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能见被强制医疗的精神病人家属交流群吗?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
11:31:35 & 作者:任燕珠 & 来源:
我要评论()
  [作者] 任燕珠 &福建江夏学院
  [正文]
  修改后的刑诉法在第五编第四章新增加了对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以下简称强制医疗)程序,对公、检、法及强制医疗机构等相关职责进行了规定。&两高&及公安部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办案规定,对相关规程作了进一步的细化。本文就如何理解构成要件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初步探讨。
  一、构成要件的把握
  根据修改后的刑诉法第284条规定,可以予以强制医疗必须满足三个要件,在认定把握构成要件时容易忽视一些问题,应特别予以注意。具体分析如下:
  1、涉案精神病人必须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这是启动强制医疗程序的前提要件。暴力行为指故意造成财物或他人身心伤害的行为,攻击对象可以是自己、他人或物体。对他人的攻击包括:躯体攻击和性攻击,可造成致伤、致残、致死的后果,对物体攻击可引起经济损失。由于强制医疗案件的对象没有刑事责任能力,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其患病期间的供述能否直接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强制医疗案件的特点,由于涉案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其供述不应作为证据采用。在不采纳涉案精神病人供述的情况下,收集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辨认笔录、鉴定意见、现场勘验笔录及物证、书证等证据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注意收集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客观性、合法性,来确认涉案精神病人是否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也就是说,在排除涉案精神病人的口供外,其他在案证据能够相互印证,形成证据锁链,以确保原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2、司法精神病鉴定意见是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启动的必备要件,对于正确适用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具有关键意义。准确公正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可以有效帮助区分行为人是否为不负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以保证强制医疗程序的正确适用。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及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的规定,对精神病鉴定等法医类鉴定应当委托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编制的名册中的鉴定机构及二名或二名以上无利害关系的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并制作鉴定意见。精神病鉴定是鉴定人员事后对特定行为是否属于精神病人的失控行为作出的一种评价,涉及到非常专业的司法精神病医学知识,同时也带有相当的主观性和经验性。目前司法人员普遍不具备相关的精神疾病专业知识,这种现状造成对司法精神病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难度大,尤其在两份或者多份鉴定意见结论出现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情形下,如何采信鉴定意见,带来极大困扰。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藉此逃脱罪责,应审慎对待鉴定意见,重点审查鉴定机构的资质、鉴定人的资格以及鉴定意见的提起理由、依据和鉴定过程。同时,通过听取各方对鉴定意见的态度、会见涉案精神病人、走访涉案精神病人家属及周边邻居、向主治医生了解、向其他专业人员咨询等方式,综合判断鉴定意见是否客观、真实。如对鉴定意见有争议,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重新鉴定,以保证鉴定意见的真实性。
  3、涉案精神病人是否具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这是强制医疗案件审查的关键要件,也是是否申请强制医疗程序的重要因素。强制医疗的目的并不是对实施暴力行为的涉案精神病人进行惩戒和制裁,而是对被强制医疗的人员采取保护性措施,并给予必要的治疗,使其尽快解除痛苦,恢复健康,同时避免继续危害社会。但是,法律对危害可能性的证明标准没有作出明确规定,需要结合个案具体情况予以综合判断。应着重从涉案精神病人所患精神疾病的类型、实施暴力行为的起因及过程、有无接受治疗的条件三个方面进行审查,即审查涉案精神病人病情病史,涉案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性质、手段、方式、对象以及造成的危害程度,涉案精神病人监护人的监护能力、生活环境等因素,作出合理判断,评估其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
  这里还有两点应值得注意:一是强制医疗的适用对象仅限于经司法鉴定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二是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范围集中于几种类型犯罪,涉案精神病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和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
  二、现有法律及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
  修改后的刑诉法及相关规定为司法机关办理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案件提供了依据,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众安全。但由于这些规定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不少困惑。主要有:
  (一)对当事人的权益保障规定不到位。1、在涉案精神病人权益保护方面,是否履行告知程序、是否会见、是否听取法定代理人意见、是否为涉案精神病人指定诉讼代理人等保障涉案精神病人的诉讼权益方面未作出明确规定。2、在被害人权益保障方面,法律仅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对被害人一方在诉讼中是否享有其他权利如开庭时能否参加庭审等均未作出规定,导致实践中办案人员对如何保障被害人一方的权益无所适从。3、对精神病人解除强制医疗意见的申请时间没有规定。现行法律规定强制医疗机构、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决定强制医疗的人民法院提出解除强制医疗意见的申请,但没有规定对法院强制医疗决定作出后多长时间可以提出。且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医疗机构很少会主动及时让病人解除治疗,如何&定期&对被强制医疗的人进行诊断评估,以确定被强制医疗人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及时提出解除强制医疗的意见,以充分保证被强制医疗的人员合法权益,成为一大现实难题。
  (二)强制医疗执行的配套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现行法律仅规定法院作出强制医疗决定后,由公安机关将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送交强制医疗机构,但强制医疗决定作出后,后续的配套和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执行难。主要表现在:1、强制医疗机构规定不明确。对涉案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决定后,依据法律一般将其送至精神病院或者安康医院,但一般精神病院以其只具备治疗条件,不具备监管条件为由拒收,有的精神病院即使接收也非基于强制医疗的决定,而是通过入院治疗、协商收治的方式予以接收;而安康医院则以其只具备监管条件,不具备治疗条件也不予收治,导致强制医疗执行难,同时,对能否异地执行亦存在争议。2、费用的承担主体不明。现行法律未规定强制医疗的费用承担,鉴于精神疾病具有治愈难、疗期长的特殊性,长期支付费用成为现实,费用是由家属承担抑或政府承担或二者共同分担,法律应予以明确,如果费用问题没有解决,将导致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无法进入医疗机构接受救治,或经过救治却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三)其他问题。1、&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判定标准不明。2、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地点不明确。3、补充证据的规定不明确。4、强制医疗机构资质规定不明。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观念,强化人权保障。要将&尊重与保障人权&的理念落实到刑事诉讼当中,在实践中严格把握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条件,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防止精神病人&被不精神病&,为精神病人提供有效治疗,保障人权,防止司法机关滥用权力,切实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2、整合资源,解决强制医疗机构和经费难题。将精神病医院纳入强制医疗机构,由省级政府指定有一定资质的精神病医院作为强制医疗机构。允许根据涉案精神病人的病情及家属意见,对医疗机构或地点进行选择治疗,可以以户籍地、常住地、实施危害行为地等作为强制医疗地,如选择回原籍地进行治疗的,其医疗费用还可以直接与当地社会保障综合体系挂钩,减轻国家强制医疗费用支出负担,解决涉案精神病人无人愿意接收的现实问题。
  3、细化流程,规范操作程序。强制医疗程序是修改后的刑诉法新增设的内容,还有一些法律规定不够细致和明确,使得这一全新的特别程序效果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加以研究和完善。
  4、规范监督,提升监督实效。强制医疗程序立法要求必须有精神病鉴定意见,体现了立法对专业意见的信赖。为保证强制医疗的效果,应规范法律监督机关。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本文暂无TAG标签!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政府类网站:
--请选择--
中央人民政府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知识产权局
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预防腐败局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行政学院
电力监管委员会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事处
烟草专卖局
外国专家局
食品药品监管局
中医药管理局
煤矿安监局
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
国务院扶贫办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司法类网站:
--请选择--
北京市司法局
天津市司法局
河北省司法厅
山西省司法厅
内蒙古司法厅
辽宁省司法厅
吉林省司法厅
黑龙江省司法厅
上海市司法局
江苏省司法厅
浙江省司法厅
安徽省司法厅
福建省司法厅
江西省司法厅
山东省司法厅
河南省司法厅
湖北省司法厅
湖南省司法厅
广东省司法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
海南省司法厅
重庆市省司法局
四川省司法厅
贵州省司法厅
云南省司法厅
陕西省省司法厅
甘肃省司法厅
青海省司法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网站:
--请选择--
【友情链接】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12月30日,高密市检察院中层干...
谢谢检察院对我的关心,今后我一定吸取教训,守法经营...什么情况下可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强制|刑事诉讼法_凤凰资讯
什么情况下可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年来,精神病人实施暴力行为造成他人伤害或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这类精神病人,法律规定了强制医疗制度。那么,精神病人在什么情况下可采取强制医疗措施?越秀法官杨婷法官为你解答。
原标题:什么情况下可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近年来,精神病人实施暴力行为造成他人伤害或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这类精神病人,法律规定了强制医疗制度。那么,精神病人在什么情况下可采取强制医疗措施?越秀法官杨婷法官为你解答。《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对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根据该条规定,对于精神病人采取强制医疗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精神病人有实施暴力行为,且该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根据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该种行为还必须达到犯罪程度,即构成犯罪,避免不当地扩大强制医疗的适用范围。二是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也就是说,必须经过法定程序鉴定,实施危害行为时确实是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即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的精神病人,才可以适用强制医疗。三是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强制医疗的目的不是对精神病人的惩戒和制裁,而是对被强制医疗者采取的保护性措施,给予必要的治疗,使其恢复健康,避免继续实施危害行为。同时,杨法官表示,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由人民法院决定。公安机关发现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或者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的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可以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另外,对于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不需要继续强制医疗的,应当及时提出解除意见,报决定强制医疗的人民法院批准。信息时报记者 何小敏 通讯员 吴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766582
播放数:1079475
播放数:113238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
  □记者 吴允波 通讯员 徐西江 报道  本报郯城讯 1月31日,郯城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由该县人民检察院申请提起的一起强制医疗案,并作出对被申请人马某强制医疗的决定。据了解,这是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我省审结的首例精神病人犯罪后被法院决定强制医疗的案件。  今年47岁的马某是郯城县农民。日6时许,马某因不满父母反对其离婚,持铁锹砍击母亲郑某头部致其死亡。次日7时许,马某在家中被公安机关抓获。到案后,马某对杀死其母一事供认不讳。因马某曾有精神病史,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精神异常。日,公安机关依法定程序对马某进行相关鉴定,确认马某作案时患有精神分裂症,无刑事责任能力。郯城县人民检察院于日对马某作出不起诉决定。检察机关同时查明,马某与其妻、女分居多年,她们均不愿对其进行照顾;马某之父年届七旬,也无力对其进行看管。马某与其父和妻女关系恶劣,对其二弟亦相当憎恨,在公安机关对其审讯时还曾扬言要加害其他亲属。  根据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千万。由于精神病人犯罪后不负刑事责任,他们回归到社会后再次犯罪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一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根据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刑诉法,公安机关对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精神病人,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提交检察机关,检察机关提出申请,由法院作出是否强制医疗的决定。结合本案实际,马某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符合强制医疗的条件,郯城警方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郯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院依法向法院提出对马某强制医疗的申请。   郯城县人民法院经审理,依法决定对马某实施强制医疗。决定作出后,马某被交由公安机关送往郯城县第二人民医院(专门收治精神病人的专业医院)进行强制医疗,所产生的费用由医院所属的本级政府承担。  据主审此案的郯城县法院刑庭法官张伟介绍,对马某实施强制医疗,一方面防止他再次危害社会,另一方面由政府承担费用对他进行良好的治疗,帮助他尽快康复回归社会。经本人或者家属申请,强制医疗机构会定期对被强制医疗的精神病人进行诊断评估。对于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不需要继续强制医疗的,及时提出解除意见,报决定强制医疗的人民法院批准后,对病人解除强制医疗。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