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药天旱药效团好吗

前几天人民日报发了微信关注东北发展现状,我只想说,东北人——尤其是东北乡村农民更关心的是今年的收成,但很多人现在是没有办法和能力解决眼下遇到的困难。
  我从东北来到成都10年,无时不刻都在关注乡亲,有点身在天府心在黑土地的感觉。
  今年,又逢大旱,很多乡亲不知道怎么办,反正我看到图片时心已经哇凉哇凉的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东北小乡村现状——今天亲戚发在朋友圈的,大部分玉米快要旱死了。
  我在想国家什么时候会关注到这个情况,即使关注到了,如何解决也是个大问题。
天涯成都微信账号开通,欢迎关注!公众号搜索:tianyacd
楼主发言:12次 发图:
  东北为什么留不住人?不只因为钱  @人民日报  近段时间,东北人口加速减少连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东北地区很多工厂周边的饭馆不断关张,医院产科护士也愈发清闲。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东北三省超低的出生率和年轻人越来越多的离去。  由于东北三省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城镇化水平较高,计划生育执行较好,近些年的出生率一直较低。到了这一代,年轻人受到观念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即使鼓励生育,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多生。  比超低出生率更触目惊心的,是年轻人口的外流。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三省人口每年净流出180万。东北三省的老年人口占比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儿童和青壮年人口占比又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80年代,东北多数时候都是人口净流入地区,充足的人口资源使东北在1945年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地区,并在1949年后成为“中国工业的摇篮”;然而现在,伴随人口的流失,东北经济也拉响了警报,东北这个曾经辉煌的地区为什么就留不住人了?  100年,东北人口从净流入到净流出  东北人口大规模的迁入要追溯的1860年,在这之前的200年,东北被视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限制汉人移垦。但是伴随全国人口的增多以及战争、自然灾害不断,大量难民纷纷犯禁“闯关东”。国际上,沙俄也对地广人稀的东北虎视眈眈,清政府于1860年开始逐渐解除对东北的“封禁”,东北人口从1871年的330万猛增到1911年的1841万。  民国时期,由于华北平原战争、灾害不断,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第二次“闯关东”的高潮,仅1927年到1928年,就有超过百万移民进入东北。从1870年到1940年,中国人口只增加了45%,东北人口却增加了1123%,当时东北是世界上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并且移民的综合素质好(青壮年比例高、身体素质好、开拓精神强)。  充足的人口资源使东北成为当时中国最发达的地区,1942年东北城市化水平达到23.8%,而全国城市化水平1986年才达到23.7%。东北在1945年时甚至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经济体,其生产总值在全球仅次于美、苏、英、德等发达国家。  1949年后至改革开放前,东北作为经济重点建设地区和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人口迁徙虽然有波动,但总体上仍属于迁入地区;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终结,国企普遍经营困难,东北出现劳动力过剩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外出寻找就业机会。  这种趋势在最近几年达到顶点,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东三省每年净流出的人口约200万人。东北三省中,黑龙江和吉林都是人口净流出,虽然辽宁每年还有大约20万的净流入,但是远比不上一个北京市,而且流入的人口也多来自黑龙江和吉林。而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候,东北地区还有36万的人口净流入。  谁离开了东北?  每年东北净流出的180万人,他们又是什么人呢?  岁/0-29岁人口之比,全国为1.39,东北为2.09,全国最高;意味着岁/20-49岁人口之比,东北在全国最高,老年化非常严重。东北的年轻人都去哪儿了?  豆瓣网友@一只耳在文章中写到:“作为一个辽宁人,考大学时,我选择了一个武汉的211高校,高中同学大多数在北京、上海、西安这样高校集中的地方,还有五分之一的人选择了出国。如今毕业后,一部分留在了国外,有几个留在了北京,有几个女生倒是回去了,而我却留在了浙江。”考上外地大学后不愿意回东北,这种现象是普遍的。  东北考出去的不愿回,在东北上大学的也留不住。今年5月,标准排名(中国)研究院发布的一项全国大学生毕业统计表明,辽宁两所“高薪大学”有四成学生流向北上广,其中大连理工大学有36%的毕业生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就业,大连海事大学则有38%的毕业生外流。  没考上大学的东北年轻人也不愿留下来,而是选择出外打工。在海南三亚,除了人们熟知的“候鸟老人”外,几乎各个行当都有来自东北的身影,开餐馆、开旅馆、开出租、开公交、卖房子……数量达到几十万。  而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些从业门槛不高的行当,比如房产中介、小摊贩……也有数量颇为庞大的东北人。以北京为例,每逢节假日,最为紧张的就是去往东北方向的火车票。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东北净流出的人口中,主要去向就是北京、天津、河北。
  东北没法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更好的生活  作为中国计划经济模式下建设工业化的样板和标兵,东北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极大的不适应。1990年代末,东北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全国3000万下岗职工中,有四分之一左右在东北。2000年代初,东北国有企业占到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目前已经降至50%左右,但仍高于全国30%的平均水平。这些国企并没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东北的经济结构更依赖投资和制造业。2013年投资占到东北GDP的65%,几乎较十年前翻番,全国平均水平为50%。投资虽然能带来经济数据的增长,但对普通人的生活影响却没那么大。  而能提供最多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在东北举步维艰。《财经》杂志曾报道,原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发现,这个工业大省的部分部门、官员在招商引资之后,动辄“关门打狗”——以各种理由对民营企业进行罚款。《财经》杂志引用多个开发区官员的话说,不少为辽宁国企配套的南方中小企业,或撤资回乡,或转战他地。有的配套企业迁到天津或河北,仍与辽宁国企有业务往来,宁肯多付运费,也不再付“制度成本”。  国际经济形势也对东北不利。美国、欧洲、日本长期占全球贸易的60%以上,给中国东部沿海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是距离东北较近的日本、韩国,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都在下滑。尤其是日本,受到中日关系的影响,2014年前三季度,日本在辽宁的投资同比降低33.5%。韩国投资仅为日本的三分之一,而且降幅更大。  没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导致东北劳动力人口的过剩。2010年,东北20-59岁的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68.3%,仅低于北京的73.4%、上海的71.4%、天津的71.0%,高于全国的62.6%。虽然北京、上海存在同样的问题,但由于有产业优势,能通过国内、国际市场解决就业,而东北产业还处于劣势,劳动力过剩只能驱使年轻人外流。  更为直接的问题是“钱”,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辽宁省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和吉林省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更发达地区比,差距就更大了。2012年黑龙江省的社会平均工资为2843元,广东省则达到了5313元。  迫于现实,不得不选择离开东北  除了经济因素,还有很多社会因素促使年轻人主动或者被动离开东北。  人文经济学会研究院陈兴杰曾写道:“1990年代国企没落之时,很多东北人转做小商品和边贸生意,颇有几分生气。现在这样的新闻基本看不到了。2012年我到辽宁盘锦,在那城市逗留了几天,无处不在的辽河油田资产让人印象深刻,几乎看不到像样的私营企业。除此之外,国企型城市的一大特点是福利特好,药店特多。原因无它,几乎全民医保的制度使得‘买药、刷卡、套现金’的风气十分浓厚,以至成了一项特色产业。”  很多东北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东北人还停留在“进大国企、端铁饭碗”的思维。在东北很多地方,找工作的核心不是能力,而是关系。东北人曾深受体制影响,讲究面子,这也造就了全中国最讲求人情关系的社会。以大庆油田为例,如果家里不是市政或者油田的,等待年轻人的就只有待业这一条路,很多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出外打工。  在一线城市火爆的创业在东北似乎也很难行得通,本身商业文明欠缺的情况下,连招商引资来的民企都能被动辄“关门打狗”,初创且没有任何背景的小微企业根本承受不了腐败成本。而且随着人口的流失,东北的商业环境更不容乐观。  有本事、有志气又无法接受这种生活方式的年轻人,自然就乐于选择到北京、上海、广东这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打拼。  不过东北人向外迁移也有一个优势,东北本来就是一个移民社会,移民的后代有着闯荡的基因,不那么安土重迁,所以当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更多机会时,很容易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闯荡。  年轻人口流失将给东北带来什么?  20-64岁劳动力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日本、欧洲都是在20-64岁人口达到止涨回跌的拐点前夕就出现经济危机。东北在2013年达到拐点,经济也开始减速。2010年全国0-14岁儿童占总人口的16.6%,东北三省该比例只有11.8%,意味着东北后备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今后劳动力下降的速度将远超过其他省份。  根据日本和德国等国的先例,劳动力负增长后,由于经济减速和结构性失衡,失业率(尤其是青年失业率)会更高、劳动参与率会更低。因此东北一方面劳动力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失业率还将上升、劳动参与率也将下降(隐性失业),“用工荒”和“就业难”将长期并存,劳动力将继续外流。  其实,“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已经在东北出现了。一方面如前文所说,东北劳动力整体过剩;另一方面,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去年7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高级人才总量偏低,需求缺口大。  在2010年时,东北的人口结构是两头少、中间多的纺锤形,但是伴随着超低的生育率和年轻人口的流出,纺锤形将很快变成倒三角形,这不仅将加速东北的老龄化,还将使东北失去优秀的劳动力和有购买力的消费者。
  这是人民日报微信前几天发的文章,看到之后感觉很痛心,有说不出的滋味。
  树叶都黄了,旱得不行了,靠天吃饭风险太大了。现阶段只能打井浇水,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能人工降雨缓解了
  去年不就是大旱吗?今年又旱?看来东北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没什么大问题,秋天总体会是个丰收年,局部总有灾情,但大体是年年丰收。
  写些啥子哟,乱七八糟的。飞叉叉的
  人民日报央视,环球时报在群众心中成了垃圾  
  同是东北人,觉得特揪心  
  急需农场主,农民继续当长工。  
  今天早上亲戚又到地里去了,微信上又更新了一些新照片,转来给大家看看,其实我们也是干着急,真希望能够尽早引起国家重视,如果半个月不下雨估计后果会很严重。。  土完全是干的,看着还是很揪心        
  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这些玉米长势喜人,全是棒棒!!
  看起来现在还能救,只是会减产。爱吃玉米的来顶帖!
  楼主,我和你是老乡,我是吉林人。我看到的图片和这个几乎一样,咱俩不会是一个地方的吧?  
  楼主,我在外地,是吉林农村的  
  @钢蛋儿治痔疮
我辽宁的,老乡你好!你的照片也可以发上来啊
  关注一下,大旱,青壮年人口大规模外出,东北经济雪上加霜啊。中国是农耕大国,这样一茬一茬地天灾人为的荒,其实是非常惊心的信号。  哎,把成都的雨调点过去就好了。
  这是最近的官方对东北旱情的关注  
  粮油市场报  【沈阳成片玉米被烤焦 农民“赶着浇赶着旱”】进入7月以来,辽宁旱情发展迅速,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1700万亩,沈阳则有120余万亩农田受旱。7月21日,记者来到铁西区长滩镇的小兀拉村,看到了一幕幕让人心疼的场景:成片的玉米秆被晒得焦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感慨“要了命  
  去年大旱是8月份,今年这么早就不下雨啊
  靠天吃饭,永远没得底气
  黄万里千古。  
  东北是最腐败的地方,关系网浓厚,弄虚作假
拍马溜须严重   有关系,会拍马,那就是吃香的
和领导对着干,小鞋弄死你  技术
,创新 都不重要
关系啊   这个地方要能富裕,
  黑龙江也旱 同事家种地 去她家农场玩发现附近种的黄豆都死掉了 玉米比黄豆还强点...   
  东北气候不好,冬天地里都种不了东西,太冷了,夏天又热的要命  去年过年去了一次东北,再也不想去了
  跟朝鲜有的一比,年年干旱年年饿死!!
  都是靠天吃饭的,什么时候向以色列那样发展起现代农业就好了
  回想老家真的有太多看法,贪污腐败,国有资产被多少蛀虫吃了,不重视教育,到现在还有很多孩子初中都没读完,社会治安相对差一些,外地人去了不怕么  
  去另外那个地球种地吧,这个地球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东北最近问题不少啊,关注!
  每年都有新闻说哪哪干旱绝收 秋天又来新闻粮食连续多少年增收
  喜闻乐見  玉米1元1斤不到,还拼命种,活该旱死你們。  
  天怒人怨的时代。
  种地的自己不修好水管 怪谁???
不过修水管也难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投个几百万还背了个债 万一强拆了 那就麻烦了……
投资水利 或者大棚种植 灌溉等等都要钱 回本周期长 土地不私有 哪个敢大规模投资???
  种地的自己不修好水管 怪谁???
  久旱逢甘露,就怕不解渴,感谢天涯的大力推荐!!这是央视的报道  
  我们河北也一样,特别是中部,从去年开始就特别旱  
  微博上很多这一类的照片,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也关注到了,现实很残酷  
  听说今年北方旱,南方涝。
  北方是旱死,南方涝死。真是。。。。。
  没事的,今年粮食产量还是翻翻,农民喜迎丰收
  哎呀,厄尔尼诺现象。
  我是吉林农村的,老家也是大旱,唉
  希望把我们这边的雨都下到东北去吧,我们这边几乎天天下雨,下水道都堵起来了。。。
  风调雨顺又如何,丰产不丰收  
  威海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感谢7月11日的台风,下了一天多雨,旱情得到了缓解。
  如果靠天吃饭那是活该!缺水?有新疆缺么?你们有听过新疆人说庄稼旱死了么?别跟我说你们打不起井!  
  我是从辽西农村走出来的,小时候也有干旱的情况发生,记得叫“抗旱”。  现在我定居在新疆南疆,上面有朋友讲新疆缺水却没有发生过旱情,新疆不缺地下水,政府也支持打井保障农耕,靠天吃饭不现实,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说大家也会懂的。  小时候听说三年自然灾害多少人饿死,但是这边的朋友讲,这里没有发生过。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有政策扶持才可以!
  山东也是大旱,进入夏季就没有下过一场大雨
  我国的粮食是可以靠国际贸易来解决的,要乐观,危机论不靠谱。
  武汉这里下雨都快淹死人了。。。。
  去年河南就这样
  这玉米是不是转基因?  
  我这几天看着我的35亩玉米都说不出话了,
  @青华童年 你太有战略眼光了。  人家楼主说的是如何解决农民现在遇到的问题,绝收就意味着农民没收入,今年没赚到钱明年的地怎么种,这才是比较现实的问题
  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一党专政的问题  
  肯定是东北人得罪了玉皇大帝了,惩罚你们东北。
  种庄稼不是本来就是在赌风调雨顺吗?假如你种的时候考虑到今年会大旱,你觉得农民会怎么选择?
  现在减产已成定局。政府没见做出什么挽救的行动。  
  本人掐指一算,还需5天以后才能降雨...
  @谁的眼中繁花似锦   楼主,不用担心。  统计局,会让粮食年年丰收的。
  东北经济支柱是国企,但这里的国企管理水平明显不及南方国企,跟正规私企更是没得比,管理混乱,内部乌七八糟的企业比比皆是。
  @谁的眼中繁花似锦
19:09:00  前几天人民日报发了微信关注东北发展现状,我只想说,东北人——尤其是东北乡村农民更关心的是今年的收成,但很多人现在是没有办法和能力解决眼下遇到的困难。  我从东北来到成都10年,无时不刻都在关注乡亲,有点身在天府心在黑土地的感觉。  今年,又逢大旱,很多乡亲不知道怎么办,反正我看到图片时心已经哇凉哇凉的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东北小乡村现状——今天亲戚发在朋友圈的,大部分玉米快要旱死了。  我在...  —————————————————  楼主老家就能把东北给代表了!  
  东北圈的钱也不少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再说了,有资源迟早有未来,还有偏远的地方发展依然瓶颈呢。  
  作为一个吉林人,对楼主所说的现象,深感痛心,东北现在确实是这么个状况,但我相信国家不会放任不管的。还有,谁爱走谁走,这是我的家乡,死也要死在这里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东北国企多,计划生育执行力度更高!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艰辛之路。只有农业现代化了,灌溉技术提高,才能解决旱涝问题。再加上以国际市场接通。农民是有大大的出入的。国际的小麦价格3块1斤。玉米,至少也要两块呀!  
  看看东北人多懒惰就知道
  @谁的眼中繁花似锦   年年发展水利,年年不是旱就是涝!
  是转基因玉米吗?  如果是,旱死了也好,少害人。
  东北年轻人都去全国各地收保护费去了,哪有人种庄稼啊?
  东北不是有农业保险么? 国家补贴大部分 像这种旱情 可以获赔的
  又是一个丰收年
  同为东北人,听说葫芦岛那边的作物一点就能着了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东北还真不适合生存呀
  @谁的眼中繁花似锦   确实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好在中国还有1.3万亿吨国储玉米,还不至于发生粮食危机。  可是农民损失大了。没办法,很痛心。
  计划生育 祸国殃民
  新闻联播里没说啊
  湖北也是,看起来有个好年成的,但是遇到大雨,要不是山上树多,估计就是严重的灾害了。
  福建芋头丰收,但有量无价。。苦的都是农民!  
  只要多看新闻联播,多学习政策,一定会挺过去  
  美国也大旱啊,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广东暴雨持续不断,天天出门要蹚水,打伞都没用,狂风暴雨,几分钟全身都湿透。话说南水北调怎么没产生作用呢?
  也不知道楼上的你们跟我住的是不是同一个星球。哈尔滨是东北不?这都半个月了,一天好几场雨,大雨,雷阵雨。轮番来。你们的大旱情看的我好惊讶。天不下雨,还有人呢。大活人还能战胜不了这点点事?还有经济,我书读的少,啥都不懂。我就只知道不管怎么样,我们身边人生活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幸福感相对高点。这是在上海青岛潍坊哈尔滨几个地方待过的我的感觉。俺今年29岁。  
  东北的玉米绝收好喔!应该连续绝收几年,这样黑土地才能得到涵养,至于农民的生活,国家可以给补助,反正现在中国的玉米大部分靠进口,好像是保加利亚。
  要下雨了,不用担心。    
  锦州人在成都  我老家院里的井水有一年都打不上水了!  
  好像上周六下雨了,但是好像也没多大缓解,有些玉米叶子都能点着了,现在下雨也晚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中国农产品聚集地 网上农产品批发市场
本站公告:
五大除草剂混剂知多少
第一产业网提示:当前杂草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农民朋友为了提高除草剂的药性,有时候会将两种除草剂混合,这就是所谓的除草剂混剂,那么常见的除草剂混剂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
当前杂草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农民朋友为了提高的药性,有时候会将两种混合,这就是所谓的除草剂混剂,那么常见的除草剂混剂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1.乙草胺和莠去津1∶1混剂:该类除草混剂最早生产的是乙阿合剂、乙莠悬浮剂,可以用于播后芽前、玉米苗后早期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玉米及后茬作物安全。相似的产品有丁草胺+乙草胺+莠去津、丁草胺+莠去津、甲草胺+乙草胺+莠去津、异丙甲草胺+莠去津、异丙草胺+莠去津等。
2.乙草胺和莠去津2∶3混剂:这种除草混剂可用于玉米播后芽前、玉米苗后早期防治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玉米安全;在特别干旱年份可能降低对后茬的安全性。性能相似的品种有绿隆+乙草胺+莠去津混剂,可大大提高对后茬小麦的安全性,但不可以用于玉米苗后。
3.扑草津和莠去津混剂:可以有效防治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在玉米播后芽前施用除草效果稳定,受墒情影响程度较小,但雨水较大时,淋溶较多会降低除草效果;在玉米生长期施用,遇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可以诱发玉米药害。
4.烟嘧磺隆和莠去津混剂:是一种理想的除草剂混剂,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多种一年生杂草,而且可以防治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施用方便,对玉米和后茬作物安全。但使用前后不能与有机磷累混合使用,可与菊酯累混用。
5.乙草胺、莠去津和百草枯混剂:兼有灭生性和封闭除草效果,在玉米生长期施用可以有效防治玉米田多种杂草。类似的产品较多,也有以草甘膦替换百草枯的除草剂混剂。 (中国网)
更多农业新闻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第一产业网官方微信(diyichanyewang)。
欢迎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网站声明:本网部分内容转载网络,仅供参考。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链接:/news/show-580210.html,如需投稿,请联系网站底部商务合作QQ。6月天旱种点什么 今年天太旱了,春玉米已经旱死了一半了。我们这浇不上水,现在想补种点_百度知道
6月天旱种点什么 今年天太旱了,春玉米已经旱死了一半了。我们这浇不上水,现在想补种点
旱得作物…本人山东潍坊北部的。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然后去试试,有的一年二熟应该没什么可以种的了,有的地方是一年三熟,怎么会浇不上水啊,你看看现在有什么可以种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春玉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玉米农艺知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玉米农艺知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瘤消胶囊药效学研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