾之病,未有脾肺之气不达而能疗者也。明者审之。
5.《本草求真》:白鲜皮,阳明胃土,喜燥恶湿,一有邪入,则阳被郁不伸,而热生矣。有热自必有湿,湿淫则热益盛,而风更乘热至,相依为害,以致不通,九窍不利,见为风疮疥癣,毛脱疸黄,湿痹便结,溺闭,咳逆狂叫,饮水种种等症,治宜用此苦泄寒咸之味,以为开关通窍,俾水行热除,风息而症自克平。奈世不察,猥以此为之外用,其亦未达主治之意耳。然此止可施于脾胃坚实之人,若使素属,切勿妄用。
6.《本草正义》:白鲜乃苦寒胜湿之药,又能通行脉络。《本经》主头风者,之在上者也;黄疸咳逆,湿热之在中者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湿热之痹于关节、着于肌肉者也。白鲜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胜湿除热,无微不至也。《别录》疗四肢不安者,即痹着之病也;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者,则天行狂易之类也;小儿惊痫,亦风热病耳。《别录》又有主妇人产后余痛二语,则有血虚之辨,且皆不宜于苦寒之品,虽容有一症,然白鲜亦非主要之药,仲醇已有血虚而热,非其所宜之说。
7.《本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8.《别录》: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9.《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急,;主黄、酒黄、、谷黄、劳黄等。
9.《兵部手集方》:疗肺嗽。
10.《日华子本草》: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现代研究】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如:毛癣菌、黄癣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中华本草》: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2、《中国药典》: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②《用法 ①内服:煎汤,或入丸、散
2、用量①6-15g《中华本草》;②《中国药典》
【药浴方法】取白鲜皮50g,加水煎煮30分钟,趁热熏洗患处,待水温适宜后泡浴,时间为30分钟左右。
【备注】(1)常配合、等药同用,既可内服,亦可煎汤外洗。  
①《本草经集注》:"恶螵蛸、、、。"
②《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勿用。"  
①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白鲜皮、(去叉)、、(焙)、各一两,黄苓(去黑心)三分。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临卧。(《圣济总录》白鲜皮散)
②治痫黄:白鲜皮、各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沈氏尊生书》白鲜皮汤)
③治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补缺肘后方》)
④疗产后,不可服他药者:白鲜皮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鲜汤)
出自A+医学百科 “白鲜皮”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白鲜皮”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推荐专题:
您的位置:
>> 白鲜的功效与作用
白鲜的功效与作用
  白鲜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那么白鲜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白鲜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白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白鲜的简介
  白鲜bái xiān
  【学名】:Dictamnus dasycarps Turcz.
  【英文名】: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2]
  【分类】:芸香科白鲜属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根数条丛生。茎直立,高50~65cm。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宽楔形,两面密布腺点;叶柄及吉轴两侧有狭翼。总状花序顶生,密被柔毛及腺点;花白色或淡红色,萼片5;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蒴果5裂,表面散布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细柔毛。种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
  又名白藓,原产我国。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耐半阴。怕强光曝晒和枳水,宜深厚、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白鲜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白鲜的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白鲜的禁忌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白鲜的选方
  鼠瘘已破,出脓血者。白鲜皮煮汁,服一升,当吐若鼠子也。(《肘后方》)产后,人需不可服他药者。一物白鲜皮汤,用新汲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陈延之《小品方[3]》)
  扩展阅读:白鲜现代研究
  1.化学成份:本品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葫芦巴碱、胆碱、谷甾醇、白鲜脑交酯、q皮酮、黄柏酮、黄柏酮酸等。
  2.药理作用:本品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 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解热作用;白鲜碱对家兔和豚鼠子宫平滑肌有强力的收缩作用,小剂量白鲜碱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本品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
  ①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白鲜皮、(去叉)、、知母(焙)、各一两,黄苓(去黑心)三分。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食后临卧。(《圣济总录》白鲜皮散)
  ②治痫黄:白鲜皮、茵陈蒿各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沈氏尊生书》白鲜皮汤)
  ③治鼠疫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补缺肘后方》)
  ④疗产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白鲜皮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鲜汤)古代太监是如何奸淫嫔妃?在深宫里,太监与
&>&&>& > 正文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白鲜皮的食用方法详细介绍
12:06:18&&&&来源:军事中国&&&&编辑:
看就上:劲爆隐私娱乐 /ylbg/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中军网 看更多最新劲爆隐私娱乐新闻!
  白鲜皮有什么?白鲜皮的食用方法有哪些?赶紧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白鲜皮可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白鲜皮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白鲜皮可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白鲜皮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①《本经》:白鲜皮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别录》:白鲜皮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太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③《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④《兵部手集方》:白鲜皮疗肺嗽。
  ⑤《日华子本草》:白鲜皮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
  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⑥《本草原始》:白鲜皮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白鲜皮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
  外用:煎水洗。
  白鲜皮的宜忌虚:寒证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Z。
  ②《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配伍应用
  1.配白蔹,清热解毒,祛湿止痒,敛疮生肌。主治湿热疮疡,痈疮肿毒,皮肤瘙痒,烧烫伤等。白鲜皮苦寒,鲜毒清热之力强,并能止痒;白蔹苦辛,能消肿敛疮,并具生肌之效,两药合用解毒敛疮,生肌止痒作用增强。
  2.配苦参,清热解毒,利水除湿。主治湿热蕴结,小便不利,灼热涩痛等症。白鲜皮,苦参均味苦,性寒,均具清热、解毒、燥湿之功。但苦参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故两药合用解毒清热、利水除湿作用大增。
  3.配茵陈蒿,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湿执黄疸。白鲜皮、茵陈均苦寒泻热,均具利湿退黄之功效。两药相须为用,其利湿退黄作用倍增。
  4.配防风,疏风、清热、止咳。主治风热咳嗽。自鲜皮寒能清热,防风辛可发散解表、祛风。两药合用,可发散解毒,清肺热,而止咳。
  5.配土茯苓,清热解毒,利关节。白鲜皮味苦,性寒,长于清热、解毒。土茯苓味甘,性平,长于除湿,利关节。两药合用,可治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6.配地肤子,白鲜皮清热、祛风、除湿,地肤子清湿热、利尿止痒。两药合用,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美容妙方
  1白鲜皮煎:白鲜皮10克,将其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取汁服用。本方具有解毒润肤的作用,对于面部黄褐斑、扁平疣均有较好的治疗功效。
  2.白鲜皮消毒饮:白鲜皮9克,地肤子10克,黄柏8克,将三味一同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服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本方主治湿疹。
  3.治疣外用方:白鲜皮、板蓝根、苦参、红花各10克,地肤子枯矶各20克,蝉蜕30克,70%的酒精500毫升,将几味药物混合研为粉末,与酒精调和均匀,放入容器中密封一周即可。每日不拘时涂抹于患处。本方可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主治扁平疣。
  4.鲜皮外洗方:白鲜皮、蛇床子、苦参各40克,百部、当归各20克,将上药放入锅中,煎取药液,熏洗患处即可。每日1剂,每晚使用。本方主治鹅掌风。
  5.二味消疣方:白鲜皮、白矶各30克,将两味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取汁即可。每日1次,反复擦洗患处15分钟。本方主治扁平疣。
  6.白鲜皮粥:白鲜皮粉10克,梗米50克,白糖10克,将三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即可。每日早晚食用。本方能祛斑平疮。
  7.鲜皮炒豆芽:白鲜皮粉10克,豆芽菜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料酒5毫升,炒制,佐餐食用。本方能清热解毒、润肤美容。
  8.白鲜皮炖猪肉:白鲜皮粉10克,猪肉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葱段、姜片各5克,花椒、大料、桂皮各3克,炖至猪肉熟烂即可,佐餐食用。本方能润肤化斑。
  别 名: 北鲜皮,白鲜,白藓,白膻,地羊膻,托尔布提,金雀儿椒,金爵儿椒,狭叶白鲜,狭叶白鲜皮,臭根皮,野花椒根皮,藓皮,白羊鲜
  ①《本经》:白鲜皮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别录》:白鲜皮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
  :本品始载於《本经》。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的根皮。产於辽宁省、河北省、四川省、江苏省等地。
  :春秋采挖,去须根和外部糙皮,纵向剖开,抽去木心,切片,晒干用。
  :本品以卷筒状、无木心、皮厚、块大、色灰白者为佳。
  根皮卷筒状、长5~15厘米,直径1~2厘米,厚0.2~0.5厘米。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有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本品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谷固醇、胆碱、q皮酮等。
  :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和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解热作用。
  :苦,寒。归脾、胃经。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主治湿热疮毒,湿疹疥癣,黄疸尿赤,湿热痹痛。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24小时访问榜
关于中军网
中军网|见证中华民族伟大中军 2014 版权所有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及禁忌-中药禁忌网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白鲜皮的功效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白鲜皮的作用是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白鲜皮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证忌服白鲜皮。
  药名:白鲜皮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北鲜皮、藓皮、白藓、白膻、野花椒根皮、臭根皮、白羊鲜、金雀儿椒、地羊膻、八圭牛、野花椒、八股牛。   功效分类:祛风药、祛湿药、清热解毒药   性味:苦、咸、寒、   归经:脾经、胃经、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   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药材基源: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   
  1、白鲜皮治急性肝炎:白鲜皮9g、茵陈15g、栀子9g、大黄9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2、白鲜皮治鹅掌风:用白鲜皮入口嚼烂手搓之。(《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3、白鲜皮疗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白鲜皮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鲜汤)   4、白鲜皮疗肺嗽。《兵部手集方》   5、白鲜皮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白鲜皮、防风(去叉)、人参、知母(焙)、沙参各一两,黄苓(去黑心)三分。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食后临卧。(《圣济总录》白鲜皮散)   6、白鲜皮苦能泄热,寒能除热,故主头风有火证。性寒而燥,能除湿热,故主五疸。咳逆者,实火上冲也,得寒而散,则咳逆止矣。淋沥及女子阴中肿痛,亦皆下部湿热,乘虚客肾与膀胱所致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者,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也,脾主四肢,恶湿而喜燥,今为湿邪所干,故四肢不安也。时行腹中大热,因而饮水、大呼、欲走者,邪热盛也。小儿惊痫,亦热则生风之候也。散湿除热,蔑不济矣。妇人产后余痛,应是血虚而热,非所宜也。《本草经疏》   7、白鲜皮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日华子本草》   8、白鲜皮入肺经,故能去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本草原始》   9、白鲜皮治痫黄:白鲜皮、茵陈蒿各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沈氏尊生书》白鲜皮汤)   10、白鲜皮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药性论》   11、白鲜皮治鼠疫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补缺肘后方》)   12、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纲目》   13、白鲜皮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别录》   14、白鲜皮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本经》   
  白鲜皮散   组成:白鲜皮15克、黄芩15克、秦艽15克(去苗)、犀角屑15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麦门冬15克(去心)、大青15克、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主治:热病,狂言不止。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七。      白鲜皮酊   组成:白鲜皮15g、鲜生地31g、高粱酒150ml。   用法:浸泡5日后,外涂。   主治:脂溢性皮炎。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白鲜皮散   组成:白鲜皮1两、黄芩1两、柴胡1两、大青1两、麦门冬1两、栀子仁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羚羊角屑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时气6日,热毒不退,心胸烦躁,大小肠秘涩,不得眠卧。   来源:《圣惠》卷十五。      白鲜皮七味汤   组成:白鲜皮3两,干葛5两,黄芩3两,郁金3两,豉5两,栀子10枚,芒消6两。   制法:上切。   用法: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纳芒消,分3次温服。相去如人行20里久,更服此汤,当得利,利后将息1-2日,则合后黄连丸服之。   主治:黄疸初得,稍觉心中烦热,外状与平常无别,但举体正黄,甚者眼色如柏,涕、涎、小便及汗悉如柏汁,食消多于平常,稍觉瘦悴乏力者。   来源:《外台》卷四引《许仁则方》。      白鲜皮蚱蝉汤   组成:干蚱蝉7枚(微炙)、白鲜皮1两、钩藤1分、细辛(去土)1分、川芎(锉,微炙)1分、天麻1分、牛黄(别研)1分、蛇蜕5寸许(炙令黄)。   制法:上为末,同牛黄拌匀。   用法:每服1钱,加水8分,入人参、薄荷各少许,煎5分,去滓,稍热服。   主治:诸风痫,胸中痰盛。   来源:《普济方》卷三七七。   
  脾胃虚寒证忌服白鲜皮。   1、白鲜皮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本草经集注》   2、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白鲜皮。《本草经疏》    白鲜皮图片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1&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2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3&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4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5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6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7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8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9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10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11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12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13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14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15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16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17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18
词条标签: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及禁忌
上一篇下一篇
提示: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浏览次数: 3229 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鲜皮的功效和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